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陽院長曾任舊金山大學小兒神經外科研究員,為人和藹可親,也沒有任何架子,更曾被推薦為百大名醫,實至名歸,對於任何神經外科手術都十分專精,在腦瘤的研究上更是首屈一指,目前也是神經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是中國神經外科的大家長。 本院神經外科於民國七十七年六月正式成立,草創初期憑藉邱仲慶與李宜堅醫師倆人共同努力成立神經外科,民國七十九年後陸續有陳幸鴻, 張啟文及楊琳煦等醫師的加入, 使得科部漸漸成形, 並旋即獲中華民國神經外科醫學會評定為神經外科專科醫師訓練中心。 這十餘年來, 門診人數及開刀數逐年增加, 使得成大神經外科在台南神經外科界居於領導地位, 神經外科權威 更為台南地區民眾提供一完善的就醫環境。 脊髓脊椎傷害是軍醫學中很重要一個課題,不論神經功能之修補、復健、及脊椎穩定之恢復都十分重要,本科近年來對於脊髓傷害之研究如以神經滋養因子來治療脊髓損傷等卓然有成,另外脊椎之內固定手術亦履創佳績。 於 1997 年至本院服務,曾榮獲多次優良醫師及最佳教學醫師獎。
同時具備重症與外傷專科醫師資格,對於急重症病患,他總是與家屬站在一起面對,竭其所能治療傷病。 劉俊麟醫師曾任職於林口長庚醫院、擔任台灣神經腫瘤學會監事、台灣神經脊椎學會理事、台灣兒童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及監事,現任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手術室主任、人體器官保存庫副主任、組織庫副主任。 專攻脊椎系統疾病,針對高位頸椎手術及脊髓腫瘤等困難手術尤有專精,另外在小兒神經外科方面的脊椎病變及先天畸形治療更有深入研究,近年來對脊髓損傷及相關細胞治療亦有先進治療。 區錦豪 醫師 Kam-Hou Ao 神經外科權威 現職: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畢業 經歷: 奇美醫學中心外科部住院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外科部教學總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總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研究員 專長: 腦血管疾病 出血性中風 頭部外傷 脊椎手術 神經外科權威2023 ... 本院神經外科手術室現有二台手術顯微鏡、二套立體定位儀、CUSA、脊椎內視鏡等先進儀器。
神經外科權威: 邱正廸 Cheng-Di Chiu 脊椎中心副主任、醫療智慧中心研究合作夥伴
曾鈞宏醫師於 2001 至本校附設醫院服務至今,目前為本校兼任講師,專長於周邊神經疾病、頭痛、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治療及周邊神經系統電生理檢查 [神經傳導及肌電圖 神經外科權威 (每年近 3000 例)]。 曾鈞宏醫師對神經免疫學及神經流病學亦多有涉獵外,對醫學生的教學也頗有心得。 黃主任回國後與國內神經內科權威洪祖培教授與李克怡主任共同推展台灣腦中風之防治及相關手術,在民國72年再度至美國辛辛那堤大學追隨國際著名大師 John. M. Tew教授學習腦動脈瘤、顱底手術及三叉神經痛之治療並積極參與脊髓損傷之研究。
