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業景氣2023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Tommy on January 15, 2020

電子業景氣

造成2022年資通訊產業出現上沖下洗、大幅震盪,除了疫情之外,俄烏戰爭、通膨、美中對抗等皆為主要原因,其中,又以美國的緊縮貨幣政策,是重擊市場需求的關鍵要素,導致去年下半年全球經濟降溫,資通訊電子產業景氣因此進入下滑階段。 將製造業對當月及未來半年景氣看法比率之調查結果,經過模型試算後,2023年7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1.39點,較上月修正後87.70點增加3.69點,結束連三個月下跌轉為上揚。 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最新景氣動向調查結果,製造業、服務業、營建業在7月營業氣候測驗點呈現同步翻揚,其中製造業結束先前連續三個月下滑態勢,轉為上揚,製造業景氣相較先前幾月已有改善。 由於美歐成衣與電子產品業者都還在去化過剩庫存,今夏從亞洲運送貨櫃到歐洲等地的景氣復甦緩慢,年底購物旺季訂單熱潮的希望也日益消退。

電子業景氣

從資通訊電子產業的角度而言,除了外在總體經濟的變數外,產業供應鏈的庫存調整速度,是影響下半年景氣回升力道的關鍵因素。 對下游資通訊系統產業而言,因最為接近終端市場,其庫存調整的彈性、速度相對較快。 對半導體等電子零組件產業而言,因其位於資通訊電子產業供應鏈的上游,因應終端市場變化的速度、彈性相對較低,再加上半導體產業下單至交貨期較長,庫存調整的速度相對較為緩慢。

電子業景氣: 消費電子景氣 疲軟到明年中

昨(25)日最新出爐的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連續兩周下跌,顯示今年的貨櫃輪旺季還是不夠旺。 隨著中國大陸政策從經濟發展轉為重視安全,這也加速外商從中國大陸退場的進度。 東南亞及中南美洲也以具有競爭力的勞動力及產業優惠政策吸引製造業前往投資,供應鏈短鏈重組態勢在2023年仍會持續,惟因景氣緊縮,企業投資及風險管控也會更加審慎。 2022年第4季以來,有部分消費性電子終端產品庫存調整見效,但大部分IC設計業者庫存仍在高點;面對假期、年節,供應鏈出現補貨需求,但業者對需求的穩定度有疑慮,多針對短期少量需求以急單方式補貨,而非與IC設計業者簽訂較長或較大量供貨合約。 台綜院指出,半導體業7月用電量成長率逾5%,半導體業電力景氣燈號自6月起開始由藍燈轉為黃藍燈。

然而,不少IC設計廠都提到晶圓代工廠不太願意降價,僅少數廠商願意共體時艱,甚至傳出台積電明年將照原定漲價計畫進行。 電子產業從去年以來持續進行庫存修正,市場都關心各大產業到底還要多久才能看到春天,面對今年市況,從近期科技大咖的發言或許能嗅出一些端倪。 展望2023年,資通訊電子景氣何時見底,未來會是V型、U型反轉,或是L型走勢。 最新一期SCFI指數下跌17.22點至1013.78點,周跌幅為1.67%;其中四大主要航線表現,遠東到美西線依舊上漲外,其餘三大航線都下跌。 國內海運物流業者分析,雖然SCFI指數走跌,然而只要能維持在每40呎櫃遠東-美西2,000美元、遠東-美東3,000美元的水平,對於國內的海運業者來說都是好消息,以目前的運價變化分析,貨櫃輪的長榮(2603)(2603)、陽明、萬海及台驊等第3季的營收有望比前兩季好。 Flexport海運與空運總裁曼德斯說,電子產品、高科技及服飾業的庫存「實在太多」,家具業者的庫存則在正常水準,「我們或許需要年底購物季來出清這些庫存」。

