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財報2023全攻略!(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son on April 3, 2023

華航財報

隨著後疫情客運復甦,客機大量復飛後所增加的腹艙運力將使市場出現較具競爭力的運價,而亞洲跟美國等製造業及大宗消費地區,空運需求預期仍將持續。 Q2財報雖不如預期,延續先前在週報中(08/05空運產業週報:飛機載人還是載貨好?這篇告訴你!)的觀點,我們仍看好華航下半年的營運展望。 華航4月份客運收入創疫後新高,華航全線增班策略奏效,滿足因清明連假增加的旅客人次,東北亞旅運需求持續暢旺,而大洋洲、東南亞旅客人次也顯著增加,為客運收入成⾧幅度前兩大區域,拉升整體客運收入;後續隨5月連假觀光旅運商機,第二季客運有望穩步上揚。 華航北美航線桃園-洛杉磯目前每周飛航10班,搭配獨家航點桃園-安大略航線每日1班,總計大洛杉磯地區每日最多達3個班次;舊金山五月起已增為每周9班;紐約航線六月起增為每周4班服務。 歐洲布局包括六月下旬倫敦增為每周5班,七月開航布拉格,成為台灣唯一由台灣直飛捷克的航空公司,致力提升整體產品的多樣性與競爭力,爭取長程航線更高市占率。 貨運部分,海運缺櫃塞港情形未解,海轉空現象致使空運艙位需求持續,華航以21架全貨機發揮運輸時效穩定優勢,雖面臨國際油價飆升的挑戰,仍在市場運價延續去年傳統旺季熱度加持下,使第一季貨運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三成。

華航財報

有「日圓先生」封號的日本前財務官員榊原英資(Eisuke Sakakibara)表示,日本當局不太可能干預外匯市場來支撐日元,因為日圓已經找到了一些支撐,並且隨著美國利率見頂,日元將大幅走高,除了年底前日圓匯價上看130日圓以外,未來幾年將再升至120日圓。 由證交所、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的「台灣碳權交易所」於今(7)日在高雄正式成立,主要有碳諮詢及央關教育訓練、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等3大業務。 根據證交所規劃,初期以顧問、諮詢業務等教育訓練為主,待企業減碳步伐穩固,將進一步應法規分階段成立不同業務體系,交易最快明年啟動,董事長林修銘受訪時表示,對象排除自然人。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以大股東身份出席庫得科技電動流車底盤發表會,談到近期AI股價暴漲暴跌,童子賢強調「不要叫我預測股價,我沒有那麼厲害」,另針對NVIDIA董事長黃仁動即將發表新的超級電腦,童子賢認為,數位產品發展尋求台灣合作,都是很好的機會。 本網站上所有之財務報表、年報、新聞稿及其他資訊,係本公司根據主管機關要求之提報日期所提供之正確資訊。 本公司特此聲明對有時間性之資訊,不負任何更新或修訂之責任,並非提供任何投資決策之建議。

華航財報: 華航 ( 歷年流速動比率

貨運部分,在整體客運市場未見復甦跡象下,華航第4季貨運傳統旺季及歐美節慶購物商機,透過21架全貨機輔以客機腹艙載貨,高效整合客貨機運能及航網,單季貨運營收 432 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較年增加67%, 去年全年貨運收入成長52%。 客運則受新型變種病毒影響,各國邊境管制維持緊縮,台灣較嚴格之檢疫措施亦持續影響旅運人次,去年Q4 客運收入 14.95 億元,雖較 Q3 成長26%,然去全年客運收入仍年減少76%。 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客運航班停班,華航載客率由80.7%減少至61.4%,然而相較於長榮航的機隊組成多為客機,華航因擁有18架貨機而能依靠貨運服務支撐其營收,20Q3累計貨運營收560.46億元(YoY +76%),而客運累計營收則衰退至234.82億元(YoY -72%)。 貨運營收的成長雖仍無法彌補客運業務的大衰退,但相較20H1疫情初爆發的恐慌,各國政府20H2對於疫情相對可控,華航的虧損也逐季減少,且華航貨機陣容為國內最大,加以20Q4貨運步入旺季,華航20Q4稅後純益20.95億元,EPS 0.4元,帶動2020年EPS來到0.03元,全年由虧為盈。 華航指出,因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影響,各國實施邊境管制與嚴格檢疫措施等限制下,旅客需求量驟減、航班大幅取消,今年前三季整體客運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72.23%。 由於中國疫情升溫,中國近日決議將歐美線貨運航班暫停過夜至8月底,此舉將影響亞太區的空運運能不足,華航、長榮航(2618)近日也分別調漲出口至中國的運價20~30%,且兩者皆為短程運輸,不受中國暫停過夜的政策影響,考量華航中國的貨運營收約佔總營收4~5%,預估將有利於提升Q3營收至少1~2%左右。

