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T分期必須靠電腦斷層掃瞄攝影或磁振造影檢查才能判定,而N分期主要是靠臨床醫師的觸診,並佐以電腦斷層掃瞄攝影或磁振造影檢查來加以判定。 M的分期要靠胸部X光、骨骼同位素掃瞄及腹部肝臟超音波等來加以判定是否有遠端轉移。 由于鼻咽癌三期的患者肿瘤的消耗以及扩散转移症状和并发症的出现,多重的原因导致了患者的身体状况在急剧的下降,晚期的的患者采用中药的治疗是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这样是可以提高患者身体的素质,有效抑杀癌细胞。 对病情的稳定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控制住鼻咽癌晚期癌细胞的扩散转移,改善患者出现的一些临床上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鼻咽切片是診斷鼻咽癌必要之檢查,通常不太疼痛或出血,也不會造成癌細胞擴散或轉移。 有上述一項或多項症狀之病人,應趕快找耳鼻喉科醫師診察,耳鼻喉科醫師可用常規之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觀察鼻咽部。 診斷確立之後,需要先行判定其臨床分期,其中包括耳鼻喉科之常規理學檢查、腦神經理學檢查、肺部X光、肝臟超音波、全身骨骼同位素掃瞄、頭頸部之電腦斷層掃瞄攝影或磁振造影檢查等。
鼻咽癌第三期: 初期症狀
部份晚期鼻咽癌病人,可考慮使用一天兩次或多次之放射治療 (hyper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可提高放射治療之劑量,並減少神經組織之延遲性傷害。 其局部控制的效果是否優於一天單次之治療,目前亦無定論。 少數的病人在治療後 2至3個月仍可摸到殘餘之頸部腫塊,此時可考慮進一步治療或觀察。 鼻咽癌是屬於較為放射敏感的腫瘤,體外放射治療是治癒性的治療方式,也是目前的標準治療。 放射治療劑量約 70 Gy,每天1.8 ~ 2.0 Gy,連續治療7至8週。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於 2019 年鼻咽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男性和女性癌症的第 7 位及第 17 鼻咽癌第三期2023 位,791 宗鼻咽癌新症中,男女比例為 2.9 比 1,50 至 60 歲為發病高峰年齡。 由 1983 年至 2016 年,總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
鼻咽癌第三期: 鼻咽癌-初期症狀及分期治療治癒率
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鼻涕倒流等症狀,一般來說都是感冒會有的症狀,但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一名中年男子鼻塞一個月,經過治療後狀況仍沒改善,且還伴隨頭痛,結果到門診檢查一打開嘴,瞬間「腫瘤爛掉的味道」竄出。 除此之外,Take2 Prophecy™是一種新式的鼻咽癌篩查方法,該方法使用了次世代DNA測序技術(NGS),能夠檢測帶有鼻咽癌特徵的EB病毒DNA,進而識別出包括早期患者在內的鼻咽癌患者,即使患者沒有任何症狀。 此測試具有極高的靈敏度(高於97%)和極低的假陽性率(0.7%),可為受檢測人士提供更加準確和可靠的結果。 由於鼻咽的位置比較隱蔽,所以醫生需抽血液樣本以及用內窺鏡檢查鼻咽是否有異常,甚至有機會需抽取組織進行化驗。 鼻咽癌是於鼻咽腔部位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惡性腫瘤,是本港最常見的頭頸部癌症,以男性居多。
