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聯盟7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ohn on May 24, 2020

電動車聯盟

展望未來,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認為,車用產品因規格、信賴度要求高、新產品導入時間較長,不過隨著電動車發展,顯示器依然扮演人機介面角色,預期不只既有的中控台、儀表板需要顯示器,包含後照鏡、育樂系統都將用到顯示器。 全球新能源車崛起,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 (TSLA-US) 電動車聯盟2023 去年交車數年增 36%,逼近 50 萬台大關,也讓電動車供應鏈浮上檯面,包含面板雙虎、觸控雙雄在既有車用客戶基礎下可望擴大市占,電子代工廠同樣看好電動車商機龐大,包含廣達 (2382-TW)、和碩 (4938-TW)、緯創 (3231-TW) 也積極搶進。 像是2020年台達電與英國電動車傳動系統供應商GKN Automotive合作,過去兩年來GKN提高了台達電在系統集成的專業知識。 台達電共有8大事業群,各事業群至少有6位具有專門領域的知識與技術,來因應汽車未來趨勢「CASE」的各種要求,CASE代表連結(Connectivity)、自動化(Autonomous)、智能移動(Smart mobility)以及電動化(Electrification)的意思。

第三個「車用及工控用高壓功率模組化技術平台」,則是針對新一代半導體元件與材料,就公版模組進行一次適用性設計與模擬分析後,再進行試製與系統驗證。 第四個「高頻天線封測技術平台」,針對封裝技術發展趨勢,生產符合更高操作頻率、高導熱低介損材料/基板、多晶片整合封裝、薄型化與散熱的產品,協助業者提升先進封裝技術與市占率,未來更將積極達成B5G/6G關鍵元件自主化目標,讓臺灣成為B5G/6G關鍵元件出口國。 工研院多年前就為下世代產業發展提出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由於5G、大數據、AI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科技在智慧化致能技術領域的需求下,讓各式創新應用發展有無限可能,工研院將持續攜手產業共同推動產業升級,跨域合作加速產業落地與創新應用,可望在新一代半導體前哨戰中,彎道超車奪得重要位置。 根據市調機構彭博社(BNEF)資料顯示,電動車市場潛力無窮,2020年電動車銷量為170萬輛,全球市占率為3%,到2023年將增為7%,總量約540萬輛,預估2040年全球小客車銷售量將有58%為電動車,電動車未來前景可期。 「臺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技術產業推動聯盟」主席暨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胡竹生表示,因應環保意識抬頭,電動車成為汽車與大客車產業重要布局,也帶動相關充電設施蓬勃發展。

電動車聯盟: 成立

例如,AUTOSAR(汽車開放系統架構)聯盟也推出了Adaptive AutoSAR標準,還有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世界車輛法規協調論壇(WP29),也等不及ISO 21434發布,在2021年1月已提出新規範,對車輛製造商的資訊安全管理系統(CSMS)法規要求,就是一大重點。 他並舉例,在4.2章已要求需導入強式加密金鑰,例如使用實體安全模組,這對汽車與資安產業有很大的影響。 擁有將近20年GPS/GIS的產業經驗,到業界由研發人員、管理研發團隊、協助投資部門的技術評估、帶領業務團隊、主導行銷團隊到成為事業群負責人和專業經理人。 曾經成功帶領團隊,挑戰國際規格的BMW車聯網專案,成為台灣第一家進軍國際車廠車聯網服務並通過國際級的嚴格認證。 目前正致力於連結自駕技術產業,並運用車聯網的國際經驗,發展完整自駕車解決方案及自駕車相關的整合型產品。

