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元宇宙5大好處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Tim on April 20, 2020

蘋果元宇宙

輝達今天凌晨發布財報前夕,傳出擴大與鴻海合作,由鴻海獨家承接輝達最新發布「地表最強」AI晶片「GH200」的晶片模組訂單... 就本刊獨家掌握訊息,鴻海旗下某上市公司已低調投入光機設計和光波導研發,且已獲得客戶青睞與關注。 「光波導核心技術台灣非常少!但台灣在模組組裝上會有機會,鏡片上有很多小洞,光機要打到正確位置才有用,這需要光路設計的know-how。」蔡卓卲說道。

然而,當全球科技大廠Meta、SONY、HTC搶當新世代AR/VR裝置的王者,紛紛出招搶發新頭戴式裝置時,過去總是悄無聲息的蘋果也終於有了動作! 市場預測,這位「全球最會做裝置」的一哥十年磨一劍,最快將在今年第四季至明年初,推出自家史上第一款「Apple Glass」,正式進軍元宇宙。 通常蘋果對於新事物都會採用耐心等待,持續獲取更多專利和收集大量需求訊息,在最適合大眾與改善方式推動創新, 才能讓產品成功機率大增,對此大摩也認為2022年底或2023年初蘋果將推出首款 AR產品,將會是帶領整個市場朝向元宇宙最重要一步。 而在今年春季蘋果發布2022財年第一財季業績報告後,庫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從元宇宙中看到了“巨大潛力”,將此與目前的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項目聯繫起來,並且正在進行“相應的投資”。 對於推出時間,張書樂認為,短時間內提前推出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在產能上和產業鏈構架上還需要時間,以及在配合頭顯的硬件生態、輔助軟件,以及更為重要的呈現內容準備。 其中不止是視頻,還有遊戲,更需要在發布會後讓蘋果生態影響下的眾多參與者綻放腦洞和全速“備貨”,百十來天的準備期其實很短。

蘋果元宇宙: 首款 MR 頭盔定價約 3000 美元

「其實蘋果沒有單押AR或VR,這麼有資源的公司一定會涉獵所有方案,只是用『螢幕』和『鏡頭模組』就能成型的頭盔,技術已相對成熟,現有VR眼鏡都是這麼做的!無論是蘋果,還是目前想入局的廠商,想要產品有量,一定都從這裡開始。」一位市場專家向本刊分析道。 廣達、鴻海都對本季筆電市況相對保守,且蘋果供應鏈向來不評論對手與單一客戶訂單動態。 廣達認為,筆電市場復甦緩慢,未來一年筆電出貨量預計下降20%,加上部份Chromebook訂單提前至6月出貨,墊高基期,該公司本季筆電出貨將下滑。

蘋果元宇宙

外界預估,蘋果最終計劃讓廣達製造55%的MacBook,鴻海負責35% ,聞泰負責10%。 Meta則受到日前大裁員影響,近期放緩元宇宙市場腳步,但為了促銷VR裝置,近期已宣布旗下最高階VR產品「Quest 蘋果元宇宙 蘋果元宇宙 Pro」降價500美元,從1,499.99美元降至999.99美元,業界預期降價將有助進一步刺激終端買氣,做大商機。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蘋果元宇宙: 影/NVIDIA 推出搭載 L40S GPU 的 OVX 伺服器

英特爾積極投入先進製程研發之際,在先進封裝領域同步火力全開,正於馬來西亞檳城興建最新封裝廠,強化2.5D/3D封裝布局版... 「一樣的東西,蘋果賣500元熱銷,其他品牌也賣500元,卻不一定賣得動,因為蘋果有品牌價值!」集邦科技通訊暨應用科技處研究經理蔡卓卲一語道破。

