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偉說,鴻海在AI伺服器上游產品占比很高,以AI晶片模組來說市占率非常非常高,AI基板次高,越接近下游產品(例如伺服器組裝),占比低於五成,整個AI伺服器會小於五成。 據報導,蔣集恆(Michael Chiang)的新職務在周日(15日)鴻海舉辦尾牙時曝光。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蔣集恆最近才升任A事業群總經理,王城陽則退下來以專注董事會的角色。 這次的人事案凸顯出鴻海近年努力培養較年輕的主管群,協助該公司應付美中長期緊張關係、將製造基地分散至中國大陸以外,並且力擋立訊等大陸同業「紅鏈」進逼。
彭博資訊報導,鴻海(2317)(2317)在15日舉辦尾牙時公布,拔擢蔣集恆成為新的iPhone組裝業務負責人、A事業群總經理。 凸顯出在歷經供應鏈紛擾的一年後,將以新一代領導主管來應對後疫情時代的環境,原iPhone組裝業務負責人王城陽則專注於董事會事務,這是鴻海培育新任高階主管的成果。 據外媒TheElec報導,韓國8吋晶片代工廠今年因 IT 行業需求低迷而降低了服務價格。
鴻海負責人: 年收5兆台幣鴻海董座親口揭露 「創業路上太多挫折 50歲後才有所領悟」 沒想到後來被郭董欽點接班!
劉揚偉說,已經規劃在高雄打造第一個量生產的電池產線,規劃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有比較大的量產生產線,印度與印尼也在看機會,預估下一季法說會將會成行,上述這幾個地方,都會有較大的電池量產計畫。 另外,鴻海獎學鯨交流成長營,是鴻海教育基金會專為鴻海獎學鯨得主打造的活動。 2017年起舉辦的鴻海獎學鯨計畫,今年邁入第五屆,得獎者每人可獲10萬元獎學金,目前獎學鯨計畫發放金額將近1億4000萬元,受益學生超過2000人。 鴻海負責人 在前年6月鴻海發表的集團45周年紀念影片中,劉揚偉表示2007年他之所以進入鴻海,是因為「要還郭董人情」,因為當初郭董不僅買了自己的公司,還照顧了自己的家人,對於郭董這樣照顧他非常感恩。
他強調,鴻海持續與傳統車廠商討合作,透過德國ZF集團,更快切入車廠,進入一階(Tier 1)供應鏈,與傳統車廠合作更為全面,從車用電子到底盤,取得更有競爭力成本,增加合作可能性。 談到鴻海與德國ZF集團合作,劉揚偉說,雙方是在汽車車軸與底盤合作,這有穩定的成長潛力,同時,車廠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研發,目前汽車業陷入業務緊俏,外包成為趨勢,這是鴻海的優勢。 鴻海集團今指出,今年(2023年)將持續挹注高額獎助學金,大專碩博士生最高可獲得5萬元,高中職每人2萬元,國中小則為每人... 另外,根據韓媒The Elec引述業內人士指出,蘋果已對供應鏈提出最新的iPhone生產計畫,預計今年底前生產9,560萬支iPhone 14系列,以及8,630萬支iPhone 15系列。 上述數字與6月下旬的生產計畫相比,iPhone 14系列增加180萬支,iPhone 15系列增加160萬支。 鴻海在多個領域都顯示出增長潛力和市場領導地位,投資者應充分瞭解公司業務情況、財務狀況和市場前景,以便對鴻海期做出明智投資決策。
鴻海負責人: 鴻海「九人經營委員會」上陣 「後郭台銘時代」分權分立...培養接班梯隊
此外,鴻海旗下鴻華先進Model C電動車的量產進度,將如期於第4季開始在台灣量產。 劉揚偉並預告,將會在10月18日的鴻海科技日(HHTD)上,釋出更多電動車事業最新進展。 The Elec指出,就iPhone 15系列今年底前計畫生產的8,630萬支來看,高階Pro系列機款占65%,平價版iPhone 鴻海負責人2023 15僅占35%。 遠傳電信合併亞太電信今天舉行「訂婚慶」記者會,遠傳電信董事長徐旭東、亞太電信董事長陳鵬、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皆出席記者會。 美國媒體報導,台積電正從台灣加派有經驗技術人員支援亞利桑那州晶片廠建廠,引起當地工會反彈。 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問世倒數一個月,最大代工廠鴻海擴大招工力道,拉高返費(獎金)逾6%至人民幣8,000元(約...
