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農業11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ohn on August 28, 2019

低碳農業

對農業而言,基因多樣性就是品種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除了作物種類的多樣性,還包括田間土壤上下其他眾多的動植物與微生物。 目前以黃金標準公布的交易金額,農業減碳每噸交易約15美元,或是因其減碳產生永續發展目標的量化績效優異,還可以取得更好的價格。 另外目前農業綠能所發出來的電力已經可以供應農業用電的整體7成,且占全國綠能的發電量4成,陳吉仲說,將建構能源自主農漁村,推動農業部門有效碳定價及碳權交易制度以及農業綠色金融及綠色消費,達到農村自主發電,用電自給自足。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他並強調,森林管理還有增加工作機會與生物多樣性、改善空氣品質等價值,政府也可考慮利用補貼來彰顯經營永續林業的價值。 台達基礎設施範疇(Infrastructure Business)鄭安執行副總裁表示,台灣經濟結構為出口導向,在全球減碳趨勢下,能源轉型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壓力,但同時也是企業邁向綠能並友善環境的驅動力與商機所在。 因應國際供應鏈要求,不少企業開始思考如何著手碳盤查與碳排管理,但卻常遇到擔心成本過高、找不到適合自家的盤查方式或難以訂定行動方案等難題。 台達以自身長期豐富的節能減碳經驗,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分享解決方案與成功案例,協助產業夥伴面對並解決痛點。 不用農藥化肥不但免除製作、運輸、使用後的溫室氣體釋放,還可增加土壤蓄碳的能力。 再生有機農法透過覆蓋作物以及少耕犁,能夠將水分與有機碳保存在土中;配合農林間作、農場棲地生態營造,都有助於碳匯。

低碳農業: 有機耕作對茭白筍田的正向影響

根據估算,若採用碳稅,牛肉的售價會高出40倍,所造成的消費會減量達13倍[23];影響很小的乾豆類就可部分取代肉類。 為了增加銷售管道,提升農家轉型的意願,政策上除了擴大支持公共採購,如學校、部隊、醫院、公家機構的餐飲外,也要致力於短程供應鏈與新型態零售的基礎建設,來促進生產端與消費地,包括家庭、企業團膳等的聯繫。 近代農耕單一化種植高產的品種是在農藥化肥無缺的環境下選育出來的,不但加重仰賴農藥化肥,也會因為根系生長不佳而更容易受到氣候的衝擊。 農藥除了危害生物,降低生物多樣性外,也傷害土壤有益生物,改變土壤生化活性以及阻礙固氮作用,影響土壤健康[12]。

  • 經濟部表示,兩岸加入WTO過程中,雙方並未就市場開放進行談判,我方也展現善意,迄今共准許9,983項中方農、工產品進口。
  •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籌備處副主任黃偉鳴回應,政府會透過制定《氣候變遷因應法》(以下簡稱《氣候法》)子法,約束台灣企業邁向淨零。
  • 反之,以生態、再生、自然等「泛有機農法」[15]生產,配合地產地消為主的食農系統,恰好可以解決慣行系統的問題。
  • 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1)上,主辦國法國就提出「千分之四」倡議,也就是若每年可在土壤表層40公分中增加千分之四的碳貯量,就能平衡掉每年因人為活動所增加至大氣中的碳排量。
  •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綠盟」)今(17)日公布調查結果,上市櫃公司僅 7% 揭露淨零承諾、碳排大戶未提出淨零目標者高達四成。

