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智慧工廠11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Ben on November 15, 2020

華碩智慧工廠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8日電)電腦品牌廠華碩去年宣布將投資新台幣30億元,在台灣自建智慧製造工廠,今天首度開放媒體參訪,因目前產能無法滿足自有產品需求,華碩正在桃園蘆竹興建第2座智慧工廠,預計明年底完工啟用。 DIP 爐前 AI 瑕疵檢測設備是針對 PCB 手插件進錫爐前的元件置放,進行全面性瑕疵狀況示警,預防產品有缺件、極反、歪斜、錯件等狀況,進而減少重工;只需少量良品便能完成 AI 訓練,同時保留歷史檢測資料,用於生產履歷追蹤,或是根據客製化需求來串接生產系統。 智慧工廠結合可視化3D設備、AR(擴增實境)眼鏡、自主式移動機器人物料搬送控制系統、AI(人工智慧)瑕疵檢測等數位技術,能透過遠端協作,執行培訓、維護、查修等作業。 華碩首座智慧工廠租用新北樹林瑞傳公司大樓樓層,面積約1400坪,產線包括2條SMT(表面黏著技術)、1條DIP(插件)、1條測試、1條包裝,經過1年籌備期,於去年11月啟用,目前以少量多樣方式生產主機板、伺服器、工業電腦等華碩自有產品。

  •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8日電)電腦品牌廠華碩去年宣布將投資新台幣30億元,在台灣自建智慧製造工廠,今天首度開放媒體參訪,因目前產能無法滿足自有產品需求,華碩正在桃園蘆竹興建第2座智慧工廠,預計明年底完工啟用。
  • 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今天接受媒體聯訪說,華碩籌備智慧工廠前觀察全球趨勢,不僅德國推動「工業4.0」計畫,美國也啟動「先進製造夥伴」策略,後來中國、英國、日本、韓國也都推出類似計畫,代表智慧製造勢在必行。
  • 除了瑞傳大樓以外,華碩第二座智慧製造基地已選定桃園蘆竹的自家場域,原為客服中心從事維修服務,2022 年初已動工改建,計劃興建成 4~5 樓高的工廠,預計 2023 年底展開試營運,滿足率可望從目前 10%、20% 向上提升。
  • 華碩透過AR眼鏡呈現虛實整合的智慧生產流程,協助廠辦人員即時瞭解產程資訊,還可以透過遠端協作,實現培訓、維護、查修等作業。
  • 以戰情室為例,採用華碩自行研發的中央監控管理平台,可顯示工廠所有生產資訊,例如各站良率、直通率、異常處置時效率、出貨準時率、報廢率等。
  • 他表示,華碩智慧工廠針對少量多樣、高度客製化產品進行產線設計,在生產過程中可蒐集連網數據,用於後續品質分析,並利用環境監控和節能技術達到永續生產目的。

中國和越南已有代工廠正在驗證這套解決方案,尤其先將具 AI 技術的檢測設備導入代工廠,把關產品品質;中國方面仍因 COVID-19 疫情高度管制,所以計畫推行有所延宕。 華碩已砸下30億元興建樹林廠和蘆竹廠,未來將可滿足華碩少量多樣及高度客製化的工業主機板、工業電腦以及伺服器等產品,另外除了解決內部需求外,未來也將擴及到上、下、游供應鏈,後續會進一步擴大商業模式,從台灣輸出到海外大廠。 華碩指出,智慧工廠整合AIoT和M2M (Machine to Machine)工業4.0解決方案,進一步導入AI方案,提高工廠生產品質與效率,並降低成本,建立智慧化、數位化和永續的新世代工廠。 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指出,華碩秉持「崇本務實」,當德國提出工業 4.0,以及台灣在內的其他國家紛紛針對此概念提出相關計畫下,華碩早就有此想法,但並非一味追求潮流。 台灣有電子業和製造業的上中下游完整生態系,所以華碩思考工業 4.0 是為長遠規劃,以打造完整解決方案。 電腦及家電上的關鍵零件「風扇」,雖然體積小,卻是能夠左右產品壽命的關鍵元件之一; 過去風扇製造業者檢測風扇品質時,係以人耳判別,不僅需花費3~6個月不等的時間進行品檢員培訓,還會有人耳疲乏及潛在職災等因素,可能降低檢出率或稼動率(Activation)。

華碩智慧工廠: 華碩強攻電競事業

以戰情室為例,採用華碩自行研發的中央監控管理平台,可顯示工廠所有生產資訊,例如各站良率、直通率、異常處置時效率、出貨準時率、報廢率等。 華碩在台首座智慧廠區,是向其投資的工業電腦廠瑞傳租借樹林廠一層空間,占地1,400坪,設有兩條SMT線、一條DIP線及一條測試線,主要生產伺服器、主板。 華碩智慧工廠2023 業界傳出,受終端需求不振與市場競爭影響,台積電與轉投資世界先進近期陸續調降8吋晶圓代工報價,最高降幅高達三成。

