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此波鋒面移動速度快,仍需等到梅雨季才有解渴機會[133][134][135]。 5月13日下午,因高雄市路竹路北超高壓變電所人員操作失誤,導致匯流排接地事故,造成興達發電廠四部燃煤機組跳脫,引發影響近千萬戶的臺灣大規模分區停電。 台中市竹筍出筍量減少、竹筍偏小,台中市府農業局估計災損約23公頃[74]。
- 水利署指出,過去豐枯水年從19年、18年一循環,逐漸變成8年、7年一循環,且枯水年次數有增加趨勢。
- 這些水源的儲備與利用使同樣少雨的屏東地區至5月份都未進入乾旱警戒狀態[18]。
- 高雄4月水情轉為橙燈後,市政府聯合水利署開鑿62口水井及調度挹注澄清湖水庫,5月5日澄清湖蓄水提升到92%,蓄水242萬噸,也解除了高雄5月水情轉紅燈危機[31]。
- 對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就水源別來說,農業灌溉用水高達86%來自河川,每年使用水庫的水為11億公噸,其實比工業每年使用水庫的水16億公噸少,而水庫最大使用者是民生用水的32億公噸。
- 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3月24日會議決定,苗栗、臺中及北彰化部分地區(彰化市及和美、花壇部分地區)水情較嚴峻,自4月6日起實施分區供水紅燈,另4月1日起高雄地區水情燈號由減壓供水黃燈轉為減量供水橙燈,連江地區由水情提醒綠燈轉為減壓供水黃燈。
- 今年旱象比前兩次分區限水的情況更為嚴峻,苗栗、台中(含北彰化)「供5停2」長達61天,同樣也是靠著一波急降雨,才讓水情稍獲緩解。
大里區荔枝今年受旱災影響,荔枝落果率相當高;行政院農業委員會5月5日公告台中市新社、石岡及外埔區為辦理「巨峰葡萄」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地區,巨峰葡萄預估損失金額1,523萬元;落花生預估損失金額225萬元[75]。 中央、地方政府趁著多個水庫底部露出的機會,調派人力清除淤泥[68][69]。 水利署表示,2020年清淤量達1440萬立方公尺,是歷年平均值的2.6倍。 2021年的清淤量也較2020年同期增加[70],1~4月清淤量達760萬立方公尺[71],至5月16日已清淤896萬立方公尺,遠超過2016年以前的平均值[72]。
台灣水庫狀況: 淤積水庫壽命倒數
位於新竹縣的寶山第二水庫是價值千億美元的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兩個主要水源之一,其水位呈有史以來最低水平:只有7%的蓄水量。 台灣許多自然水管線老舊,有些農業灌溉渠道甚至從清朝、日據時代就沿用下來,導致水嚴重流失。 近年台水公司雖然積極抓漏,漏水率逐步下降,但與日本東京都高標3%相比,還是有些差距。 台灣水庫狀況2023 根據水利署統計,全台水庫已經積淤三分之一,以致台灣一年缺26噸的水,而李鴻源預估2030年水庫會積淤一半,屆時一年將缺40億噸水;就算政府使盡吃奶力量也「治標不治本」,以石門水庫為例,一年可以清掉60萬噸,但一個颱風就帶來200噸淤泥。
隨著我國乾旱災害越來越頻繁,不能只仰賴一場大雨或者水庫就緩解危機,對於乾旱,台灣需要有更好的解方。 根據台灣水庫即時水情資訊顯示,截至11月9日下午1點48分,在全台21個主要水庫中,有8個水庫有效蓄水量在5成以下,包括石門水庫、永和山水庫、明德水庫、霧社水庫、鯉魚潭水庫、德基水庫、白河水庫和曾文水庫,其中白河水庫蓄水狀況是全台水庫最低。 據過去資料顯示,國內從2002年至2020年就發生8起乾旱災害,且經常發生在春季,一次持續4至5個月之久,但2002年至2004年期間的乾旱更嚴重,連續3年都平均將近7個月有缺水情形發生。 此類產品可以產生較高的合同服務邊際,有助於實現資本的內生增長。 壽險公司正在增加更具盈利能力的外幣保單銷量(主要為美元保單),以紓解貨幣錯配相關風險。
