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獨角獸5大優點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Dave on November 10, 2019

台灣獨角獸

然而,以AI人工智慧打入市場的台灣軟體公司Appier沛星互動科技,卻順利推展日本、韓國、美國市場有成,上市一年半,2022年將挑戰192億日圓(約44億台幣)。 執行長游直翰指出,靠著這些布局,即便正處科技業逆風期也不怕。 第二:能夠創造出獨角獸的公司,一定要在大市場(例如美國或中國),或者高度成長的新興產業,例如特斯拉(Tesla)之於電動車,這類公司才可以提供投資人對估值足夠的想像空間。 台灣如果要有獨角獸,一定不會是只靠內需市場或傳統的零組件供應商,這類公司可能獲利能力很好,但是無法有極高的估值。

台灣獨角獸

在社群媒介時代,幫助企業迅速獲得大量用戶,降低大量擴張所需的資金成本,快速展露企業價值,獲得募資。 在這之後,每年全球數據智庫CB Insights都會公布該年度擠身獨角獸俱樂部的新名單,若已在名單內的公司上市或發展失敗,則會從獨角獸名單中移除。 耐能今天的新產品發表會,包括記憶體模組廠威剛董事長陳立白、ABF大廠欣興董事長曾子章、久元董事長汪秉龍及鴻海資訊長龔培元等多名產業界人士出席,還有許多學界、投資界人士到場,會場座無虛席。

台灣獨角獸: 獨角獸公司是什麼意思?

在2003至2013年的10年間,根據美國風頭協會(NVCA)的數據指出美國新成立的公司總數12291家,其中符合獨角獸公司條件的企業只有39家,佔這10年間所有新成立公司的0.07%,換句話說,每1538家新公司中才會出現一家獨角獸公司。 現實世界中,獨角鯨也許是獨角獸的原型,不過獨角鯨生活在遙遠的北冰洋的深海而不是山川草原。 生活在陸地上的犀牛,前額也有一隻尖利的角,可惜相貌差距甚遠。 也有人說,獨角獸其實就是已滅絕的板齒犀,亦稱為西伯利亞獨角獸,大約在2.9萬年前滅絕。

台灣獨角獸

另一個是以AI技術並發展出在非結構化的家庭環境下工作的3D功能型家用智慧機器人。 朱永光說,此新創公司藉由機器人學習並搜集更多行為模式,取得更多數據,進而開拓市場規模,尤其在複雜的室內清潔和老年人照護市場,將一波波學習的數據,加以分析與利用,打造屬於AI+機器人的垂直消費市場。 而據日媒指出,Appier掛牌後、市值約2,000億日圓,成為日本今年度(2020年度、2020年4月-2021年3月)最大規模的IPO案。 在上市之前,Appier已獲得紅杉資本、軟銀集團與LINE等全球投資人的青睞,獲得總額逾1.62億美元(約新台幣46億元)的資金挹注。 「深圳的一間工廠,一口氣能生產十萬件,超低價格能殺死全部的對手,但客製化的硬體,件件不同,這他們做不來,台灣只要能先做,就能先拿市場,」優納比共同創辦人邱賞恩表示,中國想追這一點,根本來不及。 期美,是間健身車代工老廠,成立滿35年,它曾因失去最大客戶,累計虧損4億元,公司差點收攤。

台灣獨角獸: 新冠EG.5變異株竄起 全球月增8成

經營團隊在初創的五年之間,完成四輪募資,共得1.62億美金,不僅不惜成本的募集好手加入、增加員工人數,以加速產品開發,並且開始併購互補型的新創團隊。 另外,國發會也說,新創事業發展需要各界及政府一起努力,希望外界不要忽視台灣有許多優質新創已有獨角獸的事實與潛力,期盼大家共同協助新創發展成為台灣產業的護國群山。 獨角獸反應近十年來資金寬鬆的現象,配合著創業家的雄心壯志、投資人瘋狂貪婪的追捧,還有最重要的:「利用資本、利用資本、利用資本快速推動改變人類的生活」的情操,和「想發大財」的人性,這些才是值得探討的原點。

