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年年中確診新冠肺炎痊癒後重拾運動習慣,不過他發現在運動的時候會感受到胸悶及呼吸困難,起初覺得休息後有緩解而不以為意,但情況越來越嚴重與頻繁,就醫檢查後發現不是長新冠而是冠心病。 此外,如果長期胸悶不適,林謂文提醒,也要去檢查健康狀況,了解胸悶是來自於呼吸系統受影響、肺纖維化,或是心血管發炎,引起慢性心衰竭、心律不整等症狀。 由於長新冠也可能使腸道益菌減少、腸胃機能受破壞,腸胃機能障礙也可能經由迷走神經而引發胸悶症狀,要整體去了解。 蕭琬云呼吸治療師表示,年長族群每天練習10-15分鐘和緩運動搭配呼吸訓練,就有增加肌耐力與肥活量的效果,更可減少感染率與重症風險,即使感染COVID-19症狀也會比較輕微。 呼籲家中大小都應適當運動,配合正確的呼吸訓練,在疫情期間增加抵抗力並維持健康。
張益豪指出,隨著越來越多民眾確診新冠病毒,感染後已開始有持續的咳嗽、嗅覺喪失、胸悶、微微的喘、甚至有不少民眾出現專注力與記憶力變差的狀況 。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胸腔科醫師蔡哲龍表示,新冠肺炎是1種系統性的疾病,只因在肺泡組織內的ACE2受體較多,因此在肺部上顯得特別嚴重,以致部分民眾染疫後一段時間仍有呼吸困難、咳嗽等「長新冠」問題。 經過2年多的新冠疫情,國人累計有800萬人確診,其中不乏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 「長新冠」的後遺症,但要注意! 這些也可能是冠心病的症狀,要是輕忽,恐怕會釀成急性心肌梗塞,有猝死的危險。
確診後胸悶: 確診缺氧徵兆。 圖/潮健康
確診過來人分享,剛開始症狀或有不同,有的流鼻水,有的打噴嚏,但最多人提到喉嚨怪怪的或乾癢,會口渴口乾想狂灌水。 喉嚨乾痛也是很有指標性的感染症狀,不少人都說「喉嚨不舒服喝水會痛,趕快測也陽」。 有病友總結,剛開始「輕微發燒,喉嚨腫痛,幾乎可確認之後可能陽性」。 有些人則是從咳嗽開始,或「感覺吸不到空氣,再測就中標了」。
WHO定義為確診新冠病毒3個月後、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且無法用其他診斷排除的症狀即為「長新冠」(long COVID)。 確診6個月後,最常見症狀是疲勞、勞累後不適和腦霧;此外,85%新冠後遺症復發的原因,是因為運動、身體或精神活動以及壓力導致。 會出現這類症狀的人,通常沒有運動習慣,心肺功能較弱。
確診後胸悶: Heho 生活
有些人則苦於嘴破,過來人建議多吃維他命B或C,也可用蜂膠。 有很多幸運兒即使和家人密切接觸依然是陰性,有人說「我女朋友確診,我百毒不侵」、「我確診我媽確診,我爸跟我老婆神功護體沒事」。 雖然有人猜測是家人去聚餐後「回家散播歡樂散播愛順便散播病毒」,但有更多人是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感染。
例如牙痛,蘇醫師說他有個病人,被拔了兩三顆牙,後來才發現是心臟血管狹窄;還有人胃痛、背痛,如果民眾出現這些不明原因的疼痛,都要小心可能是心肌處在缺氧狀態。 越來越多民眾感染新冠肺炎痊癒,還是受到長新冠症狀的影響,有人在確診時出現嗅覺或味覺異常,直到染疫許久仍沒有恢復,「食不知味」讓人相當困擾。 嗅味覺障礙包含嗅覺喪失、減退、錯亂,除了嚐不到酸甜苦鹹,香味入鼻也變臭味。
確診後胸悶: 生活熱門新聞
(4) 確診病患若離開個人房間使用浴廁須佩戴口罩。 同住者因必要之照顧需求須進入確診者房間或接觸確診者時,雙方均須佩戴口罩,並於照顧確診者前後均需執行手部衛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罹患新冠肺炎導致心臟加速已是醫界公認的疾病,此情形稱為「確診後心悸症候群」,常見症狀是心跳加速、心悸,某些患者更會出現血壓不穩、頭暈、呼吸不順等情況。 確診新冠肺炎一週後,若產生上述的病狀,應及早就醫治療。 李俊儀醫師表示,近半年來至少有1/3的新冠病毒確診者因咳嗽有痰、鼻涕倒流的症狀而就診。 一般人發生鼻過敏症狀幾天就好了,但如果原本就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的患者,在最近秋冬之際就需要特別注意症狀發生,嚴重的人可能一躺下就鼻塞,連帶影響睡眠品質。
