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運股12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John on August 26, 2022

船運股

在各方搶櫃子的同時,船公司變成有定價權了,在高峰時期,中國到美東的一個40呎貨櫃運費報價超過2萬美元,是平常的5~10倍,這是我從業10幾年來根本沒看過的狀況。 至於航運的ETF,由於航運股過去並非熱門的投資標的,目前美股的兩檔航運ETF都是近期才發行的,而且規模非常小,主要以投資全球大型貨櫃航商為主。 下表是台灣最大的貨櫃航商長榮海運(2603)近五年的營收跟獲利表現,可以看到其營收跟獲利的波動都非常大,特別是獲利,2019年還呈現虧損台幣2.2億的狀態,但是2020年賺了287億,2021年獲利更是成長近10倍,大賺2,631億。 船舶成本:船舶成本是船公司最大的成本之一,分為自有船及租船,自有船的部分造價非常高,根據2021年的新聞,長榮海運訂造一艘2.4萬TEU的貨櫃輪(能裝2.4萬個20呎貨櫃),造價為1.4億美元。 船運股2023 如果是用租的,租金成本也很高,一艘中型的貨櫃輪,平均一天在海上的成本,就要10萬美元左右(依市場行情浮動)。

船運股

俄烏情勢詭譎牽動股市敏感神經,航運股連日轉強成為台股撐盤要角,2月21日爆量上漲,占大盤成交比重一度突破4成,超越電子股。 被視為「航運股ETF」的台驊董座顏益財強調,投資人看航運股焦點要對,運價、塞港問題不大,最重要是看毛利率,毛利率高低會影響業績好壞,貨櫃3雄去年毛利率創歷史新高,估目前合理本益比為3.5倍~5倍。 在市場需求暢旺的主升段之前,這些科技成長股就是我們的夢中情人;但在走出主升段以後,成長股便不再是成長股,它隨時會蛻變成令人厭倦的景氣循環股,甚至會在一段時間後墮落成為雞蛋水餃股。

船運股: 航空公司客運/貨運表現

不行對吧,就是因為你不敢確定,所以長榮今天跌到165元,你才不敢買。 目前股價距離淨值還差的老遠,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會是政府處置長榮,而是在大多數的人心中,長榮不值這個錢,這是結果論,如果值的話,股價就不會下跌了。 船運股2023 同時也公告,自今年1月16日起至7月17日止買進長榮海運,交易數量為2,700張,每股平均價格為137.49元,交易總金額為3.71億元,自7月11公告處分後至7月17日累計持有金額9,840萬元,持股分例0.05%。 台驊也表示,其中1,700張持股售出前已全數參與除息並於7/11公告處分資訊,本次實際新增長榮海運持股總計為1,000張,持股成本為98.97元。

散裝船運載的是大宗物資與工業原料等貨物,因此國際經濟的興衰對於散裝船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其中鐵礦砂、煤炭以及穀物等為主要運送的貨物,所以像中國、美國市場的變化就是觀察的重要面向之一。 因為貨物特性,散裝業的傳統旺季大致落在每年 11 月至下一年的 4 月左右。 航運業受景氣循環影響大,因為景氣會直接影響到市場的需求,故有波動大的特性。 也因此,航運業很難以用近期營運成果來預測未來,並且無法長期保持成長。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大國,CCFI(China Containerized Freight Index)這個指數由上海航運交易所編制發布,挑選12條具代表性的出口航線,反映出中國整體出口貨櫃運輸價格的變化,也可以代表全球貿易供需的狀況。 也就是說,每家船公司在市場上報價給客戶,由客戶選擇要用哪一家船公司。

