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竹物流今年攜手新北市政府,於八里區斥資19億元建置「國際物流暨北區轉運中心」,預計創造500個就業機會,為新北智慧物流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與契機,未來也透過轉運中心可望繼續帶動新型產業聚落發展。 新北市政府將持續以「馬拉松」精神,長期陪伴企業夥伴在新北持續擴大投資成果。 在不同的可能場景中, 找到共通的要素,從共同要素的層面下手,開始架構面對未來的競爭力。 產業趨勢2023 只要是汽車製造商,不論是那一個層級,都同樣面臨生產製造效率、品質與成本的挑戰。 回到臺灣的汽車產業,台灣汽車市場已趨近飽和,許多年新車銷售都在四十萬上下,Uber在臺灣的發展也並不順利,雖然台灣政府近期宣布2035年將禁行燃油車,一些本土業者,如台灣大車隊,也有一些新的嘗試,但與全球比較,臺灣的汽車產業環境還是稍偏保守。 在全球其他的市場很早開始出現的一些創新的模式與作法,很可能已經有了市場的驗證,這樣的新東西一旦被引入,必定會快速的發酵,讓市場發生改變,大家要有面對如此快速變局的準備。
勤業眾信調查點出,「多觸點、求變通、輕資產、數位化」四策略的投資與經營,是台灣企業得以成功渡過疫情甚至成長的關鍵因素。 勤業眾信建議,企業可利用「重新定義市場、優化客戶消費旅程、傳遞品牌價值、創造資料洞見及建立數位商業模式」五個手段,以利在疫情風暴下重塑企業價值。 資訊科技產業成功切入汽車產業市場並占據主導地位,顛覆了汽車產業的價值鏈,汽車品牌價值降低,品牌業者成爲「貼牌車」的硬體提供者,需要靠產品的差異競爭,如資訊娛樂的功能以及高端的出行服務提供能力,加上產品形象的維繫,才能免於被邊緣化。 若是汽車品牌業者能發揮龐大影響力,在政治與社會力量的驅動下,也有可能阻止新興異業進入以及影響汽車產業,在這樣的情況下,2025年就會走到「裹足不前的汽車業」這個情境。 在這個情境裡,新技術的發展無法得到成果,同時,政治力量的保守與監管加大了新技術進入市場的難度。
產業趨勢: 根據歐洲研究機構認為,E-Bike近期興盛的趨勢下,背後代表4種不同的討論方式,包含生活風格、健康、環保、具彈性等,像是身障者可以採用E-Bike復健、交通運輸站與站之間彈性通勤等等
Deloitte Touche 產業趨勢2023 Tohmatsu Limited(簡稱“DTTL”)、其會員所或其相關實體的全球網路(統稱為“Deloitte組織”)均不透過本出版物提供專業建議或服務。 在做出任何決定或採取任何可能影響企業財務或企業本身的行動之前,請先諮詢合格的專業顧問。
-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 2020 年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已連續 12 個月高於 50% 的榮枯線,最高達到 81.2% ; 2020 年上半年,汽車產業整體新車毛利率驟然降至- 3.5% , 1019 家 4S 店相繼退網,近 3 萬家經銷商中只有 21.5% 實現銷量成長,獲利的經銷商不足 3 成。
- 不過看到 Q4,預計上述的強勢族群成長率開始趨緩,整體 STOXX 600 的財報年增率也將從 33.4% 滑落至 13.3%。
- 儘管元宇宙仍需要技術演進與時間普及,2023年仍可觀察到許多相關科技創新與投資。
- 儘管全球景氣衰退,種種困境卻未減緩醫療產業創新發展,交易仍相較疫情前活躍,專業投資者持續看好2023年交易表現,六成投資者認為今年交易數量將超越去年,特別是在新藥研發與併購議題的雙重加持下,整體產業前景看俏。
- 國際組織是全球治理的重要交流平台,參與國際組織則是我國拓展國際空間、回饋國際社會,以及發揮軟實力的重要管道。