因應客戶訂單需求,今年玉晶光積極加碼,上半年擴產等設備支出年增五成;揚明光上半年資本支出更超越去年全年,主要投入台灣光學元件等擴產所需。 廣達曾是微軟HoloLens合作夥伴,並於2016、2021年兩次投資以色列AR技術業者Lumus,獲得AR眼球追蹤、光學投影顯示螢幕的技術,廣達則負責硬體機構件,加速AR頭戴裝置的平價化。 廣達也在2020年宣布,與意法半導體共同推出AR眼鏡的參考設計,讓廣達在台灣代工廠中跑在相對前面。 市場傳蘋果可能在明年推出首發元宇宙產品,將是蘋果2016年發表Apple Watch後,睽違七年後的首款穿戴式裝置,元宇宙概念趁勢聚焦,帶動揚明光等概念股股價上揚。 已成為蘋果公司最強的競爭對手 Meta 公司的 Oculus Quest 系列產品,用虛擬現實和增強技術讓人們完全沈浸在虛擬世界中體驗遊戲,用戶數量已超過 200 萬人。 市場預料,玉晶光(3406)、揚明光將供應鏡頭模組;聯亞提供感測元件,穩懋供應功率放大器,和碩則負責操刀組裝。

蘋果元宇宙: 產業資料庫-VR頭戴裝置

今年6月,蘋果WWDC 2022大會發出宣傳海報時,就有人猜測蘋果將會發布自己的頭顯設備,因為在當時發布的海報當中,有一個戴著眼鏡的小伙子形象。 蘋果元宇宙2023 不過,蘋果今年9月秋季發表會結束時,秀出一段極神秘的彩蛋影片,背景音效也與原本發表會的音效截然不同,引發外界關注。 這段彩蛋影片內容是有一幕女人搭著電車,但隨後像訊號般消失,讓人感覺彷彿是科幻電影中,虛擬實境的場景,因此許多網友推測,很可能是蘋果為下一次發表會將推出AR/VR裝置埋下伏筆。

元宇宙話題帶動下,相關概念股的股價持續飆漲,其中又以宏達電為代表,而台灣元宇宙硬體組裝代工訂單,雖飽受中國紅色供應鏈威脅,不過廣達、和碩等在元宇宙技術的投資,都有六、七年之久,可說「有以待之」。 外傳和碩(4938)已是蘋果首款元宇宙硬體產品的獨家代工廠,可望在元宇宙慢慢成為主流的過程中,優先受惠。 據統一投顧瞭解,蘋果AR/VR頭盔將於2023年發表第一代產品,並於2025年~2026年推出第二代產品,就第一代產品而言,出貨量僅約100萬~150萬套,屬於驗證市場需求性質,故基本上對於供應鏈廠商營收挹注程度尚屬有限。 需要等到第二代產品推出,約為1,000萬套左右,依光學鏡頭模組廠商而言,預估Pancake鏡頭主要供應商會是玉晶光,次要則為揚明光。 彭博新聞報導,蘋果很可能在明年推出首發元宇宙產品,這將是蘋果2016年發表Apple Watch後,睽違七年後的首款穿戴式裝置,極具指標意義,法人看好,主要組裝代工廠和碩(4938)(4938)、鏡頭供應商玉晶光、揚明光受惠大。

蘋果元宇宙: 蘋果元宇宙硬體獨家代工廠 傳這檔中選

該法人透露,同欣電如今仍有「微量」接單,出貨給歐洲賽車、摩托車、腳踏車用的智慧頭盔,即便一個月只出貨幾百個,但若有朝一日,能突破其他歐美大廠,或是開發新產品線,未來成長可期。 市場上,Meta、HTC、SONY等熱門VR眼鏡,售價約3、400美元起跳。 野村證券預估,蘋果首款VR眼鏡定位非常高階,預估售價至少逾1,500元美元,是其他VR眼鏡的5倍,在推出1年至1年半後,銷量可破100萬副。 2月初,SONY(索尼)搶先在官網釋出新一代PS VR2規格,暗示發表在即;VR眼鏡市占逾7成,積極搶當元宇宙霸主的Meta,也預計在今年開發一款代號為「Project Cambria」的新高階VR眼鏡。 該文引起熱議,部份網友提到「(iOS版)價格也差太多了吧」、「bug那麼多好功能出了又砍掉好意思漲價」、「寧願把錢拿去抖內adblock(擋廣告外掛 )」。 但也有內行人表示,因蘋果會抽成關係,故YouTube Premium的會員價格比其他版本貴,可避開iOS版訂閱,建議下面3擇1的方法,可訂到便宜的YouTube Premium方案,不過須記得「先從蘋果iPhone退訂YouTube Premium」。

