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選手薪水排名6大著數2023!內含電競選手薪水排名絕密資料

Posted by Eric on September 27, 2020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

為人熟知的案例是效力於IG電子競技俱樂部《英雄聯盟》的職業選手高振寧,身價超過1500萬元。 以上就是台灣電競選手薪水介紹,假設以一個二線選手來看,如果打進季後賽那年薪差不多落在90萬上下,若是一線選手拿下春季賽冠軍,並且在世界賽16強止步的話,一年大約可以落在五百萬,當然電競選手薪水介紹也不是非常準確,都會有偏差以及薪水調度的問題,所以這些金額只是初步的去計算,但是台灣電競圈的薪水差不多就落在這個位子,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香港現時只有兩個打街霸的全職電競選手,其他都是業餘選手,以Humanbomb打全職為例,一年會出國打比賽十數次,但業餘的估計最多只能到亞洲其他國家出賽三至四次。

再者是聯盟體系層級也是傳統運動較多,層級越多可調幅的薪資階層也隨之增加,相對於電競較扁平的賽事與聯盟層級,將會反映在與電競訓練生與一般選手之間的薪資比起傳統運動選手差異並不是相當大。 不過要注意的是依照電競項目的不同,各專精領域的選手的收入也會有差別,這裡是韓國把所有的韓國籍選手資料統一後做平均而得出的結果。 首先以棒球、籃球與電競新進選手的基本薪資做比較,以大家常聽見該項目活躍的國家為例,雖然從上圖可以見韓國的基本薪資較高,但這也說明了一點是韓國對於電競選手的重點培育與重視,而美國的棒球及籃球部分則是發展歷史較長,相對於韓國大力發展電競選手來說,傳統體育項目的選手基數較多,因此薪資部分會被分攤。 最後Toyz也奉勸現今玩家千萬不要為了當選手而放棄學業或是工作,因為在現在,有實力的人其實根本不會被忽略掉,如果認為自己很強,但為了保障自己,最好不要輕易的放棄學業與工作。 其次,在現今全球化的浪潮下,遊戲開發之初,沒有國際觀點,就算在一個地區成功了,能不能拓展到全球都是個問題,沒有做出全球化的遊戲,最終頂多當個國內王,然而現今台灣遊戲市場已經被國外IP大舉入侵,台灣遊戲的研發能量與經費,早早因為習慣代理而與國外有大段差距,不要說華人區或全球,要能打造出在台灣有大批玩家的國產遊戲,都已經是難上加難。 人氣實況主Toyz(劉偉健)曾在《英雄聯盟》S2世界大賽中奪冠,被稱為「中路野獸」,日前他收到許多網友私訊詢問「打電競可以賺多少錢?」因此拍影片公開到底賺了多少,他細數過去8年的收入,總共賺了3646萬元,不過扣掉賠掉的錢,僅賺1千萬多元而已,他也勸退有職業夢的人「馬上放棄」。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 香港發展電競資源少 年輕人電競路走得艱辛

Garena 集團遊戲營運總監 Kevin 透露,一支《英雄聯盟》職業戰隊一年大概花上數百萬是基本,甚至也有上千萬的,這當然就是得看戰隊給予選手的福利差別。 顯然目前戰隊的收入大部分都十分有限,即便是品牌較老的 AHQ,累積了夠多的粉絲,加上獲得台灣大哥大的贊助,以及在代言出席和週邊產品等收入,經營層面來說還算是比較良好的戰隊。 其他戰隊則大多還處在單純燒錢的階段,站在商業角度來說,都是考驗著投資者有多少耐心的時候。 Sobad 認為:「如果真的是認真的選手,那麼找工作一點都不難。」比如在遊戲公司、硬體廠商等,只要抱持對遊戲的熱誠,這些廠商也相對歡迎電競選手轉職,因為他們有名氣又相當貼近客戶。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