- 回顧 2020 H2 在需求強勁拉抬下,面板產品漲價效應明顯,2021 年 7 月開始價格漲勢已經隨著供需效應日漸趨緩,眼看就要迎接下半年電視面板的傳統出貨旺季,報價的下跌可能反映出下游的需求、拉貨強度已經不復以往,2022 年報價如前面所呈現持續下跌,不過最近因減產有開始止跌。
- 雖然在20世紀和21世紀更替時期,台灣推動一連串的重大經濟計畫,以因應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積極支持高科技產業發展,這些計畫確實形塑台灣朝向更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發展。
台灣在發展機能性紡織品的歷程,最早其實含有一些「時勢所趨」的身不由己。 在 1990 年後期開始,中國大陸紡織產業迅速擴張,地廣人多的優勢,讓中國不論在勞動面、原物料面都佔盡優勢,轉眼間就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 在日漸競爭市場中,本來叱詫風雲的台灣紡織業也才因此開始主攻機能性紡織品。 根據美國 Grand View Research 數據模型推算,機能型紡織品 2016 年至 2024 年複合成長率超過 35%,至 2024 年市場規模達到 93 億美元。 勤業眾信預測,部分晶片在2022年仍將持續短缺,但預期情況將較2021年緩和,且其影響不會擴及所有晶片類型。 而晶片持續短缺的問題癥結,即在於由數位轉型驅動、並因疫情而加速的需求大幅激增。
產業趨勢: 去年 WFH 需求夯,未來面板還是能扮演關鍵角色?
二、非接觸式科技:不論在居家或工作場所,透過科技使接觸感染機率降至最低。 三、穿戴/手持/居家用品生理量測科技:包括手錶、耳機、戒指、貼片、手機等,導入各種生理感測元件/演算法,使用者能在減少前往醫院前提下隨時進行健康管理。 預期後疫新生活型態將加速各種AI人工智慧感知應用市場的穩健成長,工研院預估2021年全球可望達到703億美元產值水準,相較2020年成長14.5%,展現出強勁市場動能。 從CES觀察,今年的特色聚焦在後疫「新常態」的創新應用,大多數新產品、新技術都環繞著疫情的需求。 建議臺灣服務端廠商,應加速運用數位工具,提供客戶零接觸服務體驗;生產端廠商則應充分運用數據加值生產製造,並投資於數位資產來創新價值。 工研院提出《2030年臺灣智慧生活情境與科技應用發展》,勾勒全球、亞洲及台灣的未來形貌,從社會、技術、經濟、環境等四大面向提供政策與產業參考,探索產業商機、創造未來經濟新局。
據交通部觀光局估算,2020年來台旅客量僅約在135至140萬人次之間,較2019年的1,186萬人次驟減8成以上。 產業趨勢 出口總值: 88.4 億美元, 衰退 2% 進口總值:39.45 億美元,成長 2%
產業趨勢: SEMI: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 6250 億美元 台灣面臨這些機會與挑戰
工研院今(30)日舉辦「50週年院慶」系列活動,「機遇 x 挑戰 生成式AI:產業變革與機會」論壇,邀請Appier暨iKala獨立董事簡立峰、中研院資訊所所長暨台灣人工... 印度衛星產業由印度太空部旗下ISRO研究機構主責研發規劃,並有鑑於印度對衛星資源視為國家安全重要一環,因此過往所持有的衛星多數由ISRO研製,尤其針對通訊、遙測、導航等領域之衛星。 二、遠距醫療及混合醫療居家即醫院(Hospital at home)逐步成為趨勢,藥品零售商CVS轉征基本醫療市場,收購醫療保健服務商Signify,以拓展全方位居家照護服務。 一些汽車和零件製造商將不得不減產以降低能源成本,同時他們可能還必須為停電做準備。 鑑於緊密結合的供應鏈,各國的一舉一動都將讓整個汽車行業產生連鎖反應。
