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4 月,幾乎靠私募資金打造出來的以色列創世紀號(Beresheet)飛船於下降過程失去聯繫,最終墜毀於月球;同年 7 月,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順利發射但也在登陸月球前失聯,最終印度官方坦承已墜毀於月面。 「沒有那種靈機一動,突然問題就解決。」張量科技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李尚融解釋,第1代就是簡單看一顆馬達到底能不能多方向轉的基本概念驗證。 6月21日,紫光展銳宣布,其已聯合北京鵬鵠物宇,完成全球首個基於R17 IoT-NTN 標準的5G衛星物聯網上星實測。 這些技術上的挑戰固然棘手,但沒關係,只要有需求,只要市場在,隨著各路專家的不懈努力,技術總會找到出路。
- 具傾斜觀測能力的衛星則可以調整衛星姿態或鏡頭,不需要在正上方即可拍攝目標區的影像,因此可以提高時間的解析力(再訪率);此外,還可以使用不同的角度拍攝同一目標,進行立體測繪,建置目標區的 3D 數值地表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
- 啟碁同時兼具衛星地面接收站相關設備及家用衛星家用路由器/Wi-Fi網路裝置產品線與製造技術經驗,不但外界看好其受益更多,啟碁也坦言低軌衛星將為公司帶來不錯的產品機會、並已與特定客戶開發備妥新產品,預計在2022年到2023年將帶來顯著營收。
- 亞東石化運輸車隊,將原料由臺北港運送進廠,再把製作完成的成品運輸至各客戶指定之工廠。
- 他很認真地對台下同學說,不要小覷看似無聊的題目,他鼓勵學生不要挑題目,因為人生真的非常奇妙!
- 6月21日,紫光展銳宣布,其已聯合北京鵬鵠物宇,完成全球首個基於R17 IoT-NTN 標準的5G衛星物聯網上星實測。
- 「福衛五號」(2017-)接續「福衛二號」,是台灣第一個幾乎完全自主研發的光學遙測衛星。
隨著全球LEO 產業前景看好,臺灣相關產業除了參與國際LEO 供應鏈之外,在5月底三讀通過的《太空發展法》也奠定臺灣產業更完整發展基礎。 《太空發展法》明定將鼓勵民間投資太空事業、推動高附加價值太空技術產業應用、協助關聯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 政府宣示在2030 年前,讓臺灣成為全球航空與衛星產業的零組件、次系統或相關服務的重要聚落。 由於國際低軌通訊營運商技術開發多半自主掌握,除了因應現行國際客戶客製需求規格開發外,昇達科規劃藉由政府研發補助計畫,加速高階領域的技術開發,同時連結旗下投資公司資源,將原有被動元件研發加入主動元件產品整合,以強化優勢鏈結國際合作關係,有利於未來國際合作能將原本供應關係拉升至研發合作。
衛星科技: 商機與戰略價值俱增,細數各國太空卡位戰
客製開發的「任務看板」,代替原來人工劃寫的大白板,每五分鐘更新所有車輛工作進度,幫助管理者掌握任務狀態。 台塑貨運於2011年建置「台塑貨運GPS行控系統」,該集團擁有700部拖車、超過1200部尾車,且皆為自車,為國內最大的貨運車隊。 台塑車隊目前每年持續與天眼合作,擴增車隊管理系統功能,無論在管理績效、節油、駕駛安全,都有相當好的成效。 新主文壹川於今年4月,以每股1.5元買入恒達科技1.91億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本63.75%,作價約2.87億元;其後再以每股2元提出強制性無條件現金要約。 由於文壹川在提出全購前已經在市場吸納了7.2%股份,故交易完成後,文壹川持有航天科技約2.13億股,佔公司已發行股本70.95%。 原大股東馬富軍透過德健證券持有63.75%股份,亦已全數轉移至代表文壹川的金利豐證券。
