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指出,從上月底開始,境內外管制措施已逐漸開放,國內疫情狀況也朝向明朗的方向發展,這不僅是有賴於防疫團隊的努力,也要感謝民眾的配合,這是全體國人所共同創下的佳績。 據規定,發生群聚的社區,如需執行快速圍堵,民眾需配合圍堵篩檢,且不得任意離開圍堵區,並停止所有聚會活動及停課。 今年學測無安排補考,大考中心將在北中南花蓮台東及金馬澎湖等8個分區設置隔離考場,由防疫專車接送。 確診或正在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考生請與大考中心聯絡,切勿自行前往考場參加考試。
根據英國知名顧問公司Henley & Partners今年6月發佈的數據,2022年,中國失去了10,800名高淨值個人(有100萬美元投資財富的人士),其次是俄羅斯的8,500名和印度的7,500名。 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統計,2022財年中國是美國第三大移民來源國,共6.81萬人拿到合法居留證,排名第三,僅次於墨西哥及印度。 不過,在美國從事移民諮詢多年的華人張雷表示,當下若要辦理移民美國,EB-5投資移民簽證就需要80萬美金。 因此,如果要匯到項目方,需通過拆分匯款,或借用他人帳戶方式匯出海外,這按照中國法律都會涉嫌非法操作買賣外匯。
國內疫情通報: 換名再詐騙國際人才!中共「千人計畫」易名 持續竊取海外先進技術
針對COVID-19感染風險較高的照顧型機構、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將免費提供快篩試劑,遊民及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也納入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的對象。 (一) 第一階段: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低下者。 (二) 第二階段: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 指揮中心多次強調若散播關於防疫的不實訊息,最高可罰三年有期徒刑或併科三百萬元罰金[462]。 台灣人權促進會表示對於防疫制度的討論屬於公共議題,應受言論自由保障,反對政府恐嚇人民[463]。
2020年1月,隨著疫情擴大,疾病管制署先是規定返回臺灣就讀的中國大陸學生配合自主健康管理,後來全面暫緩中國大陸學生入境,從而引發爭議[364][365]。 原本各級學校預計在2月10日結束寒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和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以下學校延至2月25日開學,108學年度第二學期改為2020年2月25日至7月14日[366]。 大專院校隨後延至2月25日後開學,7月的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亦首度延期[367]。 衛生福利部還為各級學校、幼兒園、實驗教育機構及團體、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中心及托育中心提出防護建議及健康管理措施[368]。 醫療院所在就診時會紀錄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等資訊,並遵循感染管制規定(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進行篩檢及治療(英語: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COVID-19)[326]。 感染科醫師和隔離病房醫護人員便直接面對確診個案,前者往往還負責監控最新訊息及進行教育訓練[327]。
國內疫情通報: 病例數推算
因應各國已陸續取消疫苗接種證明或篩檢陰性證明,我國「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提供申辦「疫苗接種數位證明」、「檢驗結果數位證明」、「接觸者隔離證明」、「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等服務至今年5月30日24時止。 (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綜合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10,090例COVID-19本土個案及217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60例死亡。 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確診較上週日12,792例相比,降幅21.1%,,加上明天是週一,通常是一週當中確診數最少的一天,因此預估,明天確診數有望在萬例以下。 同日世界衛生組織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在日內瓦開始連續兩天召集緊急委員會會議,討論是否將疫情定調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74][175],最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已採取強而有力的控制措施為理由,宣布「為時尚早」[176]。
- 因應Omicron新型變異株威脅持續,且國內本土疫情尚未平息,考量春節連假期間團聚交流、遊憩活動頻繁,社區傳播的風險提高,指揮中心特別訂定「COVID-19疫情期間民眾假期生活防疫指引」,提醒民眾在享受春節連假時光時,主動落實防疫措施,平安過好年。
