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車潮2023詳細資料!(震驚真相)

Posted by Eric on December 20, 2018

缺車潮

許多新車由於缺料緣故,導致消費者下訂後,需要面對漫長的候車期,台灣市場方面,已經有部分熱銷車款的交車等待時間長達1年之久,不過對比國外狀況,這只能算小巫見大巫。 自疫情爆發以來,對於汽車產業來說,最大影響莫過於全球供應鏈不足,進而導致各大車廠面臨缺車窘境,由於新車候車期不斷延長,造就許多特殊現象,包括搶購新車配額、二手車價飆漲、轉單潮等。 此外,過往雙B新車掛牌有不少都是貿易商引進的「水貨車」,但近年受到晶片短缺影響,北美地區的中古車價飆高,光是供應美國本土就已供不應求,也讓車源銳減,連帶也影響到台灣市場的水貨車來源,其中又以賓士影響最大,第一季年減達23.4%。 包含Suzuki、Skoda、Kia及Subaru等一般進口品牌,也同樣呈現無車可交的情況,第一季的衰退幅度最高甚至達到超過70%,連帶也影響到進口車的市佔率,相較於前幾年一度超過五成的氣勢,後續則將面對4成保衛戰。 許多品牌都苦於缺少晶片,即便接單表現創下歷來最佳成績,卻沒有辦法反映在掛牌表現上。 例如Hyundai總代理南陽實業就表示,3月創下南陽實業代理品牌以來最高紀錄總訂單超過3000台,但受限原廠車用晶片嚴重缺料,品牌主力車款幾乎都有大量欠車,例如Tucson L仍欠車2,000台;Venue累積欠車超過400台;Porter累積欠車超過600台。

其次,也因為車源欠缺,甚至部分車款乾脆就不接單了,若想要特殊車色,或是想要進階的車款,難度就會更高。 前者很簡單,都已經缺車了,就不用想買到特殊色,回歸到車市需求量最大的白黑灰銀,其他色慢慢等。 因應這波變數極多的交車現況,裕隆日產汽車針對進口車推出「先公告到車時間、數量」預售做法,顛覆過去「先賞車再下訂」的購車模式。 譬如日前裕隆日產汽車即發出新聞稿,以「凍漲」及「多退少不補」為吸引力,預售預計7月底到港的150輛INFINITIQX50,以及預計10月到港的200輛NISSANAltima。 此外,消費者還面臨史無前例的「滾動式交車期」,也就是車商確定新車到港後,才敢通知車主交車時間。 新車交車期不確定產生的「缺車潮」,反倒帶旺中古車市場,時不時就出現某車款二手車價,「超車」原新車價的詭異現象。

缺車潮: 產能排擠效應浮現 生產風險更需當心

這背後不止隱含著車用半導體含量的提升、尋求先進製程的支援與晶圓代工產能,更有著錯綜複雜的生產問題,而這正是車規驗證。 據韓國時報報導,2021年初Hyundai-KIA的缺車訂單只有100,000輛,但到了2022年3月,缺車訂單已經超過500,000輛,嚴重產量不足將對集團今年目標747萬輛成為最大阻礙。 另外,KIA 3月在南韓的產能僅有82%,使量產新車足足少了26,000輛,其中有19,000輛是因為晶片短缺,其他7,000輛則是缺少線束,供應鏈問題也讓KIA北美、墨西哥、斯洛伐克、印度等工廠進行減產。 受到疫情與戰爭影響,全球汽車產業普遍面臨零件供應不及,導致新車生產受到影響,消費者最直接的感受便是「缺車」,以往數周甚至數天內就能交車的景況早已不復在。 過往「消費者至上」的買車型態,也在缺車潮下逐漸轉變為賣方市場,若近期有想添購新車的打算,以下幾種狀況恐將成為常態,消費者可得做好心理準備才行。 台灣車廠坦言缺車壓力大,和泰車表示,目前較擔心的是第 2 季以後的供應,第 1 季有爭取到原本目標配額數,但由於去年至今還有累積不少訂單未交車,光這要消化這些訂單恐怕都不夠,會儘量趕在農曆年前交車;整體大環境包括晶片等零件、疫情變化、船期等都存在不少無法掌控的變數,第 2 季後的狀況現階段較不明朗。

