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平強調,集團正在做的事情,節能減碳的動作刻不容緩,目前全世界都在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當中至少20%需要大型儲能設備協助穩定,儲能設備又都需要高質量電池,因此電池已經成為繼晶片之後,被預測最可能產生缺貨危機。 台泥企業團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廠新建工程動土典禮,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見附圖右三)、高雄市長陳其邁(見附圖右二)、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等均出席見證台灣鋰電池發展的重要時刻。 無論是開採時漫天的粉塵、高溫的窯爐或是工地常見的預拌水泥車,水泥工業對多數人來說,或許都難以跟「永續環保」聯想在一起,但隨著全球暖化加劇、環保意識上升,更因應2050淨零排放的全球趨勢,這門高能耗、高排放的傳統產業也亟須思考轉型。 老字號傳產台灣水泥則用實際行動在節能永續上繳出漂亮成績單,今年更成功獲得節能標竿金獎的肯定。 台泥於2011年5月底,透過子公司台泥國際,以11億餘元併購建國工程在中國大陸的採礦事業,併購後每年可節省7千萬元人民幣,預估四至五年即可回收。 8月再以16億人民幣收購收購重慶科華控股(集團)及浙江科華集團80%以上股權,累積在重慶地區的產能將超過1千萬噸,成為當地第一大。
此外,廠商擴廠投資新增用地需求,行政院核定高雄第二園區(橋頭)籌設計畫以及臺南園區擴建計畫(三期),橋頭園區預計110年底供廠商選地,111年9月可先提供建廠,台南園區三期預計112年7月提供產業用地,南科未來將持續蓬勃發展。 不僅全球首富看好儲能商機,根據彭博能源財經(BNEF)預測,2030年全球儲能市場產值將從2020年的180億美元翻升為1600億美元,成長驚人。 另外,到2030年,全球定置型儲能設備投資額至少超過2620億美元,又以美國和中國為最重要的二大市場,將占全球儲能設備商機的一半以上。 台泥電池廠2023 台泥的能元科技增資百億元要蓋超級電池工廠,這家公司的電池也悄悄攻入歐洲超跑電動車;鴻海則對我們表態將衝刺磷酸鋰鐵電池,預計明年推出車用電池。
台泥電池廠: 旗下媒體與品牌
飛宏則以大瓦特數、快充技術為主,計畫從電動車充電樁跨足至儲能系統充電設備,目前已開發出720KW產品線,將積極網儲能布局。 台泥在併購下,完成鋰電池布局並跨足儲能市場,公司計畫於蘇澳水泥廠、花蓮和平水泥廠兩廠區,建置大型儲能系統,完工後將成為全台最大儲能案場;海外亦拿下澳洲南部Synergy授權200MWh的儲能案場,也是當地最大規模。 台達電目前已完成不少實際案例,包含台達電桃園五廠、台電樹林研究所、台電金門夏興電廠、高雄永安太陽能電廠、彰師大百萬瓦級儲能示範系統等,並跟風電開發商沃旭能源,客戶漢翔(2634)持續開發儲能產品,公司認為,成長的趨勢還很不錯。
另外台泥表示,在英國年度重要國際賽車節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當中,能元科技電池的純電動賽車Speirling,以39.08秒刷新古德伍德1.6公里爬山賽歷史紀錄,超越賽事中上百台F1賽車,拿下冠軍,凸顯能元科技在國際三元鋰電池的技術領先地位。 台泥指出,三元小港廠未來也將比照半導體產業,對製成、製造及環境要求採高標準方式,走向精密製造、高度自動化的方向。 因此進駐高雄後,預計將延攬上百位高素質、高學歷的工程及研發人員,並擴大研發團隊。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指出,高雄為台泥發源地,這次選在40年前小港紙廠舊址蓋廠,「很多人好奇,台泥為什麼要做電池?」,台泥生產水泥要努力減少碳排放,也做出承諾,2030年做到減碳30%,2050年預拌混凝土零碳。