永續的林業經營管理也符合國際 SDGs 中對陸地生態永續使用的目標。 臺灣大學農化系教授許正一表示,全球約有 20 億人口面臨營養缺乏,但並非糧食生產不足,而是所含營養分配不均,台灣未來的農業政策也要思考如何避免造成的營養素缺乏。 他進一步強調,當土壤微量元素缺乏,將導致糧食「量」增產,「品質」卻下降,後續農業推行淨零、低碳的目標,也要考量飲食安全、環境永續,「人體、環境與動植物都健康,才能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中華氣候變遷暨農業發展學會舉辦研討會,農業與氣候專家分析指出,低碳農業不只能促進環境永續,也讓農業面對氣候衝擊時不會損失產量,降低耕作風險,還可以販售碳權,提升產業價值。 陳添壽補充,還可以發展農業清潔能源,減少用電所產生之碳排,也能透過碳定價與碳權取得,創造新型經濟模式提高農民收入,政府將透過政策、法規的制定輿調整,建立誘因機制,引導生產端淨零作為。

低碳農業: 購買農產可知碳足跡 農民生產可取得碳權收入

此外,我國農產品運輸、食品加工、食物浪費,以及66%進口糧食等造成的碳排,其實都被算到其他部門或其他國家身上,是我國農業部門未計入的隱形排放源。 低碳農業2023 建構能源自主農漁村,推動農業部門有效碳定價及碳權交易制度以及農業綠色金融及綠色消費,達到農村自主發電,用電自給自足。 農業剩餘能源化、資源化、材料化與加值再利用,並推動農業跨域循環示範場域,加強農業循環技術科技研發,創造農業加值再利用。 增加森林碳匯面積、加強森林經營管理、提高國產材利用、強化海洋及溼地碳匯管理,以建構負碳農法,強化具碳匯效益。 陳吉仲表示,台灣過去50年相對基期年氣溫平均上升幅度0.6~0.8℃,已造成重大影響;3年前開始以升溫1.5℃為農業調適目標,仍難敵衝擊速度。

青银高速公路济南东服务区于2022年7月完成近零碳服务区建设并投入运营,重点打造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零碳智慧管控系统、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林业碳汇提升系统“四大系统”工程,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3400吨以上,远超当前年均2000吨的排放水平。 關於淨零綠生活,文字說明是:淨零生活的飲食習慣,從源頭減少食物浪費做起,包含更謹慎的採買習慣、零浪費的餐飲服務、更高效的產銷配送。 再到優先攝取更低碳的營養來源,包含多蔬果、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減少肉類的攝取。 低碳健康的飲食需求鼓勵更多農民採行再生型的農法,增加土壤微生物和碳含量,進而增進植物健康,營養和產量。 「真實成本會計」將農產品外部成本內部化,把隱藏性成本納入食物的價格,就可以縮短價差,讓消費者更有意願採購泛有機食物。 低碳農業 例如生產1公斤的牛肉,所釋放的碳排放量遠比生產1公斤的乾豆高出近20倍,所需要的水分更高達45倍。

低碳農業: 隱形冠軍/圖靈鏈跨足醫療 企業身分證出擊

不過,大陸商務部今年4月就台灣還有2,455項大陸產品未開放,對台灣提出貿易壁壘調查。 低碳農業 兩岸官方為台灣限制大陸產品進口是否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 互不相讓,全國工業總會今天傍晚表達立場,強調企業界多希望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能夠延續,也建議政府,現階段應加強和民間合作,透過多元管道增加與大陸溝通,進而增進理解。 口袋證券創辦人暨董事長、本屆創業之星選秀大賽評審陶韻智指出,台灣圖靈鏈的重點在執行長胡耀傑態度積極、切入正確市場,加上圖靈鏈使用區塊鏈技術,讓紙本的「證書」數位化,更能有效防偽與加密,滿足憑證數位化趨勢,且能向全球市場拓展,非常看好其未來前景。 台灣碳權交易所日前掛牌成立,KPMG安侯建業提醒企業,應重視碳權交易兩大法律風險,包含如何透過妥善交易機制確保買方權益、如何監督及驗證專案執行成效。

以農業損失為例,過去25年(1996~2010年)平均為109億元,近15年(2006~2020)平均為112億元,近5年(2016~2020年)平均上升至135億元,而災損趨勢恐怕只會越來越高。 最終,為了使貧脊的土壤快速供應作物養分,農民只好大量施加無機的化學氮肥,反而增加土壤的溫室氣體(氧化亞氮,N2O)排放。 他舉例,為了方便種作,農民頻繁地翻耕整地,使土壤深層的有機碳接觸到空氣,加速分解、回到大氣;再者,使用農藥除草、焚燒與移除作物殘體等,都讓土壤無法累積較多的有機質,有機質中即含有碳。