如今許多新車都面臨較長且不確定的候車期,造就部分民眾多方下訂,看哪一款車先交車,再把其餘訂單上傳到網路上,透過轉單方式處理,同時也有部分投機份子鎖定特殊車款搶先下訂,以此賺取轉讓名額的費用。 今年3月才剛發表的小改款T-Roc也在這一波的調漲名單內,新年式售價自126.8萬起,其中性能R版漲了9萬;至於家庭MPV車型Touran漲幅最為可觀,入門版一口氣上調12萬。 和泰車11日召開董事會,通過第一季財報,第一季合併營收611.73億元、年減9.24%,稅後淨利42.93億元、年減14.21%,EPS7.86元,獲利仍居汽車類股之冠。 著名冒險車手Rainer Zietlow於7月25日駕駛了一輛Volkswagen福斯ID.4電動車從加拿大東海岸紐芬蘭的聖約翰啟程,經過7天的駕駛,行駛了4,432英里(7,133 公里)後,Ra... 蘇純興指出,這兩年原物料行情飛漲,年初儘管已針對全部車價調漲一波,但依舊追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近期與日本原廠談判新年度車價時,要求漲價的態度「特別硬」,過往還有機會爭取延到新車改型時機再作價格調整,現在常常說漲就漲,且漲幅比以往更大更猛。 蔣婦配合警方,假意要交付105萬元,約詐團在中壢區吉安街一處便利商店碰面,警方派員埋伏,等到林男與闕男現身想要取款時,一擁而上逮回2人,除依詐欺罪嫌將他們送辦外,還要溯源追查詐騙集團的上游成員,並呼籲民眾切勿加入可疑的投資群組,以免受騙。

缺車潮: 福斯Passat旅行車8月底發表!2023-08-30

為遏止這股歪風,車商開始清查手上訂單,確認買家是否還有繼續等候意願,同時限制訂單轉讓,以免有業務員、經銷商乘機哄抬炒作。 裕隆國產主力車款Kicks及Sentra雖有少量缺車問題,但遲交時間都在1個月左右。 缺車潮出現,讓各大車廠的新車產能捉襟見肘,因此分配到每個國家的配額都需要精打細算,甚至過去僅在高端車款才會看到的「購買資格」機制,也開始出現在大眾車款上。 但要說候車期最長的車款,應是通用汽車旗下的純電Hummer EV,原廠指出目前訂單需要花17年才能消化完,不過該車屬於全新車款,無法判斷改款週期。 以2020年10月發表的Lexus LX為例,由於車款話題性高、越野能力強,一推出便成為暢銷車款,但在缺料大環境下,根據日本經銷商說法,候車期長達驚人的4年,時間之久,可能小改款都已經發表。

  • 轉眼之間已經過完第一季,台灣車市表現則持續詭異氣氛,雖然新車買氣熱絡,但是卻受限於晶片缺乏、加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國際局勢動盪,國際貨運一櫃難求,加上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又有升溫趨勢,種種利空都讓車商雖有滿手訂單卻無法盡快交車,也影響到台灣汽車市場第一季掛牌表現,掛牌數為104,344輛,年減近15%。
  • 臺鹽上周五股價急漲,28日以40.2元開出,一度拉升至40.5元,創下2004年9月以來的高價,漲幅8.14%,盤中爆出逾2.7萬張的大量,不過股價衝高後,漲勢出現收斂。
  • 豐田Altis交車數1062輛,雖然大幅衰退46.1%,但仍是2月最暢銷的轎車,品牌其他國產車系如Yaris(763輛)、Vios(551輛)、Sienta(454輛)也都有正常發揮,助和泰在2月衝出4成市佔。
  • 因各大車廠缺車,急於購車的民眾只能將目光轉向中古車市場,助長二手車買氣,價格也呈現快速上漲趨勢,台灣市場方面,已經有少部分案例出現二手車成交價高於同款新車價的情況。
  • 疫情引爆供應鏈危機,也讓晶片荒擴大成為缺車潮,在和泰車部分車款暫停接單後,意味車市逐漸轉向賣方市場。
  • 就像之前Elon Musk說超後悔去年就停產舊款Model X而錯失許多商機,我想今年特斯拉肯定是登台之後面對競爭壓力最大的第一年,面對各傳統車廠磨刀霍霍……我想欠台灣人很久不知何時才要登台的Model Y再不來,電動車迷琵琶別抱的機率只會更高。

