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者發病前2日至被隔離日的「可傳染期」期間,有誰與自己在一人沒戴口罩的前提下,2公尺內面對面交談、吃飯或接觸,且24小時內累計大於15分鐘,就算密切接觸者。 指揮中心強調,因應全球COVID-19疫情仍不斷變化,政府也將調整相關科技防疫措施並持續精進,同時感謝全民於疫情期間配合政府自主防疫政策,共同為維護國內防疫安全努力。 議員痛批中央準備不足就開放與病毒共存,導致疫調失靈、預測也失準,如今連一個簡單的系統很難使用,也無法同步連線。 對此,指揮中心在記者會上特別澄清,系統先前有些問題,但在21日下午系統已經修正完畢,應該不會再有問題。 同樣因為系統問題感到困擾的還有簡先生,22日PCR採檢確診,到現在還收不到簡訊、居隔單,無法申請檢疫所,簡先生擔心回家傳染給家人,只好先待在車裡,簡先生指出,家中還有小朋友、長輩,到現在卻還是找不到他的資料,「感受當然是很不好」。 投訴民眾表示,進到系統填身分證6碼時,有時候會lag,試了3到5個小時,最少有30、40次都還是沒辦法填,他也擔憂,如果還是填不過,「有一些人覺得沒差,反正政府也不知道,那我們就自己亂跑也沒關係」。
健保署宣布,4月30日以後PCR檢測結果為陽性民眾,也可直接在健康存摺內點選「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填寫相關的自主疫調資料並回傳系統,更為方便。 最後則是填寫確診個案線上疫調單,莊人祥說,疫調單大致有4個大題必須填寫,首先會要求確診者填寫個人資料,包含手機號碼、居住地址、職業或身分別、服務學校或公司、法定代理人等,後續會請確診者填寫最早出現症狀日期或檢驗陽性日期、密切接觸者、是否有慢性疾病或懷孕等,並顯示一些衛教資訊等。 2.內容:您為COVID-19確診個案請前往自主回報系統網站,並核對個人資料後,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的資料,並通知您工作或就學聯絡窗口。 指揮中心再次強調,請確診民眾於送出資料前,務必謹慎檢查後再發送,以免影響自身權益,指揮官陳時中提醒,即使現在防疫處於自主應變階段,但回報相關資訊仍然是疫調一環,有密切接觸同住家人才需要填寫,民眾不可任意填,甚至把親人通通填進去,填寫不實是有法律責任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表示,因應疫情變化,指揮中心持續優化相關資訊系統,請民眾善用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即可即時取得電子隔離通知。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 「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是什麼?我一定要填寫嗎?官方5步驟回報教學
林佑鈞提到,過去資料僅需3~4小時就可完成,但因為近期資料量過大,加上需要整理得很正確,才能由系統進行後續資料派送,「所以整體來說會有資訊落差」,未來如果法傳系統更快,介接的效率會更高。 在 PCR 結果出來前若非必要可先待在家中;若真的必須外出時需全程配戴口罩,比照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的相關規定,避免進出無法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的場所,也禁止聚餐、聚會等群聚活動。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提醒大家,過去也有資料錯誤時,讓整體行政程序增加很多,也會導致確診疫調居家隔離單或後續診療安排減慢,因此在填單時務必留意相關訊息的正確與否。 在中央版的「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上線前,各地方政府如新北市先前有規劃地方版的自主回報疫調系統,不過隨著5月1日的「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上線,就都改為統一使用中央的版本。 莊人祥說,填報時也會顯示個人資料收集告知等,並要求確診者觀察目前是否有相關症狀等,包含兒童警訊表徵等。 與確診者最後一次的接觸日不算,次日是第1天,前3天採1人1室居家隔離;後4天自主防疫,快篩陰性才可出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相關流程,要求確診者應主動向衛生單位回報密切接觸者資訊,並呼籲民眾採檢須留下手機號碼,以便疾管署發送簡訊通知。 為方便確診者回報密切接觸者資訊,指揮中心將「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串接健保APP,昨起民眾登入「健康存摺」後,即可在PCR檢測結果顯示「陽性」時,連回自主回報系統填寫資料。 不過,有民眾4日下午確診後,多次嘗試填寫皆「碰壁」,質疑與健保署公告的3~6小時落差有所出入。 針對地方政府反映「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開立電子居隔單拖延一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表示,經查新北市有許多疫調資料因採檢者提供之手機號碼有誤,導致無法及時回報採檢結果。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2023 A5:同住親友可直接開始居家隔離「3+4」,之後地方衛生局也會開立電子居隔單,而其他密切接觸者因為是請確診者先填報公司或學校的聯絡窗口,系統將另以簡訊方式發送接觸者造冊模板的下載網址給聯絡窗口,由其提供接觸者名冊給在地衛生局開立電子居隔單,並進行後續居家隔離者追蹤管理。 莊人祥說明,填報時會顯示個人資料收集告知等,並要求確診者觀察目前是否有相關症狀等,包含兒童警訊表徵等。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 自主回報填錯資料遭鎖 可致電各地衛生局或1922
