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跡是什麼2023詳解!(震驚真相)

Posted by John on January 17, 2022

碳足跡是什麼

動物性蛋白質(尤其是紅肉)、稻米(通常產自甲烷排放量高的稻田)、需長途運輸或低燃料效率運輸的食品(例如,長途運送極易腐爛的農產品)以及經大量加工和包裝的食品,都是高碳食物。 最後,扔掉食物不僅會增加個人或家庭碳足跡,還會增加把垃圾運送到垃圾場的運輸排放量和食物分解的排放量,而分解所產生的是比二氧化碳更強大的甲烷。 全球氣候正面臨嚴重威脅,大家所熟知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是氣候變遷主因,今年熱門的議題關鍵字「淨零」,也就是讓溫室氣體排放接近零值。 首先可進行碳足跡(Carbon 碳足跡是什麼2023 Footprint)盤查,計算產品或活動從製造、銷售、營運等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找出可減量空間。 因此,身為個人的您我,即使在生活中完全不使用直接製造碳排放的用品,仍然會因為間接的碳排而產生碳足跡。

  • 北美洲的自願市場分為芝加哥氣候交易所(英語:Chicago Climate Exchange)成員和場外交易 (OTC) 市場成員。
  • 過多的碳排放讓全球暖化、氣候變異,想要減少產品碳足跡、降低碳排放量,每個人可以從生活做起,例如多搭乘公眾運輸;並時常注意自己需求,不多買自己不需要的物品;記得查看產品的碳足跡標籤,多選擇本地或國產的當季食品,讓進口或長途運輸產生的碳足跡越來越少。
  • 根據IBM官網的碳足跡計算原理及計算公式,首先依據測量內容計算公式會有所不同,測量的氣體包括CO2、CH4、N2O,而能源的碳足跡計算分為直接能源排放以及間接能源排放。
  • 「碳中和」指的是,企業、組織或政府在特定一段時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透過植樹、使用再生能源等方式累積的減碳量相互抵銷、清除。
  • 減碳標籤的造型設計與碳足跡標籤相似,不同的是,「CO2」化學符號中的箭頭向下,代表該產品達成行政院環保署審查通過之減碳承諾。

不同於「碳中和」是達到碳排放量、碳清除量相等的狀態,「負碳排」則是在一定時間內所消除的二氧化碳,超過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即達到負碳排。 為了因應全球淨零、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氣候行動目標,許多企業也開始進行「碳盤查」(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也就是碳足跡盤查。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示將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而台灣也在其中。 使用上述標准,也可用於預測過程中發生的碳足跡 - 在規劃/設計流程時,把燃料、化學品或其他原料的估計年度使用量,乘上它們的排放強度(英語:emission intensity)(也稱碳強度(carbon intensity)即有結果。

碳足跡是什麼: 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布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歐盟也將在2026年正式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在強調淨零、負碳排的時代裡,碳足跡、碳中和、碳盤查到底是什麼?以下盤點5大淨零關鍵字。

利用步行、騎自行車、共乘、利用大眾運輸和整合旅遊行程都可減少燃料消耗,減少排放。 除了淨零、碳中和是氣候行動目標常見的關鍵字,另一個則是「負碳排」(Carbon Negative)。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碳中和」指的是,企業、組織或政府在特定一段時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透過植樹、使用再生能源等方式累積的減碳量相互抵銷、清除。 隨著綠色供應鏈興起,歐盟碳邊境稅一到兩年內就將逐步實行,環顧全世界和台灣發展程度相當的國家幾乎已有碳市場,而台灣碳交易制度實行到哪個階段? 「淨零排放」指的不是不排放,而是盡力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極小化。 除此之外,再透過負碳技術、森林碳匯等方式抵消,來達到淨零排放。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定義,淨零排放(Net 碳足跡是什麼2023 Zero)指的是在特定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人為移除的量等於零。

