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表示,XBB等變異株具較佳傳播力及適應力,造成多國近期病例數上升,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占比約83.2%,以XBB.1.16及EG.5各占21.1%為多。 〔記者江志雄/宜蘭報導〕女兒被視為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今晚七夕情人夜,宜蘭縣創世基金會羅東院住民何先生,12年前發生意外成了植物人,無力再摸摸女兒小恩(化名)的頭,父女也因此分隔兩地,小恩至今還在期盼植物人爸爸能夠甦醒,等待奇蹟的出現。 檢警調查,許女與前夫離婚後,雙方約定輪流照顧小孩,一人一週,但案發前,許女以各種理由不讓小孩回到前夫家,並編造小孩打疫苗不舒服等理由向老師請假;去年10月19日晚間,許女竟拿枕頭悶死兒子後,留遺書輕生,雖學校已通報許女前夫,但為時已晚,警方破門而入,男童已過世,許女送醫後獲救。 另一方面,莫德納招募 6,750 位 6 個月至 11 歲受試者,以 2 劑相隔 28 日的設計進行有效性與安全性試驗。
- 最後,食藥署提醒,針對未滿6個月的新生兒及嬰兒,建議父母、家中其他成員及照顧者接種流感疫苗,以避免傳染給寶寶。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3月25日已行文地方衛生局,再由地方衛生局發文給各縣市醫療院所,未來將陸續提供莫德納疫苗給12歲至17歲青少年使用,建議出發前先確診欲前往的醫療院所有疫苗可用,再前往接種。
- 兒童的強烈反應顯示他們比成人更容易出現免疫過度反應,例如:發燒和過敏。
- 另外,疾管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於今年8月17日將BA.2.86列為監測中變異株(variant under monitoring,VUM),該變異株近期分別於丹麥、以色列、美國及英國被偵測發現,棘蛋白基因出現大量突變,需蒐集更多的監測數據,以評估可能風險。
- 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大家口罩戴緊緊,徹底執行個人防疫措施,使得看病人數大為減少,隨著疫情解封,民眾脫下口罩快樂聚餐、出遊,此時診所、醫院卻開始湧入就診人潮,其中有不少人確診中了流感!
另外,蘇俊源也提醒:平時也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家裡有孩童的大人也要注意,若有感冒症狀也要去給醫生評估,腸病毒在成年人身上看似一般感冒,若不慎傳染給孩童,後果可能更加嚴重,腸病毒多為接觸、飛沫傳染,無論小孩還是大人,真的不幸染上腸病毒,盡量減少外出、戴好口罩、勤洗手,防止疾病的傳播。 收治這名男嬰的醫師蘇俊源表示,71型腸病毒約有2成會引發重症,而腸病毒71型其會侵犯人類的神經系統,不只手腳、嘴巴長泡疹,若是侵入腦幹,嚴重時會使孩童神智不清、昏迷,重則死亡,傳染途徑包括飛沫、接觸等,傳染力極強。 12歲打疫苗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近期流感病毒仍於社區中流行,類流感就診人次近期上升,且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未見下降,其中多為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者;近四週合約實驗室分離的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多。 市長黃偉哲在防疫記者會表示,因前一波施打是12至18歲,有些是這幾個月才滿12歲,前一波沒資格打, 現在又超過年齡,會以專案處理,只要家長願意就會幫忙施打,以維繫孩童免疫力。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天(24日)分享以色列研究打第4劑的初步成果,對抗任何COVID19病毒(Delta或Omicron或原生株病毒),BNT疫苗(30%)接種的保護力比莫登納疫苗(11%)更好!
