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環保局5月邀集飲料店業者會商,與會者也多數皆願意配合政策執行,但也有業者表示,如果都換成紙杯,首先在拍宣傳照上限制變得很多,「拍不出飲料內部的樣子,也很難呈現澄澈透明感」。 桃園市宣布7月1日實施禁用一次性飲料杯的禁令,估計1年可減少使用7260多萬個塑膠杯;台中市預估實施後,1年可減少1.06億個塑膠杯使用。 有關飲料店使用之塑膠一次用飲料杯,考量限制使用對象之營業規模、經營形態及所在區域之生活條件等因素,實施日期授權地方主管機關於實務管理規範各自管制期程之需提報後,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後發布實施。 碰到商家使用由紙類、甘蔗等植物纖維作為主體的非塑膠一次用飲料杯,自備環保杯仍有5元以上價差優惠。
台北市環保局率先宣布,自今年12月1日起,全市2206家飲料店,將限制使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杯,未來若有飲料店家違規,將可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1200元至6000元,並可累罰。 環保局表示,台中市為加速減少塑膠一次用飲料杯使用,已依據「台中市發展低碳城市自治條例」第18條,於去年1月1日公告實施「連鎖飲料販賣業不得提供保麗龍及其複合材質之飲料杯及餐具」。 樂天市場表示,自7月環保署減塑新政策開跑,各大連鎖飲料店紛紛提供自備環保杯折扣5元優惠,也為樂天市場站上環保杯銷量帶來一波成長,近一個月內「隨行杯」、「保冷杯」等需求量攀升,銷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約有一倍成長。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台灣造紙業創新轉型循環經濟助力減碳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有愈來愈多的減塑政策陸續實施,如今,又有一項強制性的政策即將上路,自12月1日起,台北市轄內的飲料店禁止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甚至連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的PLA杯也不行,只能用「紙類」或「植物纖維」為主體的替代材質,讓不少人直呼「這樣真的有環保嗎?」飲料店業者也相當無奈。 此外,「循環杯」新制也將在2023年元旦上路,使用者可免費借用,但歸還時要清洗,是否能確保衛生及品質仍有待考驗。 針對市面上已有替代方案的一次性塑膠製品,將於 2021 年 7 月實施市場通管制,若暫時無可廣泛取得的替代品,則要求應積極減量。 因此自 2021 年 7 月起,歐盟市場將全面禁用包括餐具(刀、叉、勺、筷)、餐盤、吸管、棉花棒、飲料攪拌棒、氣球桿、保麗龍食物容器、飲料容器及飲料杯等一次用塑膠用品。 此規範適用於所有的一次性塑膠製品,包括傳統塑膠、生物基、生物可分解或可堆肥塑膠等一次性塑膠製品,並涵蓋具有塑膠內膜等複合式材質的一次性用品,自 2021 年 7 月起都將禁止於歐盟市場中流通。 民國95年環保署公告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即已要求相關限制使用對象不得提供塑膠類免洗餐具,包括免洗塑膠杯,據查當年即無延長緩衝期,及補助業者庫存塑膠類免洗餐具損失規定。
國內為了趕上全球減塑的腳步,達成2030年全面禁用購物用塑膠袋、各類免洗餐具、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及塑膠吸管的政策目標。 環保局說明,環保政策的推動,宜採漸進方式分階段推動,環保署自95年起即開始推動連鎖速食店、連鎖便利商店等管制對象限制使用塑膠類免洗餐具,包括免洗塑膠杯,各業者皆能配合實施,考量國際減塑趨勢,故於今年12月1日起再將飲料店業納入禁用一次用塑膠杯。 當時7月公告連鎖飲料店便利商店等,要提供民眾自備環保杯5元折扣,並由地方政府提出限用塑膠杯的期程,而台北市在6月提報,將在12/1起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杯,其他縣市則是還在評估中,而且根據環保署去年的調查,台灣一年用掉40億個塑膠杯,如果全面推動禁用,每年可減少5.8億個,達到減塑的目標。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禁用「一次性塑膠杯」南北不同調 業者無奈吞「成本增70%」