船運股: 台驊顏益財:明年供過於求更嚴峻 運價可能適度回跌

好比陽明透露,目前公司對應塞港、船期延誤,不會再像過去刻意去趕船期、力求滿載,反倒選擇維持原有的經濟航速,讓部分船舶保持空班,也藉此調節供給。 當然,現在市場盛傳的塞港、疫情,導致船期延誤,仍會抵銷掉部分的供給,只是未來這些短期因素是否逐漸消失、回歸常態,誰也說不準。 上市航運類股指數今天一早觸及186.8點跌破所有短中長均線,市場賣壓沈重,接手乏力,成交值比重掉到一成以下,個股表現疲軟,除了上述個股跌半根跌停外,台驊投控也跌約5%上下,台航、裕民、建新國際、志信、中航等都跌超過4%。 若是以貨櫃三雄來說,謝文恩表示,長榮(2603)外資目前持有約140萬張,所以要「踹」很容易,而萬海(2615)頭型較大,所以較不建議投資人操作,極短線上陽明的防守價位在165元,只要不跌破,就有望成為止跌訊號。 不過,如果這幾天上漲的過程,法人還是持續地站在賣方,那投資人就要特別小心了,這代表這波反彈行情會非常短,因此應該儘早出脫持股。

如果你能在景氣循環觸底反轉前介入,就會獲得最為豐厚的投資報酬;但如果在錯誤的時點,例如,景氣循環到達頂端時再買入,則會遭遇嚴重的損失,可能需要忍受 5 ~ 10 年,甚至長時間的等待,才能迎來下一波景氣循環的復甦。 此外,還有一些非必需的消費品產業也具有鮮明的景氣循環特徵,如汽車、酒類、奢侈品、航空、飯店等,這是因為,一旦人們收入減少或預期收入的不確定性提高,就會直接減少對這類非必需品的消費需求。 根據 Clarksons Research 出示的研究指出,2021 年散裝航運的運輸需求將再創新高,需求的成長幅度大於運力的增加速度,包含六類大宗物資的需求都將繼續成長,鐵礦石預估年增 3.3%,穀物類預估年增 2.3%,木材預估年增 5.5%,還有鋁土塊和水泥載運需求也都呈現成長。 這就好比一個在台灣可以賣到很貴的產品,拿到美國去可能不受當地人青睞,只要該地區的投資人現階段覺得這個類股值這個價錢,那它就值這個價錢。 這次航運股散戶參與度極高,反觀過去在電子股呼風喚雨的投信法人,因為長期被電子股侷限框架,加上習慣看國外類股來判斷台股主流,很多以往績效傲人的基金經理人,都被這種航運成為主流的盤面弄的不知所措,而航運股強勢的表現,讓更多資金從電子流入航運,進一步對偏好科技股的基金績效造成打擊。 從 6 月中回頭看貨櫃航運,三雄股價在 5 月大跌過後,領先大盤創高,並成為這波反彈最強勢的族群,6/16 航運股更是囊括了台股 50% 的成交額,如果在長榮(2603) 5/28 過前高時買進,放到 6/16 盤中,報酬率高達 53%。

船運股: 航運股

10 年前散裝航運的景氣不輸給現在的貨櫃航運,散裝航運的龍頭裕民(2606)更是老一輩的存股標的,由於船買來就像印鈔機一樣貢獻獲利,散裝航運業者紛紛大肆擴張船隊數量,從下圖可以看到,2007 ~ 2011 年,Capesize、Panamax 及 Handymax 的訂單數都明顯失控。 不過現在提到去產能及環保,投資人多半想到鋼鐵產業,但有一個行業,在接下來 2 年也有機會出現產能大幅減少的狀況,那就是今年 3 月之後異軍突起的散裝航運。 拜登在 16 日簽署美國 2022 年海運改革法案 (OSRA),是 1998 年以來最大改革,主要加強對跨國航運業者監管,海運公司和貨櫃場業者,向進出口商加收留滯費與貨櫃延滯費,等等…,希望藉由限制這些加收的特別費,來抑制居高不下的海運成本。 重要運價指數3》WCI世界貨櫃運價指數世界貨櫃運價指數(World Container Index,WCI)是由倫敦海運諮詢機構(Drewry)和新加坡Cleartrade Exchange 共同推出,於每週四發布全球8條重要航線(包含上海 、紐約、洛杉磯、鹿特丹、熱內雅等世界大港)之最新報價。 重要運價指數2》FBX波羅的海全球集裝箱指數波羅的海全球貨櫃運價指數(FBX)是全球12條主要貨櫃航線的加權平均值,每日更新一次。 也是國際間少數日更的運價指數,有助於了解最快速、即時的運價變化。

