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年齡8大著數2023!內含公投年齡絕密資料

Posted by Tim on January 21, 2023

公投年齡

本次推動修憲的要角之一、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副理事長何蔚慈解釋,這次修憲前立法院提出許多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年齡修正的版本,最後朝野達到共識,將兩者都降到18歲。 2004年公投制度確立以來,台灣共進行涵蓋16項議題的四輪公投,均與地方首長、立法委員及總統選舉一同進行,其中2004年及2008年的六項公投案因投票人數未達選舉人數一半,即使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仍被否決[41]。 立法2017年三讀通過《公民投票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公投的年齡限制則從20歲降至18歲。 公投年齡 依內政部戶政司今年7月底戶籍統計資料,18、19歲人數共48萬2236人,這些人將是公投年齡從20歲調降至18歲以來受惠的首投族。 今年3月,立法院表決通過修憲案,出席的109名立委不分政黨全數投下支持票。

公投年齡

11月22日的最新消息是,紐西蘭最高法院裁定,17、18歲的公民無法投票構成歧視,國會將表決是否將投票年齡下修至16歲。 兩岸的和平基石,來自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道德框架,否則美國考慮要借原子彈打大陸,蔣公有什麼好不答應? 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台灣就有了「中國人一家親」的保護傘和共同創造良制的基石,也讓追求歷史定位的領導人(包括習總書記)做為謀畫國家統一重中之重的參考。

公投年齡: 公投結果

台灣正面臨「四腳督」的總統選舉;非理性卻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看似持盈保泰,而在野陣營的三位準候選人,目前仍然只顧個人的小局。 鹿死誰手,誰在顧台灣的大局,中華民國的千秋萬世,人民終將看得清楚。 在1963年,大陸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的前一年,蔣經國先生訪美爭取美方支持台灣「空投突擊隊去破壞大陸核設施」,這是近乎神風特攻隊有去無回的行動,兩蔣父子寧如此,也沒有選擇核子武器。 意見發表會跟辯論會相同,都是讓參與者表達自己支持或者反對公投提案的意見。

公投年齡

楊渡先生《八二三炮戰:美中台的六大智謀》敘述了八二三砲戰的背景脈絡,交戰的是兩岸,牽扯的是世界。 其實,美國在以原子彈空襲日本後,希望獨占這世界上威力最強的武器,對於當年正在研發原子彈的大陸,一直沒有放棄「先發制人」一舉摧毀大陸的核武研發能力。 此外,蔡雅瀅也提到,中選會預告的名冊編造完成日為8月8日,不僅與法不合,也可能導致在8月9日至11月28日搬遷戶籍的民眾無法收到投票通知,或是不幸死亡者卻仍在名冊中。 為迎戰12月18日的4大公投,國民黨將由台北市議員、國民黨副秘書長羅智強領軍,於30日開始夜宿凱道49天,但卻被身兼民眾黨主席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於27日質疑,把凱道當露營區。 羅智強28日送上柯文哲一個藍色睡袋,並邀請對方一同去夜宿凱道1天,但遭到柯文哲拒絕。 著作權主要保障權利所有人的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但《著作權法》亦有規定,若是在合理範圍內使用他人著作,可以例外不需獲得權利所有人的授權。

公投年齡: 合一選舉/假消息退散!18歲公民權投什麼?別弄錯

因為核子武器能夠毀滅世界,反而矛盾地導致和平,但這需要國家領導人是理性的,是能自我克制的。 公投年齡 搜尋「蔣介石反對美核襲大陸」,出現最多的是大陸網站,考量到北京對言論的管制,或許中國共產黨,是承了這份情。 反之,如果當年蔣介石心念一轉,甘願充當美國的「代理人」,也許中共的核設施會被摧毀,大陸的某些城市居民生靈塗炭,但這只會造成兩岸同胞的永世不滅的仇恨,也引發美蘇互相的核報復,更是世界末日。 因此八二三砲戰若沒有後來的「單打雙不打」,或可能演變成核戰爭,台灣、沖繩也可能成為蘇聯核武報復的目標,接下來的歷史,就很難想像了。

只有在八二三砲戰,共軍砲火猛烈,美國表示要突破大陸砲擊封鎖,或有動用核子武器的選擇。 公投年齡2023 先總統蔣公初始動心,但知道要摧毀中共火砲陣地,至少也將死傷近百萬人後,也打消了這種念頭。 在中共核子武器試爆成功之前,美國想以原子彈攻擊大陸,障礙不在軍事,而在政治與道德層面。 與在日本投擲原子彈不同,只因為大陸研發核武就率先攻擊,不僅師出無名,也讓當時的中共老大哥蘇聯,取得核報復的藉口。

