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對於水資源之需求,不應僅限於人類的活動系統中,就環境永續發展之觀點而言,水資源之分派與開發更需擴及地球其他生態體系之需求。 開創水資源 中央政府應依據環境供給量,調整產業型態與土地利用開發總量,對於環境資源之規劃利用應具備永續觀念。 開創水資源2023 中央政府應以臺灣之環境特殊性為基礎,檢討國家長期產業發展型態,不應以所謂的經建政策來進行對環境資源之掠奪,以高耗能、高耗水的重化工業提升虛擬的經濟產值,創造出許多不永續的資源需求與耗費,大量損耗土地與環境資源。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濟雨表示,花東地區學童因為地理環境因素,非常需要專業、科技的資源挹注,提升教育資源的區域平等,讓孩子們可以看到善用科技展現未來更多的可能性,此次非常感恩各界一同陪伴花蓮學童,為花東孩子打開人生視野的一扇窗。 張長義(1999),台灣國土資源永續發展問題與對策,邁向二十一世紀:永續環境、資源與經濟研討會論文集,頁71~92,行政院環保署主辦,1999年3月31日,台北。 經濟部水資源局(1998),台灣地區南部區域水資源綜合發展計畫專題報告,中興工程顧問公司研究。 由於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臺灣的河川短而促,中上游地帶坡降大,且降雨集中於豐水期,導致大量的降水無法下滲並儲存於地下,而直接流至海中。 應積極提高地表水之儲存效率,以增加水資源之可開發利用量。 產業發展政策需考量臺灣缺乏水資源與能源的環境條件限制,配合國家永續發展理念,全面汰除高耗能、高耗水之產業。
開創水資源: App 隱私權
臺灣地區因為受到先天地理環境之限制,可利用之水資源相當稀少,在水資源需求與日俱增的壓力下,首先必須以天然環境的特質為基礎來計算水資源的總量,再配合國土與產業發展政策,尋求水資源在各個不同的用途間的最佳分配模式,以使臺灣的整體發展更具永續性。 以目前的資料看來,臺灣未來在水資源的供給與運用的前景並不樂觀,其原因如下:一、現行的產業發展政策未考量臺灣的環境限制,大規模發展高耗能、高耗水的工業仍為政府政策的重心。 二、水資源開發模式仍停留在以快速取得大量水資源之方式為主要思考方向,因此興建水庫成為開發水資源的主要方式。
台灣率先推出號召大眾一起響應綠色行旅,目前台灣每10趟Uber行程中,有1趟是「減碳優步」。 另推出預約搭乘功能,讓民眾可提早進行預訂於30 分鐘至90天前預約叫車。 Uber 台灣總經理楊麗達(Margarita Peker)表示,疫後台灣復甦節奏快速,觀察國內外的日常通勤、商務洽公,以及觀光旅遊需求強勁,與車隊合作夥伴加速拓展營運市場。 開發者「YANG MING KUNG」指出 App 的隱私權實務可能包含下方描述的資料處理。
開創水資源: 相關新聞
美國在臺協會文化官John Dow表示,真的很高興能和工研院合作,攜手在臺灣東部地區推廣STEAM教育,我們深信教育具有無與倫比的力量,能改變人的一生,並為後世開創更美好的未來;我們也相信善用科技能帶來美好的結果,有助於人們生活安康,也能帶動積極正向的改變。 經濟部水資源局(1998),台灣地區水資源供需情勢分析,台灣大學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合設工業研究中心研究。 OECD 開創水資源2023 所提出之環境指標中,永續水資源發展指標包括下列各項:歷年各地合法容許取水量與乾季有效降雨量、因超量取水所造成低流量河川之長度、各類日用水量消長狀況、每人每日用水量與用水狀況、各地日常用水供需狀況(需水量/供水量)、灑水灌溉率(灑水灌溉水量/灑水耕作面積)。 花蓮縣政府教育處處長翁書敏表示,花蓮縣雖然地處後山,但對孩子們的教育品質絕不輕忽,在教育上積極推行智慧教育,謝謝工研院促成這次「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培養並帶領學童,培育與未來科技世代接軌所必需的能力應用。