目前台灣幾家準獨角獸公司,如KKBOX、Gogoro、Appier等,都是具有跨境能力的新科技題材,而且是世界同類型公司的佼佼者,否則沒有成為獨角獸的資格。 報導指出,Appier很多客戶都在日本、因此期望藉由在日本上市來促進成長。 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30日接受日經新聞採訪時表示,「在AI領域,東京市場上的投資人等經驗是亞洲最成熟的」。 游直翰指出,「在5年之前就和東證負責人有過面談的機會、力邀(Appier)赴日掛牌」。 截至8月18日,最新的7月下旬數據顯示,亞洲的「獨角獸」企業數量為321家。 估值的合計超過1.04萬億美元,每家的平均估值為32億美元。

台灣獨角獸: 獨角獸企業

截至2021年9月為271家,估值的合計為逾8300億美元。 台灣獨角獸 金融服務公司Refinitiv統計顯示,今年1~6月亞太地區企業的IPO融資額(按發行日計算,不含多地上市等)為509億美元,件數為393家,相比去年同期融資額減少40%,件數減少32%。 企業擔憂融資失敗,而原有股東無法迅速獲得投資回報,各種情緒交織,難以啟動IPO。 亞洲的「獨角獸」企業(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業)正在發生異變。 每家的平均估值目前為32億美元,與約1年前基本持平,印度和新加坡等的「獨角獸」企業數量減少。 雖然整體的數量仍在增加,但存在新股上市低迷,導致等待IPO的企業增加。

台灣獨角獸

相較於歐美市場,東北亞的發展潛力更大,先把區域市場的護城牆築得更牢更高,再向外攻城掠地。 果然,一分鐘後,發行價一六○○日圓的Appier,以二○三○日圓開出第一盤,終場以一九○○日圓作收,登板第一天創下一八九七億日圓市值,約新台幣四九六億元,成為不折不扣的獨角獸。 2013年的獨角獸俱樂部名單中,超過90%的公司仍然維持創立時的產品與服務模式,只有4家消費類網路公司進行過產品調整,分別為電子商務的Groupon、Fab,受眾免費的Instagram、Pinterest社群。 就目前觀察發現,扣除Youtube和Instagram的極端例子,這些列入獨角獸俱樂部的公司,平均要花上7年,才有機會上市。

台灣獨角獸: 全球共享經濟行業獨角獸

六倍;而將公司以一般價格出售(未獲利出場)的創辦人成為獨角獸的,可能性會提高三. 日本有從事人工智慧(AI)開發的Preferred Networks(位於東京千代田區)等6家「獨角獸」企業。 雖然獨角獸數量仍在增加,但存在無法坦率的給予積極評價,也因受首次公開募股(IPO)低迷影響。

  • 文獻中並沒有提到獨角獸會不會飛,但有些童話作品會將飛馬與獨角獸做連結,成為會飛的獨角獸,稱為天馬獨角獸或是飛馬獨角獸。
  • 若既有法規保障既得利益,人們不敢創新以免觸法,想催生獨角獸只是空想。
  • 第二個是科技公司經歷,尤其是Google、甲骨文、微軟、臉書、LinkedIn等科技巨頭。
  • 九○年代末台灣電子業起飛,加上中國生產力與消費力逐步開放,同輩的工程師幾乎都留在台灣,既沒出國留學,也很少數進入全球科技巨頭,缺乏對美國消費市場與企業用戶的理解,鮮少有創業與出售公司的經驗,自然難在北美創業及募資。
  • 朱永光表示,現在是多螢年代,台灣更是亞洲跨螢使用複雜度第三之地,如何串連起消費者的跨螢足跡是行銷人員最棘手的挑戰。
  • 但也因為這樣的環境造就台灣紮實的IT/ICT功夫,以及令全球市場驚艷的工程研發技術和人才,但這些仍是屬於舊經濟體系。