- 治療後,少數病人可能復發,所以定期追蹤檢查是必要的。
- 目前仍未有結論,但是為了增加治癒率,化學治療的臨床試驗是必要的。
- 如能仔細地選用造影參數,配合醫師的審慎判讀,就現階段的醫療水準而言,對於鼻咽癌的診斷與擴散範圍的認定,CT與MRI兩者各見優劣。
- 現時並無研究指出鼻竇炎患者有較高風險患上鼻咽癌,只是鼻咽癌的初期症狀,像是鼻塞、鼻涕帶血等,與一般人常患的鼻竇炎症狀類似。
- 新的藥物如gemcitabine、paclitaxel,目前仍在臨床試驗中。
所幸針對鼻咽癌的電療與化療成效佳,因此治癒率高,第一至第二期的5年存活率遠較其它頭頸部腫瘤好,高達80%~90%,即使像印尼漁工Wanto個案一樣是第三期,5年存活率也能高達7成。 鼻咽癌第三期 有效的治療,來自於正確的治療方針,而方針的選擇,卻有賴於確實可靠的診斷與病灶範圍的認定。 鼻咽癌第三期2023 在解剖上,鼻咽是一個醫師不容易用肉眼直接查看或用手觸診的結構。
鼻咽癌第三期: 鼻咽癌分期及治療
鼻咽部位於頭顱中央,與鼻竇、顱腔相隔,當鼻咽癌腫瘤侵犯到鼻竇、腦膜或顱腔時,便會造成頭痛現象,此種頭痛通常是單側性。 它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只知遺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其次是環境因子、鹽漬或煙薰的食物或燒香與抽菸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 然而我們常見的病人是菸不抽、酒不喝,也未食用上述食物的人。
鼻咽癌經治療後容易復發的部位和治療前癌病散佈情況有關,主要包括鼻咽本身和其鄰近組織、頸部淋巴結、骨骼、肺臟及肝臟等。 因此,病人追蹤檢查應以上述部位為重點,除常規身體理學檢查外,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血液檢驗、 EB病毒抗體之檢測、胸部X光常被列為例行檢查。 特殊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掃瞄攝影、磁振造影檢查、骨骼同位素掃瞄或肝臟超音波檢查,一般需配合臨床需要來安排。
鼻咽癌第三期: 鼻咽癌的成因
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是否可以進一步提升第二期病人存活率則尚待研究。 對於早期鼻咽癌,除了體外放射治療再加上鼻咽腔內近接治療,是否增加局部控制率仍有待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根據統計,男性每十萬人每年罹患鼻咽癌的人數在台灣是 7.7人、美國0.63人、日本0.27人。 即使移居美國的第二代中國人也比 當地白人罹患率多7倍。 國內最近之統計,每年約有1200人左右發病,鼻咽癌佔男性十大癌症之第七位。 由於鼻咽癌之好發年齡在40至50歲之壯年期,易對社會、經濟、勞力及家庭造成重大衝擊。
然而,復發位置不一定在鼻咽,有時鼻咽黏膜上可以毫不察覺有復發跡象,腫瘤卻深藏在附近的顱底組織裏,頸部淋巴亦很常見。 此外,部分完成治療超過 10 鼻咽癌第三期 年以上的患者也會出現一些另類腫瘤,像是鱗狀細胞癌或惡性肉瘤。 如果密切追蹤下,仍有局部復發則應考慮能否追加放射治療,但是若產生了遠端器官的轉移時,則化學治療應能發揮進一步的控制效果(如果之前曾接受化學治療則反應率約20~35%)。 CT及MRI可提供各種切面的數位化影像,呈現鼻咽部內的結構與病灶。 如能仔細地選用造影參數,配合醫師的審慎判讀,就現階段的醫療水準而言,對於鼻咽癌的診斷與擴散範圍的認定,CT與MRI兩者各見優劣。
鼻咽癌第三期: 鼻咽癌的治療方法
一般而言,急性的放射治療副作用是相當常見的,如中度的口咽黏膜炎、咽喉疼痛、輕度到中度的皮膚炎等,皆能在治療完成數週內恢復。 而持續較久的亞急性副作用,如口乾、頸肌肉纖維化及中耳炎等,則時有發生,但不嚴重。 至於嚴重的晚期副作用,如軟組織壞死、骨骼壞死、局部腦組織或脊髓受損,則較少發生。 因此,有上述症狀之病人,就必須作鼻咽部檢查,以確定是否罹患鼻咽癌。
