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吋感光元件手機2023介紹!內含一吋感光元件手機絕密資料

Posted by Eric on May 17, 2023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除了相機以外,使用 6.5 吋螢幕、高通 S888 處理器,多半規格都與 Xperia 1 III 相同。 另外,同步發表了小米7 Pro,雖然官方仍以小米手環稱之,不過大螢幕外型應屬於智慧錶了,內建GPS功能,售價379人民幣,約台幣1,682元。 三款中,最具話題的自然是小米12S Ultra,裝進Sony第一次專為手機打造的IMX989「1吋」感光元件,進光量提升72%,由小米和Sony共同開發,之後也會開放給其他手機使用。 充電一樣支援 USB-PD 快充,不過只有前 50%(也就是 0% 至 50%)充電速度比較快,50% 至 80% 充電速度會放緩,80% 至 100% 充電速度又會放得更緩,整台手機從完全沒電到充飽電約近兩小時。 另外,筆者覺得 Xperia Pro-I 散熱表現有提升,在操作手機一小段時間後手機溫度會提高(就跟其他採用 S888 的手機一樣),不過熱源似乎會往更大範圍地往手機邊框和機背擴張,而非單點溫度升得超高,因此雖然整台手機溫熱溫熱的,但沒有單點很燙手的感覺(還是有稍微相對燙的地方就是了)。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在近似構圖下,當全片幅使用 16mm 焦段下所拍出來的照片「近似於」APS-C 相機使用 10mm 焦段所拍出來的畫面,在景深計算下,兩者景深大不相同。 Sony集團致力於環境零負擔的環境保護計畫「Road to Zero」期望於2050年實現目標,Sony將2021年至2025年設為中期目標—GM2025五年環境目標,其中一個目標是希望在我們的可攜帶式的產品徹底消除塑膠包裝,Xperia產品系列已經大量減少包裝中的塑膠使用,轉而用紙質材料代替。 5,000mAh 大電池約可連續使用半天,雖然沒有 120W 快充,但 90W 充電速度也算快,且有無線充電和反向充電功能。 設計靈感來自 Leica M 系列,皮革機背、圓形鏡頭搭配偏方正的外型,整體質感非常好,不過因為鏡頭關係所以全機重量略重且厚度略厚。 線反向充電,雖然沒有其他機種的 120W 快充那麼快,實測 90W 快充從 0%充到 100%為 35 分鐘,也是非常快,同時也提供 50W 無線充電,50 分鐘左右就能從 0% 充到 100%,新增「極限續航模式」,在 1% 電量下自動觸發,限制後台應用活動,提供額外待機 60 分鐘或通話 15 分鐘。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支援 90W 快充

Xiaomi 13 Ultra 用戶推出「專屬 VIP 七大尊享服務」,包含免登錄二年超長保固、一年內保固外維修免人工服務費一次、VIP 客服免等候專線、維修專屬備用機與二年內維修免費取送貨服務,讓擁有 Xiaomi 13 Ultra 的攝影師們都能無後顧之憂的拍下永恆。 Sony 說明最主要還是體積考量,如果用上潛望式鏡頭那麼機身厚度就會相對變得更厚,但手機還是要兼顧拿起來的手感,因此權衡之下就使用了 50mm 的長焦鏡頭。 Sony 日前已預告將在 11/25 舉辦 Xperia Pro-I 在台上市記者會,同周末也將舉辦消費者體驗活動在正式上市之前,我們也應原廠之邀,有機會再更深入的了解一下這台獨特的拍照手機。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4nm 高效處理器的卓越效能被完美融入到手機的近乎各個方面——極致夜間拍攝、由日到夜都讓人讚嘆的清晰畫質,以及帶你走向更多勝場的升級手遊體驗。 ▲G3 X 與 G1 X、G7 X 為完全不同的取向,分別兼顧 1.5 吋大尺寸感光元件與 f/1.8 大光圈,新推出的 G3 X 則為高倍變焦設定。 Sony 說明,由於 Xperia Pro-I 可以提供高達 20fps 的連拍,但高畫素不利於連拍的畫質表現和穩定度,因此為了同時兼顧連拍效果以及畫質,因此依然配備 1200 萬畫素的拍攝規格。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攝影新手 基礎班: P、A、S、M 拍攝模式 先搞懂