華航財報

洋基工程(6691)今年上半年再創賺進一個股本的好成績,且已簽約的在手訂單尚有168.5億元,依往例將在未來12至18個... 同時華航發想新點子,向旅客推廣雲端書坊,不僅上百種刊物無限下載「吃到飽」,更能進一步減少裝載及降低碳排,並納入推廣各航採用方案,因而獲選最佳應用創新獎。 華航財報 華航財報 財政部今(7)日表示,近日受卡努颱風外圍環流帶來豪雨影響,造成部分地區發生災情,財政部已請所轄稅捐稽徵機關秉持從寬、從速原則,主動協助及輔導受災納稅義務人申報(請)各項稅捐減免。

華航財報: 私菸案挨罰600萬元 華航興訟抗罰敗訴

華航原本第二季單季大賺 24.59 億元,每股純益 0.45 元,創 2017 年第 4 季以來單季新高,也是全球僅 4 家獲利的航空公司之一,不過,第三季再度轉為虧損,原因仍在客運業務受疫情衝擊、大幅流失。 謝世謙說,各國已陸續施打新冠疫苗,預期邊境管制及檢疫措施將逐步放寬,旅遊泡泡也持續推進,華航將配合政府開放程度因應,機動調整客運班次,以符合市場及旅客期待。 華航亦積極規劃及爭取季節性、主題性等各類包機或包區、包艙服務,像是台商員工外派或返台休假、學生開學、企業商旅、廠商推廣活動等量身訂作的客製化產品,提供旅客多元搭機服務。 華航表示,除配合短期高價包機需求,爭取半導體機台、電商貨、消費性電子產品設備等載運,也高效彈性調整運能,提高貨機使用率,並將持續機動調節客機載貨航班配置,爭取整體最佳營收。 貨運市場方面,華航指出,隨著777F新機引進,運力提升有助營運成長動能,將視市場需求和整體運能布局,擴大越洋線營運規模,並善用新獲配航權爭取延遠商機,適時評估調整客貨機運能與航網,與當地航空業者進行聯航合作,拓展營運規模。 華航表示,第三季客貨運均增班,運能全面提升,儘管客運市場受疫情和邊境管制措施僅以部分剛性需求為主,尚未明顯復甦,但貨運出口市場穩健暢旺,維持高裝載率,汽車零件、半導體業者等載運需求殷切,第三季已提前進入旺季。

華航第二季營收368.52億元,季減1.02%、年增25.46%,營業利益9.6億元,季減73.52%、年減20.4%,稅後純益4.2億元,季減86.32%。 在運能恢復以及旺季需求的帶動下,21Q3預估營收由前估316.2億元上修至321.1億元,毛利率由前估16.4%上調至16.7%,EPS由0.40元調整為0.48元。 長榮航尚未公布第2季財報,不過,股價同樣有強勢表現,最高來到11.25元,漲幅逾5%,成交量突破2萬張;長榮 (2603) 盤中來到最高來到12.2元,漲幅逾7%,表現同樣走強。 在 2020 年的所有 1680 萬架次執飛航班中,國際航線僅佔 380 萬架次(23%),其餘  77% 為國內航班。 這在全球化日漸普及的現代是非常罕見的現象,不過於此同時也為民航業者帶來了全新的視角 —— 短程飛行或將成爲重要獲利來源。 華航(2610)股票相關概念股,推薦可以參考Cmoney 的產業別概念股分類,一部分的好處是比證交所產業別概念股的分類還要細會更加方便投資人在選股上的精準度。

