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在記者會上問及,簡化疫調強化自主防疫,出入各場所是否還要掃描簡訊實聯制,或者會全數轉往台灣社交距離App。 陳時中說明,目前App使用者已有800多萬,已經差不多可以用App取代實聯制,未來實聯制則希望加入宣導事項,讓可能有接觸到的人知道相關訊息。 陳時中也稱,將會「快快推廣」下載「臺灣社交距離」,初步將從公務機關團體開始推動,並鼓勵企業能加入,未來亦會考慮演唱會等大型活動,進場前需要出示已下載「臺灣社交距離」。
由於 2022 年春天疫情急轉直下,本文的兩個圖表以 3 月中下旬為界,左右縱軸刻度均有調整,還請讀者留意。 我們在 11 月 18 日發現了 1922 疫調平台下方橫幅的統計數字。 當天所顯示的累計調閱數為 12,133,436 筆,但因平台並未說明起始日,因此無法確知統計期間;也因為平台並未提供歷史資料,無法了解 11 月中旬以前的實際調閱情況。 此後,衛福部未再正式發佈調閱數的統計,在第二篇筆記中已經提過,提供民眾查詢調閱紀錄的 1922 疫調平台起初並未在下方提供總發送數、前一日刪除數、總調閱筆數等統計資料,衛福部對於何時開始提供這些數字也沒有發佈官方公告。
取代實聯制: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對此,台灣人權促進會表示對於簡訊實聯制安全性的討論屬於公共議題,應受言論自由保障,反對政府恐嚇人民[15]。 進場傳簡訊,離場不用傳,其實根本無法掌握足跡重疊時間,資料無法統整,實際上疫調還是要確診者自己告知、自己填寫去過哪裡。 目前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可以,但是台北聯合醫院醫師姜冠宇建議,有些長輩可能不會下載或設定,反而建議指揮中心還是要保留實聯制。
指揮中心今公布,因應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發展,防範住宿式長照機構內傳播風險,即起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高雄市及花蓮縣的住宿式長照機構訪客,除例外情形暫停探視。 隨解封腳步逼近後,民眾生活陸續恢復正常,北市府先前斥資六百多萬的「市場實聯分流管理資訊站」,如今有些市場收進倉庫養蚊子。 還有各機關的紅外線體溫機,經過也沒人理,口罩販賣機、實聯制的App也不知何去何... 審計部上周公告指出,防疫實聯制結束後,個資保護中存在諸多缺失,其中,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訪查電信業者簡訊實聯制資料刪除過程,未檢核原始檔案、備份伺服器及電子郵件等資料儲存點;對此,NCC回應... 陳時中之前曾說明,實聯制會再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是在降級時更要挺住,因為每一次改變管制方法就有可能有一波偷藏的隱形傳播出來,如果停下再啟動可能會太慢。
取代實聯制: 取代簡訊實聯制!台灣社交距離「中國手機恐不能用」
中症個案13人,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重症累計2例死亡,年齡介於80多歲至90多歲。 另外,指揮中心補充說明,今年4月10日公布的案27408至27410境外移入病例,因經疫調後發現該3名個案為桃園大潭電廠工程的染疫移工,所以改判為本土病例。 陳時中表示,過去2年全球COVID-19病毒不斷變異,從Alpha變異株、Delta變異株,到現在Omicron變異株,不僅潛伏期變短、傳播力變強,輕症化趨勢也愈來愈明顯;外界雖然曾質疑台灣致死率3.2%偏高,但實際上這是因為確診母數低導致的結果。