華碩智慧工廠

為解決此棘手問題,華碩導入人工智慧波形檢測系統,錄製合格風扇的運轉聲音,讓AI學習「好的風扇聲音波形」,將可快速辨識品質優良的風扇。 更重要的是,這項運用聲音進行品質檢測的技術也能搭配機具電流、電壓、震動等特徵,應用在所有「動件」產品上,例如:工廠馬達透過AI監測生命週期,聽出馬達異常時就能立即發出警告,讓工廠適當維修汰換,避免因馬達臨時故障產線停擺,造成巨大損失。 智慧示範工廠整合了 IoT 物聯網和 華碩智慧工廠2023 M2M(Machine to Machine)工業 4.0 解決方案,更進一步導入 AI,提高工廠生產品質和效率,並且降低成本。 他表示,華碩智慧工廠針對少量多樣、高度客製化產品進行產線設計,在生產過程中可蒐集連網數據,用於後續品質分析,並利用環境監控和節能技術達到永續生產目的。 張權德分析,華碩智慧工廠相關解決方案推廣規劃三個階段,除了內部使用之外,第二階段將推廣到代工及供應鏈夥伴,最終再對外推廣。 目前,華碩已將其智慧製造方案推廣到代工夥伴,包含大陸及越南等地工廠,預計將於明年上半年完成驗證落地。

華碩智慧工廠: 少量多樣、高度客製化 提升供應鏈生產品質

此外,華碩透過AR眼鏡呈現虛實整合的智慧生產流程,協助廠辦人員即時瞭解產程資訊,還可以透過遠端協作,實現培訓、維護、查修等作業。 隨著華碩智慧工廠開花結果,落實到相關供應鏈後,擴展向台灣製造業、進而加速製造業轉型,並輸出至海外市場,可望打造出最有競爭力的智慧大廠,正式迎戰工業4.0時代。 華碩智慧工廠2023 被視為智慧工廠的頭腦-行動數位戰情室,可連結廠區200台設備,並透過3D建模、建立「數位孿生」,一口氣掌握電力系統、溫濕度、照明系統,隨時了解生產線所有情況,若搭配AR眼鏡,還可巡檢機台,透過遠端協作,完成培訓、維護、查修等作業。

華碩智慧工廠

蘆竹廠過往為華碩客服中心維修應用,目前該廠區已於今年初開始動工,目標將於2023年年底試營運,目前該廠在土建皆段,預計將設有五層空間,將更能滿足華碩內部需求。 華碩先前宣布砸下30億元自建智慧工廠,目前除樹林廠區外,第二個工廠則位於桃園蘆竹,有別於樹林廠區僅一層空間,蘆竹廠因土地為華碩自有,因此規模將遠勝於樹林廠。 例如部份需要客製化,不用大量生產的產品,過去最後的品管階段只能仰賴員工目測檢視,但員工可能因為疲勞、不專心等因素,導致產品有瑕疵未被篩選,但引進智能設備後,就可進一步解決不良率問題。 廠內還有物料搬送控制系統,整合 MES 和智能倉儲,即時掌控料件搬送任務,適合少量多樣、換線頻繁的生產模式。

華碩智慧工廠: 中越廠已導入 明年上半年落地

今年華碩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團隊也訂下積極目標,包括風扇及金屬機構件供應商,預計搶下30個智慧檢測專案。 華碩鎖定「少量多樣」、「高度客製化」的製造型態,於瑞傳科技總部大樓打造首座 AI 智慧示範工廠,結合可視化 3D 設備、AR 智慧眼鏡、AI 瑕疵檢測、自主式移動機器人物料搬送系統(AMR)等先進技術,推出更完整的工業 4.0 解決方案,加速 AIoT 產業布局。 華碩(2357)(2357)以少量多樣的製造型態,打造首座AI智慧示範工廠,結合可視化3D設備、AR智慧眼鏡、自主式移動機器人物料搬送控制系統 (AMR)、AI瑕疵檢測等先進數位技術,加速AIoT產業佈局,推出更完整的工業4.0解決方案。 華碩智慧工廠整合物聯網(IOT)和M2M(Machine to Machine)工業4.0解決方案,更進一步導入AI方案,提高工廠生產品質與效率,並降低成本,建立一個智慧化、數位化和永續的新世代工廠。 華碩透過AR眼鏡呈現虛實整合的智慧生產流程,協助廠辦人員即時瞭解產程資訊,還可以透過遠端協作,實現培訓、維護、查修等作業。

華碩智慧工廠

實地走進華碩首間智慧工廠,占地約1400坪,產線包括2條SMT(表面黏著技術)、1條DIP(插件)、1條測試、1條包裝,歷經一年籌備,目前主要以生產工業主機板、伺服器等華碩自有產品為主。 為提高安控品質,華碩也推出兼具門禁、測溫、人臉辨識等多功能的廠辦AI門禁系統,還能快速追蹤訪客足跡,以免訪客誤闖限制區域,讓製程的商業機密和客戶資料都能獲得完整保證。 不只如此,華碩為此打造智能化的中央監控管理平台,即時收集生產和廠務的大數據,透過廠內的戰情室以及 3D 設備可視化概念,呈現即時數據和資料分析。 具體來說,廠內透過 AR 眼鏡呈現虛實整合的智慧生產流程,協助廠辦人員即時了解產程資訊,還能透過遠端協作,實現維護、查修、培訓等作業。