據報導,中國可能與俄羅斯合作在月球建立國際月球研究站(ILRS)基地,供中國和俄羅斯太空人於月表行走探索,三大階段分別為:偵察(2021~2025 年)、建設(2026~2035 年)、利用(2036 年以後)。 而今年爆發俄烏戰爭後,俄羅斯對全球展開看似具威脅性的太空反制裁措施,事實上可能反助漲美國更多衛星發射服務提供商、火箭發動機自主研發能量崛起。 總統蔡英文積極推動太空科技產業,台灣已有46家業者打入國際低軌衛星供應鏈,2022年台灣太空產值約2,158億元,地面設備占比高達98.7%。 據悉,台揚目前在 Space X 供應鏈中負責代工製造,而與 OneWeb、Kymeta 關係則更緊密,雙方共同開案研發新品,且在近期都已取得 NRE(委託設計收入),未來衛星商機起飛後,台揚直接受惠,是台廠中少數同時通吃三家衛星廠地面訊號接收訂單的廠商。 2022 年太空產業正式進入獲利收割期,太空科技在年初烏俄戰爭中擴大運用建功,而受到更高的關注度,牟宗堯表示,衛星發展步入新時代,包括衛星通訊產業營收轉正成長、智慧型手機搭載衛星通訊功能、低軌衛星商機爆炸成長、太空產業的大型併購陸續出現。
衛星科技: 衛星影像精選
從氣候觀測、能源環保和天災觀測等角度加深人們對地球的認識,也能減低太空探索的成本。 更多更有效率的衛星代表能收集更多更準確的資料和數據,奠基了人們於未來在地理、海洋領域、地球科學、天體學、物理學、化學甚至數學領域的發展,更能期待未來在科學領域進一步的知識和技術突破。 結合以上科技領域的數據,提供了科學家監測糧食安全,觀察自然資源的狀況和密切觀察氣候和環境變遷的基礎,更進一步能保障人民生活。 不過,低軌衛星技術發展也有尚待克服之處,例如終端地面接收設備如何在衛星快速移動的過程中有效取得訊號? 衛星科技 2021年是臺灣的太空產業元年,下一個十年太空產業將是全球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發展(B5G/6G NTN非陸地網路系統)的重要戰場,十年後於低軌道上將有超過6萬顆以每秒七公里的速度高速飛行的衛星,在軌道上提供全球的無線通信服務。
全球從2017年至2021年期間共累計23,666篇論文,以論文之發表國家來看,2017到2021年間,在衛星科技領域發表最多篇論文的國家前三名為中國(5,005篇)、美國(3,697篇)及德國(1,185篇),臺灣的論文發表量則在全球157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22名,共發表169篇論文。 檢視2017至2021年主要國家在衛星及太空科技領域論文發表趨勢(參考圖一),可以發現中國與美國近五年來的相關論文發表量遙遙領先其他國家;臺灣的論文發表則是呈現持平的現象,平均每年約在33篇左右。 譁裕位於新竹湖口的新廠近期剛剛完工並加入營運,透過SMT產線導入、在天線模組產品線的製造與接單能力較過去提升。 公司表示,已透過合作夥伴切進美系低軌道衛星客戶供應鏈,共同開發的地面接收使用的天線將在2022年產生業績貢獻。 中華民國蔡英文總統12月5日於「2019未來科技展」指出:「臺灣下一個4年,將進軍太空產業,成為衛星零組件、地面接收、系統設備的重要研發和製造基地,將研議設立橫跨資訊、資安、電信、網路及傳播五大領域的數位主管機關」。
衛星科技: 太空事務青年選訓 遴選4人隨TASA赴印尼參加APRSAF
用戶段指的是接入衛星的終端,主要包含天線(我們常說的“鍋”)、信號處理並提供網絡接入能力的設備(如路由器等)、接入網絡的終端(手機、電腦等)。 隨著發射成本的逐年降低,多個LEO衛星可組成星座來實現真正的全球覆蓋,頻率復用更有效。 亞東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PTA產業累積了30多年的經驗,見證了聚酯工業在臺灣發展的歷史,是臺灣北部聚酯(Polyester)工業最重要的原料供應基地。 亞東石化運輸車隊,將原料由臺北港運送進廠,再把製作完成的成品運輸至各客戶指定之工廠。 天眼衛星科技協助建置的「智能運輸管理平台」,協助亞東石化掌握每批原料及成品之運送,由車輛進廠前的空中報到、在席指引、出廠後的行車管理等,都由管理平台完整掌控。 衛風科技以技術再進化,開發節能效益優異的新型機械蒸氣再壓縮系統(MVR),對於國內製造業的廢水處理,可因應環保法規趨嚴的要求,以及工業區廢水納管收費新增的項目,提供MVR一個嶄新的應用市場。