陳時中指出,簡訊實聯制自去年5月19日起實施,透過「疫調輔助平台」整合簡訊實聯制資料,協助地方政府疫調人員掌握個案相關活動史及匡列接觸者等,達到防疫目的。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將持續升溫,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 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陳時中宣布,即日起取消實聯制,現行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仍維持至5月31日。 陳時中表示,未來防疫要自主做好,如自主填列相關親密接觸者、同住家人等,基本上相信大家會認真填報,自主防疫沒有快篩就外出、快篩結果是否造假等,很難派員監看,因此,疫情規模大時,要全民自主合作,才能在不太強烈干擾生活下防疫。 指揮中心資訊組組長簡宏偉說,台灣社交距離App截至目前,累計689萬次下載,較上週增加10萬次,安裝者主動上傳率高達83%,將以1300萬次、15至64歲族群80%安裝為推廣目標。 陳時中表示,未來會要求特定場域的人都要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例如公務人員,若企業願意自主加入也很歡迎,參與演唱會也可能要求出示APP,最快下週起將積極宣導,希望把科技疫調、自動化疫調做得更好。
取代實聯制: 完整教學》台灣社區感染連環爆!下載「臺灣社交距離App」,2分鐘快速判斷確診者足跡
App主要透過藍芽的技術記錄接觸對象去識別化資料,藍牙是透過訊號強弱來判斷距離,在一般狀況下距離1至2公尺內可準確判斷,但在藍牙訊號傳輸路徑上有任何實體障礙物都可能受到干擾。 如曾與確診者於2公尺內接觸2分鐘的用戶手持裝置會出現 App 取代實聯制2023 告警畫面,並由用戶自主向衛生單位通報。 陳時中強調,現在最多只會追到第1層,有明顯必要的情況,才會匡到第2層,其他就靠實聯制和社交距離App協助。
- 符合告警條件用戶的手持裝置會出現「App告警畫面」,由用戶自主向衛生單位通報。
- 調閱數部分雖有三個達單日上萬則的離散尖峰,但其他時間多半維持在數百至數千筆;送驗數則維持二月下旬的水準,但每週變化波形更為規律,與 2021 年底以週為單位呈現週一最高、週日最低的的波形十分類似。
- 為加速COVID-19科技疫調,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將開始推廣社交距離APP(下載連結:iOS、Android),未來可能要求公務員或參加演唱會的民眾出示APP,加速染疫個案接觸者採檢速度。
- 此外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民眾若不配合下載「臺灣社交距離 App」,或是確診者拒絕上傳接觸資料,未來可能會依《傳染病防治法》進行開罰,但是政府方目前仍不希望動用法規,因此暫未公告相關罰則。
- Yahoo的網路民調顯示多數投票者不支持繼續執行[11]。
當中有指出,蒐集個人資料應該符合最少侵害為原則,例如電話號碼,不需要詳細個資,蒐集到的資料必須由專人保管保存,相關單位會不定期稽核,若有資料外洩將由個資法處裡。 取代實聯制2023 指揮中心資訊組組長簡宏偉表示,業者執行「實聯制」不限電子或紙本,重點在能夠聯繫到本人,要求提供資料時要明確告知用途,僅能使用在防疫,可搜查資料的權限僅限衛生防疫主管機關,不可以用於其他目的,並且不論紙本或電子資料,最多只能夠保存28天,時限一到必須刪除,不得繼續保存。 而不少人擔心有心人士隨意上傳確診資訊,其實,APP的使用者在沒有得到衛生單位驗證碼的情況下,是無法自行宣布確診的,這點可以放心。 取代實聯制 因為部分場所流動率較高、停留時間較短(低於2分鐘),透過社交距離APP可能難以偵測,目前將會併行。
取代實聯制: 臺灣社交距離App是什麼?