- 我國透過COVAX機制獲配的首批Novavax疫苗50.4萬劑,將於6月30日上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發起「護臺灣,助世界」的口罩人道援助活動,民間企業亦有捐贈行動(英語:Charitable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COVID-19 pandemic)[501]。
- 之後指揮中心指出,目前疫情穩定下降,因此維持原定的日期(3月6日)開始推動校園新制,不過仍須觀察約一週時間,看看放寬防疫措施是否造成整體疫情波動,若沒有發現明顯反彈,大約近期記者會將預告下波鬆綁新制,如輕症免隔離等。
- 1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等機構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期刊上發表報告,指病毒屬於乙型冠狀病毒屬(Betacoronavirus)。
1月23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採取疫區封鎖隔離措施[32][33],這是近代公共衛生史上第一次對千萬人口規模的大城市採取封鎖措施[34]。 在1月30日,中國境外有3個國家證實出現社區傳播,而世界衛生組織亦於當日宣布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月中旬,中國大陸的疫情達到發展高峰,而2月底義大利、韓國與伊朗三國的確診人數急速增加。
國內疫情通報: 健康網》豆腐助皮膚光滑防骨鬆 醫示警:不宜與4食材共食
指揮中心指出,配合本次防治政策調整,同步修訂相關配套措施於3月20日實施,包括取消健保卡資料上傳COVID-19檢驗結果自動通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方式,請醫療院所改至傳染病通報系統網站或運用醫院電子病歷自動通報(EMR)等方式通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併發症)」。 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警戒標準及因應事項,第3級是國內單週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或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的本土病例。 指揮中心宣布自3月7日零時起,研判為確定病例之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天數縮短為10天,並自第11天起接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家用快篩試劑檢測增為2次(第3天、第6-7天各1次),檢測結果透過發送雙向簡訊回報,以即時掌握檢測結果,進行必要之防治措施。 2020年4月1日,總統蔡英文宣布臺灣基於人道考量,政府積極加強在口罩、藥物、技術這三個項目的國際合作[498][499]。
1.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為提供民眾進行國際旅遊之行前參考,以供國人了解旅遊目的地區之疫情風險及建議採取措施。 新冠疫情持續下降,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近一周每日平均新增50例本土病例。 另在變異株檢出部分,本土以XBB為主,並且被世界衛生組織警示的新變異株「EG.5」已是XBB類別中,檢出最多的類型,達9例。 指揮中心表示,為利政策調整推動順利,規劃3月20日至26日為7天緩衝期,供採檢日於本年3月19日(含)以前之民眾及相關單位在緩衝期時可進行通報等相關防治作為及行政作業。
國內疫情通報: 防疫評價
疾管署澄清有關郭台銘先生辦公室表示「政府與德國BNT公司的採購合約遭取消是因我政府堅持名稱所致」,並非事實。
請具重症風險因子者(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免疫低下病史者等)於快篩陽性後儘速就醫,以利及時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 此外,考量學校教學需求,各級學校經與學校師生充分溝通並取得共識後,可於具特殊性場域或授課有相關需求時,學校得自行決定採取佩戴口罩措施。 不過請特別留意,如民眾於醫療照護機構及救護車等指定場所規定仍應戴口罩,除非是有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的檢查、治療或活動,可例外暫時拿下口罩。 綜觀這次COVID-19疫苗研發,第一時間成功的都不是傳統疫苗大廠,為什麼?
國內疫情通報: 雨彈升級 嘉義縣豪雨「國家級警報」響、8縣市大雨
一、居家檢疫天數及檢疫場所: 國內疫情通報2023 (一) 縮短居家檢疫天數為10天,並於檢疫期滿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三、確診個案居家照護隔離期間藥品取得方式: 建置多元遠距醫療方案,由醫師看診開立處方,民眾可透過紙本或電子處方箋由藥師調劑送藥到宅取得藥品,或親友代為領藥。 一、醫院專責病房:收治中重症(依WHO之SARS-CoV-2感染的相關臨床表現分類屬中度以上者)、高齡(70歲以上)、血液透析、懷孕36週以上確診者。 若住院病患已無住院需求者,無須待解除隔離,即可依分流收治原則下轉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 因應滿6個月至5歲幼兒COVID-19疫苗施打作業尚未進行,為保護幼兒健康,自今(2022)年7月1日起,將免費提供第二輪5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給學齡前幼兒(0至6歲),民眾可持2015年9月2日(含)以後出生的學齡前孩童健保卡,至各快篩實名制販售據點再免費領取一份5劑家用快篩試劑。 我國今年第一批採購BNT幼兒劑型疫苗127.68萬劑,於8月19日上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完成通關程序後,預計8月27日起配送各縣市政府,再提供給6個月至4歲幼兒基礎劑接種使用。
