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當前指揮中心的統計,台灣第三劑疫苗的接種率仍不到五成,距離「至少七成」的理想接種率仍有一定的距離。 陳志金進一步說明,為了避免混淆,打完基礎劑後追加的,就稱「追加劑」,第二次追加的則叫「第2次追加劑」,他強調,雖然叫「追加劑」比較精確,但若要簡單稱第3劑或第4劑,也並非不可,因為對大部分的人也許沒有影響,只是會對一小部分的人造成困擾而已。 圖二則是在打完兩劑BNT疫苗後,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同樣在過了前三個月後就開始下降,到了半年左右剩下大約60%的保護力,而在半年後對Omicron只剩下大約10%的保護力。 在追加第三劑之後,能夠重新增加對Delta變異株的效果達到90%以上,但是對Omicron的效果也能達到70%的保護力,且BNT作為追加劑很快保護力會逐漸下降,而莫德納則略微好一些。 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提醒,台灣尚未面臨兩劑保護力大幅下降問題,應可維持第三劑間隔五個月,但研究已顯示三劑防護更充足,所以仍不能太快放鬆戴口罩等公衛防疫措施。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此次臨床實驗的主持人邱政洵指出,結果同樣顯著。 莫德納全劑量組上升86.6倍、莫德納半劑量組上升81.5倍、BNT組上升71.1倍、高端組上升32.9倍。 3月17日,林口長庚醫院發表國內第一份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
追加劑副作用: 指揮中心再加碼 55歲以上原住民接種也有5百元
維他命C又叫「抗壞血酸」,是人體內必需要的維他命,而身體是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須靠吃的去獲得,維他命C一般會在柑橘類食物裏比較常見。 攝取人工的維他命C或者攝取天然的維他命C食物,在目前的醫學研究來看,是沒有太大差別,所以大家可以自行選擇補充營養劑或者天然食物。 (一)包含基礎劑最後一劑/基礎加強劑與第一次追加劑、第一次追加劑與第二次追加劑、第二次追加劑與第三次追加劑之間隔,確診後亦需間隔3個月後接種。 ACIP表示,同意Moderna COVID-19疫苗用於12-17歲青少年族群基礎劑接種,依中文說明書核准劑量與接種時程,建議接種兩劑,每劑0.5ml (100mcg)。 醫生建議如果真的出現發燒、疼痛等不適,可服用乙醯胺酚類止痛藥,比如「普拿疼」來緩解(功能主要是止痛退燒)建議在疫苗接種後3小時,並且有出現不適症狀時才吃,這樣才不會影響疫苗的效果。
根據學者整理的最新研究及上市後監測資料,前兩劑打AZ,第三劑選BNT或莫德納皆可;但若前兩劑打BNT,第三劑選莫德納會更好。
追加劑副作用: 常見軟便劑
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 當我轉念之後,重新與阿飛相處,愈來愈投契,我慢慢去理解牠的情緒和行為,竟然好像可以理解阿飛的喜怒哀樂,而牠也非常體貼配合和我的作息,在我需要專心寫作的時候,牠會坐在身邊乖乖地陪著。 我外出時,牠依依不捨的送到門口,回到家早已等在門口,興奮開心地轉圈圈跳呀跳的,我幾乎懷疑牠是不是一直守在門口邊。
- 據當前指揮中心的統計,台灣第三劑疫苗的接種率仍不到五成,距離「至少七成」的理想接種率仍有一定的距離。
- 由於去年以前感染到的病毒株主要還是Delta,感染過的民眾,今年重複感染的機率不少;之前所謂「天選之人」許多也都沒逃過BA.5病毒的感染。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11月1日起,次世代疫苗(BA.1、BA.5)開放提供12歲以上民眾作為追加劑接種,所以除了原先的單價疫苗外,也包含了即將到貨的「BA.5次世代疫苗」。
- 也許,在能避免重症的機會下,很快地我們都需要開始學習和病毒共存。
首度將國內主流的三大追加劑疫苗:莫德納、BNT、高端的分析數據進行比較;有趣的是,這亦是全球首份將高端與mRNA疫苗(BNT、莫德納)同台做出比較的實驗。 陳志金在臉書中發文說明,對一般人來說,追加劑,就是「第三劑」,第二次追加劑,就是「第四劑」。 他解釋,對於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因為他們多打一次「基礎加強劑」,所以,追加劑,是他們的第四劑,第二次追加劑,是他們的第五劑。 追加劑副作用 (中央社華盛頓28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研究今天指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追加劑的副作用大多輕微或中度,通常與施打完第2劑類似。 BNT打三劑:可有效避免Omicron重症,接種第三劑,對抗Omicron的中和抗體可提升25倍。
追加劑副作用: 維他命C是甚麼?