在前面幾篇的筆記中,我們分別從 NCC 與 1922 疫調平台公布的數據分析簡訊實聯制使用的趨勢、比較資料來源間的差異、並探討可能造成發送量變化的因素與相關的裁罰爭議。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 取代實聯制2023 1922 疫調平台下方橫幅所提供的實聯制簡訊的調閱數,並與送驗數、確診案例數相互對照,討論簡訊實聯制作為疫調輔助措施的有效性 (effectiveness),並為這系列的觀察筆記做一簡單的總結。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江慧珺台北8日電)因應染疫者增加,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未來擬鬆綁接觸者匡列條件,同時推廣使用社交距離App,若使用人數達1200萬人可望取代實聯制,防疫之餘降人力成本。 由於醫院是高風險場域,疾管署自去年起便建議醫院工作人員使用社交距離APP,就醫民眾及陪病者也可以使用,畢竟在醫院候診間或病房等區域,也可能接觸到不特定風險人群,而這些接觸到的風險人群,如果有人後來確診,就醫民眾或陪病者便可以經由APP的接觸通知,即時掌握與確診者的接觸情形。 指揮中心27日在記者會上宣布,取消「簡訊實聯制」改以「社交距離」APP取代,進出公共場合出示APP就好。 不過,由於社交距離使用的是藍牙技術,形同沒有通過 GMS認證的手機將無法正常使用。
- 陳時中指出,現在整理來看,社交距離App多了800多萬人使用,接下來希望加入一些宣導事項,讓可能有跟確診者接觸的人,收到App通知後,可以更明白該怎麼做,一修改完就會上路並取消實聯制。
- 至2022年4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即日起停用簡訊實聯制,鼓勵民眾以臺灣社交距離行動應用程式做為替代[1]。
- 陳時中表示,過去2年全球COVID-19病毒不斷變異,從Alpha變異株、Delta變異株,到現在Omicron變異株,不僅潛伏期變短、傳播力變強,輕症化趨勢也愈來愈明顯;外界雖然曾質疑台灣致死率3.2%偏高,但實際上這是因為確診母數低導致的結果。
- 指揮中心指出,截至今年4月26日止,簡訊實聯制已發送47.7億則簡訊,因應疫情發展及防疫新階段之措施調整,即日起取消實聯制措施,簡訊發送將自28日零時起退場,鼓勵民眾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
- 目前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可以,但是台北聯合醫院醫師姜冠宇建議,有些長輩可能不會下載或設定,反而建議指揮中心還是要保留實聯制。
- 民眾進入場域時僅需出示APP畫面,提供更便利之自主防疫方式,尚未安裝之民眾可至App Store及Google Play雙平台下載使用。
陳時中表示,目前台灣社交距離App已有800多萬次下載,已差不多要用App取代實聯制,未來社交距離App將加入宣導事項,與確診者接觸的人收到通知時,能更明白該怎麼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宣布居家隔離天數從10天縮短至3天,並配合新政策「3+4」,即從第4天起,只要當日快篩陰性即可出門。 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社交距離App應該很快就會全面取代實聯制,一修改完畢就會上路同時取消實聯制。 除了 GMS,Android 手機亦有其他啟用條件,包括系統版本需為 Android 6 以上,原則上代表 4 年內購買的手機,應皆可正常使用「臺灣社交距離」。 除了可以快速掌握確診者足跡,減少疫情擴散機會外,也能保護民眾與家人的安全,了解是否有與確診者接觸,或確診熱區足跡重疊。 可以主動聯繫當地衛生單位,或撥打1922防疫專線回報,後續將由公共衛生人員協助處理;另使用者仍須注意個人身體健康狀況,若出現疑似症狀時亦請主動回報,戴上口罩並依指示儘速就醫,另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 5 等,以提供及時診斷通報。
取代實聯制: 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到底有沒有用?「離確診者2公尺、接觸2分鐘就警示」使用QA懶人包
不過陳時中在防疫記者會上說明,未來傾向在特定情境下可免戴口罩,但站在指揮中心的角度,還是希望民眾戴好口罩、儘早接種疫苗,才是目前最基本的防疫策略。 有網友表示實聯制「超擾民,一堆阿伯都沒在鳥了」、「大部分人都沒在掃了」、「這種名存實亡的制度真的可以收了」、「刷了反而覺得自己很怪」,也有網友表示實聯制仍須花費不少時間,「打開APP到可以掃,最少也要10秒」、「早就沒人在刷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表示,台灣防疫進入以「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穩健開放」為原則之「新臺灣模式」,為強化民眾自主防疫、提升疫情調查效率及發掘可能風險個案,近期已優化「臺灣社交距離 App」實聯制措施等相關功能,鼓勵民眾下載使用。 指揮中心或衛福部並沒有以循證 (evidence-based) 的方式證成此一措施存續的必要性,也沒有提出任何統計數字正面回應簡訊實聯制措施相較於傳統疫調而言在防堵疫情上的實際效果。 亦即,有多少人是傳統疫調追蹤不到而透過調取簡訊實聯資料才得以進行匡列? 在確診者曾出入大型場所時,如何判斷所調閱的實聯資料中哪些人屬於近距離接觸者?