另外,指揮中心提醒,自主回報系統不會要求確診民眾填寫完整的「姓名」和「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碼」,切勿將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無法查證來源的單位或人員。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自5月中旬起修改功能,開放24小時內可修正一次的機會,但考量民眾有配合疫調、提供正確資料義務,有些項目是無法修正,如接觸者人數不可縮減、接觸日也不能修改。 「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上線後,許多民眾抱怨,確診卻遲遲沒收到簡訊;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說,這原因應是以往PCR檢測陽性後,檢驗結果會在健保系統,而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是去抓健保資料。 完成上述問題填寫後送出,代表完成疫調,系統會提醒居家隔離相關的守則,接下來應確實在家居隔或是自主防疫。
最後,系統會詢問民眾身體狀況,確認是否為「孕婦、接受血液透析或65歲以上獨居長者」等高風險族群。 確診者需填寫最早出現症狀日期或檢驗陽性日期、密切接觸者、是否有慢性疾病或懷孕等,系統也將顯示相關衛教資訊。 莊人祥提醒,健保署雖然有民眾投保時填寫的資料,但資料可能並未及時更新,請民眾去醫院或採檢站採檢時務必留下手機,以便後續作業。 國內疫情嚴峻,指揮中心為加快匡列速度,「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於今(1)日正式上線,民眾到醫院採檢PCR陽性過後,必須留下最新且當前使用的手機號碼,以利相關單位發送簡訊。 而針對有些居家隔離的民眾,使用的手機是公司的,若使用「健保快易通APP」,需要讀卡機進行電子認證,才能得知PCR結果,但身邊卻沒有讀卡機,打電話去醫院也會因個資問題,無法查詢結果。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 健保APP「自主回報」!她確診1天點連結屢被擋 健保署曝原因
對此,指揮中心認為,每年專家都會提出相關警告,包括天候及變異株影響,可能都會有新一波疫情,其實全世界都是如此。 如出現COVID-19症狀如發燒、咳嗽、腹瀉、嗅覺味覺異常或呼吸道症狀,請主動聯繫當地衛生局或1922,依指示就醫。 ● 自10/13放寬國境措施後,不需前面的居家檢疫7天,只要後面的自主健康管理7天即可 (可上班)。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2023 也禁止到醫院陪病探病,非急迫性的醫療檢查須延後,如果是急迫性醫療需求,需先聯繫 1922 、當地衛生局或 119,依照專員指示送醫。
確診者自主回報疫調系統今(1日)正式上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整個填報流程,同時呼籲民眾採檢時要務必留下手機號碼以利疾管署發送簡訊,倘若收到簡訊後卻不回報,會依法處以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大紀元2022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本土中共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上線,但有民眾反映,收到電子圍籬隔離單後,因多次輸入錯誤資料,導致系統被鎖住。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6日解釋,這是為了資安管控,若輸入錯誤資料系統會鎖定,民眾可聯絡地方衛生局,或撥打1922協助排除問題。 填報時也會顯示法源依據、個人資料收集告知等,並要求確診者觀察目前是否有相關症狀等,包含兒童警訊表徵等。 後續會請民眾勾選是否具有孕婦、65歲以上或者是接受血液透析等身分選項,幫助衛生局評估是否需要送醫或到集中檢疫所,也會告知確診者如何匡列自己身邊的密切接觸者等,包含同住家人、同事等。 因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疫情,指揮中心設置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要求確診者應主動回報衛生單位密切接觸者資訊,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系統將於明天正式上路,同時公布填報流程。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 確診等待通知前有這些
