信邦做什麼15大優點2023!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John on August 20, 2019

信邦做什麼

答:信邦投入汽車超過15年以上,以前是做倒車雷達系統,憑藉專注訊號傳輸和大電力這兩個領域,EV還沒有像現在這麼夯時,我們就已經打進去不少電動車客戶的充電槍和充電樁,不過充電樁會搶到客戶的生意,所以現在EV相關產品主要是以充電槍跟車內的高壓線為主。 為減少碳排放量,全球電動車需求崛起,進而帶動電動車用相關零組件市場。 今年汽車雜誌《Auto Tech 信邦做什麼2023 Outlook》評選出亞太區十大電動車解決方案科技公司,信邦憑藉客製化的傳感器、天線和充電系統名列其中,同時信邦也提供符合多國標準的專利交流充電槍、充電樁等產品。 以上是大方向,如果有參加信邦(3023)法說會(Max的精選系列-台股法說會是什麼?)的投資朋友盡可能要聽到「預估未來三率的看法」。 至於從財報角度來看,財報中的毛利率、淨利率高於3年平均值是必須要的,因為在台灣的機構投資人普遍會要求企業必須一直成長、獲利(雖然不是很合理的要求)除非是資本支出、策略轉型導致下滑,不然會導致被投資公司的吸引力下滑。 汽車應用部分,根據勤業2030年的電動車趨勢展望,電動車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9%,顯示電動車以及充電裝置將持續維持增長,信邦的產品如充電槍、充電樁以及電線束銷量都有望提升,且經濟規模提升,毛利率也較為良好。

信邦做什麼

電子零組件廠信邦(3023)多年深耕綠能產業,太陽能、風電、電動車都有佈局,今年上半年也看到顯著成長,綠能相關營收比重達三成、營收年增近二成,近期公司表示,今年苗栗三廠已經開始投入量產電動自行車(e-Bike)相關訂單,預計明年要在苗栗新建四廠,擴大綠能技術投資、站穩國際供應鏈市場。 信邦為國內連接線組加工製造及連接器代理買賣之廠商,從 NB 市場轉型,專注於利基型市場,應用市場橫跨醫療、綠能、汽車/航太、工業應用與通訊等產業,也有接獲工廠自動倉儲機器人訂單,並透過廣佈據點即時服務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等方式拉近與客戶的關係。 比起其它連接器廠商都是在發現3C產業連接器已漸漸賺不到錢才急欲切入利基產業(如前幾篇分析的凡甲、宏致、信音、矽碼等),信邦與貿聯則是早早就展開佈局了。 信邦目前在標準產品(PC)佔營收已降至不到五成,工業控制(半導體、條碼機、資料擷取)、綠能(太陽能、風能)、汽車(倒車雷達、車載多媒體)、醫療(核磁共振、斷層掃瞄)等利基產品的比重不斷增加,而貿聯的標準品(PC與消費性)也是降至不到五成,汽車則因特斯拉出貨量高速成長,今年已可挑戰30%。 信邦電子與資訊科技完美結合,近年來跳脫零組件廠,在系統整合的技術能力提升與客戶一站購足的需求下,不少東西都逐漸延伸至模組、乃至成品,靠著多年累積的技術與穩健的夥伴關係,信邦二度轉型為系統整合的供應商。 曾是數學老師、做過業務的王紹新,搖身一變成為年收百億的新貴,靠著創新產品結構,尋找屬於自己的利基市場。

信邦做什麼: 公司簡介

「好好的生意不做,老闆是不是瘋了?」許多耳語在工廠間傳開,有人大罵,有人力阻,有人乾脆離職。 「那時候大家都追求量大、標準化,我們沒有富爸爸,本來就不適合做大量生產,心知肚明做下去就是廝殺,要走下去,人家喊毛3到4,我們能多少?只能走出新路。」王紹新回憶說。 【撰文・鍾亞芳】 帶著完整資歷挑戰職棒窄門,即使前3年只能待二軍磨練,做好準備隨時迎接一軍挑戰,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季初捕手頻掛傷兵,姚冠瑋把握住機會展現能力,為自己創造一軍位置。