兩者3奈米量產初期皆仍集中在對提高效能、降低功耗、縮小晶片面積等有較高要求的高效能運算和智慧型手機平台。 整體而言,謝騄璘建議,未來臺灣車輛產業可走向五大策略布局,分別是強化三電核心、建置測試驗證環境、對應未來情境、定位車款特色和扶植新創車廠,加速拓展臺灣優勢商機。 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化合物半導體的發展,電動車的電能轉換及電路控制,強調大功率、快速化、體積小、散熱佳、高續航力等特性,由化合物半導體打造的功率元件可滿足這些嚴苛需求,因而成為熱門的材料首選,這也將牽動國內廠商的未來布局。
產業趨勢: 傳統車廠試水混合直營模式
美國、歐盟、印度、日本、中國大陸均以建立自主半導體產能為國家政策,未來可能造成供應鏈板塊位移;臺灣廠商因為供應鏈完整,成為各國爭取合作的熱門首選。 在電商市場的崛起下,零售業者需重新思索如何整併所擁有的通路並打造出自己的生態圈。 如何串聯不同的通路,並透過會員機制及點數經濟來創造出循環經濟,將點數的價值最大化是將來臺灣零售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透過整合會員的消費軌跡來推敲消費者需求不僅能夠控制供應鏈成本,更能做到精準推播來減少行銷資源的浪費。 在愈加競爭的零售市場當中業者也可透過商業結盟來激盪出新的獲利模式,在形成數位差異化的同時更能進一步解決毛利降低的痛點。 儘管燒錢大戰仍在繼續,但作為出行領域最具科技範的 “ 性感 ” 生意,自動駕駛的新故事才剛剛開始。
蘇孟宗也指出,3GPP已將非地面通訊納入行動通訊標準,2022年低軌道衛星寬頻服務將進入商轉,未來透過低軌道衛星和行動通訊、無線通訊結合,將實現陸海空無縫鏈結的「萬物聯網」應用情境,加強元宇宙基礎,而網路資安也將成為未來產業的焦點。 Deloitte 亞太(Deloitte AP)是一家私人擔保有限公司,也是DTTL的一家會員所。 Deloitte亞太及其相關實體的成員,皆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之個別法律實體,提供來自100多個城市的服務,包括:奧克蘭、曼谷、北京、河內、香港、雅加達、吉隆坡、馬尼拉、墨爾本、大阪、首爾、上海、新加坡、雪梨、台北和東京。 2020 年 10 月,特斯拉向小部分車主推送了測試版全自動駕駛(FSD)功能,按計劃, 2021 年將會大範圍推廣,並支持訂閱服務。 2021 年還將迎來一批全自動駕駛產品,BMW全自動無人駕駛旗艦車型iNEXT將迎來上路,福特將投產全自動無人駕駛車,即將量產上市的領克 ZERO concept 也將具備完全自動駕駛能力。
產業趨勢: 相關新聞
另外,10月份電子購物及郵購業營業額較去年同月也迎來23.5%的成長,反映出消費者對於線上市場的強勁需求。 傳統車廠近年面臨消費者購車習慣的改變,也開始擴充並發展多樣的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用車需求,例如租賃或是共享平台的崛起,也帶動汽車產業重新思考商業模式並發展生態圈,更擴大車用電子需求,這對台灣汽車供應鏈也帶來新的商機。 2022年初迎來烏俄戰爭,加劇通膨對台灣傳統製造產業帶來的成本壓力。 隨著中國大陸政策從經濟發展轉為重視安全,這也加速外商從中國大陸退場的進度。 東南亞及中南美洲也以具有競爭力的勞動力及產業優惠政策吸引製造業前往投資,供應鏈短鏈重組態勢在2023年仍會持續,惟因景氣緊縮,企業投資及風險管控也會更加審慎。 在燃油車領域,合資車廠領先中國國內企業近半個世紀,幾乎已經失去了赶超的意義,此時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賽道,但是 “ 彎道超車 ” 並不輕鬆。