12歲打疫苗: 快訊/專家拍板! 12~17歲可打莫德納 青少年追加劑、兒童疫苗暫緩
儘管為兒童接種疫苗對於達到群體免疫和遏止COVID-19至關重要,但在推動COVID-19疫苗施打在年幼的兒童之前,安全性應該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鑑於不同的免疫原性特徵和發育階段兒童,上市後應繼續監督疫苗安全性,且維持時間應比成人更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3月25日已行文地方衛生局,再由地方衛生局發文給各縣市醫療院所,未來將陸續提供莫德納疫苗給12歲至17歲青少年使用,建議出發前先確診欲前往的醫療院所有疫苗可用,再前往接種。
-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則認為,雖然兒童染疫的重症率、死亡率都低於0.1%,但美國還是有數百名兒童確診後死亡,未來終究還是要打疫苗,考量到國內尚未核准可供兒童施打的疫苗,希望相關單位能加緊腳步進行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
- 《104職場力》為您整理包括施打對象、間隔時間、預約網址等資訊,歡迎參考利用或分享。
- 資深醫藥記者洪素卿分享,曾有70多歲女性長者,本身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不小心染上流感,但因未接種流感疫苗,發病後情形嚴重,住進加護病房三周,因心衰竭休克不幸病逝,為本流感季第4例死亡病例,今年首例流感死亡病例。
- 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指出,對於幼兒而言,接種流感疫苗很重要,他們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展,因此更易受到病毒感染的風險。
- 另會議也針對Novavax COVID-19 疫苗接種建議進行討論,決議指出,等該疫苗於取得我國EUA後,可使用於18 歲以上民眾基礎劑/基礎加強劑及追加劑接種。
輝瑞預計在 2021 年 9 月底向 FDA 申請緊急授權施打 5 歲至 11 歲孩童,並在那之後申請施打 6 個月至 5 歲族群。 由於疫苗量充足,1922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將於4月1日起退場,莊人祥說,未來1922平台退場後,民眾可多利用「疫苗地圖」查詢接種院所。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全台共接種5萬6602劑COVID-19疫苗,累計接種4941萬4823劑,第1劑人口涵蓋率 83.39%、第2劑78.24%、第3劑49.46%,基礎加強劑接種率0.81%。
12歲打疫苗: 家長注意!腸病毒重回流行「單周就診破1.1萬人」 開學疫情恐再升
陳時中強調,高端疫苗青少年適應症,尚未啟動審查,食藥署仍在要求業者補件,未來也會依照程序,以科學基礎看待;至於台灣3月起走向經濟防疫新模式,有專家評估,解封策略一個月後比較明朗,陳時中回應表示,是有這樣可能性,目前全球疫情趨緩,1個月後會更明朗。 2021年十大疫苗新聞由全台上百位醫護人員票選,其中新冠疫苗包辦前3名,而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相關新聞也有3項上榜。 不過隨著國內大規模施打新冠疫苗,流感疫苗打氣卻明顯低落,兩款疫苗間隔時間及是否有副作用也成為熱議話題。 指揮中心提醒,除依年齡接種核准適用之疫苗外,仍應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以維護健康。 有關5-11歲兒童COVID-19疫苗追加劑,以及Moderna雙價疫苗(原型株+BA.1)及雙價疫苗(原型株+BA.4-5)接種作業實施時間,指揮中心將依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情形、疫苗供應及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接種作業安排另行公布。
有關今日本土疫情是否再降、確診隔離是否選前改為5天、次世代疫苗開打是否分階段,有待王必勝下午說明。 莊人祥指出,目前國內有少部分的國小生將滿12歲,需要到意願平台進行意願登記,後續只要在預約接種日前滿12歲者都可施打,但須要家長陪同至接種站接種。 其他內容也可以至指揮中心今日公布的「COVID-19疫苗學生校園接種作業問答輯」詳列23項Q&A內容解答。
12歲打疫苗: 健康雲