▲兩者的色彩風格不同,Xperia 1 III(下)稍微偏綠,另外在右側延伸的淺景深,Xperia PRO-I(上)有較好的效果。 台灣小米表示,目前未有引進小米12S系列與小米12 Pro天璣版的相關規劃。 至於小米手環 7 Pro,目前尚在初步評估中,如有進一步訊息,將於小米官方Facebook粉絲頁公布。 拍攝完之後,可以從相簿中點選下方的「連拍」選項,接著就會跳出三個選擇,包含只保留當前照片刪除其他照片(可以節省手機空間),或是輸出成動畫。

Xperia PRO-I 配備典型的 24mm 鏡頭和專屬快門按鈕,能夠與真實的輕巧相機風格相得益彰。 Xperia PRO-I 採用領先業界的音訊分離技術,可有效過濾風切聲,立體聲和單聲道麥克風均適用。 Xperia PRO-I 可支援 12 bit RAW影像檔案規格,能紀錄豐富、細膩平滑的色彩檔案,避免帶狀色塊現象。 儘管 Sony 手機市佔並不高,旗下 CMOS 感光元件卻是全球霸主,廣泛應用於各大品牌的手機之中。 近期傳出,Sony 下一代 Exmor IMX800 面積將是歷代最大。 16 同步你的Samsung Notes,讓你在兩個Galaxy裝置之間無縫編輯。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小米13有「徠味」!1吋感光元件設計採用全新外觀 Ultra機種要再晚點

[2]然而,CCD感光元件在製程、製造方面更加成熟,因此在市場上與CMOS感光元件並駕齊驅。 無論你是 vlogger、YouTuber,或只是和朋友分享,Xperia PRO-I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2023 的 1.0 型感光元件都能讓你以卓越的影像品質自拍。 加裝 Xperia PRO-I 適用的 Vlog 螢幕後,就能確實觀看正在錄製的影片,並創作出真正令人難忘的內容。 專為 Xperia PRO-I 設計的 ZEISS Tessar 光學鏡頭,能拍出高解析影像,邊緣圖像失真更少,對比度和清晰度更高。 體驗擁有 Note 系列強大功能的 Galaxy S22 Ultra。

  • Vivo 日前在台舉辦 2023 年度旗艦手機 X90 系列的台灣上市發表會,一口氣推出 X90 與 X90 Pro 兩款機種,並將在 1 月 10 日正式開賣;而在兩款機種中,大家應該對於搭載 1 吋感光元件的 X90 Pro 更有興趣,因此在發表會後,我們也拿到實機初步試玩一下,這篇文章就先跟大家分享一下 X90 Pro 的開箱、效能實測以及相機初步實拍,之後我們會再推出完整實測文章。
  • 小米宣稱,IMX989是由小米和Sony共同開發,不會有裁切的情形,非小米12S Ultra獨有,之後也會開放給其他手機品牌;關於IMX989的更多細節待發表會發布。
  • A:三星的S21、小米的Mix 4、Pixel 6 Pro大多使用1/1.33吋的感光元件,大概是1吋感光元件的60%、70%的大小,iPhone 的感光元件更小,大概是1/1.68吋。
  •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比起從頭到尾都快充,在快充飽時放緩充電速度可以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對於一台手機會用很久的使用者來說或許可以省下未來換電池的費用,不過相對的就沒有真正達到完全「快充」的效果,對於年年更換手機的消費者來說可能還是比較希望能擁有從頭到尾都快充的速度吧。
  • Road to Zero全球環境保護計畫Sony集團致力於環境零負擔的環境保護計畫「Road to Zero」期望於2050年實現目標,Sony將2021年至2025年設為中期目標—GM2025五年環境目標,其中一個目標是希望在我們的可攜帶式的產品徹底消除塑膠包裝,Xperia產品系列已經大量減少包裝中的塑膠使用,轉而用紙質材料代替。