碳足跡是什麼: 減少碳足跡

[75]然而在此領域使用碳足跡概念並非沒爭議,因為將足跡邏輯轉換為金融工具會帶來許多挑戰和警示,包括須把扭曲結果和數據品質的金融變量標準化。 直接碳排放(或稱範圍1碳排放)是由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的場所直接產生的排放。 [36][37]其中一例是與現場燃燒燃料相關的排放。 發表在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英語:IPCC Sixth Assessment Report)中的的氣候科學數據,列出的關鍵科學發現,把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與當前氣候變化建立關聯。 根據這份報告,世界唯有立即大規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才能避免地球溫度升高1.5 碳足跡是什麼 °C或2 °C的窘境。

碳足跡又名「產品碳足跡」,以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破除有消費才有碳足跡的迷思。 產品的製程,資源與能源消耗大,溫室氣體排放量越多,碳足跡高。 接收環境訊息,除了可用閱讀的方式,本篇文章也為您準備了有聲版【聽說‧環境】,讓您疲累的眼睛適時休息;用聲音,與您分享綠色和平在臺灣及全球的環保工作進展,聆聽那些發生在您我身處的地球,關於環境、氣候、海洋、森林的事情。 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就必須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改用可再生資源。 [13]家庭節能措施包括在建築中增加絕緣、使用節能車輛和能源之星電器,以及在不使用時把電器插頭拔下。 與強制市場相對的,有自願市場,為公司提供減排的另類選項。

碳足跡是什麼: 能源消耗的碳足跡

在綠色心形中的數字,揭露產品碳足跡數字及計量單位,用以顯示該樣商品(含服務)生產週期所消耗物質及能源總量,轉化為多少二氧化碳排放當量。 過多的碳排放讓全球暖化、氣候變異,想要減少產品碳足跡、降低碳排放量,每個人可以從生活做起,例如多搭乘公眾運輸;並時常注意自己需求,不多買自己不需要的物品;記得查看產品的碳足跡標籤,多選擇本地或國產的當季食品,讓進口或長途運輸產生的碳足跡越來越少。 個人碳足蹟的概念在2005年,經BP僱用奧美辦理的大型廣告活動中而變得普及。 碳足跡是什麼2023 [10][15]人們受指導去計算自己的個人足跡,活動中並為人們提供施行「低碳飲食」的做法。

碳足跡是什麼

消費主義讓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常常擁有太多不需要的東西。 頻繁地替換手機、追逐流行、搶購折價商品,使家裡物品越積越多,也默默製造大量碳排。 林地復育是碳補償(在產生碳排放的同時也減少大氣中等量的二氧化碳)的其中一例。 [100]因有碳補償,而產生碳信用,可用來減少公司的整體碳足跡。

碳足跡是什麼: 減少碳足跡為環境帶來的好處有哪些?

減碳標籤的造型設計與碳足跡標籤相似,不同的是,「CO2」化學符號中的箭頭向下,代表該產品達成行政院環保署審查通過之減碳承諾。 碳足跡減量標籤(Carbon Footprint Reduction Label),也稱減碳標籤(Carbon Reduction Label)。 是以現行碳標籤為基礎,廠商以碳標籤證書,或出自經認可之第三方查驗機構的產品碳足跡查證聲明書,所載產品碳足跡數值,做為減碳基線。 同時,提出減碳承諾與減量方法,該產品5年內碳足跡減量達3%以上,經環保署審查通過後,方可取得減碳標籤使用權。 碳足跡標章(Carbon Footprint Label),也稱為「碳足跡標籤」或「碳標籤」(Carbon Label),用以顯示產品(含服務)生產歷程碳排放量之標示。 碳足跡是什麼2023 其實,整體生活形態的轉變,對碳足跡的影響是最全面的。