環保局表示,同步至轄內連鎖及非連鎖飲料店逐店宣導,讓業者在正式實施前的緩衝期,把庫存的一次用塑膠飲料杯消化掉,並儘早評估使用可替代材質,或提高優惠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以及考量建立循環杯借還系統等,減少一次用容器的產生。 環保署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總說明」,針對所有一次性塑膠杯提出管制政策,各式連鎖飲料店(包含夜市攤商)、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連鎖超級市場(如全聯、家樂福)等,業者都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杯。 為了更強化環保意識,台北市的「循環杯」新制也將在2023年元旦開跑,環保局要求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業者至少須有5%的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也就是讓消費者租借再重複使用的概念,環保署已訂定「循環(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 為減少塑膠衍生之環境污染,以及為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造成的環境衝擊,引導業者提供循環服務、培養民眾養成「自備、重複、少用」的生活習慣,環保署重新檢視既有一次用飲料杯管制措施,逐步推動相關管制措施、引入可行替代措施及加強宣導,以期從源頭減少一次性塑膠產品使用。 環保局表示,因應國內飲料店蓬勃發展及聯合國啟動具法律約束力之減塑協議,環保署今(111)年4月28日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全國各縣市飲料店應依環保署規範,最遲於113年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杯。
臺灣,在2002年第一波限制塑膠袋後,今年(2018)禁用塑膠微粒產品,擴大限制塑膠袋,也在二月時發佈「海廢治理行動方案」,包括逐步限制吸管、塑膠袋、免洗餐具與手搖杯,至2030年完全禁用的時程表。 後續擴大宣布 2021 年起咖啡廳及速食店內用須全面使用可重複使用的飲料杯,外帶將不免費提供一次性飲料杯,並引入回收金機制,目標在2022年達成一次性杯子減量35%。 飲料杯禁令使得用量在一年內下降了 72%,然而部分店家僅是以拋棄式紙杯取代,其他店家則改為可重複使用的杯子,而塑膠瓶、杯蓋及吸管並不在禁用範圍。 2019 年 7 月宣布所有政府部門須禁用一次性飲料杯,2020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年塑膠瓶須改為無色透明以利回收,塑膠吸管須被納入應回收的產品裡。 加拿大政府宣布將在 2021 年底全國禁用多項一次性塑膠,包括購物用塑膠袋、餐具、吸管、攪拌棒、六瓶裝的飲料環 (six-pack rings) 以及難回收的食物容器,這項措施是加拿大在 2030 年前達成零塑膠垃圾目標的一部分。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環保杯底凹槽卡垢怎洗?內行曝1妙招
而今年,愛迪達更宣佈在2024年於零售店、倉庫、物流中心等全面停用原生塑膠,也提昇再生聚酯纖維的比例。 而全球最大家具零售商宜家家居(IKEA)也宣佈,在2020年前,所有門市停售吸管、餐盤、垃圾袋等一次用產品,更著手研發由再生塑膠製作家具。 法國鼓勵消費者購買回收產品,並簽署《海洋塑料憲章》,承諾 2030 年前實現 100% 可重複使用、可回收或在無可行替代品的情況下,提高可回收塑膠的成分佔比。 法國於 2019 年大型零售商等企業合作,透過減少商品的塑膠包裝、替換難以回收的材質、增加無包裝的銷售模式等來減少一次性塑膠的使用。
環保署已於8月3日核准臺北市提報轄內飲料店自今年12月1日起限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 隨著環保署於 2022 年 4 月底正式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要求各地方政府必須在 2024 年底前,提報限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的期程,2022 年 8 月 6 日,臺北市政府率先宣布:12 月起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杯,成為全臺最早實施的縣市。 另一方面,環保署為鼓勵民眾自備環保杯,規範「連鎖的飲料店、便利商店、速食店及超級市場」等店家,販售現場填裝飲料時,須提供消費者自備環保杯至少五元價差,且業者可向消費者加收一次用飲料杯費用,預計明年7月1日正式實施。 台北市環保局局長劉銘龍說明,從源頭減量解決塑膠垃圾問題,不只減少廢棄物,也有助於達成淨零碳排。 台北市提出的淨零轉型路徑中,就有規劃2030年全市禁用一次性餐具等塑膠製品,輔導餐飲業者全面建置循環容器,實現全循環零廢棄目標。 環保署逐步限用塑膠袋、吸管、免洗餐具,下一步就是我國每年消耗20億個的飲料杯垃圾。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獨家】北市12月起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業者叫苦:調適緩衝期太短、貨品變垃圾