一路走來,趙醫師始終堅守「用心」、「專業」、「關懷」,用心傾聽、專業評估,讓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適切的治療,揮別被疼痛所擾的生活;以如同待親人般照護患者的醫療態度,趙醫師期望讓醫療不再恐懼,取而代之的是安心與放心。 不過杜妻起訴指出,醫療器材公司業務員孫姓女子2017年5月到台大醫院推銷時,透過關係認識杜永光,2人於當年7月間開始交往,並以每周2到3次頻率發生關係。 神經外科權威2023 甚至同年11月間,杜永光到大陸參加國際神經外科高峰會,也帶著小三前往。 杜妻指控,2人在半年間至少發生關係48次,2018年1月小三懷孕,當年8月產下女兒,但女嬰生下3個月後夭折,小三2019年1月提出訴訟,要求法院確認杜永光的親子關係,杜妻才得知此事。 杜妻認為2人的行為侵害她配偶權,讓她痛不欲生,因此起訴求償1000萬元。 在疼痛控制團隊接觸的病例中,較少見又容易被誤解的疾病為纖維肌肉痛。
神經外科權威: 張昂傑 醫師
團隊近期的研究項目包含「大腦刺激素」方面的研究,期待透過重複性經顱大腦磁刺激,來改善病人的疼痛、睡眠與憂鬱情緒。 「許多病患照了X光片無異狀,但身體還是不舒服。」蔡宗穎指出,一般民眾就診都會照X光,若無大礙醫師就會開藥、叮囑多休息。 但很多問題並不是靠吃藥就能解決,身體的軟組織或韌帶受傷,無法靠X光找出來。 蔡宗穎說,除了X光,還會配合超音波檢查,例如,病患腳踝扭傷,還會有撕裂傷,就可透過超音波定位出受傷確切位置,增加治療效果。 3C產品盛行,低頭族增多,不只年輕人滑手機滑到頸椎出毛病,銀髮個案也愈來愈多。 有人因頸椎退化或壓迫神經,痛到手臂乏力,最終接受人工頸椎置換,七賢脊椎外科一個月就開幾十台刀。
- 林乾閔副院長提到,如果椎間盤問題產生的神經壓迫,已經造成肢體無力、疼痛難耐,甚至影響到大小便功能等,可能才需考慮進行手術。
- 歡迎有神經系統不適之十方大德前來本院神經外科,本科必定盡全心全力為各位服務,守護健康守護愛。
- 神經外科被公認為醫學上地位最高的領域,其原因是要完成這樣的手術對醫生所需要的極其複雜的知識基礎,以及獲得進行這樣的手術的允許所需要經過的嚴格的篩選。
他在2017年間與當時30歲的藥廠孫姓女業務外遇,2人每週發生2、3次關係,最後還產下一女。 杜妻不滿,起訴求償1000萬元,一審破紀錄判賠460萬元。 除了大小、融合率以外,脊椎融合器的材質也是需要注意的一部分。 林乾閔副院長表示,脊椎融合器的材質包含一般的聚乙烯材質、鈦、TM等,以及最新的氮化矽材質,它不只融合率較高,同時還具有抗菌的效果。
神經外科權威: 醫師團隊
徐偉成醫師現任本院轉譯醫學研究中心副院長,專長為臨床神經學、神經免疫學、基礎神經科學、細胞及分子生物學。 目前已完成全世界第一個利用週邊血幹細胞治療腦中風的第二期臨床試驗,以幹細胞免疫學研究為主要發展方向,並申請多項國際專利,分別與國際多家公司進行幹細胞產學合作。 未來即將進行臨床早期的自體嗅鞘幹細胞及臍帶血幹細胞治療腦中風之臨床試驗,徐副院長在幹細胞免疫學研究成果卓越。 院長黃旭霖表示,醫院除器械設備及「護病比」比照醫學中心等級,更網羅神經外科專業團隊。 脊椎治療部分發展無鋼釘手術,開頸椎也採用顯微鏡手術,全程在顯微鏡底下操作,病人安全更有保障。