我自己使用下來的感覺,老實說徠卡調的的這兩種色調「我都沒有很喜歡」,我個人比較喜歡原本小米的感覺,不知道小米會不會另外做一個「小米模式」? 這次徠卡與小米的合作不知道為什麼我自己覺得華為與徠卡的色調比小米的好,徠卡生動不夠有特色;徠卡經典太文青濾鏡感,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此外,隨著畫素數量增加,感測器尺寸也相應需要增大,這導致手機將變得更大且更重,不符合許多消費者對手機輕便性的需求,且更大的影像感測器也使廠商的製造成本上升,對手機品牌廠商來說是另一個需要考量的因素,因此對於智慧型手機的影像感測器來說,其像素「大小」和「數量」並不會持續增加。 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CIS出貨量較2021年的47.7億個下降約7%至44.6億個,2023年在中國疫後復甦不如預期和全球通膨持續下,預估2023年CIS出貨量將持續下滑3.2%至43.18億個。 若就CIS市場發展來看,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因疫情與全球通膨等負面因素影響下,終端需求疲軟,進而使整體出貨量下滑,同時也對全球智慧型手機CIS出貨量產生影響。 若將 Galaxy Z Flip5 與 Galaxy Z Fold4 並列,亦可看到兩者細部差異比乍看之下更明顯,例如機背的矩形區塊與轉軸處的邊框稍微增加,筆者推測可能是由於機身變薄後需要增加金屬邊框的寬度換取強度;此外全新的 Flex 轉軸使得螢幕中央的轉軸護蓋寬度比前一代產品更寬,也是轉換到雙軌機構後產生的變化,但也換來機身折疊後近乎平貼的優點。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快速連結

Galaxy Z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2023 Flip5 的設計仍承襲 Galaxy Z Flip4 ,採用金屬色邊框與上下蓋的色塊構成,若只看沒有封面螢幕的下半部與前一代極為相似;不過即便如此, Galaxy Z Flip5 的機身比起 Galaxy Z Flip4 薄了許多,尤其是當機身折疊後,可看到轉軸護蓋上下的機身厚度更纖薄,且在不安裝保護殼的情況下也不會有著前幾代靠近轉軸處有較明顯的縫隙。 ▲ 三星進階影片選項三星加入 360 度錄音功能,如果搭配可錄製 360 度音訊的藍牙耳機就能錄下立體音效。 錄影功能方面,今年的四款旗艦升級幅度較小,不過在日常常見的錄影情境裡,加入了更多實用的功能讓錄影效果更好。 ▲ AI 提升畫質應用 AI 演算技術,小米在手機裡增加 AI 畫質引擎選項來讓低解析度的內容也能有更細緻的呈現。 ▲ 提高螢幕亮度為了讓使用者在有需要時能夠有提高螢幕亮度的選擇,三星在設定中就多了這個選項可以啟用。 內建4500mAh超大電池容量,讓Xperia PRO-I具備充足電量能一整天使用,盒內隨附30W 快速PD充電器 XZQ-UC1,能在30 分鐘內將設備快速充電至 50%,Xperia 的充電保護機制還能防止設備過度充電,即使在使用三年後也能保持電池壽命與健康。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不僅如此,Xperia PRO-I 還採用了高精度的水平校準,並於出廠時進行了一對一的檢測。 此次Xperia PRO-I機身側邊,專屬照相鍵旁設置了一組「自定義快捷鍵」,預設為Videography Pro,長按即能直接進入拍攝影片,也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調整快捷功能。 Xperia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PRO-I 是全球首款支援 4K 120fps高幀率錄影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24fps至最高 120fps的影格播放率進行拍攝及儲存,也能夠以5倍速的慢動作的速率進行存檔,大大提高影片創作的可看性。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螢幕規格

手機除了具備立體聲麥克風之外,Xperia PRO-I 在主相機旁邊還配備了一個獨立麥克風,讓使用者能清晰地錄製語音,而其他環境​​音則留在背景中。 不僅如此,Xperia PRO-I透過音訊分隔技術,「智慧風切聲過濾功能」,可有效過濾干擾立體聲或單聲道麥克風收音的風切聲。 Vivo 日前在台舉辦 2023 年度旗艦手機 X90 系列的台灣上市發表會,一口氣推出 X90 與 X90 Pro 兩款機種,並將在 1 月 10 日正式開賣;而在兩款機種中,大家應該對於搭載 1 吋感光元件的 X90 Pro 更有興趣,因此在發表會後,我們也拿到實機初步試玩一下,這篇文章就先跟大家分享一下 X90 Pro 的開箱、效能實測以及相機初步實拍,之後我們會再推出完整實測文章。 至於價格較相宜的 OnePlus 9E,是次消息來源就再度確認其將配備高通中價位 5G 晶片 Snapdragon 690,畫面採用 6.5 吋 FHD+ 解像度螢幕、擁有 90Hz 畫面更新率;攝影部份 OnePlus 9E 機背將具 6,400 萬像主鏡頭,同時手機又具備續航表現更好的 5,000mAh 大容量電池。