蘋果元宇宙

許多人也認為元宇宙主要是關於遊戲的,但是我認為娛樂顯然將是其中的一個大部分,我不認為元宇宙只涵蓋了遊戲。 對於元宇宙很多人會以為其實就是虛擬世界,不過這兩者看似相同,但是元宇宙會更貼近真實世界,更會模糊虛擬和現實世界的界線,身份也能夠在不同宇宙進行轉換。 對此,HTC VIVERSE 總經理林俊吳認為,任何的廠商加入這個領域都會是好事,這不但會帶來產業的良性競爭,也意味著元宇宙的市場潛力相當大。 不過,儘管該部門持續虧損,扎克伯格卻表現出了驚人的意志力,依然表示看好這個賽道,“專注於元宇宙相關業務的長期投資與發展”。 作為賽博朋克經典之作,小說描述了一個由現實和虛擬世界捆綁在一起的未來世界,也是第一次出現了“元宇宙”(Metaverse)這個詞。 至於對產業鏈的影響,張書樂表示,這需要看蘋果頭顯自身的技術完成情況、顛覆能力和創新力,以及產業鏈需求。

蘋果元宇宙: 採光波導 未來大趨勢

另一方面,Micro OLED 的PPI(像素密度)高達3,000以上,若和iPhone採用的OLED相比,觀看畫面的解析度,整整強了6倍,在眼睛需要長時間近看螢幕的情況下,較不會感到不適。 蘋果採用Micro OLED,藉此克服市面VR眼鏡普遍有「過重」「易暈眩」2個為人詬病的問題。 「智慧眼鏡裡埋了不少顯示螢幕,若要長時間佩戴,就得做得非常小,重量才會輕,同樣4K畫質,『Micro OLED』能切到0.5~0.9吋這麼細小,故被蘋果看上。」Omdia顯示部門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說道。 2021年,蘋果首次將AR導航功能引入Apple Maps,支持iOS用戶基於虛擬疊加層導航現實世界環境。

  • 另一方面,Micro OLED 的PPI(像素密度)高達3千以上,若和iPhone採用的OLED相比,觀看畫面的解析度,整整強了6倍,在眼睛需要長時間近看螢幕的情況下,較不會感到不適。
  • 蘋果MR頭戴式裝置過去幾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原先市場普遍預期今年應該會推出,但卻並未在9月新品發表會現身,令許多果粉大失所望。
  • 計畫的改變凸顯出蘋果在進軍 AR 與 VR 產業所面臨的挑戰,該公司原先是希望押注 AR 與 VR 設備作為未來主要的獲利動能。
  • 而在今年春季蘋果發布2022財年第一財季業績報告後,庫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從元宇宙中看到了“巨大潛力”,將此與目前的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項目聯繫起來,並且正在進行“相應的投資”。
  • 聞泰以手機代工見長,今年4月宣布拿下三星2023年手機及平板電腦ODM訂單,聞泰近年來並透過收購車用電子廠商安世半導體、英國晶圓廠NWF,將業務版圖擴至半導體,並成功切入蘋果供應鏈。
  • 彭博資訊報導,蘋果正加速布局元宇宙市場,不僅擴大團隊招聘規模,首款混合實境(MR)頭戴式裝置開發也邁入收尾階段,最快明年亮相,初期先鎖定開發者與專案市場,和碩、玉晶光、揚明光、聯亞、穩懋等供應鏈有望喜迎新訂單。

2010年,當市場對VR仍相當陌生時,蘋果就收購了瑞典臉部識別技術公司Polar Rose,自此展開對AR、VR長達10年的探索。 中信證券統計,截至2021年,蘋果已累積超過5050件AR和VR的公開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占比更超過97%。 「將來AR(擴增實境)會取代手機,VR(虛擬實境)會取代PC,人類跟網路空間的互動會完全改變!」2021年底,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李國鼎紀念論壇上的一席話,揭示了當人類正式跨入元宇宙,走進網路世界的「入口」,人手一台、每天都離不開的電子裝置,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蘋果元宇宙: 蘋果快攻元宇宙 台鏈振奮