以1996年台灣地區水資源結構圖可得知:台灣各種用水的主要來源有三類:水庫水(21%)、河川水(45%)以及地下水(34%),全台灣總用水量為176.36億噸。 開創水資源2023 依據水資源局之統計,若各項規劃中之經濟發展計畫繼續依規劃時程進行,而重大水資源開發工程若未配合動工,則於2006年,台灣地區將面臨缺水之危機。 因為依據自然之水文循環,在地下水之抽取量未超過其補注量之情形下,地下水為一可再生資源,亦即地下水可永續循環使用而不虞缺乏。
開創水資源: 相關
水庫一旦淤積填平後,將無法回復本有之自然生態體系,臺灣山林與河川之自然生態將受到無可回復的衝擊。 水為地球環境中,維繫所有生態體系運作所必備之物質。 就人類利用環境資源的角度而言,水資源指一切用於人類生產或生活之地表與地下水源。 人類聚落與文化發展之區位皆與水有極深之關連存在,長期以來水資源的經營管理,便成為地區得以永續發展之重要課題。
臺灣所擁有之水資源相當有限,故應有效分派至各需求面向。 水資源之最主要的來源為地下水與河川逕流,河川的水來自集水區,因此集水區為涵養水資源最重要之根本。 因此,包括河流與水庫集水區以及地下水補助區之土地利用與經營管理為維持水資源之質與量的基礎。 開創水資源 故水資源相關主管機關應立即執行之工作為依據水資源之總量,全面檢討水資源之分派以及集水區土地利用與經營管理政策。 由表三資料統計得知,臺灣地區地下水抽取量高達71.39億噸(因1991年為乾旱年),南部地區所超量抽取之地下水量尤其驚人。
開創水資源: 台灣港務局監控七大國際商港 間隔100到300公尺設微型感測器
近年來,在持續的都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下,台灣地區之用水結構與需水量隨著產業結構之變遷有所變化,因而引發水源缺乏之問題,使得水資源不但成為在區域發展之環境限制因子中最為重要的一項,亦是地區永續發展中的決定機制。 為邁向臺灣的永續發展目標,政府應建立正確的環境資源利用觀念,重新檢討國土與產業發展政策,以多元化的生態原則開發水資源,在整體需求考量下,合理分派水資源,並積極提高水資源之使用效率,使水資源的永續利用得以落實。 由於水資源具有相當程度的區域性質,且受氣候與地理環境之影響甚鉅,故完整的歐洲水資源的環境空間目前仍無法準確計算出來,歐盟內水資源之環境空間即設定為目前之水資源消費水準。 以目前之消費水準作為環境空間的目標值有下列兩個相當嚴重之問題:其一,歐洲水資源之資料相當缺乏亦不可靠;其二,目前歐盟中之國家或地區,已出現超抽地下水等不永續之超限利用之狀況,此將對未來之水資源利用產生相當大的壓力。 台灣位於季風亞洲範圍內,受到夏季季風及颱風的影響帶來豐沛雨量,故降雨量相當豐富,平均年降雨量達2,510公釐,為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因降雨分配極不平均,約有80%之雨量集中在五至十月夏、秋二季豐水期,變化相當大(1997,經濟部水資源局)。 地形則以主要河川發源地之中央山脈為主幹,具山多平原少之環境特性,山坡地與高山地區面積約佔全島面積的三分之二強,地形陡峭,河川短小,且坡降與落差極大,多屬荒溪型河川,水文狀況十分不穩定,約有60%以上的降水量直接排入海洋中。
在全世界追求永續發展過程中,如何明智的開發與運用如此珍貴的環境資源,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人類所必須共同面對之課題。 環境空間具有可創造的性質,尤其是水資源更具有其代表意義,若能依循環境水文特性進行環境規劃管理,並以環境之涵容量作為開發之上限,水資源才得以永續利用。 以台灣的地理特質而言,水資源永續的環境空間規劃可以從增加具永續性的水源供給與提升水資源的使用效率兩方面來討論。 (1) 依據水資源供應總量規劃產業發展與土地開發策略。 (2) 河川流域之土地利用管理應考量對水資源供需的影響。
開創水資源: 經濟部推全球首創無人機隊魚況探勘技術 攜手高雄前三大遠洋漁業業者前進北太平洋