電動車聯盟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16日電)鴻海推動的MIH電動車平台聯盟技術長魏國章指出,迄今MIH已有全球1500家軟硬體廠商加入,MIH平台支持未來多種自駕個人化模式和車隊管理。 現在MIH聯盟雖然已經有日本血統的自駕開放平台Autoware加入,但也有業者認為Autoware短時間內無法撼動封閉的主流車廠。 法人表示,MIH聯盟是否能建立軟體優勢,攸關著未來聯盟的客戶產品是否能夠「賣得動」。 由鴻海科技與鴻華先進打造的開放式 MIH 電動車聯盟,繼 2021 年 3 月進行聯盟會員聚會後,今日(6/25)則於線上舉辦首次的聯盟正式成立大會、並將名稱定為「MIH Consortium」,會中除公布目前會員數已累積達 1,680 家、MIH 最新 Logo 視覺外,也揭示聯盟組織框架、運營模式、發展願景、專利分享等重要資訊。 未來研發的電池將可涵蓋輕型機車、速克達、摩托車、三輪車、四輪載具等無限可能,針對里程、充電時間、基礎設施、成本,目前電動車發展的四大障礙,SBMC將透過:打造交換電技術、制定統一電池規格、國際機構遊說統一標準制定、建議各國政府採取統規規格,來消除目前電動車發展卡關的狀態。

電動車聯盟: 國際換電聯盟正式成立!統一換電標準 目標全球市場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電動車區域製造是趨勢,未來集團會透過全球化佈局優勢,讓更多造車業者使用 MIH 底盤或是鴻華先進的設計,透過鴻海的出海口將市場打開,把電動車行銷全世界,且因應造車在地化趨勢,歐洲據點也將「很快會決定」,預計明年電動車相關營收會陸續有貢獻,2023 年將影響較大。 企業顧問機構 電動車聯盟 Gartner 則也與 MIH 密切合作,資深研究總監 Pedro Pacheco 會中表示各會員應當發揮所長、並分享彼此數據資訊。 Power 中國區汽車產品事業部總經理蔡明表示,中國有關電動車與自駕車的需求,將也會帶動全球車市造成劇烈變化。 WISPRO 世博科技顧問執行長曾志偉則表示,藉由 MIH、WISPRO、孚創三方合作,將針對 MIH 會員提供 IP 專利相關的諮詢與風險控管。 SGS Group 互聯暨產品事業群副總經理郭耀文則表示,藉由 SGS 過去在車輛法規驗證的專業,將協助聯盟中過去無汽車產業經驗的新創科技會員,提供測量、檢驗控制,幫助會員通過相關的車輛法規驗證。

電動車聯盟

「電力電子系統研發聯盟」會長暨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吳志毅表示,新一代半導體因能實現更高續航力、更低能耗、大功率與大流量的需求,被視為「綠色新政」產業中,電動車、新能源應用的關鍵引擎,也是實現「數位新政」產業中,AI人工智慧、5G通訊、資料中心、航太衛星等領域的基石。 臺灣在半導體產業鏈擁有堅實的實力,工研院在長期深耕高階半導體材料製程、晶片設計、元件封裝研發下,近年也逐步建立系統參考設計研製能量,建構半導體上下游自設計、製造、封裝測試、驗證之一條龍開發能量,如今更具備完整的設計試製及驗證場域。 「電力電子系統研發聯盟」下設有四個SIG的目的,除了提供上游業者新式晶片或封裝材料驗證,還可協助下游產業將出海口擴及到電動汽機車、工業節能、新能源、電網儲能設備與5G通訊,並進行產品驗證與場域落地,打造從上到下游完整的產業鏈;未來更將透過聯盟平台鏈結產業佈局關鍵技術、提高市佔率,展現關鍵元件自主化能量與國際競爭力。 電動車聯盟2023 「電力電子系統研發聯盟」共有四個SIG平台,第一個「電動輔助自行車關鍵電控技術平台」,將整合輪轂馬達、控制器、Si MOS IPM驅動模組、踩踏動力感測,並規劃將此先進動力系統在工研院場域進行成果應用示範。 第二個「電動機車馬達驅控技術平台」,則將整合功率元件廠商、關鍵零組件與材料廠商、系統廠商、終端載具廠商,建構國內輕型電動載具產業完整供應鏈。