OPPO Find X6 Pro 採用 6.82 英吋和高通 Snapdragon 8 Gen 2 行動平台,並且為 OPPO 首部採用一吋感光元件的手機。 充電方面搭載 Xiaomi Surge P2 智慧快充晶片和 Xiaomi Surge G1 電池管理晶片,支援高達 90W 的超級快充、50W 無線充電與無線反向充電,電池本身則為 5,000mAh 電池,新增「極限續航模式」,在 1% 電量下自動觸發,限制後台應用活動,提供額外待機 60 分鐘或通話 15 分鐘。 相較 48MP ,合併為 12MP 輸出的優點是能夠提升後續影像的處理速度,畢竟畫素越高、數據量越大,後續的處理時間也越久,其次是多數搭載高畫素元件的手機在一般預設也不會以最高畫素拍攝,雖說少了全畫素的選項,但對於一般使用情境差異不大。 在先前說明中,小米預計推出新機將包含標準款小米12S、升級版小米12S Pro,以及鎖定極致使用需求的小米12S Ultra。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蔡司 Cinematic 影像虛化

Sony 在 Xperia Pro-I 也看齊最近的潮流採用「環保包裝」,也就是包裝沒有用到任何塑膠,幸好雖然是「環保包裝」,但該有的充電器和電源線依舊有提供,並沒有因為環保包裝而省去充電器。 機身上所有的按鍵集中於側邊,從上到下依序有音量鍵、電源鍵、自定義的按鍵(預設開啟 Video Pro)以及快門鍵,前面幾顆按鍵配置得滿好的,不過這顆快門鍵在手機直握時頗容易誤觸。 螢幕尺寸是從螢幕圓角拉伸為直角時的對角線長度,實際可視面積略小。 螢幕局部峰值亮度、刷新率、觸控採樣率等數據來源於vivo實驗室,不同測試可能存在差異。 VC液冷散熱系統 X90 Pro擁有高達4313mm² 的散熱面積,超強散熱性能能讓X90系列在玩大型遊戲時,長時間保持穩定幀率。 Vivo 基於自研臻彩還原引擎,形成了兩套獨立色彩體系,鮮活明快的vivo鮮明色彩以及與蔡司持續深度優化的蔡司自然色彩,其色彩表現更真實準確,還原人眼所見10。

人像模式的摳邊虛化做的很不錯,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感覺成像大都偏暗,然後美肌做的太淺(對女性朋友來說可能是死罪),比較偏真實系。 高通 S8G2 處理器、12GB LPDDR5X 記憶體、512GB UFS4.0 和 120W 有線快充,不論是哪一項規格數字都是今年頂尖表現。 ▲ 徠卡浮水印小米和徠卡設計的浮水印樣式除了放入機身型號和標誌,還會有 EXIF資訊,成為許多濾鏡效仿的設計。 螢幕表面覆蓋康寧 Gorilla Victus 玻璃,機背為康寧第六代大猩猩玻璃,也支援 IP65/68 防塵防水規格。 小米更額外在小米13 Pro推出至尊套裝組,其中包含搭載12GB記憶體與512GB儲存容量的13 Pro綠色款式,加上小米手錶S2綠色真皮錶帶款式,加上綠色款小米耳機4,以及旅行款皮革保護殼配件,建議售價則是人民幣7999元。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實體講座〕AI 進行式:圖像生成人人都是創作者?用 AI 精準預測來客數?一次看懂人工智慧正在如何翻轉新未來!