應該採用 100% 防水植纖紙漿,無淋膜、無塑料、可回收、自然降解,因為沒有塑膠成分,不會造成地球上廢物堆積,且內層沒有對健康有害的蠟或塗料,消費者可以更放心的使用。 針對材質及標示、借用及歸還、清洗、檢驗、環保理念溝通、良好服務標誌等6大面向規範,確保循環杯服務系統的衛生及品質,盼循環杯的借用服務達到一致的水準。 消息來的又快又急,大量塑膠杯早已印製完成,業者突然被緊急「喊卡」,要全面換成紙杯,又要重新印製,加上紙類的成本更高,以現在塑膠杯的成本一個約2元,改成紙杯後成本至少增加70%左右。 另外,以紙類或木片、甘蔗、蘆葦、麻、稻草、麥桿、稻殼等植物纖維為主體者,包括紙杯內部有塑膠淋膜及塑膠封膜密封,屬於非塑膠一次性飲料杯,則不再此限。
新北市政府環保局指出,自去年開始就規畫禁用一次性塑膠杯日程,期間也與轄內飲料業者多次溝通,目前新北市約有2704間飲料店業者,預估政策實施後,1年可減少3億6800多萬個塑膠杯使用。 六都繼台北市與新北市宣布禁用一次性塑膠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的PLA杯)之後,桃園市和高雄市預計7月1日也開始執行,台中市10月1日起實施,台南市則預計最快10月上路。 限塑政策擴大執行,影響最大就屬飲料業者,違者將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台北市繼7月1日起依法執行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享5元以上價差優惠後,為積極推動源頭減廢,自今年12月1日起全市2,206家飲料店將限制使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杯),預估每年可減少7千6百萬個以上之一次用塑膠杯,減少912公噸塑膠使用量,配合國際減塑趨勢,邁向循環永續新未來。 另外,環保署表示,下半年也會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同樣要求地方政府在2024年12月31日前提報連鎖超商、速食店、超級市場,不得使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民眾黨4周年黨慶 柯文哲喊話創造政黨輪替
除了美妝品禁用塑膠柔珠的新制已於元旦開跑,環署也回應民間團體要求,要對海域中塑膠微粒與飲水中微型塑膠纖維展開調查,初步將從台西、王功、東石、安平等西海岸,與澎湖、金門、馬祖離島的海域開始做起。 「樂扣樂扣」共推出三款環保杯新品,其中「嚼對搖搖吸管杯」共有迷霧薄荷綠、粉嫩蜜光橘、蜂蜜奶油黃、雲朵乳酪藍四色可選,透明度高內容物清晰可見,360°寬口徑吸管可隨意搖動,爽吸珍珠或椰果,附矽膠提帶方便攜帶。 登山杖則可幫分擔身體重量,減輕雙腳的負擔,因此有人說登山杖是登山者的第3隻腳、第4隻腳(看用1支還是2支登山杖),上坡時省力、下坡時減輕膝蓋的衝擊,協助身體在行進間保持平衡、維持穩定。 使用登山杖的重點,在於不同手同腳,就是左手配合右腳、右手配合左腳,達到用手幫腳前進的目的,上坡或平路時杖尖落在腳後跟,藉由手推就能幫助身體前進,達到節省體力的效用。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2023 使用登山杖必須視地形調整登山杖長度,上坡時登山杖長度須縮短些,下坡時登山杖長度則需調長,用起來才順手,也能真正發揮功用。
林鈺惠則表示,國內處理紙杯淋膜的技術很成熟、量能也夠,塑膠與紙的部分會走各自的再生回收鏈,重點是盡可能減少製造一次性容器。 為了避免業者以生物可分解塑膠(PLA)取代一般塑膠,誤導消費者以為「生物可分解塑膠比較環保」,專案團隊召開記者會、發布報告、分享實驗結果、現身公聽會,強調「生物可分解塑膠依然是塑膠」,且臺灣並不具備回收生物可分解塑膠的能力,嚴正呼籲 PLA 並非解決方案。 其實在 2022 年 7 月,全臺已實施「消費者自備杯子購買飲料享有 5 元以上優惠」,但相關配套措施仍稍嫌不足,有不少店家反映飲料薄利多銷,若再折價賺不了多少錢;也有消費者表示自備杯遭店家拒絕。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連鎖及非連鎖飲料店、便利商店、速食店及連鎖超級市場,包括清心福全、路易莎、7-11、全家、麥當勞、丹丹漢堡、全聯、家樂福等都是此次規範限制的對象。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好不容易撐過疫情!餐飲業「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業者嘆:根本本末倒置
2022 年 11 月 1 日更新: 環保署在 2022 年 10 月 31 日發布「循環(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針對材質及標示、借用及歸還、清洗、檢驗、環保理念溝通、良好服務標誌等 6 大面向規範,並計劃 2023 年起,各便利商店須有至少 5% 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 為響應配合國際減塑趨勢,台北市環保局今(6)日宣布,自今年12月1日起全市2206家飲料店將限制使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杯,預估每年可減少7600萬個以上之一次性塑膠杯,減少912公噸塑膠使用量,這也是全台最早實施飲料杯限塑令的縣市。 環保局表示,因應國內飲料店蓬勃發展及聯合國啟動具法律約束力之減塑協議,環保署今(111)年4月28日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全國各縣市飲料店應依環保署規範,最遲於113年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杯。