- 林口長庚骨科部脊椎科主任賴伯亮表示,頸椎椎間盤病變隨著人口老化加上「低頭」的不良習慣,加速疾病的發生,其餘的原因多為外傷所致。
- 他解釋,將機械手臂運用於骨釘植入,可精確鎖定需要植入的位置再進行重建手術。
- 脊椎病變壓迫神經或脊髓,依壓迫部位之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症狀。
- 2007 年起於本院服務,專責照顧神經科加護病房病患,並自 2009 年起擔任腦中風暨神經重症加護病房主任。
本科初期主要的病人以頭部外傷、腦瘤之手術為主,民國71年黃主任曾至日本美原腦血管中心及信州大學追隨日本當代名師 水上公宏及Sugita教授研習腦部疾病手術及診斷技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則是針對住院醫師及醫學系學生之教育訓練計畫: 一、 本科有完整的住院醫師訓練計畫:住院醫師於六年的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將會接受兩年外科之基礎訓練(包含PGY)、神經內科、神經放射科、病理科、基礎研究學科及麻醉科之輪訓。 另外,在神經外科方面也會輪訓至其他神經外科訓練中心,加強國內各神經外科訓練中心之互動及不同種類及特色之手術學習。 二、 醫學系學生之課程:由蔡承嘉主任之規劃下,給予醫學系學生完整及充分之lecture及見實習課程之引導。
神經外科權威: 神經外科的細分
「其實我到醫院實習時還覺得我是走內科的,一直到外科時,才發現天賦好像在外科。」就這樣,民國86年許秉權正式踏入「神經外科」的從醫之路。 「妹妹5月給許醫生開腦膜瘤,這是一個高難度的手術,因她的腦膜瘤包住頸動脈,原以為術後要在醫院住上2~3星期,沒想到不到一個星期就出院!感激許醫師...」網友李明芳感謝地留言。 陳子勇院長說,自己身邊就有親人飽受脊椎損傷所苦,而這是讓他堅定投入醫療研究的原動力。 陳子勇醫師表示,近年政府推行的醫病共享決策(SDM)觀念,就是倡議醫病雙方坐下來好好討論治療方案,愈詳盡、愈有耐心的溝通過程,愈能有助於避免醫病關係緊張與醫療糾紛。 全書共分16個單元:頭頸部、軀幹、上肢、下肢、眼球與眼眶、心臟與血管、呼吸系統、腦及顱骨、脊椎與脊髓、胃腸道、肝、膽、胰、脾臟系統、內分泌系統及乳房、女性生殖系統、泌尿系統及男性生殖系統、骨關節肌肉系統、耳鼻咽喉。
至於處理急性損傷的手術,則被稱為「Functional Surgery」,也就是功能性手術。 陳子勇醫師回憶,多年前曾收治一位30多歲的女性患者,因腦癌病情極為嚴重,預估只剩下兩年存活期,心情大受影響。 沒想到,她的丈夫為了安慰妻子顯示「夫妻同心」,也主動將頭髮剃光,讓罹病的妻子破涕為笑。 據民視新聞專訪,杜永光醫師表示會走上行醫這條路完全是受到外科醫師父親的影響,原本的夢想是成為畫家,但言談中他也幽自己一默說:好自己沒真的去畫畫,否則以自己的才能應該也無法成為頂尖的藝術家。 腦中風有很多不同的類型,而最常見的是俗稱「腦梗塞」的「缺血性腦中風」,雖然平常都宣導「預....
