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花落水流之景,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无可奈何之惆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体现了诗人与丈夫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翻譯: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蓆帶著秋的涼意。 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登上小船。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
在這“輕”與“獨”中不事張揚,無需為伴的去回味、咀嚼、體驗、領略。 上闋煞尾處,忽見“月滿西樓”這一景象描述。 不但呼應了首句“紅藕香殘”的景象,且同時組成了一個空間上的立體環境體;紅藕、蘭舟、雁字、西樓。
此情無計可消除: 此情無計可消除 重生
」詞與詩都寫了竹蓆,寫了月光,寫了西樓,同樣表達了刻骨的相思,對照之下,更覺非常相似。 此情無計可消除2023 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鍾情和充分信任,體現了她開朗的性格,善於為對方著想,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 如果聯系這首詞的起句,還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題作《寫情》的七絕:“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這首詞,詞語淺近,感情深摯,體現了「漱玉詞」的藝術風格。 參考資料: 李清照是 中國宋代著名女詞人。 據說她著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但已經遺失。 現存《漱玉詞》輯本,約五十首左右。 相傳 李清照的故居所在,有「漱玉泉」。
此情無計可消除: 李清照 Li Qingzhao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蓆。 錦書:前秦蘇惠曾織錦作《璇璣圖詩》,寄其夫竇滔,計八百四十字,縱橫反覆,皆可誦讀,文詞淒婉。 後人因稱妻寄夫為錦字,或稱錦書;亦泛為書信的美稱。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可又不能互相傾訴,只好各在一方獨自愁悶著。
上闋,從 秋日獨自泛舟出遊,寫到 明月高照閨樓,無論是 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歸家,無時無刻,不在 掛念著心上之人,盼望 他從遠方寄來「錦書」。 下闋,以「花落水流」比擬 丈夫離開自己以後 的寂寞寥落之感,說明 彼此伉儷情深,兩地相思 難以消除。 我們彷彿見到,李清照 眉頭剛剛舒展,心中又見悲苦。
此情無計可消除: 此情無計可消除
就表現手法及其含義來看,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銷翠葉殘”相類似。 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詩意:“菡萏香銷”,無疑是不及“紅藕香殘”那樣既通俗又是色澤鮮明;“翠葉殘”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銷”一樣,是指秋來荷葉落。 但“玉簟秋”,卻不同了,又有一層新的意思。 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來表現秋的到來,那么,“玉簟秋”就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感受——竹席生涼來表達秋的到來。 一句話里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顯然,同是七個字,但它的涵義就比之李璟句豐富得多。
- 這就是所有傳世巨作所共有的,在各個層面上以獨具個性化的表現手法傳達出人類的普遍意識情感,喚起不同時代、民族、國界的人們的善良的審美體驗。
- 這裡,“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藝術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 寫出時間是在一個荷花凋謝、竹席嫌涼的秋天。
- 在這些悼亡詩賦中,《悼亡詩》三首都堪稱杰作,而在三首《悼亡詩》中,第一首傳誦千古,尤為有名。
作者亦身在其中,獨處一角,可謂身入詞境。 這首詩的結拍三句,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名句。 這說明,詩詞創作雖忌模擬,但可以點化前人語句,使之呈現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成功的點化總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僅變化原句,而且高過原句。 李清照的這一點化,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認為范句雖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 這里,“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藝術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此情無計可消除: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商品搜尋結果共 2 筆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閑愁。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表達了她對于不能和丈夫一起共度美好歲月的惋惜. 同時也感嘆著青春時光的易逝,語句之間充滿了無奈與憂傷。
可是,在羅帳、屏風之間再也見不到愛妻的形影。 見到的是墻上掛的亡妻的筆墨遺跡,婉媚依舊,余香未歇。 眼前的情景,使詩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愛妻還活著,忽然想起她離開人世,心中不免有幾分驚懼。
此情無計可消除: 詞人故事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 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 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
- 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
- 昔日也許雙雙泛舟,而今獨自擊楫,恩愛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歸,怎不教她愁情滿懷。