在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施打第三劑時,可以考量自身染疫風險、是否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對副作用耐受度、是否有不適合接種疫苗的情形、是否有疫苗禁忌症等因素,必要時可以諮詢信賴的醫師。 (三)將提供Novavax COVID-19疫苗予12至17歲青少年接種2劑基礎劑,2劑間隔至少4週以上,建議以同製程疫苗完成基礎劑接種;亦可提供作為12至17歲青少年追加劑接種使用(可與基礎劑不同廠牌)。 因此,若要施打第四劑,當然可選擇次世代疫苗;但若是對於次世代疫苗有所疑慮者,或是之前對mRNA疫苗施打後會出現過敏或嚴重症狀的民眾來說,事實上選擇施打原始病毒株的「非RNA疫苗」,還是有意義的。 最後,邱政洵呼籲,希望這項結果有助於台灣進一步推動COVID-19疫苗的施打,並且建議民眾在接種完前兩劑疫苗後,都應在間隔三~六個月接受第三劑追加接種,以提升疫苗對人體的保護力,預防新冠病毒變異株感染。 總體而言,現有的證據以及專家意見均傾向應該追加第三劑的疫苗施打,不論是莫德納或BNT均能重新加強對病毒的保護力,然而對於新的變種Omicron而言,仍有一定的機會出現突破性感染。 當然,最重要的是追加疫苗後在歐美觀察到能非常有效地減少染疫後重症現象。
- 未來BA.5次世代疫苗也即將到貨,民眾或許就會等待BA.5再來接種?
- 針對威脅性最大的Omicron而言,英國在2021年底的報告正好提供參考。
- 陳志金指出,為避免混淆,打完基礎劑的,再追加的,就叫「追加劑」,第二次再追加的,就叫「第二次追加劑」,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他們打完基礎劑之後,會多打一次「基礎加強劑」,然後再來才是「追加劑」、「第二次追加劑」。
- 陳志金在臉書中發文說明,對一般人來說,追加劑,就是「第三劑」,第二次追加劑,就是「第四劑」。
- 維他命C又叫「抗壞血酸」,是人體內必需要的維他命,而身體是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須靠吃的去獲得,維他命C一般會在柑橘類食物裏比較常見。
我相信我的經驗,是現在擁有毛小孩的飼主們都可能經歷的傷痛,畢竟寵物的一生,只能陪我們短短十幾年。 至於預防重症高度相關的指標「T細胞免疫反應」,四組受試者同樣都有明顯提升。 追加劑副作用2023 上升倍數分別為:莫德納全劑量是4.2倍、莫德納半劑量達3.9倍、BNT為3.1倍、高端則有3.3倍,四組追加劑之間的差異不大。 近幾個月來,指揮中心一再強調,國人第三劑疫苗接種率仍嚴重不足。
追加劑副作用: 維他命C功效+攝取量+何時吃+副作用!天然食物定營養劑較好?
也許,在能避免重症的機會下,很快地我們都需要開始學習和病毒共存。 圖一到圖三顯示的是不同疫苗打完兩劑以及追加劑對個案的疫苗保護力(不被感染)。 有些族群第一劑打AZ、第二劑混打mRNA疫苗的廠牌,亞東醫院家醫科翁資閔則建議:「第三劑廠牌可以跟著第二劑疫苗廠牌相同,比較避免不同mRNA產生新的不同反應、副作用。」例如第一劑AZ、第二劑莫德納,就會建議第三季同樣選擇莫德納為主。 追加劑副作用2023 未來BA.5次世代疫苗也即將到貨,民眾或許就會等待BA.5再來接種?
邱政洵強調,此次追加劑實驗結果發現,針對施打兩劑疫苗的醫療照護人員,不論是使用何種廠牌疫苗做為追加劑,施打後一個月的血清抗體生成性或細胞免疫反應,都有顯著提升。 另外,對於嬌生(台灣目前沒有)來說,它的基礎劑只有一劑,所以,它的追加劑,實際上是「第二劑」。 陳志金指出,為避免混淆,打完基礎劑的,再追加的,就叫「追加劑」,第二次再追加的,就叫「第二次追加劑」,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他們打完基礎劑之後,會多打一次「基礎加強劑」,然後再來才是「追加劑」、「第二次追加劑」。 圖二、施打兩劑BNT疫苗後對於Delta或是Omicron的保護力將隨時間下降,而追加BNT或是莫德納後能加強對不同病毒的保護力。 圖一、施打兩劑AZ疫苗後對於Delta或是Omicron的保護力將隨時間下降,而追加BNT或是莫德納後能加強對不同病毒的保護力。
追加劑副作用: COVID-19疫苗系列專欄:「基礎加強劑」和「追加劑」有什麼不同?