三、 確診個案隔離治療、居家照護及居家檢疫期間仍維持電子圍籬措施,但取消居家隔離者電子圍籬措施:考量Omicron以輕症及無症狀為主,且目前居家隔離人數眾多,多數隔離通知書無法立即於3日內開立,故採3+4居家隔離者,取消電子圍籬措施。 二、 調整居家隔離單開立原則:居家隔離單開立僅就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及大學生同住室友進行開立,惟有特殊需要者可另外申請。 一、檢疫天數及場所: (一) 居家檢疫天數為7天,入境日為第0天,並自第8天起接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 (三) 同日入境之家屬/同住者檢疫期間可於自宅或親友住所同住,或於防疫旅宿依民眾意願並配合房型同住1室。 鑒於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且考量全臺已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現行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維持至2022年6月30日。
國內疫情通報: 台灣之光
因應醫護人員需求大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有條件限制出境(英語:Impact of the 國內疫情通報2023 COVID-19 pandemic on healthcare workers)[329],醫事司亦規劃降載計劃[330]。 衛生福利部為了避免院內感染還管制陪病,一度全面實施除例外情況外不得探病,直到疫情趨緩才鬆綁[331]。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稱,自發現疫情至今,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始終抱持著資訊公開透明的態度,為民眾提供即時的疫情訊息及正確的防疫觀念[239]。
為了讓民眾信賴政府並願意配合防疫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團隊成員連續每天下午2時直播舉行疫情記者會,早期階段還曾一天召開三次[240]。 其中疫情記者會由陳時中親自說明,時長大約一個小時,並有手語翻譯員即時提供手語服務[241][242]。 許多民眾每天下午2時收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形成共同參與防疫的社會氛圍[243]。
國內疫情通報: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快訊
COVID-19公費疫苗平臺第25期自3月2日起,每週三至週五,開放已完整接種兩劑COVID-19疫苗滿12週且滿18歲以上民眾預約接種追加劑 。 COVID-19公費疫苗平臺第26期自3月9日起,每週三至週五,開放已完整接種兩劑COVID-19疫苗滿12週且滿18歲以上民眾預約接種追加劑 。 COVID-19公費疫苗平臺第27期自3月16日起,每週三至週五,開放已完整接種兩劑COVID-19疫苗滿12週且滿18歲以上民眾預約接種追加劑 。 COVID-19公費疫苗平臺第28期自3月23日起,每週三至週五,開放已完整接種兩劑COVID-19疫苗滿12週且滿18歲以上民眾預約接種追加劑 。 二、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收治無症狀、輕症(含機場落地採檢PCR陽性)且年齡未滿70歲、生活可自理或有陪同照顧者(如孩童),或懷孕未滿36週之確診者。
另,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將增設「COVID-19防治組」,聘請專家就COVID-19防治政策業務持續提供專業建議。 此外,上述防疫降階調整措施相關資訊,將置於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防疫降階,應變持續」專區 (建置中),歡迎各界參閱。 指揮中心成立運作迄今已1,192天,指揮中心特別感謝全國民眾三年多來的配合,以及醫事人員與投入防疫工作同仁的辛勞,在全球面臨疫情威脅以及經濟重大衝擊的時刻,使臺灣仍得以保有相對的安全與穩定。
國內疫情通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各項宣告事蹟時間表 (
我國第16批採購AstraZeneca疫苗約146.15萬劑預定於1月13日下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待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 鑒於國內外疫情趨於穩定,為兼顧經濟、生計及防疫,我國自今年3月7日零時起(當地搭機時間),放寬非本國籍商務人士來臺。 二、倘能遵守居家隔離相關規定,且每次使用浴廁後均能適當清消,則可於不含獨立衛浴設備之個人專用房間隔離。 三、居家照護(啟動縣市):未滿65歲,無血液透析、懷孕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得採居家照護管理;不符居家照護條件者,依分流收治原則送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或醫院。 (一) 工作人員/從業人員(含流動人員)皆應接種3劑COVID-19疫苗,新進人員於首次服務前倘未完整接種3劑疫苗者,應提供自費3日內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驗陰性證明。
- 2020年3月19日,進入全球大流行並在西方國家出現失控情況後,要求國民入境實施「居家檢疫14天」,外籍人士限制入境[255][256]。
- 臺灣經歷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後[2][3],政府檢討防疫體系及準備工作的缺失,加強傳染病防疫醫療體系的組織,分為中央政府、地區、地方政府三級指揮架構[4]。