可以想見產業的布局,就是要全方面推動國家未來的發展。 有雜誌研究過美國的獨角獸企業,發現三種特徵具有高度相關:一是創業者來自美國四大名校,這可能會和家庭背景、實習機會、校園創業風氣和周邊投資人密度有相關;二是創辦人具有科技公司經歷,這可能和他們學到可規模化的成功商業模式有關;三是創辦者具有創業經歷和出售公司的經驗。 只是,這些關聯性也許可以解釋美國獨角獸的成因,但要解釋亞洲的可能不完全合適,特別是東南亞的小國新加坡和科技不特別發達的印尼、越南都有不少獨角獸,應可提供台灣一些啟發。 台灣獨角獸2023 朱永光表示,目前觀察到的潛在獨角獸 (獨角獸2.0) 都是提供軟服務的公司,用軟技術發展產品,打造垂直市場的生態服務,並採以精實創業 (Capital Light) 與在當地招募國際人才的營銷模式,同時引進國際創投資金,協助國際鏈結,佈局與進軍全球市場。 今年全球網路軟體業由盛轉衰,矽谷大公司裁員不說,新創團隊困境頻傳。

台灣獨角獸: 台灣獨角獸公司有哪些?

在台北擁有3個共同工作據點,CLBC提供優於市場行情的辦公空間出租,為創業者打造培育獨角獸公司的溫床。 中國大陸長江商學院日前公布「全球獨角獸趨勢報告」,顯示至今年6月底,美國還是獨角獸企業的全球重鎮,在全球1,637家獨角獸中,擁有近半(768家,占47%)。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陸雖以394家(占24%)居次,領先歐洲(269家)和印度(87家),但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增的獨角獸已經以24家超越美國的22家。 市值前十名榜單中,中國獨攬五家,美國只占三家,英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有一家。 前十名中,四家屬於金融科技領域,二家為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大數據、物流和航太各有一家。 九○年代末台灣電子業起飛,加上中國生產力與消費力逐步開放,同輩的工程師幾乎都留在台灣,既沒出國留學,也很少數進入全球科技巨頭,缺乏對美國消費市場與企業用戶的理解,鮮少有創業與出售公司的經驗,自然難在北美創業及募資。

  • 鄰近五大工業區的地理優勢,加上周遭有桃園機場捷運系統及台北港區位交通加持,不僅帶動產業發展,亦提升生活便利性。
  • 自2013年進入獨角獸俱樂部的39家公司,逐年成長到2019年度的142家,這些獨角獸公司中最知名的企業為Uber,為該年度的估值榜首。
  • 「我認為解決客戶痛點,才是成為獨角獸的必要條件。」朱永光說,新一波獨角獸的創辦人都不是坐在辦公室空想而成。
  • 要培育一個獨角獸,對創業者來說,不斷試錯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 執行長游直翰指出,靠著這些布局,即便正處科技業逆風期也不怕。

如新竹物流今年攜手新北市政府,於八里區斥資19億元建置「國際物流暨北區轉運中心」,預計創造500個就業機會,為新北智慧物流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與契機,未來也透過轉運中心可望繼續帶動新型產業聚落發展。 新北市政府將持續以「馬拉松」精神,長期陪伴企業夥伴在新北持續擴大投資成果。 未來園區一、二期共計8.4公頃的空間,有望帶動周邊4,700個就業機會,以及159億元年產值。

