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遊市場分析好唔好2023!內含台灣旅遊市場分析絕密資料

Posted by Jason on June 1, 2020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藉由線上平台將人引流到飯店的官網內,才是能真正留住客人,讓客人知道飯店所能給的附加價值是更高的。 對於綜合旅行社來說,多一條銷售通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沒有產品的Agent而言,威脅就相當大。 如果將Line旅遊當作是一家擁有2千1百萬客戶的Agent,那中小型旅行社很難不將此視為威脅。 但是,旅遊產業運作複雜,是一個「人和」佔很重的行業,即便是線上購物平台發達,許多消費者還是會選擇旅行社服務。 前陣子有網路謠傳旅行社推出到美國打疫苗的團體行程,雖然觀光局已公告旅行社出團為違法行為,但此消息卻也讓不少人興起出國打疫苗的念頭,個人機票詢問度突然增加,尤其是美國洛杉磯、夏威夷、安克拉治。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百百種,光文章提到的蛋白質(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乳酸菌等,種類就已經相當多樣,想要在每天繁忙的生活中落實「均衡飲食」,一次補足人體所需營養,並同時補充體力、增強保護力是相當困難的。 對於年過45歲的樂齡族而言,能夠促進骨骼健康的「鈣」,以及維持血鈣平衡、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絕對屬於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若能藉由營養品補充,就會是非常方便的選擇。 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 STUDIO團隊製作。 至於為何選擇這些目的地,風景、美食與便利性是國人地點選擇的首要幾大考量,其次則為風情文化、知名觀光名勝、以及從未去過的新鮮感。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觀光業未來展望

此外,可以的話盡量搭乘直飛航班,須轉機的航班雖然便宜,但轉機機場一旦政策生變,將會更加麻煩。 後疫情時代,不單旅遊型態改變,航空公司在過去一年也在票價及訂位策略上有了很大的變動。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2023 專營機票銷售業務的101旅行社總經理林顯峻即表示,因疫情期間客運量大幅縮減,2021年華航、長榮等國籍航空全鎖住低價艙等,只銷售高價艙位,沒有明顯淡旺季區分,全年票價都很昂貴,倒是外籍航空公司目前仍會釋出低票價的艙等,價差因而明顯拉大。 根據「發展觀光條例」第59條,未依第32條規定取得執業證而執行導遊人員或領隊人員業務者,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並禁止其執業。 未來到酒店Check in時,面對的可能是機器,手機將是可開啟房門及與酒店服務隨時溝通的物聯網概念。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而近幾年韓國也積極推廣郵輪旅遊,2018年搭乘郵輪前往台灣的旅客約有8,167人,而今年預計從基隆港出發前往韓國的旅客將達到2.7萬人次。 2018年台灣赴日本旅遊達到482萬5,948人次,相比2017年增長4.5%,這是在2011年發生311東日本大地震,台灣赴日本旅遊首次呈現下滑後,創下連續7年穩定增長的成績。 2013年台灣赴日旅客首次達到230萬人次,2015年突破379萬人次,隔年2016年創下429萬人次的歷史新紀錄,而近3年在航空公司持續加強台日間運力,台灣赴日本旅遊人數以5~10%的速度穩定成長。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DevDays Asia 2023 活動詳細資訊

歐洲大陸私營小型飛機公司、廉價航空公司的增加,就是因應最近這十年來商務, 觀光旅遊市場興起的商機,表示產業不斷擴大,消費者年齡層也不斷擴大。 另外,2018 年觀光旅館也增加 2 家,為 128 家,在房間供給量增加,入住人次小幅增加之下,住房率降至 63.27%,平均房價亦微幅下跌至 3,741 元,於量、價雙雙下滑之際,住房營收衰退 0.6%,為 254.6 億元,餐飲營收則上升 1.7%,為 268.7 億元。 回顧 2018 年國內觀光旅館營運概況(如表六所示),隨旅遊型態改變,自由行旅客增加,入住觀光旅館人次年增 0.6%,為 1,218 萬人次,其中入住旅客屬團客及自由行之人次分別為 406 及 812 萬人次,較 2017 年分別減少 21 及增加 28 萬人次。 其中,仍以傳統著名旅遊景點為主要成長地區,但部分新興市場受到比較基期較低影響,成長動能亦較顯著。