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汽車暨零組件產業服務會計師徐建業分析,當車輛開發的風向逐漸吹往智慧應用及電動車,臺灣受益於資通訊產業的優勢,也在汽車電子零組件建立起自身獨特的利基,成為國際汽車製造供應鏈關鍵的一份子。 根據經濟部資料,臺灣2019年的汽車產業總產值已達6,061億台幣,其中有近四成(2,477億台幣)即來自汽車電子產值的貢獻。 根據工研院預估,2025年全球將有40%的員工在家工作、有75%的病患將使用數位醫療服務,且網絡安全防護服務將有187億美元市場;預計至2030年,第四、五級自駕車產值將達600億美元,從上述後疫創新應用趨勢與機會,展望2021年,我國產業應提早布局相關產品技術發展。
產業趨勢: 全球供應鏈重組對臺灣經濟與產業之影響
隨著品牌旗艦摺疊新機陸續推出,在規格提升、價格更具競爭力的帶動下,2023年滲透率可望來到1.8%,有機會為通膨導致消費氣氛低迷的市場,注入一股活水,帶動摺疊手機進入主流市場。 另一個中尺寸市場則為筆電,預估2022年AMOLED筆電約占整體筆電市場的1.2%,2023年則約1.7%,而中尺寸市場加速往AMOLED面板發展的決定性關鍵則來自於Apple未來在iPad以及Macbook系列產品的規劃,而Apple已經開始考慮採用AMOLED面板。 然現階段的AMOLED面板仍受制於產線尺寸仍在六代線,在切割效率上不那麼經濟,加上筆電對於面板的使用壽命要求較一般手機來得長,因此衍生出Tandem(雙層發光層)的架構的開發。 預期未來1~2年,面板廠仍會以既有的產能與技術,聚焦中尺寸筆電產品的開發,並做為為往大世代產能發展的基礎。 同時也會進行8.5代線RGB蒸鍍AMOLED產能與技術的討論與規劃。 蘇孟宗表示,未來全球價值鏈重組的三大方向,第一便是疫情趨動「零接觸經濟」的成長。
工研院協理暨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率領臺灣代表團,於11月6-9日參加國際創新論壇2022 High Level Forum(HLF)年會【點此下載議程】,今年主題以「在地與區域創新生態系如何協助達成2030全球目標」(How ... 工研院蘇孟宗協理兼產科國際所所長於12月16日受邀以「2023國際變局下臺灣科技產業展望」主題做簡報分享,以下為簡報重點: 年全球經濟放緩,臺灣產業穩健前行 多重不確定性下,製造業動能趨緩,但仍維持成長 眺望2023~美中... 從全球世界的變化,展望2035年和更遠的未來,由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加劇引發的風險事件層出不窮,催化出AI人工智慧、無人載具等創新科技發展與應用,也推動全球淨零排放浪潮;超高齡社會來臨及新冠疫情的威脅下,大幅改變零接觸式醫病關係,智慧健康成...
產業趨勢: 醫療照護與生技領域的併購交易活動活躍
1970 年代臺灣紡織業迎來了產業的巔峰—— 從原料到成衣的垂直整合供應鏈,奠定了臺灣紡織業在全球供應鏈的領導位置。 從 1967 年起至 2003 年,足足 37 年間,紡織品平均每年為我國創造了 100 億美元的外匯收入,是臺灣最大的創匯產品,更是台灣當時的經濟命脈。 既有技術藍圖多以前瞻趨勢與政策啟示為主,即使有技術項目也很難直接對應雙方技術項目需求及合作意願。 本計畫嘗試利用數據科學手法分析台日氫氨發展技術國際合作可能領域,協助國際業務在人脈為主的鏈結方式之外另一種系統性方法,並建構國合推動意願與業務... 面對雙碳目標及產業發展需求,中國將氫能視為國家重要能源項目及未來關鍵新興產業。 在持續的國家總體政策支持下,雖然中國氫能產業發展仍在初步發展階段,但氫能產業鏈已逐漸形成,並由中央企業扮演串聯產業鏈上下游...
