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肺炎大流行病毒,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堅守崗位,每天頂著巨大的壓力並長時間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中。 面對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民眾,先前都需要麻煩村里長、村里幹事、警察單位去監控且關懷。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分享智慧居家管理,能減少這些人員和時間的消耗,也能減少隔離者或檢疫者手機定位不清的問題。 自動技術在防疫的措施中,居家隔離的管理,現在我們可以利用 GPS、Wi-Fi 等方式來追蹤個人足跡,手機上也有攝影系統與生物辨識功能,在這次疫情展開後就能夠立刻開發新服務,利用手機應用程式進行互動跟定位,把居家隔離探視自動化。 定位系統可以紀錄手機周圍的網路環境,提醒用戶打開程式,與用戶互動或確認訊息。 在三週內,工研院就研發出 HoMe App,應用了匿名 Wi-Fi,減低定位追蹤侵犯隱私權的問題,以及解決 Virtual Mobility Infrastructure 虛擬雲端應用程式系統在不同手機間相容性與可運作性的問題。
- 目前系統除了提供自主健康通報及防疫相關協助資訊外,也會在第13天、第14天及解除居家檢疫當天發送相關注意事項,提醒民眾仍需自主健康管理7天。
- 在近日本土疫情的嚴峻情況下,商務活動、學校課程或生活娛樂都大受衝擊,遠距視訊的需求是所有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 王智弘教授還表示,台灣人願意配合政府防疫政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許多人在20年前都歷經過SARS疫情的經驗,所以當Covid-19出現的時候,政府和社會上民眾都有所凖備並有預期心理。
-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臺灣實施全民健保25年,健保資訊系統基礎穩固,在此次抗疫中發揮極大效益。
- BBC找到一個曾經在1月底得過Covid-19的台灣人,但他不願意透露姓名或其他個人資料,擔心會受到別人異樣眼光看待。
新冠檢測主要有三種方式:PCR基因檢測、血液抗體檢測和側流抗原檢測。 格斯強調,廠內設備經改良後每年可節省超過7000萬度電;廠區同步設有廢水回收再利用機制,有效節省水資源;廠區更嚴格執行碳足跡檢驗以符合國際標準。 格斯科技今日落成啟用的全台首座GWh級規格電池芯超級工廠,投資新台幣40億元,實現鋰電池生產規模化。
科技防疫: 居家智慧
在饮水卫生方面,防疫指引指出,被淹期间的供水设施不能供水,在水退后先清出构筑物内的淤泥后清洗并排空污水,对管道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对于覆盖范围较大的配水系统,可以采用逐段消毒、冲洗的方式。 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住宿學生篩檢陽性以返家自主健康管理為原則;如有留校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之必要者,學校得視宿舍量能設置照護宿舍,並以獨立衛浴且能與健康學生區隔之套房為佳。 科技防疫2023 「元宇宙」的概念被許多科技公司、科技專業分析和市場人士譽為是互聯網的未來,本質上來說它可以被看作虛擬現實(VR)的升級拓展。 另外,中國和俄羅斯3月簽約聯手共建月球科研站,是為兩國加強空間項目合作的舉措之一。 2020年12月,嫦娥號從月球採集的熔岩樣本經研究發現有超過30億年的歷史;研究報告2021年10月在《科學》雜誌發表。