即便如此,多數台灣參與電競比賽的選手們,直到今年才有保障底薪 26,400 元(22K+20%)的規範,讓許多的台灣電競選手可以保證專心在自己的工作上,但是這個規範,還都只限於線上的選手。 電競選手薪水介紹,台灣的部份可以分為四種不同的區塊,第一個就是基本的底薪,也會依照練習生、二線選手、一線選手都有區別,也或從2萬到30萬不等,主要還是要取決於選手的價值來去衡量,像是Faker這種頂尖選手,新手的部份就是電競圈的top,所以月收入光是底薪應該就超過了20萬新台幣,台灣電競選手的部份,練習生大概就是最低薪資兩萬多一點。 而收入榜上緊接在《DOTA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 2》之後的則是今年拿下《CS:GO》Major大賽冠軍的Natus Vincere戰隊,每位選手皆獲得了近69萬美元(約新台幣1900萬元)的獎金。 另一方面,今年觀眾人數超過400萬,榮登全球收視率榜首的《英雄聯盟》S11世界大賽冠軍EDG戰隊選手們則分別獲得了大約15萬美元(約新台幣420萬元)的賽事獎金,排名全球153至157名。 要避免被他國開發商看不起市場小,另一條出路當然是台灣自製遊戲,並且在本身的內需就做起一定的經濟圈。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 電競正名了!體育署認可「電子競技就是運動項目」

多年來的前線培訓工作,令她接觸到很多有意投身電競行業的年輕人,但與外國相比,現時香港對電競文化的接納程度和政府的支援遠不足夠。 《DOTA 2》國際邀請賽連年打破由該賽事創下的世界紀錄,今年舉辦的TI10更是成為史上唯一一個總獎金池超過4,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1億元)的單一賽事。 而爆冷擊敗中國PSG.LGD戰隊的俄羅斯Team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2023 Spirit戰隊每位選手都從獎金池中得到了將近37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元)的獎金分成,至於亞軍、季軍選手們則分別獲得了115萬美元以及74萬美元的分成。 【體路專題】電競與傳統運動一樣,大部份選手除了隊伍支付的薪金外,在比賽取得一定的成績亦會獲得賽會頒發獎金。 有網站統計出全球各遊戲選手的獎金榜,榜單前列的選手均來自一款香港不太有人提起的遊戲,更讓人意外的是被認為是電競最上史偉大的Faker竟然50大不入。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

此外,基於他們的靈敏反應,在其他專業職業領域如網絡安全等方面都可能有更多的作為。 而在補短方面,無論是一個普通人的發展還是有特長的專業人士發展,完整的基礎知識體系都是很重要的一個基石,因此在一些高校開設相關電競專業的時候,完整的基礎文化課題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才能保証電競選手有更長期的競爭力。 在電競評論人游節看來,近年來電競行業發展迅速,電競選手身價高漲離不開大環境的肯定。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 打電競月薪100萬!Toyz公開「職業選手8年收入」 2原因勸退職業夢

其他所有的選手幾乎全數退役,電子競技舞台如同體育賽事一般殘酷不說,選手們在這黃金年代當中,獲得了什麼? 在英雄聯盟職業選手中的獎金統計中, Karsa 則是落入了32名,雖尚未超越前輩 BeBe 但若挾帶著目前的氣勢,LPL 春季賽冠軍與 MSI 冠軍看來,再拿下幾座冠軍之後就可望超越了。 在賽事總獎金部分前十名則是仍被韓國的職業選手佔據著,由其以 Faker 的三屆世界冠軍的頭銜,目前地位仍舊屹立不搖,117萬美元高居第一,難以被超越。 而正如同「台灣電競之路(中)」篇所列,政府跟廠商對於發展電競賽事與整個產業生態,應該協同合作,在互利共利的原則下,著重在選手跟玩家身心發展,另一方面與國際相關承辦組織接軌,將電競事業當作是長期事業體系運作,像是建立媒合平台,媒合退役選手跟各個公司,或甚至透過合理補助、稅制調整、租金公共費用減免、法規修改來讓企業更願意投入電競產業。

相反的,如果 Mistake 與朔月在獲得選手生涯高峰期,不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甚至揮霍自我,那麼終將光芒不再,並且被世人所遺忘,後果也只能自己承擔。 至此,我們都未談有關台灣政府就業輔導機制,因為在電競被正名之前,這些機制,都不復存在。 但電競本身要考驗的是聯賽有沒有辦法靠自己活下來,如果永遠被定位成遊戲廠商的行銷成本,那是非常危險的。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 電競圈 總結:

因為一旦遊戲人口與營收進入高原期(停止成長)甚至開始下滑,那麼也就意味著廠商也許不願再投入更多資源在電競上。 事實上在台灣很多電競項目很多都還停留在這個階段,是不是能跨越這一步,必須先證明電競可否像一個體育賽事一樣有自己的動能。 這也就有賴各戰隊依靠自家選手的明星光環來創造產值,但這也是目前最傷腦筋的一點。