IMF(國際貨幣基金)調升 2023 年全球經濟成長,從先前 2.7% 調高至 2.9%,主要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成長表現均有調升但 2.9% 仍低於去年預期的 3.4%。 成本方面,以長榮海運為例,進出港口的相關費用為大宗,還有轉運成本、船租成本、燃油成本,其中變化較大的燃油成本跟航空業一樣,較低的油價會帶來較佳的獲利表現。 若單就台灣國內的散裝航運企業排名,船隊數量規模最大的是慧洋,總計有 140 艘船隻( 且預計 2022、2023 兩年內再新增 13 艘)。 不僅如此,慧洋還擁有最大規模的節能船隻,在國內具有規模經濟之優勢;另一方面,裕民目前控管 48 艘船隻,在訂中船隻共有 12 艘,且這些船隻中有近 1/3 都是大型的海岬型散裝船,故船隊總運力來到了 839 萬噸,是全台散裝航運運力之首。

船運股: 相關貼文

散裝船主要分為四大種船型,包括海岬型(Capesize),戴運量為8萬噸以上;巴拿馬型(Panamax)載運量5-8萬噸;超輕便極限型 (Supramax)載運噸數5-6萬噸船隻;輕便型 (Handysize)4萬噸以下船隻。 貼文一出後,網友們高呼「太猛了」,「技術分析學得很好,掌握基本面配合技術分析操作」、「水手都當到艦隊司令了」、「各種海王類浮出水面」、「羨慕到不知道說什麼,我也想有那種買了就噴出去的運氣」、「買海運買房子太勵志了」。 過去兩年,許多歐美品牌商深怕船期延誤、來不及上架商品,所以拼命下單進貨,卻也引發如今高庫存危機,甚至有許多過季存貨,現在必須降價拋售。 業界推測,美國總統拜登為了壓通膨、顧選情,很可能早已安頓好勞資雙方,確保期中選舉落幕前,不會引發罷工塞港潮。 原本是 1~2 年才能實現的漲幅通常在 2、3 個月內就走完了。 總結來看,經過了鋼鐵人跟航海王的洗禮,至少我有一個心得,特別要寫下來,下次不要再犯。

外界也預估,萬海 2021 年的獲利可望挑戰千億元,年終獎金可望較去年平均多達 2~3 個月。 散裝航運的部分,台航也公布了年終考核獎金 1 個月、績效獎金 8 個月。 在海運業中,依照船的類型不同,可以分為散裝船、貨櫃船以及液貨船,貨櫃船載運的像是科技業零組件、民生用品等商品,貨物價值較高,所以用貨櫃裝運,散裝船則是穀物、原物料等大宗物資,佔整體海運貿易的規模較大,液貨船顧名思義是運送液體的船,主要是油輪、液化天然氣( LNG )船、液化石油氣( LPG )船等。 船運股 陸委會宣布,9月1日起,恢復旅居及留學第三地陸籍人士,得申請許可來台從事觀光活動,並於即日起恢復兩岸團客旅遊。 初期試辦每日限額2,000人次,利用小三通到金門、馬祖旅遊人數另計。 我們認為兩岸商務與觀光活動開始恢復,有望挹注台北國際觀光飯店後續住房需求,有利飯店業營運向好。