臺灣在長期超抽地下水之情形下(年補注量40億噸,年抽水量達60億噸),導致地下水層下降、地下水源逐漸枯竭。 欲解決地下水源枯竭問題,使地下水再成為可再生資源,最佳之方式除節流(減少抽水量)外,更重要的是開源,利用地下水層之涵容能力,發展地下水庫之概念,增加地下水的補注量,以平衡供需。 臺灣地區土地在面臨強大開發壓力下,河道縮減、埤塘消失,因而導致地下水補注功能大幅降低。
若與表四之地層下陷資料加以對照,地層下陷與地下水超抽量有著高度的相關。 以臺北市為例,在實施地下水管制後,地層下陷量已減少,而屏東沿海地區,在養殖業者持續大量抽取地下水之下,其地層累積下陷量已高達三公尺。 故主管單位對於地下水之抽取量應加以管制,若能有效管制地下水之抽取量,以自然補注量作為地下水抽取之總量限制,使地下水資源得以永續利用,更可積極的以人工補注方式增加地下水之入滲量,提高地下水之儲存效果。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對台灣地區而言,水資源彌足珍貴。 水資源的分派因此成為影響台灣整體發展的因子中最重要的一環。
開創水資源: 開創水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另一方面,就永續發展與世代間公平性而言,地下水如同化石燃料一樣,為長年來地殼中所累積之資源,其差異在於水資源在經過某一時間之滲透後可恢復,但其回復期間則與各地之地質狀況與地層深度有關。 開創水資源 深層之地下水可能形成於一萬年前甚至更久,目前過量之抽取因此將危及未來世代使用水資源之權利,違反永續發展之目標。 目前由於高雄市、高雄縣與屏東縣同為民進黨所主政,故地方首長在合作方面較無歧見,且「高高屏聯合發展策略聯盟」正依不同課題,以聯席會議方式積極運作中,試圖將區域性之議題,透過類區域聯合政府之建立,以共同規劃區域之永續發展。 配合未來農地釋出方案與產業結構之轉變,農業生產將大幅減少,農業用水需求亦將降低,故應彈性整合地下水與地表水的供給,適時調整農業用水作多元化的使用。
由於適合興建水壩之區位已相當稀少,且水壩工程嚴重違反河流生態永續原則,故應放棄以興建水壩作為開發水資源之主要方式,應研發多元化的水資源開發方式,尋求不同的替代方案。 開創水資源 從表三所示之臺灣目前地下水抽取量與補注量情況可知地下水長期過量抽取之情形(即抽取量大於補注量)遍佈臺灣各地。 超抽地下水將導致地層下陷(如表四所示)、地下水位下降、土壤鹽化、海水入侵、以及國土流失...等環境災害。 歐洲之友所提出之環境空間概念,需依現況計算各種環境資源總量,用以推估每項資源於二個中期目標年(2010年與2030年)每個人所能使用的永續環境空間。
開創水資源: 公司簡介
在水資源開發不易情形下,大量的工業開發導致用水需求大幅擴增,有限的資源利用將產生排擠效應,影響到生活品質。 自然資源為區域發展最重要之決定因子,由於自然資源之分佈並非全然與人為劃設之行政區界相吻合,若以單一縣市之行政區域為範圍從事自然資源之規劃與分派將出現許多窒礙難行之問題。 如目前高雄市、高雄縣與屏東縣等三個行政區域相互連結,共同提出並積極運作之「高高屏聯合發展策略」,期望能結合高屏溪流域共同體之經營管理概念,以解決屬於跨區域的共同議題如高屏溪之整治計畫。 因高屏溪地跨三個縣市區域,它除了提供這三個縣市之供水外,亦為廢水之排放處所。 所以高屏溪的整治計畫無法由單一地方政府獨立處理,必須由三個地方政府以類區域聯合政府的方式,擬定發展策略,共同解決水源污染的問題。
- 水庫一旦淤積填平後,將無法回復本有之自然生態體系,臺灣山林與河川之自然生態將受到無可回復的衝擊。
- 在水資源開發不易情形下,大量的工業開發導致用水需求大幅擴增,有限的資源利用將產生排擠效應,影響到生活品質。
- 地形則以主要河川發源地之中央山脈為主幹,具山多平原少之環境特性,山坡地與高山地區面積約佔全島面積的三分之二強,地形陡峭,河川短小,且坡降與落差極大,多屬荒溪型河川,水文狀況十分不穩定,約有60%以上的降水量直接排入海洋中。
- 自然資源之經營管理,必須尊重自然環境之特質,才能獲得最佳之成效。