  • 至於境外旅遊,有超過4成的高端旅客安排旅遊時傾向「自組一團」,讓行程和人數更能按理想規劃,顯示客製化及私人訂製行程更受歡迎。
  • 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台灣旅客(64%)都希望能為減少過度旅遊盡一份心力,而有53% 的台灣旅客在知道過度旅遊會對環境造成負擔後,會願意選擇類似的目的地而取代原來較熱門的景點,有趣的是,相較全球平均的54%與51%,台灣人更具有為環境盡份心力的旅遊意識。
  • 消費者在挑選營養品的時候,可以多留意產品的BCAA含量,標示越清楚明確、含量克數越多對於使用者而言就越有幫助。
  • 坊間許多優蛋白類營養品時常主打「滿足一天所需蛋白質的多少百分比」之類的廣告標語,但事實上,它的計算標準及方式並不符合每一個人的實際需求。
  • 還有與飯店的異國美食展結合文化團隊的駐店表演,通常也有很好的行銷推廣效果,異業合作常常是雙贏的局面。
  • 隨著新一代銀髮者的心態逐漸年輕化,他們的消費訴求也正在改變,傳統的生理痛點、功能需求與比價思維已逐漸被追求自我實現、時尚需求與性價比思維給取代。

以我為例,我接受索羅門群島國家旅遊局委託觀光推廣,我需要統合索羅門群島的觀光資源,像是:自然風景區、主題樂園、博物館;以及民間觀光旅遊產業,如:飯店、航空運輸業、旅行社等,為其創造出最大的利潤。 進而,觀察平均每人每日消費支出(如表四所示)觀光外匯收入下滑之組成因子,除因低均消之客群(新南向 18 國)占來台人次之比例逐年上升,因此而拉低整體消費水平;另一項主要的因素為平均每人每日消費支出連續三年均下滑之大陸,其於 2017 年跌幅達 7.1%。 聚焦台灣,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顯示,2018 年整體來台人次約為 1,106.7 萬人次,微幅成長 3%(如表二所示)。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數據看2022台灣旅遊產業(四):觀察社群趨勢,討論度最高與關鍵字熱搜的是什麼?

搜尋比價:透過技術把主要的旅宿網站、機票網站等資訊,結合在同一平台內,提供旅客自由搜尋、選擇、搭配的比價功能。 媒體內容:旅遊媒體也是很夯的一環,但內容必須具有深度與廣度,也因此旅遊分眾媒體的經營並不容易。 行程規劃:行程規劃模式必須注意的是,行程規劃的安排是否順手、容易,且旅客在當地時也必須能使用手機,直接做下一步的行程安排,包含下一地點怎麼去、要花多少時間。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2023 新熟齡媒體「銀髮一起玩」創辦人,專精於銀髮領域趨勢分析,對銀髮長者需求有獨到見解。 因此銀髮一起玩會固定整理用戶生產的社群投稿製作編輯精選,一方面滿足熟齡群體分享的需求、提供他們發聲舞台;一方面這些互動與分享也能有效提升用戶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逐漸建立用戶黏性。 另一個成長達到22.28%的為韓國,2018年台灣赴韓國旅客人數首次突破100萬,達到108萬6,516人次,除了台虎開航大邱外,2018年濟州航空開航務安、清州等2、3線城市航點,讓整體韓國旅遊行程更豐富。

談到升格為觀光署的部分時張錫聰指出,為實現「觀光立國」願景,觀光署組織改造應以更高格局前瞻思維,配合永續觀光發展趨勢,強化資源整合、產業發展、區域觀光、數位觀光等方向發展。 也建議年輕朋友可以趁這段時間加強不足的技能,像是語言、演說、心理學、銷售等等,涉獵各種有興趣的專業知識或閱讀更多主題式旅遊資訊:如旅遊期刊。 天文、歷史、地理等範疇都是國際領隊和導遊人員隨時活用的知識,這些準備和涉獵都可以讓自己有機會成為產業或領域的專家。 除此之外,長期依賴陸客團亦或是新南向政策所帶來觀光財之國旅市場,隨旅遊型態改變,自由行旅客占比逐年上升,觀光收入不增反減,更遑論因政治因素所可能導致之限縮政策,如何從本質上改變市場之結構,實為刻不容緩之議題。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疫情驅動消費零售擴大數位營運模式

訂房系統是一套非常複雜的系統,包括訂房日期、房型等選擇,所以推測Line旅遊應該是作為入口網站連進agoda,然後藉由Line的推播直接傳訊息給用戶。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其實從台灣市場來看,只要OTA平台提出的優惠夠多,就能夠吸引消費者,但這群消費者也是從其他的OTA平台過去。 國際OTA平台因為有12%~20%的高抽成,很容易以回饋的方式給消費者。 反觀國內的OTA平台因為收的手續費少,能回饋給消費者的優惠不多,所以訂房量有下降。 但是,旅行業本身就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產業,也是一個以人為本的服務業。

