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行之是誰2023必看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son on January 12, 2021

陸行之是誰

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本日在個人粉專上,特地提出七大點,深度探討對於台灣人來說甚為重要的關鍵產業後市。 陸行之是誰 資深分析師陸行之本日在個人粉專上,特地提出七大點深入分析,表示半導體中最穩的仍是晶圓雙雄;只是業者喊出的「V型復甦」雖有機會出現,角度要微調。 貼文底下也有網友看好4G,他近期跑了幾家中國上市和非上市的Fabless(無晶圓廠),因為原物料價格上漲,5G手機模組賣一部賠一部,最近資源又回去4G,還能配合原本新興市場的3G升級。 答:不管是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還是矽品找鴻海合作,都是對的作法;問題是,鴻海出價太低,變成必須稀釋高達二○%以上的矽品股權,對股東權益來說是非常不好的,投資人最後倒向日月光,主要是基於這項理由考量。 首先,目前全球最成功的公司是蘋果,成功模式是針對軟體、生態系統、硬體、半導體進行全面性整合,為了要滿足蘋果或類似蘋果這樣的客戶,公司規模小是不夠的,客戶要的是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所以規模一定要大,因此,可以看到全世界都在進行整合。 台積電首季合併營收5,086.3億元,,稅後純益2,069億元,每股純益7.98元,首季毛利率及營益率都超越財測高標,分別為56.3%、45.5%;台積電全年資本支出不變,但客戶端庫存修正將延至第3季,且下修全年營收年減低至中個位數百分比(約1~6%)。

四、陸行之說,之前新聞已經報導,美光中國大陸銷售占比好像已經降到不到2%,但搞不清楚香港占比多少,對美光股價衝擊有待觀察。 另外,伺服器CPU營收16億美元,季增8%,年增45%;gaming GPU營收16億元,與上季持平,年增14%;但筆電/桌機 CPU 陸行之是誰2023 就很慘,季度大幅衰退53%, 年減40%,其中同時有需求及庫存調整。 三星近期大動作將晶圓代工事業分割出來,除了減少客戶的疑慮,也能避免利益衝突。 面對來勢洶洶的三星進擊,台積電如何能達到未來至少5%的年成長率目標,將是一場硬仗。

陸行之是誰: 重點要聞

陸行之強調,在全球投資人瘋狂追逐 Nvidia 到高風險區間後,市場會持續關注 Nvidia 的上下游產業鏈,各種AI應用及競爭者;他說,要記得是AI伺服器,不是通用伺服器的公司,所以 GPU 產業鏈比x86 CPU 產業鏈重要,至於ASIC AI 主要還是用在推理。 在輝達財報及財測公布後,陸行之最新臉書發文表示,「3個月前曾提到一個N同學(指Nvidia)可能救T同學(指台積電)不用下修全年營收指引,結果沒救到(還是不夠救?),反而救了其他產業鏈的一票同學」。 而市場除關注輝達財報表現外,公司宣布要實施250億美元庫藏股,Sebastian Boyd分析,輝達宣布的 250 億美元股票回購公告對於AI愛好者來說是一個好壞參半的消息。 通常公司回購自家股票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是他們認為股票很便宜並且公司股價被低估;其二可能是輝達手上有一大筆錢,但沒有什麼比把錢返還給股東更好的選擇。

陸行之表示,很多公司以為在法說會宣佈好的財務數字,第二天開盤一定會上漲,殊不知股價是在預期差的變化下而波動。 陸行之也指出,他好奇的是這些優質或調整比較小的公司在這通膨週期不會看到大幅訂單或庫存調整,還是時候未到,不會看到調整或調整小的公司是如何能夠獨善其身。 陸行之表示,潮水退了,總算看到最近誰在裸泳了,看起來都跟LCD、筆電、TV產業脫不了關係,從好的方面來看,這些公司至少先看到調整,也應該會提早看到調整結束,但大部分公司仍受惠於強應用仍沒看到調整。

陸行之是誰: 「營收遠輸同業20%,卻說需求強」 某科技管理層為何這樣放話?陸行之:4個QA捫心自問,別對號入座

此外,陸行之也點出5G和低軌衛星都是方向,甚至是6G的發展,因為半導體產業持續往前走,大數據驅動晶片需求將持續加速,每台伺服器晶片價值五年增值一倍。 美國商務部的下一步,將會要求日本、歐盟,韓國設備材料廠跟進制裁中國,而先進製程在中國被廢了,現在三星產能良率還待改進。 陸行之是誰 只是,從集中式生產到分散式生產,無論是從2萬片到5萬片的增量,或從5到3奈米更先進的製程,陸行之認為,台積電還是會很聰明,在全球布局的腳步中,會把最核心的競爭力留在台灣。 週二的2023投資趨勢論壇上,他則語帶玄機地說,若要在明年投資半導體產業,千萬不要太相信台積電的展望!