紅色供應鏈是台灣連接器產業的一大威脅,中國連接器大廠立訊精密規模龐大,主攻利基型市場的信邦影響較小。 連接器產業的上游為原物料供應商,主要原料為銅與塑膠,其中銅的價格波動影響較大,會影響連接器廠商的成本與毛利,但因為信邦連接器為代理,影響較小,主要是代理 Hirose 與 NDK 的連接器,線材由 Allwin、樂庭工業、安費諾供應。 除電動車外,信邦也在早期就投入太陽光電系統關鍵零組件及產品生產,信邦不僅在台灣與大陸廠區皆廣設太陽能系統,也協助其他製造廠使用太陽能發電。 去年信邦躋身嘉義市政府「綠能屋頂全民參與」計畫唯一合作營運商,預計兩年內設置5MW屋頂型太陽能光電系統,助力台灣綠色經濟及環境永續的願景能真正落實。 綠能方面,假設拜登順利入主白宮,將推動2兆美元的「綠色新政」,預期太陽能與風電需求將維持成長動能,但環保能源的普及,價格競爭也可能降低平均單位售價,影響產品的毛利率,但幅度僅降1~1.5%,整體綠能應用仍年增14.21%至75.64億元。 二、結帳時間從六天縮短到三天,快速擷取有效管理資訊,掌握營運動態。

信邦做什麼: 〈信邦法說〉明年營收估維持雙位數成長 未來5年拚翻倍

兩家公司的發展情況相當類似,都是從標準型產品(3C產品)做起,爾後慢慢切入利基型產品(工業、醫療、綠能、汽車),現在利基型產品都已超過營收的一半。 狹義的連接器是指用於電子產品訊號與電源上的連接元件 與附屬元件,廣義的連接器則泛指相關的連接線組 (Cable Assembly:指一或兩端具有連接器,而中間由連接線 (Cable) 所組成之裝置。 其主要功能為提供可分離或替換的介面,來連接電子系統內部之兩個子系統,使其能順利傳輸訊號或電力,可將其視為所有訊號間之橋樑,因此在眾多產業都有其應用。 風電領域方面,信邦也深耕超過18年,獲全球前七大風機系統商高度認可。 近年來,全球離岸風電產業發展迅速,信邦也積極投身其中,為了向客戶提供專業和及時的在地支援,今年在台成立子公司英邁新能源科技,於台灣打造一條全球領先的風電設備和線纜元件組裝產線。

整體連接器市場規模擴大,信邦挾客製化模式,有望持續提升營收規模,預期信邦2021年營收將成長7.4%至233.7億元,毛利率26.61%,稅後淨利26.54億元(YoY+8.99%),稅後EPS為11.41元。 ▲信邦始終不放棄連接器事業,而深耕於醫療、汽車、綠能、工業、通信五大領域,穩健的根基甚至獲得美國亞馬遜的機器人配件訂單。 信邦做什麼 2013年3月,研發可攜式藥物霧化器「Brezze Nebulizer」獲得歐盟認證及2013 iF設計金獎。 B.北京信邦同安 主要經營綠能產業,生產風力發電用連接器線。 1989年,看到龐大的商業潛力,41歲的王紹新毅然決定自己創業,除了代理國外品牌如日本廣瀨(Hirose)連接器,也自己設廠生產連接線束。

信邦做什麼: 技術雕琢 創研發巔峰

信邦的出貨以亞洲為主,主要是出中國與台灣,而美洲、歐洲等地合計也不到營收的20%;而貿聯雖然也是亞洲佔比最高,但美洲與歐洲客戶合計也是佔營收接近一半。 貿聯歐美的比重逐漸是高,主要就是Tesla、Polaris等客戶近年來營收大幅成長之故。 長線來看,信邦與貿聯的營收成長性都相當不錯,2009年後每年的營收都是成長,其中信邦的2009~2013年複合成長率為19%,貿聯為18%,表現都相當不錯。

舉例來說,因疫情而熱銷的電動自行車(E-bike),最早也只是交連接器,後來客戶在電力處理方面碰到瓶頸,我們R&D去幫忙解決,才從電池模組到馬達整合,慢慢衍生成做整個電力控制系統,後來考量到整車組裝可以自己來,當時還去請教很多單車廠組裝的注意事項。 元宇宙方面,元宇宙屬虛實整合,軟體、硬體相互搭配的領域,該產業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不過信邦很早就介入很多VR/AR相關的穿戴裝置,這些產品要求也是不簡單,他的線材要夠輕、夠軟、同時還要保持強韌,客戶曾要求以跳繩的方式去測試線材不能斷。 信邦成立逾30年,工廠遍布台灣、中國、日本、英國、德國、匈牙利、美國等地,全球有超過30個服務據點,5,000名以上的員工,帶領這麼龐大的組織,王紹新堅持「盡量溝通」,他認為沒有什麼事是溝通無法解決的。