和碩2016就展示過VR頭戴裝置,2019年與英國AR業者Wave Optics合作輕量AR眼鏡原型機AiR,2021年初則宣布,與3M推出短焦光學鏡片的VR硬體參考設計,經驗豐富。 中國挾著龐大的VR內需市場,以及AR/VR硬體代工製造產業鏈強勢壓境,台灣也有以待之。 廣達從2015年布局AR,副董事長梁次震是相關產品最高指揮官,可見重視的程度,梁次震認為,AR頭戴裝置最大障礙就是太重、無法久戴,如果能搭配聲控、重量降低到100公克,市場就有機會打開。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指出,蘋果將於明年1 月推出首款結合AR及VR的元宇宙產品,外界普遍看好,蘋果推出新品,將加速全球對於元宇宙的應用普及率。

聞泰以手機代工見長,今年4月宣布拿下三星2023年手機及平板電腦ODM訂單,聞泰近年來並透過收購車用電子廠商安世半導體、英國晶圓廠NWF,將業務版圖擴至半導體,並成功切入蘋果供應鏈。 英業達元宇宙虛實元邦(VRSTATE)看好數位經濟商機,打造虛擬元宇宙,提供企業客戶數位內容創建、AI模型訓練與數位安全治理服務,幫客戶建立虛擬會展或會議室,甚至協助訓練AI模型預錄多國語言轉換及文字生成等服務,打造如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所用的數位分身出席演說。 蘋果即將發表首款混合視覺(MR)頭盔之際,宏達電(2498)(2498)、Meta、索尼等品牌也不落人後,今年都將陸續更新旗下VR/AR頭盔產品線,法人看好相關商機也將同步爆發。 從2016年VR元年開始,VR頭戴裝置銷售主流,已從搭配PC與外接式追蹤基地台使用的VR,轉為能夠將運算與追蹤整合在一起的一體機,主流產品價格也由800美元以上,降至300美元左右。 以銷售量來說,如果半導體零組件不缺貨,Meta旗下Quest 2於2021年的出貨量,挑戰千萬台不是問題。 而蘋果野心不只如此,蘋果還正在研發市場傳言許久的 AR 眼鏡(Apple Glass),它的外觀與傳統眼鏡類似,但可以辨識用戶手勢進行操控,有望成為該公司殺手鐧級產品。

蘋果元宇宙: 各家的 AR 設備

元宇宙(Metaverse)當道,未來AR(擴增實境)和VR(虛擬實境)硬體裝置將取代手機和電腦。 本刊調查,一直悄無聲息的蘋果(Apple),最快將於2022年底推出十年磨一劍的革命性全新產品—Apple Glass。 藉由「Micro OLED」和「光波導」二大極具潛力的黑科技,蘋果力圖後來居上,引領AR/VR硬體裝置風騷。 而在這場「王者之爭」中,台廠再度成為左右蘋果勝負的關鍵,包括台積電、鴻海、廣達、同欣電、中光電等,均已準備就緒,迎接相關商機。 計畫的改變凸顯出蘋果在進軍 AR 與 VR 產業所面臨的挑戰,該公司原先是希望押注 AR 與 VR 設備作為未來主要的獲利動能。 且蘋果最初的構想是提供一副可以讓人們全天候配戴的輕型 AR 眼鏡,但需要克服的技術挑戰眾多,使得這項產品要實現可能還需要很多年的時間。