- 這首詩的結拍三句,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名句。
- 有清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四印齋重刻本《漱玉詞》一卷傳世。
-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一些詞評家或稱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或贊賞其“精秀特絕”(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它的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說明這是“已涼天氣未寒時”(韓偓《已涼》詩)。 這一兼寫戶內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開頭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境氣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2.4花自飄零水自流 落花飄零,流水悠悠,一切都逝者如斯。
此情無計可消除: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李廷機的《草堂詩餘評林》稱此詞“語意超逸,令人醒目”,讀者之所以特別易於為它的藝術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霫熙 有人說,這是寫李清照慨嘆自己 青春易老,時光易逝 要是這樣,那麼,下面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兩句,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 花自飄零 此情無計可消除2023 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 水自流 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自 字,是 空自 或 自然 的意思。 作者:佚名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
意譯: 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粉紅色荷花竟然凋零了,只剩餘香。 時至深秋,精美似玉的竹席已覺有些清冷。 換下夏季輕薄的絲綢衣裳,穿上比較厚的秋裝,獨自上了蘭舟,去泛舟以排遣閒愁。 月滿時,上西樓,望雲中,見回雁, 惦念良人,盼望錦書到來? ,但是月圓,人卻未圓;群雁空回,錦書無有。 花自飄零水自流,花落水流之景,給人以淒涼無奈之感。
此情無計可消除: 離別海岸
她把自己比作花,把丈夫比作流水,深深為不能和丈夫相依相隨而傷懷。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女詞人,其詞清新幽淡,悽婉動人,被視為婉約派正宗,尤以晚年刻劃南渡後悽苦生活的作品成就最高。 有清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四印齋重刻本《漱玉詞》一卷傳世。 “獨上蘭舟”,遠遊的丈夫現在已經踏上征程,自己現在卻一個人孤零零的呆着,依依不捨... 如果聯繫這首詞的起句,還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題作《寫情》的七絕:“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兩句,構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 按順序,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 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所以有“誰寄”之嘆。 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
此情無計可消除: 李清照其他詩詞更多
本書從生平、作品分析、文學史地位等各方面,對李清照作了全面的介紹。 作者:佚名這首詞的創作時間,是一個首先要辨明的問題。 根據題名爲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記》引《外傳》雲:“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
接下來的五句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 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 下面“云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后的懸念。 這兩句也是上闋「雲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儘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
此情無計可消除: 「文學與人生 此情無計可消除」商品搜尋結果共 5 筆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意思是,眉上愁雲剛消,心裡又愁了起來。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筆勾勒季節特征,其后輕推出抒情主體的形象。 此情無計可消除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兩句足可玩味,“輕”,言其悄悄然;“獨”,曰其僅然一身。 詞至此可謂不著一字,然而其意脈潛隱其中,直到“云中誰寄錦書來”,其潛隱之意脈方才顯豁,終顯其表層意象。
玉簟:簟(音ㄉㄧㄢˋ),精美似玉的竹席。 錦書:即 錦字迴文書,這裡指情書。。 此情無計可消除 雁字:指雁群飛時排列成「人」或「一」字形狀,故稱「雁字」,相傳 鴻雁傳帶書信。
此情無計可消除: 作者簡介
為你念著千山萬水,千山萬水的間隔竟是如斯之近,為你牽出千絲萬緒,千絲萬緒的情懷竟是如斯溫柔。 抖落了時間的塵埃,摘一朵云掛在嘴角,你以最直接的方式,抵達,我在視線在你的紋路里,輾轉成詩。 你,始終在離我最近的地方,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寫出時間是在一個荷花凋謝、竹席嫌涼的秋天。 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了時節,指出就是這樣一個蕭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離情別緒,顯示出全詞的傾向性。 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
指間的葉片無序的從心尖劃過,留下一抹傷痛在風中輕舞。 此情無計可消除2023 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閒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