對此,指揮中心表示,雖然還可以用自然人憑證進行認證,但還會再和健保署確認,如果沒有讀卡機,還有沒有其他方式能使用「健保快易通」。 莊人祥指出,簡訊後面也會附上網址連結,點進去就可進行回報,進到系統後,會請民眾填入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碼的後6碼進行驗證,之後會詢問自身有無相關症狀,是否需要立即就醫,並告知如何匡列密切接觸者,例如發病前兩天或採檢的前兩天是否有與同住家人碰面,且在沒有戴口罩的情況下超過15分鐘。 他提到,確診者到「台灣社交距離APP」上傳自己的隨機ID,也可讓之前和你有接觸的人收到相關訊息。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同住家人可以直接開始居家隔離「3+4」;公司、學校的密切接觸者將由系統另以簡訊方式發送接觸者造冊模板的下載網址給聯絡窗口,再由其提供接觸者名冊給在地衛生局開立電子居隔單。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2023 健保署提醒,4月30日以後PCR檢測結果為陽性民眾,也可直接在健康存摺內點選「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填寫相關的自主疫調資料並回傳系統,更為方便。 不過健保APP串連「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頻傳塞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疾管署於6日中午12時已完成系統修改,當系統顯示PCR檢驗「陽性」後,可直接由健康存摺連入填寫資料,不用再等3到6小時。
STEP④填寫個人詳細資料,包括手機號碼、居住地、個人職業或身分別、就學地或工作地、指定訊息代收人或法定代理人,因確診者可能是孩子沒有手機可填寫,若有問題,衛生局會同步通知此人。 A:民眾PCR確診後,為免各縣市政府疫調的人力調度困難,請確診者以該系統「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資料」,內容包括個人基本資料、檢驗日期、密切接觸者及身體狀況調查。 後續會請民眾勾選是否具有孕婦、65歲以上或者是接受血液透析等身分,衛生局會透過這些資訊來評估是否需要送醫或到集中檢疫所,也會告知確診者如何匡列自己身邊的密切接觸者等,包含同住家人、同事等。 「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已於今(2022)年5月1日正式上線,為增進整體效能持續檢討改進,該系統已於5月12日新增功能,可自動開立居家照護對象之電子版通知書,並更新新的查詢頁面,提供地方政府轄區可針對需特殊照護之高風險對象(如懷孕、洗腎、高齡且獨居者)匯出清單,以利優先評估收治情形。 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5/1上線,會由疾管署發簡訊給確診者,須點入網址回報4大問題,讓不少收到的民眾憂心會誤點詐騙集團的簡訊,《ETtoday新聞雲》則整理出分辨方法及注意事項,提供民眾參考。 台中有確診者投訴,依照中央規定上網填寫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但系統畫面不是進不去,就是一直出現「請重新確認」訊息,民眾一連試了3、40次才傳送成功,更誇張的是,有民眾撥打1922求助,對方卻給他一支電話,要他自行向廠商詢問,但電話一樣打不通,令人無奈。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 隔離宿舍量能不足,確診大學生只能住會議室、廚房,教育部:可申請集中檢疫所安置
因應每個人症狀表現狀況不同,有極少數患者病程可能在短時間中急速惡化,確診在家時到底要注意什麼? 衛生局指出,民眾配合緊急防治後,仍應持續維持住家室內外環境清除積水清除工作,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避免疫情持續擴散。 衛生局呼籲,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應善盡維護管理之責,如未主動積極清除孳生源,經查獲孳生病媒蚊幼蟲,最高處新台幣1萬5000元罰鍰。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21日電)高雄市今天新增6例登革熱本土個案,患者分別居住鳳山、苓雅、岡山、小港、左營等區。
發病前2日到被隔離日的可傳染期中,在日常生活中有誰和自己曾在未戴口罩的前提下、在2公尺內面對面交談、吃飯或是接觸? 或是各個醫院有該院的視訊診療,可以上網醫療網頁掛號,約定診療時間,但若是屬於較危急中重症的情況,除了可以請 119 救護車協助、防疫計程車、也開放民眾自行就醫。 (二)觀察自身是否有系統中提到的警示症狀,例如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皮膚或嘴唇或指甲發青等症狀,必要時須緊急送醫;若無出現緊急症狀,請繼續確認是否有懷孕、血液透析或獨居且大於65歲等情形。 有專家認為疫情高峰達到1.5個月後下降,而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則預估,若進一步到天氣變冷跟變種株進犯,恐怕要到明年春天才能放鬆。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 健保快易通APP與「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完成介接並上線,方便確診者立即填報