例如臺南正興商圈的「正興杯杯」、新竹縣在地商圈也有租賃杯、台大校園的「杯特杯」、小琉球由地方團體發起的該區租借杯服務。 但其實解決方案有很多,消費者、飲料業者或政府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達到減塑功效,也推展全球趨向循環經濟。 樂天市場站上集結上千款人氣環保杯並推出多重優惠,包括日本老字號大廠如 虎牌 運動型保溫杯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下殺5折,原價2600元,特價1282元、象印 隨行保溫杯 也祭出65折優惠,原價1290元特價850元等,邀請民眾一起響應減少使用一次性飲料杯。 新政策上路後,若台北市飲料店違反一次性塑膠杯禁用的規定,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1條第3項,處新台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限期改善卻未完成者,還可按日連續處罰。 環保局表示,多數業者都會改用紙杯因應減塑,若業者在12月後仍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會依照廢棄物清理法51條開罰1200元至6000元,並要求業者改善。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店家提供環保外帶杯,循環經濟正崛起
為落實「減塑政策」,高雄市飲料店自今年7月1日起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飲料杯,不少商家提前響應,新規定實施後,環保局加派人力稽查,目前已有九成以上商家符合規定,但仍查獲31家飲料店違規使用一次用塑膠杯,依法現場開立勸導單,限期改善。 環保局號召業者成立「飲料店減塑大聯盟」,民眾於7-9月活動日持環保杯消費可享雙重優惠,也有助於提升民眾自備環保杯比例。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武肺疫情延燒三年,民眾養成餐點外帶及叫外送的習慣,導致一次性餐具使用量暴增,塑膠容器回收量成長約一成、年增約二萬公噸。 環團擔憂,再不積極減塑,難達二○三○年全面禁塑目標,建議環保署參考「循環杯」作法,推動餐飲業者提供「循環餐盒」,民眾用完再歸還商家。
- 但星巴克改用的寶寶杯,只是用另一件拋棄式塑膠來取代吸管,對減少全球龐大的塑膠廢棄物,是遠遠不夠的。
- 台灣一年使用超過 20 億飲料杯,每天不來杯飲料受不了的人更不在少數,Elephant Cuppa 大象環保團隊,為幫助大家享受手搖飲料的同時,再也不用擔心製造過多垃圾。
- 而臺灣也在 2022 年 4 月底迎來好消息:環保署正式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逐步提前限塑時程。
- 循環杯新制也將在明年元旦上路,連鎖便利商店業與連鎖速食店業者至少要有5%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
- 「樂扣樂扣」共推出三款環保杯新品,其中「嚼對搖搖吸管杯」共有迷霧薄荷綠、粉嫩蜜光橘、蜂蜜奶油黃、雲朵乳酪藍四色可選,透明度高內容物清晰可見,360°寬口徑吸管可隨意搖動,爽吸珍珠或椰果,附矽膠提帶方便攜帶。
台北市飲料店將於12月1日起正式實施限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台北市環保局表示,業者多數願意配合,儘早評估使用可替代材質、鼓勵自備環保杯,以及建立循環杯借還系統等。 環保局指出,自7/1起實施4大連鎖業者應提供民眾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享5元以上價差優惠後,讓消費者自備飲料杯有更大的誘因,選購環保杯的熱度也因此上升,自備杯比率更從過去的6%提高到16%,有部分連鎖超級市場自主提高至8元的優惠,進一步吸引消費者自備杯具消費,都有助減少一次性飲料杯用量。 使用其他材質杯子:以紙類或木片、甘蔗、蘆葦、麻、稻草、麥桿、稻殼等植物纖維為主體者,包括紙杯內部有塑膠淋膜及塑膠封膜密封,屬於非塑膠一次性飲料杯,皆不在禁令中。 根據《廢棄物清理法》第21條,行政院環保署訂定「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辦法」,今年7月生效,主要規範以塑膠製成的一次用飲料杯,材質包括石化基塑膠、生物基塑膠及生物可分解塑膠PLA通通都算在內。 2020年提袋將再擴大限用範圍,所有開立發票的商店都將納管;餐飲店消費者內用時不能提供一次免洗餐具與塑膠吸管;外帶飲料杯自備優惠再強化。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環保杯ptt網友都在討論,北市 2022 年 12月將禁用一次性塑膠杯,你都準備好了嗎?