台灣水庫狀況: 石門水庫
為了降低民眾停水不便,自來水公司決定緊急接管施工,利用去年在霧峰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內開鑿之深水井支援台中市大里區草湖部分地區,希望能早日完工送水,預計每天可供水2000噸[55]。 自2020年9月起至2021年4月22日,水利署增雨團隊在台灣北中南各地水庫集水區總計已實施45次人工增雨作業,其中包含地面增雨32次、高空焰彈增雨8次、無人機應用增雨試驗2次及空軍空中增雨3次[42][43]。 5月17日中午12時水利署在寶二、永和山和明德水庫燃放增雨焰劑,但副署長王藝峰表示,由於雲系薄弱導致降雨量甚少,本次人工增雨作業「幾乎無效」[44]。 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江謝令涵說,調漲水費確實有可能降低用水量,但影響程度不會太大。 因為即使水價調漲3至5倍,也占GDP不到1%,雖然民眾確實會有感,但還不至於到無法承受的程度,而且用水是基本需求,民眾生活習慣沒有那麼容易改變。
南投縣教育處長陸正威表示,日月潭具有水力發電和民生供水等重要功能,水位降低水質也受影響不適合舉辦,除了密切觀測氣象水情,也考慮彈性調整報名日期[92][93]。 日月潭水位一度探底至歷來最低的735.85公尺,較滿水位低了12公尺,5月中旬維持在735.5公尺左右[94][95]。 受水位過低影響,朝霧碼頭及玄光寺碼頭於4月1日起暫時封閉[96],水社碼頭也從4月23日起封閉[97],剩下伊達邵碼頭以包船型式維持營運[9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統計,全台因乾旱影響,農業損失已經超過五億新臺幣,在5月梅雨未到來前,農損可能還會擴大,已協助農民在遇到乾旱時採取相關農田管理,以降低損失[81][82][83][84][85]。 長期觀測指出,颱風帶來的降雨,貢獻了台灣整年大約40%的雨量,但2020年強烈的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導致2020年台灣缺少颱風[20][21]。
台灣水庫狀況: 問題1:水庫淤積嚴重
由於年初受到大旱影響,開發水資源成為重要任務,必須加速推動不易受天候影響的再生水或海淡水等科技造水,目前高雄有鳳山、臨海再生水廠供應臨海工業區,未來會陸續推動楠梓、橋頭再生水廠,高雄海淡廠已開始規劃。 台灣水庫近日靠午後雷陣雨補水,但水量有限,曾文水庫仍慢慢挹注,台南水情燈號暫時還是維持綠燈提醒狀態。 高雄水情在南化水庫、阿公店水庫蓄水穩定的情況下,用水無虞,不過因台積電即將進駐高雄楠梓產業園區,用水量大增,不少民眾擔心是否影響民生用水,水利署表示已經找好水源,民眾不用擔心。 譬如曾文水庫上游的阿里山,有大面積種植的高山茶、山葵、檳榔,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水土保持,使得表土沖蝕作用增強,加速水庫淤積。 台灣水庫目前的有效容量與完工當時的總容量比較,已經減少了約23%,不但大大的影響了蓄水功能,也使得水庫的有效使用期限加速縮短。 台灣水庫管理相關單位有,經濟部水利署(北、中、南區水資源局)、臺灣自來水公司、臺灣電力公司、臺北市政府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農田水利署苗栗管理處、嘉南農田水利會等單位,中華民國管轄之福建省亦有金門縣[2]與連江縣自來水廠分別管理兩地區水庫。