信邦做什麼: 利基連接器 - 信邦 VS F-貿聯

信邦的ROE與它的毛利率一樣,相當穩定2010年後就維持在10~15%之間,雖說不上優秀,但也算是不錯了;貿聯的ROE走勢也就如同它的毛利率般波動,2009~2010維持在15%以上,2011受銅價上漲而衰退到7%,2012年後又緩步上升,五年平均來看也是維持在10~15%之間。 連接器的原料相當廣,主要包括PVC、銅、錫、電鍍材料、磁環、螺斯等,種類相當分散。 信邦裡多的是10幾20年的資深員工,員工眼中的王紹新也像老師,耐心、公平、善於傾聽,會站在員工的角度想。 比如,為避免中國大陸與台灣員工發生嫌隙,王紹新規定台灣員工開會絕對不准講閩南語,以免因語言隔閡,讓同事有被排擠的感覺。 王紹新也不怕員工犯錯,重點是要從犯錯中學到方法,會給人留情面和餘地。 經營企業也一樣,「在信邦,什麼學校畢業?什麼工作經歷?什麼性別?都不太重要,面對別人的優缺點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去接納,沒有人能保證好學生就一定很能幹。」所以信邦外部延攬的空降部隊很少,多的是從基層往上爬的主管。

  • 16年前,信邦年收近50億元、淨利達3億元,在事業高峰期,王紹新一口氣砍掉占公司9成營收的生意,大膽轉型,奠定了公司強健的發展體質。
  • 7月再獲一軍機會,面對樂天桃猿先發出賽,兩次打擊均未上壘,加上賽事前半段投手大量失分,第7局就退場,這年總計7場出賽,13打席擊出2安打,打擊率僅0.154,接下來兩年也如這一年僅零星出賽,抓不住穩定留在一軍機會。
  • 西屋太陽能提供專利技術、悅達集團負責大陸市場開發及信邦則提供太陽能連接器、Junction Box及線材模組的專利。
  • 再來看毛利率走勢,信邦的毛利率相當穩定,2010~2013年都維持在21~22%間,但貿聯的毛利率則是波動較大。
  • 王紹新也不怕員工犯錯,重點是要從犯錯中學到方法,會給人留情面和餘地。

貿聯由於有「特斯拉概念股」題材,較具想像空間,本益比最高時接近25倍,但其實特斯拉也只佔貿聯營收5~10%,現在已下修至16~17倍左右;信邦則是長期維持在10~12倍左右,不像貿聯變動得這麼劇烈。 信邦做什麼 王紹新笑說,和這些孩子天南地北聊起來,話題天馬行空,有人受韓劇日劇啟發,問說「老闆家有密室嗎?」,他笑回「有地下室」。 跳脫工作話題,輕鬆閒聊的氛圍下,諸如此類開玩笑、調皮的話不少,也有人問「下班的嗜好?」、「人生有沒有遺憾?」、甚至「缺不缺乾孫女?」等問題都跑出來了,無形中老闆跟員工的距離感也就消弭無蹤了。 比較有趣的是,考量年輕一輩的同仁,會覺得與上層的距離遙遠,於是公司安排到職三年內的同仁,在「與董事長有約」下午茶會中,和董事長近距離聊天,什麼都可以問、什麼都能聊,百無禁忌。 預估20Q4營收仍年成長51.83%至60.9億元(QoQ+3.31%),稅後淨利7.35億元,稅後EPS為10.28元。 2020年全年稅後淨利24.35億元(YoY+45.1%),EPS 10.28元。

信邦做什麼: 未來發展規劃

風電市場以往以中國為成長主力,但近來中國有「棄風」的狀況,對風力發電市場造成影響,不過其他地區的成長漸強,使得所受影響較小。 汽車應用方面,從汽車中國汽車銷售數量可以觀察到11月汽車銷售量達27.8萬,較2019年同期增加8.1%,已連續8個月正成長,顯示車市明顯回溫,預估整體車類應用季增16.2%至5.48億元。 信邦11月營收21億元(MoM+4.83%),較2019年同期成長52.69%,顯示20Q4淡季不淡,主要來自綠能、汽車以及手機新機需求成長所帶動。

