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卡公司另提醒悠遊卡持卡人,請勿在非悠遊卡區間內(含起站或到站逾越可使用區間者)使用悠遊卡搭車,以維持正常票卡紀錄及節省進出站時間。 歷經三個月試營運,「悠遊付」正式開放所有民眾註冊使用,用戶可綁定8家銀行金融帳戶為「悠遊付」帳戶加值,再以「悠遊付」為悠遊卡自動加值,還具備感應支付、QRCode掃碼、線上支付、轉帳等功能。 悠遊卡公司在今天(3/23)正式推出電子支付服務「悠遊付」,可綁定8家銀行金融帳戶,幫悠遊卡加值,Android用戶若忘了帶悠遊卡,憑手機也能搭乘雙北捷運、公車,甚至租用YouBike。 悠遊卡公司宣布「悠遊付」服務將在本月底前全面上路,未來只要使用行動裝置下載悠遊付 App,綁定指定金融銀行帳戶,即可在雙北地區的捷運、公車及北北桃的 Youbike 單車使用,不過目前暫限於 Android 手機使用,因 iPhone 手機不提供 NFC 功能給第三方。 除了幫悠遊卡加值,悠遊卡公司也為「悠遊付」推出嗶乘車這項功能,但因iOS裝置的NFC通訊功能受到蘋果限制,目前嗶乘車僅有Android裝置用戶能使用,只要Android裝置具備NFC通訊功能(Android 6.0以上系統),就能憑手機感應,搭乘雙北捷運、雙北公車、YouBike。 只要有悠遊卡(悠遊聯名卡、悠遊 Debit 卡、押金制悠遊卡不適用),就可以啟動悠遊付錢包的自動加值功能,由悠遊付錢包加值至記名悠遊卡中。
- 而且還能透過悠遊付 App 一次管理你手中現有的悠遊卡,最多可綁定 20 張,讓你輕鬆查詢多張悠遊卡的交易明細、電子發票儲存及對獎。
- 預計今年 Q1 將有 8 家銀行的台幣存款帳戶可作為悠遊付支付工具綁定:第一商業銀行、彰化商業銀行、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臺灣新光商業銀行、永豐商業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 除了店家掃碼支付之外,也能進行線上付款、免手續費轉帳,店家也能透過APP收款。
- Android手機只要支援NFC,可憑手機內的「悠遊付」感應支付,搭乘雙北捷運、公車及YouBike。
- 而民眾使用悠遊卡搭乘台鐵,進出站均須感應票卡,進站時先將悠遊卡輕觸剪票口裝設的驗票機感應區,出站時需再感應悠遊卡驗票機以完成扣款程序。
每次搭車都要找悠遊卡找半天,或甚至出現忘了帶悠遊卡的窘境,未來都不需要擔心了! 手機能透過 App 感應支付,只需要簡單「嗶」一下就能輕鬆搭乘捷運、公車、火車、高鐵等大眾交通工具。 11 月台鐵宣布在台北、台中、高雄、花蓮車站進行行動支付購票試營運,12 月起全台 191 個車站 436 悠遊付搭火車 個電腦售票窗口將開放民眾使用電子支付買票。 目前嗶乘車僅能用於雙北捷運、公車、YouBike,不如悠遊卡支援的交通運輸服務來得多。 由於為電子支付帳戶,「悠遊付」帳戶最高加值上限5萬元,單筆交易金額可達5萬元,單月使用上限含轉帳為30萬元,加值、支付上限金額都比悠遊卡提高不少,讓「悠遊付」能用於更大金額的消費上。 此外,「悠遊付」也允許用戶間轉帳,只要將轉帳碼分享給對方,收到的人再輸入轉帳碼就可收到款項。
悠遊付搭火車: 〔實體講座〕AI 進行式:圖像生成人人都是創作者?用 AI 精準預測來客數?一次看懂人工智慧正在如何翻轉新未來!
台鐵與台北智慧卡公司合作,自6月20日起至7月31日試辦台北、萬華、板橋、樹林四站可用悠遊卡(含悠遊聯名卡)付費,8月1日起將再擴及基隆至中壢共計19站,民眾持悠遊卡搭台鐵,不必再排隊買票,直接前往剪票口感應扣款,快速又方便。 為配合台鐵導入電子票證系統以及交通部一卡通政策之推動,台鐵與台北智慧卡公司合作,主要針對不需劃位之通勤列車,將悠遊卡與現有之單程票結合,自6月20日開始在台北、萬華、板橋、樹林等站試辦,在這四站區間內,不限車種(太魯閣號、觀光列車、團體列車除外)均可搭乘,票價則以復興號(區間車)計價。 悠遊付搭火車2023 悠遊付搭火車2023 而民眾使用悠遊卡搭乘台鐵,進出站均須感應票卡,進站時先將悠遊卡輕觸剪票口裝設的驗票機感應區,出站時需再感應悠遊卡驗票機以完成扣款程序。 民眾持悠遊卡搭乘台鐵,卡片餘額不足時,試辦悠遊卡區間的各站售票口及補票房皆有提供加值服務,使用悠遊聯名卡通關則可享有自動加值功\能,不必擔心餘額不足。 使用悠遊卡搭台鐵,各票種扣款金額按照台鐵局現行乘車票種及身分別之計算方式,因此除普通與學生票種是以全票計算外,其餘優待、敬老、愛心票種,以及愛心陪伴卡若緊接於愛心卡之後使用者,均可享有半票優惠。