陳時中指出,如果全台超過一半民眾都隨時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就能在個案染疫第一時間通知可能接觸者採檢,又能兼顧個人隱私,將大力推廣使用,期盼全民都能下載。 他也表示,未來會要求特定場域的人都要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例如公務人員,若企業願意自主加入也很歡迎,參與演唱會也可能要求出示APP。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表示,若「台灣社交距離APP」用戶達1300萬人,可朝向取消實聯制規畫,指揮官陳時中表示,APP用「大數法則」,希望使用下載者多,較易接收到訊息,達到防疫效果,自己也會從自身...
取代實聯制: 快下載「社交距離App」!追蹤效果>掃QR 實聯制有望廢除
陳時中表示,以往確診個案少,會採用強制管理方式,匡列隔離、電子圍籬加上罰則,但如今疫情進入一定規模,用以往方式行政速度跟不上,讓管理效率變低而失去效果。 【實聯制】的【聯】是聯絡的聯,意思是只要能聯絡得到人就可以。 在武漢肺炎疫情肆虐的當下,每到一個公共場所或店家要特地留下聯絡方式都是為了日後如果有人確診、有暴露風險的時候,可以聯絡到你、通知你去採檢或自我健康管理。 對於是否放寬接觸者匡列標準,陳時中說,以前匡列是「多層次」,一圈圈往外匡,且近期匡列又做得更嚴格,但只要確診人數一多,就無法做到多層次,超過100人以上染疫,效率就會遞減,遞減到追不上疫情,反而會讓最核心的人無法及早被匡列,導致疫情控制不佳。 2022 年 3 月上旬與中旬,本土確診數降到個位數,3 月 10 日陳時中更曾表示本土已實質清零22。 調閱數部分雖有三個達單日上萬則的離散尖峰,但其他時間多半維持在數百至數千筆;送驗數則維持二月下旬的水準,但每週變化波形更為規律,與 2021 年底以週為單位呈現週一最高、週日最低的的波形十分類似。
陳時中表示,未來規劃要求進入特定場域的民眾都要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預計本週起將大力推廣使用,會先針對公務機關、企業團體積極宣導,落實科技疫調。 針對與病毒共存政策下,是否要先鬆綁部分防疫規範,陳時中強調,目前實聯制還是會持續,但也在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式,社交距離App看起來很有希望。 筆者進一步質疑,一個進步的法治國,在沒有法制先行的情況下,急就章設計出的簡訊實聯制,竟然還能廣為媒體稱頌。 取代實聯制2023 最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在指揮中心一年多的「超前部署」期間,以上涉及隱私權、個人資訊保護以及自由權利限制的政策,並沒有完整明確的法規規範,只見指揮中心於5月29日網路公布的《「COVID-19(武漢肺炎)」防疫新生活運動:實聯制措施指引》。
取代實聯制: 社交距離APP八百多萬下載 陳時中:將取代實聯制
有的民眾說有在用,不過也有民眾抱怨,還要打開藍芽,覺得很麻煩,而且如果沒下載的話,資料抓不到,沒多大意義。 餐廳業者王聖堯則表示,「餐廳這邊當然也可以配合,只是我會覺得舊的實聯制還是必須要並行,如果要用App的話,可能就會要求入內的人要出示下載和開啟的畫面」。 除了這類系統級限制,下載完 App 後,用戶也有一些操作必須注意,包括藍牙需要打開,也得記得開啟「暴露通知」才能正常運作。 於App Store或Google Play 搜尋後免費下載。 依照指示啟動「接觸通知功能」設定即可,於關閉 App後仍可在背景持續運作,並正常執行,大家要記得開啟藍芽才能有效偵測。 筆者也不僅一次提及,主政者似乎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7條的概括條款當成尚方寶劍揮舞,所有的政策彷彿都不需要完善的法律與專業思辨討論,都是「日日直播」、「小編製圖」說了算。