Rees(英語:William E. Rees)和Mathis Wackernagel(英語:Mathis Wackernagel)於1990年代提出。 碳足跡通常以每年排放的噸數(二氧化碳當量)表達,但生態足跡通常是以地球的更新來作報告。 評估方式是根據地球每人的生態足跡所耗用的資源,需要幾個「地球」才足夠應付。 碳足跡僅衡量導致氣候變化的氣體排放,較生態足跡受更多的關注。 對企業而言,隨著民眾環保意識抬頭,具有碳足跡標籤的產品能強化公司品牌與聲譽;根據政府採購法第96條,政府機關優先採購環境保護標章使用許可產品之相關規定,碳足跡標籤讓廠商有機會納為政府採購優先範圍。

碳足跡是什麼: 自願市場機制

衡量個人政治傾向(例如透過投票表達)的「政治碳足跡」概念最初由Seth Wynes、Matthew Motta和SimonDonner三位研究人員於2021年在探討加拿大[71]選舉中引入。 針對德國和英國的[72]則由Jakob Thomä在同時期進行。 碳足跡是什麼 這項研究首次嘗試把個人碳足跡的概念擴展到消費和投資之外。

除碳足跡及生態足跡外,[15]還有水足跡(英語:water footprint)和土地足跡(英語:land footprint)等關於足跡的指標。

碳足跡是什麼: 「減碳標籤」是什麼?和「碳標籤」有何差異?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是個自願但買賣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排放權交易計劃,成員必須承諾遵守設定排放上限,並且從其他成員處購買配額以抵消超額排放。 場外交易市場買賣的不涉及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計劃,進場者包含公共和私人領域的廣泛買家,以及希望達成碳中和的特殊活動的參與者。 碳中和指的是透過等量的碳封存或抵消量來平衡碳排放,或購買足夠的碳信用額度來彌補差額,達到淨零碳排放。

  • 林地復育是碳補償(在產生碳排放的同時也減少大氣中等量的二氧化碳)的其中一例。
  • 大家都知道塑膠難以分解、對海洋與土地造成很大的負擔,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塑膠的難纏不僅於此,從石油中生產的塑膠,碳足跡也超高!
  • [75]然而在此領域使用碳足跡概念並非沒爭議,因為將足跡邏輯轉換為金融工具會帶來許多挑戰和警示,包括須把扭曲結果和數據品質的金融變量標準化。
  • 透過推動一系列碳足跡政策,期許碳足跡「標籤化」,讓產品各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公開、透明呈現。
  • 碳足跡僅衡量導致氣候變化的氣體排放,較生態足跡受更多的關注。

[58]EPA已為紙張、塑料(供糖果包裝)、玻璃、罐頭、電腦、地毯和輪胎計算出碳足跡。 澳大利亞、韓國和美國的學術單位已為柏油路計算出碳足跡。 公司、非營利組織和學術單位已為郵寄信件和包裹計算出碳足跡。

碳足跡是什麼: 相關標籤:

國家和國家集團也可制定地方減排計劃,設定強制性二氧化碳排放目標。 如果有義務的實體發生減排不足的情況,可購買CER和ERU來彌補。 雖然《京都議定書》並未對地方性減排義務設有規定,但這種地方性對CER和ERU的需求,可有效刺激排放權交易和設定市場價格。 由於人類燃燒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而把大量溫室氣體排放進入大氣。 由於供應商改進排放核算,而計算出供應鏈排放(範圍3)平均比營運排放高11.4倍,[101](為先前估計的兩倍多)。 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關注減少來自其供應商的排放,以此作為降低風險和掌握改進機會的方式。

碳足跡是什麼

對加拿大大選的分析顯示,「贊同克制氣候變化」投票的中位數勝選投票者,每人可轉化為34.2噸二氧化碳當量減排,而提倡生活無車的勝選投票者,每人可轉化為2噸二氧化碳當量減排。 碳足跡是什麼 對德國和英國的分析通過將投票轉向更多「支持克制氣候變化的政黨」來衡量相對碳足跡的減少。 在2021年的德國大選中,一名德國選民從德國社會民主黨(社會主義政黨)轉向聯盟90/綠黨後每年可減少約7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而轉向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則可減少3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 政治碳足跡通常比消費或投資足跡具有更高的減排潛力,因為消費足跡僅導致自己行為的影響,而透過選舉,可同時決定獲勝政黨選民、失敗政黨選民和未投票選民的氣候結果。 碳足跡標章由綠色心形及綠葉組成腳印,並搭配 「CO2(二氧化碳)」化學符號。 透過這個圖示,表達用愛大自然的心,減碳「酷」地球,落實綠色消費,邁向低碳社會。