電子業景氣: 輝達神威不敵Fed!台股重挫AI一片綠 指標股緯創領跌挫逾7%

台經院7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1.39點,月增3.69點,結束先前連續三個月下滑態勢轉為上揚。 電子業景氣2023 7月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99.76點,月增0.04點,台經院表示,由於增幅有限,故研判服務業對景氣看法與上月相比維持不變。 營建業部份,7月營業氣候測驗點96.01點,較6月上揚0.83點,呈現第二個月上揚的格局。 外在地緣政治、全球經濟前景的挑戰及內部的人才短缺等問題,使2023年對台灣產業而言是一個相對不穩定的開始,隨著通膨及景氣緊縮,成本居高不下,終端市場的回溫速度也不如預期,企業的獲利空間受到相當大的壓力。 台灣企業也可善用合作及併購等工具,找尋價值被低估的標的,加速退場高風險的地區,佈局未來成長的關鍵資源,提前準備下一波市場反轉的契機。 DDIC方面,2022年第2季起啟動庫存去化,調整進度領先其他晶片產品,主要業者庫存天數在今年第1季已接近健康水準,第2季起營運可逐季回升。

不動產業方面,政府打炒房政策衝擊民眾購屋信心,7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衰退2.4%,未來因總體經濟情勢不如預期、房市調控措施持續、總統大選前干擾等,買方不願貿然挺進房市,未來半年不動產業景氣相較於7月持續轉差。 7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6.01點,較6月上揚0.83點,第二個月上揚。 勤業眾信《亞洲的元宇宙 – 加速經濟影響的策略》預測至2035年元宇宙產業將為台灣帶動 億美元經濟影響,佔GDP 1.3%-2.4%。 儘管元宇宙仍需要技術演進與時間普及,2023年仍可觀察到許多相關科技創新與投資。 Deloitte Global預估2023年虛擬實境(VR)的全球產值將達7億美元,應用在消費端的遊戲及企業端的工作、工業系統模擬等領域。 由於疫情期間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年初爆發的烏俄戰爭,全球許多主要國家在2022年深陷通膨危機,並導致美國聯準會為首的各國央行以急促的升息步伐應對。

電子業景氣: 歐盟以法律保護「數位疆土」 台灣數位部還卡在起跑點

消費產業是受通膨衝擊最大的產業之一,這波通膨在烏俄戰爭延燒下影響遠高於預期,預計也將延續到2023年。 除原物料價格上升直接墊高成本外,工資的普遍調漲及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皆是擠壓企業獲利的因素。 畢竟歐美地區是台灣外銷的大本營,只要歐美的消費力起不來,廠商自然不會再採購商品,就不會有新訂單。 邱達生認為,另一個癥結點在於美中貿易對抗,以目前的發展看來,美中仍持續對抗中,希望能儘快找到國際新的貿易均衡點,產業鏈才能正常發展。

電子業景氣

在生產與商業活動方面,2023年7月製造業PMI為49.3%,較6月增加0.3個百分點,係因新訂單及供應商配送時間等指標回升,但仍低於榮枯線下。 非製造業活動指數為51.5%,較6月減少1.7個百分點,主要係新訂單下滑,加上從業人員、預期業務活動減少所致,顯示製造業與非製造業間分歧現象較上月縮小。 S&P Global公布8月中旬份最新預測2023年經濟成長率,仍維持7月預估值為5.20%水準。 展望未來,8月份中國房地產業者包括碧桂園、SOHO中國等陸續爆發債券違約、恆大集團在美國申請破產等事件,恐將衝擊中國房地產市場,可能影響8月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等相關指標表現。 國內製造業方面,時序進入電子產業旺季,令科技產品出口、外銷訂單與生產表現均較上月回升,然傳統產業受到終端需求疲軟,傳產表現續呈衰退,惟衰退幅度較上月縮小,令製造業廠商對當月景氣表現較上月調查相比明顯轉好。

電子業景氣: 旺宏總座盧志遠 半導體景氣將呈U型反轉 估底部會比較久

歐盟近來陸續推出數位市場法(DMA)、數位服務法(Digital 電子業景氣 Services Act, DSA),希望維護歐盟「數位疆土」上的市場合理競爭。 在數位部成立將滿1周年之際,產業人士指出,數位部積極帶領各企業上雲端,可是守護「數位疆土」的腳步相對落後。 電子業景氣2023 微風集團信義之夜於今(25)晚登場,「信義之夜」作為景氣風向球,今年以「MIAMI night魅力邁阿密之夜」為主題,全...