  • 蘋果即將發表首款混合視覺(MR)頭盔之際,宏達電(2498)(2498)、Meta、索尼等品牌也不落人後,今年都將陸續更新旗下VR/AR頭盔產品線,法人看好相關商機也將同步爆發。
  • 不過,蘋果今年9月秋季發表會結束時,秀出一段極神秘的彩蛋影片,背景音效也與原本發表會的音效截然不同,引發外界關注。
  • 現在有越來越多科技巨頭紛紛搶入元宇宙的領域,且根據市場傳言指稱,一舉一動都受到市場注目的蘋果,將會於 2023 年先以混合實境頭盔產品打頭陣,加入元宇宙的戰局。
  • 另一家極具潛力的公司,則是中光電在2019年成立的「中光電創境」,不僅有先前光機設計的豐富經驗,如今主攻AR整機開發,是集團進軍AR市場的1名新悍將,無論是光波導,抑或是光機設計,都有能力自主研發。
  • 如今,蘋果的這項產品呼之欲出,或將為全新產品系列採用“Reality”命名方法。

謝勤益透露,蘋果已籌組團隊,專門研發光波導技術,因技術太新穎,未來與蘋果合作的廠商究竟是誰還不得而知,但要讓一副光波導AR眼鏡成型,專門做這類鏡片的「光波導元件」廠商,以及二側投影的「光機」公司,還有把所有零組件都組在一起的「模組組裝」大廠,一個都少不了。 現今能真正做出Micro OLED的廠商少之又少,全球最大玩家非SONY莫屬,市場預測,蘋果採用的Micro OLED初期將由SONY供應,待出貨量穩定後,再由蘋果自主研發,並讓台積電代工製造其半導體背板。 「蘋果不喜歡完全委外!他一直希望自己掌握關鍵技術後再發包給別人做,但一項新技術的研發速度沒有那麼快,只能先跟SONY簽約下單。」集邦科技通訊暨應用科技處研究經理蔡卓卲說道。

蘋果元宇宙: 公司新妹傳訊開頭「都加這句」!老鳥搖頭

分析師郭明錤在 11 月發布報告稱蘋果(Apple, AAPL-US)公司將於 2022 年推出 AR/VR 頭戴裝置,而這正是蘋果計劃 10 年內以 AR/VR 頭戴裝置取代iPhone 的第一步。 市場盛傳,該新品售價可能高達 3,000 美元左右,是目前已知的售價最高的消費級 MR(AR 與 VR 結合)設備,同時也是蘋果有史以來最貴的穿戴裝置。 蘋果招聘內容包括新員工和招募去年離開公司的前工程師等,並積極尋找具有視覺效果與遊戲通路經驗的製作人,而相關技術開發團隊在內部稱為「TGD」。 葛曼分析,蘋果「應該能為明年的新硬體做好準備」,而第一批產品可能先鎖定專案用戶與開發者。 外傳蘋果在2022下半年進軍元宇宙,和碩是蘋果首款MR裝置獨家組裝代工廠,日前執行長廖賜政公開表示,客戶催促和碩MR產品快點量產出貨,和碩元宇宙相關產品2022年有機會大幅成長。

蘋果元宇宙

即使VR頭戴硬體在螢幕更新率、解析度、視角都有長足進步後,長時間使用後引發的暈眩、不適感,還是在所難免,內容與硬體的配合也必須同步到位,才能讓使用者不會沉浸在揮之不去的頭暈噁心感中。 儘管蘋果延遲了 AR 眼鏡的開發,但他們計畫將重心放在更平價的 MR 頭戴式裝置上,今年即將亮相的首款 MR 頭戴式屬於旗艦規格,價格恐高達 3,000 美元(約台幣 91,000 元)左右。 據動區日前報導,科技巨頭蘋果(Apple)計畫將於今年春季發表首款頭戴式裝置,預計是 AR 結合 VR 的 MR (Mixed Reality)裝置「Reality Pro」,作業系統預計稱為「xrOS」、最快將於秋季稍晚時就能出貨。 就像蘋果的耳機銷售可能永遠不會超過手錶業務,要讓一項相對先進的技術從起步階段到取代美國市場 40% 占有率的 iPhone,還有待觀察個 10 年時間。 郭明錤認為,蘋果的 MR 頭戴裝置對感應器的運算能力顯著高於 iPhone,因此需要一個獨立的處理器。 例如這款 MR 頭戴裝置至少需 6~8 個光學模組持續同時運作來提供使用者圖像式穿透(video see-through)的 AR 服務,而 iPhone 同時運作的光學模組最多 3 個且不需要持續運算。