正式上線前,11 月 17 日至 11 月 30 日台鐵已在台北、台中、高雄及花蓮 4 車站試營運,並於 12 月 1 日啟用,民眾現在即可至全台 191 個台鐵車站 436 個電腦售票窗口購票,適用綁信用卡及金融卡、連結銀行帳戶、掃碼支付(出示條碼,採被掃形式),沒帶零錢、忘了帶錢包也能買車票。 去年12月首次試營運「悠遊付」,號召1,000位民眾試用,歷經三個月的測試,今天正式推出後,開放所有民眾使用,每個「悠遊付」帳戶可綁定最多20張悠遊卡,綁定連結錢包為悠遊卡自動加值,並完成所綁定悠遊卡的記名程序。 因應數位經濟時代來臨,為建構友善多元支付交易環境,台灣鐵路局宣布 2022 年 12 悠遊付搭火車2023 月 1 日起將在全台各車站新增街口支付、LINE Pay、一卡通 MONEY、Pi 錢包、悠遊付、橘子支付、icash Pay、全支付及歐付寶 9 家支付,未來民眾在車站購票也可以使用行動支付;加上去年 9 月開通的台灣Pay,共支援 10 種支付方式。
悠遊付搭火車: 使用方法
在店家付款時,就必須打開 Easy Wallet App 悠遊付搭火車2023 中個人專屬的 QR Code,讓店家進行掃碼才能支付。 也可申請一張虛擬台北卡會員身分,還能夠直接繳納台北市自來水費、台北市聯合醫院醫療費、台北市停車費等。 另根據《今周刊》報導,除了電腦售票窗口可使用街口支付、LINE Pay、全支付等電子支付購票,台鐵運務處營業科科長李宗陽說明道,旅客訂票時有同時訂購便當也可以使用。 而且還能透過悠遊付 App 一次管理你手中現有的悠遊卡,最多可綁定 20 張,讓你輕鬆查詢多張悠遊卡的交易明細、電子發票儲存及對獎。 若用戶為臺北市民,還能以「悠遊付」申請虛擬的臺北卡會員,繳交北市自來水費、北市聯合醫院醫療費、北市停車費。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除了店家掃碼支付之外,也能進行線上付款、免手續費轉帳,店家也能透過APP收款。 目前全台部分店家能透過 Easy Wallet App 進行支付,其中包含全家、OK、萊爾富、Jason's、頂好、迷客夏⋯ 等。 目前全台有 2 萬多間特約商店,只要掃描條碼或 QR Code 便能進行消費支付、收款及轉帳,除了店家掃碼支付之外,也能進行線上付款、免手續費轉帳,出門不用帶現金也能隨心所欲購物。 悠遊付可以使用電子支付,如果有連結銀行帳卡並儲值,可在有合作之商家使用,店家會貼出QR Code,只要拿悠遊付,即可支付消費金額。 這是悠遊付的最大賣點,只要有具備NFC功能的Android手機,就能直接用感應的方式,搭乘雙北捷運、雙北公車、YouBike。
悠遊付搭火車: 快開學囉! 悠遊卡公司提醒同學 提早購買TPASS通勤月票
悠遊卡公司預告4月將陸續推出新服務,包括1280公共運輸定期票、綁定信用卡消費、未成年人註冊、外國人註冊、ATM轉帳儲值等等。 Android手機只要支援NFC,可憑手機內的「悠遊付」感應支付,搭乘雙北捷運、公車及YouBike。 預計今年 Q1 將有 8 家銀行的台幣存款帳戶可作為悠遊付支付工具綁定:第一商業銀行、彰化商業銀行、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臺灣新光商業銀行、永豐商業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悠遊卡公司表示,「悠遊付」的推出,結合悠遊卡,將提供一卡一付的完整支付方案給消費者,悠遊付將讓支付更為便利,同時也將延伸悠遊卡的支付應用。
啟動後記得在「台北捷運悠遊卡加值機」或「全家便利商店 FamiPort」靠卡感應,就能進行第一次加值,另外,在小額消費商家以悠遊卡付費,餘額不足支付當次費用時,也可由悠遊付錢包自動加值至悠遊卡中。 目前能綁定帳戶的銀行共有8間,包含第一銀行、彰化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臺灣新光銀行、永豐銀行、台新國際銀行、中國信託銀行。 •自動加值悠遊卡 •行動錢包 •線上消費 •卡片連錢包 如果想省去重複加值的麻煩,可以開啟「自動加值功能」系統會在餘額不足時,自動加值設定金額,想開通再打開來設定即可。 近年行動支付應用層面愈來愈廣泛,除了可以支付合作店家消費金額、公車及高鐵乘車費,12 月 1 日起 LINE 悠遊付搭火車2023 Pay、街口支付、橘子支付、全支付等 9 家電子支付也可以在台鐵車站電子售票窗口購票,對習慣使用電支付款的朋友來說便利性更高。 另外,如同時下的行動支付服務,「悠遊付」也支援QRCode,可以掃碼支付、收款及線上付款功能,但不同於悠遊卡的電子票證服務,因「悠遊付」屬於電子支付服務,需和通路商另談合約,現階段可接受「悠遊付」手機QRCode掃碼支付服務的據點還不是很多,包括萊爾富、頂好超市、春芳號、艋舺夜市、寧夏夜市、智冠等超過2千個支付點,未來台灣大車隊也將支援。 林季良補充,由於蘋果一直沒開放 NFC 功能給第三方業者,加上雙北交通設施沒有 QR-Code 感應系統,導致蘋果手機只能享有用 QR-Code 於一般消費通路、超市小額支付的服務,鑒於目前交通設施沒有感應 QR-Code 的裝置,導致 iPhone 用戶尚無法使用手機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不過公司現仍持續跟蘋果亞太區接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