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原做什麼2023詳細資料!(小編推薦)

Posted by Eric on September 15, 2021

智原做什麼

智原之ASIC團隊建構完整的設計流程、自動化系統與SoC開發平臺,亦是少數同時擁有完整自主開發矽智財IP資料庫的ASIC廠商,數千個自行開發並通過矽驗證(silicon proven)的IP可為客戶大幅降低整合的風險,同時也提供IP客製化服務,以滿足功耗、尺寸、效能等方面的特殊需求。 此外,智原也與台積電、三星合作進行更領先的DIS專案(相關細節目前較沒有進一步資料),這部分只會到委託設計(NRE)、不會進行到量產,所以對於營收增加很有限,但對獲利有明顯幫助。 智原做什麼2023 從民國八十七年開始,智原科技的營業額便大幅躍升,幾乎沒有變動成本的lP授權業務量增加,也使得毛利率出現可觀的成長。 面對未來,智原準備將戰線全面拉開,預計以每年五○%的業績成長率在二○○四年突破一百億大關,從這個幾乎不可能的高標,可以看出智原對自己與整個產業的信心。 對於智原這樣一個以設計服務與智慧財產專利為主要業務的企業而言,人才是公司的最大資產。

智原做什麼

智原的競爭優勢在於有大股東聯電的晶圓代工產能的支援,以及在ASIC的NRE階段,儘量採用自有IP來設計研發,使得毛利率相對同業為佳。 智原2015年迄今累積296個開案,已有102個進入量產,還未進入量產的有163個案子。 智原近年的客戶主力由過往的IC設計公司轉換為系統廠商,系統廠商對於智原的黏著度相對較高,以智原近年來約35%的案子成功轉為ASIC量產,考量公司平均每年新接約40--50個案子,以及過去累積超過100多個案子,加上產品的生命週期長達7年,隨著過去的開案陸續開花結果,順利進入量產,智原的業績正進入快速成長期。

智原做什麼: 產品與服務

受到ASIC量產案持續貢獻營收成長,預估21Q4營收24.88億元, QoQ+12.2%,YoY+73.98%,稅後EPS 1.73元。 而中國真正本土的IP業者相關產品組合尚未齊全,智源擁有自主研發的IP資料庫,都有助於智原IP業務明顯成長。 此外後續的委託設計(NRE)業務也很可能進一步受益於地緣政治的轉單效應。 除此之外,智原也在2022年成立了新的事業部門,專注於14奈米以下的FinFET先進製程設計服務。 此部分的業務只提供IC後端設計(back-end)服務,不包含後續的量產。

智原做什麼

「有些IP開發出來,hit rate(量產命中率)不高,有時候可能只有一種產品可以使用,這對智原來說損失就很大,所以必須提高IP的reuse(重複使用率),」智原科技設計發展部經理黃其益表示。 台灣在資訊產業二次分工的晶圓代工部分名列世界第一,因此使三次分工中的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業務極具有競爭潛力。 智原科技(股票代號3035)成立於1993年,隸屬於聯電集團,原先為聯電的IP及NRE部門,後切割獨立為智原科技,也因此和聯電為緊密的合作夥伴,智原是提供專業服務之ASIC及與矽智財IP授權服務廠商,也陸續在美國、日本、中國、印度與越南設立研發、行銷據點。 總之,此專案預計2024年進入量產,物聯網應用未來只增不減,加上三星品牌的銷售力度,下圖也能看到模組季營收&EPS新功能,法人看好智原2024Q1開始營運就有明顯拉升,Q2就將會創營運新高。 由於母公司聯電專注成熟製程,智原也一直在14奈米以下的商機上尋找更多可能的合作夥伴,例如韓國的三星。 經過幾年的持續努力,2022年報中顯示,智原已在三星的14奈米製程上成功布建了IP,目前也正全力以赴接手14奈米的ASIC項目。