台灣獨角獸: 獨角獸公司中很少經過產品模式轉型

小國當中最出色的是以色列二十家,新加坡十二家,荷蘭六家,甚至瑞士都有五家,而台灣居然一家都沒有。 鄭文燦表示,國科會明年科技預算達新台幣1300多億元,金額創新高;其中有一項「晶創計畫」,主要著眼於IC設計產業,包括人才培育、國際合作、小量生產,以及與各種產品或系統結合,希望能把台灣半導體優勢放大到上、下游供應鏈。 出自矽谷創投作家的《獨角獸創業勝經》,完整分析美國兩百家獨角獸,創業者的性別、學歷、創業時年紀,甚至產業經驗,都跟成為獨角獸沒有絕對相關性,但有三項背景則高度相關。

獨角獸企業是指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初創(十年以內)企業。 這個名詞是在2013年才出現的,但已成各國重視的創新創業重要指標,企圖以增加獨角獸企業來帶動創新能量。 例如,日本政府去年底提出加強初創企業培育的五年計畫,配合對初創企業的投資,從目前每年8,000億日圓提高到2027年的10兆日圓,讓日本獨角獸企業從六家增加到100家。 鄭文燦說,台灣在AI晶片領域不能缺席,會策略性扶植有潛力的獨角獸,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應用。

台灣獨角獸: 15 新台幣貶7.9分 收31.974元

「歐美新創把產品帶到深圳生產,山寨廠立刻抄,不到兩個月就賣到全中國,」台經院研究六所副所長范秉航表示。 然而,台灣中小企業多,又欠缺出海口,大家抄襲後也沒這麼大的市場賣,在抄襲誘因不高下,智財權相對有保障。 另一頭,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太空火箭發射公司SpaceX,估值超過300億美元,竟低調來台,他們跑遍新竹、桃園、台中等地,尋找火箭和衛星的供應鏈,台揚、精測雀屏入選,股價近一年漲幅分別達21%、47%。 然而,Peloton上市後的第一步,竟是購併一間台灣小工廠! 《商業周刊》得到獨家訊息指出:它將在10月15日,買下飛輪車台灣代工廠期美科技百分之百的股權,購併金額約在新台幣10億元至20億元間。

今天Appier十周年聚會上,分享數個客戶案例,特別的是其中一個是另一隻台灣新創獨角獸「玩美移動」。 玩美移動旗下有多款App,他們採用Appier服務,讓產品在Apple 台灣獨角獸 Search廣告上節省人工作業的時間,並且提高獲取使用者的效率。 Appier以AI人工智慧為核心,發展廣告行銷系統,隨著Google、Meta(Facebook)、Apple等各大科技巨頭,即將停用cookie跨網站追蹤用戶紀錄,Appier加速優化AI演算法與模型的表現,有限的數據與資源下,運用創新技術增強行銷效益。 國發會進一步表示,去年已和民間新創社群共同推薦9家指標型新創(NEXT BIG),並攜手進軍國際市場、爭取海外商機,廣受國內外矚目,深具獨角獸潛力,相信很快就有更多成功的案例產生。 就像大公司要併購新創一樣,雷達上早就有候選公司的名字,不會有天外飛來的獨角獸。

台灣獨角獸: 經濟社論/妥善應對大陸反傾銷措施升溫

鄰近五大工業區的地理優勢,加上周遭有桃園機場捷運系統及台北港區位交通加持,不僅帶動產業發展,亦提升生活便利性。 著眼於環境永續建設規劃,園區內將設置污水處理廠,滿足製造業排放廢水需求。 強調低污染、高科技研發的「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配合5G、AIOT等技術領域的發展,強化支援性服務效能及產業研創能力,加上有桃園華亞園區的ICT產業基礎,以及林口新創園區的創新能量雙引擎助攻下,將能發揮磁吸效應,吸引更多國際型智慧產業與高科技產業進駐,成為具前瞻性的國際智慧園區。 第三:台灣新創圈本地資金的比例非常高,很少能夠吸引太多國際的熱錢。 這幾年印尼誕生了幾隻獨角獸,很大的原因是許多國際熱錢進駐,因為印尼有人口數量的優勢,也是未開發的經濟體,許多國際投資人認為,印尼互聯網產業有機會複製當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態勢。