由於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成為一個更持久的問題[156]。 6月4日~6日,彩雲颱風及梅雨鋒面接連為台灣帶來豐沛雨量紓緩水情。 此波降雨也讓台中、北彰化地區分區供水紅燈措施得以解除[52],彰化、雲林轉為水情提醒綠燈,南投、高雄回復水情正常[73]。 2021年臺灣旱災缺水危機為發生於2021年初台灣本島西部地區的大規模乾旱事件,導致各地區進入不同程度的減壓供水、限水、停耕、歇業等情況,此為自1947年以來最嚴重乾旱、又被稱作「百年大旱」[1]。 此波旱象於5月底~6月底連續幾波梅雨鋒面、陣雨、西南氣流帶來明顯降雨而緩解,中央旱災應變中心於6月22日解除開設[2][3]。 7月底~8月初陸續有烟花颱風、盧碧颱風及西南氣流鋒面帶來明顯降雨,台灣本島與離島澎湖、金門、馬祖水情於8月5日全數恢復正常,此波旱象告一段落[4]。
台灣水庫狀況: 缺水不只是老天不下雨 台灣每人用水量全球第2
5月30日~6月1日,一波較完整的梅雨鋒面為台灣帶來明顯降雨過程,全台水庫蓄水率都轉為正成長。 水利署估計,此波鋒面中,北部受益最多的石門水庫整體進帳估2600萬噸。 但蓄水率仍偏低,要完全解除旱象仍需幾場降雨[138][139]。 5月24~25日,鋒面接近台灣、對流雲系發展旺盛,各地午後有短時強降雨,不僅雙北降下豪雨,基隆、宜蘭、高雄以北山區、花蓮山區也有局部大雨現象[136]。
評估水庫水質優養程度的指標為「卡爾森指數,Carlson trophic state index」,簡稱 CTSI 。 CTSI 係以水中的透明度(SD)、葉綠素a(Chl-a)及總磷(TP)等三項水質參數之濃度值進行計算,再以其計算所得之指標值,判定水庫水質之優養程度。 8月6日~8月8日,盧碧颱風於登陸福建省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後轉向登陸台灣,為各地帶來多日致災性豪雨,從8月7日清晨2點累計到上午8點,短短6小時總降水量就超過23億噸[148]。
台灣水庫狀況: 相關聯結
今年旱象比前兩次分區限水的情況更為嚴峻,苗栗、台中(含北彰化)「供5停2」長達61天,同樣也是靠著一波急降雨,才讓水情稍獲緩解。 而據專家介紹,1950年以來印度洋的變暖趨勢可能帶來了去年太平洋上的高壓,從而導致6月降雨停止,同時颱風數量減少。 台灣本該是全球降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台灣北部和中部屬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 第一次在夏季豐水期進行人工增雨、第一次在10月就召開旱災應變會議、第一次在10月就將水情燈號轉為黃燈,可見台灣將迎來史上最缺水的冬天。 台灣水庫狀況 以下是台灣水庫、主要溪流、堰壩的水位即時影像,方便民眾在線上監控台灣的水情,了解供水的情勢和淹水的警戒。
事實上,我們直接由河川引用的僅有71億噸,借助水庫攔蓄而使用的水量有50億噸,其餘的河水都直接注入海裡了。 也就是說,在2000年我們只能利用到121億噸的河川水,只佔了年總降雨量的14%。 但是在2000年台灣農業、工業及民生共需用178億噸的水,不足的部分當然只有靠抽取地下水了。 在2000年,台灣就抽用了57億噸的地下水來彌補地表水的不足。
台灣水庫狀況: 視頻, 台灣旱災下,芯片廠農民市民面臨爭水窘境, 節目全長 2,33
中國官方日前表示將研究終止、或部分終止ECFA下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 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上表示,一旦退場,石化、紡織、機械等產業將受影響,台塑四寶、亞德客、上銀、遠東新等股價衰退,就是一種警訊。 2020年全國自來水生活用水量23.6億公噸,較2010年增加11.9%;換算成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註】,則從271公升上升至290公升。