有62%(全球59%)的台灣旅客偏好走路程較遠的路線,好好享受旅程本身以外的樂趣。 而交通工具也開始變成旅遊的樂趣重點,有66%(全球64%)的台灣人對於傳統火車之旅很感興趣,而如果有一無二的交通工具可以搭乘的話,有61%(全球46%)台灣人不介意多花點時間才抵達目的地。 晶華酒店集團雖然近年減少許多商務客的收入,但在積極進行品牌轉型與分眾行銷下,以「城市度假型酒店」的定位出發,推出「郵輪式度假體驗」住房專案,以及「晶華美食到你家」電商平台等,試圖彌補疫情帶來的衝擊。 國際旅遊市場景氣逐漸回升,雄獅(2731)集團宣布發放總金額超過 1 億元「年度激勵獎金」,另將於 2023 年擴大徵才逾 500人具有旅遊及餐飲、資訊科技等人才加入。 全球疫情趨緩,自歐美鬆綁入境管制後,亞洲地區的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地也跟進,推出入境免隔離等政策,日本近日也開始開放特定國家的實驗性小團入境,而台灣因為與病毒共存的政策,政府曾提及有可能考慮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7 月降級,預估下半年有望開放國門。 3.優化產業經營能力及培養專業職能:獎勵觀光產業強化軟硬體服務及數位經營能力,並開拓戶外教學、樂齡等新商機,提升品牌競爭力;同時,培訓產業人才提升專業職能。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沙烏地阿拉伯 陳懋良】搶觀光客!邊境政策鬆綁 省去旅客入境麻煩 旅遊需求湧現

本文將以銀髮一起玩的市場經驗為基礎,分析新一代銀髮產業的機會與趨勢。 長程線市場部分,奧地利、英國、土耳其和法國分別有53.04%、44.80%、31.56%和22.62%的增長,奧地利、英國因華航全面直飛歐洲、機位大增,法國則是法航重返台灣,土耳其則是近幾年相對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因此增長幅度相當高。 另外,紐西蘭主要受惠於紐航去年11月開航台北-奧克蘭航線,機位供給增加且直飛得以累入統計,因此增長幅度達到205%,看好台灣,紐航預計今年11月將會增班台北,將進一步帶動紐西蘭觀光。 航空公司增班和季節性包機是帶動赴日旅遊的關鍵,另一項關鍵在於航空公司開航許多新航點,如台灣虎航開航高雄-名古屋和台北-佐賀、增班仙台,遠東航空開航福島,星悅航空的福岡、北九州和名古屋,以及華信和樂桃航空台中-東京和高雄-沖繩,對旅客來說前往日本旅遊的管道和選擇越來越豐富,也有效帶動主要城市以外的觀光需求。 儘管政府的觀光新南向政策吸引大量來自於東南亞的旅客,但這些旅客的旅行時間短、很少環島遊,並集中在北部(尤其是雙北市),多屬於經濟型的旅客,因此,能為位於雙北市的中階或平價飯店帶來商機,但對於高端的五星級飯店卻是鮮少助益。 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Limited(簡稱“DTTL”)、其會員所或其相關實體的全球網路(統稱為“Deloitte組織”)均不透過本出版物提供專業建議或服務。

註1:此問卷是由 Booking.com 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對過去 12 個月內曾旅遊/計劃未來 12 個月內旅遊的成年人進行獨立樣本調查。 受訪者於 2019 年 8 月 9 日至 8 月 28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2023 日期間完成了線上調查。 因此,全球有71%的旅客認為品嚐在地美食是旅行中很重要的事情,但有趣的是,台灣僅有31%的旅客認為如此,可能台灣本身就以美食享譽國際,對於台灣人來說,家鄉味才是最美味的。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疫情下的遊戲市場與在那之後(下)

臺灣金管會日前也宣布2022年底前,符合一定條件的上市櫃公司須設立資安長,降低因企業發生的資安問題,減少對市場和社會大眾產生重大影響。 委託開發生產公司(Contract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CDMO)在藥品產業鏈碎片化、新興藥物崛起的環境,以及突來的龐大疫苗需求下,突顯其在藥品供應鏈中的重要性,新版「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亦將CDMO納入為適用範圍。 建議企業應以自身優勢投入高門檻創新生物技術CDMO、數位醫療、新興療法等臺灣醫藥產業未來發展重點領域,掌握產業鏈重塑契機。 因此,目前觀光產業的漲多不會建議追價,或許可以等股價拉回之後再來考慮佈局可能。

其中,陸客仍為主要客群,於 2018 年來台人次約達 269.6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2023 萬人次,年減 1.4%,約占 24.4%。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資料顯示,2017 年外國人來台旅客客源國亞洲地區佔比高居 89.26%,其中以東南亞國家成長動能最為強勁,與去年相比成長幅度達到 29.22%,主要原因來自於交通部大幅放寬東南亞旅客觀光簽證限制,以及積極開發穆斯林友善旅遊環境。 不穩定性則歸因於政策、經濟、疾病等對於旅客人數的直接影響,以 2015 年南韓 MERS 疫情爆發為例,當年度台灣旅客入境南韓人數僅剩 50 萬人,與 2014 年的 62.7 萬人次相比驟減了 20.2%。 將旅遊業帶入蓬勃全盛時期的關鍵因素,是民國 87 年實施的隔週休二日政策,該政策使得國人有一段完整且明確的休閒時間,因而帶動了國內旅遊的風潮,旅行社業務欣欣(2901-TW)向榮。 一國出境觀光的人次數據,可反映其經濟水平、人民生活水準,以及社會與文化的發展。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疫情到底影響多大?