智原做什麼: 風險評估

相較於國際設計大廠如IBM、LSI Logic、Lucent而言,智原在先天條件上並不如人,但林孝平自認在技術層面上的差距並不大,「IBM的一百個案子裡,有九十個我都可以做,困難的只是你如何讓客戶知道你可以做,也願意給你做,」他說。 智原做什麼2023 劉立國認為智原過去所開發的DSP(數位訊號處理器)、32 bit RISC CPU(三十二位元精簡指令集電腦中央處理器)都是很成功的例子。 「未來的SOC一定需要CPU、儲存設備和介面的配合,這些高價值的IP是智原下一個目標,」他說。 二○二二年的全球股市好像是二二年倒轉過來的翻版,漲勢從年初到七月三十一日,如果以今年漲勢最凌厲的費城半導體指數為基準,從二○八九. 一七,漲幅超過五三%,SOX的大漲,得力於AI帶動的新浪潮,這其中,又以Nvidia一口氣從一○八.

如將個別已完成驗證之模組(IP)組合起來,可以在較短開發時程內完成整個系統的規畫與設計,未來每一顆千萬晶體的SoC中超過90%(不含記憶體部份)都將由矽智財組合而成。 智原(3035.TW)成立於1993年6月,為聯電集團旗下的IC設計服務公司,公司原為聯電之IP及NRE部門,後切割獨立為公司,主要提供特定用途的積體電路(ASIC)設計服務及矽智財(SIP),公司名列全球前15大SIP矽智財供應商、全球前50大ASIC設計服務供應商。 另外ASIC比起一般IC來說,由於為客製化產品,因此較不能取消訂單,故較不會有超額下單的問題,有利於實際訂單量的掌握。 整體來說,智原2022年受惠於量產業務的堆疊提升,加上智慧電表也有望拉貨力道增溫,且自有IP的持續建構,帶動NRE含金量提升。 公司為台灣首家公開發行的IC設計服務公司,擁有超過600個邏輯、類比及混合訊號IP,公司最大股東為聯電,持股約14%。 公司簡介智原成立於1993年6月,公司原為聯電之IP及NRE部門,後切割獨立為公司,主要提供特定用途的積體電路(ASIC)設計服務及矽智財(SIP),公司名列全球前15大SIP矽智財供應商、全球前50大ASIC設計服務供應商。

智原做什麼: 毛利率超過台積電的AI股:川湖

但2022年大環境景氣已開始顯露不佳,即使智原的營運繼續保持高位,市場卻認為半導體的價格上揚趨勢已經結束,因此智原的股價也開始下滑。 ●ASIC及量產(MP)通常都和上面的NRE連動,當客戶驗收試產樣品後,客戶若無法自行量產,則由智原幫忙交給晶圓代工廠量產。 半導體產業由上到下游為:上游有IC設計服務及IC設計,中游之IC晶圓製造廠及下游之IC封裝、測試廠。

智原做什麼

然而這家公司,卻連續數年寫下亮眼的成長紀錄,還曾於去年底一度以上櫃之姿取代了當時華碩的股王頭銜。 ARM近期進入美股IPO上市程序,有望成為今年美國資本市場最大的亮點,台積電、智原更被欽點為運算平台的合作夥伴,對ARM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CMoney信用評等(CMoney Credit Rating, CMCR)就各面向評比,若以滿分為5分來看,公司在財務面分數0.60分,成長面0.88分,獲利面0.80分,技術面0.47分,籌碼面0.37分,綜合評比為3.12分,屬於中上水準。 智原11月營收達8.85億元,MoM+7.2%,YoY +82.8%,創下歷史新高。

智原做什麼: 第一項警示項目:是否體質幼弱

從今年法說會資料也能看到,今年首季Q1的委託設計營收季增38%,佔整體營收比重也從14%提升到19%,意味著今年訂單掌握度很高、明後年的量產(MP)營收成長有很大的期待。 公司於2015~2020年總接獲NRE案件超過200個,一半以上為40/28nm製程。 未來受惠新基礎建設相關應用,主要為5G、特高壓電網與大數據資料中心、人工智慧等相關NRE案件。 根據IC Insights統計,2021年整體IC市場的強勁需求使銷售額提高,將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且2022年到2023年仍持續成長。 因5G、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虛擬實境(VR)及其他在資料中心和雲端運算伺服器、汽車和工業市場的應用需求增加,使2020到2025年的IC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達到10.7%。