船運股: 航空業未來展望

即便美國工人讓步,啟動碼頭自動化工程,也要1年、2年後才看到一點基礎建設。 一般所稱的景氣循環股包含:原物料的鋼鐵、航運、塑化、紡纖、造紙、及電子業的「3D 族群」,DRAM、LCD、LED,或是「3P 族群」,包含封裝測試(Pacage & Testing)、印刷電路板(PCB)跟被動元件(Passive components)。 當產業需求上升時,這些股票的價格也迅速上升;當需求下降,產品價格下跌時,這些股票的價格也下跌。 當產業景氣低迷,個股獲利會呈現大幅衰退,股價也大幅重挫;一但景氣邁向復甦,類股的股價也會出現飆漲。

船運股

彭博資訊報導,柯斯汀、哈蒙德等高盛分析師設計了一檔指數,涵蓋有望得益於AI長期效益的各大企業,拜AI能提高生產力所賜,這些公司的每股盈餘(EPS)可望比2024年的獲利預期提高約72%。 加拿大自去年11月制定印太戰略後,正在加強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參與。 今年6月,加拿大皇家海軍巡防艦蒙特婁號,和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鍾雲號一起通過台灣海峽,期間鍾雲號遭中國海軍052D型飛彈驅逐艦蘇州號近距離阻擋挑釁,加拿大對此強調通過台海是為了支持航行自由。

船運股: 文章分類

人工智慧(AI)的熱潮促使投資人急尋下一檔飆股,但高盛建議別只顧著炒短線,可放眼AI題材的長期發展。 根據MarineTraffic公布的追蹤地圖縮時影片,「Burri號」在格林威治時間20時40分轉向側方,與已經橫在運河上的「BW Lesmes號」相撞,「Burri號」隨後後退轉正。 然而,埃及媒體「開羅新聞」(Al Qahera News)在原名推特(Twitter)的社群平台X發文,引述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uez Canal Authority)主席雷比(OsamaRabie)的話稱,一艘在航行過程中故障的船隻正在被拖走,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路透社報導,船舶動態公司MarineTraffic今天稍早引述目擊者說法表示,懸掛新加坡國旗的液化天然氣載運船「BW Lesmes號」和懸掛開曼群島旗幟、載運石油產品的「Burri號」油輪在運河上相撞。

  • ‧盈利屬衡量企業估值的重要指標,具備盈利增長能力的優質股,回報料優於大市。
  • 散裝航運龍頭慧洋-KY(2637)擁有最大規模船隊,在疫情、戰爭引發搶糧、搶肥料大戰中,連著3、4月營收、獲利續創新高,4日公告自結4月稅前盈餘13.86億元、年增148.59%,每股稅前盈餘1.86元;累計前四月稅前盈餘40.56億元、年增179.31%,每股稅前盈餘達5.43元,再創同期新高。
  • 站在價值型投資的角度去看事情,不論發生什麼事你都要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果你想要短線投機,那一買一賣成交易,有人賠就有人賺,反正就是零和遊戲,只要你有能耐賺到錢,你就是王道,但投機沒有在那大團結的,有人20元買到,300元賣,未來就會有人300元買到,20元賣。
  • 你連明年、後年都不確定能賺多少,外資群、投資人賣了,那有什麼問題,總不能等到明年下半年變賺3元,後年賺1元才想賣吧,那時鬼要向你買200~300元的航運股。
  • 阿格力說,若從「存貨銷售比」來看,疫情期間的存貨比例其實非常高,但隨著美國疫情漸漸趨緩,存貨開始被銷售掉之後,相對地存貨銷售比就降到了非常的低,就會有所謂「補庫存」的動作,下半年又有歐美的購物旺季,因此研判貨櫃的運價指數,還有可能再進一步往上攀高。