林謂文說,因為據醫學期刊《刺胳針》的研究指出,約有8成的康復者至少會出現1種症狀,有許多患者抱怨疲倦到洗澡洗到睡著,所以有後遺症的人並不孤單。 反之,如果只是輕微發燒,呼吸順暢正常,身體機能沒有受到影響,建議在家吃藥、多多休息並補充足夠水份,大多數發燒會在2-3天左右消退,就屬於輕症程度,不必過度擔心缺氧與呼吸窘迫。 康復後仍有胸口不適等症狀的網友透露,「我覺得後遺症是讓我體力整個大不如前,容易感到胸悶跟疲憊」、「康復後雖然比較少咳嗽,常常有胸悶的感覺」、「有時咳太大力,胸口會有悶痛感,有種很不舒服的壓迫感」。 COVID-19的康復時間變化很大,除了疾病的嚴重程度外,還取決於年齡、原有的合併症。 輕度感染的人預計會相對較快地恢復(例如,在兩周內),而許多重症患者的恢復時間則較長(例如,兩到三個月)。 針對心血管系統方面,近期美國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之試驗者,在12個月後與對照組相比,增加併發症發生率。
確診後胸悶: 新冠肺炎》確診康復後真有「無敵星星」?她兩個月內確診2次,親吐二度染疫「症狀更嚴重」
不過目前各界的共識是,通常確診時症狀越嚴重者,未來發生長新冠的機率也比較高,輕症的患者也可能會有後遺症,但通常症狀會比較輕微。 王愷君說,僵直性脊椎炎除了產生關節疼痛外,錯亂的免疫系統也會攻擊肌腱或韌帶與骨骼連接的部位,可能造成膝關節周圍或腳跟阿基里斯腱腫脹疼痛,甚至出現胸口肋骨疼痛,讓患者誤以為是心肌梗塞。 虹彩炎則是常見的併發症,易造成眼睛反覆紅腫、視力模糊或疼痛,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23歲男大生半年前開始下背痠痛、僵硬,尤其早上起床時更明顯,某日半夜竟然莫名胸痛,呼吸不順,擔心發生心肌梗塞到急診就醫,心電圖與抽血檢查都正常,隨後竟出現屁股疼痛,腳後跟、膝關節腫脹,赴風濕免疫科看診,確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他表示,冠心症症狀會在運動或情緒激動時更為明顯,在休息或是使用硝化甘油舌下碇後將能得到緩解,此外,其他不適像是如呼吸困難、噁心、嘔吐、冒冷汗等,也有可能是冠心症的表現。 另外,過去的經驗就知道病毒感染可能誘發自體免疫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後也要留意免疫系統可能會出現紊亂、攻擊自體組織。 所以在國外就發現Omicron病毒流行後,許多人發生胰島細胞功能障礙而出現糖尿病。
確診後胸悶: 確診後胸悶、易喘,小心是缺氧徵兆!2呼吸法增加肺活量
疾管署日前公布,國內出現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 北部一名30多歲女性發病前曾到新北市一處親水設施遊憩。 該設施自事件曝光後隨即停業,疾管署22日公布水質檢驗結果,除了地下室積水是陽性之外,設施相關的水體都是陰性,對此結果泳池老闆無奈發聲,像是經歷第4次疫情。
面對這些Omicron帶來的症狀,有的人視之為感冒,認為慢慢會好起來,有的以頭療刮痧按摩穴位來紓緩頭痛,有的會燉白木耳加紅棗來滋補肺部。 腹痛、拉肚子是另一個困擾,甚至一天可以拉到五六次。 但拉肚子常不是最早出現的症狀,有的人會在確診三、四天之才「突然烙賽」。
確診後胸悶: 確診新冠肺炎,每5人就有1人有長期後遺症!專家揭2種最常見症狀,3器官恐長期損傷
蕭琬云呼吸治療師提醒,正常人的血氧應維持97%以上,健康青壯年更應在99%甚至100%。 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臟疾病的族群,如果日常活動正常,血氧會落在94%-95%左右。 但如果正處青壯年沒有內科疾病問題,檢測血氧只有94%、95%,就要注意是否有病菌侵犯造成肺纖維化,導致血氧降低,建議就醫找出原因並加以治療。 蘇醫師表示,引起胸痛原因很多,如果有發燒,加上胸悶、胸痛、喘等症狀,可能是新冠肺炎,要盡快快篩就醫;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旦確診新冠肺炎,更要慎防「快樂缺氧」,注意監測血氧濃度,若血氧低於95%,要特別小心。
