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B型企業的是2007年設立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非營利組織-B型實驗室(B 永續經濟2023 Lab),致力使「人們的商業活動發揮對社會及環境的正面影響力」。 SDGs提升品牌價值:品牌價值是企業核心資產之一,需要以誠實和透明的態度,讓大眾了解企業正在做的事情。 SDGs目標和企業的核心價值密切結合,在長期的商業策略規劃中結合SDGs目標,與大眾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提升品牌價值達成企業永續生存。 嬌生企業集團總經理Welvaert認為,企業最需要採取的是長期營運的態度,若我們今日能夠與這些生存依據結合得越緊密,日後的營運就會越容易成功。
聯合國發展計畫署(UNDP)認為世界還有很多期待與行動的空間,隨著MDGs期限將至,2012年里約的地球高峰會決議以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接替MDGs,2016年開始全球將以SDGs作為未來15年全球永續發展的藍圖與指南。 在社會面向,強調企業營運需要受到不同內外群體的支持,因此企業需要妥善經營利害關係人關係,包含供應鏈上下游、員工、客戶及社區,才能確保經營的穩定和持續。 永續議題在近年來大聲疾呼,全球面對氣候議題上的減緩和調適關注度仍未減退。 同時,在上述兩項議題中的相關審查制度、法規建立、揭露框架與範疇將有更多的對話,在整體跨領域溝通與協作上,也將變得更為複雜,企業組織的行動方針亦恐有失焦的疑慮。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宣布旗下產業聯盟「SEMI能源產業部」即日起正式更名為「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Green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Alliance, GESA)」。
永續經濟: 推動成果
為使碳排數據具備年度的可比性,企業在碳排資料蒐集時,建議導入數位化管理平台,同步結合數位轉型強化治理能力,藉此準確掌握各環節的碳排資訊,同時鑑別供應鏈的減碳機會,為組織、部門制定減碳目標與行動,打下重要基礎,以追求更有成效的減碳績效。 由於極端氣候的威脅,近年永續趨勢已從ESG風險管理,加速提升為企業韌性與轉型調適能力,「淨零碳排」更成為了全球熱議的焦點。 勤業眾信永續發展諮詢團隊切入「氣候治理與低碳轉型」、「永續供應鏈」、「永續組織與人才」、「永續金融」四大面向,精選2022年永續與淨零碳排重點須知,期以協助企業洞察趨勢,更加貼近市場脈動,強化在低碳時代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抓住時代契機。 企業除掌握既有ESG議題外也需額外布局新興的永續議題,如新興生物多樣性議題。 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報告指出,生物多樣性喪失被視為未來10年全球前三大風險之一,全球有超過一半以上的GDP,大約44兆美元的經濟價值係中度、或高度仰賴自然及其生態系服務(ecosystem services)。
林心恬強調,塑膠產生的影響並不只是遭丟棄後流入海洋,一次性塑膠製品從開採化石原料、生產製程、銷售到廢棄,每一個階段都投入了大量能源、製造許多污染,並在過程中產生大量溫室氣體,與氣候變遷有密切關連。 2019 年,摩根史坦利公布的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即環境、社會與企業管理)趨勢報告指出,包括飲料以及食品製造商的公司在內,國際間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將因塑膠廢棄物帶來的多項風險而受到衝擊。 2015年,聯合國發展高峰會基於千禧年發展目標未能達成的部份,發佈了「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年永續發展方針」,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169項具體目標,作為2030年前各國永續政策推動原則。 在各國、各企業組織紛紛對未來的永續願景作出承諾之下,部分單位的不作為風險也正遽增。 自COP27會議結果觀察而言,ESG與永續發展等承諾雖有泡沫化的跡象,但從多元的全球議題角度來看,地緣政治與經濟衝擊等因素干擾下,似乎也不難理解現階段放緩的減排腳步。
永續經濟: 社會-合作的必要
而隨著各地區的監管制度與法源各有異同,可預見全球ESG揭露局勢將會產生潛在利益衝突,並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今(23)日舉辦「青世代的永續智造」論壇,由東海大學承辦,以「未來永續」為會議主軸,匯集產官學三方加速交流對話,來自全國160所大專院校職涯輔導主管參與。 為推動國內大專校院朝「永續發展」邁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攜手東海大學舉辦「青世代的永續智造」論壇,聚集全國160大專校院職涯輔導主管,強調永續發展青年培育,加速產官學三方交流對話,而東海永續職涯成果也受認可,榮獲多項大獎殊榮。 中央銀行昨天公布,台灣銀行等五大銀行七月新承作四大類放款,因六月適逢季底,為企業資金需求旺季,七月包括購屋、資本支出、周... 永續經濟2023 二、目標設定:建議參考科學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將於2022年1月起使用的新「淨零準則」,設立具體減排目標。 新準則目標於2030年將碳排減半、於2050年減排90%-95%,並將無法削減的剩餘碳排以「碳移除」方式達成「碳中和」。