  •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2016年曾對中國紫光併購台灣IC產業表示,中國對半導體的布局是在全球找夥伴,台灣拒絕就是為自己樹敵。
  • 手機晶片可能還好,但安防、伺服器、人工智慧、5G 基地台、網路晶片就有些困難了。
  • 台灣雖小,但是各方有不同利益及關注點,居民就有原住民和先後來台的移民,包括400多年前從漳州、泉州來台的墾荒居民,還有300多年前的廣東移民,再次有1949年跟隨蔣介石來台的軍民,各有不同文化背景。
  • 1.PC CPU龍頭公布三季度指引比市場預期差了近21%,值得稱讚的是公司CEO終於承認執行力差,有待改進,變得低調多了。
  • 陸行之今日最新臉書發文,針對美光財報提出看法,他表示,「美光搶季度頭香公布三季度業績,雖然利空出盡,明年復甦可期,但目前盤後只小漲2.5%,老實說,美光數字普普,但股價從週期底部的48.43(Dec 22, 2022) 回升已經近40%,公司實在需要提供更好的數字讓投資人興奮一下」。
  • 雖然聽起來很玄,但《Personal Power 2》的確是一部成功鼓勵人們正面思考的勵志片,陸行之信手拈來表示:「一個有信念的人所散發出來的力量,遠高於九十九位僅心存興趣的人,這也就是為何信念能開啟卓越之門的緣故。」 至於該如何向自己下單,陸行之歸納出三大法則:設定、相信、執行。
  • 五、陸行之認為,美光和輝達、超微合作,專為了未來高速運算需求設計,在AI伺服器搭載的高頻寬記憶體(HBM),不知道算不算在中方的禁令之內?

四、陸行之說,之前新聞已經報導,美光中國銷售占比好像已經降到不到2%,但搞不清楚香港占比多少,對美光股價衝擊有待觀察。 只是,談到投資趨勢跟方向,對產業有扎實研究和嗅覺靈敏的陸行之也說,過去兩三年就開始不看成長趨緩的PC和手機行業了,他很早就在尋找未來行業,包括車用電子、電動車及人工智能駕駛。 第4點是很多公司提到第1季或1月是今年營收底部,之後逐月、逐季成長,顯示對2季庫存月數降低有期待,而下游系統公司庫存調整,明顯早於半導體公司。 受筆電面板客戶影響,高速傳輸介面大廠公布三季度指引環比衰退近27%,同比衰退近13%,還好的是毛利率守住。 但輝達為什麼不投資一家更大、更先進的鏟子製造工廠來生產更大、更先進的鏟子呢? Sebastian Boyd認為,像蘋果公司一樣,將資金返還給股東,顯示了能夠再擴張取得市占的空間不大,花費這 250 億美元將會帶來收益遞減,這可能是對AI投資者的警告。

陸行之是誰: 庫存月數環比上升,是產業的警訊?

假設晶圓代工與IC封裝測試分別為二十億與六億美元,相較於台積電一年投入八十億至一百億美元,聯電、格羅方德、三星一年分別投下二十億、五十億、五十億至六十億美元,這個大基金還算大嗎? 格羅方德每年投入五十億美元還打不過台積電,中國大基金的二十億美元能起什麼作用?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問題在於太過分散化,所有產業其實都有購併的空間,但現在看來,只有聯發科正在認真購併不同領域的公司。 另一方面,同質性高的公司進行購併也可降低研發成本,如日月光與矽品進行合併,將可減少研發費用的重複浪費,且可降低殺價搶單的機率。 現在,不管是中國還是全球都在購併,台灣卻還在殺價競爭,現在不讓別人買,最後就是競爭對手買了別人,再回頭跟你競爭。

果然,金管會昨天公布陸行之與侯明孝的裁罰結果,兩人因違反《證券交易法第56條》、《證券商管理規則第36條第2項》、《證券商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第18條第3項》,影響券商正常營運及市場秩序,分別被停業1個月及2個月。 而後從今年6月開始,市場還盛傳陸行之已「開始休長假」,尤其7月16日台積電法說會前,也沒有出具提問報告,當天也不見他的身影,讓人猜測,他的神隱這恐怕是跟力旺案有關。 陸行之最後提到,美光跟伺服器CPU及AI GPU整合一起的HBM,不知道算不算,這個可能已經在台灣封裝完成,很難拆分,要是不買,就連A800、H800、MI 300 都不用買了。 在這份宣言中,強調要以病人的需求為首要考量,以增進病人的存活率及生活品質為目標。 文中更明言,當今有不少被政府認可的治療,並不能讓病人活得更長或更好(前述,非初期胰臟癌的手術就是一個例子)。

陸行之是誰: 陸行之是誰、陸行之離婚、陸行之背景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在ptt社群跟網路上大家這樣說