張富迪指出,早期鼻咽癌以放射線治療為主,晚期鼻咽癌則需合併化學治療,相較於乳癌、肺癌或大腸癌等其他癌症,整體治療狀況較好。 這是是南方華人特別盛行的腫瘤,根據行院衛生署統計,它是民國九十四年台灣地區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十位,死亡率的第九位,有 626人死於鼻咽癌。 如果平常多注意一點,鼻咽癌初期症狀平時不容易察覺的,不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對的治癒率也會愈高,所以平常就要提高警覺。 鼻咽癌原發位置在鼻子後部很深的地方,靠近耳咽管兩側處。 初期原發性腫瘤很小、不容易感到異常,也不會有疼痛,當腫瘤稍大時會因潰瘍引起斷斷續續的流鼻血症狀,更嚴重時還會導致耳咽管積水,而此病狀常表現於單側。 但也有個案由於原發腫瘤很小,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但頸部淋巴異常腫大卻不會疼痛,所以鼻咽癌又為稱為容易被忽略的隱形殺手。
鼻咽癌第三期: 鼻塞1個月沒好!他張嘴秒飄出「爛掉臭味」 醫搖頭:第三期了
張富迪強調,鼻咽癌大多好發於東方中年人,在台灣的癌症發生率中男性排名第12位、女性為第20位。 最常見的症狀有鼻塞、鼻涕或痰帶血絲、耳鳴、頭痛、頸部淋巴腫大等,而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簡稱EB病毒)感染、醃漬食品、家族史等則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病風險。 鼻咽部復發的鼻咽癌,可考慮作顱底手術切除,有機會可完全切除,或考慮合併化學治療。 大致而言,傷口因放射線照射過癒合較慢,且顱底手術相當繁複,術前需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 總之,及早發現鼻咽癌復發,施以適當治療,病人較有第二次治癒的機會。 由於鼻咽癌不易發現,因此許多患者跟印尼漁工Wanto一樣,有症狀時已是進入第三、第四期。
因此,臨床上對鼻咽癌的診斷,須依靠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與醫學影像的幫忙。 用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檢查鼻咽,好比是用潛望鏡直接伸入屋內查看牆上的表面是否有異常,而牆壁本身的結構及牆壁以外,則有賴醫學影像檢查,否則無法一探究竟。 電腦斷層掃瞄攝影 鼻咽癌第三期 (computer tomography,簡稱CT) 及磁振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是目前普遍使用於鼻咽癌診斷的醫學造影術。 唐子涵表示,切片之後確定是鼻咽癌,腫瘤分期檢查顯示,腫瘤已經侵犯致顱底和雙側淋巴有轉移,腫瘤分期為第三期,後續將會接受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
鼻咽癌第三期: 早期發現鼻咽癌 留意4前兆
而化學治療除了可加強放射治療對局部癌症病灶的控制率外,亦可進一步減少遠處顯微轉移的可能,進而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病人除了和醫師充分溝通配合外,有關治療期間的副作用,(尤其是放射治療為主的照射下帶來的口腔潰瘍、口水分泌減少、齲齒防治及營養攝取的維持等問題)都應隨時和治療醫師反映。 鼻咽癌之治療主賴放射治療,早期 (第一、二期) 鼻咽癌第三期 單用放射治療之結果就很好,但晚期 (第三、四期) 或復發之病人可能需要併用化學及手術治療。