知名賽評 Sobad 表示,就早期第一批退役的 TESL 選手來說,除了部分還在電競戰隊的後勤團隊外,幾乎都各奔東西,有些人回去完成學業,有些人依照大學所學投入其行業、有些人繼承家業,也有人選擇自己做生意,有些人則留在遊戲公司任職。 電競選手向來被認為是“吃青春飯”,由於電競比賽看重反應能力以及競技狀態,因此一般認為電競選手職業生涯最佳時期是16-22歲。 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魏鵬舉看來,電競行業愈發受到大眾的重視,但由於電競行業存在特殊性,存在電競選手普遍低齡的現象,導致很多職業選手可能因為年幼的時候就開始訓練而沒有接受過完整的基礎教育。 游節認為,盡管電競人才缺口大,但目前對於電競人才培養的機制以及相關的職業規劃尚不成熟,導致許多俱樂部對電競選手個人素質的培養尚停留在技術層面,對於電競選手的生涯規劃缺乏前瞻性,導致脫離電競職業選手身份后,缺乏市場競爭力。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2023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2023 事實上,很多電競選手的人氣已經直逼一線流量藝人,在2019年微博之夜年度人物的票選中,電競選手UZI獲票超過藝人王一博、肖戰居榜首,電競選手廠長與The Shy也位於榜單前十。 同時,種種跡象表明,許多知名電競選手的商業價值也不可小覷,在2019年10月17日福布斯中國推出的30歲以下精英榜上,有8位電競職業選手入選,包括肖閩輝(AG超玩會夢淚)、高振寧(iG.Ning)、明凱Clearlove喻文波(iG.JackeyLove)等,其中身價最高者達5000萬元。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 電競選手賺很大? 和其他運動相比大家看完都哭了

Toyz表示,目前電競選手收入分別有四塊,第一是基本底薪,依照練習生、二線選手、頂級選手分別為2萬~3萬、4萬~8萬以及8萬至30萬。 第三則是戰隊方給予的激勵獎金等機制,但這不同戰隊有不同的規矩,在聯賽中獲勝約是一場1000~10000元獎金,若隊伍打到季後賽, 有隊伍發放2萬、3萬或是一個月薪資等等的一次性獎金,而打到世界大賽,則有可能獲得 一個月至三個月底薪作為激勵獎金。 但如果是如同 Faker、Uzi 般的世界頂尖選手,其價碼大約也在一線與二線藝人之間。 以目前網銀國際旗下的閃電狼戰隊為例,閃電狼目前針對《英雄聯盟》、《SF2》、《爐石戰記》、《星海爭霸II》等四款遊戲所打造的戰隊,連同後勤、教練與訓練員,加上餐飲、住宿與交通等費用,營運起來自然是相當龐大的數字。 再看中國廠商去年 Season 4 之後所交易的韓國一線選手,最高收入甚至超過千萬人民幣,這價錢已經遠高於台灣職棒球星數倍,而這些都不是一般台灣本土戰隊所能負擔的數字。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2023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 若像柯文哲說的:「政府得看成是一個產業」,現階段相當重要的則是要提升整個產業的產值。

電競選手薪水排名

此外,甚至已有俱樂部籌備關於電競選手品牌的多元化運營,據韓媒bizhankook獨家報道,T1電子競技俱樂部已為《英雄聯盟》分部選手李相赫(Faker)的ID提交了商標申請,由T1俱樂部擁有這個商標。 在疫情的沖擊之下,從東京奧運會到歐洲五大聯賽,傳統體育賽事接連陷入了停滯﹔相較之下,新興的電子競技卻呈現出逆勢生長的態勢,不僅《英雄聯盟》(LPL)春季賽已於5月初順利收官,《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S10也在不久前確認,將於10月在上海如期舉辦。 在行業培養機制尚不完善的現狀之下,那些不被聚光燈所寵愛的電競選手們,也對“青春飯”之后的未來感到迷茫。 ​近日,一份電競圈選手獎金收入排行榜曝光,在這份最新的榜單中來自《Dota2》項目的選手霸佔了排行榜靠前的位置,而LOL由於比賽性質不看重獎金,因此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明星選手排名頗為靠後。 隨著多個國際大型電競賽事紛紛落幕,統計網站Esports Earnings於近日發布了2021年度的電競選手獎金排行榜,在《DOTA 2》TI10的冠軍選手們以1億元收入高居榜首的同時,該賽事的冠、亞、季軍更包辦了榜上前15名的位置。 大致上來說,一線選手自然可以靠著退休後轉任教練、賽評、戰術分析師等等的職業,但這些職業的數量比起選手來說一定是更少,而若想跨遊戲,除非遊戲類型接近,否則也有相當的難度。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