脫歐後太空科技成為英國重要發展產業,近年英國太空經濟增長幅度最大的是太空旅遊(34%)、發射與衛星保險(25%)與發射服務(18%),再加上既有的衛星零組件、科學儀器、火箭系統製造等技術,掌握著太空產業鏈上游與下游,因此該國希望憑藉這些優勢打入小型衛星發射與亞軌道飛行市場,也打算發展太空港。 將於周五發射的多光譜光學衛星,主要用於科研用途,其所拍攝的遙感影像解像度達0.5米,成像幅寬逾150公里,是目前公用歐洲太空總署哨兵二號光學衛星解像度的20倍,幅寬亦與美國最新一代陸地衛星相近,屬民用衛星類別中最高規格。 衛星科技 是次衛星發射獲葉志雄及葉吳彬彬伉儷慷慨支持,為答謝捐贈,科大把衛星命名為「香港科大-雄彬一號」。
衛星科技: 天眼公司榮獲「國家品牌玉山獎」肯定!
科大首先會利用衛星所提供的遙感數據,建立一個覆蓋全港斜坡,用於監測地表情況、以及模擬和展示山泥傾瀉災害過程和社會臨災反應的數碼孿生系統,以協助提升社會災害應變協調及決策管理。 隨著環境風險意識的日益重視,廢水問題不再僅是污染問題,更是一種水資源永續與節能的概念﹔達到廢水零排放的目標,除了大型企業重視外,中小型企業亦有其需求。 衛星科技2023 然因中小企業的工廠較有空間規劃的限制,對於廢水零排放的規劃與應用上,在建置成本、設備體積以及節能效益等,更需審慎評估。 衛風科技發展小體積、高彈性與低能耗的MVR系統,具備符合市場需求的競爭優勢,也成為廠商尋找零排放解決方案上的重要選擇。 香港科技大學將於25日與內地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合作,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一顆多光譜光學衛星,這將是香港高等院校發射的首枚衛星。
目前經緯航太已進入智慧農業、林業及綠能市場,與東南亞、日本及中國各地業者合作推動相關產業,並以智慧農業為焦點,目前已拓展到馬來西亞油棕樹林…等高價值作物的種植與管理,大幅度提升無人機發展的前景,亦成為第一家將台灣無人機服務跨進國際的企業。 綜觀國際大廠對於LEO 之布局規劃,均朝向整合性架構發展趨勢,做為地面通訊網路延伸和備援,補足現有地面通訊網路在覆蓋性、流量、移動性等不足,透過與行動通訊、無線通訊結合,實現陸、海、空無縫連結的萬物聯網應用情境,創造新商機與新興商業模式,由此觀之,未來全球衛星產業朝LEO 發展已成主流趨勢。 自從1957 年全球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衛星的應用已經超過60 年,由於廣覆蓋、高靈活度等優勢,其應用範圍涵蓋軍事、國防、遙測、科研、電視影像傳播到電信通訊。 衛星之於國家發展,有著虛擬國土延伸的戰略意義,因此衛星建設也成為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等國之國家重要戰略。 此外,根據金屬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報告顯示,台灣約有 80 多家太空產業相關廠商,2019 年「直接」與衛星產業相關產值約為 81 衛星科技 億元,以地面設備(80%)、衛星製造(19%)及發射服務(1%)三大領域為主,其中地面設備及衛星製造占總產值近 99%,衛星發射領域則相對薄弱。
衛星科技: 衛星產業與臺灣