不過,如果徵狀持續出現超過 2 星期,或者同時出現耳鳴或聽覺失靈等病徵,甚至頸側淋巴結脹大,則必須儘快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以免延誤。 鼻咽癌第三期2023 如果患者治疗的时候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还要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 主要就是通过放射治疗,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是早期的患者在治疗以后5年的生存率是会达到70%以上。 由于放疗是会对人体正常的细胞存在损伤的,所以很多的医生会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 於2020年,鼻咽癌的死亡人數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8%,是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 11 位。 早期鼻咽癌的治癒率很高,第一期的治癒率高達90%。
鼻咽癌第三期: 鼻咽癌三期照射「螺旋刀」 6週後腫塊明顯消失
至於EB病毒,我們可偵測到鼻咽癌細胞有EB病毒存在,幾乎每個台灣人都很早就感染過,身上也可能潛伏一些EB病毒。 為什麼有的人會得鼻咽癌而大多數人不會目前仍不清楚。 現時並無研究指出鼻竇炎患者有較高風險患上鼻咽癌,只是鼻咽癌的初期症狀,像是鼻塞、鼻涕帶血等,與一般人常患的鼻竇炎症狀類似。 不過,若鼻涕帶血等症狀持續1至2星期,建議可找醫生進行檢查。 如果是已经转移的肿块小于6厘米,肿块生长在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域。
- CT及MRI可提供各種切面的數位化影像,呈現鼻咽部內的結構與病灶。
- 由於鼻咽癌之好發年齡在40至50歲之壯年期,易對社會、經濟、勞力及家庭造成重大衝擊。
- 由於鼻咽癌原發位置鄰近顱底及其他主要器官,沒有足夠的安全範圍以供切除。
- 患者可以采用抽血或者鼻窥镜等方式进行检查确诊,确诊之后,再用化疗药物或者微波等方法治疗。
除此之外,癌細胞亦有機會擴散至其他部位,近則波及頸部的淋巴結,遠則牽連肺部及肝部。 化學治療影響正常細胞的分裂,病人會出現嘔吐、脫髮、腹瀉、食慾不振、皮疹、手腳麻痺、貧血、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 由於免疫力減低,亦會令病人較易受到細菌感染,影響腎功能等。 雖然流鼻血、帶血分泌或任何鼻部徵狀,未必一定與鼻咽癌有關,可觀察 2 星期再決定應否求醫。
鼻咽癌第三期: 早發現早治療鼻咽癌第三期 存活率仍高達7成
鼻咽癌三期主要是发生在鼻部的一种疾病,会有明显的流鼻血或者鼻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到鼻部的功能了,所以鼻咽癌三期属于晚期,不是早期。 患者可以采用抽血或者鼻窥镜等方式进行检查确诊,确诊之后,再用化疗药物或者微波等方法治疗。 腫瘤復發的病人約有 80%是在兩年內發生,此後逐年遞減,超過五年以後,疾病復發的機會低於5%。 所以,前兩年追蹤回診應該較為密集,一般建議一到三個月回診一次。 耳部症狀主要是因為耳咽管功能受損所產生,耳咽管具有平衡中耳腔壓力的功能,比如登山或搭飛機時會有耳部悶塞的感覺,經由吞口水、打哈欠等動作來打開耳咽管平衡中耳腔壓力,便會讓我們有豁然開朗的感受。 因此,當鼻咽癌腫瘤侵犯耳咽管時,就會產生耳塞、耳鳴、中耳積液、聽力障礙等症狀。