神經外科權威: 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外科
神經外科的每一例,都是人間百態與真性摯情的反射,觸動著作為醫師的心理,即使醫者需要保持一定的同理與客觀。 陳子勇醫師坦言,當面臨神經受損需要動刀時,特別是脊椎和腦部手術,往往非生即死,沒有灰色地帶。 許多青壯年因為車禍或外傷,極為年輕就開始艱難的治療過程,撐不過去者亦多有之。 成為如今的神經外科權威,陳子勇醫師回首當年,當上主治醫師的第二年決定赴美進修的歷程功不可沒。
「讓我有一種在美國醫院工作的感覺。」他笑稱,那時候沒有「勞基法」概念,一個月內超過一半的時間要以醫院為家。 杜永光最大的遺憾,就是在赴美攻讀腦神經外科時,父親因為動脈瘤破裂去世,學習腦部外科手術的他竟然無法親自救回爸爸的性命,是何等地諷刺和悲傷。 L頭痛是神經內科門診最常見的問題,本科開設頭痛特別門診為民眾解決頭痛的問題,給予正確診斷及對症下藥。 以一般病情來說,術後是不需要做復健的,但實際情狀則依病人嚴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須由專科醫師判斷建議。 脊椎微創手術的精神在於手術創傷少、復原快,有別於傳統手術的骨骼肌肉破壞大、復原久,微創手術配合先進的儀器如顯微鏡或內視鏡,可大幅提高手術安全。
神經外科權威: 劉俊麟 Chun-Lin Liu 臺北分院副院長
症狀:脊椎病變壓迫神經或脊髓,便會引起肢體酸痛、麻木、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 脊椎包括頸椎七節,胸椎十二節,腰椎五節,薦椎一塊及尾椎數小螝。 每節脊椎皆分出左右一對脊椎神經,頸椎有七節,共分出八對頸神經,胸神經則有十二對,腰神經五對,薦神經有五對。 脊椎病變壓迫神經或脊髓,依壓迫部位之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症狀。 名列前總統陳水扁醫療小組成員的歐宴泉,畢業於國防醫學院,在台中榮總擔任泌尿科主任超過10年,最擅長攝護腺手術,近年更投入達文西手臂根除性攝護腺手術,許多醫界大老若要動攝護腺手術,都指名要歐主刀。 而在手術前醫師須先確認病人的症狀與影像檢查結果符合,確定症狀是源自於椎間盤問題後才可進行手術,避免無意義的過度治療。
1960年台大醫院於外科部下設立神經外科等次專科,並於1968年增設神經外科總醫師一職,開始有完整之神經外科專科醫師訓練,隨後並設置神經外科專屬病房,照顧神經外科病患。 四十多年來在多位知名教授與歷屆主任的指導與領導下,各個神經外科之相關領域都有長足之進步。 鄭宇凱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曾任長庚大學臨床講師,嘉義長庚大學神經外科加護病房主任.現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神經外科主任,台灣兒童神經外科理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品質顧問,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器官移植中心總幹事。 顏玉樹醫師和藹親切,溫文有禮,曾任日本國立信州大學神經外科教室研究員,和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神經重症加護科主任等職。 專長各類腦瘤治療,尤以內視鏡腦下垂體瘤和顱底手術的質量,均為國內之最。
神經外科權威: 主治醫師:李美靜
畢業國防醫學院醫學系,慈濟大學醫學研究碩士,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目前擔任本院神經外科部神經脊椎外科主任、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神經外科專科醫師、神經脊椎外科醫學會理事、亞太微創脊椎及頸椎醫學會會員、台灣微創脊椎醫學會會員、台灣疼痛醫學會會員。 本科特色為微創外科,大量使用顯微鏡(故曰顯微手術)、輔以神經內視鏡和導航,且腦和脊椎手術皆有應用之。 神經外科權威2023 本院神經外科已完成許多困難手術,與其他國內外醫學中心之神經外科並駕其驅、不遑多讓。