低碳農業: 台灣香檬具保健潛力 興大研究團隊發現可調節輕度憂鬱症狀

另外,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盧虎生也從他的專業角度提出,應從推動竹林更新,活化碳吸存能力來增加農業碳匯。 全球竹林面積估計超過3000萬公項,約85%分布在亞洲,台灣即佔7%,約有18.3萬公項竹林。 因竹子是生長最快速、再生性強,且用途廣,碳吸存能力比木材強,是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重要材料。 台灣農田土壤中的有機碳含量偏低,有機、友善耕作比例更僅佔2%,學者提醒,過去少被重視的農業土壤碳匯,可以透過有機耕作和友善土壤的「再生農業」,將碳以有機質的型態封存在土壤內,以因應氣候變遷。

低碳農業

第一屆提案分別是晴耕園「玉女番茄精緻小盒與創新公版紙箱開發」,開發透氣小盒與省力免打包外箱,擴展小份量市場銷售。 黃科翔畜牧場「仔豬記號輔助工具」,利用3D列印製作「畫色器」,輔助施打仔豬疫苗並打記號,提升作業效率。 耿赫智能農場「光合環控-水養液與環控系統整合」,整合溫室環控、水養液系統與暗渠排水,應對氣候變遷與智慧管理。 鮮田國際「嘉義設施百香果-自動化養液栽培模式開發應用」,建立全年度穩定生產模式,提供新的設施栽培選項。

低碳農業: 相關新聞

前者為農耕土壤、水稻種植、畜禽腸胃發酵等農牧生產過程的排放;後者為農機具、漁船、園藝溫室等的用油、用電排放。 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 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3] 羅岱爾研究所發展出「再生式有機驗證」(Regenerative Organic Certification)。 郭華仁解釋,基本上是在美國、國際有機驗證準則上,再額外加上土壤健康、動物福利、社會公平等要求。

低碳農業

這預算夠不夠是另一回事,但重點在於,有機預算的編列最好是將過去用在慣行農業的經費移轉過來,這才能算是「預算轉型」。 《一座發燒小行星的未來飲食法》(2011) 一書的原作者Anna Lappé最近針對IPCC的報告做了詳細的說明,她指出,要實現生態農業的減緩和適應氣候變遷,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做出重大的轉變。 實現農業生態學的減緩和適應潛力將需要政策的改革——以及公共和私人資源的重大改變,包括公家的與私人的資源分配都需要轉型。 筆者認為,目前台灣農業部門淨零政策既積極也方向正確,但缺乏完整的溫室氣體盤查基礎,問題之一為糧食系統盤查邊界設定過於狹隘,問題之二為忽略糧食中有七成進口糧食的碳排放。 全球與糧食系統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排放量的26%[1]——正因爲這將近三成的排放量不容小覷,各國於是紛紛打造符合淨零目標的循環經濟政策。

低碳農業: 台灣農業達到淨零排放的下一步 如何做到農業用電自己發、零廢棄物?

氣候變遷大幅度影響農業生產,而食農系統本身一方面排放出溫室氣體,另一方面則具有碳匯的功能。 有鑒於此,農委會提早在2021年9月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來統籌相關施政。 此外,英國也非常重視產業鏈生產者(即農民)對氣候變遷的應變能力——政府透過調查農民對溫室氣體的排放意識,了解農民的態度與知識,再藉此訂定讓生產者有感的減量與調適政策。 其一,國內糧食系統盤查邊界過於侷限:根據台灣2021年最新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冊,與糧食系統相關的碳排放,僅計入畜牧業、作物生產兩種,省略了漁業、土地使用、供應鏈能耗碳排等面向。 低碳農業 針對環團與專家的訴求與意見,黃偉鳴說明,政府持續檢討《淨零十二項關鍵戰略》內容,會加強監督企業如何落實轉型。