在相機中,感光元件負責的是「將光學影像轉換為電子訊號」,感光元件越大,就能接受更多的光線、資訊,最終也得以獲得更好的成像品質;所以在同期、同類產品中,「感光元件大小」便常被看作評定相機等級的關鍵指標。 而 Xperia PRO-I 主鏡頭中,沿用自 SONY 招牌小相機「黑卡」RX100 VII 的 1 吋感光元件,雖然不到「單眼」的等級,但仍是比它牌旗艦手機的感光元件大上一截,加上 SONY 手機一向走的是「更接近相機」的拍攝體驗,這回 PRO-I 的表現不被攝影愛好者關注也難。 Xperia PRO-I支援最受歡迎的人眼、動物眼部以及即時物件追蹤對焦技術,透過AI智慧演算法和3D iToF測距感測器的結合,可立即計算與物件的距離,在多種拍攝動態物件的情境下,即使移動物件暫時被遮擋或出框,回到螢幕範圍後仍能持續追蹤對焦,加上每秒20張自動曝光/自動對焦的超高速連拍功能,隨手都能輕鬆捕捉每個不容錯過的關鍵時刻。 圖像感測器(CMOS Image Sensor,CIS)為智慧型手機相機模組的核心元件,不論是本身大小還是設計結構均對成像的品質產生決定性影響。 CIS的光學尺寸對於成像至關重要,光學尺寸較大的感測器能捕捉到更充足的光線,可提供更高成像解析度與較高的動態範圍,更能提升相機在低光源環境下的拍攝表現;相對而言,光學尺寸小的感測器會受限光量收集較不足和較小像素尺寸,最終導致成像品質下降。 在錄影功能方面,Xperia PRO-I 是全球首款支援 4K 120fps 錄影能力的智慧型手機,內建光學智慧防手震和 FlawlessEye 技術,可以提供更穩定的畫面,此外,錄影時也支援眼部追蹤對焦和物件追蹤對焦功能,提高錄影時的準焦機率。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原以為小米 13 Pro 的相機性能已經是天花板了,沒想到昨日發表的超大杯直接衝破天花板,開出 1吋 IMX989 + 1/2.51吋 IMX858 x 3 這樣的超高規格。 如果追求較佳的感光度表現,全片幅相機確實是較理想的選擇,但全片幅相機在「近似構圖」上,景深較淺不見得是優點,反而在某些追求佳大景深的拍攝作品,全片幅相機也不見得有利。 從景深計算器就能計算得出,在等效焦距換算下來,全片幅相機 + 16mm 焦段所拍出來的畫面「近似於」 APS-C 相機 + 10mm,之所以強調是「近似」僅是構圖畫面近似,但實質上二張照片景深完全不相同。 感光度 ISO 使用的越高,所產生的「Noise 雜訊」也會越高,所以不少人追求使用全片幅相機,其中一點也是為了希望,當使用高感光度時,能擁有較佳的畫質。 其中較為要注意的就是 APS-C 規格,區分為「APS-C」以及「APS-C Canon」,因為 Canon 感光元件為自產、自銷,所以在規格上較其它 APS0-C 主機相比,略小一些,但相差不大,我們可將二者皆示為相同的 APS-C 規格。 只要能形成影響的產品,裡頭一定有「感光元件」,感光元件的規格種類繁多,以本文撰文日期 (2023.04),目前常見的感光元件種類,規格、大小比例如上圖02 所示。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當然檔案格式上,拍照的 12bit Raw 檔、錄影最高 4K 120fps (H.264、H.265) 也是不會讓各位失望。 硬體方面採用高通 Snapdragon 8 Gen 2 處理器,搭配 12GB LPDDR5X 記憶體與 512GB  UFS4.0 儲存空間,內建小米自行研發的環形 LiquidCool 水冷技術,首次將航空級大型環形散熱系統應用在小體積的智慧型手機上,通過「汽液分離」的結構,提供內部迴圈的「單向傳導」,讓等效熱導率達到了傳統 VC 散熱的三倍以上,散熱能力超過 10W。 Xiaomi 13 Ultra 採用 6.73 吋 WQHD+ 螢幕,最高亮度可達 2600nits,官方表示這塊螢幕經過最新的 CIE 2015 色度標準進行校準,能確保在近期發佈的不同小米裝置上,提供更準確的顯示體驗且一致的色彩呈現。 對此,Sony 的說明是,Xperia Pro-I 確實是採用和 RX100 VII 相同的 1 吋感光元件沒錯,不過因為 Xperia Pro-I 為了要讓機身控制在一定厚度之內,加上手機的鏡後距有限,因此實際上拍攝時鏡頭成像範圍僅覆蓋到部分感光元件。 小米於 2 月 26 日針對國際市場發表了 Xiaomi 13 系列,其中 Xiaomi 13 Pro 繼承了去年的 12S Ultra,搭載 1 吋感光元件徠卡鏡頭,並升級為最新的 Snapdragon 8 Gen 2 處理器;而《ePrice 香港》也在日前獲得測試機,並馬上發出開箱測試文章。 不論是兩年前的Nikon S800c又或是今年五月Samsung GALAXY K zoom,雖然它們都結合了搭載DC般鏡頭、Smart Phone概念而生,試圖在日漸萎縮的數位相機中創造一片新藍海。