但要注意的是,第四劑接種後的「第五劑」目前只能打次世代疫苗,暫無開放一般疫苗。 要不要施打、要打哪一種,要不要選擇次世代或原始病毒株疫苗,建議民眾可根據過去確診的時間,施打的經驗,或由醫師來協助判斷自己是否屬於「高重症或高接觸風險族群」來決定。 何忠祐提醒,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遞減,且面臨變種病毒威脅,施打第三劑疫苗可以提供較佳保護力。
來自以色列衛生部的研究團隊,將醫事人員施打第4劑疫苗的結果刊載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醫事人員在施打莫德納(Moderna)與輝瑞-BNT 2種mRNA疫苗後,數據顯示2種疫苗使接種者體內的中和抗體高出9-10倍,但中和抗體的增加幅度與第3劑差距甚微,2種疫苗之間亦無顯著差異存在。 維他命C會保護腦部的神經,抵抗抗氧化壓力,減低中樞神經退化的機率。 神經研究顯示,失智症患者血中的維他命C濃度跟同齡同性別的族群比較起來偏低,而平常有固定補充維他命C的話,可以保護思考記憶力,盡量不要受到氧化壓力的損害。 在使用軟便劑前,應先了解自身排便規律,並確定是否其它疾病或藥物而導致便秘。 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王蒼恩表示,有些人一天排便三次或是三天排便一次,只要排便沒有困難就不算便秘,真的不得已再來服用這類藥物,且只要症狀有改善即可停藥。
追加劑副作用: 為何「追加劑」不叫第三劑、第四劑?醫師陳志金曝原因
圖三則顯示只打兩劑莫德納時,對Delta的保護力下降較慢,但對Omicron的保護力則一樣在半年後會降至10%以下,需要追加第三劑。 根據報告,比較常出現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71%研究參與者)、疲勞(56%)和頭痛(43%)。 但考量到民眾接種意願踴躍,1 月 8 日開放時短短三小時就預約額滿,台北市政府宣佈將在下週開放 7 間中型接種站,預計在 14 日公布名單。
在安全性資料方面,雙價疫苗追加劑發生的局部/全身性不良反應頻率與原型株疫苗相似,並以輕中度為主,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是注射部位疼痛及腫脹、疲倦、頭痛和肌肉痠痛等,沒有發現新的安全疑慮。 謝思民表示,確診過的民眾,通常會有相當高的抗體量,不過還是得看感染的時間。 由於去年以前感染到的病毒株主要還是Delta,感染過的民眾,今年重複感染的機率不少;之前所謂「天選之人」許多也都沒逃過BA.5病毒的感染。 因此若是確診時間在今年七月之前,可能還是有重複感染新冠的機會。 如果有接種部位紅腫及硬塊發生膿瘍、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 研究結果發現,在施打完第三劑後的第28天,不論是使用哪一種廠牌的疫苗當追加劑,皆可提升受試者中和抗體的濃度。
追加劑副作用: 維他命C精華邊隻好?6大功效/用法/副作用+8大必買推薦!