依據歷年調查資料顯示,農業部門的碳匯,其中森林部分,每年碳匯量就有約2100萬公噸二氧化碳,而整個農業部門碳排放量每年約為500萬公噸二氧化碳,兩相抵銷之下,農業部門已經是淨零排碳。 但陳吉仲指出,農業部門的目標要更往前,希望能提前就500萬公噸二氧化碳之排放量直接降低至碳中和,並增加更多的碳匯,協助其他部門達到碳中和。 「例如間接性灌水雖能減少碳排,但不能少到產量跟著減少;或者肥料的使用不至於到影響生產。」莊老達指出,所有淨零增匯的行動,都要以維持目前的生產水準來達到目標。 台達電基礎設施範疇(Infrastructure Business)執行副總裁鄭安表示,台灣經濟結構為出口導向,在全球減碳趨勢下,能源轉型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壓力,但同時也是企業邁向綠能並友善環境的驅動力與商機所在。 農委會在2019年提出「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調適策略對應行動計畫」,其中「發展健康永續的有機產業」就匡列了10億元的經費。

低碳農業: 台灣農業淨零的臨門一腳:向英國借鏡糧食系統碳盤查

在規劃低碳轉型藍圖時,企業應先了解自身排碳狀況,以訂定後續行動方案及目標。 台達DeltaGrid® 碳排管理系統可協助企業從建立「碳智慧」,透過蒐集日常用電及碳排數據,滿足組織碳盤查與產品碳足跡盤點需求,並利用AIoT技術自動察覺不易發現的異常用電與節能機會。 儲能系統則可作為廠辦用電負載、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充電樁之間電力調度的緩衝,執行削峰填谷、備用電源等斜槓應用。

低碳農業

農委會就在9月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以統合各單位的作為。 國發會於2022年3月30日提出《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詳述國家相關因應政策,在淨零綠生活的關鍵戰略中,揭露出新的食農系統[4]。 臺大實驗林管理處處長蔡明哲說明,林業不僅是造林與木材應用,並可維持自然生物庇護、對大眾具有森林療癒的功用。 近年台灣也逐漸發展農林、畜林混合的林下經濟,在在顯示妥善管理林業可以呈現多元價值。

低碳農業: 台灣高通傳裁員200人 留任人員減少分紅、不調薪

透過各項低碳操作策略與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包含精準餵飼、調整飼料配方、使用電動農機、低碳耕作模式,以及精確掌握溫室氣體排放基礎數據等技術研發與推廣。 淨零目標需要全民共同落實,那麼台灣的上市櫃企業與碳排大戶,有沒有提出明確的淨零承諾?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綠盟」)今(17)日公布調查結果,上市櫃公司僅 7% 揭露淨零承諾、碳排大戶未提出淨零目標者高達四成。 台積電、群創光電等企業雖提出減碳目標,但未承諾淨零;信大水泥、台鹽實業等企業既未承諾、也沒有減碳目標。

低碳農業

若能完整盤點糧食系統的碳排數據,或是效法英國商業、能源與工業策略部協助農業部門整合糧食系統碳排,2022年將有望成為減碳路徑上改頭換面的一年,也為農業的循環經濟打下良好基礎,並實質地在淨零領域領先各部會。 英國的溫室氣體盤查是以污染源或是具重大影響力的主要農產為軸心,以此開始追蹤溫室氣體從製造、消費、使用等面向的排放量。 其中一種做法,是以二氧化碳(CO2)、一氧化二氮(N2O)、甲烷(CH4)三者的排放量為盤查要點,調查作物生產、牲畜養殖過程中使用的能源,以及食品加工產業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其他做法也包含針對特定農產品作為盤查對象,例如英國人民大量消耗的關鍵食品,像是牛肉、羊肉、豬肉、乳製品等。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