讓人害怕的症狀還有人說:「擤鼻涕出來都是血+鼻涕」,比以前的重感冒都嚴重「有點可怕」;有病友回應說:「我前幾天喉嚨還吐出血塊」。 還有人說自己難受到「快要死掉了」,可見不少人在家照護,實則病症並不輕。 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每日都在創新高,許多人都成為確診者。 有讀者詢問,他日前確診,目前已經完成隔離、快篩陰性。
確診後胸悶: 確診後遺症5. 其他
醫師通常會處方開立降低心跳的藥,如:乙型交感阻斷劑,請病人發作時服用。 確診後胸悶 從事可調節自律神經的運動,如:瑜伽、太極拳等等,亦可能對病情有幫助。 心臟超音波檢查並未發現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抽血檢驗也沒有發現如甲狀腺亢進或貧血足以導致心跳加速的疾病。 有病人因為時常心悸而不堪其擾,認為自己可能得了憂鬱症。
所以,不少病友都覺得,即使已解隔離,但都共同感受,Omicron可能比一般流感傷身,都說可能得調理一陣子,才能真正恢復元氣。 其他症狀是,有人說自己瘋狂掉髮甚至圓形禿,Line群友們都安慰說,應該是居隔確診壓力太大了。 確診後胸悶 只有很少病友留言有味嗅覺改變,例如「有嗅覺但還有味覺的,第四天嘴色很苦,喝水都苦」。 食慾似乎也會有變化,有人留言問「有人從確診後一直拉肚子很餓的感覺,這是嚴重副作用嗎」,有人是「忽冷忽熱⋯⋯頭暈、痛、沒食慾」,有人本來以為居隔在家應該會發胖,但有人居隔完反而瘦了五公斤,猜測與胃口不好有關。 確診後胸悶2023 另個令病友們擔心的常見症狀是頭痛或偏頭痛,或合併厲害的肌肉痠痛,有的說腰痛好幾天,但吃止痛藥也沒啥用。 有的人頭痛到想去撞門,被其他的病友勸阻說「門很貴,別撞」。
確診後胸悶: 確診康復後出現「長新冠」如何保養? 醫:4招改善喘、胸悶症狀
一名33歲的男子罹患高血壓、高血脂,近期因為胸悶胸痛就診,沒想到竟檢測出嚴重疾病,心臟就像是「不定時炸彈」,只要引爆就可能回天乏術。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檢查完後也對此呼籲,希望民眾不要有惡習,否則也可能面臨一樣的情況。 博仁醫院副院長康志森醫師也說明,心肌梗塞非典型的疼痛當中,除了牙齒、牙床下巴疼痛可能是冠心病的表現之外,還有喉嚨痛可能與心臟衰竭有關。 心臟衰竭的喉嚨痛與新冠肺炎「痛如刀割」的尖銳型疼痛不同,它 會喘,走路就喘,主要是以呼吸困難的表現為主。 由於染疫康復後多數人仍會因後遺症而感到身體不適,醫師提醒,身體不適應盡速就醫,若需服用中藥調理,建議透過合格的中醫師開立,並多休息、避免吃冰、熬夜、炸辣等重口味食物,不讓發炎傾向加重,加速體力恢復健康。
常見新冠肺炎後遺症除了呼吸道症狀,還可能併發胸悶、心悸、喘等。 有些患者在確診後感到心臟加速,少數人是原先就有心臟疾病,大部分康復者則是過去都沒有心臟不適的情況,這類的健康問題稱之為「確診後心悸症候群」或「新冠後心搏過速症候群」。 醫師指出,如果染疫後發生心悸或胸部不適,需就醫診治,排除是否為嚴重心臟疾病,以免耽誤治療黃金時間。
確診後胸悶: 確診後遺症3. 呼吸道症狀
感染新冠肺炎後痊癒,除了一些常見呼吸道症狀之外,還會有胸悶、胸痛的不適反應,症狀嚴重的人甚至會胸痛、胸悶到缺氧、呼吸困難。 醫師指出,確診康復後,可能會出現新冠肺炎長期綜合症,這些症狀包含胸悶、胸痛,若持續超過2個月,建議就醫檢查健康狀況。 恩主公醫院中醫內科主任廖唯宇醫師表示,不少確診者在解除隔離一至兩週後身體仍有不適,大多有咳嗽、胸悶與喘、頭痛,乏力等症狀。
- 醫師通常會處方開立降低心跳的藥,如:乙型交感阻斷劑,請病人發作時服用。
- 廖唯宇表示,不少確診者在解除隔離一至兩週後身體仍有不適,大多有咳嗽、胸悶與喘、頭痛,乏力等症狀。
- 台灣呼吸治療學會秘書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呼吸治療科組長蕭琬云解釋,以「貨物」、「工廠」、「貨車」比喻,氧氣是貨物而器官是工廠,將貨物送到工廠需要貨車「血紅素」作用,因此,呼吸運動對血氧數值的直接影響並不大。
- 2.計算數字或是寫文章時會停頓,一時想不起來剛剛在做什麼。
- COVID-19