公投年齡: 政府現行政策

至於公投如經改定投票日,投票權人名冊編造基準日是要依原投票日或改定的投票日計算,均未有明文規定。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公投法》第8條第2項後段寫道「投票權人年齡及居住期間之計算,以算至投票日前一日為準」,公投由8月28日延到12月18日,自應保障該段期間年滿18歲者之投票權。 2020年12月24日,民進黨在立法院以人數優勢通過包括從2021年1月1日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相關原產地標示規定以及台灣豬農不得使用瘦肉精等九項行政命令[37][38][39]。 全國各地戶政事務所已於2021年8月8日完成投票權人名冊之編造作業,根據中選會初步統計,今年全國性公投投票權人總數1988萬2378人,其中男性976萬1319人,女性1012萬1059人。 該年度公投案共4案,分別於2008年1月12日與立法委員選舉(第3案、第4案),以及2008年3月22日與總統選舉(第5案、第6案)同日同時舉行。 其中第3案、第5案由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游錫堃領銜提出,第4案由前財政部部長王建煊領銜提出,第6案由副總統參選人蕭萬長領銜提出。

公投年齡

投票權人名冊經公告、更正後即為確定,投票權人人數公告,目的是為了讓民眾知道公投案投票計算的基準數,因此在改定的投票日3日前,即12月14日,會公告投票權人人數。 台灣民主永續平台秘書長林謙表示,公投延後112天,若以2003年出生人數22萬7070人比例換算,影響人數可能近7萬人,這群剛滿18歲的首投族,依中選會規定將無法行使創制複決權,恐怕嚴重侵害憲法保障的基本權。 根據中選會7月2日發布新聞稿,8月28日公投雖然改到12月18日舉行,但投票人仍以8月28日前有投票權者為限,且投票權人名冊在8月8日就會編造完成,等於只要8月8日前未滿18歲,就無法參加本次公投。 修憲複決公投是否有機會綁11月26日九合一大選,陳朝建說,中選會將於收到公告滿半年的立法院函文後,經由中選會委員決議相關事宜。 中選會的新聞稿表示,正方由立法院代表,最後推薦出5位代表人,反方則由相關政府機關或相關機構中有反對意見者代表,不過因為行政院表示抱持著支持的立場,所以沒有派出反方代表。 也就是說,只要有效同意票達到具有選舉權人票數的半數門檻,就會通過,並不會看「有效票的總票數」。

公投年齡: 公投延後112天 恐影響近7萬名首投族權利

2021年全國性公民投票案,依中選會說明,投票日期雖有變更,民眾仍須在原定投票日8月28日前具有投票權資格,才能參加這次公投。 2019年6月公投法三讀通過後,確認下一次全國性公民投票將不會與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同時舉辦[5]。 公民投票又可分為全國性公投和地方性公投,前者依照《公民投票法》的規定,對全國性的法規或政策進行表決;後者則是依照各地方縣市政府的自治條例規定,由地區的人民針對地方性的政策和法規做出表決。

公投年齡

2022年3月25日,第十屆立法院三讀通過提出憲法修正案,將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調整為年滿18歲,根據憲法增修條文,將於公告半年後的三個月內進行公民投票複決[7]。 因《公民投票法》於2017年底在立法院通過修法,從提案人人數、連署人人數、公投通過票數、公投年齡等多方面降低了公投的門檻,而使本年度公民投票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全國性公民投票案數最多的一次,也是首次有公投議案得到通過。 現行公投法規定,公民投票日定於8月第4個星期六,自110年起,每2年舉行1次,中選會下午透過新聞稿表示,憲法修正案的複決,憲法增修條文已明定辦理期限,不適用公投法規定。 現行公民投票法規定,18歲有公民投票權,對於修憲複決是否比照公投法。

公投年齡: 公民權修憲案各政黨支持嗎?