2021年5月5日,加拿大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批准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於12-15歲兒童的國家;幾天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和歐洲藥品管理局也批准輝瑞-BioNTech疫苗可以施打在青少年。 12歲以下的兒童是下一個需要安全有效的COVID-19疫苗的人群。 在《柳葉刀傳染病》期刊中,Bihua Han及其同事報告第1/2期臨床試驗,採用雙盲、隨機、對照組研究的結果,顯示滅活的 COVID-19疫苗(CoronaVac)在3-17歲兒童、青少年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 此結果應該會激勵正在進行的12 歲以下兒童的其他 12歲打疫苗2023 COVID-19 疫苗。 莊人祥說,青少年雖可混打輝瑞BNT及莫德納疫苗,但1、2劑之間必須間隔12週,醫療院所也應充分告知接種莫德納的保護效力以及心肌炎、心包膜炎風險,並且經家長同意、醫師評估後才可接種。
至於12-17 歲青少年族群追加劑(第三劑)暫不建議,待更多數據證實安全性及疫苗保護效益後再行討論。 12歲打疫苗 陳時中也提到,目前成年人追加劑接種間隔已縮短至12週,但針對青少年,專家認為接種時間太近,出現心肌炎等不良反應的可能性比較高,青少年未來若開放接種,也應該維持間隔達5個月至6個月後。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13日出席《TVBS》舉辦的「從清零到共存」專家防疫論壇,她談到,12歲以下兒童是否要打新冠疫苗仍有疑慮,雖然是弊大於利,但台灣可以效仿北歐國家的政策,北歐部分國家不建議兒童打新冠疫苗,不過,若家長認為有需要,可以在說明利弊風險後開放讓家長選擇是否要讓孩子接種。 莊人祥表示「可能會有,但必須視民眾接種意願、後續疫苗銜接情況而定。」他說,現在很難估計多少人要打,若以之前一天可打到8萬人來說,首批60萬劑可能一週就打得差不多,要看看下一週是否有疫苗到貨可銜接,但萬一打得人數較少,就會盡快往下開放。
12歲打疫苗: 學生首劑BNT 接種注意影片一再播還放音樂
雖說新冠疫苗已緊急授權成人使用,但孩童與成人的免疫系統、體重、代謝功能有所不同,尤其更難以預測 5 歲左右孩童對疫苗的反應與副作用,所以無法順勢核准,勢必得經過臨床試驗來確知疫苗對 11 歲以下孩童的有效性與副作用。 食藥署補充,懷孕並非接種流感疫苗的禁忌,且懷孕期間接種流感疫苗產生的抗體還能夠間接保護剛出生的嬰兒。 今天第11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分流預約開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有117萬人符合預約資格,上午10時至下午1時,已有76萬人完成預約,預約率約65%。 至於12~17歲青少年,原本僅開放BNT用於基礎劑(1、2劑),陳時中表示,本次會議專家同意莫德納疫苗也可用於基礎劑接種;而且不同廠牌mRNA 疫苗可交替使用,也就是說,青少年可以混打BNT與莫德納疫苗。 5至11歲兒童現階段仍沒有疫苗可以接種,加上近日本土疫情升溫,教育部又宣布放寬停課標準,讓部分家長擔心孩子如果沒有打疫苗,萬一染疫可能會引發重症。
(三) 接種作業可視家長與幼童接種意願,由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及安排校園接種。 減少空窗期感染 自費施打佐劑流感疫苗有必要 每年10月1日起公費流感疫苗分階段開打,為了滿足不同需求,各醫療院所也備有自費流感疫苗,今年新增的佐劑流感疫苗是自費疫苗,預計9月引進國內,對於高齡、免疫力較差、擔心保護力空窗期的民眾是另一種提升保護力的選擇。 65歲以上長者流感併發重症率高 流感具高度傳染力,再加上免疫負債等因素讓流感有全年化跡象,謝宗學呼籲民眾除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外,另一預防之道就是接種疫苗,除身體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的兒童外,65歲以上開始有免疫老化或本身抵抗力變差、有慢性病史的長者,這兩大脆弱族群是亟需施打流感疫苗的重點對象。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則認為,雖然兒童染疫的重症率、死亡率都低於0.1%,但美國還是有數百名兒童確診後死亡,未來終究還是要打疫苗,考量到國內尚未核准可供兒童施打的疫苗,希望相關單位能加緊腳步進行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補充,根據莫德納藥廠所提供的資訊,無論追加接種者過去是否曾感染過COVID-19,含BA.1次世代疫苗的體內中和抗體效價,對抗Omicron變種病毒BA.4及BA.5的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GMR),是第一代疫苗的1.68倍;接種前未感染者,二價疫苗追加劑GMR為1.69倍。 指揮中心同時也呼籲,依據臨床試驗顯示,含有原始株及BA.1變異株之雙價疫苗相較於單價疫苗,對於抵抗Omicron變異株有較佳的保護力,符合接種間隔尚未接種者,請儘速接種,以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12歲打疫苗: 青少年可接種莫德納、混打BNT疫苗 2劑須間隔12週