電動車聯盟: 鴻海電動車策略長關潤:將推出1萬美元以下電動車

現在華創在花落鴻海的情況下,這些產品自然都成了現成的嫁妝,成為鴻海想短時間量產C級距電動車的最大依仗。 在軟體論壇會中,鴻海宣布將成立軟體研發中心,集結鴻海內部逾 1,500 名的軟體應用人才,並預計 3 年內招募 1,000 名以上的高級軟體研發工程師,作為未來「軟體定義鴻海」的重要起手式。 C 級距車款被定位為純電本質最適化 SUV,由鴻華先進科技自主研發,以 電動車聯盟2023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為基礎的首款電動乘用車,強調造型、空間、動力、能耗,車身車長僅 4.64m 卻擁有 2.86m 的軸距,提供 5+2 電動車聯盟2023 人座的寬敞舒適空間及豐富的置物空間配置,具備了電動車「機械空間極小化,乘坐空間極大化」的本質。 18 日所舉行的科技日活動(HHTD 21),首度發表了 3 款原型電動車,包括了 Model C 休旅車(SUV)、Model E 小客車和 Model T 電動巴士,三款皆預計 2023 年上市。 汽車銷售的工作價值並不是只在車輛銷售,也包含了所有的後續服務,提供給所有客戶完整的服務,以及最完善的日常用車體驗。 也因為如此,才能讓許多客戶信賴我,想要換車或添購新車時,第一時間都會來找我。

電動車聯盟

打造智慧城市永續移動生態系需要志同道合的夥伴,中華 eMOVING 將是繼YAMAHA、宏佳騰智慧電車 (Aeonmotor)、PGO 電動車、eReady 之後,又一位 PBGN聯盟的合作夥伴。 今年來,在合作夥伴共同努力下,台灣的電動機車產品線越來越完整,各品牌分別推出風格多元的智慧電動機車,滿足不同族群消費者需求。 而今年底最令人興奮的重磅消息,莫過於中華電動車 eMOVING 正式使用 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 (PBGN) 智慧電動車系統,成為 Gogoro® 在台灣第五家全新合作夥伴。 業者指出,疫情過後,加速歐美各國推動電動車,預計2030年起禁止汽油車上路,鴻海發展電動車,與裕隆集團合資成立鴻華外,也全力動推MIH聯盟平台,超過一千家國內外廠商參加,25日將首度召開會員大會。 鴻海規劃今年第四季,發表三款以MIH為平台的電動車,其中一款電動巴士、二款電動乘用車。

電動車聯盟: MIH、黑莓強強聯手 聯盟電動車導入QNX軟體平台

錠嵂保經不只將公司版圖限縮於保險業務,更跨足健康養護領域,讓員工有機會與營養師學習健康飲食知識,也提供網路直播技巧的培訓,讓職涯不只是職涯,更是自我學習與成長,並成為客戶、朋友與家人的人生全方位的私人顧問,達成幸福事業的更高使命。 這些年輕人之中,不少人都在畢業時剛好遇到疫情,求職的挑戰十分嚴峻,而在機緣巧合下加入錠嵂。 雖然很多人對傳統保經產業有著刻板印象,但在實際加入職場後,他們發現只要採用正確的視角,一般人排斥的銷售工作,本質是站在對方的立場為他們建立保障。 他們不受限於自己的所學與科系,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在同儕們還在領新鮮人薪水時,就已經擁有年薪百萬的收入,還成為了家人朋友以及顧客們的最佳保障守門員。 黃崇仁表示,電子業根本不瞭解汽車業要做什麼,汽車業對電子業也不熟,會啟動這個聯盟的原因,「是因為今年年初、年中都缺車用 IC,我們根本不清楚車用 IC 為什麼會缺、或怎麼缺,所以,我們想把車用 IC 跟 ICT(資通訊)產業結合,才能進一步了解」。 在標準化與模組化,MIH 動力系統工作小組指出,透過訊號與接口作為第一階段的 POC 測試確認實際可行後,就會討論標準化及模組化;工作小組預計明年召開會議討論標準化和模組化與細節制定。