電子業景氣

就細部產業來看,受惠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成長,加上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拓展挹注,令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生產指數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8.24%,然電子零組件業與傳產的生產表現依舊疲弱,惟基本金屬業與化學材料及肥料業的衰退幅度已縮小。 總計2023年1~7月工業生產較去年同期衰退17.33%,其中製造業衰退18.01%。 物價方面,儘管水果及雞蛋價格年增率下滑,然受到7月杜蘇芮颱風影響,令蔬菜價格年減幅度大幅縮小,抵銷部分降幅,令整體食物類價格年增率由6月1.38%縮小至7月1.28%,對總指數影響0.34個百分點。 此外,受到近期國際油價上升,加以去年高基期效應逐漸緩解,致油料費年增率走高,令交通及通訊類價格年增率由6月0.30%擴大至7月0.50%。 適逢暑期旅遊旺季,服務類通膨上升,致教養娛樂類、衣著類、雜項類價格年增率均呈上揚。

電子業景氣: 機械業外銷訂單連17黑 喊電價調幅減半

7月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9.76點,較上月修正後之99.72點增加0.04點,增幅有限,研判服務業對景氣看法與上月不變。 海事顧問業者Drewry貨櫃研究高階經理希尼說,「貨櫃市場身處需求銳減之中,所以空船航行再度成為業者試著平衡市場的OK繃,庫存過剩、加上疲軟的零售銷售,都是航運不景氣的原因」。 Drewry指出,7月從亞洲到歐洲航線界有13趟空船航行,預期8、9月情況也將類似。 同時台灣電子病歷上雲法規《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於2022年7月上路,也打開台灣醫療雲發展的里程碑,科技廠、新創企業、保險公司、傳統生醫公司等各方投入,期待跨域合作將打開台灣生醫產業新頁。 傳統車廠近年面臨消費者購車習慣的改變,也開始擴充並發展多樣的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用車需求,例如租賃或是共享平台的崛起,也帶動汽車產業重新思考商業模式並發展生態圈,更擴大車用電子需求,這對台灣汽車供應鏈也帶來新的商機。

電子業景氣

IC設計業者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半導體供需失衡期間,因積極爭取晶圓代工與IC封測產能,與代工業者及封測業者簽訂長約,也造成在銷售不暢下,上游晶片仍然產出,庫存水位快速增長。 IC設計業者一方面要持續與終端業者溝通,希望銷售與拉貨上有所進展,也積極與晶圓代工與封測業者協調,希望能透過產能、產品調度,有效控制庫存增長速率,可說是上下交煎,整體營運備感壓力。 民生工業:國際終端消費市場購買力道限縮,全球品牌廠及通路商進入庫存調整,居家休閒類服飾需求轉弱,但戶外機能性服飾需求仍在,有利我高附加值機能紡織產業成長。 國內防疫措施鬆綁、邊境逐漸開放,民間消費回升帶動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創高,輔以政府調降大宗進口物資稅額、國內基建工程及營造建案持續推動,有利民生工業產值延續正向成長。