- 美國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確診人數5053萬5791人,死亡人數為81萬5269人。
- 衛生局提醒,工地建案業者應落實登革熱自主管理計畫,主動針對可能孳生病媒蚊區域進行巡查、清理,對於無法清除積水處,應至少每兩週投(噴)藥一次或採取抽乾等措施。
- 此類對象建議進行「0+n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檢測結果為陰性,或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已達10天。
- 中華民國副總統陳建仁也曾參與英國國會下議院聽證會,及接受日本產業經濟新聞社、英國廣播公司等訪問[516]。
2020年度累積:確診數799例(本土56例、境外704例、敦睦36例、航空器2例、不明1例)、7例死亡。 12月21日,一名確診的紐西蘭籍長榮航空外籍機師感染友人,打破連續252天無「本土案例」紀錄[84][85]。 4月18日,中華民國海軍敦睦艦隊的磐石艦軍人驗出群聚感染[74],最終36名病例[75]。 2月6日,「口罩實名制」正式上路[45],民眾可於全台灣6336家藥局購買口罩[46][47][48]。
國內疫情通報: 出現病例
為持續保持警戒及加強社區監測,指揮中心將自今年7月1日起再延長COVID-19社區加強監測方案至今年12月31日,並擴增約37家偏鄉及離島地區診所或衛生所加入,截至目前全國共有737家定點診所參與,指揮中心呼籲有出現呼吸道症狀的民眾善加利用。 國內疫情通報2023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考量國際邊境政策逐漸開放,為平衡推動防疫工作,且促進經濟及社會活動與國際必要交流,宣布自7月25日起起,放寬外籍人士得以志工、傳教弘法、研習(宗教教義)、實習、國際交流及度假打工(青年交流)等事由申請特別入境許可簽證來臺。 國內疫情通報2023 我國向國外採購之猴痘口服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已於7月27日晚間運抵臺灣,將於完成通關及驗收程序後配撥該署各區管制中心。 該藥物將由醫師評估治療效益與風險,充分告知病患並獲得同意後提出申請,經審核通過後提供重症及免疫低下確診個案使用。 為因應 猴痘 防治需求,依專家建議向丹麥生技公司「巴伐利亞北歐」( Bavarian Nordic,簡稱BN ) 採購之猴痘疫苗 JYNNEOS®,於今日晚間運抵臺灣。 本批疫苗共560劑,使用對象為操作正痘病毒屬培養之實驗室人員及高暴露風險密切接觸者。
旅客資料並整合至14天居家關懷及追蹤告警的「防疫追蹤系統」,進行後續社區追蹤關懷[260]。 5月1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且「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正式解編,並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COVID-19」整備應變工作[232]。 學校及幼兒園發生疑似腸病毒群聚事件時,無須依「症狀監視及預警系統作業說明」進行通報及採檢,但仍應遵循地方政府公告之轄內腸病毒輕症個案通報及群聚事件管理措施,以降低傳播風險。 這一發現比美洲大陸官方宣布的第一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病例,2020年1月21日美國確診第一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早兩個月,比巴西政府宣布的2020年2月底出現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病例早了三個月[20][註 6]。 指揮中心特別感謝疫情期間民眾的配合,以及醫事人員與投入防疫工作同仁的辛勞,請民眾持續配合相關防治措施,同時呼籲「疫苗加一,解封安心」運動已開始;接種院所時間、地點等相關資訊,可透過疾管署官網「疫苗加一,解封安心」專區查詢,也請民眾儘速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群體免疫保護力,共同邁向疫後新生活。
國內疫情通報: 5月1日起防疫降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 」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指揮中心同日解編,由衛福部主政繼續整備應變工作
春節檢疫專案(包含 14+0+7、10+4+7 及 7+7+7 共3項方案)實施期間延長至2022年2月28日,入境人員務必配合相關檢疫措施。 四、入境者於檢疫期間轉為隔離身分者,以於原檢疫地點隔離至期滿為原則,惟為降低風險,建議不適用前述(一)至(三)項規範。 (二) 倘人員曾為COVID-19確診個案,且持有3個月內由衛生機關開立之解除隔離通知書者,可暫免檢具COVID-19疫苗接種證明,惟應於解除隔離滿3個月後,依時程儘速完成接種3劑COVID-19疫苗。 二、 縮短居家隔離天數為3+4天(3天隔離+4天自主防疫);自4月26日起實施,回溯目前已居隔超過三天者,自4月27日開始解除隔離。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11][註 4]是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導致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所引發的全球大流行疫情[12]。 該疾病在2019年末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首次報告,隨後在2020年初全球多國報告發現病例,逐漸變成一場全球性大瘟疫[13]。 截至2023年8月26日,全球已累計報告逾769,805,366[9]例確診病例,其中逾6,955,484[9]人死亡[14],病死率約為2.09%[15],是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流行病之一。