目前信邦電動交通工具布局除四輪電動車外,也看好電動機車、自行車以及滑板車等應用,另外,也布局商用的電動巴士、電動農耕機等,綠能則聚焦太陽能及風力發電設備零組件。 王紹新表示,過去 5 年集團營收已成長一倍,而今年前 11 月營收已達 282 億元,全年突破 300 億元不是問題,目標未來 5 年可再拚翻倍。 答:智能化或無人商機,科技可以有無限想像空間,像是智能工廠、智能物流、無人商店、無人機送貨(路上跑、天上飛)等都正在慢慢實現,主要也是因為全世界的人口紅利開始縮減,未來動腦筋的愈來愈多,出力的會愈來愈少。 跨入航太市場:與捷克商 RayService (波音(Boeing, BA-US)、空中巴士皆是其客戶) 合作成立睿信,於苗栗設廠,並且有通過國際航太品質系統 AS9100 之認證,正式進軍航太市場。

信邦做什麼: 工業應用 (Industrial Application)

信邦不停止地思考如何用「產品」爭取更多的客戶,認為提升工程能力是首要條件,為了找出自己的特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九九九年信邦成立研發部門。 幾次轉型的信邦,將人力資源重新配置、發揮佈局多年的研發能力,創造出壽命至少二十年以上的防水、抗高低溫CABLE產品。 王董事長自信地說:「Our product can swim!」信邦看得比別人更遠,做了許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成功為產品添增附加價值,賦予跟國外高端產品一爭高下的能力,顛覆一般人對代工廠、連接器製造商的印象。 公司主要業務以連接線組裝及連接器製造與代理為主,主要分為連接器及DMIS(線材設計製造整合服務)兩大事業部,2021年產品營收佔比為:連接線77.22%、連接器21.32%、其他1.46%。

信邦投入開發e-Bike,第二季出貨8,000台,今年有望挑戰5萬台,明年還有機會倍增。 信邦表示,疫情帶來很大改變,愈來愈多人不想搭大眾運輸工具,也不想開車增加能源消耗,因此新成立的電動自行車事業體,產品才開賣就已供不應求。 信邦(3023)電子上游專門從事各種電子零件的加工製造及成品的買賣業務,並代理電腦週邊設備、通訊器材、電腦通訊網路及其零組件的製造加工買賣,以及各種電子零件有關產品的報價經銷。 信邦的各產品應用營收比重分為 綠能應用29%,通訊應用29%,工業應用24 %,醫療應用10%,汽車應用8%。 林副總經理表示:「由於很早就開始做資訊化,所以大家能了解改變背後的意義,也較容易接受新事務。」信邦的IT部門有別於其他企業,因充分了解無論是生管、採購、財務等作業全貌,並取得使用者信任,故除支持與配合公司策略外,也能跟著趨勢走,甚至主動出擊!

信邦做什麼: 「職業籃球」這堂課 台灣落後正常發展20年

也就是說,信邦的營收雖有持續成長,但費用也是穩定提升,由其是研發費用率(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從2009的2.6%提升至2013的3.3%。 雖然費用率沒有降下來帶動獲利成長,但由於持續投入研發,可支持未來的營收成長性。 信邦做什麼 信邦在智慧電網產業中開發電廠電力系統中智慧監控系統的內建零組件,預計幾年內進入量產,市場至 2020 年以年複合成長率 8.4% 成長,除此之外工業應用主要成長來自於自動倉儲機器人,因為工廠自動化逐漸普及而讓出貨量增加。 信邦原先與其他國內連接器廠商一樣是以做 PC 及 NB 連接器產品,但是積極推動產品線轉型,開發利基市場,是國內少數成功轉型的連接器廠商之一,並且成功打入多家大廠之供應鏈,因此在綠能、機器人、工業 4.0、航太、智慧電網、電動車充電等題材都會被提及。 信邦的連接器 (Connector) 主要為代理連接器大廠 Hirose、NDK 信邦做什麼 的產品,並非自製產品,其他業務有各式電子零組件之研製整合製造等。 只要一個按鍵,高層能透過BI看到營運報表;基層人員於線上作業減少出錯率、增加效率。