電子業景氣: 中國房市雪崩!深圳「最抗跌」明星學區也難敵 豪宅價格暴跌4成

為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體驗,金融企業持續加大數位金融的投資,甚至轉換核心系統來整合各項數據資料來加速決策效能。 亦因應政策法規要求,金融服務產業也投資資安及氣候變遷風險的管控,導入相關重要認證,強化潛在的風險防護。 此外台灣中小企業在2022年在下游客戶的要求下也直接面對綠色轉型及2050年前達成淨零目標的迫切性。 隨著市場對永續的重視只增不減,台灣中小型製造業須各面向切入綠色轉型來提升淨零效率,越早布局反而能創造進入者優勢。 眾所皆知,因為俄烏戰爭、重複下單、庫存過剩、通膨等因素,2022年,製造業都歷經了「上沖下洗」,經營者無不期待客戶完成庫存去化,並預估今年下半年可望迎來新的訂單,沒想到,又再次失望了。 元晶指出,已有不少客戶下訂產能,估計未來每月營收有望超過10億元,對今年營運展望樂觀。

電子業景氣

因應市況急凍,記憶體大廠美光、南亞科已展開減產,全球記憶體龍頭三星則宣稱持續擴產,不過預期也討不到便宜。 全球手機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挑戰,連蘋果都難倖免,外界寄望,今年iPhone 15旗艦新機將首度搭載潛望式鏡頭,隨蘋果新機「有感」升級,有望刺激果粉歸隊,再掀換機潮,鏡頭雙雄大立光、玉晶光受惠大。 輝達今天凌晨發布財報前夕,傳出擴大與鴻海合作,由鴻海獨家承接輝達最新發布「地表最強」AI晶片「GH200」的晶片模組訂單... 記憶體大廠旺宏董事長吳敏求說,目前產業情況,是他從事半導體業四十多年來,第一次遇到疫情、戰爭與地緣政治等無法控制的多重因素夾擊,不確定性太高,明年產業走勢難以預期。 環境部昨(25)日公布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由於疫後經濟復甦,2021年淨排放量不減反增,較基準年2005年增加...

電子業景氣: 相關

在國內製造業方面,時序進入電子產業旺季,令科技產品出口、外銷訂單與生產表現均較上月回升,然傳統產業受到終端需求疲軟,傳產表現續呈衰退,惟衰退幅度較上月縮小,令製造業廠商對當月景氣表現較上月調查相比明顯轉好。 服務業受惠於暑假旺季與台股交投熱絡,令證券業與餐旅業看好當月景氣表現,然民生消費產業缺工現象仍存,使得大多數服務業對未來半年景氣看法仍以持平居多。 電子業景氣 營建業方面,隨著平均地權條例新法正式上路,且買賣雙方價格認知差異造成房市交易量萎縮,惟營造業受惠於資本市場資金陸續流入商辦投資項目,加上公共工程執行率維持超前情況,且政府持續擴大預算支出,均有助於帶動未來營造業表現。 根據本院調查結果,經過模型試算後,7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結 束先前連續三個月下滑態勢轉為上揚,服務業測驗點雖續呈上揚,然上揚幅度有限,故研判服務業對景氣看法與上月相比維持不變,而營建業測驗點則呈現第二個月上揚的格局。 另海關總署公布2023年7月貿易額達4,829.2億美元,年減13.6%,其中進出口分別年減12.4%及14.5%;1-7月進出口年減分別為7.6%及5.0%,其前三大出口地區分別為東協(15.7%)、歐盟(15.4%)及美國(14.5%),出口合計占比達45.6%。

電子業景氣

鴻海、和碩都是蘋果供應鏈之一,旗下有相當大部分的營收來自消費性產品,但也有少部分業務屬於利基型產品,這也讓鴻海、和碩對於未來展望看法各有不同。 在營造業方面,台經院指出,雖7月後豪大雨和颱風拖累業者工程施作進度,房屋建築疲弱態勢持續,所幸公共工程新案陸續啟動,因此未來半年營造業景氣以好轉看待。 CNBC報導,零售商仍有過多庫存,意味著船運產品的需求減弱,也導致一些船舶在港口等待,因為船班取消或空船航行。 全球貨櫃輪龍頭MSC上周以「需求減緩」為由,取消從亞洲到北歐的MSC Deila船班。 「最終讓台灣的外銷訂單無法回暖的主因,在於歐美地區的消費力道,並未因為疫情解封而大幅提升,」邱達生進一步說。