台泥電池廠: 國際CSP大廠紛紛擴增AI伺服器資本支出
據了解,台泥三元能源科技在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去年第四季動土,預計明年第一季投產,年產能 1.8GWh,可生產約 2.4 萬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台泥旗下的能元科技,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 3.3GWh。 台泥、國際中橡13日晚上共同宣布,雙方將提升鋰電池產業合作關係,同步對台泥100%持股的子公司台泥循環能源科技現金增資10.5億元,並併購國際中橡子公司能元科技,二合一後,下一步將搶攻國際接單。 台泥(1101)董事會決議投資台泥循環能源科技上限100億元,透過集團所屬能元科技轉投資子公司三元能源,計劃在台泥高雄小港紙廠舊址,設立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 台泥指出,目前市場上一般電動車充電都是G 台泥電池廠2023 to V(Grid-to-Vehicle, G2V),但Engie EPS的技術可以做到充電系統雙向饋電V2G,也就是車載電池的電力還可以回送到電網,讓電動車也可以成為行動電源。 因此,投資Engie EPS將使台泥企業團未來在電動車相關的重要搭配系統與設備,都將扮演關鍵角色。
蕭尹彰說,做為美國軍方的長期供應商,軍方市場穩定,但承平無戰事時期需求不大,加上5年前日韓業者也進入市場競爭,能元積極開拓電動機車、自行車及電動工具等全新市場。 台泥 (1101-TW) 董事長張安平今 (21) 日表示,目前旗下電池廠能元科技今年的訂單都已經接完了,明年訂單也接了一部分,要全部接完也是沒有問題。 張安平表示,目前能元的電池應用廣泛,訂單更涵蓋各種產業,而砸百億元在高雄小港廠舊址設立新廠擴產,除了因應下一代電池製程所需外,也是要滿足訂單需求。 而張安平今日出席論壇活動,也以「大自然 Sine Qua Non」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認為,水泥是最嚴重,最應該勇於面對的產業,不能迴避工業發展所帶來的碳排放問題,要尋找解決方案。 張安平咀引用國際能源署 2018 年資料,水泥業是全球第三大工業能源消費行業,占全球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 7%,是工業部門第二大 CO2 排放行業。 張安平指出,目前原物料呈現上升、高檔態勢,當中有部分也反應了製造時所需的承擔的綠色成本。
台泥電池廠: 權證星光大道-台泥 營運脫胎換骨
「40多年前,台達電從消費性電子的線性電源做起,當時的效率不高,創辦人決定要做好電源效率。」艾祖華透露,就是鄭崇華當年的初衷,讓台達電一路從消費性電源供應器,走進伺服器、工業電源、不斷電系統、太陽能逆變器、風電變流器,最終走到現在的儲能系統。 「2025年全台儲能系統需求只會多不會少,若按1MW建置成本2000萬至4000萬元來看,業者只要加入台電AFC(儲能自動頻率控制)儲能服務陣營,一年最高收入可達680萬元,投報率相當不錯。」台電調度處吳進忠處長向本刊透露。 「在業界,我們都戲稱鋰鐵是很孤獨的,現在市場來了,不再孤單了!」立凱投資長朱瑞陽頗有感觸地說出這幾句話。 陳勝光表示,氧化鐵雖比磷酸鋰鐵成本更便宜,但其特性會導致續電能力較弱,即使壽命跟磷酸鋰鐵一樣,但電動車需要的儲電能力要更強,氧化鐵在這部分的生產用途因而受限。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向《工商時報》表示,台股電池供應鏈多為單兵作業,包括正極材料廠的康普、立凱-KY及美琪瑪,負極材料廠有中碳,隔離膜有明基材,電解液供應鏈為聚合。 市長陳其邁昨受訪時也說,市府一直跟台積電保持最密切的合作,同步因應整個製程的調整,從過去的廿八奈米與七奈米,調整為先進製程,這當然也會有包括水電等相關配套要同步調整,市府都一直持續與台積電保持緊密合作。