趁此汽車產業重新洗牌、百年難得一遇的轉型時刻,不論是傳統車廠、電動車廠,甚至新創小廠,都傾全力研發創新,搶占商機。 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預估,2022及2023年,歐洲地區每年都將有30款以上的電動車問世,到了2025年,歐洲市場將有172款電動車可供消費者選擇。 研調機構IHS Markit也預測,在美國市場,2026年將出現130款電動車,由43個不同品牌車廠提供。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天點出,台灣產業界不能只為別人代工或打工,應該把能力發揮在系統解決方案上,創造出更多價值,並透過MIH電動車平台聯盟,向外拓展影響力。

電動車聯盟: 前技術長勞資糾紛 鴻海反擊告魏國章竊營業祕密

近年來,在合作夥伴共同努力下,臺灣的電動機車產品線越來越完整,各品牌分別推出風格多元的智慧電動機車,滿足不同族群消費者需求。 而 2020 年底的重磅消息,莫過於中華電動車 eMoving 正式確認與 Gogoro 合作,將於未來推出使用 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 (PBGN) 智慧電動車換電系統的新車,成為 Gogoro 在臺灣第 5 家全新合作夥伴。 全新合作夥伴中華電動車 eMOVING ,除了自身的快充與家充產品線,更將透過雙贏互惠合作,2021年第四季推出採用 Gogoro Network® 智慧電池交換平台的全新電動機車,同時銷售充電式與換電式電車,可望提供消費者更多元化的產品選擇,一起為打造更乾淨、更永續的城市運輸系統而努力。

電動車聯盟

於2018年主導我國第一輛國產電動自駕小巴開發,創辦台灣智慧駕駛公司,任執行長。 圖隊所開發之自動駕駛車輛,已於國內10場域測試運行超過30,000公里,更致力於以自動駕駛核心技術提升各式車輛與車隊的安全及效率。 在車輛產業深耕多年,具有車輛產業研發與管理等十多年實戰經驗,曾擔任車輛中心產業發展處協理、副總經理等職務,也曾擔任過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動車輛推動辦公室主任,推動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專案,創造亮眼的成績;近期更協助經濟部推動汽機車產業升級與輔導方案、汰舊換新等政策,促進國內車輛市場成長。 近年率車輛中心持續於電動車及自駕領域精進技術;布局次世代車電科研驗證,持續推動車輛產業邁向電動車世代。 在電動車浪潮下,成為了傳統車廠、科技大廠以及新創競逐的戰場,全球電源供應器龍頭台達電不僅是國際車廠的第一級供應商,更對外廣邀車用供應鏈夥伴共同打拚,「不只是見證電動車市場的成長,而是成為裡面重要的參與玩家,」台達電電動車方案事業群總經理唐修平說。

電動車聯盟: 相關貼文

未來將攜手業者在四個SIG展開運作,協助產業導入新一代高頻高功率元件/模組之系統設計,整合臺廠產業鏈自主化能力,加速進攻國際市場搶商機。 經濟部技術處指出,看準新一代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經濟部技術處長期支持產業研發創新技術,在工業4.0、5G、電動車、再生能源等新興半導體應用發展,協助產業升級與落實在電動車和充電樁、儲能及綠能設備等高壓、高散熱、大功率之相關應用,也力促工研院協助業者快速導入產品升級與試量產。 舉「高頻天線封測技術平台」平台為例,對準5G小基站應用,投入39GHz超高頻晶片與天線整合封裝測試前瞻技術,並率先完成α test驗證,與標竿企業展開β test驗證,期待臺灣半導體前瞻技術加速產業化,確保國際領先地位,搶進導體產業新一波成長動力。

電動車聯盟

多數的汽車業高階主管預估2030年電動車(EV)成本將相當於燃油車款(ICE),而且2030年電動車在中國大陸、美國、日本及西歐國家市占率估計至少一半以上。 選定 CCS1,是因為台灣與美國電網環境相仿,加上考量消費者意見與政府建置功效,同時還要與國內原有的充電站相容,結論就是充電聯盟認為 CCS1 規格較適合台灣環境。 台灣電動車總數已突破一萬輛,不過各家車廠採用的充電規格不盡相同,無論對車主充電或者充電基礎設施普及都不利。 MIH 也將在 9 月 16 日舉行「專利貨幣化」網路研討會,邀請講者以汽車產業作為範例,介紹各種專利貨幣化的方法,協助企業找到活用專利資產的最佳方案。 MIH 電動車造型設計大賽即日起開始徵件至明年 1 月 13 日止,將遴選出 10 組作品進入決賽,並在明年 4 月登場的台灣智慧移動展(2035 E-Mobility Taiwan)舉辦決賽,選出前 3 強,最高獎金新台幣 15 萬元。 過往,在消費性電子時代,鴻海靠著郭台銘的霸氣,不斷建廠、搶單、購併,接連攻克PC與智慧型手機市場,技壓電子五哥﹔現在,懂得借力使力的劉揚偉,手法雖然相對柔和,但挑戰,恐怕是比當年郭台銘面對的戰場更大。