蘋果元宇宙: 相關連結

一旦藍海因此得以釋放,則蘋果頭顯產業鏈將成為下一個顛覆功能機的iPhone。 據報導,這三份商標申請文件都提到了“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頭顯、護目鏡、眼鏡和智能眼鏡”。 外界有一種猜測是,Reality One代表第一代AR/VR頭顯,Reality Pro代表Pro高端版本,而Reality Processor則代表蘋果為AR/VR頭顯開發的專用處理器。 蘋果MR頭戴式裝置過去幾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原先市場普遍預期今年應該會推出,但卻並未在9月新品發表會現身,令許多果粉大失所望。 光波導眼鏡看似和一般眼鏡無異,但為讓AR眼鏡左右二側的光機畫面完美投影在鏡片上,鏡片穿透許多奈米等級的小孔,透過複雜光路設計,讓虛擬影像和實景完美結合。 不但透光度高,還能擴大視野範圍,鏡片厚度也只有1至2公釐,就能讓AR眼鏡又輕、又薄、又透,幾乎就和一般眼鏡一模一樣。

如今,蘋果的這項產品呼之欲出,或將為全新產品系列採用“Reality”命名方法。 另一家極具潛力的公司,則是中光電在2019年成立的「中光電創境」,不僅有先前光機設計的豐富經驗,如今主攻AR整機開發,是集團進軍AR市場的1名新悍將,無論是光波導,抑或是光機設計,都有能力自主研發。 根據本刊獨家掌握的訊息,封測大廠同欣電早在3、4年前,就已開始經營Micro OLED的封裝業務。 當時,同欣電最大客戶Willsemi(韋爾半導體)想嘗試把Micro OLED做成超商、量販店上的電子標籤,「當時預估量會很大,但卻被省電、成本較低的電子紙給取代。」1位法人說道。 另一方面,Micro OLED 的PPI(像素密度)高達3千以上,若和iPhone採用的OLED相比,觀看畫面的解析度,整整強了6倍,在眼睛需要長時間近看螢幕的情況下,較不會感到不適。 「智慧眼鏡裡埋了不少顯示螢幕,若要長時間佩戴,就得做得非常小,重量才會輕,同樣4K畫質,『Micro OLED』能切到0.5至0.9吋這麼細小,故被蘋果看上。」Omdia顯示部門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說道。

蘋果元宇宙: 爛尾樓、建商倒閉頻傳 專家看這數據喊安啦「全球第一」

就目前的市場來看,Facebook 母公司 Meta 仍是 VR 眼鏡的領導廠商,使用者會透過 Meta 的產品來遊玩遊戲、虛擬會議,以及觀看影片等。 但人們可能會更加偏好在日常生活中配戴 AR 眼鏡,因為 AR 眼鏡能夠將使用者所需的訊息疊加在真實世界的視野當中;先前 Google 就曾嘗試推出對應的產品,但可惜沒有受到市場太多的關注。 回溯過去15年,蘋果曾發表第一支改變全人類生活的智慧型手機iPhone,以及輕薄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第一代MacBook Air,驚豔全球。 一款全新的蘋果產品總是顛覆市場,讓競爭品牌不得不相繼「學習」,而拆解最快在2022年底推出的史上第一款「Apple Glass」最大關鍵技術之一,就是結合半導體製程的新型態面板「Micro OLED」! 不僅庫克已經牽手台積電著手研發製造,本刊也掌握獨家訊息,封測大廠同欣電早在3、4年前就已開始經營Micro OLED的封裝業務。