受到升息、縮表、緊縮貨幣政策的影響,以及ESG投資的質疑聲浪、漂綠事件頻傳等因素,金融監管機構皆已針對此一議題明定管理方法。 此項與社會普遍解讀的「資本實現氣候正義」有所落差而產生的失落感,也正為「反ESG」風潮添上了一股助燃的薪火。 同時,東海大學也透過推動全校性職涯與實習課程、產業連結與就業媒合等,讓學生的軟硬實力能夠發揮,未來他們畢業後,也有能力站上國際舞台,展現才華。 東海副校長詹家昌說,永續發展已不再陌生,如何實際付諸行動成為重點,東海五年前就明確訂定四個永續目標,目前也已融入課程,並融合到社會大學責任之中。 當我們提到「資安」,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是指像是密碼外洩而導致個人財產損失;但在工業面,不只會造成財產與企業經濟損失,更有可能造成人身安全。 例如機台的工安意外,若是系統無法意識到設備的正常運作與否,造成的不只是經濟損失,而是生命安全的損害。
永續經濟: SDGs 目標9|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
桃園市的太陽能裝置容量已在2021年達到三年來的新高,更即將啟動生質能源運轉,預計每年可向台灣提供兩億兩千萬度的電力;桃園市也透過沿岸環境科學中心及智慧水災警訊系統等技術,以科學方法更詳實記錄、檢測及分析不同尺度的環境變化。 因此,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概念因應而生,其核心內涵強調導入新的商業模式,因為我們知道,即使是資源回收或從搖籃到搖籃,技術上可以做到的,如二次料,也未必市場上有其需求,或市場上一定會買單。 換言之,如果沒有可行的商業模式,特別是如何讓產品延長生命週期,資源有效循環利用,並且系統性地採取綠色設計等概念的市場誘因,包括污染減量、再利用、再循環,以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永續成長雙贏的目的,循環經濟是不一定會成功的。 永續經濟2023 因此,要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永續成長為雙贏目標,必須從政策誘因,從產業商業模式下手。
這些相互交織的議題顯示,疫後時代的發展難題正在面臨複合式的多重災難,以及隨之加劇的全球資源分配不均等結構性挑戰。 科學證實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已經相當緊急,氣候議題引發國際高度重視,各國陸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 為呼應全球淨零趨勢,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蔡總統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
永續經濟: SDGs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英文簡稱,永續目標總共有17項,它們的內涵各是什麼?如何實踐SDGs?
從18世紀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興起後,開啟經濟面向主導發展的時代,強調競爭、效率和零和等。 到了19世紀以來,經濟及社會面向爭鬥的暗歷史,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摩擦、衝突和對抗。 「人類史上第一次,我們迎來了全球過半人口住在城市裡的世紀。」美國經濟學家 Jeffrey Sachs 說。 2023 年 9 月,一年一度的「DevDays Asia 亞太技術年會」即將於台北、高雄盛大舉辦,邀請美國微軟總部的頂尖專家、相關產業高階經理人以及各行各業的資深開發者共襄盛舉。 但是困擾同時也挑戰我們要以新的思維處理問題,因為能使你困在局裡的,就恰恰是你的舊思維,人生如此,商業上當然也是如此。
- 從資安議題到永續節能,西門子數位工業在客戶服務上擁有完整的觀念與技術,進一步透過實際行動加速轉變,提供全方面服務,創造更好的永續未來。
- 但隨著時代遞移,也有愈來愈多的企業,提供公開透明、可查證、易於瞭解、有意義、標準化的管理資訊,來提升內外部溝通效率建立公開承諾的機制。
- 這樣的概念到了1999年,由時任的聯合國祕書長(Kofi Anan)向全球企業倡議,推動CSR落實,才讓企業意識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 試圖跳脫以前永續議程的「科技管理」思維,不再將眼光侷限於改善科技和制度效能,更進一步觸及隱藏在背後的社會和文化結構。
- 隨著世界各國陸續自COVID-19的陰影中復甦之際,又迎來包含因歐洲陸地的戰火硝煙而衍伸的能源議題,以及通貨膨脹等經濟、環境、社會等各面向的巨大挑戰。
111年獲工業局協助依循國際GRI標準編撰第一版永續報告書,即獲得台灣永續行動獎銀獎及循環經濟領袖獎,目前已登錄興櫃公開發行中。 越來越多的旅遊目的地和旅遊運營機構,以「負責任旅遊」作為實現永續旅遊業的途徑。 因此,負責任旅遊的支柱與永續旅遊的支柱也是一樣的,即:環境完整、社會公正和經濟發展。 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在負責任旅遊中,要求每個人、組織和企業對自己的行為及其行為所帶來的影響負責。