  • X90系列內建獨特的蔡司微縮虛化模式,帶你進入迷人的「小人國」微縮世界。
  • 另外,Xiaomi 13 Ultra 用戶再享全球 40 個市場聯保服務,在世界各地進行旅遊紀實時,不再擔心手機的服務與保障,7 月 14 日前購買 Xiaomi 13 Ultra 再享免費一次使用機場 VIP 休息室服務。
  • 受惠於處理器的升級,今年 Android 旗艦機在拍照能力上都有些進步,特別是運用 AI 演算,不論是在人像拍攝、夜景的高光處理等都比前一代更為進步,不過要說明顯的大改變目前還是有限,這次測試的三款 Android 旗艦不約而同的以主鏡頭換上新的感光元件為主要升級重點。
  • 電池為 4,500mAh 大電池,隨包裝提供 30W PD 充電器,30 分鐘內就可以把手機從 0% 充電到 50%。
  • Xperia PRO-I 搭載 1.0 型感光元件、精密的非球面玻璃鏡頭以及 Sony 的先進影像處理器,能夠提供專業級影像品質,滿足最挑剔的攝影師。
  • 由vivo獨家訂製的專業影像晶片V2,這次帶來三項主力效能全面提升,將記憶體儲存單元、AI計算單元、影像處理單元大幅升級。

這幾款手機人像模式都可切換不同焦段來拍攝人像,且背景虛化效果都還滿自然的,論虛化效果的話,筆者主觀覺得虛化表現最好的是 Xperia 1 V,另外三款手機則是差異不大,論人像效果呈現的話 Xperia 1 V 和 Galaxy S23 Ultra 拍起來比較粉嫩,iPhone 14 Pro Max 和 Xiaomi 13 Pro 拍起來略偏黃。 Xperia PRO-I 採用 6.5 吋 4K HDR OLED 螢幕,內建導演模式可以呈現出創作者想要呈現的色彩,也可以自定義螢幕顯色,螢幕支援 120Hz 螢幕更新率以及 240Hz 觸控採樣率,並支援遊戲增強器等功能。 Sony 也設計了 Videography Pro 功能,可以即時調整對焦、曝光值、白平衡設定,讓喜歡拍影片的人可以更直覺的配合拍攝環境現場調整設定。 三星第一代的2億畫素感光元件ISOCELL HP1是去年問世,Motorola將是首家採用品牌,預計下個月發表,成為全球首款2億畫素手機。 雖然Sony去年推出的Xperia PRO-I也是採1吋感光元件,不過是拿相機用的感光元件進行調教,實際拍攝也並未完整運用1吋面積,因此IMX989可以說是第一款「專為手機」量身打造的1吋感光元件。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小米 Xiaomi 13 系列即起開放預購 三機種售價 $14,999 起

Xperia Pro-I 的快門鍵鍵帽尺寸較大,這在拍照時是一大加分,不論是半按快門對焦或是全按快門拍攝,手感都更好,不過在手機直拿時,因為鍵帽變大,因此手掌就變得比較容易觸控到快門鍵,有時候若剛好手握的比較大力就可能會快啟相機。 充電資料來源自vivo實驗室環境測試所得,實際資料可能因測試環境、場景、初始溫度、電池不同等因素存在差異。 X90系列聯合蔡司調教出蔡司耀斑人像風格,模擬蔡司經典電影鏡頭,在逆光下捕捉自然光暈時,讓畫面擁有電影質感般朦朧唯美耀斑。 集結Sony頂級音質音效術, 劇院級前置立體聲雙喇叭、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 360 Reality Audio (360實景音效)、全新360空間模擬音效、 支援高解析音樂(Hi-Res Audio)、數位音質還原技術(DSEE Ultimate), 無論觀看影片或播放音樂,都能擁有身臨其境的震撼感受。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2023 感光元件,是一種將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訊號的設備,廣泛應用在數位相機和其他電子光學設備中。 早期的感光元件採用類比訊號,如攝像管(video camera tube)。