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3月24日會議決定,苗栗、臺中及北彰化部分地區(彰化市及和美、花壇部分地區)水情較嚴峻,自4月6日起實施分區供水紅燈,另4月1日起高雄地區水情燈號由減壓供水黃燈轉為減量供水橙燈,連江地區由水情提醒綠燈轉為減壓供水黃燈。 實施分區供水地區分為二區,供水5天,停水2天,以節水15%[46]。 因中部水庫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宣布苗栗、台中部分地區於4月6日起進入「供5停2」民生限水,受影響戶數約為106.4萬戶。 4月份降雨情況仍然不理想,但幾項緊急供水方案發揮效用,5月6日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拍板水情燈號維持不變[40][48]。 台灣水庫狀況 由於石門水庫蓄水率持續下探,5月21日起桃園市、新北市林口區水情燈號改為橙燈減量供水[49]。
台灣水庫狀況: 台灣水庫的現況
經濟部表示,對抗此次旱災,中央與地方合作透過各項超前部署措施,包括人工增雨、聯通管、建築工地地下水、緊急海淡等措施,還有國軍協助運水及淨水車,在全體國人共同配合節水下,順利度過百年大旱的考驗。 希望透過國慶大會活動,讓全民一起感謝這批守護臺灣的英雄[152]。 此外,許多專家表示,泥沙淤積是讓水庫「折壽」的元凶,當水庫泥沙越積越多,實際能使用的水資源也越來越少。 永續會報告指出,有效水資源定義為「水庫總有效容量」除以「水庫數量」,代表台灣平均一座水庫的有效蓄水量。 從永續會數據可得知,除了2009至2010年以及2016年至2018年期間,水庫蓄水量有增加外,其他時間都是逐年下降。 降低風險權重以及延長股票和房地產投資過渡期將為保險公司贏得更多時間調整其資產配置並縮小潛在資本缺口。
經歷此次百年大旱衝擊,蘇內閣加強推動再生水等多元水源,經濟部水利署2022年初預告修正「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刪除「位在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才要使用再生水的條件,大幅擴大再生水使用範圍。 再生水之適用範圍、使用比率、對於「一定規模」定義等規範,每三年檢討一次。 經過5月底~六月初的幾波梅雨鋒面以及午後雷陣雨灌注,德基水庫的蓄水量於6月14日重新回升至20%[110][111]。 臺南市自4月22日起針對轄管76座大型公園關閉公廁以外之水龍頭,以確實執行節水措施,預估一個月可節省約2000噸的水量[59][60]。 部分洗車業者接獲通知後,對於規定僅能管控合法業者卻未能約束非合法業者表示不滿。 同時為了鼓勵民眾與業者節約用水,台南市政府祭出獎勵措施,若達到相關節水比例規定,得取得千元禮券[61][62]。
台灣水庫狀況: 苗栗水情
為了尋找水源,許多民眾申請合法鑿井,110年每月申請合法水權鑿井數量比去年明顯增加,其中以農用居多[57]。 其中,曾文水庫蓄水率雖已達7成,蓄水量為3億5524萬立方公尺,不過其有效庫容量為5億685萬噸,顯示仍有一段距離待努力,據以往紀錄,曾文水庫需突破4億噸以上,台南地區水情才能真正穩定。 夏日熱對流旺盛帶來不少降雨,為全台水庫挹注水量,截至今(23)日上午7時,全台共有6座水庫蓄水率達100%,蓄水率曾跌破1成的曾文水庫則已站上70%大關。 觀察台北市調漲前後的用水情形,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維持331度,並沒有明顯變化。