台灣獨角獸

智慧城市是世界各國城市永續發展的趨勢和解方,做為安居樂業的智慧宜居國際城市典範,新北市要以產業科技化為架構,人民福祉為基礎,為實現經濟繁榮、宜居生活的願景努力不懈。 IPO上市之前,併購印度新創QGraph、日本新創Emotion Intelligence,不僅補充產品圖譜,並能增強國際能量;在IPO上市之後,更加速併購,台灣新創BotBonnie、美國軟體公司Woopra。 從財務結構觀察,購入的Woopra,其營收僅占Appier營收的1%,顯示收購案顯然都是為了技術與人才,而非外傳的墊高業績所做的收購。 這一次,Appier四個創始團隊成員執行長游直翰、營運長李婉菱、技術長蘇家永、資深軟體工程師陳映睿,誰都沒有飛到日本參加上市儀式,不過,股市收盤後,他們在台灣辦公室沒有大肆慶祝,反而平靜淡定地面對Appier躋身國際資本市場的喜事。

台灣獨角獸: 台灣難以生出獨角獸三關鍵

擁有173家這一亞洲最多「獨角獸」企業的中國的平均估值增加至38億美元。 台灣獨角獸 涉足服裝和雜貨等業務的SHEIN的估值達到1000億美元,與去年9月的150億美元相比增至逾6倍。 2012年在中國創業,以多品種少量生産為武器,向歐美、中東和亞洲等各國的消費者銷售商品。 他更進一步說,利用租稅及獎勵優惠條件打造吸引國際創投投資及國際團隊到台灣創業,打造群聚環境效應並刺激加速孕育及量產,換句話說,單靠台灣自己本土的資金及團隊,這樣的速度無法達成量產獨角獸的目標。 全球數位匯流趨勢下,加速引領網際網路的創新與數位技術應用的蓬勃發展,他舉三個搭往這個趨勢走、具獨角獸面相的新創企業為例。

值得留意的是,對獨角獸企業的各種評估會因時間不同而有差異。 依據今春胡潤研究院公布的資料,到去年為止的1,361家獨角獸中,分布在全球48個國家,271座城市;數量最多的行業是金融科技(171家),其次為軟體服務(136家)、電子商務(120家),以及人工智慧(105家);成長最快的行業是金融科技、企業服務、區塊鏈、物流、網路安全和人工智慧。 比起疫情前,獨角獸企業分布的國家已從24國增加一倍到48國,所處的城市也從118個增加到271個,八家已進入全球市值500大企業。

台灣獨角獸: 獨角獸公司創業團隊的特性

第一:台灣資本市場因為上市所需的費用較低,因此公司上市估值門檻比其他鄰近的主要資本市場低得多。 而新創公司因為上市相對容易,且散戶活躍使得股票流動性也很不錯,公司上市後再籌資也很容易(所謂的Secondary Public Offering,SPO),上市以後仍然可以應業務需要來籌資。 台灣公司大概在6,000萬美元(台幣約20億)的估值就可以拿到上市的門票,在這樣的資本市場所營造的環境下,許多新創公司不須蹲到獨角獸的估值(即10億美元)就可以上市。 雖然獨角獸公司對於從零開始的創業者是相對遙遠的目標,需要實務經驗、人脈資源,加上多年合作經驗的創業團隊比較容易擠進獨角獸公司名單。 在CLBC的共同工作室中,有機會與更多新創圈的人才,透過交流、互助共生。