「循環杯就像是Ubike一樣,可以隨租隨還。」麥當勞經理廖喬偉指出,許多民眾認為自帶環保杯不易清潔、太麻煩;循環杯歸還後,會交由專業廠商清洗,希望能提高民眾使用循環杯的誘因。 海洋塑膠垃圾問題嚴重,學者估計2050年海中垃圾將比魚類多,大量塑膠垃圾不僅傷害海洋生態,難以分解的塑膠微粒也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其中又以一次性塑膠垃圾最為嚴重。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但星巴克改用的寶寶杯,只是用另一件拋棄式塑膠來取代吸管,對減少全球龐大的塑膠廢棄物,是遠遠不夠的。
張凱婷認為,環保署規範連鎖超商及速食店業者使用循環杯政策,是國際上進步案例,可比照要求餐飲業者提供外帶循環餐盒,內用提供重複使用餐具,並折價優惠鼓勵消費者自備餐具。 台灣二○○二年起推動限塑政策,禁止公部門及學校等場所提供免費塑膠袋、塑膠類免洗餐具;二○一八年提出一次性塑膠用品限用時程表,宣示二○三○年全面禁用,但疫後民眾生活習慣改變,塑膠品使用量增加,限塑政策面臨挑戰。 經綜合評估庫存去化及替代產品生產批貨期程,新北市提報環保署核定於今年5月1日實施禁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PLA杯)政策。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竹縣府推環保 民眾自備餐盒享優惠
環保局新聞稿表示,因應國際趨勢,落實減塑,自今年12/1起,北市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之PLA杯。 環保局指出,6月及8月派員至轄內列管飲料店業者進行宣導,包括法令公告事項、相關宣導單張等,確保業者了解政策內容,11月中旬再逐店宣導,經訪查結果,目前已有9成以上列管業者均已備貨完成,皆可於12/1依法配合實施,期能藉由此政策上路,有效減緩塑料污染對環境的危害。 環保意識抬頭,國內最近也開始推出不少減塑政策,包括從7月1日起四大通路給消費者的「自備環保杯優惠」提高到五元、星巴克咖啡廳還可以抵到10元優惠。 台北市政府更宣布今年12月1日起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杯,民眾環保意識加上政府政策下,環保杯、保溫杯需求也大增。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樂天市場向《TVBS新聞網》表示,分析,近一個月內「隨行杯」、「保冷杯」等需求量攀升,銷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約有一倍成長;電商PC HOME也發現,近一週(8/2-8/9)環保杯銷量對比上一週成長50%,電商業者也趕緊把握趨勢推出優惠活動。 民眾可以自備環保杯,享有最低5元的優惠,或是可以租借循環杯(台連鎖便利商店和速食店至少有5%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消費者可以押金免費借取循環杯),以及用其他材質替代,如紙類(包括內部有塑膠淋膜及塑膠封膜密封)或用甘蔗、麥桿、稻殼等植物纖維為主要材質,都未列在禁令。
環保署22日預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草案,飲料店將不得提供保麗龍等發泡塑膠材質的一次用飲料杯。 源頭減塑再「禁」一步,環保署昨(22日)預告最新限塑規範,自2022年7月起擬禁止所有飲料店使用保麗龍杯,並授權各縣市可禁用其他塑膠材質的一次用飲料杯。 台北市環保局表示,繼7月1日起依法執行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享5元以上價差優惠後,為積極推動源頭減廢,將於12月1日起全市2206家飲料店將限制使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杯),預估每年可減少7千6百萬個以上之一次用塑膠杯,減少912公噸塑膠使用量。
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我們沒要反攻大陸」 賴清德:可以成為朋友
如果您願意做更多,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推動減塑的工作,透過捐款、分享文章訊息、以公民身分表達無塑生活的需求,都能成為推動政策的重要力量,促使政府與企業更積極地負起環境責任,讓您我及未來世代都能擁有更乾淨且永續的家園。 近年來全球政府逐漸正視塑膠污染問題,許多國家開始制定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的時程,更於 2022 年 3 月通過《全球塑膠公約》,制訂具法律約束力、涵蓋塑膠從生產、消費到棄置整個週期的條約,並將在今年內展開商議程序。 台北市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長林鈺惠告訴中央社記者,環保署定義的飲料店,是以茶、咖啡、冷熱飲為主體的店家,即便有賣輕食或小點也一樣,如85度C、星巴克、路易莎等。 不過,就像在餐廳內用一般,碗盤杯具皆是經過店家清洗後重複使用,而循環杯則是交由專業廠商進行洗淨、消毒的程序,必須符合「衛福部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因此只要是合乎規範的業者,都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