AI股今可說全面翻黑下挫,指標股緯創盤中更數度觸及跌停價位,不少投資人忍痛退場,甚至有學生玩當沖慘賠6萬賠掉整年學費,也有許多股民上網提問AI股行情是否結束? 對此,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強調,AI股目前可說是短空長多,未來觀察營收和獲利成長且股價回到相對低點的個股來布局。 中部德基水庫98.5%、日月潭水庫95.6%、霧社水庫89.6%;南部仁義潭水庫97.1%、白河水庫79.9%、曾文水庫70%、烏山頭水庫72.6%、阿公店水庫53.8%、牡丹水庫73.6%。 周國鼎說,觀察「水費負擔率」與「人均用水量」的關係,可發現隨著「水費負擔率」上升,「人均用水量」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台灣水庫狀況: 多雨之島陷缺水危機!水庫如何保住「台灣最後一滴淚」
累計至5月底全國水庫總計清淤約1001萬立方公尺,為歷年同期最高[73]。 台灣本島北部、東半部則因2020~2021年秋冬季東北季風帶來豐沛雨量,供水不虞匱乏,翡翠水庫有餘力在缺水期間協助支援石門水庫供水區,延長石門水庫供水時程[19]。 便宜的水價確實可能讓民眾忽略省水的重要性,也讓我們的用水量不僅每年增加,且遠高出其他國家。 剛度過百年大旱危機的台灣,必須設法建立節水習慣,不能總是大旱望雲霓,等到限水才喊痛。 急於求雨的台灣政府試圖操縱大自然,多次進行人工降雨,而台灣農田水利署的官員在3月初舉行媽祖祈雨儀式,希望通常每年從5月中旬持續到6月中旬的雨季會帶來很多陣雨。 即使拿到錢,他們也可能因為停種相關農產品而讓自身品牌受損,從而失去辛苦建立的客源。
直到6月,才靠著彩雲颱風及幾波梅雨鋒面降雨,讓主要水庫蓄水率逐步回到兩位數。 短短幾週,全台水庫水量進帳逾2億噸,一下雨,就有數千人湧入石門水庫網站觀看大壩降雨直播畫面,焦急溢於言表。 限水又逢COVID-19疫情升級,儲水苦撐的中部民眾終於盼到解除限水,甚至直呼終於可以放心沖馬桶了。 台灣水庫狀況2023 但台師大環教所教授汪靜明表示「清淤只是防止惡化,不可解決問題」,台灣的水庫年齡儼然已經步入中老年期,有三分之二的水庫使用超過30年,未來淤積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當水庫年紀越大,越容易累積淤砂。
台灣水庫狀況: 水庫蓄水量創同期新低 2021年必缺水?
在台灣的《保險業資本標準》框架(將於2026年起執行)下,壽險公司需支付更高的利息費用。 這一全新當地語系化資本框架針對壽險公司的資產及利率風險提出了較高的資本要求。 惠譽預計,對於大型壽險公司而言,資本要求趨嚴或將轉化為與利率相關的資本費用,金額將是目前風險資本制度下的三到四倍,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公司過去銷售的儲蓄類產品具有較高的保證收益率。 台積電2奈米廠將落腳高雄楠梓產業園區,用水需求提升,水利署與高雄市政府聯繫規劃,估園區每天至少需10萬噸用水,除了既有的自來水,還需增加再生水源,未來將由楠梓、橋頭及園區自建再生水源廠,以確保供水穩定。 水庫總放水量包括消耗性用水及非消耗性用水,消耗性用水量包括灌溉、生產及工業用水,90年全年由水庫供應者計47.9億立方公尺;非消耗性用水是指發電用水,其中由水庫供應部分為94.8億立方公尺。
2021年度,為因應本次乾旱,政府與民間尋求多種方式開發緊急水源,第二次蘇貞昌內閣也在3月份推動抗旱水源2.0計畫[25]。 「台灣人沒資格談缺水」,面對2020年乾旱危機,台大土木系教授、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表示,用新加坡或年降雨下不到200毫米的以色列為標準,台灣的水其實非常多,水資源匱乏都是因為缺乏管理,李鴻源也指出台灣長期以來有3個問題導致水資源浪費。 民進黨籍的謝佩芬於3月25日表示,面對台灣56年來的最大旱象,政府去年就已啟動應變機制,至今調度節水累積達8億公噸、約4座石門水庫的水量。 有關國民黨對民進黨治水政策的批評,謝佩芬呼籲國民黨,政治口水無法解決臺灣56年來最嚴重的旱象問題,而是要團結、發揮力量,以突破難關[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