本刊調查,蘋果VR眼鏡最關鍵的亮點,也是價錢貴森森的主因之一,便是占眼鏡成本30至35%的顯示螢幕,蘋果採用Micro OLED(又名Silicon OLED)。 當WFH(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成為常態,不用再12個小時緊盯電腦、低頭打字,戴上VR眼鏡指手畫腳,便能在虛擬辦公室中做簡報、開視訊會議、整理報表…比使用筆電工作更有效率。 二○二二年的全球股市好像是二二年倒轉過來的翻版,漲勢從年初到七月三十一日,如果以今年漲勢最凌厲的費城半導體指數為基準,從二○八九. 元宇宙話題發燒,商機看似近在眼前,可是如果從軟體、硬體、內容來看,商機似乎又有點遠在天邊,沒有五年、甚至10年以上的發展,很難成氣候。 他預期,元宇宙相關族群續航力有限,僅能短線偏多操作,建議後續參考技術面,若股價轉弱,便應獲利了結出場。

然而,蘋果對Micro OLED的布局,並非空穴來風,4年前已牽手LG和Valve,共同投資Micro OLED製造商eMagin,金額總計1,000萬美元。 回顧過往,一項新技術若被蘋果採用,往往競爭者也會一窩蜂跟進,但最終能否成為主流,仍得看消費者是否買單。 喜歡這篇文章教學,後續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iPhone、Mac、3C隱藏技巧,歡迎追蹤 瘋先生FB粉絲團、瘋先生LINE@、訂閱瘋先生Google新聞、Telegram、Instagram以及 訂閱YouTube頻道,將會有更多非常實用的技巧教學分享給大家。 但是要真正實現元宇宙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需要軟硬體技術全面整合才能夠實現,現在來看元宇宙算是一個處於最初發展階段。 林俊吳樂觀地認為,蘋果在元宇宙的領域中應該不至於會創造出自己的一條路,畢竟生態系從無到有很難、也很累,雖然蘋果「很大」,但要大到讓整個生態系翻過去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但蘋果會不會自訂標準? 有業內人士稱其中渲染人眼的一個虛擬空間所需的圖形計算量,遠大於手機的2D屏幕,這也是Meta們儘管花重金投入,體驗效果依然不理想的原因。

使用 蘋果元宇宙 VR 頭盔的缺點已顯而易見,為此蘋果首先要做的是給目前設備 “ 瘦身 ”、減輕重量以及去掉手持控制器。 因此,時尚且 “ 苗條 ” 的蘋果 “ 智能眼鏡 ” 一定離不開強大的處理器。 專攻空間計算的研究公司炮兵情報(ARtillery Intelligenc)的分析師 Mike Boland 表示,頭戴式裝置的市場規模仍然相對較小,年銷量在數千萬台左右,但眼鏡的市場規模每年為 1,500 億美元。 如果說有誰能設計出相當時尚的 “ 智能眼鏡 ”,實現 HoloLens 或 Google 眼鏡的眾多功能,那一定就是蘋果。

並且這款 MR 頭戴裝置不需要依賴 Mac 和 iPhone,將作為獨立裝置運作擁有自己的生態,並且可以提供最完整與彈性的用戶體驗。 郭明錤稱,蘋果將在 2022 年推出的這款 MR 頭戴式裝置,採用運算能力與 Mac 同等級的處理器,並將配備 2 個處理器。 高端處理器的運算能力與 Mac 的 M1 系列相似,較低階處理器則負責與感應器運算相關。 回溯蘋果一路走來的歷程,早在2021年,當市場對VR仍相當陌生時,蘋果就收購了瑞典臉部識別技術公司Polar Rose,自此展開對AR、VR長達10年的探索。 中信證券統計,截至2021年,蘋果已累積超過5,050件AR和VR的公開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占比更超過97%。

本刊調查,蘋果VR眼鏡最關鍵的亮點,也是價錢貴森森的主因之一,便是占眼鏡成本30~35%的顯示螢幕,蘋果將採用Micro 蘋果元宇宙 OLED(又名Silicon OLED)。 Micro OLED背板卻是使用半導體材料「矽」,不僅能把面板切的非常小、乃至1吋以下,從而大幅減輕裝置重量,此外PPI(像素密度)高達3,000以上,若和iPhone採用的OLED相比,觀看畫面的解析度,整整強了6倍。 市場上,Meta、HTC、SONY等熱門VR眼鏡,售價約300~400美元起跳。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