Booking.com也提供旅客最推崇的「一次滿足有樂趣」的目的地:蒙特維多(烏拉圭)、伊利亞貝拉(巴西)和那霸(日本)。 我國於 2018 年 11 月 24 日舉行之「九合一選舉」甫落幕,政治版圖大改,向來與對岸關係較為親密之政黨獲得壓倒性勝利,此亦使得大陸對台關係可能較趨緩和,不再劍拔弩張。 惟於 2019 年初,兩岸領導人對於彼此關係存有不同定調,雙邊局勢發展仍未明朗,故 2019 年陸客來台人次之消長情況目前仍難以預估。 STP分析是經典的市場分析工具,區隔市場(Segmentation)、目標市場(Targeting)和定位市場(Positioning)三個步驟來評估市場該如何切入。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我們的數據顯示,月收入在15萬以上的家庭,最想去的國旅地點前三名正是花蓮、台東與宜蘭,其中花蓮與宜蘭的部分更是比整體平均高出10%以上;至於離島地區,則是金門、馬祖有更多人選擇。 在疫情這幾年,旅遊觀光是最受衝擊的產業之一,不論是出國、國內旅遊或是來台旅遊的遊客數皆大幅減少,2021年的來台旅客更是僅有2019的0.02%,也使觀光收入大幅縮水。 消費者或許當下覺得便宜就是王道,但是最後得到的結果有可能不如預期。 也有業者提議旅遊線上購物平台應該比照實體店面,提出反托拉斯法,避免因最低價排擠到其他優秀的旅遊產品。

台灣旅遊市場分析: 「3原則」紓困 產業有感

其次不動產業方面,2023年6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月增率為 -3.2%,主要是反映買賣雙方拉鋸的現象,買方認為政府打炒房,房價應大幅下滑,認知幅度與賣方讓利空間落差大,進而壓低成交量所致。 至於未來半年不動產業景氣相較於6月,房市景氣恐仍顯黯淡,顯然先前房貸利率緩升的效應浮現、資金緊縮、房市供給增加、調控政策未鬆動、總統大選干擾因素加大等因素,將持續制壓未來半年整體市場的買氣。 將上述營建業對景氣看法調查結果,經過本院模型試算後,本次營建業2023年6月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5.77點,較5月之93.47點上揚2.30點,再次轉為上揚的格局。 觀察近期國內外經濟情勢, 全球經濟復甦動能依然脆弱,加上核心通膨壓力持續存在,雖然主要央行升息週期已接近尾聲,惟美、歐等經濟體高利率仍將維持一段時間,先前全球利率上升對房地產和金融市場影響日益明顯,金融市場壓力跡象顯現。 在國內方面,製造業生產指數、出口與外銷訂單金額均較上月下滑,故製造業看壞當月景氣表現的廠商比例明顯高於看好。

  • 不過,在疫情只是受到控制,尚未根絕的情勢下,為避免染疫風險,多半旅客選擇的不會是大都會、擁擠城市,而是空間開闊、風景優美且人口相對稀少的鄉鎮。
  • 即便Line能提供點數累積等好處,台灣濃厚的人情味讓消費者願意走進旅行社洽詢購物,而且只要博得信任就是難以撼動的鐵桿粉絲。
  • 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研究,2017 年觀光產業佔全球 GDP 的 10.4%,並預估全球旅遊支出以每年 3.8% 的成長率,在未來 10 年穩定增加至 12.45 兆美元。
  • 今年3月起,全台超過4萬店家裝設悠遊付,交易金額超過7億元,其中據台北市產業發展局統計,超過2000個點是北市商圈的夜市攤販。
  • 就連部分雇主也察覺省掉辦公室空間、水電及電信費用,可大幅縮減營運成本,亦認同持續現狀。
  • 根據觀光局調查,2021年民眾國旅每晚平均住宿價格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較2019年提升了3.3百分點到16.6%;整體平均的住宿價格也提升了近300元,成長幅度達8.24%。
  • 領先指標走勢方面,2023年5月日本領先指標109.5點,較4月增加1.4點,係因新開工住宅面積、東證株價、消費者態度及新徵才人數(不含大學畢業)等指標年增率出現上揚。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