一九八九年,曾做過數學老師也做過業務的王紹新,看準了這股潮流,偕同五個好友出資創立信邦電子,從電子零組件起家,製造各式連接器、線材及模組化產品、顯示器、電源供應器等。 雖然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但對於一個新創公司而言,面對業績快速成長,也不免遭遇資金周轉困難的瓶頸。 一九九一年無疑是信邦電子一個關鍵轉捩點,接下日本HIROSE(廣瀨電子)連接器代理權後,營收開始回穩。 王董事長以過去外商公司任職的經驗,將客戶需求、供應商及競爭者檔案妥善分析歸檔,信邦的努力在一次會議中獲得同業認同,因此取得HIROSE紙本正式授權合約;日後雙方協議以分配客戶的方式平行競爭,讓信邦脫離殺價流血的競爭,著實又打贏了一戰。 連接器與連接線束大廠信邦,在董事長王紹新帶領下,以MAGIC五大產業為主軸,包括醫療及健康照護(M)、汽車及航太(A)、綠色能源(G)、工業應用(I)、通訊相關(C)。

信邦做什麼: 相關貼文

回顧整個產業環境,其實信邦早期下對了關鍵棋局,而得到今日的成就,背後擁有完整的管理網絡,適時地將信邦向上推了一把。 除了對產品的堅持、對生產的要求、做BU的智慧切割外,還有資訊化的力量無形支撐著。 信邦時存「危機感」,多年來不斷探索新路;也因市場趨勢、消費習慣變化甚劇且難以捉摸,企業必需保持敏銳的嗅覺,不斷調整競爭優勢,才跟得上速度。 讓數據自動化貫穿生產製造全流程,達到降本增效提質減存效益,激發新營運模式轉型創新,軟硬融合共贏智慧未來。 2021年產品銷售地區佔比為:台灣7.33%、美國20.91%、歐洲11.11%、中國大陸48.98%、其他地區11.67%。

信邦做什麼

另外,像日前幫淡江大學在屋頂蓋太陽能板,是由信邦策劃的專門團隊所提供,從設計規劃、零組件採購、工程安裝,到後期維運,一手包辦,鎖定國內企業、機關、學校未來綠能發電的需求,該團隊也會慢慢發展成為信邦另一項成熟的服務。 答:最早是在2003年的產品轉型,當時信邦做了很多消費性產品,但眼看筆電、液晶電視等產品的連接器,開始走向標準化,毛利率逐漸下滑,同時大陸競爭者也開始崛起,於是下定決心要做出改變,三個月內切斷所有消費性電子訂單,開始跨入工業型、客製化的領域。 公司的產品應用聚焦 5 大事業體:健康照護、汽車產業、綠能、工業應用及通訊,並且持續開發新產品,例如:電動車充電站的充電槍線纜、風能發電線材、太陽能集線器等,搭上電動車、伺服器的趨勢,締造了信邦(3023)的優勢。 摩爾(Geoffrey Moore)於《企業達爾文》一書中提到:「成功企業面對最大陷阱就是被過去成功綁架,成熟公司一定會碰到成長極限嗎?」膽大心細的信邦,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將創新策略與產品生命週期完美結合,快速準確地鎖定市場,追求逐步穩定成長。 除了核心事業,也將資源分配至研發新領域,藉此提升公司力,拉到新的軌道,爭取公司最佳利潤。

信邦做什麼: 相關新聞

從獲利來看,兩家公司表現得都算不錯,但信邦的穩定度較高;從安全性來看,也是信邦的現金流量較為穩健,也較沒有增資需求;就成長性來看,由於貿聯擴廠相當積極,故長期成長性可能比信邦好一些;評價來看,信邦的本益比則是比貿聯低不少。 從近3月營收年增率(短期營收年增率)來看,貿聯的高點在今年1月,之後就緩慢往下;信邦的高點則是在4月,之後也是呈現下降的趨勢。 不過從近幾個月數值來看,兩家公司都有止穩的跡象,未來會如何發展可持續留意。 貿聯的投資現金流出在2012年前保持平穩,故自由現金流在2012年前都保持正值,但由於客戶發展積極,貿聯在2013~2015年有高度資本支出計畫,導致2013年起投資現金流出將大幅增加,除了2013年自由現金流已轉負外,預計2014~2015自由現金流也是負的機率較大。 在此情況下,公司現金需求浮現,今年7月已展開新一輪的現金增資。 因為信邦的連接器佔營收近50%,而連接器的材料分佈較廣,再加上連接器又是以代理為主,收取固定的毛利所致,故較不同銅價影響。