但卻引發不少準車主的不滿,網路社團也湧入罵聲,認為在缺車潮之下,等車的時程已經變長了,如今交車價格還比訂車時更貴。 缺車潮 而車市專家也點出,在原料、電池、運輸成本下,預估今年還是會有車廠或車系,再做出漲價動作。 就連今年唯一發表的T-Roc首批配額僅300台,2天就被訂光,接單超過500張,雖然受到俄烏戰爭波及,烏克蘭、捷克產線嚴重受影響,但德國原廠在年初調整供應量,預計在Q3有望補上先前的缺額,如果情況一切順利,預計今年也能交出1.1萬台車。

缺車潮: 台灣Mazda CX-60休旅規格曝光2023-08-30

這種「洋蔥式」新車發表,在最近Hyundai Ioniq 6、新世代Honda Civic Type R、Toyota全新Crown車系上都能看到。 台灣同樣有此情況,從新車現身、開啟預售到正式發表上市,時間少則3個月,長則可達近1年。 美系大廠通用汽車(GM)旗下的Hummer(悍馬)推出純電動力的 Hummer EV,原廠指出目前訂單需要花17年才能消化完。 回到2月份電動車掛牌數據,可以看出完全逆轉了2月份一向是車市上半年最低迷的傳統,全月掛牌806輛創下總市場佔有率3.3%的表現,別忘了下半年還有Toyota bZ4X等令人期待的新品。 進入虎年(壬寅年)局面則完全改觀,除了高級品牌大軍陸續到位,光是3月份Hyundai Ioniq 5與Kia EV6,都出現了韓系車在台首見的創紀錄預購熱潮,除了Ioniq 5在4小時內年度配額即告售罄,Kia EV6連同向原廠追加的配額,幾乎在一週內就達到預購500輛的破紀錄成績,當然這些訂單也要等好久才能如期交車。

除了NX以外,進口休旅掛牌數均呈現衰退,榜單中段由賓士GLA、GLC、GLE佔領,雖然衰退但還是維持著基本盤,反倒是以往常客XC60這回跌出榜外,相信也是受到大環境影響無車可交。 Elantra二月交車47輛,雖然不是多亮眼的成績,但卻可能是末代國產Elantra的最後身影,因為國內官網已經下架該車型,而總代理南陽也已確認大改款不再引進,也讓國產轎車的選擇又更少了一個選項。 配合即將於3/3上映的新版蝙蝠俠電影,裕隆日產於2月底推出Kicks與X-Trail「夜行版」特仕車,各自限量600台與100台。 不過國內消費者更關心的是現行產品何時更新,據了解小改Kicks與新一代X-Trail有望下半年登場,不過一切還是得看晶片能否正常供應而定。 車商說,過往客戶下單後只要key入原廠訂車系統,就能掌握交期,但現在就算車上了船,還是無法確定何時能到港!

缺車潮: 《晶片荒》排擠與虛胖訂單? 晶片設計的下一步觀察

至於原本預計5月初發表的國產大改款HR-V,因晶片短缺延後至6月中正式發表,也已接了2,200張的訂單。 台灣本田表示,目前Fit、CR-V等國產車的候車期約在1-1.5個月左右;進口的Odyssey則需更長的待車期。 記者調查,開年至今共有近40款新車(含小改款、特仕車)上市,一片榮景,熱鬧過後隨即陷入無車可交的窘境,記者訪查各大國產及進口車代理商,目前無車可交的接單量,已超過6萬台。 但自年初以來,包含非高級品牌的電動車,可以說一波比一波還要令人嘖嘖稱奇,除卻Model 3到港交車,讓品牌掛牌直上665輛以外,Porsche Taycan Cross Turismo也開始交車,去年夏季發表的Lexus UX300e更一口氣掛牌45輛,而成為2月份電動車銷售季軍,暢銷前十名只有Hyundai Kona EV不是高級車。 2月份傳統上可說是台灣車壇上半年最低迷時期,當然今年2月因為工作天數只有15天,加上許多車款受限於原廠供應、晶片荒等問題,從掛牌數量到消長變化,幾乎都是非戰之罪,但另外一個值的關注的就屬被稱為電動車元年的新能源市場大戰。