華航財報: 合併財務報表

中華航空今(18)日宣佈高層人事派令,懸缺近三年的華航總經理一職,原由董事長謝世謙兼任,董事會今天通過由現任華航資深副總經理高星潢先生出任華航總經理,謝世謙自即日起專任董事長。 遊戲股王鈊象昨(7)日公告第2季財報,單季稅後純益達16.63億元,季增15.2%、年增24.8%,每股純益11.81元... 美大廠陸續表態將擴大AI相關資本支出,包括電源、散熱等相關供應鏈齊喊AI伺服器需求強勁,為下半年至明年營運帶來新動能,包... 「股神」巴菲特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不擔心惠譽(Fitch)美國債信評級,但擔憂是合理的。 五大壽險金控第2季台股投資策略揭曉,最大持股減碼台積電,但台積電仍是持股最大宗,而兩大壽險龍頭金控搭上AI順風車,逢低加碼日月光投控、廣達、川湖、光寶科等AI概念股,尤其國泰金大舉加碼緯創。 勞動部今(7)日表示,即日起民眾若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申請失業給付及失業認定,除親自臨櫃申辦外,新增「視訊」方式辦理,失業勞工免出門,即可完成失業認定並申請失業給付。

新冠疫情之下,華航因採用不同的機隊策略,其18架貨機反成為助力,2020年貨運營收逆勢成長。 華航負債比雖也因疫情變多,償債能力也待觀察,然而從華航的股權結構來看,國家發展基金會持股9.59%,推測背後有國家支持,破產機率不高。 華航日前公布第2季稅後淨利新台幣24.59億元,每股賺0.45元,華航股價維持強勢格局,盤中最高來到8.4元,漲幅逾4%,成交量超過3.4萬張。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華航財報: 長榮

華航今(9)日2022年首季財報,第一季合併營收達372.33億元,年增33.8%,合併營業淨利36.26億元,合併稅後淨利28.11億元,每股盈餘 (EPS) 0.52元;華航主管指出,第一季貨運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三成,推升首季營收為疫情以來次高表現。 就今年展望,華航表示,客運部分因航空燃油價格上升的情況下,長程客運航線營運將充滿挑戰,將以審慎樂觀態度因應,為掌握客運市場復甦先機,除維持主幹航線以因應剛性需求外,將持續配合各國防疫政策,密切關注市場需求,逐步重啟航點或增加班次,並視情況滾動調整市場佈局。 同時配合A321neo新機引進,強化先行復甦的區域航線產品,後續將視台灣邊境及轉機限制鬆綁,陸續投入東北亞、東南亞及兩岸等航線營運,適時回復布建航網接轉,為疫後重啟做好準備。 華航積極運用 F全貨機運量優勢,在疫情前期曾載進每月百億元營收,近期全球經濟受通膨及升息影響,逐漸壓抑需求,運價維持相對高檔,整體貨運收入仍有相當支撐力道,然航空燃油受俄烏戰爭等影響走高,嚴重侵蝕獲利。

華航積極落實百項環保與減碳作為,發揮永續價值最大化,實踐減碳總額高達約150公噸,相較去年成長15倍。 華航攜手供應鏈夥伴,考量產品生命週期碳排放,在機上服務用品試行減塑精進,將寶特瓶及咖啡渣回收再利用,製成環保織品、環保餐具等,突顯從地面、空中服務到回收用品全方位落實永續,是獲獎關鍵。 同時華航積極發想創新點子,例如推廣旅客使用華航雲端書坊,不僅上百種刊物無限下載「吃到飽」,更能進一步減少裝載及降低碳排放,深具永續發展潛力,獲得聯盟高度肯定,並納入推廣各航採用方案,因而獲選「最佳應用創新獎」。