整體而言,這項由高盛編制的指數今年的表現已落後於標普500指數,部分原因是採取了一種著眼於AI未來表現的選股策略。 由於昨天美國科技股普遍上漲,加上AI指標股NVIDIA也上揚1.78%來到468.35美元,激勵台股中的AI族群今開盤一掃近幾天的震盪整理格局,包括緯創、華碩、廣達、英業達等約出現1~3%以內的漲幅,載板廠欣興、景碩及南電漲幅則有1~2%。 這波率先反攻的是在散裝航運,因為歐盟各國開始搶運冬季儲煤,俄羅斯減少對歐盟天然氣供應,加上歐盟多國水力等可再生能源受乾旱影響減弱,逼得非常重視減碳問題的歐盟,不得不重啟燃煤發電,造成煤炭需求上漲。 國泰證券證期處經理蔡明翰指出,今日的成交量出現明顯的萎縮,主要是因為市場觀望情緒上升,導致波動性減小。 然而,投資者應當注意,成交量的萎縮並不必然意味著市場將出現下跌趨勢,目前更有可能是市場進入整理階段的信號。

船運股: 航運股及航運ETF有哪些?台股vs美股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9日電)台北市長蔣萬安率團參加雙城論壇,抵達上海後首先參訪洋山深水港,這裡是前總統馬英九等多名台灣政要曾參訪之處,蔣萬安父親蔣孝嚴2008年也專程到此見證兩岸海運直航。 蘇拉颱風逼近,受惠近期降雨,曾文及烏山頭水庫蓄水率已達76%,預期颱風降雨亦有助於後續水庫蓄升,加上南化水庫維持滿庫,台南水情趨於穩定,今起台南水情燈號轉為正常藍燈,並同步解除旱災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 NVIDIA上周四公布財報,優於市場預期,然而台灣AI股卻反倒下跌,今日廣達(2382)、緯創(3231)仍續跌,其中廣達下跌逾3%,早盤最低報234.5元。

貨櫃航運業沉潛多年,2020 年因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打亂全球航運運務,在缺櫃、塞港的情形帶動之下,海運的運價週週飆漲,迎來百年難得一見的大行情。 海運業主要的收入分別來自於運貨服務所收取的運費(運費會因市場供需狀況跟議價能力而有所波動)以及將船出租給其他航商的租金收入,其他還有船務代理(就是幫忙處理進出港口跟貨物處理)、港口經營、船舶貨櫃買賣等。 9月14至16日台北盛大展開的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覽會,將探索五大主題,無人載具、太空發展、產業法規、無人機產業、台灣玩具槍產業,航太相關話題促使近日航太股走強。 全球航空客運回歸正常,波音與空中巴士的供應鏈拉貨與組裝速度加快,進一步推升業績,看好航太股的中長期發展。 4.比起「大缺櫃」的貨櫃航運,散裝航運無論是 EPS 或是報價,都顯得有些題材大於實質基本面,但本文認為,散裝航運將在未來 2 年出現「大缺船」的景象。 2.市場恐慌情緒爆發時,經常出現所有類股齊跌的狀況,原本傳產股到 5/10 電子股持續破底時都還相對有撐,隨著疫情恐慌爆發,槓桿開太大的融資面臨斷頭壓力,傳產股出現融資過高引發的回檔。

船運股: 該獲利出場,還是續當航海王? 長榮、陽明、萬海股價狂飆,法人:下船關鍵看這兩點

不論是萬海(2615)、長榮、陽明,目前九成九賠錢的人,錢絕對不是被空方賺走,而是被買在底部的多方賺走,短線投機本來就是零和遊戲,有人買在20元,賣在220元,而你買在220元,那買在20元,賣在220元的人就賺走了200元。 所以那些靠陽明股價發財的,你們不要怨公司,總不能你在那在發大財,公司得不到任何好處吧,要發大財就大家一起來,最終就是一堆傻瓜,以182元去買僅值28.56元的陽明。 船運股 陽明(2609)以現金增資16萬張,定價182元,很多人搞不懂價值及價格之間的差別,如果今天陽明不增資,那陽明就是值,淨值+第二季的獲利等於18.56+10元(推估),所以陽明就是值28.56元。 談到海運市況,謝惠全認為,新冠疫情導致碼頭缺工及塞港,造就一波海運景氣,隨著疫情趨緩,大部分港口塞港緩解,如洛杉磯港已恢復正常,但因貨流從美西轉到墨西哥灣及東岸,這兩個地區的港口仍面臨塞港,只是程度不若以往嚴重;歐洲漢堡及Felixstowe也因罷工仍面臨塞港情形;亞洲地區碼頭情況較好些。 人們壽命越來越長,退休年齡越來越晚,加上面臨少子化,勞動力短缺的時代,許多企業開始正視年長員工,重新欣賞老一輩的知識和工作價值觀。

