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推動「地震及活斷層研究」的跨部會重大科技計畫,其中中央氣象局配合該計畫的執行,負責建置現代化的地震監測系統,包括與中央研究院、國立中央大學合作建置寬頻地震儀觀測系統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以及與經濟部水利署合作建置地震地下水觀測系統等。 正式成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附屬一等測報機構,擴大人員編制與經費編列,我國地震測報業務開始邁向現代化。 開始分課辦理業務,設置資料處理課、地震海嘯觀測課、研究發展課、系統維護課4課。 緊急地震速報系統,是利用初期微動(P波),在第一時間計算出震央和地震規模,並在造成地震主要災害的主要波動(S波)抵達前的數秒至十數秒前,提供預警資訊。 實施新制地震震度分級,為強化地震震度在地震救災與應變作業上的實用性,氣象局研訂新制地震震度分級,參考美、日相關作業與國內學者研究結果, 將震度5級、6級分別細分為5弱與 5強、6弱與6強,並修改5級(含)以上地震震度分級之演算程序,使地震震度與災害發生有更高之關聯性。
設置24位元高解析度速度型寬頻地震儀,完整觀測地震紀錄彌補加速度型與傳統速度型短週期地震儀紀錄內涵不足,提供震波波相模擬、震源機制反演、地震規模計算。 以「震響守護你-地震資訊速報服務」為主題榮獲第1屆專案規劃類「政府服務獎」。 地震速報2023 新一代有感地震報告發布系統上線,增加測站數量與觀測儀器種類,增加對於中小型規模地震與遠震的偵測能力;觀測儀器取樣率升至每秒100點、解析度24位元提升觀測資料品質,以利地震波相判讀與中小型規模地震解析;系統整合平臺優化可進行不同來源觀測網觀測資料之蒐集整合,於地震報告圖上顯示地形資訊提供更多元資訊。
地震速報: 強震即時警報
鑒於災害性地震對於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威脅,實有必要加強地震觀測作業,增加人員與觀測設備,經報奉行政院核准,於1989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除延續原地球物理科之業務外,並積極發展相關必要之業務,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附屬一等測報機構。 地震測報中心成立時即預期地震觀測的未來發展,以「綜合發展地震觀測、速報、預測科技,將成果應用於地震防災工作,以有效降低地震災害損失」作為長期發展目標,為將來可能發生的大地震預先做準備,除加強地震觀測網的建置外,並自1991年開始執行「強地動觀測計畫」,以6年為一期之中程計畫進度,逐步朝有效降低地震災害損失之長期目標邁進。 地震速報2023 該計畫不僅為工程耐震設計規範提供重要的修訂依據,也為「地震速報系統」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執行「強地動觀測第5期計畫-強震即時警報於防災之應用(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加強地震海嘯監測、建置高品質井下地震觀測站,整合海陸地震觀測網。 地震速報2023 開始執行一系列強地動觀測計畫,以6年為一期之中程計畫進度,綜合發展地震觀測、速報、預測科技,將成果應用於地震防災工作,逐步朝有效降低地震災害損失之目標邁進。 執行「建立地震測報觀測網-強地動觀測計畫(1991年7月至1997年6月)」,主要致力於觀測設施硬體建置,建立都會區的臺灣強地動觀測網,以蒐集各都會區地層、土壤及結構物之強震資料,總共設立了689個自由場強震站及61座的結構物監測系統,而其所蒐集的強震資料,不僅為工程界耐震設計規範最重要的參數外,同時亦提供救災單位搶救方案的重要依據。
為使有感地震之發布更契合防災業務等之應用,將有感地震具體劃分為「顯著有感地震」與「小區域有感地震」。 除震度條件外,將地震規模4.0以上納為「顯著有感地震」要件,而將地震規模3.5以上納為「小區域有感地震」之要件。 為提供地震資訊,加強災害防救,規範有感地震發生時,地震報告發布事宜,訂定本要點。 定義以各地地震站觀測震度值作為「有感地震報告」與「小區域有感地震報告」之發布要件。 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將地震儀裝設在地表下300公尺深或接近岩盤位置。
地震速報: 計畫工作目標
執行「強地動觀測第6期計畫-發展智慧化地震預警系統(2022年1月至2027年12月)」,持續維運地震與地球物理觀測站,強化地震預警系統效能,擴大應用地震預警資訊,增進地球物理資料利用效益,發展地震前兆分析技術。 地震速報2023 執行「地震及海嘯防災海纜觀測系統擴建計畫(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主要目的在即時監測臺灣東北部海域的地震、海嘯與海底火山活動,配合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的研發,可提供民眾較充分的地震、海嘯預警時間,以降低生命財產的損失。 開發虛擬子網技術大幅縮短地震監測時間,對於震央區域以外的都會區提供地震預警的能力,開始全面性進行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評估。
建立中央氣象局儀器觀測資料提供平臺「地球物理資料管理系統GDMS」,開始透過服務網站提供學術界資料查詢與申請服務。 唯獨大自然所帶來的天災,最讓人難以捉摸,其所引起的沈重損傷,也往往最令人難以承受。 故若能借助緊急地震速報系統,在地震甚或海嘯來襲前,即時對社會大眾播放預警資訊,對位於地震帶上的區域與國家,將有莫大助益。 執行「臺灣東部海域電纜式海底地震儀及海洋物理觀測系統建置計畫」,由宜蘭頭城海纜陸上站往東南外海延伸長度45公里海底光纖電纜,尾端連接設置1座觀測站,透由科學觀測節點安裝地震儀、海嘯壓力計與其他海洋科學觀測儀器各1套。 以目前的技術而言,在台灣島內發生的地震平均可在地震發生後20秒內對外發佈警報,盲區約為70公里,代表距離震央70公里內的民眾都會在感覺到地震搖晃之後才收到警報,盲區外的民眾則會有數秒至十數秒的預警時間。