華航財報: 華航永續示範航班奪雙獎 減碳年增15倍

華航獲利關鍵有三個,一是機隊、人員屬於中型規模,包袱較小,靈活轉型,目前機隊有84架飛機、人員上萬;二是貨機機隊龐大,適時汰舊換新,抖落成本包袱;三是佔據亞洲飛歐美重要轉運站,2021年8月起每月貨運收入破百億,可望在12月續創單月歷史新高。 面對疫情,華航從2020年3月起率先轉型,專攻貨運突圍,不僅小賺1.4億元活下來,2021年更靠著靈活調度客、貨運飛機,貨運量不只躋身全球第五大,前三季帶動整體營收來到917億元,EPS為0.28元,在國籍航空業率先轉盈。 華航(2610)第1季財報今(10)日下午出爐,首季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為13億585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3%,每股盈餘0.22元。 他指出,股價受航空類股財報激勵上漲後,應會回歸基本面,若疫情再度爆發,客運遲遲無法恢復正常,航空類股恐怕持續維持弱勢格局。

由於購買飛機、維修設備成本昂貴,航空運輸業有高度的進入障礙,且通常會受到政府的管制,因此政策面也是影響航空業的關鍵因素。 以上是大方向,如果有參加華航(2610)法說會(Max的精選系列-台股法說會是什麼?)的投資朋友盡可能要聽到「預估未來三率的看法」。 至於從財報角度來看,財報中的毛利率、淨利率高於3年平均值是必須要的,因為在台灣的機構投資人普遍會要求企業必須一直成長、獲利(雖然不是很合理的要求)除非是資本支出、策略轉型導致下滑,不然會導致被投資公司的吸引力下滑。 2023年上半年合併營業收入為新台幣51.2億元,年減12%,主係上半年遊戲改版幅度較小,惟主力遊戲每月活躍用戶數仍維持穩定水準;其他事業營收續增,展現集團多元化經營有成。 營業毛利為新台幣20.3億元,年減20%;營業利益為新台幣5億元,年減53%;歸屬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為新台幣4億元,每股盈餘 EPS 2.30 元。 華航指出,在海運塞港問題未紓解下,預估臨時性包機需求將持續,整體運價可維持相對高檔水準,高科技電子產品、臨時性防疫物資等時效性急貨需求,將對空運市場有相當的支撐力道。

華航財報: 中磊7月營收不如市場預期 法人仍看好後市營運

而近期海運塞港問題仍未解決,部分貨物持續轉往空運運送,航空運能有限的情況下,華航自2021/3起調漲美國線運價30~40%,預期21Q1貨運量仍有所支撐。 至於客運的部分,日前台灣與帛琉開放旅遊泡泡,目前華航規劃每週2班的航班、搭載率限制7成,後續則需視疫情情況及需求逐步開放,預期21Q1客運業務對華航整體營收貢獻仍不明顯。 至於燃油成本的受油價近期強勢上漲影響,2021/3航空燃油國內線增加至15.28元/公升、國際線0.4622美元/公升,相較20Q4增加30~40%。 整體而言,在運量相對減少以及燃油成本增加下,預期21Q1毛利率將不如20Q4。 燃油成本的部分,2021/3航空燃油國內線為15.28元/公升、國際線0.4622美元/公升,相較20Q4增加30~40%,預期後續因經濟復甦持續支持油價。