永續經濟: 風險vlog
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將會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就能源、產業、生活轉型政策預期增長的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永續經濟2023 我國於2022年3月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以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並期盼在不同關鍵里程碑下,促進綠色融資與增加投資,確保公平與銜接過渡時期。 臺灣是一個天然資源缺乏的國家,能源資源自給率低、水資源匱乏、環境承載有限,過去產業型態多以資源耗用型產業為主,但隨著原物料需求持續增加、生產成本持續成長等現象浮現,促使思考新的解決方法。
或許,只要有更多像伊甸這樣的支持力量介入,改善任何一個照顧環節,小君和媽媽還有第三種、第四種選擇,以希望帶來光亮,終結無解的照顧輪迴。 就業與經濟成長:促進持久、包容和永續經濟增長,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人人獲得適當工作。 聯合國在2020訂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為SDGs,這些也作為企業發展的永續指引,幫助企業可以知道那些事項是可以達到永續發展的大目標,一同為人類社會盡一份心力。 另一方面,當「技術」成為最大化商業應用與人才價值的關鍵,不只開發者與技術人才成為世界趨勢的造浪者,企業之間的合作、應用也牽動著整體大局的走向,於是,本次年會也將在台北、高雄兩地,現場展示新創與企業實際落地的商業案例。 很多人因此會下結論說,影響力投資就是矯情,但其實你仔細想想,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也常常受困於兩個同樣重要但「狀似」相左的思緒,例如;你現在經濟狀況出了問題,理智上你知道你應該要趕緊去工作;同樣地,你現在身體健康出了大問題,情感上你也必須知道你得休息一段時間。 與台積電並稱晶圓雙雄的聯電,已連續 13 年獲選為道瓊永續性指數(DJSI)的成分股,且為了回應全球永續趨勢對於 ESG 永續經濟2023 公司治理面向高度關注,對內,聯電成立了 ESG 指導委員會,並增設永續長一職,使所有營運決策皆必須納入永續發展的考量。
永續經濟: 經濟部工業局
COMMEET 是台灣第一家雲端費用管理品牌,透過即時整合費用資訊,讓科技落實真正的管理,以虛擬信用卡提供企業更聰明的支付選擇,只要一卡在手,企業政策隨時隨地帶著走,創新數位金流方法打造更友善的工作環境,有效提高員工滿意度,並透過線上報銷作業,協助企業發展永續策略。 另外,聯發科也公布了 2020 年最終產品的能源績效,能耗比率較前一年度降低 11%,相當於 400 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附量,能夠供應約 7.5 萬戶家庭的一整年的用電量。 同時,聯發科也發揮產業領導人的永續影響力,舉辦半導體責任供應鏈論壇,帶動供應鏈夥伴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共同控制溫室氣體碳排量,以每年至少下降 2% 為目標,期望能有效抵禦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為世界盡一份心力。 永續經濟 工業革命後,科技的發展為全球帶來顯著的經濟成長,同時也為人們創造財富及生活便利性,然而這一切卻是以付出許多環境代價所換得。 近年來歐美政府開始倡議「永續經濟」,希望讓環境永續和經濟成長不再是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難題,而此議題也獲得許多全球知名企業的積極響應。
隨著公眾減塑意識的提升與全球限塑政策急遽飛躍,企業必須開展新的商業模式,以符合法規與消費者的期待。 論壇當天,各段落主題均有與會者踴躍提問,並期待能與相關業者、講者做更進一步的討論,綠色和平也協助有需求者,與之聯繫。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林心恬助理教授,從產品生命週期評估角度說明塑膠污染的嚴重性。
永續經濟: 聯合國憲章
所以在上述的條件下,我們看到今日不論是主管機關、投資機構或是消費市場,大家都在談論ESG,並且視ESG管理為企業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 儘管地緣政治衝突、通貨膨脹和氣候變遷的影響對供應鏈運營構成風險,但在永續法規趨勢下,KPMG關注到供應鏈將受到監管機構更嚴格的審查人權相關議題。 對於年營業額超過四億歐元的企業,罰款最高可達全球營業額的 2%。 而美國國會也於2022年底要求要求通用、福特、特斯拉、豐田等八大汽車製造商,審查旗下中國供應鏈,是否涉及「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的零組件與原材料供應商。 而在永續資訊揭露中,最新的GRI通用準則於改版內容中特別納入「人權」和風險領域之「盡責調查」項目;而在國際永續評比當中,人權項目也是逐年更改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