- 此次職缺有超過500個工作機會起薪3萬,其中有不少高薪職缺,如潤弘精密工程開出65K要找有經驗的工程人員;口罩國家隊恒大公司與宏陽工程顧問公司要找儲備幹部與聯結車司機,薪資上看60K;另昇陽半導體、易昇鋼鐵、大成長城企業也提供破5萬以上待遇職缺找人,吸引民眾詢問。
- 在電力配給吃緊與環保議題交互影響下,水泥供應仍會相當緊繃,值得注意的是,隨時序邁入需求旺季,限產政策絲毫沒有鬆綁跡象,推估水泥廠第四季每噸毛利將超越市場預期。
- 能元2021年上半年營收19.5億元,年增41%,並於2021年第三季併入台泥循環能源後,轉虧為盈。
- 台泥指出,下半年國內基礎建設、前瞻計畫、台商回流科技廠辦建案的增加,都會讓預拌混凝土廠今年獲利,比過去幾年有大幅度的增加。
- 回顧台股60年,台泥於民國51年率先響應政府「資本證券化」,以股票編號「1101」成為台灣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這光榮且無可取代的編號,伴隨著台泥走過60個年頭。
歐洲市場則以去年併購的 NHOA 為主,目前完成及規劃中案場橫跨義大利、西班牙、希臘、澳洲、新加坡、智利及美國等 26 台泥電池廠2023 國。 張安平透露,現在積極開發搭載 DC 快充的儲能電動車充電站應用,由於能直接透過電池之間的充放電,不必透過電網,能減輕電網壓力,會成為未來趨勢。 張安平直言,現行的技術,水泥業確實無法達到碳中和,因此除了替代燃料與原料達到減碳外,也投入綠電、儲能、電池、碳捕獲以及碳匯造林等五個領域的發展,而高雄市是集團的發源地,40 年前小港舊址是紙廠,今天電池產業正式進駐,也別具意義。 張安平回應,「 我們是做電池,沒有做電動車,但我們電池芯可以應用在電動車上, 」未來的電動車充電站,也需要儲能設備,可放電給電動車,對於電網穩定具有幫助。
台泥電池廠: 電池需求增加,台泥將砸百億建超級電池工廠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右一)表示,綠能是未來經濟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減碳、綠能、儲能都是當前最重要的目標。 台泥電池廠 相對其他得標廠商分別採用特斯拉、三星等國外儲能設備,台泥綠能是唯一國家隊代表、拿到5MW容量,包辦台電對外採購量15MW的三分之一,其儲能櫃採用台泥旗下能元科技生產的鋰三元電池,從電池芯、電池模組到儲能櫃均由台泥旗下子公司能元科技供應。 「這是台泥轉型的第一步,」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說,走進台泥子公司台泥綠能位在彰濱工業區的綠能基地,不僅設置太陽能電廠、陸域風機,還有三個大型儲能貨櫃,這是國內首座大型AFC智慧儲能系統。 他說,台泥的策略與定位相當清楚,根據媒體報導,電池將專攻超跑電動車市場,走客製化、高檔路線。 台泥積極投資,不僅提升台灣電池芯經濟規模,也為南部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可以看出台泥在轉型與深耕台灣的決心。
據本刊調查,這座高雄廠將是台泥在電池領域的練兵基地,一旦成功,未來就可複製到美國、歐盟等地開疆闢土。 收購之外,張安平更循著馬斯克的腳步,強化儲能裝置的關鍵零組件「電池」的布局。 據本刊調查,這座高雄廠將是台泥在電池領域的練兵基地,一旦成功,未來可複製到美國、歐盟等地開疆闢土。 共同作為台泥循環能源透過能元科技轉投資設立子公司三元能源的資金,計劃在台泥高雄小港紙廠舊址,設立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初期計畫設立2條生產線(含廠房、設備與營運等)。 近年積極轉型綠能的台泥,昨在高雄小港舊紙廠舉行國內第一座高階高容鋰電池工廠動土,預計2023年完工,未來產品鎖定太空科技、千萬電動超跑頂端客戶。 台泥電池廠 面對政府預告要收碳費,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昨表態支持,但反對齊頭式「一刀切的碳費」。