羅賓(Anthony Robbins)的DVD《Personal Power 2》,片中強調,「當你相信自己很聰明,說起話來的口氣便十分有力量;當你對自己的聰明很有把握時,就能充分發揮潛力,做出好的成績來。」簡單來說,就是向自己下單,就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雖然聽起來很玄,但《Personal Power 2》的確是一部成功鼓勵人們正面思考的勵志片,陸行之信手拈來表示:「一個有信念的人所散發出來的力量,遠高於九十九位僅心存興趣的人,這也就是為何信念能開啟卓越之門的緣故。」 至於該如何向自己下單,陸行之歸納出三大法則:設定、相信、執行。 首先,陸行之每年會重新檢討未來二十年的目標(包含五、六條年度目標),「你要很清楚自己具體要的是什麼,其實一年修一次就夠了。」他說,心願絕不會從天而降,但只要「寫下來」,就等於踏出第一步,今年的你一定會比去年更進步。 不過,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6日在臉書PO文中提到,最近觀察一些半導體及科技公司卻感到很奇怪,明明全年營收同比成長明顯低於同業平均的18至20%,還有一堆庫存,環比季對季,月對月開始衰退,同比年對年開始轉弱,管理層卻對外表示因為短料缺料嚴重,所以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這個情況將持續到2022年或2023年。 半導體廠昨已陸續公布完7月營收,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雖然最近全球半導體及科技板塊在回調整理,他追蹤的80幾家台灣半導體及科技公司大多7月m/m 衰退且有些明顯低於市場預期,但其實大多產業年比營收持續改善,值得持續關注。

陸行之是誰

無獨有偶,蘋果執行長庫克也表示,儘管需求很強勁,但「供應鏈吃緊的情況比想像嚴重。」粗估對蘋果營運的影響大約達60億美元。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今日發文指出,很多半導體公司股價慘跌,卻還是要嘴硬不改明年展望,不如學學美光,一次利空出盡,不要硬撐,同時他也列舉6大觀察重點供投資人參考。 目前有許多外媒報導提到,美國可能會在台灣與中國發生時技衝突時,將台積電工程師優先撤離,前外資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上表示,看到這種台積電的新聞,「真感到無言不知如何評論」,並且分享三大重點。 美國重量級科技公司微軟(Microsoft)發布最新財報,儘管營收和獲利雙雙超乎分析師預期,但財測偏弱且與AI相關的Azure雲端業務營收成長不如原本想像般樂觀,盤後股價下挫近4%。

陸行之是誰: 08/25 15:21財經AI股大跳水嚇壞投資人 法人曝「觀察重點」、長線仍看好

台積電昨(20)日舉行法說會,總裁魏哲家坦言,AI需求雖然增加,仍無法彌補當前庫存調整與經濟前景不佳的干擾,台積電因而二... ChatGPT 熱度竄升,帶動「生成式 AI」熱潮激增, 而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財報遠優於市場預期,並調升AI的... 陸行之強調,美光當然要蹭一下AI的熱度,公司認為AI伺服器比普通伺服器多用6-8倍的DRAM,3倍的NAND並預期4Q23要量產HBM,2024年出量;x86 陸行之是誰2023 CPU 用的DDR5在2Q23出貨比1Q23加倍。 紅色供應鏈從台廠手上搶奪蘋果訂單持續擴大,繼立訊拿下AirPods與iPhone組裝訂單,大陸ODM大廠聞泰科技也在雲南... 不過,中國雖然營收到位,技術與獲利仍不夠,也就是說,營收市占率可達一五%至二○%,但獲利不到五%,而日月光與矽品擁有超過八○%以上的獲利,因此,對台廠影響相對有限。

我們現在的在野聯盟同樣也可以如此規畫,最重要是選前談好的,選後一定要實踐諾言。 陸行之是誰 聯合政府可整合多元觀點,集結不同政治派別的代表,更好地反映社會多元觀點,更全面處理複雜的問題,如能源問題與兩岸關係。 陸行之是誰2023 台灣雖小,但是各方有不同利益及關注點,居民就有原住民和先後來台的移民,包括400多年前從漳州、泉州來台的墾荒居民,還有300多年前的廣東移民,再次有1949年跟隨蔣介石來台的軍民,各有不同文化背景。 與台灣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國家則有美國、日本,兩岸之間的互動,更是政治利害的根本。 問了一圈台積電的大客戶都說10-20%漲價,大家一視同仁,小客戶都說還在談,感覺就是10-20%漲價是大客戶配合台積電的官方說法,實際情況還是看量,結果明年揭曉。