地震速報: 系統概要圖
建置「地球物理資料展示平臺」,整合氣象局地球物理資料解算與分析成果,以網站方式建置展示與提供介面,目標成為地震前兆之綜合研判平臺。 臺北測候所廳舍落成(臺北城內南門街),同時設置格雷-米爾恩型地震儀(Gray-Milne Seismograph),臺灣地區地震觀測由人體感受進入儀器觀測的科學化時代。 於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內(今之中山堂前面)成立臨時臺北測候所,近藤久次郎擔任臺北測候所所長,藉由人體感受進行地震觀測。
建置即時強地動觀測站與開發自動地震定位技術,大幅縮短有感地震報告發布時間,迅速提供地震參數及震度資訊,成為氣象局發布有感地震報告的核心系統迄今。 各校須填寫"帳號申請"表單,通過認證取得一組帳號與密碼後,即可下載強震即時警報軟體、軟體金鑰以及操作手冊,依照說明手冊安裝即可。 強震即時警報軟體於安裝完成並測試相關功能後,會常駐於背景執行,待氣象局發布強震即時警報訊息時,軟體警報機制將被觸發並發出警訊。 臺灣第1個地震預警雛形系統,開始進行地震預警(強震即時警報)效能的實驗與評估,為我國後續發展地震預警系統提供寶貴經驗。 地震速報2023 為推動我國海嘯防災業務,規範地震引發海嘯時,發布海嘯資訊事宜,訂定本要點。 公告新「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表」,增訂地動加速度值400gal以上為7級。
地震速報: 強震即時警報之原理
可有效降低地震訊號之背景雜訊,提供高品質的地震紀錄,對於地震測報作業參數的計算有相當大的助益,例如應用於地震初達波之研究,快速推估地震規模,對於強震即時警報作業,提供極具價值之資訊;另外對地震的研究,包括震源破裂、震波傳遞及場址效應,亦可提供很好的資料。 地震速報2023 執行「強地動觀測第3期計畫-發展強震即時警報系統(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主要目的為再次提升測報效益,經由地震速報減災構想,將地震測報技術運用於可行的地震預警防災作業上。 該計畫預計在現有地震速報作業時間1分鐘的基礎下,逐年縮減5至10秒,並在第3期計畫完成時,將其測報速度縮短至30秒內,在破壞性震波到達前,對距離震央較遠之都會區爭取一、二十秒之地震預警時間。
- 開始分課辦理業務,設置資料處理課、地震海嘯觀測課、研究發展課、系統維護課4課。
- 執行「強地動觀測第4期計畫-建置新一代地震觀測系統(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主要在建置「新一代地震觀測系統」,將現代化的地震觀測儀器裝設在地表下300公尺深或接近岩盤之位置。
- 唯獨大自然所帶來的天災,最讓人難以捉摸,其所引起的沈重損傷,也往往最令人難以承受。
- 開始規劃氣象局新一代即時地震觀測網系統架構,著手進行觀測網升級,建置世界級地震觀測網與監測系統。
- 建置「地球物理資料展示平臺」,整合氣象局地球物理資料解算與分析成果,以網站方式建置展示與提供介面,目標成為地震前兆之綜合研判平臺。
並辦理強震即時警報應用宣導活動,活化臉書「報地震」社群,以及研提臺灣新一代地震預警作業模式。 配合內政部「火山災害防救業務計畫」的訂定與推動,自2018年6月開始逐步成立火山專家諮詢小組、完成臺灣火山活動等級與預警發布機制等工作,並於2020年9月14日訂定「火山噴發訊息發布作業要點」,規範我國火山噴發訊息之發布作業。 此外,為更迅速有效地提供火山預警資訊給一般民眾,自20221年1月1日正式運用災防告警系統(PWS)發布「火山噴發訊息」。 執行「強地動觀測第4期計畫-建置新一代地震觀測系統(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主要在建置「新一代地震觀測系統」,將現代化的地震觀測儀器裝設在地表下300公尺深或接近岩盤之位置。
地震速報: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敕令第97號公布「臺灣總督府測候所官制」,測候所隸屬總督府民政局通信課,開啟了臺灣官營氣象與地震的制度。 Warning 由於更新機制的加入改變了程式的架構,建議先前安裝過的網友們先手動移除舊版再安裝此版本,並重新設定所在地等設定,對您造成不便請見諒。
臺北觀測所升格為臺灣總督府氣象臺,地震、地動及火山之觀測、調查、報告及研究等相關業務屬業務課之部分職掌。 中央氣象局發布大雨特報,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天屏東地區及南投、雲林以南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 大屯火山觀測站(TVO,Taiwan 地震速報2023 Volcano Observatory-Tatun)成立。 地震測報中心與TVO合作,將部分寬頻地震站資料即時連線回中心做即時火山地震活動監測。 開始建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接收站網,主要為監測臺灣地區受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相互擠壓,各測站間長期的移動速率、方向,即臺灣地殼變形。
地震速報: 地震速報
Warning 1.x.x版不會自動升級至2.x.x版,需自行下載。 此外要使用2.x.x版的使用者建議先自行移除1.x.x版再安裝,以免造成非預期的問題。 各地震度級:宜蘭縣地區最大震度4級、花蓮縣地區最大震度2級、台中市地區最大震度2級、新竹縣地區最大震度2級、南投縣地區最大震度1級、苗栗縣地區最大震度1級、新北市地區最大震度1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