目前,台灣已經有十幾家廠商切入美國SpaceX供應鏈,像是台揚、穩懋、金寶、華通、尖點等,已分頭切入地面接收設備與零組件。 由於台灣地狹人稠,加上5G、光纖寬頻環境成熟發達,因此國內電信業者普遍認為,低軌衛星對台灣來說「其實沒有那麼急」,但SpaceX已來台探路。 業界分析,關鍵不在於搶台灣市場客戶,而是看中台灣在亞洲的位置特殊,銜接東北亞及東南亞,就像台灣發展亞太海纜,同樣具備關鍵的地緣角色。 布局低軌衛星的國際業者中,以SpaceX最為積極,截至今年8月,已發射1600顆以上的衛星,創辦人馬斯克日前更宣布,8月將覆蓋全球,並在12個國家及地區推出衛星上網服務,一年內可望吸引全球50萬用戶。
台灣網通業者的強項在於過去已經在衛星地面站相關設備和家用網路延伸裝置累積相當多年的製造經驗,對於這一波低軌衛星世代商機當然不會缺席。 天上每顆衛星到底對應多少衛星地面站和終端接收裝置或網路延伸設備,其實因不同應用與不同訊號強度要求而異,這也為低軌衛星供應鏈商機更添想像空間。 穩達商貿運運籌股份有限公司專為台灣大型家電宅配安裝的配送商,天眼衛星科技協助建置「SECR友善終端系統」,透過派車單資料介接,來進行最佳化路徑派車與預估抵達時間計算,並搭配使用勤務APP,讓司機能夠進行即時回報配送狀態,電子化宅配流程,除了提升內部作業效率外,透過客戶貨態查詢系統,來完善整體宅配服務品質。 在衛星物聯網監測的大架構下,環境資訊掌握和緊急救災應變都成為具潛力發展領域,如澳洲SASAT1太空任務則與SmartSat CRC、Inovor、Myriota等當地廠聯合與官方合作,規劃在2022年於南澳發射低軌衛星,蒐集至2024年天氣與叢林數據,屆時將使南澳成為該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州,同時也被期待能改善該州環境、水監控與森林大火的緊急狀況。
衛星科技: 台灣花 30 年準備太空產業,時機已經成熟
身為航太工業技術起源地之一,俄羅斯的火箭艦隊一直是全球航太發射服務市場重要支柱之一,2017~2021 年間維持著 14~24% 全球火箭發射量。 前陣子 SpaceX 連續 3 天發射 3 衛星科技2023 枚火箭已令人刮目相看,然而中國上月底其實也在 2 天內發射了 2 枚火箭,這也是該國今年第 21 次和第 22 次發射任務;2021 年度全球火箭發射量更以中國居冠,比美國多發射 11 枚,確實中國靠著不可回收的火箭砸大錢起飛,而過往的美俄太空競爭也正轉變為中美太空競爭。 中國正以驚人速度朝著下一個太空科技大國前進,或者說中國的太空計畫非常具戰略性,因為回頭檢視一下,就會發現中國單槍匹馬就發展出複雜太空能力,儘管仍有許多障礙待跨越,但「一帶一路」外交策略的成員國,基本上為中國航太產業做出一定貢獻。 雖然和歐盟分手後,英國政府企業不得不中止許多由歐盟主導的太空計畫和地球觀測計畫,比如歐盟伽利略(Galileo)全球導航系統,除非重新簽訂協議,也因此英國提出另外建立自家全球導航系統。
除了提供衛星發射服務,SpaceX 另一個穩定成長的業務為星鏈衛星計畫,目標發射 40,000 顆低軌通訊衛星至地球軌道,提供全球各地超低延遲的衛星網路服務。 台揚成立以來,已建立完整衛星收發機系列產品 (VSAT Transceiver),頻率涵蓋所有主要商業衛星所使用之 C、Ku 與 Ka 波段,是全球首家成功開發及量產 Ka 波段衛星地面站收發機業者,目前市占超過 9 成,由於技術實力成熟,也獲三大衛星業者青睞。 林信標解釋,火箭、衛星、無人機等飛行載具,都是由許多不同子系統構成,包括推進、結構、導控、通訊等系統,如果沒有即時雙向的通訊系統,感測器無法將資料即時送回地面站,團隊也就無法根據當下狀況進行即時校正,臨機應變;有賴通訊系統的存在,才能更即時、更有效地掌控太空任務執行的需求。 經緯航太科技於2004年由羅正方博士在原成功大學衛星資訊中心的基礎上創辦,以衛星定位技術,遙測技術,地理空間資訊技術的3S科技為核心,從事衛星資訊分析與相關的圖資處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