請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盡量在家中單獨 1 人 1 室,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若有做 PCR 在房間中等待結果,若沒有 PCR 已經判定為確診,即可在家採取居家照護。 疫情升溫確診人數急速攀升,國內採檢陽性率之高,指揮中心在 5 月 26 日正式更放寬全民快篩陽性後,經過醫師判定為確診,省去 PCR 的流程。 如至診所請醫師確認之現場評估,無需上傳照片,但建議評估醫師電話聯繫快篩陽性個案或其法定代理人,請其確認該檢測結果確為其所屬。 莊人祥指出,簡訊內容最後會有以BBS開頭的網址,民眾透過該連結進入填報系統,流程大約可分為四大步驟。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止,健保快易通APP已有多達1,788萬人次下載,且健康存摺目前已超過860萬民眾登入使用。 衛生局統計,近期在個案居住地社區周圍病媒蚊密度調查,共查獲101個積水容器;其中17個已孳生病媒蚊,平均陽性率16.8%,防疫人員現場開單告發並清除積水。
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5月1日上線,不少民眾卻反映系統不是登不進去,就是無法送出表單,投訴民眾指出,登入系統後畫面一直跳出「請重新確認」的字樣,一連試30幾次才傳送成功,更誇張的是,有民眾第一時間打電話向1922反映,對方卻給他一支室內電話,要他自行向系統廠商詢問,但電話一樣打不通。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因應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本土病例越來越多,疾管署的「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本月上路;健保署也指出,今天(4日)起健保APP「健保快易通」與疾管署回報系統結合,讓民眾可多個方式自主回報。 此外,若民眾確診了卻不主動回報資料,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3條第2項,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及相關人員對於前項之檢驗診斷、調查及處置,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違者可依同法第 67條第1項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另外,等到收到衛生局通知後,若有下載社交距離 APP 的確診者,記得將自己資料上傳,讓曾經有與你接觸的民眾可以接到通知、提高警覺。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 「確診自主回報疫調」今上線!收到簡訊5步驟就完成 QA教你怎麼填
因疾病管制署已有確診者的「姓名」及「身分證字號」等基本資料,自主回報系統不會再請您填寫完整的「姓名」或「身分證字號」,切勿將您(或確診者)與接觸者個人資料提供給無法查證來源的單位或人員。 同住親友可以直接開始居家隔離「3+4」,之後地方衛生局會開立電子居隔單;至於公司、學校的密切接觸者,會由公司或學校提供接觸者名冊給在地衛生局開立電子居隔單,進行後續居家隔離者追蹤管理作業。 指揮中心指出,前述自主疫調系統已進行多次優化,自6月起系統效率已符合預期,已有近90%確診者可於4小時內取得電子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 但仍約有17.4%(計52萬5,370人)的確診者未利用自主疫調,因此無法獲得後續相關電子化服務。 健保署長李伯璋今天表示,「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簡稱健保快易通APP)同步提供疾管署「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連結管道。
A:系統中會提醒大家,需要居家隔離相關的守則,並在確診後到台灣社交距離APP,上傳隨機ID,可讓接觸者收到相關訊息。 民眾填報完資料以後,系統也會做相關衛教資訊,同時提醒確診者之後可以上社交距離 App 上傳自己隨機 ID,把當初有接觸到的人就可以收到訊息。 Step 4:資訊填寫完成後,系統會進行確診與隔離的衛教傳達,並建議確診者到「台灣社交距離APP」上傳ID,讓曾接觸過的人也能收到訊息。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 🔺 居家檢疫 0+7(最新)