華航表示,其在機上服務用品項目中,攜手供應鏈夥伴,考量產品生命週期碳排放,試行減塑精進產品,將日常的寶特瓶及咖啡渣回收再利用,製成環保織品、環保餐具等,從地面、空中服務到回收用品,全方位落實永續作為,是拿下「最佳機上用品供應鏈獎」的關鍵。 AI族群昨(7)日重掌兵符,領軍台股大盤一度大漲188點站回萬七,惟市場觀望AI續航力、上市櫃財報與營收表現,終場漲幅收... 華航 (2610-TW) 今 (4) 日公布第三季財報,稅後純益 29.17 億元,每股純益(EPS)0.51 元,終結連 2 季虧損,並創 2017 年第四季以來單季新高,有效使前三季轉盈,累計每股純益 0.28 元。

華航財報: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揭牌 碳權概念股爆賣壓、造紙股跳水

據統計,第二季航空燃油「月」來愈高,從4月平均每桶134美元,5月每桶143美元,到6月每桶攀升至164美元,較去年上漲116%。 預估2021年營收1211.8億元(YoY +5.1%);毛利率7.2%,年減1.7個百分點;營益率2.7%,年增0.8個百分點;EPS 0.51元,賺贏2020年的0.03元。 預估21Q1營收266億元(QoQ -10.6%, YoY -18.2%%);毛利率8.5%,季減5.4個百分點,年增7.8個百分點;營益率3.8%,季減5.4個百分點,年增13個百分點;EPS 0.17元,賺贏20Q1的-0.70元。 華航財報2023 今年初長榮航進行調薪3,000元(主管有依據考績評比調整空間),若加上在20日長榮航在勞資協商時,願意新增「飛安服勤獎金」每趟200元,一個月約可再多領1萬元左右,今年空服員是加薪約13,000元,整體年薪會再往上加約15萬左右,薪資是相當優渥的。 攤開兩家個體財報分析,長榮航去年用人費用(含薪資、退休金、勞建保、員工福利、董事酬勞)約為195.9億元,員工人數11,321人,平均每位員工的年薪約173萬元。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穿戴式裝置產品線、服務營收都出現成長,其中,穿戴式裝置營收82.8億美元、年增2%,而所謂的服務營收包含了iCloud、Apple Music、Apple TV+等服務,上一季服務營收總計來到212.1億美元,年增率8%。

華航財報

此外,近日海運塞港問題加劇,在旺季需求增溫、海運處理效率難以提升下,對於商品體積較小的零售商而言,推測空運是較為可行的替代方案,華航在貨機規模以及節油上的優勢下,將有利於其吃下海轉空的訂單需求。 至於客運的部分,由於台灣旅遊泡泡搭乘人數較少,7~8月有部分赴美打疫苗的旅遊團,預估客運營收增加1~2成。 華航公司表示,航空客運市場自去年逐步回溫,第一季受惠於農曆春節、寒假等連續假期,旅運需求顯著增強,華航加速增班力道,載客班次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拉升整體客運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幅1024%;航空貨運受整體市場趨緩影響,運價不易拉抬,致使第一季貨運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 華航去年獲利基期較高,第一季貨運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三成,推升華航去年第1季獲利歸屬業者淨利有30.7億元,每股盈餘0.52元。 今年受到通膨升息、高能源成本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抑制民生消費需求,面對全球貨量不穩之際,華航第一季合併營收將近35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72.33億元,仍有將近6%的成長率。