林謙認為,中選會不應拘泥於原本公投日期限制下符合資格的投票權人,卻忽略更上位、也更基本的原則,也就是憲法所保障人民的基本權。 韓戰、台海戰爭、越戰,美國也都曾考慮以原子彈攻擊大陸,卻得不到先總統蔣公的認可。 儘管「反攻大陸」是老蔣總統一生執念,但大陸人民也是中華民國人民,他當然不考慮「借用」原子彈危害大陸同胞。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在臉書發文批評,「台灣人凡年滿十八歲就可以參選立委,參選各級民意代表。」游盈隆認為,現在的宣傳多強調「選舉權」,他個人也贊同此事,但他無法接受「被選舉權」也跟著調降。

[29]同年3月,珍愛藻礁公投團體將逾70萬份連署書送中選會,並於5月27日正式成為全國性公民投票第20案。 [30][31]經濟部和中油動用許多資源宣傳三接不會傷害藻礁,卻在公投前夕被一張現場照片踢爆[32],引起與論嘩然。 2022年11月26日,台灣將舉行九合一大選,還有18歲公民權公投。 最近卻有社群盛傳,若不同意此次公投,拒領公投票比在票上圈選不同意更好。 今年12月18日舉行的4大公投,內容分別為「重啟核四」、「反萊豬進口」、「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

公投年齡: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 - 憲法複決)

第2項的全文則是「憲法第130條之規定,停止適用。」其中,第2項所指的憲法第130條,原先規定為「中華民國國民年滿二十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年滿二十三歲者,有依法被選舉之權。」修憲後即會被廢止。 2020年9月23日,國民黨立委林為洲領銜提出禁止進口萊豬的公投提案,2021年5月14日正式獲中選會通過成案[40]。 根據修正後之公民投票法,下一次公投原定於2021年8月28日(第四個星期六)舉行,但由於疫情影響,將延期至2021年12月18日舉行[6]。 修憲公民複決通過後,投票年齡從20歲下修至18歲,被選舉人年齡則仍受《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但可能配套檢討。 公民投票是憲政體制下一種體現民主與人民參政權的制度,簡單來說就是讓公民針對法律或是重大政策,以投票表決的方式表達意見。 不過,根據《聯合報》報導,中選會今(4日)回應,依《公投法》第24條準用《公職人員選罷法》第20條規定,投票權人名冊編造基準日是定在投票日前20日。

公投年齡

受COVID-19疫情影響,原定於今(2021)年8月28日舉辦的重啟核四、珍愛藻礁、反萊豬、公投綁大選4項公投,改定於12月18日投票。 但中選會認定今年8月8日前滿18歲的民眾才能投票,藻礁公投推動聯盟、台灣民主永續平台、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今(4日)透過線上記者會,批中選會剝奪公投延後期間年滿18歲青年投票權。 公投年齡 目前《憲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都有規定,年滿20歲才有選舉權,未滿20歲者,無法在大選、修憲複決案中投票。 《憲法增修條文》規定,修憲案經院會表決通過,公告半年後,應該在3個月內投票,不受《公民投票法》限制。 公投年齡2023 目前《憲法》將投票年齡規範在本文第130條:「中華民國國民年滿二十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年滿二十三歲者,有依法被選舉之權。」。 蔡雅瀅說,本次公投是因疫情延期,並非經法院判決無效確定而「重行投票」,因此依《公投法》規定,投票權人年齡及居住期間,應計算到投票日前一日為準;且投票日前20日已登錄戶籍登記資料,依規定有選舉人資格者,應一律編入名冊。

公投年齡: 修憲複決通過門檻是什麼?

相對地,反對票多過同意票的時候,便一定能確保同意票無法超過選舉人票數的一半。 因此,「拒領公投票」對於反對者來說幫助不大,而是該去投「不同意」才有效果。 另外補充,2017年《公投法》修正,公投的法定年齡下修至18歲,所以18歲的國民可以參與一般法律的公投,例如2021年的「四大公投」、2018年和九合一選舉一起進行的十項公投案。 若依照《公民投票法》中「1/4有效同意票」的規定計算,通過門檻約為498萬票,亦即4大公投案皆達到498萬張同意票,才算過關。 該年度之公民投票案,由時任總統陳水扁依《公民投票法》的「防禦性公投」條款提出,於2004年3月20日與總統選舉同日同時舉行。 報導提到,中選會副主委陳朝建表示,改定投票日期因不可抗力情事所致,因此投票權人名冊編造基準日,仍應依原投票日計算。

  • 至於公投如經改定投票日,投票權人名冊編造基準日是要依原投票日或改定的投票日計算,均未有明文規定。
  • 其連署門檻、投票年龄門檻與其他部分規定由憲法增修條文而非公民投票法規定。
  • 在投票資格部分,依規定國民須年滿18歲、未受監護宣告,並在各直轄市、縣市繼續居住6個月以上,才符合公民投票投票權人的資格。
  • 公民投票又可分為全國性公投和地方性公投,前者依照《公民投票法》的規定,對全國性的法規或政策進行表決;後者則是依照各地方縣市政府的自治條例規定,由地區的人民針對地方性的政策和法規做出表決。
  • 2004年公投制度確立以來,台灣共進行涵蓋16項議題的四輪公投,均與地方首長、立法委員及總統選舉一同進行,其中2004年及2008年的六項公投案因投票人數未達選舉人數一半,即使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仍被否決[41]。