以上是幫大家整理的「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相關資訊,包含確診者個案通報步驟、填寫自主回報系統步驟,以及填錯怎麼辦等常見問題。 另外也提醒大家,確診者隔離天數仍維持「10+7」,被匡列的密切接觸者才適用「3+4」的居家隔離政策喔。 完成上述基本資料、症狀發病日、身體狀況、密切接觸者資料的填寫後,確診者個案也可以開始聯繫密切接觸者親友,讓他們即早開始居家隔離 3+4,若不便先聯繫也沒關係,填好相關資料後衛生單位也會依序造冊通知。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張茗喧台北30日電)確診者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明天正式上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填報流程,也呼籲民眾採檢時務必留下手機號碼,以利疾管署發送簡訊。 點選專屬回報網址,會先請您輸入身分證字號後六碼進行身分驗證,通過驗證後畫面即顯示確診者的部分基本資料(證號或電話號碼部分隱藏)供您核對,待您確認資料為您本人或您為其法定代理人後,才可進入自主回報網頁填答相關資訊。 另外,系統將自動發送簡訊通知您提供的公司或學校聯絡窗口,請聯絡窗口通知您的公司或學校的防疫長,請防疫長依公司或學校自行訂定的COVID-19應變計畫啟動相關因應措施,並將您在公司/學校的密切接觸者名單提供給所在地衛生單位。
指揮中心提醒,自主回報系統不會要求確診民眾填寫完整的「姓名」和「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碼」,切勿將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無法查證來源的單位或人員。 為方便確診者回報密切接觸者資訊,指揮中心將「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串接健保APP,4日起民眾登入「健康存摺」後,即可在PCR檢測結果顯示「陽性」時,連回自主回報系統填寫資料。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人數不斷增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逐步優化「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日前因考量民眾因部分資料填寫錯誤或未完全,致無法收到相關電子版通知書,為減輕地方政府衛生單位負擔,系統開放民眾24小時內可再次編輯1次。 李伯璋說,疾管署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即日起會針對民眾採檢或投保時所留存的手機號碼,發送手機簡訊提供確診民眾專屬一次性網址連結,讓民眾自行填報同住者、公司或學校聯絡窗口等相關資料。 有四大問題要填寫,一是確診個人資料(手機號碼、居住地址、工作就學資訊等);再來需要填寫最早出現症狀的日期或是檢驗陽性的日期;密切接觸者有哪些人。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 🔺 居家隔離 0+7 天(最新)
另外,因應輕症者在家照護,指揮中心也詳細說明視訊診療流程,指揮官陳時中說,民眾可利用「健保快易通」或健保署網站,查詢醫院視訊門診資訊,再撥打掛號專線或上網掛號;在視訊診療時,要有健保卡,以便醫師拍照確認身分,視訊看診後,如果醫師覺得有面診需求,會再安排到醫院看診。 如果屬於輕症需要非緊急醫療,可以利用遠距看診,透過「健康益友 APP 」、「健保快易通」,可以進行門診視訊診療預約。 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立即通知所在地政府衛生局或撥打119就醫,以119救護車為原則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 (如步行、自行駕/騎車) 等方式為輔。 確診個案後續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局依確診個案分流收治原則,安排於住家「居家照護」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隔離」或「隔離治療」。 如快篩陽性者及醫師對評估陽性結果達成共識,則由此醫師所屬醫事機構進行通報,並由系統自動研判為確診個案。
1.基本資料:系統不會要求填完整姓名和身分證字號/居留證號碼,只需填寫手機號碼、居住地址、工作就學資訊等。 過去資料僅需3~4小時就可完成,但因為近期資料量過大,加上需要整理得很正確,才能由系統進行後續資料派送,「所以整體來說會有資訊落差」,未來如果法傳系統更快,介接的效率會更高。 指揮中心提醒,取得口服抗病毒藥物後應依醫囑指示服藥,完成完整療程,切勿自行增減藥量或改變使用方式,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如出現服藥後不適症狀,應立即聯繫諮詢開立處方之醫療院所、居家照護團隊或各地方政府關懷中心,以及配合指示就醫。 65歲以上長者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後,可攜帶快篩檢測卡匣/檢測片卡就近至醫療院所 (含衛生所) 請醫師現場評估確認;或透過遠距門診醫療,請遠距/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 快篩陽性民眾如欲前往社區篩檢站、醫療院所 (含衛生所) 請醫師現場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時,務必佩戴口罩,請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或家人親友接送 (雙方應全程佩戴口罩)。 下一步,系統會顯示個資收集告知事項,請民眾詳細閱讀後繼續填答,並要求確診者觀察目前是否有相關症狀,其中包含兒童病例警訊表徵,以便家長對照是否需要通報送醫。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 防疫當前!高市國三生 5/16~5/20暫不到校改線上教學