高雄科技大學13日公布一名燕巢校區住宿生確診後,經擴大師生篩檢,13日深夜又傳出3位學生確診,目前已經累積4人確診。 對此校方未否認,而跟這4位學生有密切接觸的21班級師生,今起至16日實施線上教學,都不可以到學校,高雄市衛生局則在下午統一記者會對外說明。 另外,衛福部長陳時中13日在立法院被問及BNT採購進度,坦言談判已經進入最後階段,而且會針對另一種小孩劑型進行購買,製造商是輝瑞,但不是BNT。
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指出,對於幼兒而言,接種流感疫苗很重要,他們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展,因此更易受到病毒感染的風險。 而針對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接種年齡,需年滿6個月才能夠接種,6個月以下的嬰兒,由於尚未有足夠的安全性資料,目前尚不建議接種流感疫苗。 COVID-19疫苗在成人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能保證在兒童中的表現會一模一樣。 成人接種疫苗後是因為出現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症狀而認定發生COVID-19感染;但是大多數感染COVID-19的兒童是輕微或無症狀的,而且由於兒童比成人更容易生病(如普通感冒),所以父母可能不知道感染了COVID-19。 另外,12以下的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我們應更謹慎評估疫苗對兒童發育的長期影響。
12歲打疫苗: AZ 試驗因血栓暫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傍晚出面說明ACIP會議結論,不開放5~11歲兒童施打疫苗,12~17歲青少年的第三劑追加劑暫不建議接種;本次會議另通過莫德納疫苗可用於12~17歲青少年的基礎劑(1、2劑)接種,莫德納與BNT可混打,至於實施時間尚待行政作業公告。 不過,相對於家長會在醫生建議下讓小孩施打疫苗,年長族群的施打率則是顯得消極,成為「流感防治最難的一塊」。 資深醫藥記者洪素卿分享,曾有70多歲女性長者,本身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不小心染上流感,但因未接種流感疫苗,發病後情形嚴重,住進加護病房三周,因心衰竭休克不幸病逝,為本流感季第4例死亡病例,今年首例流感死亡病例。 12歲打疫苗2023 開學在即,每年九月都會迎來一波腸病毒流行高峰,家長多憂心孩子感染,今年國內兩大藥廠研發的腸病毒71型疫苗已通過食藥署核可並正式鋪貨。 近日診所醫師觀察,雖是自費疫苗,但家長帶小孩施打踴躍,出現搶打潮,但也提醒,無論有沒有施打腸病毒疫苗,孩子若有感染一定還是要儘速就醫。
自11/1日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將放寬「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的接種限制,原先滿18歲以上民眾可接種,經過專家會議討論後,將開放12-17歲青少年接種Moderna雙價疫苗(原型株+BA.1)追加劑使用(包含尚未接種追加劑及已完成單價疫苗追加劑接種者)。 指揮中心強調,疫苗接種為防疫工作重要一環,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的風險,保全防疫量能,後續將依專家建議,規劃相關接種作業,保障國人健康。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7日電)指揮中心今天晚間公布,經ACIP專家建議,開放12歲以上民眾自由選擇次世代疫苗種類,不論是莫德納BA.1雙價次世代疫苗或莫德納BA.5雙價次世代疫苗,都可作為追加劑接種。 不過謝宗學提醒,若今年已施打常規疫苗就不建議重複再打佐劑流感疫苗,因為兩種疫苗恐會互相干擾,效果反而變得不好,建議民眾可先向醫師諮詢,了解自身身體狀況後再選擇適合的流感疫苗。 蘇俊源指出,腸病毒一共有66種,得過其中一種,或是打過疫苗,還是可能得到另一種,並不會永久免疫。 不過,腸病毒71型七天內便可引發腦幹發炎、肺部水腫等重症,接種疫苗不代表不會罹患腸病毒,而是降低重症風險,「施打腸病毒疫苗,以預防重症,也是給家屬一份安心」。
12歲打疫苗: 健康網》流感也會致死! 醫:3招預防病毒上門
如果孩子因特殊情況無法在校接種,或無學籍的青少年,可由學生及家長至「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臺」進行意願登記及選擇醫療院所預約接種疫苗,並持意願書至該醫療院所接種疫苗。 此次疫苗接種服務不具強迫性,可視自身需求及個人意願,自由選擇是否接種。 家長及孩子請詳閱「BNT COVID-19疫苗學生接種須知」,確實了解須知「疫苗接種禁忌與接種前注意事項」、「接種後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之反應」,並在「BNT 12歲打疫苗2023 COVID-19疫苗學生接種評估暨意願書」上簽名,經家長同意且簽名之學生,才予以施打疫苗。