謝思民表示,目前尚未有BA.1跟BA.5兩款疫苗的在人體直接比較效用的研究結果。 另外,可能讓民眾有所疑慮的是,BA.5次世代疫苗在美國FDA核准前未經人體試驗,動物試驗後直接緊急授權。 1.目前沒有足夠數據建議孕婦可常規接種COVID-19疫苗,惟若為高感染風險可能因罹患COVID-19導致嚴重併發症的情形,可經醫師評估是否接種疫苗。
疫情指揮中心昨(20)日表示,青少年族群(12-17歲)建議於最後1劑基礎劑接種後5個月,接種追加劑。 以及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建議接種第2次追加劑。 此外,另一篇英國研究也顯示,AZ的疫苗保護力過了四個月也會有顯著下降。 同時,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同樣會逐漸下降,研究指出,經過四個月,BNT疫苗對Delta的保護力從93%下降到53%,可能會產生突破性感染以及病毒傳播增加。 綜合上述,研究證明第4劑mRNA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安全性以及一定的抗病毒功效,對有症狀感染者而言,保護力也顯著增加(BNT為43%、莫德納為31%)。
追加劑副作用: 維他命C功效 3.減少心臟病的發生機率
日前ACIP招開會議,重要討論議題及決議,有關Moderna COVID-19疫苗用於12-17歲青少年族群基礎劑接種、追加劑接種建議、5-11歲兒童族群接種建議,以及Novavax COVID-19疫苗接種建議。 2.若哺乳中的婦女為建議接種之風險對象(如醫事人員),應完成接種。 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對母乳或受哺嬰兒之影響尚未完全得到評估,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 目前依據疫苗仿單之適用接種年齡為18歲以上,接種劑次為2劑,目前依國際指引及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接種間隔為至少28 天。 我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也很清楚寵物溝通師可能是藉由一種心理學的角度,來化解寵物主人的悲傷,但實在難過揮之不去,所以我還是願意接受女兒的建議,任何可以聽到有相關連結阿飛的說法都會讓我心安。 的確,也是在寵物溝通師聊完,哭完了一場之後,才化解不少對阿飛的思念。
因此,美國建議具有可能發展成重症危險因子的民眾,例如糖尿病、高血壓或年齡在65歲以上者以及醫院工作者都應該在完成完整兩劑疫苗,過了三個月後施打追加第三劑(如果原先是第一劑嬌生疫苗則,施打其他廠牌作為第二劑)。 何忠祐表示,以色列、英國、美國針對施打第三劑BNT的研究不約而同指出,接種第三劑BNT能夠提供較好的保護力,並且有效預防重症(92%)、減少住院(95%)以及死亡率(81%)。 因此,目前在國際逐漸取得共識,年長者、高風險以及高接觸族群,建議追加第三劑疫苗,讓免疫反應更持久,達到更好的保護效果。 謝思民表示,針對已施打過兩劑基礎劑,後來也打過第三劑追加劑的民眾,的確會面臨這樣的疑問。 相對健康狀況良好的成年人或低接觸風險的民眾,可自行選擇;但若施打第三劑追加劑後已超過半年,且本身又屬於高重症風險或高接觸風險族群(例如,常接觸患者的警義消醫療人員高危險群,或是免疫不全、慢性病民眾、年長者),還是建議要施打第四劑。 國內莫德納BA.5次世代疫苗終於在日前抵台,這是繼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後,另一款雙價疫苗,指揮中心預計最快18日可以開打,不過次世代疫苗開打在即,第四劑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追加劑副作用: 千億難換總統位! 台灣阿銘上一堂總統選舉政治課
新冠病毒疫苗開放施打追加劑後,大家最常見詢問的問題就是追加劑廠牌選擇,在當前各國滾動式修正疫苗政策狀況下,已經不太能再用真正學術上臨床試驗的成果分析出合理的建議,反而只能仰賴已經施打過第三劑的國家用真實施打後統計結果提供參考。 針對威脅性最大的Omicron而言,英國在2021年底的報告正好提供參考。 食藥署表示,核准BNT、莫德納的COVID-19次世代BA.4、BA.5雙價疫苗EUA,適用於12歲以上青少年及成人作為追加劑接種,間隔至少3個月施打。 但由於BA.5次世代疫苗尚未到貨,首批預計11月上旬到貨後,會提供各年齡層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評估數量充足可開放全面接種。
報告說,施打莫德納疫苗的人產生的局部反應(例如手臂疼痛),第3次接種後比第2次稍微更常見;至於出現全身性反應(發生在注射部位以外的反應)上,第3劑比第2劑頻率要低。 根據《Lancet》發布的期刊,先前針對前面兩劑施打 AZ、以及施打 BNT 疫苗的對象,後面第三劑施打不同廠牌的七種疫苗,其抗體濃度差異成果出爐,在抗體生成上 mRNA 疫苗還是抗體濃度較高,但相對承擔的副作用風險也較高。 它不同於原本針對武漢病毒株所設計的新冠疫苗,次世代疫苗是為了因應不停變種的新冠病毒,使疫苗對變異株的保護效果下降。 因此藥廠針對原本新冠病毒的變異株改良疫苗,製作出了「次世代疫苗」。 本次採購的BNT、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容量每劑為0.5毫升,內包含原始株及BA.5變異株的mRNA。 COVID-19疫情持續,接種疫苗是預防重症、死亡的方法之一。