莊人祥回應,據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3條第2項,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及相關人員對於前項之檢驗診斷、調查及處置,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違者可依同法第67條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2023 密切接觸者與確診者最後一次的接觸日會視為第0天,次日則為第1天,前3天居家隔離要採取1人1室為原則,後4天自主防疫若要出門,則必須快篩陰才可,基本上每天一次,4天最多進行4次快篩。 對於該情況,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委林右鈞受訪時回應,健保收到醫院上傳確診資料後,每小時都會固定拋轉給疾管署,而疾管署收到IC卡資料後,會先進行清檔動作,之後才會進到法傳系統。 如果已在居家隔離 3+4 期間發現快篩陽性,須先聯繫 1922 與當地衛生局,請專員先解除電子圍籬,並可參考上方常見問題「快篩陽性怎麼辦」的步驟,前往醫療院所進行 PCR 篩檢。
- 投手吳哲源5月肩膀受傷下二軍,7月底時回報復健進度為遠投60公尺,但彭政閔今天表示,吳哲源復健進度有點倒退,現在退回30公尺投球,主要還是有疲勞的狀況,會再慢慢增加距離,教練團當然希望他快點歸隊,但醫療團隊會希望他可以休息。
- A:民眾PCR確診後,為免各縣市政府疫調的人力調度困難,請確診者以該系統「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資料」,內容包括個人基本資料、檢驗日期、密切接觸者及身體狀況調查。
- 議員痛批中央準備不足就開放與病毒共存,導致疫調失靈、預測也失準,如今連一個簡單的系統很難使用,也無法同步連線。
- 此外,系統也會引導確診者匡列身邊的密切接觸者(如發病前兩日所接觸之人),包含同住家人、同事、同學等。
- 莊人祥說明,填報時會顯示個人資料收集告知等,並要求確診者觀察目前是否有相關症狀等,包含兒童警訊表徵等。
- 發病前2日到被隔離日的可傳染期中,在日常生活中有誰和自己曾在未戴口罩的前提下、在2公尺內面對面交談、吃飯或是接觸?
- 健保署宣布,4月30日以後PCR檢測結果為陽性民眾,也可直接在健康存摺內點選「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填寫相關的自主疫調資料並回傳系統,更為方便。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3條第2項,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及相關人員對於前項之檢驗診斷、調查及處置,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違者可依同法第 67條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 確診民眾需回想發病前2日到被隔離日,曾經在任一方未佩戴口罩情況下,接觸的人、接觸的時間及地點,例如:共同居住、用餐、聚會或參加活動、搭乘的交通工具及24小時內可能接觸超過15分鐘的對象。 A4:確診者發病前2天到隔離前,曾與對方有一方沒戴口罩,在2公尺內交談、吃飯或接觸,24小時內相處超過15分鐘以上。
確診個案回報系統: 健康小幫手
如果確診者是未成年或無法填寫疫調資訊,需再填寫「訊息代收人或法定代理人」的聯絡資訊。 此外,健康存摺可授權眷屬管理,除了可藉此瞭解家中長輩及小孩的各項健康資訊外,萬一家中的長輩或小孩確診,民眾也可利用這個自主回報系統填寫疫調資料。 莊人祥表示,簡訊內容最後會有以BBS開頭的網址,透過簡訊連結之後就可以進到系統填報資料,民眾進系統之後會要求填寫身分證或居留證後6碼驗證,送出驗證後會把個人資料用隱碼方式呈現,請民眾務必比對。 1.基本資料,包括手機號碼、居住地址、工作就學資訊等,但系統不會要求填完整「姓名」和「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碼」,只會要確診者確認,切勿將個人資料給來路不明人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為降低65歲以上具重症風險因子者感染COVID-19後病程發展為重症之風險,於使用快篩試劑檢測陽性後,經醫師確認研判、達成醫病共識後,由醫師通報確診,並可評估使用「Paxlovid抗病毒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