在 1.08 億畫素的廣角鏡頭與 4000 萬畫素的自拍鏡頭上,AI 技術為黑暗的影像提供亮度。 台灣確定會引進,預計今年底前上市,僅有黑色1種選擇,配置6.5吋4K HDR OLED螢幕、高通S888處理器、4,500mAh電池、12GB記憶體跟512GB儲存容量;機身有現在少見的吊飾孔設計。 另能選購Vlog外接螢幕組、無線遙控拍攝握把,變身「VLOG神器」。 先前已經在台灣上市的 Xperia 1 III 以及 Xperia 5 III 採用了獨特的潛望式長焦鏡頭設計,讓使用者可以自由切換 70mm 和 105mm 長焦鏡頭,因此就有網友好奇,為什麼這顆鏡頭不放在主打拍照的 Xperia Pro- I 中,而是改用 50mm 相對沒那麼長焦的長焦鏡頭。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Sony Alpha 相機的完美搭檔

小米日前在 MWC 2023 公佈了旗下智慧手機 Xiaomi 13 系列,包括兩款旗艦手機 Xiaomi 13 Pro 與 Xiaomi 13,以及一款中階手機 Xiaomi 13 Lite。 而小米也一如先前預告,在今(9)日舉辦 Xiaomi 13 系列上市發表會,並公佈了三款機種的台灣上市時間、預購活動以及售價。 Sony 半導體所提出的雙層式感光元件技術,是將原本位於同一層用於感光的二極體與電晶體分離,使感光元件上方空間全部給予用於接收光訊號的二極體,將作為訊號處理的電晶體層配置在下方,如此一來能使得二極體面積增加,可較傳統結構提升約一倍的進光,同時減少電晶體訊號對二極體的干擾,能夠減少雜訊,同時動態範圍也得以擴大。 任何一台能形成數位照片的器材,內部一定會有「感光元件」,而常見的感光元件,自 FF 全片幅相機、APS-C 相機、M43 相機,到較小型的 1 吋型感光元件相機,規格我們到這裡也做了簡單的了解。

續航測試源於vivo實驗室,測試環境:溫度25℃±1°C,關閉資料網路,使用Wi-Fi網路,其他設置均使用系統預設狀態。 可能因測試環境不同、手機初始溫度不同、電池長期使用損耗等因素存在差異。 透過運動追焦4.0演算法,搭配CIPA 4 單眼級防手震,全方位提升暗光及運動抓拍的對焦能力,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和自動對焦提高運動場景識別能力。 按照0.618黃金比例劃分,X90系列全新一體化專業鏡頭設計,同時採用陶瓷光刻工藝天際線,帶來數學與美學結合的視覺體驗外觀。 X90Pro後蓋採用荔紋皮革工藝,觸感細膩防汙耐用,防滑好抓握持,質感邊界再突破2。 通常使用 Xperia 相機拍攝影片時,會透過立體聲麥克風錄製聲音,以重現多重音效,但 Xperia PRO-I 還在主相機旁內建單聲道麥克風,讓你專注地錄製清晰對話,將其他聲音留在背景中。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 三星 Galaxy Z Flip5 摺疊手機評測,機身更纖薄堅固、封面螢幕更大更全能

包括啟發自我們專業攝影機 CineAlta 一吋感光元件手機2023 VENICE 的 VENICE CS,擁有平滑的色彩階調和更柔和平緩的對比曲線,可營造經典的電影風格,適合打造具戲劇張力的產品。 Sony 相機系列為創作者提供了領先市場的影像品質和高速效能等眾多優勢。 現在 Xperia PRO-I 為此系列增添全新生力軍,讓攝影師、攝像師及電影攝影師只需一部裝置就能拍攝、編輯與傳送作品。 這展現出我們的超清晰夜拍技術獲得大幅升級,以及如何透過專業級相機提升錄製的影片品質。 超流暢錄影功能會偵測照明情況,並自動切換到最佳的 FPS 速度。 在全新 4nm 高效處理器的支援下,清除每張相片的噪點,讓你日出到日落都能紀錄下精彩一致的細節。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