疼痛與其他疾病最大的不同就是,疼痛來源非常多樣,所以在處理上也需要非常得小心謹慎。 比較常見的疾病是骨骼肌肉系統的慢性疼痛,另外像是脊椎退化、脊椎關節炎、慢性神經痛,如坐骨神經痛與周邊神經痛等;中樞型疼痛,如大腦脊髓與纖維肌肉痛等;這些都是疼痛控制團隊會接觸的病症範疇。 沈炯祺是鋒芒畢露型醫師,當年從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升任主任時,還讓拔擢他的神外大老王有智錯愕,並質疑「品德有虧」。 他說,如果是扁平足治療,會看足弓是否對稱,但問題在於小腿肚筋太緊、有沾黏,或足弓不正內翻導致腳背延長,筋膜才會被拉扯。
神經外科權威: 林思維 醫師
而脊髓腫瘤與高位頸椎等複雜困難的神經外科手術,亦為本院常見之手術。 近年來本院引入脊椎手術導航系統,增進骨釘固定之準確性與安全性。 配合導航手術系統、手術顯微鏡、術中X光攝影、術中感覺與運動神經誘發電位監測等技術,提升手術安全性與根治率,治療成績斐然。 由國際知名神經外科權威杜永光教授領軍,整合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三家醫院神經醫學近百位醫師及教師資源,透過臨床與學術研究、積極佈署亞洲 首部 ROSA 機械手臂導航手術系統等先進醫療設備,全心打造台灣首座國際級神經醫學中心。 台北神經醫學中心之神經腫瘤團隊最關注的腫瘤類型為腦瘤,腦瘤成因非常複雜,其中的成因為從其他部位轉移至腦部而成腦瘤,比如一般常見的肺癌、攝護腺癌、子宮肌瘤、乳癌等也有一定機會轉移到腦部而形成腦瘤。 次要關注的為脊椎腫瘤,因為團隊的特色就是能夠因應不同的手術病例而施予不同的治療與手術方式,會依病患需求進行微創手術、脊椎手術、腫瘤手術等,讓病人得到最合適的治療與手術計畫。
L開辦失智症記憶特別門診及結合院內神經內科醫師、精神科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及臨床心理師成立失智症醫療照護多重專業團隊,加強失智症之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並舉辦失智症家屬照護技巧訓練課程及家屬支持團體服務民眾,解決病患家屬照顧上的痛苦。 臺北市立仁愛醫院神經精神科1966年由孫睿亮醫師創立,後來神經、精神科分家,1979年神經科主任由宋成銘醫師接任。 1995年宋成銘主任榮升臺北市立療養院副院長,同年張英明醫師接任科主任,2005年1月1日聯合醫院正式成立同年12月張英明醫師退休,2006年由高雄榮總商調來院甄瑞興醫師接科主任。 本院神經內科現有林怡君主任、王毓禛醫師、陳珮昀醫師、李宜蓉醫師及陳柏安醫師共五位專任神經科專科醫師。
神經外科權威: 蘇鈺凱 主任
本醫療網特聘前南投基督教醫院院長、前彰基外科部部主任兼神經外科主任、台灣立體定位功能性神經外科及放射手術學會理事的鄭均洹教授加入,提升本院神經外科功能型手術之專科訓練及教學研究,完整次專科發展,並提供民眾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目前本科共有13位神經外科專醫師主治醫師服務於國泰醫療網。 總院每年手術超過1000例,汐止分院600例、新竹分院亦有400例。 本院爲衛福部神經外科專科醫師訓練計劃認定合格之主要訓練醫院,每年都有招收住院醫師,對於住院醫師於醫、法、倫的全人教育非常紮實,本科訓練之醫師參與台灣神經外科專科醫師甄審考試至目前為止考取率達100%。 1993年起本科開始有專職之小兒神經外科醫師,專責十八歲以下之小兒神經外科腦部與脊椎之手術,除了於1999年引進內視鏡第三腦室造口術治療水腦症外,對小兒腦瘤、各種腦部先天畸型、水腦症、顱顏畸型、早產兒腦部手術、各種腦內視鏡手術都有最高品質之醫療服務。
「許醫師開刀技術極佳且視病患為至親,不分平假日早晚探視病人,是位醫術高明及深具醫德的好醫師!」一名台北榮總神經外科的護士給了這樣的評價。 林宏霖醫師醫術精湛,專攻腦瘤以及內視鏡腦下垂體腫瘤手術,經驗豐富,技術純熟;林醫師專攻血管手術、腦腫瘤手術、脊椎手術。 神經外科權威 神經外科權威 新冠疫情的爆發,雖然造成危機,卻也帶動「遠距醫療」的發展。 臺北神經醫學中心與市立萬芳醫院、部立雙和醫院、臺北醫.... 衛福部最新統計,2015年神經外科手術共超過12萬人次,而且逐年攀升。 日前台灣神經外科學術研討會上,展示了最新引進台灣的新型機器人輔助顯微鏡,再小細節都無所遁形,打破視覺死角,醫師穩定的技術加上看得清楚,執刀就能更精準,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