台泥電池廠: 台泥強攻電池 旗下能元南科廠升級
國內市占率第二、年出貨量達500萬立方米的台泥預拌混凝土事業群,受惠價格上漲,營運看俏。 綠能事業也是台泥近二年積極投資的能源事業一環;包括彰濱工業區的第一期2MW太陽光電廠及第二期10.1MW,以及陸域型風力發電機組共21.6MW。 據規劃的收成時間表,第一期2MW太陽光電廠,從2018年底陸續已有成果,第二期在2019年6月底完工。 另台泥在陸域風電電廠一期7.2MW,在2019年第三季完工,預估首年發電量1,907萬度,今年可以收成。
儲盈科技董事長李衍飛指出,近年工業用電大戶大型儲能需求顯著浮現,各科技大廠急需裝設不斷電系統以維持競爭力,包括新設儲能系統、或將原使用鉛酸電池換為環保節能的鋰鐵電池,促使鋰電池安裝容量連年增加。 這場機遇,更讓這家台泥在1998年投資成立的電池公司,終於在去年開始對「車廠」出貨;據工研院內部一項資料顯示,若以每輛造價20萬美元起跳、也就是「超跑」等級的電動車市場而言,能元所提供的電池,去年的市占率排名已是全球前3。 台泥 (1101-TW) 衝刺電池事業,到 2024 年集團電池年產能可達 2.16 億顆,且預估在國際市場需求強勁、售價將逐年攀升,每顆單價可達 5 美元,以此估算,台泥電池事業在 2024 年可望貢獻超過 300 億元的營收。
台泥電池廠: 國內砸55億元蓋儲能系統,拿下澳洲200MWh儲能案場
法人表示,早在5年前,立凱等業者就看到鋰鐵在儲能領域將被擴大採用,如今連電動車的特斯拉等大廠也採用,毫無疑問,今年是鋰鐵電池很重要的轉捩點,立凱等業者如何突圍,極待觀察。 雖然能元在全球市場下,競爭規模相對小,但2021年從董事會中爭取到220億元投入未來發展。 台泥財務長于明仁進一步指出,Molicel的電池主要使用於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而能元位於高雄小港的超級電池廠將於2023年上半完工試車投產,隨著產能擴大,預計2024年營業額可達數倍成長。 25日台泥集團在高雄小港舉行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新廠工程動土典禮,早上9點現場人聲鼎沸,包含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等官員都到場支持,見證台灣鋰電池發展的重要時刻。
他說,南科舊廠已有逾20年,有六條老產線,主要生產低鎳及高鈷電池,服務的客戶包括飛利浦等品牌,2022年第4季起客戶開始轉型,三星LG等一線國際大廠也陸續停掉高鈷電池生產線,南科一廠自2022年12月起訂單急遽下降,至今營運情況仍不見好轉。 能元表示,因應儲能產業發展,全球磷酸鋰鐵電池需求上升,但因供給量大增,供過於求,造成市場殺價效應,2023年價格較2022年下滑三至五成,反觀高鎳電池因供應不足,常出現缺貨。 對於2021年的水泥市場,台泥認為,大陸新冠肺炎疫情漸消,加上當地政府對供需調控政策持續進行,又增加基建工程來加速消費市場景氣的提升,因此,今年大陸市場的營運還是屬於審慎樂觀的。 受到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及變動性影響,「儲能」將是電力系統調控的重要基礎設施。 當2025年再生能源(風力、太陽能)發電占比提升20%,就需要借助大量儲能設備維持電網頻率穩定。 張安平說,高雄小港廠預計2023年啟用,這座廠房將成為先行示範廠房,當一切到位後,台泥將再考慮下個新廠;對於電池應用,他不願多談,不過台泥將瞄準國際頂端客戶。
台泥電池廠: 高雄2處社宅弱勢戶比率未達40%? 都發局澄清︰法令修改前簽約