船運股

航商加收 GRI 前,須提前向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申請,是過往旺季期間常見也是慣例的程序,「即便明知漲不成,還是要做這個動作」,因為有宣示的效果,並不代表時間到就一定會加收或能收取足額的 GRI,還是得要看屆時的市場供需結構。 對全球航運業者來說,受疫情影響所帶來的「塞港紅利」已成過去式,先前缺櫃、缺艙導致的運費飆漲,開始回到合理價位。 春節期間貨櫃運價大致維持平穩,但走勢仍不樂觀,FBX 評估目前航商仍透過降速、繞道等措施來回應市場需求低迷的現況,但因市場預期 2023 年亞洲出口的貨量仍與 2022 年相當,運價跌深下,2023 年有機會見到運價回升。 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 Alphaliner 數據顯示,全球貨櫃航運業目前屬於高度寡占市場,排名前 10 大的航商,就包辦了全球超過 85% 的貨櫃航運量能。

船運股: 長榮海運(2603)股抱一年⋯他虧損7成!忍痛出清賠15萬

運價維持相對高檔,且中國尚有一帶一路、十四五等建設計畫的備貨需求,預期裕民上半年營運仍維持成長,預估Q2營收可望來到34.2億元,季增39%,年增112%,高水平運價帶動毛利率來到19.4%,營益率14.4%,EPS 0.73元,年增506%。 目前慧洋船舶營運數量達140艘,穩坐業界龍頭,7月還有一艘巴拿馬型82,300DWT新船加入營運;裕民今年預計有多達11艘船舶交付,達史上最高峰,新增運力逾21%,營收獲利將挑戰新高。 據業界資訊,目前全球散裝船舶大約維持在12,700艘上下,今、明二年預計散裝船新船交船量有限,粗估僅200艘上下;明年環保新規上路,預期舊船的汰換、減速將使散裝船舶供給更為吃緊。

船運股

但以「貨櫃三雄」長榮、萬海及陽明為首的航運族群,卻紛紛打入跌停,讓「水手」們心驚膽戰。 對此,華信證券投顧總經理謝文恩分析航運股後勢,也透露航運股要止跌的「關鍵機會」。 從SCFI運價走勢圖可以發現,包括美西及歐洲航線,近期運價分別創波段新高,業界預期在今年第4季之前,兩大航線的運價仍將維持在歷史高檔區;第4季雖相對是淡季,運價也不會大幅滑落。 由於股票賣掉之後,至少要  2 個交易日才能收到現金,此時可以選擇把手上的現股換成融資,或是賣掉手上的現股,2 天之後多的現金圈存買進陽明(2609),或是繼續操作今天買進明天就大漲的中小型傳產股,並等待陽明(2609)出處置後再做買進。 1.把自己剛買的股票賣掉,在 2 個交易日現金入帳後,回頭買進陽明,但承擔的機會成本是新買的股票大漲,或回頭買進陽明之前,陽明就已經大漲,變成兩邊都沒賺到。

船運股: 航運股有哪些?

推介文章:【北水走向】文章, 可按此查閱東方海外(00316)早前公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總收入及總載貨量分...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五連升後, 重返1100點; 波羅的海原油運價指數(BDTI)七連跌後見回升推介文章:【北水走向】文章, 可按此查閱波羅的海乾貨指數(BDI)( 7月13日 星期四 )數值...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五連跌, 失守1000點 ; 波羅的海原油運價指數(BDTI)兩連跌推介文章:【北水走向】文章, 可按此查閱波羅的海乾貨指數(BDI)( 7月20日 星期四 )數值(點)9...

船運股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