- 臺灣所擁有之水資源相當有限,故應有效分派至各需求面向。
- 經濟部水資源局(1998),台灣地區水資源供需情勢分析,台灣大學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合設工業研究中心研究。
台灣地區之環境條件具有相當之特殊性,故水資源之規劃利用有先天性的限制存在,是以總降雨量雖達1,030億噸,但實際可利用之水量僅約為117億噸左右,平均每位國民可分派之淡水量卻不到世界平均值的六分之一(如表二所示),所以台灣仍被列為世界缺水國家之一。 地球上的水分佈於各個角落,包括:海洋、冰河、河川、湖泊、地底岩層以及大氣之中;各個處所的水依循著水文循環系統運作,使水資源得以生生不息。 由表一所示之地球水資源的分派比例可知,人類可直接使用之淡水資源如河川、湖泊與地下水等,僅佔全球水量的0.8%,故全球可利用之淡水資源相當珍貴且稀少。 人類不斷開發利用與對自然水文循環環境的干擾,更使水的問題由區域議題轉為全球性的議題。 人類的文明發展與其他環境生態系統之運作皆離不開水資源。 雖然地表70%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人類可直接使用之水資源卻相當稀少,僅佔全球水的總量的0.8%。
開創水資源: 工業局永續工業區潔淨水環境雨水下水道自動水質監測
台灣河川之逕流水量原本極為豐沛,能直接用於各種用途。 但是由於河川管理不當,造成水質不良,因而在中下游地區無法直接引水使用。 這個問題的解決需由河川之整治以及污染防制著手,配合相關水利工程(如:污水下水道)之興建,進行水質改良,如此將可大幅提高水源之質與量。 今年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以無人機為主題,由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經理陳正大及慈濟基金會主任王運敬,分別以「無人機技術分享」及「無人機公益行動」,帶學童初步認識無人機的原理與應用。 期透過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等跨領域的思維,鼓勵學童運用創造力和邏輯思維來解決問題,啟發對於未來科技更多的發想,並激發追求知識的熱情。 歐洲地球之友所提出的環境空間概念是以水資源的永續利用觀點出發,並以2010年為參考年,根據水資源的地域性,推算出各地區可使用的水資源總量。
- Uber 台灣總經理楊麗達(Margarita Peker)表示,疫後台灣復甦節奏快速,觀察國內外的日常通勤、商務洽公,以及觀光旅遊需求強勁,與車隊合作夥伴加速拓展營運市場。
- 以目前的資料看來,臺灣未來在水資源的供給與運用的前景並不樂觀,其原因如下:一、現行的產業發展政策未考量臺灣的環境限制,大規模發展高耗能、高耗水的工業仍為政府政策的重心。
- 所以高屏溪的整治計畫無法由單一地方政府獨立處理,必須由三個地方政府以類區域聯合政府的方式,擬定發展策略,共同解決水源污染的問題。
- 由表三資料統計得知,臺灣地區地下水抽取量高達71.39億噸(因1991年為乾旱年),南部地區所超量抽取之地下水量尤其驚人。
- 水為地球環境中,維繫所有生態體系運作所必備之物質。
虞國興(1999),永續水資源之理念與政策建議,邁向二十一世紀:永續環境、資源與經濟研討會論文集,頁22~61,行政院環保署主辦,1999年3月31日,台北。 經濟部水資源局(1998),地表水與地下水最佳聯合運用模式之研究-屏東平原,美國衛世敦國際環保顧問公司研究。 (3) 協調中央與地方政府間對於水資源保育與水權分配之衝突。 美國所提出之永續西雅圖計畫中,提出以水資源總量除以人口數所得之每人水的消費量作為永續的水資源使用指標。 Uber 歡慶在台十週年,分享以科技力為台灣消費者的交通移動生活,以及交通產業帶來數位生活與經濟蛻變。 Uber指出,目前推出十種乘車選擇,符合不同族群在不同生活情境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