智原做什麼

●委託設計NRE是智原受客戶委託設計特殊應用的晶片(ASIC),並幫忙驗收試產,沒問題後交回給客戶。 公司於2014年將主要客戶由IC設計公司轉換為系統廠,也開始為美國與大陸客戶生產4G LTE基地台用的ASIC與智慧電網用的ASIC。 當設計公司的產品採高階製程後,產品本身的複雜度使得晶片設計中IP的合成、驗證與DFT/DFM更為挑戰,因邏輯設計與實體設計分家的設計流程有瓶頸,導致晶片驗證時,要調整不同參數設定,造成在晶圓廠下單模擬與驗證時間過長,而設計服務業者有能力整合不同IP,為設計服務業商機之所在。 IC 設計產業要求輕薄短小,成本便宜,並要求能快速上市,趨勢則朝向系統單晶片(SoC),即在一顆晶片中包含有各式各樣的功能方塊,組合而成一單晶片系統。

智原做什麼: 晶圓代工「去中化」 智原、愛普受惠

雖然整體獲利率可能不像其他直接受益於AI的供應鏈那樣明顯提升,但法人預期智原在未來的成長周期中,這部分也有可能成為被低估的部分。 智原目前已與中國客戶開發小晶片(chiplet)及2.5D/3D先進封裝技術(中國小晶片發展見此文),並已接獲數個案件。 雖然這部分的獲利潛力和時程較不確定,但有了採用先進技術的封裝專案的能力,對於往後營運獲利率的提升有助益。

委託設計(NRE)則因認列時程影響,雖季減22%但全年創新高目標不變,再加上第3季新案的貢獻穩定增加,帶動量呈現堆疊式成長。 研究員劉志清認為,由於台灣進入智慧財產領域的時間較晚,因此IP開發目前仍是以低階產品為主,未來則必須朝高階發展。 「台灣在net working(網路)、wireless(無線)和RF(射頻)的技術上必須更加努力,以提高與國際大廠的相對競爭力,」郭秋鈴具體地指出。

智原做什麼: 沒有文章了!

2.委託設計(Non-Recurring Engineering,NRE):受客戶委託開發設計 ASIC 產品。 3.智財元件(矽智慧財產權元件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SIP):為具有特殊功能且可重複使用之電路設計元件。 智原矽智財可授權交由客戶自行整合使用,或作為ASIC專案設計之選購元件。 王國雍強調,從2017年開始,我們改為精選案子為主,去年做了47個案子,目前預備量產案已經增加到153個,這調整對公司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接案最終還是要量產,量產會影響經常性收入,可以衡量研發資源與其投報率,營運結構性的改變,有助於未來MP成為驅動營收主動能。

  • 智原亦是少數同時擁有完整自主開發矽智財IP資料庫的ASIC廠商,數千個自行開發並通過矽驗證(silicon proven)的IP可為客戶大幅降低整合的風險,同時,智原提供IP客製化服務,以滿足功耗、尺寸、效能等方面的特殊需求。
  • 在產品的管理上,現有各式IP的數量超過五十種,若加上成立以來委託設計、製造的產品則種類高達一千五百種,「即使是一般的design house(半導體設計公司)也不可能有這麼多,」負責研發暨設計服務的副總劉立國表示,所以必須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系統。
  • 例如同樣是研發出身的他,曾經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耐心地去解釋公司的願景、未來發展和產業前景等,只為了說服一位設計人才加入智原。
  • 三大產品線接單強勁,智原預期第二季的營收將再創新高,包含ASIC量產、NRE與矽智財等三大產品線均有個位數的成長幅度,成長來自網通與智慧聯網相關產品。
  • 〔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接受網路媒體專訪的內容昨晚播出,他首度拋出「侯習會」,並批評民進黨將九二共識污名化為「一國兩制」。