范哲豪指出,未來汽車將是除了PC與手機之外的「第三台電腦」,勢必引爆各類IC需求的大幅成長。 外在地緣政治、全球經濟前景的挑戰及內部的人才短缺等問題,使2023年對台灣產業而言是一個相對不穩定的開始,隨著通膨及景氣緊縮,成本居高不下,終端市場的回溫速度也不如預期,企業的獲利空間受到相當大的壓力。 ,因應通膨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使2023年的市場更難以預測,加上人才荒與綠色轉型帶來的挑戰,疫情期間許多台灣企業已加速導入數位工具,幾年下來累積多種數據,企業可藉此在景氣緊縮的當下,調整自身體質,重新聚焦企業的核心策略,確保在數位轉型、淨零策略甚至人才發展的行動方向,與企業長期發展策略一致。
產業趨勢: 汽車廠商近年來著力發展像是ADAS等安全系統與設備,對於自行車來說,或許也是加入電子化設計能量的契機,像是在車體上放置多項電子化設計,像是防盜、主動安全系統等,甚至是台與台之間的物聯網連動概念,都是未來可以發展的方向。
疫情過後,全世界的生活和消費行為轉變,帶動遠距會議、線上學習、遠距醫療、外送平台和運動科技等五大領域的零接觸商機,2025年總產值可望超過8,000億美元。 面對一波波的變種病毒,開發治療藥物、疫苗、Point-of-Care(PoC)定序平台為抗疫的重要目標,臺灣企業的研發實力隨著產品於臨床試驗有重大進展和陸續成功上市而展現。 臺灣政府透過成立「智慧醫材專案辦公室」、啟動「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2022年的新版「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納入數位醫療為適用範圍,以及規畫推動「智慧醫療創新實驗條例」,大力扶植數位醫療和智慧醫院的發展,加速境內生醫企業和異業合作與投入。 若聚焦臺灣零售產業的發展,隨著疫情趨緩、管制措施的鬆綁及政府的振興方案,實體通路的人潮逐漸回流。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資料顯示,2021年10月零售業營業額3,730億元,創下歷年來單月新高,且相較去年同月年增6.6%。
Global引用JIBUN BANK日本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受到中國等國家訂單減少,生產出現下滑,投入品價格漲幅為2021年2月以來的新低,致6月PMI指數降至49.8點,較5月減少0.8個百分點,跌至榮枯線之下。 財務省公布2023年6月進口金額為8兆7,010億日圓,較2022年同期減少12.9%,為連續3個月下跌;出口額為8兆7,441億日圓,較2022年同期年增1.5%,為連續28個月的正成長。 S&P
產業趨勢: 台灣 PCB以 31.3%市佔率位居龍頭,而臻鼎( 更是Top 1廠商
關鍵物聯網則涵蓋智慧電網自動化、遠端醫療、交通安全與工業控制等,另結合工業4.0案例,提供資產追蹤、預測性維護、現場服務管理和優化物流處理。 為保持領先優勢,一線廠商仍試圖增加更多功能與規格,以提升AMOLED面板的附加價值。 首要可以看到持續進化的摺疊設計,在輕薄與省電效益上更加優化;除了過去看到的左右摺疊設計外,上下摺疊類似Clamshell設計的方式,讓產品型態更貼近現行的手機設計,此外,定價也貼近主流旗艦手機的價格帶,可望帶動銷售成長。 其他摺疊型態的嘗試,包括多摺式與卷軸式,在不遠的將來也可望獲得實現,TrendForce預期,摺疊手機滲透率在2022年將突破1%,2024年挑戰4%。 此外,LTPO背板的搭載,將改善在5G傳輸以及高刷新率規格而衍生的耗電問題,預期將逐步成為旗艦機的標準規格。
Deloitte調查指出,在過去12-18個月間,有超過80%之企業面臨供應鏈中斷之困境,且有72%之受訪者認為2023年原物料短缺與供應鏈中斷之問題將會持續影響企業營運。 對此,勤業眾信提出四項策略建議,一、企業應與現有供應商保持密切關係;二、持續拓展供應商來源多元性;三、提升在地生產能力以紓解因物流造成之供應鏈延遲風險;四、運用數位科技增加供應鏈的透明度與掌握度。 產業趨勢2023 透過上述四項做法提高供應鏈韌性,更精準掌握供應鏈資訊,協助企業面對風險時掌握先機。
產業趨勢: 政策新利多加速生醫創新技術進入市場