電動車聯盟: 中國大陸好愛管!稱「帳號」是錯字全改「這字」 陸網友酸:沒必要改吧

隨著電動車趨勢看似已不可逆,2021 年被視為是 MIH 元年,也是為後勢奠基極關鍵的一年。 聯盟成立之初,不到 140 天的時間內就吸引了 1200 家各界的產業夥伴共同參與,MIH 確實有個很好的開始! 在 2021 年 3 月的第一次會員大會,MIH 也宣布了幾項未來的重要時程,包含:2021 年 10 月鴻海科技日,將會推出最新的開發工具 New EVKit、2022 年要推出電動大巴士、2023 年要量產 C 級距的電動車等等。 在 MIH 目前產品規畫部分,除了先前提到的 2022 年將推電動大巴、2023 年 C 級距電動車量產上市進程。 最主要的概念為鴻華先進科技 Foxtron 提供初始硬體車輛平臺,以提供開放式通信協議和線控技術的使用,讓軟體開發人員在最新的 EEA 架構(Electrical/Electronic Architecture) 上測試產品、並開發系統解決方案。

  • 未來研發的電池將可涵蓋輕型機車、速克達、摩托車、三輪車、四輪載具等無限可能,針對里程、充電時間、基礎設施、成本,目前電動車發展的四大障礙,SBMC將透過:打造交換電技術、制定統一電池規格、國際機構遊說統一標準制定、建議各國政府採取統規規格,來消除目前電動車發展卡關的狀態。
  • Gogoro 感謝車主的愛心,即日起將擴大公益計劃,於全台門市推出「齊心鞋力 送暖非洲」活動,同時,也召募志工一同前往伯利恆倉庫整理舊鞋,後續更將員工親手彩繪的貨櫃屋運至當地作為孩童的學習教室。
  • 此外,還有像是開發、生產到生產後的安全,以及軟體更新OTA的重要性,還有自駕車資訊安全實證場域等,也同樣是這場論壇所關注的議題。
  • 另外今日也進一步公布 2021 年 6 月將召開聯盟大會,7 月聯盟會正式成立,10 月會發布 New EV Kit 亮相,以及 2021 年 7 月後 MIH 聯盟會成為獨立組織等重要訊息。
  • 隨著電動車趨勢看似已不可逆,2021 年被視為是 MIH 元年,也是為後勢奠基極關鍵的一年。
  • 動力系統由發動機、變速箱(transmission)、驅動軸(driveshaft)、車軸(axles)、差速器(differential)、離合器(clutch)等多項零配件組成。

至於貢獻會員則需要在聯盟中提供資金、或技術上的支持,並可參與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s)、專家委員會遴選、小組/委員會召集人等資格。 貢獻會員還另可從 MIH 聯盟中,獲得其他會員服務,包含認證培訓、市場洞察分享、IP 專利諮詢、會員成熟度評估(Marturity Assesment)等服務。 就如同3月釋出的消息,可以看到四品牌中有兩個日本企業,另外兩品牌則是來自歐洲的機車大廠,該聯盟正式宣佈將使用Swappable Batteries Motorcycle Consortium (SBMC)可換電池系統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惟KPMG安侯建業《2021全球汽車產業高階主管調查報告》顯示,「供應鏈議題」為汽車產業高階主管目前最擔心也是最棘手的問題,有65%受訪者認為應透過直接投資供應商或合資企業等方式加強供應鏈的控管。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