碳足跡是什麼: 直接碳排放

以一瓶洗髮精為例,瓶身上碳足跡標章揭露的產品碳足跡數字,是自原料取得、運輸、工廠調配生產,物流配送到銷售,再到消費者購回使用,最終瓶身回收廢棄,各階段所生溫室氣體,經換算成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 目前碳定價方式有很多種,例如:碳稅、碳排放交易系統、抵換等,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2021年5月報告,全球有64個碳定價機制,涵蓋超過五分之一的碳排放。 碳交易藉由政府規範,使企業按規定獲取碳排放配額,再根據自身減排情況,決定是否在市場購買更多配額或出售多餘的配額,而交易通常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為計量單位。 碳足跡若能透過自我減量、經認證的溫室氣體清除量(又稱碳匯量,例如植樹造林),或運用碳交易取得碳權進行外部抵換達到平衡,就代表達到碳中和。 然而,碳排放若沒有被強制列入企業成本的情況下,難以實現自主減排,也因此「碳定價」機制,讓碳排放造成的傷害能有「價格」對應其成本,由排碳者付費的概念。 北美洲的自願市場分為芝加哥氣候交易所(英語:Chicago Climate Exchange)成員和場外交易 (OTC) 市場成員。

眾多申請誘因,促進更多企業加入碳足跡標籤行列,透過企業實際盤查計算產品碳足跡,找出溫室氣體減量策略,實質降低溫室氣體並創造綠色供應鏈效益。 像是工廠生產的直接碳排、製造過程使用甲烷等氣體等,都屬於範疇一。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金融投資組合的碳足跡(所謂的「融資排放」)起源於2000年代中期,投資公司(Henderson Global Investors和Pictet Asset Management)和非政府組織試圖讓銀行和投資者為其牽涉的碳足跡負責。 [73]名為2° Investing Initiative的非營利智庫於2013年對研究融資排放的方法學進行首次審查。

碳足跡是什麼: 碳足跡是什麼?減碳已成國際趨勢,3分鐘帶你認識「碳」議題!

自願市場中的項目包括避免森林砍伐、造林/林地復育、工業溫室氣體封存、提高能源效率、燃料轉換、從燃煤電廠和牲畜中捕獲甲烷,甚至是再生能源。 在自願市場上出售的可再生能源證書 (REC) 因有所謂的額外性(英語:additionality)問題而頗有爭議。 [106]工業溫室氣體項目受到批評,因為此類項目僅適用於固定成本已經很高的大型工業工廠。 吸收工業溫室氣體作封存被認為是是種輕而易舉之事;結果是類似項目的權證在自願市場上的價格最低。

碳足跡是什麼

碳足跡標籤,顯示產品或服務整個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又稱為碳標籤、碳排放標籤,主動標示碳足跡雖不代表環保,但仍值得鼓勵。 大家都知道塑膠難以分解、對海洋與土地造成很大的負擔,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塑膠的難纏不僅於此,從石油中生產的塑膠,碳足跡也超高! 履行京都議定書減排義務的國家,發生不足的情況時,可購買CER和ERU作彌補。

碳足跡是什麼: 更多「氣候」主題...

自願性市場開發的解決方案稱為核實減排量 (VER)。 此方案的優勢在於項目/活動是根據CDM/JI項目的標準進行管理,但所提供的權證並未在東道國政府或是聯合國執行委員會註冊。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2009年12月發布碳標籤圖示,台灣成為全世界第11個推動碳標籤的國家。 2010年5月政府完成產品碳足跡標示作業要點,規範產品碳足跡標籤證書申請、審查、使用及管理相關事宜。

碳足跡是什麼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