然而,像電子圍籬這樣的做法,其實有賴電信業者願意和大政府合作,以及民眾的支持,並非各個國家想做都可以辦到,日本就是其中一例。 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仍想靠著(自以為強大的)科技產業,企圖塑造日本版科技防疫很成功的故事,很可惜目前看下來沒有一個劇本成功。 吳秀梅署長提到,AI 在疫情期間協助醫藥研究、口罩防護衣等產業緊急升級。 林宗慶董事長作為防疫檢測試劑開發的產業代表,與陳彥任營運長一起向與會來賓們介紹了台灣在冠狀病毒檢測的研究產能,除了試劑套組,更有全自動化儀器的運行。 在 Panel Discussion 中,邀請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李鍾熙理事長擔任主持人,以及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吳秀梅署長、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涂醒哲董事長、長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王帝皓研發長、林宗慶董事長、陳彥任營運長擔任與談人,共同探討「後疫情展望 AI 在生技醫療與照護的運用」。
科技防疫: 台灣科技防疫再超前部署2個APP 指揮中心:歡迎各國洽詢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於啟用典禮中強調,電池是未來產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去(2023)年10月政府組織的電動車國家隊,格斯科技就是其中一員。 當時在美國辦形象展,格斯的科技引起了美國議員的注意,甚至邀請董事長張忠傑單獨會談,盼能夠促成更多的合作。 格斯指出,自主技術開發的鋰電池兼具高安全性、高倍率放電、高蓄電力、寬溫域的工作溫度區間及長循環壽命等特性,搭配高度客製化的優勢,使格斯科技符合國際整體發展趨勢。
在熱心產業界人士的奔走下,新竹縣政府將在蔡總統指示成立「竹竹苗防疫作戰聯盟」的基礎上,設置科技防疫網小組,並採納C-Tech的概念架構,邀請醫界、科技界及企業界等民間單位,加速打造新的防疫科技,築起科技防疫網,楊文科縣長也邀請林佳龍擔任小組的顧問之一,林佳龍對於能盡點心力感到十分榮幸。 2020 年臺灣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同時也面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以及高齡少子化等多重挑戰,經濟與產業發展面臨嚴峻考驗。 科技防疫2023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做好重点区域消毒工作,北京市门头沟区疾控中心已成立10个防疫指导组,指导受灾地区做好涉水路面、农户庭院、厕所消杀等工作。
科技防疫: 後疫情時代,聚焦 AI 科技與檢測開發應用 《全方位 AI x 防疫線上論壇》重點報導
工研院看準商機,研發出一款號稱能「自動滅菌」的電梯按鈕,其原理為當民眾按下按鈕時,面板內部會觸發一段五秒到十秒不等的紫外光,此時紫外光會穿透石英玻璃到達按鍵表面進行殺菌使病毒結構壞死,且因為是近距離殺菌,能量不需太強即可達成效果,紫外光源持續的時間也足以阻隔交叉感染。 新竹物流一向以物流領域的科技創新聞名,今年三月才剛獲得美國愛迪奬金牌(Addison award),每日24小時全程運用科技掌控貨件安全,此次自主開發的科技防疫新措施,亦為物流業之創舉。 而考量台灣勞動力短缺與人口老化問題,蔡孟良也透露,勞動部正在與其他主管機關研議留下優質勞動力,希望這些已經長期在台的優秀移工可以成為長期聘僱的中階技術人力,未來甚至可以依此移民,說不定連眷屬都可以申請來台,讓優秀的勞動力可以一起成為新台灣人。 蔡孟良表示,移工朋友其實對有實用資訊的軟體接受度很高,不管合法或非法移工都可以加入,因此一傳十,十傳百,移工加入速度相當快,推出幾個月,現在加入的移工已超過12萬人,且每天都在增加。 蔡孟良表示,勞動部將只有中文和英文的疫苗預約平台的使用步驟翻譯成多國語言,讓移工很清楚知道如何預約疫苗,這大大提高移工疫苗接種意願,至今移工接種首季疫苗已經高達9成,涵蓋率甚至比國人還高。
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取得台灣、日本、中國的專利,預計未來有機會應用在更多公用設施上,但前提是必須安裝在有「通電」的物體上。 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博士梁瑋耘表示,試想過可以將這個技術應用在公車把手上,因為公車的設備需要通電,所以理論上可以成立。 而德國根據德國聯邦資料保護法設立「德國聯邦資料保護官」作為保護民眾個人隱私之機構,除了能夠在平常監督政府機構之政策內容外,在防疫政策上也能夠保障民眾之隱私權。 反觀台灣以及中國之防疫政策相關法規,德國完善之制度可以作為我國之良好借鑑。 科技防疫 有人說,全世界的病毒加起來,可能是一個拳頭大小,這個如同原子彈威力的病毒,已破壞了世界秩序,也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甚至危及許多人的性命。