描述原子彈之父的電影《奧本海默》熱映,史料也披露,1958年八二三砲戰期間距離核戰爭也只有一線之隔;原子彈改變了世界,也包括兩岸,兩岸今日的和平繁榮,實在不能說沒有幸運的成分。

公投年齡: 公投案題目

陳朝建說,依憲法第130條規定,選舉人投票年齡定為20歲,因此,年滿20歲的國民,才具有修憲複決公投的投票權。 中選會副主委陳朝建下午告訴中央社記者,依憲法增修條文第1條規定,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於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經公告半年,應於3個月內投票複決。 不過,也有人認為,修正內容中提到「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是不是代表原先法律上對於參選年齡的限制,並不會受修憲所更動?

根據《公民投票法》規定,投票結果中,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1/4以上者即為通過。 今年12月18日將有4大公投案舉行,根據中選會8月8日完成造冊的統計,今年投票權人數初步估算1988萬2378人,若依「1/4有效同意票」的規定計算,通過門檻約498萬票。 另依內政部戶政司7月底戶籍統計資料,18、19歲人數共48萬2236人,這些人將是公投年齡從20歲調降至18歲以來受惠的首投族。 除《公民投票法》内规定的公投办法,另有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举行的修憲复决公投,该种公投須由立法院通過後送交公民複決。 其連署門檻、投票年龄門檻與其他部分規定由憲法增修條文而非公民投票法規定。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25日電)立法院會今天表決通過18歲公民權修憲案,後續將交由公民複決。

公投年齡: 公民權修憲案是什麼?

當時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舉辦記者會,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時代力量等四個政黨,都派出立法委員或者黨團總召站台支持。 無論是從亞洲,或者從全世界的公民權規定,18歲公民權確實是大勢所趨。 先以亞洲來說,跟台灣鄰近的南韓,在2020年由時任總統文在寅頒布公職選舉法條的修正,將投票年齡自19歲下修至18歲;日本則是早在2015年就調降選舉權年齡,自20歲下修至18歲。 2019年,民進黨政府再度修訂《公民投票法》,設立「公民投票日」,正式讓公投脫離大選[45]。 2021年5月14日,中選會宣佈公投綁大選正式成案,成為公投的第19案[47]。 在投票資格部分,依規定國民須年滿18歲、未受監護宣告,並在各直轄市、縣市繼續居住6個月以上,才符合公民投票投票權人的資格。

其連署門檻、投票年齡門檻與其他部分規定由憲法增修條文而非公民投票法規定。 2020年7月,身為環境保護人士的潘忠政因反對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於藻礁上,對當地千年而成的藻礁環境形成威脅,領銜提出珍愛桃園藻礁公投案。 [24][25][26]對於民間及環團的反對,行政院提出替代方案,將三接外推742公尺,之後又外推455公尺,總共1.2公里,並且從馬英九政府擬定的232公頃縮小至23公頃,希望環團能夠接受。 [27]對此,領銜的潘忠政認為,雖然佔據的藻礁面積降低,但是仍佔據了一些藻礁,且附近環境習習相連,若任意破壞一處對整體環境仍有影響,因此若不離開大潭藻礁都不可行。 [28]2021年2月時,這場公投獲得最大在野的國民黨的支持,而執政的民進黨則批評國民黨意圖趁機炒作核四重啟議題。

公投年齡: 不同意此次公投,要投「不同意」還是廢票?

中選會表示,年滿20歲的國民,始具有修憲複決公投的投票權;至於是否併年底九合一,屆時將由中選會委員決議相關事宜。 後來,民進黨政府於2017年修訂《公民投票法》,降低提案及聯署門檻[42]。 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共有10項公投議案等待表決,創下歷史之最,但也因為部分議案準備時間不足,令選民難以充分消化[43],同時,投票期間大排長龍,直至深夜仍然無法開票完成,時任中選會主委陳英鈐引咎下台[44]。

公投年齡

依2017年12月立法院修訂版本,提案門檻須達到總統副總統選舉人總數1/10000,連署門檻是1.5%;通過門檻則是選舉人總數1/4,且有效同意票超過不同意票[9]。 2019年6月1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公民投票法》部分條文,明列自2021年起,8月第4個星期六訂為公投日,每2年舉行一次[10]。 除《公民投票法》內規定的公投辦法,另有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舉行的修憲複決公投,該種公投須由立法院通過後送交公民複決。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