信邦做什麼

綠能方面,主要來自風電設備的需求遞延以及太陽能微逆變器需求增加,預估綠能應用的營收將季增21.1%至20.7億元。 連接器用途之多,市場規模逐年擴大,以中國連接器市場為例,年複合成長約11%,顯示市場規模潛力大,但相對的競爭者也眾多。 信邦(3023)在台灣、中國、日本、英國、德國、匈牙利和美國等地廣佈據點,可以快速回應客戶的需求、加速訂單的處理、縮短生產與交貨時程等好處。 信邦的產品皆為少量客製化,促使信邦提早走上精實生產的生產模式。 為精準計算成本、降低庫存、縮短生產與交貨時程,二○○一年起攜手鼎新,以TIPTOP ERP搭起溝通橋梁,串連上下游資訊,即時反應消費需求變化;此外,標準作業化也幫助信邦上市櫃、獲得各種產品認證。

信邦做什麼: 看得廣 做得深 轉型永不停歇

由於貿聯與信邦的利基產品已超過營收一半,未來若再遇到金融海嘯時,獲利的衰退應不至於像其它廠商那般劇烈了。 若論元宇宙前景,主要還是看未來市場發展狀況,若市場接受度高、變成標準品,就不會是信邦鍾意的項目,當然客戶需要高質量的客製化服務,信邦還是樂意去做,簡單來說「疑難雜症歡迎,殺價則免」。 至於信邦的優勢,電有分直流電、交流電,規格又還有分歐規、美規、中規,場景還可分家用或公共,我們通通做得出來,就看客戶需求在哪,信邦都能提供不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目前350安培以內信邦都沒有問題,也正在往像是大巴士用的500安培邁進。

信邦做什麼

此外,受惠交通習慣改變,電動自行車e-Bike銷量有望提升,可望添加額外的營收,預估整體車類應用的營收將成長23.2%至22.19億元。 近年公司逐步轉型,跨足五大事業(健康照護、汽車產業、綠能、工業應用及通訊),於2015年獲得AS9100航太認證,與歐洲廠合作切入軍用集航太事業,另還開發多款新產品,如電動車充電站的充電槍線纜、風能發電線材、太陽能集線器、半導體設備線材等。 信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1989 年 12 月,主要業務是製作連接線組及連接器,樣貌非常多,需要配合應用對象的頻率、環境不同來客製化,信邦(3023)也可以說是一間提供電子零件整合設計與製造服務的公司。 投入研發無疑是一筆非常龐大的費用,且耗時耗力,前期甚至看不到任何成果,使製造或供應商紛紛望之怯步。

信邦成立於1989年,初期主要業務為製造連接線材並銷售,不久後開始代理日係為主的連接器,之後與緯創合資併購太康與旭竑後踏入了連器接製造的業務。 現在除了連接器與連接線材均有製造外,產品應用更是橫跨PC、工業控制(半導體、條碼機、資料擷取)、綠能(太陽能、風能)、汽車(倒車雷達、車載多媒體)、醫療(核磁共振、斷層掃瞄)等。 答:節能減碳的趨勢明確,許多科技大廠紛紛提出供應鏈逐漸達成碳中和的要求,出於對地球保護,未來需求持續看好。 信邦做什麼 而信邦踏入綠能十幾年,全球前十大風能系統廠有九家是我們客戶,也是全世界最太陽能大廠合格供應商,信邦將持續提供系統廠穩定、可靠的線束。

一開始,設在台北的公司員工只有3、4人,而所謂工廠則租下苗栗一處2樓透天厝的家庭式場所。 為了兼顧業務與生產,王紹新常常開著一輛福特小車,當日往返台北、苗栗,有時住在工廠,1張躺椅便能過夜。 從流動資產走勢圖可以發現,現金、應收帳款、存貨都是呈現向上增加的趨勢。 由於信邦的營收持續成長,此為正常現項,至於存貨、應收帳款會不會增加的太快,下面會進一步分析。 貿聯的情況與信邦十分相似,2011年後費用率大致維持在16~18%間(高於信邦,應與營收規模有關),研發費用率也從2009年的1.4%上升至2013年的2.2%。

1991年,宏碁有1批貨因為交期緊張,需要馬上趕貨,做出樣品,王紹新馬上聯絡廣瀨備貨;可是問題來了,若按照正常運送程序,至少得等待1個月。 王紹新當機立斷,一大早親自飛到東京取樣品,再搭上原班機回台,隔日交貨,飛快的效率,讓宏碁也嚇了一大跳。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