勤業眾信預測,至2023年,在全球最大的幾個市場中,串流商在主要體育版權上的支出可能超過60億美元。 根據 Chainalysis數據,2021涉及加密貨幣相關非法活動金額高達14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以詐騙為大宗,其次為盜竊。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報告,全球已有約86%央行正積極探索數位貨幣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因此,黃作慶對於晶片業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持續復甦相當具有信心,並直指「晶片業的復甦趨勢已正式啟動」,同時將今年全球晶片銷售預測進行微調,由原本預估的年減13.2%縮減至12.3%,2024年則保持12%的年成長不變。 隨著整體半導體銷售衰退幅度明顯驟減,加上來自晶圓廠、記憶體廠新近釋出的正向預期,使得野村研究團隊對於晶片業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持續復甦相當具有信心,並直指「晶片業的復甦趨勢已正式啟動」。
- 建議臺灣服務端廠商,應加速運用數位工具,提供客戶零接觸服務體驗;生產端廠商則應充分運用數據加值生產製造,並投資於數位資產來創新價值。
- 行動支付,作為現代數位化生活的重要一環,旨在提供快捷、方便且安全的交易方式,正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 資金雄厚的大品牌則直接將AR/VR技術帶入自家,例如Gap收掉英國和愛爾蘭境內的所有實體店後,宣布併購Drapr,直接為消費者提供虛擬試穿服務。
-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 TrendForce 針對 2023 年科技產業發展,整理十大科技產業脈動,精彩內容請見下方。
網路買車的開創者當屬 Tesla,在 2019 年即關閉美國多家實體門市並推廣線上購車,包括線上諮詢、到府或戶外試駕、官網購車(可直接購買現貨也可客製化)、零接觸交付及遠端車輛診斷等全方位服務。 這種商業模式跳過了中間的經銷商,除了可以降低營業費用外,更能即時、有效的掌握訂單、庫存情況,使 Tesla 對銷售市場的反應能力比其他傳統車廠更快,這也直接反應在其稅後淨利率上,Tesla 2021 累計前三季淨利率為 12%,同期同為美系的車廠通用、福特分別僅有 10%、5%。 雖然美國釋放出台韓半導體企業到中國投資豁免權可再延長一年的訊息,意圖安撫盟友不安情緒,但未免除豁免權的動作則向盟友展示美國強大的控制力。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保險產業負責人林旺生資深會計師表示,疫情雖不利於儲蓄型或投資型商品的銷售,卻帶動了如防疫險等保障型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旅平險需求雖下降,但因風險意識抬頭而拉高天災險投保率。 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2020年壽險保費收入衰退9%、產險成長6%。 綜觀2020年台灣保險業發展,保費收入雖衰退8%,且又面臨商品結構調整及因應IFRS 17新制上路等挑戰,然而,獲利表現仍創新高,主要係由於投資利益增加,彌補了保費收入衰退的缺口。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管理顧問服務部協理辜卓洋說明,針對受訪企業在「需求面、供給面、營運面」三面向受疫情的影響進行分析發現,如何有效「縮短與客戶的距離」與「消除與客戶之間的屏蔽」,是COVID-19給予產業的重要考題。 防疫政策影響了人流及物流,導致注重實體客戶接觸、重境外供應或消費需求的企業受到相較最大的衝擊,本次的受訪消費產業者因皆已具備網路/社群媒體的通路經營,得以透過線上通路彌補部份實體通路的衝擊影響。 未來園區一、二期共計8.4公頃的空間,有望帶動周邊4,700個就業機會,以及159億元年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