追加劑副作用: 完成與寵物的關係旅程,體會責任的重量
將副作用細分成局部以及全身性時,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74.1% 追加劑副作用 vs. 71.7%),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69.2% vs. 71.7%)。 ‧施打三劑Moderna副作用:整體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將副作用細分成局部以及全身性時,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84.7% vs. 83.5%),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79.0% vs. 81.3%)。 雙價疫苗則是使用二種病毒株進行研發,如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原始株+BA.1變異株),及未來到貨的BNT、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原始株+BA.4/BA.5變異株)。 「當面對Omicron時,那些相對年輕、健康且無慢性病史的族群,可能不會從施打第4劑中受益。」研究作者Gili Regev-Yochay表示。 如果服用過量維他命C的話,也是會有副作用的,一天超過2,000毫克的時候,就易出現副作用,如腎結石、嘔吐、肚瀉、胃食道逆流、心灼熱等現象。 有補充維他命C跟沒有補充的族群比較起來,身體健康會增加30%抗氧化物的濃度,可以讓皮膚的屏障功能更健康,傷口的癒合能力也會變得好。
在注射部位的作用上,莫德納全劑量不論是在痛、紅、種的比例上,都冠居四類追加劑組合,其中更有近100%的受試者,會有痛、腫的感受;在劇烈程度上,也以全劑量與半劑量莫德納分居一、二,接著依次為BNT與高端。 若是身處那五成多,尚未接種第三劑疫苗「陣營」的人,瀏覽這份研究成果所統整的四大QA,也許能一解心頭之惑。 陳志金認為,雖然叫「追加劑」比較精確,若要簡單一點叫第三劑、第四劑,也並非不可,因為這對大部分的人不會感到困擾,只是會對一小部分的人造成困擾而已。 追加劑副作用 法新社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這份報告取樣人數超過2萬2000人,他們已登錄疫苗安全的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在8月12日至9月19日間施打疫苗追加劑。 A:英國疫苗上市後監測顯示,前兩劑打AZ,第三劑無論打BNT或莫德納,對抗Omicron的效果都相近,如果前兩劑打BNT,第三劑要選莫德納,對抗Omicron的效益會更高。
追加劑副作用: 維他命C功效 7.保護中樞神經
此次追加劑實驗共計四組,將340位受試者隨機分配,分別接種莫德納全劑量、莫德納半劑量、全劑量BNT、全劑量高端,並在受試者完成追加劑施打的一個月後,進行免疫生成性與不良反應分析。 在疫苗追加劑的副作用部分,現有的資料並未發現在施打第三劑後會出現更多的副作用的可能性或是出現更高的心肌炎或血栓的病發症,整體而言,初估副作用仍然是以高端疫苗較低,這也是蛋白質疫苗的特性。 然而,在國際上新冠病毒的疫情總是即將看到曙光時, 2021年11月中出現的新變種Omicron又席捲全球。
追加劑副作用: 維他命C功效 1.減少體內的自由基
這是因為今年流行的新冠病毒是Omicron的變種,本身有免疫逃脫的現象,之前施打疫苗所建立的免疫力,對Omicron抑制效果會比較差。 如果加上半年以上沒打疫苗,體內抗體的量已下降超過5倍以上,整體保護力當然就會跟著大幅下降。 不過,大家也不需要太擔心,因為在莫德納的臨床試驗中,在全部受試者中只有0.8%的人出現「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 此外,我們在台灣施打AZ疫苗的族群中,也看到好幾例新冠手臂的案例。
追加劑副作用: 「台灣與中國是國與國關係」是因為[抖音]才開始越多人認同
全球加速解封,國內疫苗接種率的高低,左右著台灣重啟國門的時程,而全國第三劑疫苗的接種率仍不到五成,成為關鍵。 國內第一份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出爐,不論是莫德納、BNT、高端,皆能大幅提升人體內中和抗體濃度,盼能為國人接種第三劑注入強心針。 指揮中心日前建議特定族群接種追加劑,但為何不直接稱作第3劑或第4劑呢? 對此,ICU醫師陳志金解釋,因為對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的民眾而言,「你的第3不是我的第3」。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11月1日起,次世代疫苗(BA.1、BA.5)開放提供12歲以上民眾作為追加劑接種,所以除了原先的單價疫苗外,也包含了即將到貨的「BA.5次世代疫苗」。 本土疫情於3月27日再度爆發,不僅單日確診新增83例、境外移入更高達120例,疫情儼然出現升溫態勢。 此狀況也不免讓人思考,是否該將「第4劑」列為未來的防疫方針之一? 素以施打疫苗效率快速聞名的以色列,今年1月率先針對醫事人員施打第4劑,結果顯示接種第4次疫苗的益處,可能不如各界想像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