美國獨角獸、被稱為「健身界的Netflix」的派樂騰(Peloton),即將在9月底、10月初上市,它以在家運動,健身教練直播方式,顛覆全球健身產業,現今估值逾4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300億元)。 台灣獨角獸2023 「Appier主要市場還是在東北亞,日本、韓國成長仍有五成,佔營收62%;近期成長較快的是美國市場,從0爬升到現在佔營收13%,僅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爽朗地說著,面對上市一年半的股價起落壓力,仍是當年不畏艱難、勤懇創業的模樣。 2021年3月於日本上市的Appier沛星互動科技,健康安好,保持新創活力,預估2022年全年營收可達192億日圓(約44億台幣),相較於2021年127億日圓,成長率可望達到51%,四年內成長三倍! 國發會指出,若以一般稱估值10億美元新創為獨角獸的標準來看,在上市首日市值就達到獨角獸門檻的台灣新創已有數家,包括沛星互動科技Appier於2021年3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達17.2億美元;Gogoro於2022年4月在那斯達克(Nasdaq)交易所,以股票代碼「GGR」掛牌,市值達23.3億美元。 中華金融科技產業促進會今天於論壇提及台灣沒有新創獨角獸,國發會晚間作出回應,直指台灣已經有數家新創成為獨角獸,希望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共同協助新創發展成為台灣產業的護國群山。 去年出自矽谷創投作家的《獨角獸創業勝經》,完整分析美國兩百家獨角獸,這些創業者的性別、學歷、創業時年紀,甚至產業經驗,都跟是否成為獨角獸沒有絕對相關性,但有三項背景則高度相關。

台灣獨角獸: 台灣獨角獸新創沛星赴日掛牌 盤中股價飆漲37%

Gunosy Capital的常務董事石川俊分析認為,「基礎設施的數位化取得進展,全球資金將流向亞洲」。 原來,它的上市公開發行報告提到,公司營運潛在風險之一,是代工廠過度集中在台灣,為降低風險,乾脆買下期美,並防止技術外流。 結果,短短不到7年,Peloton擁有逾140萬用戶,力山也從做電動工具機,搖身變成健身器材大廠,去年跑步機等健身器材營收占比已超過6成;股價更從不到5元,最高衝破100元,漲幅達19倍。 這項特別的「獨角獸同盟」,為新創領域的彼此加值效應,有了新鮮的示範,也是兩家公司在上市後,再度引領的指標性布局。 此外,剛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的玩美移動,以及2021年5月在台灣上櫃的91APP,都是台灣新創獲國內外資本市場肯定的案例。

但也因為這樣的環境造就台灣紮實的IT/ICT功夫,以及令全球市場驚艷的工程研發技術和人才,但這些仍是屬於舊經濟體系。 Appier於2012年創立,藉由開發各種人工智慧應用平台提供商業行銷解決方案,並獲「財富」雜誌評選為Top 50人工智慧公司,在亞太地區、歐洲及美國擁有17 台灣獨角獸2023 個營業據點,至2020年底Appier擁有827家客戶,較2019年的700家明顯成長。 Appier於2012年創立,藉由開發各種人工智慧應用平台提供商業行銷解決方案,並獲「財富」雜誌評選為Top 50人工智慧公司,在亞太地區、歐洲及美國擁有17個營業據點,至2020年底Appier擁有827家客戶,較2019年的700家明顯成長。 沛星是繼23年前的趨勢科技之後,成為第二家到日本上市的台灣科技公司,今天於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Mothers創業板正式掛牌,每股為1600日圓,盤中一度飆漲37%至每股2198日圓,最終收在1900日圓。

新北市經發局長何怡明指出,在各個產業都與AI息息相關的時代,必須串聯各個產業的跨域共享及融合,使AI工具發揮最大效用,而關鍵就在於將「AI技術」與「產業know-how」緊密連結,讓AI走向AI+,而「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就是AI+產業生態系的最佳示範場域。 今年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將全球首座完整認證智慧城市頒發給新北市,2022年智慧城市Top 1首獎,同樣也由新北市獲得,印證了新北打造的數位科技與綠能永續智慧城,不只與國際接軌,更是走在最前線。 除了業績表現與發展方向,作為第一家上市的軟體獨角獸,Appier整體運營軌跡,對台灣新創圈來說有著示範性的指標意義。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