缺車潮

根據 Gartner 報告,全球前五大車用半導體大廠如英飛凌、恩智浦、瑞薩等貢獻了全球近一半的產值,若以 IDM(垂直整合製造)方式生產車用半導體的公司來看,更是掌握了全球逾 8 成的市占率,顯然對以縝密分工半導體產業的台灣來說,不論是 IC 設計或晶圓代工,在這個市場上都沒有嚐到甜頭。 想像一台車在未來將帶給消費者的不再只是安全上路,還包括可能逐步解放駕駛雙手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各種車上娛樂設備豐富行車樂趣等,而這些應用場景都將更仰賴大量晶片的需求。 因此,從Gartner的研調資料顯示,至2026年車用半導體年複合成長率將高達16.5%,而車內包含的電子零件產值預期更將會在2030年增加50%。 那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後,因遠距工作模式而起為半導體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從筆電到電視、從平板到手機,但凡能滿足居家辦公或家庭娛樂的各種裝置,都成了終端市場炙手可熱的商品,需求量暴增,然而此刻卻有一種商品陷入了苦思:那便是車用電子。 缺車潮 同屬福斯集團的SKODA,2021年繳出7,200台的成績,截至5月底累積掛牌2,106台,目前待消化訂單超過4千張,而受影響最鉅的車型為Octavia,待車時間難以預估,其他車型都陸續以每月百台數量交車。

缺車潮: 買中國電動車技術 福斯斥資7億美元入股小鵬汽車

有分析師預測,全球最快將於2025年出現鋰短缺,但也有人認為這種情況不會這麼快報到。 而進口車業者也不為新車定價,台灣福斯商旅3月底曝光新款露營車Caddy California,預計要一年後才開始交車,且打破慣例沒有公布新車定價,引發市場側目。 KIA台灣森那美起亞則表示各車型供應量不一,會積極向母廠爭取,不過考量到南韓當地候車都要8個月起跳,加上不少台灣車主的交車期也都落在10個月左右,只能說受到全球供應鏈影響,現在買車等車都要比以往更有耐心了。 HR-V是本月國產車中唯一正成長的車款,交車數261輛、上揚52.6%,不過即便如此,對比同級對手Kicks(658輛)、Venue(331輛)仍有段差距,沒有主動安全配備仍是痛點。

據了解,由於零件供應問題,Town Ace的生產廠國瑞汽車無法將產量進一步拉高,第一線銷售端開始面臨急用車客戶的強大壓力,總代理和泰汽車緊急加碼市價5,000元的行車紀錄器等候車禮,安撫買家。 業者表示,疫情影響下,原本就受制於部分零件供貨吃緊,近來又傳出車用晶片全球大缺貨,讓缺車問題更嚴峻,去年底以來就已累積不少待消化的訂單,預料此波缺車潮恐怕會一路缺到第 2 季。 在晶片持續短缺、烏俄戰爭、國內疫情嚴重、上海封城、航運塞港等多重問題影響下,今年前5月總掛牌數僅有170,520輛,比去年同期下滑12%;其中進口車73,145輛,比去年同期足足少了21%;國產車97,375輛,比去年同期下滑3%,在這波缺車荒影響下,仍在可控範圍內。 各大品牌相較於去年第一季幾乎都呈現衰退趨勢,包括缺乏新車話題的Mitsubishi中華三菱及年初曾發生零件短缺的Ford福特六和等,第一季衰退幅度分別是31.6%及23.6%。 反觀Honda台灣本田則是在Fit的逆勢帶動下,較去年同期成長10.9%,成為少數正成長的國產品牌;電動車大廠Tesla則以73.4%的年增表現傲視群雄。