而近年積極倡議「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的『客傳會』,更於今年發起串連七大公共廣播電台,製播「原住民族日」系列節目,讓更多單位參與、也讓更多民眾認識原住民族。 客傳會總經理莊勝鴻表示:「身為客家人也更加能夠感同深受原住民朋友的處境,加上在臺灣歷史上,原客之間的生存空間彼此重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今年講客電臺在節目製作上面,也製作出許多原客相關節目,就是希望透過原客歷史、文化等介紹,讓整個社會能夠進一步溝通、和解,也讓臺灣整體社會變得更加多元共榮」。 在「公共媒體的社會責任與影響力」的主題上,同時擁有公共媒體與族群媒體任務的『原文會』,除經營原視、原廣、藝術、新媒體外,更透過多種媒體平台向外界輸出原住民族觀點,持續促進社會溝通對話。 經過三個月密集工作後,2020年4月底智原迎來第一場勝仗:公司治理評鑑級距,當年評鑑從第七級進步到第四級「36%-50%」,「放榜的時候我們嚇了一跳!成績竟然比預期的還好,進步超過30%,團隊有了信心,」王志恆表示。 智原做什麼2023 智原做什麼 全球擁有技術許可及設計IP,前幾大廠包括ARM、Rambus和MIPS、Synopsys、Virage Logic,而國內IC設計服務公司有創意、力旺、巨有、科雅、源捷、虹晶、F-世芯、晶詮。

智原做什麼: 營運大幅優於預期,智原四度上修營收目標:

第一季的營收占比為ASIC量產占78%、委託設計(NRE)占13%、矽智財(IP)占9%。 (3)矽智慧財產權元件(SIP):為可重複使用且具有特殊功能之電路設計圖,SIP提供客戶,主要為IC設計以及系統廠商,方便且快速的解決方案,公司透過技術授權方式交與客戶,或是在ASIC合作的專案中,將矽智財整合入晶片中,以完成設計或是量產。 智原近期營運動能強勁,總經理王國雍先前已於法說會公開表態,看好明年營收可望持續成長,整體成長關鍵在於量產業務,依目前客戶訂單來看,包括智慧電表、智慧工廠、太陽能、車用與交換器等,都會繼續增長,委託設計(NRE)業務也在積壓訂單陸續認列下,業績會優於今年,IP業務維持高檔無虞。 智原為聯電(2303)集團旗下的IC設計服務公司,聯電持股比重13.77%,主要提供特定用途的積體電路(ASIC)設計服務及矽智財(SIP)。 公司名列全球前15大SIP矽智財供應商、全球前50大ASIC設計服務供應商,在業界是少數具備ASIC/SoC(系統單晶片)設計服務能力,並擁有數千自有IP(矽智財,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資料庫的廠商,與世界級的半導體供應商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終端客戶應用包含5G通訊、智慧電網、大型數據中心、AI(人工智慧)等,客戶以大中華區為主。

IC設計公司智原科技成立於1993年6月,原為聯電IP及NRE部門,主要提供ASIC客製化晶片(特定用途的積體電路)設計,及矽智財(SIP)服務。 智原(3035)總經理王國雍表示,2022年度訂單都已經收完了,且能見度延續到2023年,2022年營收年增率將超過50%,而年增率上緣能到哪裡,則要看後續還能夠爭取多少晶圓產能而定,季度表現將接續去年趨勢,業績將一季比一季強。 業界認為,美中科技戰下,廠商不得不「選邊站」,從國際筆電品牌大廠到車廠加速要求晶片供應商晶圓代工「去中化」,轉單效應將能支撐聯電、力積電產能利用率。 半導體市況延續,晶圓代工產能2022全年滿載是現階段業界共識,目前智原到22H1的訂單皆已到手,部份看到22H2,預期在聯電代工報價調升效應下,故營收將可望逐季走揚至22Q2。 由於聯電確定會在2022年首季調漲代工價2次,分別是1月(前三大美系客戶,漲價8-12%)與3月(其餘客戶,全品項調漲5-10%),故2022年智原將與客戶反應成本上揚,有助量產權利金上升,且28 nm製程的比重將於未來2-3年貢獻,也有望拉升毛利率。 2021年智原受惠聯電(2303)三度調升代工價格,加以公司ASIC量產客戶數量的增加,推動營收明顯成長。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