張安平也透露好消息,旗下的儲能公司NHOA剛拿下澳洲南部Synergy授權200MW的儲能案場,台泥將持續與世界各地電力公司、電池廠合作,開發各大洲的儲能案場,瞄準全球龐大的儲能需求,攜手實現巴黎協定2050年碳中和目標。 而台泥綠能的AFC智慧儲能系統可以做到一秒鐘內即時充放電,有助電網系統頻率穩定。 台泥綠能建廠部經理王力耕表示,「要做到一秒內快速反應,做充電還是放電動作,是相當大的技術挑戰,」目前台泥綠能與台電簽約3年時間,若合作良好還會再續約3年。 沈榮津致詞時表示,各國追求淨零排碳,許多國家已經規劃車輛電動化期程,根據研究機構資料,預計2040年時,電動車產值到2兆美元。 電池將扮演電動車供應鏈中相當重要的角色,也看到許多國際大廠紛紛投入電池事業。
- 成立於2005年的立凱,是國內最早投入鋰鐵正極材料的公司,17年來看盡台灣發展鋰鐵的難處,至今公司也尚未轉虧為盈,但這並未改變立凱對鋰鐵的堅持與熱情。
- 「去年台電招標15MW只算是熱身,隨著台電電力交易平台開幕,今年勢必是電網級儲能系統起飛的元年!」近年來積極投入綠能建設,身為台灣儲能聯盟主席,同時也是正崴集團旗下森崴能源總經理的胡惠森對本刊說道。
- 不畏疫情衝擊,台泥今年營運逆勢成長,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184.07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3.8%,今年全年可望連三年大賺超過200億元。
- 該鋰電池廠雖土建工程正興建中尚未投產,據悉,未來所規劃產能已被客戶預定,且主要客戶均為國際級頂尖客戶,使得台泥決定不延宕投資計畫增加投資支出,如期在2023年啟用。
- 事實上,在台泥與台塑之外,另一個重量級的產業大咖,也傳出正準備大手筆投入這波電池投資潮,「最近業界都在傳台塑還有…,還有『鴻海』,都要進來(建電池芯廠)了!」格斯科技董事長張忠傑說。
另外,國際中橡與台泥轉投資的電池芯廠能元科技,順利躋身全球前三大鎳鈷鋰電池品牌廠,營運已走出谷底,下半年逐季增溫,並因應需求啟動擴廠,以迎接電動車與儲能市場商機。 全球最大汽車租賃公司赫茲(Hertz)向特斯拉訂購10萬輛電動車(相當目前十分之一特斯拉年產能),此外,亞馬遜投資的電動貨車製造商Rivian預計最快下周在美國掛牌,將成為美國十年來規模第三大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案,利多消息帶動電動車概念股表現。 其實,台達電致力於環保節能減碳,同時跨入再生能源市場已超過十年之久,不僅自行開發完整的儲能系統與變流器產品,更有自己的鋰電池廠。 業界人士表示,台積電內部近年陸續建置五大節能團隊,主要任務,就是提高公司的能源使用效率,落實綠色製造。 台積電透露,初期選項其實還包括鎳氫、鈉硫跟三元鋰,所列選項都有各自的適合特性,最後選鋰鐵,是基於「安全性、循環壽命、環保」的綜合考量,符合整體需求。
台泥電池廠: 公司簡介
「台達電在國內已有超過十個儲能系統併網運行成功,數量為台廠之冠;此外,在全球也有超過20個儲能系統的建置經驗。儲能系統也銷往海外,在歐、美、日都有客戶。」艾祖華透露。 當全球儲能商機戰役號角響起,傳產大咖、電子業紛紛摩拳擦掌,相繼卡位國內外儲能市場,其中,布局最完整的當屬順利拿下台電標案的台泥綠能背後的台泥集團。 2020年,台電首度以招標方式,向民間業者採購15MW(百萬瓦)的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調頻備轉輔助服務,吸引超過30家業者前來投標,最後由翰可國際、台普威、台泥綠能、聚恆及大同五家得標,競爭激烈。 接下來的故事,是中國全力扶植產業,台廠則苦於缺乏產品出海口,「當年台灣電池業的實力在全球僅次日本,後來卻連續被韓國、中國超越。」一位電池產業老兵這麼說。 2008年,美國洛杉磯車展上,BMW首度展出量產電動車Mini E,車上裝的就是能元生產的電池,規格18650,雖然只能提供240公里的續航,但無論如何,那個年代,我們再度燃起電池夢。