科技防疫: 台灣健保全球抗疫成亮點 健保資料庫科技防疫重要關鍵
近年来,集约化农业高速发展,由于单一作物长期连作及氮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不合理使用等,土传病害日益突出,成为影响作物优质高产、土壤健康,以及限制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科技防疫2023 土传病害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病原性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侵染植物根系而导致的病害,是限制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防治不当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国营养学会杜松明教授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洪灾期间,灾区处于高温、湿气重的环境之下,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等各种媒介生物滋生和各种害虫聚集。 食物易受到各类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腐败变质速度加快。
此外,如果過往的數據資料都必須重新尋求全國人民再同意,相關研發恐怕得被迫踩剎車。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AI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也因此,整個疫情過程中的商機,包含疫苗、防護產品、體溫檢測、診斷試劑、呼吸治療和藥物,涵蓋範圍很廣,」張慈映說。 臺灣因為確診人數較少,加上部署超前,目前第一波為臺灣創造商機的,除了口罩和體溫計,連帶讓上游的晶片廠、關鍵零組件也同樣獲利。 防疫是長期戰役,臺灣這一仗「守」得漂亮,但從檢測、疫苗到藥物治療,更先進、更具「攻」勢的防疫科技,臺灣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臺灣實施全民健保25年,健保資訊系統基礎穩固,在此次抗疫中發揮極大效益。
科技防疫: 追蹤手機定位惹爭議德政府刪建議
防疫指引指出,洪涝灾害发生后应重点关注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流行性出血热、流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传染病。 针对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防疫指引也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洪涝灾害发生后,水源可能会被污染,所以严禁喝生水,喝水时只能喝煮沸的白开水或者经过消毒的桶装饮用水、瓶装矿泉水等;洪涝灾害后要避免吃生冷食物,加工食品要烧熟煮透。 最好吃熟食,不要直接食用瓜果蔬菜等生食,因为果蔬被洪水浸泡或雨水冲淋后,水中的细菌、杂质会附着在食物上,盲目食用也可能会引发肠胃系统疾病。
為了確保疫苗注射的公平性,盡快提高疫苗的注射率,台灣政府按照年齡、職業和個人健康因素等條件排列優先順序,分別進行第一、第二和追加劑的注射。 台灣自2020年初開始實施的嚴格邊境管制到目前大致上仍然維持,入境者必須接受嚴格的隔離檢疫措施,很大程度上將病毒圍堵在邊境之外。 手機在疫調工作上扮演重要角色,通過簡訊實聯制,衛生機關得以用手機簡訊的方式通知曾經與確診者同一時間前後進出同一場所的其他人,進行必要的後續處理。 科技防疫2023 雖然台灣有著非常嚴格的邊境檢疫,但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數據,疫調匡列追蹤通報人數至今已經超過600萬人。 最後,他們想出一個混合式解決方案,採用QR碼和15個數字組成的場所代碼,使用者只要用手機掃描QR碼,就能產生簡訊,再將簡訊發送至台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1922,就能完成登錄。