陳時中今(8)日表示,實聯制仍會持續,但希望能推廣社交距離APP來取代實聯制,加上簡化的疫調,對控制疫情的效果會一樣好。 A8:記錄的資料是與其他開啟「接觸通知功能」的手機彼此間的隨機ID,為保護個人隱私,使用者無法查詢手機內的上述紀錄,所有互動資料都不會上傳到任何雲端服務。 而隨機ID將於手機保留14天,過期資料會自動從手機中刪除。
取代實聯制: 確診者上傳接觸資料
2 月 22 日調閱數陡降至四百多則,除 2 月 25 日雙北出現感染源不明案例21時兩日共調閱了二十一萬則簡訊外,其後便維持每日數百至數千則的調閱數直到月底。 送驗數則自 2 月中旬起略為下降,約在兩萬至三萬三千件之間,2 月下旬的每日送驗量再持續降到一萬三千至兩萬件之間,並沒有像簡訊實聯制調閱數量有暴增或陡降的情況。 徐國勇指出,指揮中心鼓勵大家下載,一定有其道理,大家應遵照指示、共同防疫,台灣一定會更好、防疫做得好,經濟就能發展。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審議「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修正草案,邀請徐國勇列席。 徐國勇受訪時說,他很早就下載社交距離App,到了下午6、7點都會自動跳出來,告知他附近很安全,而白天有時候也會跳出來,他曾到確診比較多的地方,也跳出來提醒,因此是非常有用的App。 陳時中表示,擔心民眾一看到「共存」就放鬆防疫不管,但實際上政府不會這樣做,也希望大家不要這樣做,期盼在可做到的範圍內有效管理輕症、有效減災。
簡訊實聯制,簡稱實聯制,是中華民國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而自2021年5月起實施的群眾行蹤紀錄措施,至2022年4月終止。 民眾如到訪公眾場所、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需要傳送簡訊供後續疫調使用,而簡訊由電信業者保留28天,僅供相關政府機關使用。 至2022年4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即日起停用簡訊實聯制,鼓勵民眾以臺灣社交距離行動應用程式做為替代[1]。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數據顯示,在實施簡訊實聯制的一年期間,共發送了47.7億則簡訊[2]。
取代實聯制: 取代實聯制? 指揮中心籲下載社交距離App
民眾進出該單位時,需要把場所代碼傳送到疾管署的1922專線,免收費[5]。 自從2020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從中國大陸武漢爆發後,台灣的病毒感染數量一直較低。 2021年5月開始,台灣的病毒感染數量激增,行政院因此推出簡訊實聯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中公布,國內新增663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定病例,分別為551例本土個案及112例境外移入(3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Q5:到電影院看電影,或是前往夜店、酒店,或是搭乘火車、高鐵,可以用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嗎? 餐廳、遶境、演唱會等有人員管理的場域都是未來可以優先使用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的地方。 Q3:使用社交距離APP必須開啟藍牙,可否中途暫時關閉,避免耗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