根據目前衛福部決議,建議5-11歲兒童兩劑接種間隔為4至8週以上;另衡量接種間隔拉長可能有助於疫苗免疫力提升與可能降低罕見心肌炎/心包膜炎不良事件風險,12-17歲青少年兩劑接種間隔以12週為原則。 指揮中心說明,依據各國上市後監測數據,接種BNT疫苗會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心包膜炎病例,這些病例主要發生在接種後14天內,亦有極少數個案發生於接種後2週至4週間;接種第二劑後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之比率高於第一劑,且年輕男性發生比例較女性以及其他男性年齡層高。 指揮中心特別提醒,民眾於接種BNT疫苗後28天內,如出現下列任一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包括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心悸(心跳不規則、跳拍或「顫動」)、暈厥(昏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應立即就醫。 並於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本土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持續下降,近一週每日平均新增50例(併發症),較前一週再降17%,本土、境外移入病毒株均以檢出新變異株EG.5最多;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評估COVID-19重症風險仍持續,呼籲高風險民眾快打疫苗。
12歲打疫苗: 國衛院新研究估 國內22萬人不知已罹糖尿病
國內即將9月23日於開打BNT疫苗,對象包含十二歲至十七歲,需於9月1日滿12歲國中 、國中、高中 、五專一至三年級等學生,可統一於校園接種,然而有家長表示,小孩於9月15日才滿12歲,接獲學校通知需要上意願登記平台進行施打。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全台有少部分約百位國小學生是在9月1日以後才滿12歲,不屬於校園統一施打範圍,但現在可在網路上進行意願登記,未來在開放預約前滿12歲,都可在家長陪同下至接種站接種。 不過11歲和12歲兒童施打劑量和2劑間隔時間不同,11歲轉12歲的學童第2劑要怎麼打呢? 指揮中心也於新聞稿中說明,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的風險,且依據臨床試驗顯示,含有原始株及BA.1變異株之雙價疫苗相較於單價疫苗,對於抵抗Omicron變異株有較佳的保護力。 (一) 建議推動6-11歲兒童族群接種Moderna COVID-19疫苗,以降低疾病防治措施(如停課)對於兒童受教權及生理、心理發育之影響,並減少疫情傳播。 (二) 接種劑數為2劑,間隔12週,接種劑量為成人劑量之一半(50微克)。
言下之意是,這次的BNT採購除了有成人劑型外,也會有5至11歲兒童的劑型。 另Moderna雙價疫苗(原型株+BA.4-5),業於10月26日經食藥署審核通過適用12歲以上,後續視疫苗供應情形提供12歲以上民眾追加劑接種使用。 另外,疾管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於今年8月17日將BA.2.86列為監測中變異株(variant under monitoring,VUM),該變異株近期分別於丹麥、以色列、美國及英國被偵測發現,棘蛋白基因出現大量突變,需蒐集更多的監測數據,以評估可能風險。 在高度防疫之下,生病的機會變低,就連一般感冒都很少,不生病,看似是好事,但醫師卻揭背後不容忽視的「免疫負債」隱憂。
12歲打疫苗: 健康 熱門新聞
謝宗學指出,研究發現65歲以上長者接種傳統流感疫苗,會因人體免疫老化因素,使抗體濃度較低,但新的佐劑流感疫苗則具有加強、擴大、延長的三大優勢,藉此刺激身體產生更多抗體來因應免疫老化問題,除施打後約7天就有保護力,更有保護力可維持一年的研究發現,儘管有常見的紅腫痛副作用,但保護力確實優於以往。 在這波看診病患中,有人高燒2天才發現竟然是流感,其中併發重症者,多數都沒接種流感疫苗。 相較一般感冒多為漸進呼吸道局部症狀,流感除了發燒、頭痛、流鼻水、喉嚨痛、咳嗽等症狀,整個人還會有肌肉痠痛及疲倦,高危險族群可能併發中耳炎、鼻竇炎、肺炎,甚至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嚴重還會導致死亡。 天氣炎熱,腸病毒來勢洶洶,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2023年)腸病毒確診人數持續上升,已高於2017年同期。 馨生醫療院長蘇俊源表示,每年3月至10月,為腸病毒好發的時期,2歲以下的孩童,為腸病毒重症族群,占了90%,千萬不可以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