缺車潮: 畫面曝光!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 台灣專家事前勘查

台灣本田透露,全新Odyssey上市前已接獲上千張訂單,樂觀今年3,800輛販售目標提前達陣。 缺車潮 業界分析,全球消費性電子景氣風雲變色之際,車用晶片先前仍供不應求,主因電動車市場持續高速成長,包括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電力控制、環境感知等相關應用需求快速攀升,同步推升電動車所需要的感測元件、聯網元件、通訊元件看增。 和泰車主管指出,第一季營收獲利下滑主要受缺車問題影響,和泰車目前累積欠車數量超過1萬輛,其中進口車占比超過三分之二,包括豪華品牌凌志(Lexus)欠單逾5,000張,豐田品牌的進口車RAV4也缺至少2,000輛。 去年繳出近 7000 輛新車銷售成績的台灣 Skoda,昨天發表 Octavia RS,屬於強悍性能的車款。 面對去年缺車嚴重,Skoda 台灣總裁李御林認為,今年缺車狀況會有明顯改善,去年暫停接單的 Octavia 也在昨天再次重啟接單。 德國豪華車龍頭戴姆勒(Daimler)7月21日表示,車用晶片短缺將衝擊下半年的汽車銷量,甚至可能一路缺到明年,但預計不會像今年那麼嚴重。

缺車潮

去年初疫情衝擊,汽車業重挫,宅經濟需求爆發,導致汽車業大砍晶片訂單,晶片產能轉向宅經濟,沒料到車市反彈超乎預期,近期傳出全球車用晶片產能嚴重不足,導致許多汽車大廠面臨停產威脅,車廠預測晶片生產至少需一季時間,為全球車市帶來新變數。 就像之前Elon Musk說超後悔去年就停產舊款Model X而錯失許多商機,我想今年特斯拉肯定是登台之後面對競爭壓力最大的第一年,面對各傳統車廠磨刀霍霍……我想欠台灣人很久不知何時才要登台的Model Y再不來,電動車迷琵琶別抱的機率只會更高。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汽車市場始終呈現混亂狀態,即便時序進入2022年,台灣車市受到全球疫情與原物料、晶片短缺等影響,新車市場截至6月份還有6萬輛新車未交,不論是Toyota、Ford、Volkswagen集團、各種一般品牌或是豪華品牌都握有滿手訂單卻無車可交,甚至連帶讓許多車款之二手車市場行情水漲船高,全因「僧多粥少」情形越來越嚴重。 以 2015 年被恩智浦併購的飛思卡爾(Freescale)為例,這是家自 2004 年由 Motorola 半導體部門獨立出來的公司。

缺車潮: 進口車淪「車荒」重災區!保時捷等15個月 估雙B有8千台等交車

臺鹽上周五股價急漲,28日以40.2元開出,一度拉升至40.5元,創下2004年9月以來的高價,漲幅8.14%,盤中爆出逾2.7萬張的大量,不過股價衝高後,漲勢出現收斂。 針對國外搶囤鹽的消息,臺鹽強調,中元節前備貨量和銷售量原本就高,目前各通路銷售狀況皆正常,無須搶購囤貨。 據了解,廖男以經營網拍維生,為了賺取差價,於2020年開始在淘寶、阿里巴巴等中國網站,以原廠1成價格購買仿冒的BMW機油芯、空氣芯及冷氣芯等汽車零件,並每次少量空運來台,再以原廠3成價格出售,但因疫情因素,原本實體販售的廖男,轉至網路販售,2年來賣出超過2000件仿冒品,牟利至少100萬元。 和泰車在與原廠協調漲價幅度時,發現壓力比歷年都大,很難說服原廠不漲價或減少漲幅。