華碩智慧工廠: 完整全文

此外,DIP爐前AI瑕疵檢測設備,針對PCB手插件進錫爐前的元件置放,進行全面性瑕疵狀況示警,預防缺件、極反、歪斜和錯件等情形,減少重工。 僅需少量良品就能完成AI訓練,同時保留歷史檢測資料,以用於生產履歷追蹤,或根據客製化需求,串接生產系統。 除去年11月已投產運作的樹林廠外,華碩蘆竹廠也已進行土建工程,預計最快明年底啟動試營運,預計有機會滿足一到二成的智慧製造產能需求。 不過,張權德坦言,智慧工廠現有產能仍無法滿足自有產品需求,已規劃把桃園蘆竹的華碩客服中心維修應用廠區改建為第2座智慧工廠,今年初動工興建5層樓,預計明年底完工啟用,產線將高度自動化,也包含組裝線。 華碩會切入智慧工廠,除觀察國內、外趨勢外,最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台灣在製造業發展有完整上、中、下游生態系和供應鏈,製造一向對台灣、華碩很重要,「現在推動的智慧工廠和市場現行最大差異就是少量多樣。」張權德解釋。 除了瑞傳大樓以外,華碩第二座智慧製造基地已選定桃園蘆竹的自家場域,原為客服中心從事維修服務,2022 年初已動工改建,計劃興建成 4~5 樓高的工廠,預計 2023 年底展開試營運,滿足率可望從目前 10%、20% 向上提升。

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今天接受媒體聯訪說,華碩籌備智慧工廠前觀察全球趨勢,不僅德國推動「工業4.0」計畫,美國也啟動「先進製造夥伴」策略,後來中國、英國、日本、韓國也都推出類似計畫,代表智慧製造勢在必行。 華碩智慧工廠 此外,華碩推出DIP爐前AI瑕疵檢測設備,針對PCB手插件進錫爐前的元件置放,進行全面性瑕疵狀況示警,預防缺件、極反、歪斜和錯件等情形,減少重工。 僅需少量良品就能完成AI訓練,同時保留歷史檢測資料,用在生產履歷追蹤,也能依據客製化需求,串聯生產系統。 以自身痛點出發的華碩,結合在地OT系統整合商,將華碩的AI智慧工廠整合解決方案,也可套用到對智慧工廠有需求的其他產業,如機械、工具機、五金等傳統製造業。 華碩智慧工廠 張權德透露,華碩極積參與各項相關展覽時,就有業者對華碩提出需求,最快明年就有機會拿下第一張外部訂單。

華碩智慧工廠: 華碩守護偏鄉 贈手持超音波提升醫療能量

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指出,為了與華碩代工或供應鏈夥伴區隔,樹林廠製造產品定義為少量多樣、高度客製化產品線,主要生產華碩自身產品。 張權德指出,華碩過去在智慧設備的設置上擁有豐富經驗,也有資料管理平台的部門可以協助分析數據,給予完整的解決方案,未來將擴向代工廠、協助代工廠在生產品質及良率上提升,進一步替華碩產品把關,目前也已有中國、越南的代工廠合作夥伴導入檢測解決方案驗證,最快明年上半年就能落地運作。 透過少量多樣且彈性的製造生產模式,提供客戶高度客製化的產品,並結合AI和AIoT解決產品的品質管控、效率,「我們一開始是以自身痛點出發,先滿足內部客戶需求,再往外推廣到外部需求,希望透過充分的研發能量,協助供應鏈夥伴一同提升效率與品質。」張權德說。 樹林AI智慧示範工廠,結合可視化3D設備、AR智慧眼鏡、自主式移動機器人物料搬送控制系統 (AMR)、AI瑕疵檢測等先進數位技術,加速AIoT產業佈局,推出更完整的工業4.0解決方案。

  • 今年華碩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團隊也訂下積極目標,包括風扇及金屬機構件供應商,預計搶下30個智慧檢測專案。
  • 更重要的是,這項運用聲音進行品質檢測的技術也能搭配機具電流、電壓、震動等特徵,應用在所有「動件」產品上,例如:工廠馬達透過AI監測生命週期,聽出馬達異常時就能立即發出警告,讓工廠適當維修汰換,避免因馬達臨時故障產線停擺,造成巨大損失。
  • 華碩已砸下30億元興建樹林廠和蘆竹廠,未來將可滿足華碩少量多樣及高度客製化的工業主機板、工業電腦以及伺服器等產品,另外除了解決內部需求外,未來也將擴及到上、下、游供應鏈,後續會進一步擴大商業模式,從台灣輸出到海外大廠。
  • 智慧示範工廠整合了 IoT 物聯網和 M2M(Machine to Machine)工業 4.0 解決方案,更進一步導入 AI,提高工廠生產品質和效率,並且降低成本。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