華航財報: 營業資訊

為了迎接疫後旅遊商機,航空業者準備好增加航班,像是華航在去年 月,增班 5 成,長榮航班也增加近 3 倍,至於星宇航空不僅開航沖繩和札幌航線,四月底也加開美國航線,越南峴港航線也將恢復航班,董事長張國煒表示,雖然機票會變貴,但旅遊需求還在。 華航 (2610-TW) 今 (6) 日公布第二季財報,超乎市場預期繳出亮麗成績,單季稅後純益達 24.59 億元,不僅大幅優於上季虧損 37.73 億元,也優於去年同期虧損 4.43 億元,每股純益 0.45 元,創 2017 年第 4 季以來單季新高。 華航表示,華航是台灣唯一且連續7年入選DJSI的運輸業者,名列全球航空產業第一名;並自2017年起3度獲得永續年鑑航空業銅獎、連續2年晉升入選銀獎,今年更再攀高峰,勇奪2023年永續年鑑前1%最高殊榮。 〔記者丁奕/台北報導〕中華航空響應天合聯盟第二屆永續飛行挑戰,於5月22日以CI753/CI754台北往返新加坡航班作為永續示範航班,減少約150公噸碳排放量,相當於造林375座籃球場,較去年績效成長15倍,傑出表現獲天合聯盟肯定,奪「最佳機上用品供應鏈獎」及「最佳應用創新獎」雙項殊榮。 華航推動永續發展成果備受國際肯定,是台灣唯一且連續七年入選DJSI的運輸業者,名列全球航空產業第一名;並自 2017 年起三度獲得永續年鑑航空業銅獎、連續兩年晉升入選銀獎,今年更再攀高峰,勇奪2023 年永續年鑑前 1% 最高殊榮。

華航財報

經過疫情的一番肆虐,各企業內的軟硬體設備(像是基本的機隊、機場配備到資金架構等)都極需整頓。 回到空服員薪資結構上,日前有長榮航空服員將扣繳憑單的薪資概況PO在網路上,年薪約69萬左右,但卻忽略了不需繳稅的「外站津貼」(日支費)。 依據訪查,空服員每個月「外站津貼」約2.7萬至2.8萬,每年約在35-40萬元上下,空服員的年薪超過百萬元。 然而協商當日,勞資雙方討論到第一個議題時桃空職工指控公司沒有誠意宣布協商破裂,立即宣布2小時後,下午4點啟動罷工。 台帛旅遊泡泡終於有譜,即將於四月首航,激勵觀光股行情可期,旅行社業者鳳凰、雄獅率先宣佈將推出台帛旅遊團,搶攻疫後旅遊商機;雄獅表示,規劃四天或五天行程,團費七萬起跳,目前已有超過400人登記預約。

華航財報: 強勢股》華航:暑假旺季搭新航點 營運看俏

華航集團今(10)日公告最新財報,受惠貨運維持艙位高裝載率,7月貨運營收達94.29億元,較上月成長12.73%,推升單月營收達103.8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34%。 展望後市,法人分析指出,全球市場補庫存需求強勁,將使今年貨運旺季提前,華航有望從第三季起由虧轉盈。 整體而言,2022年疫後消費需求,帶動補庫存需求延續至22H1,惟下半年客運需求復甦,運能釋放將使運價下滑,預期將壓抑華航毛利率水平,但考量客運需求回升可望減少客運虧損,預期整體獲利水平仍可望支撐。 預估2022年營收1,356億元,毛利率11.1%,年減2.1個百分點,EPS 0.70元。

  • AI族群昨(7)日重掌兵符,領軍台股大盤一度大漲188點站回萬七,惟市場觀望AI續航力、上市櫃財報與營收表現,終場漲幅收...
  • 展望未來,亞電說,除終端庫存去化已到一定程度,重啟供應鏈拉貨動能外,陸系高階智慧手機亦將重返中國大陸市場,亞電深耕中國大陸高階軟板材料多年,待陸系高階手機重返市場,亞電將可望直接受惠。
  • 他指出,股價受航空類股財報激勵上漲後,應會回歸基本面,若疫情再度爆發,客運遲遲無法恢復正常,航空類股恐怕持續維持弱勢格局。
  • 華航表示,感謝所有員工與工會在過去一年堅守崗位打拚與支持,團隊合作讓公司在逆境中突破,因此與員工共享營運成果。
  • 經濟部水利署今(16)日表示,將斥資1600億元投入水資源建設,包括興建總計11座再生水廠,加強建置備援管線及強化海淡廠等,目標至2031年後,台灣每年可增加10億噸水量,相當於全台三個月的用水量。
  • 營業毛利為新台幣20.3億元,年減20%;營業利益為新台幣5億元,年減53%;歸屬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為新台幣4億元,每股盈餘 EPS 2.30 元。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