這一座電池芯廠年產能達1.8 GWh(兆瓦)、相當於2萬4000輛電動車所需的廠房,其擁有者,是砸下120億元建廠的台泥集團;然而,這個壯闊的建廠現場,對比3年前另一個場景,存在極大反差。 2020年台電首度對外招標「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調頻備轉輔助服務」,當時吸引多達30家業者投標,最終由台泥綠能、台普威能源、大同、聚恆科技、翰可國際共5家廠商得標15MW容量。 台塑新智能今年將陸續在雲林、南投、彰化、嘉義,再加上永康,共完成5大儲能案場,設置容量總計將高達50MW以上,明年也會啟動建置台化彰化廠的100MW超級儲能系統。 張安平建議,首先,「碳足跡一定要先做」,台泥早已啟動產品碳足跡專案,了解盤點碳足跡相當耗時。
台泥電池廠: 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有朝一日,特斯拉能源業務的規模會相當、甚至超越汽車業務。」馬斯克曾斬釘截鐵地說。 大陸實施能耗雙控、需求保守,台泥(1101)大陸水泥事業2021年第四季銷量季減25%、至1,000萬噸以下,水泥報價則因煤價大漲而季增31%,展望2022年,法人預期,水泥事業獲利年減中低個位數,所幸布局電池、儲能事業,投顧看好脫胎換骨新台泥誕生,給予「買進」投資評等。 然而,這也可能是台灣電池產業的背水一戰,畢竟在商機明確、電池更已成為國家戰略資源的態勢下,不只台灣,多國亦正全力發展。 天助、自助之外,業者普遍期待政府亦能端出政策支持,「國發基金何妨逢高賣出一些台積電持股,轉而支持另一個戰略資源電池芯?」一位受訪者用此意見,期待第3度燃起的台灣電池夢,這回能夠真正落實。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報導方興未艾的台灣第3波電池熱浪;熱浪的形成有「天助」成分,去年下半年的電池荒,不但讓全球各大主流車廠猛追料源,也讓「非主流車廠」之外的訂單需求回望台灣,給了台廠再拚一回的底氣。 為此,原本提供氧化鋰鐵的台塑鋰鐵材料,基於台塑集團進軍電動車相關產業以磷酸鋰鐵為主軸,今年起將全面轉換成磷酸鋰鐵,以利集團從最上游的材料自主供應。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透過新聞稿指出,能元科技致力成為eVTOL應用領域領先企業的電池核心合作夥伴。 能元科技擁有高性能動力電池技術、最先進的商業生產力和擴展計劃,可強化合作夥伴的關鍵價值。 希望看到eVTOL Midnight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證明一種新技術可為世界提供更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 至於在再生能源、綠能的市場,台泥集團旗下子公司台泥綠能公司總經理翁吉良指出,集團已在風電、地熱發電、太陽能等領域,投入新創事業,未來集團還會持續探索新的各式綠能事業,開創新局面。 張安平表示,集團在電池及儲能市場才剛開始,小港廠是個領航者,將瞄準頂端的電池市場,投入研發創新,會持續走下一步,未來希望和國際大廠合作打國際盃、做得更大。
台泥電池廠: 台塑新智能斥資3億入股儲能大廠 取得儲盈9%股權
另一方面,台泥在彰濱綠能基地設置的三座儲能貨櫃總計容量為5.2MWh,而Engie EPS近期將推出全世界最高效率的電池儲能產品,未來單座貨櫃最高能達到6MWh容量。 4.值得留意的是,ENGIE EPS與全世界第四大汽車公司Stellantis(飛雅特克萊斯勒)共組合資公司,Stellantis在全球市佔9%,若以每部汽車需要5,000顆電池,四年後每年將需要169億顆電池,及全歐洲適用的充電樁及快充樁。 他舉例,最近西歐地區和中國大陸河南受到洪水侵襲,北美森林野火延燒,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已危及到人類的生存。 而台泥投資NHΩA及儲能產業,也是要傳達水泥業對於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強烈重視,不僅要用盡全力積極減碳,更希望為社會、為地球做正確的事情,為子孫建立一個永續生存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