陸行之是誰: 和勤1月營收1.25億 大陸解封車市有望升溫營收逐季走揚

五、陸行之認為,美光和輝達、超微合作,專為了未來高速運算需求設計,在AI伺服器搭載的高頻寬記憶體(HBM),不知道算不算在陸方的禁令之內? 這些新產品可能已經在台灣封裝完成,很難拆分,要是中國大陸廠商不能買美光的產品,輝達的A800、H800與超微的MI300也不能買了。 陸行之是誰2023 北京當局21日晚間宣布,美廠美光產品存在較嚴重網路安全隱患且未通過網路安全審查,禁止國內關鍵訊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採購美光產品,成為科技業的震撼彈。

陸行之是誰

陸行之今(5)日在臉書專頁指出,在智慧型手機晶片廠商陸續公布財報以來,他看到幾項短期、長期趨勢變化,因此拋磚引玉,歡迎各位關心半導體產業的同行交流反饋。 據最新消息,中國大基金(編按:即中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規模要由一二○○億人民幣上修至一三八七億人民幣,換算美元就是二二○億美元,數字聽起來很嚇人,但若將之細分,六○%是給晶圓代工與IC封裝測試,再除以五年,平均每年是二十六億美元。 陸行之也點出未來10年大趨勢在車用、數據中心和工業用晶片,不用再看手機、PC產業,半導體將驅動數位化、減碳自動化、自駕、後5G應用,AI晶片趨勢持續下,90%都需要先進製程,因此將支撐半導體明年展開反彈攻勢。 陸行之也分析,而美國另一種方式就是炸毀台積電先進製程,因此不管是靠美國、靠中國近一點,通通都不對,因此現在只能透過市場分散風險。 去美國和日本設廠都是分散風險的策略,如果以效率來看,可能日本半導體廠後續要留意。 陸行之表示,假設 A 公司 (暗指 AMD) 賣一顆 7 奈米的 CPU,單價 1000 美元,毛利 50% (公司一季度指引 50.5%),製造成本 500 美元,晶圓代工占 80%,因此,製造成本 400 美元,晶圓代工 T 公司 (暗指台積電) 毛利 50%(公司指引 53-54%)。

陸行之是誰: 陸行之吐槽「台積電的話參考就好」 半導體明年向上走「無基之彈」

陸行之指出,美國晶圓代工市占率提高3個百分點,大家都少一點,台積電或多或少會被影響,但整體市場是成長的,會抵消這些影響。 陸行之是誰 陸行之在《老謝看世界》節目上提到,一般投資人對這些外資報告看看就好,因為這些外資也是依靠收取佣金為業務,像是台積電這種股價不太會動的標的,對於外資來說獲利空間不大,當然一家公司20、30位分析師也不是每個看法都一樣。 我目前在國金服務法人客戶,涵蓋全球科技及半導體產業研究,沒有所謂推薦萬海,沒有分享飆股,沒有分享技術技巧,沒有用所謂 陸行之(Andrew Lu) 的line帳號,更沒有雇用所謂陸老師的助理。 陸行之強調,他目前在國金,只服務法人客戶,涵蓋全球科技及半導體產業研究,沒有所謂推薦、分享飆股、也沒有分享技術技巧、不存在所謂陸行之(Andrew Lu) 的line帳號,更沒有雇用所謂陸老師的助理。

陸行之是誰

而這其中,台灣的晶圓代工雙雄聯電與台積電,都應該守得住,但是其他以8吋晶圓製程為主力的業者,就可能相對有問題了。 主要是這群以世界先進為首的成熟製程業者,在疫情遇上供應鏈瓶頸時缺貨最嚴重,所以建立了最多庫存,現在反而庫存去化的問題會最大。 陸行之指出,根據 T 公司之前的說法,7 奈米已經達到公司平均毛利率,現在應該超過平均毛利率,所以幫 A 公司代工一顆 7 奈米 CPU 的晶圓製造成本 200 美元。 另外,部分公司庫存月數環比,同比明顯上升,不知道是貨賣不出去,還是提前備貨? 此外,中國大陸5G滲透率已經超過80%,明年5G市場只能靠其他市場,智能手機應用佔全半導體應該有30-40%,要是出問題,誰都跑不掉。 陸行之昨直言,台積電法說會投資人要擔心的問題包括明、後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是否下修?

陸行之是誰: 半導體回溫點怎麼估?陸行之指別信台積電!

柯文哲隨後透過臉書發文表示,經過查證,應該是外面電線燒熔斷掉,但不管是缺電還是跳電,若沒有電可用,老百姓生活跟生意就會受到影響。 因此,他會記得大家如何忍受著悶熱,不辜負大家期待,按部就班地解決台灣用電問題。 過去十多天來,外資圈傳得沸沸揚揚的一則八卦,莫過於「半導體明星分析師陸行之在街頭被打」的傳言,內容指出陸行之可能因為投資糾紛,被打後「低調就診一家小診所」,流言幾乎傳遍了整個外資法人圈,許多人都信以為真。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