2023鴻海(2317)獎學鯨開跑,每人最多五萬元助清寒學子求學,盼學生靠教育翻轉人生。 隨著利差擴大,日圓連續6個交易日貶值,週二(15日)貶向去年9月日本財務省進場干預的水準,加升外界對於日本再次出手干預匯市的可能性,台銀匯價今(16)日最低來到0.2217,寫下近一個月最甜。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將在9月中上旬召開,外界對於是否能夠連8升都相當關注,勞動部官員透露,會是往調升的方向走;對此,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坦言,基本工資調漲是不可逆的,調漲3%是可以接受的範圍,也就是月薪突破2.7萬元、時薪約182元。
鴻海負責人: 群創員工身陷桃色風暴 股價今減資停止交易避衝擊
提供完善的薪資及福利制度,包含三節禮金、年終獎金、績效獎金與員工酬勞…等,與同仁共同分享營運上的成果,也獎勵同仁在公司的辛勞及貢獻。 然而,以前劉揚偉不覺得郭台銘有多了不起,因為郭台銘創業,他自己也創業,因此那時自己不是那麼服氣,但劉揚偉說「跟郭董在一起越久,是越服氣」。 他以「專利」為例指出,許多人都以為專利是為了「保護」,但真正目的是為了「分享」,也就是讓大家知道別人已經有什麼智慧成果,避免不同人浪費時間重複做同樣的事。 劉揚偉指出,這些領悟是他在50多歲時才知道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就是希望讓現在才20多歲的同學們可少走冤枉路,這也是「分享」的重要意義。 鴻海負責人 2021年鴻海獎學鯨得主交流成長營於26日舉行,劉揚偉特別出席鼓勵得獎學生。 就生成式AI產業鏈來看,劉揚偉分析,大致可區分為GPU模組、GPU基板、AI伺服器、機櫃、先進散熱解決方案,到AI數據中心等層面,鴻海是業界唯一可以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廠商。
公司不僅在AI伺服器和電動汽車領域有布局,還在太空業務(低軌衛星)展現前瞻性。 鴻海昨天舉行線上法說會,董事長劉揚偉表示,下半年進入傳統出貨旺季,但前兩年疫情期間的高峰需求已過,將回到正常需求,營運將逐漸加溫,力道還要觀察,預估第三季營收呈現季增、年減;全年營收則由之前預估的持平調整至略微衰退,主要是外在變數仍多,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全球通膨,以及貨幣緊縮等。 知情人士說,當鴻海旗下富士康鄭州廠去年底遭遇空前的員工騷亂事件時,蔣集恆在與當地政府溝通、確保滿足蘋果的要求扮演了關鍵角色。 除了中國競爭對手近逼,富士康也可能在印度面臨新的競爭對手,因為蘋果在與大流行相關的供應混亂和嚴厲的限制對中國的設備生產造成嚴重破壞之後,尋求進一步多元化其生產足跡。 據蔣集恆LinkedIn網頁,他在1999年加入富士康,擁有加州克萊蒙研究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
鴻海負責人: 鴻海趕工iPhone 15 蘋鏈出貨 旺季鳴槍
因應蘋果最新生產計畫,鴻海最大iPhone組裝基地大陸鄭州廠區加碼招工。 鴻海負責人 鴻海(2317)(2317)是一家在AI伺服器、電動汽車和太空業務等多個領域擁有市場份額和持續增長的跨國公司。 在AI伺服器領域上游市場份額高達70%,與微軟合作進軍低軌衛星領域,展現業務多元化布局。
在中國經歷了動盪的一年後,蘋果重要合作夥伴鴻海為iPhone組裝業務負責人王城陽退居二線,專注於董事會事務,新任負責人則由蔣集恆獲得拔擢接任,這也是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努力將領導階層年輕化的努力之一,鴻海此次人事異動,也代表鴻海成功培育新任高階主管。 外界關切鴻海車用客戶的拓展,劉揚偉說,目前集團正在與超過十個客戶,討論廿個電動車合作項目,其中兩個項目已經投入生產,五個很有可能簽訂合約。 鴻海負責人 此外,鴻海旗下鴻華先進Model C電動車,將如期於第四季在台灣量產。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說,蔣集恆是鴻海資深主管,負責協助公司達到蘋果所要求的高標準。 消息人士表示,在去年夏季升任鴻海董事的王城陽被調離iPhone職務,和富士康去年因新冠疫情遭遇生產受擾事件並無關聯。
鴻海負責人: 鴻海攜微軟布局低軌衛星 電動車切入傳統車廠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及透露,在消費智能產品方面,鴻海已經開始為客戶下半年的新品做準備,預期本季相關業務將較上季強勁成長。 AI伺服器在公司總收入中占比20-30%,上半年增長超過200%,預計下半年增速將高於市場平均。 鴻海(2317)(2317)今(14)日舉行法說會,針對近來當紅的AI伺服器? 劉揚偉說,雙方是在汽車車軸與底盤合作,這有穩定的成長潛力,同時,車廠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研發,目前汽車業陷入業務緊俏,外包成為趨勢,這是鴻海的優勢。 鴻海持續與傳統車廠商討合作,透過德國ZF集團,更快切入車廠,進入Tier 1供應鏈,與傳統車廠合作更為全面,從車用電子到底盤,取得更有競爭力成本,增加傳統車廠合作可能性。
面板大廠群創(3481)爆出員工陷桃色交易糾紛,市場原預期股價將受到衝擊,不過群創今(17)日受到減資影響,並未能開盤交易,有助沉澱籌碼。 郭台銘一手創立的鴻海帝國,隨著他投身國民黨總統初選,開始了接班佈局。 其中,像是新成立九人經營委員會,要從一人決策,轉為「分權分立」的管理模式,另外,也有培養接班梯隊的意味。 此後,富士康大門敞開,不復以往神秘,並促使大陸員工加薪,同時也開啟了富士康向大陸其他省份建廠、設廠的新里程碑。 永豐金控(2890)今(17)日舉行2023年第二季法人說明會,總經理朱士廷公布今年前七月稅後純益124.44億元,創同...
鴻海負責人: 美國2大鋼廠恐整併!年銷美鋼材近百萬公噸 台灣3大廠繃緊神經
鴻海精密工業,簡稱鴻海精密、鴻海,是臺灣一家電子製造公司,也是鴻海科技集團的核心企業,由郭台銘於1974年創立。 其以製造黑白電視機旋鈕起家,創立之時主要從事模具製造,日後跨入電子機械代工領域,從製造連接器、電線電纜、電腦機殼、電源供應器等零件,到電腦組裝準系統與行動電話等產品均開展業務[1],現今其事業版圖已經涉及所有的資訊科技產品組裝代工。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逐漸發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 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排名全球第一,市占率超過四成,範圍涵蓋消費性電子產品、雲端網路產品、電腦終端產品、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 全球員工總人數季節性高峰約一百萬人,2021年合併營收新臺幣5.99兆元(約2,06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