- 新冠肺炎致使的呼吸道症狀像是咳嗽、呼吸困難,都對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部分新冠肺炎痊癒者反映會有持續咳嗽、胸悶,導致呼吸困難的狀況。
在這些病患中,大多數染疫前都屬於健康族群,沒有慢性病史,但染疫之後開始出現突發或持續性心跳加速,有些人還伴隨有疲倦、頭痛、胸悶等現象,這些人接受24小時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不定時出現的竇性心搏加速。 有人提到第十天解隔還在頭「巨痛」,有的人逾一周頭仍隱隱作痛,躺一躺還忽然暈眩,得靠止痛藥來幫忙。 甚至有病友說,自己快篩轉陰依然頭痛鼻塞,讓他都要懷疑是否「快篩壞掉了」。
確診後胸悶: 運動搭配噘嘴式、腹式呼吸 增加肌耐力與肺活量
確診康復後除了出現胸悶、胸痛的後遺症,有些人嚴重則會產生呼吸不順的反應。 新冠肺炎致使的呼吸道症狀像是咳嗽、呼吸困難,都對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部分新冠肺炎痊癒者反映會有持續咳嗽、胸悶,導致呼吸困難的狀況。 許多人在感染新冠肺炎時,就會出現喉嚨疼痛、劇烈咳嗽的症狀,不舒服程度非常惱人,甚至在康復後仍會有喉嚨癢、久咳不癒等情形。 身為小兒科醫師的YouTuber蒼藍鴿就曾指出,像是「滔滔不絕時想咳嗽」、「晚上躺著或睡覺時特別想要咳嗽」,這些都屬於「敏感型咳嗽」,是感染後常見的現象。 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曾新育表示,不少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或康復後的「長新冠」後遺症,會出現胸悶痛、呼吸喘、心悸等症狀;而這些症狀與冠心病十分相似。 典型的冠心病症狀為胸悶或胸痛,感覺胸口像被一塊大石頭壓住而喘不過氣。
染疫康復後受到頭痛困擾的網友透露,「反覆頭痛,幾乎一天十幾次」、「本來就有偏頭痛,確診後感覺更嚴重了」、「現在吃止痛藥都沒用,感覺稍微疲勞就會頭痛」。 受到失眠困擾的網友紛紛表示,「快失眠一個月了,很常早上才睡覺」、「症狀都康復了,但是我會失眠」、「我平常都能睡8小時以上不中斷,自從前幾天確診後只睡4小時就會醒,然後就睡不著了」。 以上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的真實經驗及感受。
確診後胸悶: 確診後遺症1. 神經症狀
近日越來越多民眾確診新冠肺炎,不少康復後民眾出現咳嗽、疲倦、微喘、嗅覺異常、記憶力變差等後遺症。 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張益豪提醒,研究指出咳嗽需要2至3個月或更長時間才能康復,並提供三點「缺氧」警訊,若發生則須儘快就醫。 林謂文表示,長新冠的症狀不只有胸悶,據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會引起全身處於發炎狀態,所以可能會引發全身各處的症狀。 據義大利統計,疲倦是最常見的新冠後遺症,約有近6成的康復者容易覺得疲倦,其次則是呼吸困難,發生率近4成5,而關節痛、胸痛的發生率都超過2成,其他還有咳嗽、嗅覺失靈、乾燥症、流鼻涕、紅眼、味覺失靈、頭痛、有痰、食慾不佳、咽喉痛、眩暈、肌肉疼痛、腹瀉等。 廖唯宇表示,不少確診者在解除隔離一至兩週後身體仍有不適,大多有咳嗽、胸悶與喘、頭痛,乏力等症狀。 蕭琬云呼吸治療師指出,只要感染COVID-19都可能造成病毒侵犯肺部,只是侵犯程度與抵抗力有關。
確診後胸悶: 「沒無敵星星」護理師3度確診腦霧常當機 症狀一次比一次嚴重
近期亦有研究針對Omicron變種病毒分析演變成重症之危險因子,包含未接種疫苗之個體,尤其是40-64歲男性合併兩種以上之共病症,或是65歲以上多重共病症患者。 然而,有接種疫苗之65歲以下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後演變成重症風險則較低。 但是有病友分享說,吃冰對喉嚨痛有緩解奇效,還說是醫師建議的。 至於最被推薦的自療方法,是多喝水,有確診者大推說,對應喉嚨痛一定要「多喝水,一定要喝很大量,我後來痛到喝不了水很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