國內疫情通報: 疫情解封信義區酒駕增 年初至今酒駕件數較去年增三成
(四) 腸病毒重症確定個案後遺症追蹤 為全面瞭解國內腸病毒重症個案之疾病負擔,對於出院時仍未完全復原之個案,需於發病6個月後追蹤個案之復原狀況及是否有後遺症,以建立相關資料庫,供後續疫苗效益評估及訂定防治策略參考。 2020年1月20日,即中國武漢一日通報超過100宗新增個案後,香港大學新發病毒性疾病學講座教授管軼認為武漢市政府未查出病毒感染源頭及傳播途徑,故未能成功控制疫情,導致肺炎疫情擴大,憂慮今後有機會出現超級傳播者,令個案再次大幅增加[212]。 香港中文大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病例大增相信是因為外圍醫院開始快速測試[213],同時表示此次肺炎疫情大約有1/4是嚴重個案,與2003年SARS事件的比例類似,但評估傳播力較SARS更弱[214]。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我國防疫進入以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穩健開放為原則之「新臺灣模式」,為強化民眾自主防疫、提升疫情調查效率及發掘可能風險個案,已優化「臺灣社交距離APP」實聯制措施等相關功能,鼓勵民眾下載使用。 疾病管制署表示,自2022年5月全球爆發猴痘疫情以來,病例數持續快速增加且受影響國家日益增多,基於受影響國當地可能具暴露風險,疾管署宣布即日起將具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44國之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因應國內邊境放寬管制措施,及國際間各式交流需求,自2022年10月13日零時起,全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調降至「第二級:警示(Alert)」,出國旅遊應採取加強防護措施。
國內疫情通報: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通報及送/檢驗方式
由於國際COVID-19疫情仍持續,世界衛生組織亦尚未解除「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中心請民眾持續配合相關防疫措施,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並依照最新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群體免疫保護力,共同邁向疫後新生活。 目前研究表明,SARS-CoV-2最早可能於2019年10月至11月進入人類社會生活並開始傳播[18][19][20],而目前明確已知的首宗感染個案於2019年12月1日在武漢市發病[21][註 3]。 12月26日,武漢市呼吸與重症醫學科醫生張繼先最早發現和上報此不明原因肺炎,並懷疑該病屬傳染病[25][26][27]。 2020年1月13日起,疫情陸續蔓延到泰國、日本及韓國等相鄰國家[28][29][30],至1月21日則波及到亞洲以外的美國西雅圖[31]。
二、距前一次發病日或採檢日3個月以上,SARS-CoV-2 RT-PCR檢驗陽性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者,原則視為新感染個案,依現行確診病例處理原則,啟動相關防疫措施及醫療處置。 惟此類對像如經醫師綜合評估(例如目前有無疑似症狀、接觸史、旅遊史、快篩檢驗結果、SARS-CoV-2 RT-PCR 檢驗結果陽性惟Ct值≥30等)非屬新感染個案,則排除確診。 這次防疫充分運用智慧型科技防疫(英語:Use and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for COVID-19 pandemic mitigation),由行政院透過個人可識別資訊整合各部會資料庫[352],建置出「智慧型防疫系統」[353]。 同時行政院還成立「防疫大數據小組」,透過大數據、人工智慧、資料分析協助疫情調查與流行病學分析[354]。 全民健康保險卡及雲端系統則成為防疫網路的關鍵基礎,在口罩分配、民眾就醫紀錄、檢疫隔離與返臺資訊等面向發揮重要功能[355]。
自即日起未曾接種基礎劑第1劑者,請接種「Novavax疫苗」,接種單位將不再提供(含預約作業)青少年第1劑接種「BioNTech疫苗」;四、「18歲以上」(成人)如預定以同廠牌完成接種,第1劑「BioNTech疫苗」必須於2月21日以前接種。 如於2月22日以後接種第1劑(可擇定「BioNTech」或「Novavax」COVID-19疫苗),但後續第2劑請以「Novavax疫苗」銜接接種[227]。 6月21日,正式實施修訂「2019年冠狀病毒病」定義,新增民眾使用經衛福部食藥署核准通過之「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驗試劑」檢測陽性,並經醫師確認即為確診[194]。 5月26日,正式實施修訂「2019年冠狀病毒病」定義,民眾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不分年齡及族群,經醫事人員確認,或由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結果陽性者,即可研判為確定病例[190]。 行政院整合各部會資料建立「智慧型防疫系統」,建立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和自主健康管理機制。 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佔比約80.5%,以XBB.1.5為多、佔47.5%,另XBB.1.9.1、佔12.4%;XBB.1.16、佔8.6%,但現有證據顯示致疾病嚴重性未明顯增加,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的病毒株演變與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