電子業景氣: 相關新聞

內需方面,美國第二季的民間消費及民間投資成長年增率分別為2.3%與-3.1%。 而在外需市場表現上,美國第二季的商品暨服務出口與進口成長年增率分別為1.5%與-4.8%。 電子業景氣2023 有關美國就業市場表現方面,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公布資料,美國於2023年7月的失業率為3.5%,較前一個月失業率下滑0.1個百分點;此外7月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增加18.7萬人。

  • 隨著各國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措施,經濟活動陸續回歸常態,可望為產值帶來利多消息。
  • 資訊電子:疫情遠距商機紅利飽和,終端電子產品需求下滑,業者庫存水位上升,拉貨速度趨緩,庫存調整時間拉長。
  • 勤業眾信《亞洲的元宇宙 – 加速經濟影響的策略》預測至2035年元宇宙產業將為台灣帶動 億美元經濟影響,佔GDP 1.3%-2.4%。
  • IC設計業者一方面要持續與終端業者溝通,希望銷售與拉貨上有所進展,也積極與晶圓代工與封測業者協調,希望能透過產能、產品調度,有效控制庫存增長速率,可說是上下交煎,整體營運備感壓力。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預期,2023年半導體產業恐陷入衰退,但台積電仍會追求成長。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於元月12日的法說會中指出,目前看今年記憶體之外的半導體產業將年減4%,晶圓代工產業則下滑3%。 電子業景氣 隨著客戶和供應鏈持續採取因應措施,預期半導體供應鏈庫存將在上半年大幅降低,以平衡到更健康的水準。 電腦是今年首個走弱的消費性電子產業,對於PC、NB產業景氣,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指出,大環境情況不好,通貨膨脹讓消費信心下滑、企業支出縮減,這讓PC產業上下游持續進行庫存調整,需求走弱確定會對明年上半年帶來影響,至於明年下半年則要看後續大環境發展而定。 全球總體經濟疲弱,歐美地區面臨高通膨挑戰,加上中國大陸持續動態清零政策,衝擊消費性電子市場景氣,科技大老闆們普遍維持保守態勢,認為今年發貨力道減緩的走勢,恐將延續至明年上半年,預料明年下半年之後,才有望慢慢往上、逐步回復原有步調。

電子業景氣: 電子業景氣寒冬快要過了?科技大咖這樣說可嗅出端倪

整體CPI年增率由上月1.75%擴大至1.88%,核心CPI年增率則由上月2.60%增加至2.73%;PPI方面,儘管農工原物料價格下跌,然受到電價調漲,加上匯率貶值影響,抵銷部分跌幅,致使2023年7月整體PPI年增率由上月-4.82%縮小至-3.19%。 勞動市場方面,適逢畢業季尋職潮,故初次尋職者而失業的人數較上月增加,2023年7月失業率3.56%,較上月上升0.07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月則降0.22個百分點,1-7月失業率平均為3.52%,較上年同期下降0.16個百分點。 在國內金融市場方面,貨幣市場市況平穩,2023年7月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最高為0.686%,最低為0.680%,加權平均利率為0.681%,較上月下降0.005個百分點,較2022年同月增加0.370個百分點。

由於電子產品外銷訂單優於預期,與用電量兩者走勢來看,產業出現轉向訊號,惟半導體景氣是否復甦仍須視後續回升力道能否維持。 台綜院指出,產業用電主要呈現製造業生產活動,7月用電成長跌勢持續收斂,帶動電力景氣燈號轉向,預估產業需求及經濟表現可望逐季回升。 電子業景氣2023 PC產業方面,經歷2022年下半年需求「急凍」,邁入2023年,產業仍處於低檔,截至今年首季,PC整體市場仍將處於清理庫存階段,業界預期,PC庫存清理約第2季底完成,隨開學季來臨,PC傳統旺季到來,下半年市場需求有機會止跌回升。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