科技防疫: 科技防疫有成 Taiwan AI Labs 6大研發成果領先全球
12月8日,日本富豪前澤友作和助手平野洋三經 SpaceX 安排,隨俄羅斯宇航員乘俄國聯盟號飛往國際空間站(ISS),計劃在那裏逗留12天。 此行是為他2023年搭乘 SpaceX 航天器赴月球之旅做凖備。 他是過去十多年來登上 ISS 科技防疫 的第一批觀光客,2023年登月之旅將是人類首次民間付費繞月旅行。 2020年曾被人形容為商業化太空旅行元年,但2021年開始太空有可能成為富豪們的最新遊樂場;更多發射升空計劃排在2021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直升機(Ingenuity Mars Helicopter)在火星上成功完成歷史性首飛,並安全著陸。 中國中國國家航天局6月下旬發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和探測畫面。當時」祝融號「火星車已在火星度過了42個火星日,累計行駛236米。中國希望」祝融號「可以運作90個火星日。
- 李伯璋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全民健保完整資料庫及與時俱進的資訊系統,是我國成功運用數位科技防疫的重要關鍵。
- 未來,非接觸式醫療設備將在預防高傳染性疾病方面扮演關鍵角色,持續監測和收集患者生命體徵的需求將變得越來越迫切。
- 「元宇宙」的概念被許多科技公司、科技專業分析和市場人士譽為是互聯網的未來,本質上來說它可以被看作虛擬現實(VR)的升級拓展。
- 上面這些計畫,都是去(2020)年秋天日本政府有這個「奧運APP」想法時的提案。
- 當全世界都在尋找科技防疫的方法,台灣民間許多高手,也正投入相關研發。
早在3月初,王智弘撰寫〈台灣對新冠肺炎的應變:大數據分析、新科技和主動檢疫〉一文,登上美國最權威的《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瞬間讓台灣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就連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在記者會上表示感謝。 有了這些資料,民眾可以更能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未來就醫也能提供醫療團隊做參考,甚至子女在父母同意下,也能透過健保快易通APP掌握父母的就醫和身體狀況。 健保署長李伯璋也為大家介紹,因為前陣子疫情升溫,許多慢性病人不敢去醫療院所,但有定期就醫服藥需求,因此健保署也推動全國視訊診療指定院所開設「視訊診療門診」,目前已經有1萬多家醫療院所配合,如果是狀況穩定的慢性病,或是一般民眾有小感冒不舒服,都可以透過視訊診療來就醫,降低大家跑到醫院的暴露風險。 面對這些轉變,未來需整合數位科技,發展跨領域智慧應用科技,同時加深數位網路以及資安的發展,拓展更全面性的智慧化產業。 除此之外,也應加強推動數位學習,以及強化地方數位建設,避免線上遠距教學的興起導致數位落差與城鄉差距的擴大,同時培育跨領域人才,以因應未來的人力需求。 由於在家中防疫,因此消費者會更看重家中的許多生活需求,包括智慧家庭的種種相關應用應該會需求變的更高、更重要。
科技防疫: 科技部結合5大學科技防疫 成大表現亮眼
對於相關做法,林佳龍也提出構想,築起科技防疫網、確保社區檢測及監測量能,台灣是科技島,有能力透過築起科技防疫網來強化防疫安全網。 科技防疫 世界各國都設法推陳出新,以科技輔助防疫工作,如此才能知道追蹤誰,去哪裡追蹤、何時該啟動追蹤以及如何追蹤,特別是針對無症狀卻帶高濃度病毒的感染者,就是一項關鍵挑戰。 林佳龍指出,包括要追蹤病毒,因為病毒會攻擊人類,我們要設法斷開傳播鏈,當社區感染成為現階段防疫挑戰,不能只依賴戴口罩跟保持社交距離,還要運用科技升級防疫,部署未來。 林佳龍認為,運用科技升級防疫、部署未來,注射疫苗是重要的,但從其他國家的經驗看來,很遺憾疫苗尚不是萬靈丹。