治療後,少數病人可能復發,所以定期追蹤檢查是必要的。 印尼漁工Wanto當初就診時主訴斷斷續續流鼻血已經ㄧ年、耳朵悶塞也時好時壞,最主要還是因為自己與夥伴發覺頸部異常腫大、怪怪的才來就醫。 接下來病況追蹤,譚媛云醫師建議初期每月都進行原發部位檢查有無腫瘤重新長成、以及頸部觸診並搭配每半年例行性影像檢查,第二年起只要每3至6個月定期追蹤即可,持續至第五年。 對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都有相當不錯的敏感性,而鼻咽癌手術不易且容易有淋巴結轉移,所以手術通常用在診斷、放射治療、後遺症、合併症之處理、復發之治療選項等,初診斷病患通常採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來治療。 治療方式不僅需考慮臨床分期,還要考量T、N和M的情形。 一般而言,初期鼻咽癌(如臨床分期I、IIA)可單採放射治療,而臨床分期IIB、III、 IVA、IVB則建議採放射化學治療法,若已有遠隔轉移(臨床分期IVC病人),則採化學治療為主。
鼻咽癌第三期: 鼻咽癌的診斷方法
經正規治療之結果,全部病人五年之存活率約有60%,早期病人可高達80%以上,而晚期病人也有30%以上。 除了少數病人在治療開始就有遠端轉移其病情較難控制之外,鼻咽癌並不是絕症,是一種可以控制及治癒的癌症。 經正規方式治療以後,病人多數能夠恢復,而回去工作。 台灣鼻咽癌之早期診斷率以及治療成績,如今在世界上是相當突出而有名的。
鼻咽癌第三期: 鼻咽癌的復發機會
口乾會增加蛀牙之發生,彼時牙齒治療效果不好,難度增加,因此放射治療前宜會診牙科醫師,有些病人甚至需要拔牙,才能達到口腔衛生保健之要求,這方面有賴牙科醫師提供專業之診療服務。 體外放射治療劑量約 70 ~ 74 Gy,每天1.8 ~ 2.0 Gy,治療7至8週。 單獨放射治療之存活率約30 ~ 50%,第三期比第四期較好。 局部復發與遠端轉移是治療失敗的主因,因此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以提高治癒率,是目前國內各大醫學中心的重要研究方向。
鼻咽癌第三期: 常見問題
然而鼻咽癌第三期定義為頸部淋巴轉移,第四期則是出現遠端轉移,但頭頸癌相對其它癌症較為特殊,淋巴轉移不屬於遠端轉移,而是轉移至肺臟、肝臟、骨頭等才屬遠端轉移。 骨骼轉移可能是單一或多發,可能無症狀或是有疼痛的症狀。 若有骨折或導致脊髓壓迫的危險時,則可考慮加做手術治療。 由於放射治療之範圍常包括唾液腺,所以治療後唾液 (口水) 之分泌減少,口乾是無法避免之副作用。
鼻咽癌第三期: 鼻咽癌之治療
由於鼻咽部之特殊解剖位置,無法直接目視,需借助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才能檢查。 鼻後鏡檢查是利用壓舌板壓住受檢者舌部,再將一小鏡子放置於口咽部深處,檢查者利用燈光與頭鏡來檢視鼻咽部。 而鼻咽內視鏡是一種特殊的光學儀器,直接由前鼻孔放入,經過鼻腔直接檢視鼻咽部。 鼻咽內視鏡可分為軟式或硬式,前者較舒適,而後者則較方便做鼻咽切片。
鼻咽癌第三期: 鼻塞1個月沒好!他張嘴秒飄出「爛掉臭味」 醫搖頭:第三期了
具体方案,可以选择放疗前,进行增敏性化疗,放射治疗后行辅助化疗。 目前综合治疗可以提高三期鼻咽癌病人的治愈率,可以达到临床治愈,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臨床上檢測血清抗 EB病毒抗體有診斷及追蹤參考價值,抗體效價高低可作為參考,但確立鼻咽癌的診斷仍必須依靠鼻咽切片的病理檢查。
鼻咽癌第三期: 鼻咽癌的治療方法
較常使用藥物有 5FU、cisplatin、anthracyclines、mitomycin C等。 依臨床狀況及權衡其副作用,如血球降低、粘膜發炎、聽力或腎臟功能的影響等,可給予單一或複方化學治療,複方化學治療之緩解率約為50%。 新的藥物如gemcitabine、paclitaxel,目前仍在臨床試驗中。 在特殊情況下,較局部的病灶可考慮接受放射治療或手術治療。 第一期及第二期鼻咽癌是屬於較為放射敏感的腫瘤,體外放射治療是治癒性的治療方式,也是目前的標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