缺車潮

桃園217青埔環線原定今年2月試辦,不過受司機荒影響,延至今年9月起將試辦3個月;不過有民代發現,青埔環線未行經高鐵桃園... 新竹縣工務處指出,五峰地區假日觀光車流依賴122線疏運,行經竹東市區狹窄路段,常出現交通壅塞狀況,若能由台68線終點附近,往南新闢一條與縣道122線約略平行的道路,則可透過平行道路的分流,紓解122線假日交通壅塞問題。 原物料缺又大漲,晶片荒仍未完全解決,車廠放量不易,和泰車首波喊漲非熱門車款後,在「漲價潮」市場預期心理下,恐引爆另一波搶車大戰,業界說,短線將帶來買氣爆發,但車子恐怕更缺了。 另外,起始售價1535萬、全球每年僅限量生產24輛的Brabus G800,本月一口氣新增3名車主,國內層峰買家的口袋深度令人咋舌。 榜單其餘車款都是「常客」,但掛牌數相較上月清一色慘綠衰退,其中跌幅較高的為VW Golf與Polo,分別僅交出70輛與35輛,其餘品牌車款也分別有著二至四成的衰退表現。

缺車潮: 電動車帶動需求 全球最快2025年面臨「鋰」短缺

近期已經開打超過一個月至今未停歇的烏俄大戰,對於全球的影響並不亞於晶片和疫情,尤其中國多處一級城市因疫情擴散進行封城,航運、生產線停擺,導致全球經濟產業鏈大受衝擊,多重因素下不只晶片,食品、原物料、農產、礦產、航運、油價都大亂,其中更有不少汽車相關零件廠來台尋找供應商,希望能取代中國和歐洲的產能。 而前兩個月度小月、淡季的台灣機車市場,也在農曆年後開始起飛,縱使晶片依舊是廠商心中的痛,但至少一、二月都有些備量,此外三月也沒有連續假期,因此得以交出71,083輛的成績,也成為第一季唯一突破七萬輛大關的月份。 全球颳起缺車潮,台灣市場的進口車也深受其害,近期更因俄烏開戰、大陸主要城市防疫封城,供應鏈橫生變數,就連國產車商開始面臨缺料的考驗,近來交車要等上一個月已成為「標準配備」,國產車廠甚至出現「缺料下線」的狀況,車廠外的空地擺滿缺晶片的新車,無法交付客戶。 三月交出13,890輛、取得19.5%佔有率的YAMAHA,第一季的新機種就屬EMF與三月發表的NMAX 155,然而NMAX卻因為排氣量緣故需繳納牌照稅,這項額外的費用就讓不少消費者卻步,再者也缺乏KYMCO和SYM的主力國民機種,加上客層多少被GOGORO、宏佳騰等電動機車所吸收,所以佔有率和銷售量都遲遲未能有明顯進步。 身為台灣電動機車龍頭的GOGORO可說是靠補助才能成長的品牌(所有電動機車皆然),由於前兩個月各縣市補助尚未出爐,因此銷售量僅在2、3千輛徘徊,不過三月起多縣市補助方案出籠後則以7,176輛、10.1%創下第一季新高,當然還有自家的優惠方案助陣,此外四月起將進行資費調漲,這可能也是提前衝出銷售量的原因之一。

缺車潮

不只是車用電子需要經過認證,就連生產線也必須同步,這麼一來也說明了為何當時車用電子面臨缺貨之際、晶圓代工業者也愛莫能助,因為每個車用電子的晶片都有相對應接受過認證的產線才得以生產,並不像過去熟知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晶片,只要技術與設備能滿足、同顆晶片可以在不同代工業者製作。 居家辦公的新常態生活,讓民眾減少外出移動,對於購車需求暫緩,面對眼前疫情的不明朗,車廠紛紛於此時向晶圓代工業者砍單。 要知道,晶圓代工產能多半是在前一個年度就已向客戶談妥,任意的刪改不只會讓晶圓代工業者措手不及、也會破壞彼此的信任,更別說當全球都在整搶產能的時刻,這空出來的機會馬上就被其他客戶給搶走,想要重新獲得產能恐比過去難上許多。 韓國車廠KIA近年來在台灣曝光度逐漸上升,2021年共掛牌2,453輛,今年1至5月已領牌1,502台,接單數為3,715張,受惠於電動車EV6發表,今年接單數有望創新高。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