因此,林佳龍指出,隔離與治療,涉及提高醫療量能,增添醫療資源以及醫療設備。 我們試著用常見的5W1H(What、Why、Who、Where、When、How)提問,並一起尋找解答。 林佳龍也說,醫界及科技界的朋友提醒,升級部署的過程,必須建立以科技為基礎的科技防疫安全網,用以阻斷病毒傳播,才能幫助我們回歸尋常,恢復安全、安心、安定的生活,為「與疫共存」而準備,必須整合台灣科技、建構科技防疫網、邁入全新C-Tech時代。 如果提到台灣的夜市文化,大多數人過去的印象應該都還停留在「攤販老闆忙著找零」的狀態,即便疫情前台灣其實已有許多商家導入了行動支付、電子支付的服務,但是夜市這塊特殊的領域,卻是過去這些數位化服務相當難以搶進的地方。 不少公司實施 WFH 或分流上班制度,Google Worksapce 學習中心提供遠距工作指南,也針對 Google Meet 與 Google Classroom 推出詳細操作指南、線上學習平台運用,讓老師及家長可以迅速做出應變措施。 專業資訊服務提供者科睿唯安( Clarivate ),將於 6 月 25 日下午舉辦線上創新論壇,邀請多位來自全球不同產業的專家齊聚一堂,分享如何釋放智慧財產力量。
科技防疫: 健保資料庫偷帶資料的難度非常高,要有「雨人」般超級記憶力才行
台灣電池協會理事長楊敏聰直言,台灣的電子產業的總產能,實際上可能不到15個1GWh。 台灣和中國差了50至100倍,呼籲政府要給予更多協助,如租稅獎勵等,否則很難對抗中國以國家之力發起的價格戰。 2012年,台灣人權促進會與民間團體提出行政訴訟,質疑政府沒有取得人民同意、缺少法律授權,逕自將健保資料提供給醫療研究單位。 2021年1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發布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Personalised-health-index)。 而工研院也開發高精準定位、自動撥電話訪查、遠距進行居家監測與管理的「智慧關懷居家管理系統」,可有效減少誤報、減輕各縣市居家關懷中心、村里長、村里幹事等民政人員負擔,讓隔離者安心居家檢疫。
台大團隊研發的「創新無線定位與追蹤系統」,將無線通訊、IC電路、AI演算法等軟硬體整合,放到穿戴裝置上,可以精準定位,成為社交距離,甚至隔離檢疫的好幫手。 而台灣有賴長期在資通訊、半導體等關鍵技術產業的耕耘,因此疫情期間,從遠距應用、定位追蹤到醫療檢測、監測等層面的研發,成績都不錯。 科技部次長林敏聰表示:「晶片其實很早以前,我們就有很好的基礎研究,轉向變成是說疫苗的偵測,就形成一個非常有利的優勢,不只是單一的領域的,越有這樣的跨領域能力,你就會產生說,你後來真正在遇到這個需求的時候,你就很快能夠轉型。」戴上感測器,使用者觀看機器人身處在什麼地方同時,還能操控行動。 這是科技部在「人工智慧普適研究中心」的計畫內容發想之一,研究團隊打造融合慣性感測器和虛擬實境的「防疫機器代理人」,期待未來成為「零接觸」的新選擇。
科技防疫: 大數據追蹤零死角
(一)在科技防疫與隱私保障之拉扯中,必須要先承認衝突存在之可能性,而非一味否認個資已被利用之事實,方能真正在衝突中找到平衡點。 但以今日政府所推出之「簡訊實聯制」而言,雖然政府一直強調「不需要使用個資」,但在簡訊傳送至1922時說明仍會「留下聯繫資料」以方便日後必要時之通知(蘋果日報:5秒鐘護一生!唐鳳出手推「簡訊實聯制」),而該聯繫資料為何? 換句話說,在疫情緊繃之情況下使用個人資料應是具有正當性的,但對於是否已經使用個人資料卻也同樣需要正面面對,而不是將非個人資料之範圍無限擴張,以迴避隱私與個人資料保護之規範。 他表示,這些系統目前都已經開發出來,但因為臺灣境內因為疫情控制得宜,沒有其他更大規模的病例爆發,雖然這些已經開發的系統無法在臺灣實測,但目前只要其他國家有需要相關防疫經驗分享,這些新一代的科技防疫系統,也都可以分享給其他有需要的國家。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生活與生醫組組長張慈映以公共衛生與疾病預防的「三段五級」階段,說明商機的發展歷程。
一度是重災區的南韓,進行大規模篩檢的防疫政策奏效,疫情一個月後開始趨緩,其遏止疫情擴散的關鍵,是南韓疾管署快速核准國內多家核酸檢測產品,並實施「得來速」(Drive-thru)檢測法,力圖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最多確診人數。 科技防疫2023 隨著新興傳染病陸續出現,公衛防疫除了實施緊急應變措施,也大量導入「科技」。 與2002年末首次爆發SARS病毒時相比,科學家花了1年多的時間對病毒基因體進行定序,但這次新冠病毒從分離到定序僅花了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