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台大2023全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Ben on March 29, 2022

張忠謀台大

在彰化,登山運動也是熱門項目之一,為了鼓勵大家多到戶外走走,縣府特地整理了八卦山8條古道,還依照難易度做區分,供大家做選擇,沿途中間還設置了定向解謎、闖關遊戲,每闖一關就能蒐集點數,最後兌換免費咖啡,藉此提升了民眾參與的意願。 王惠美坦言,彰化馬拉松現今已非常成熟,但早期也是各辦各的,縣府後來想出一個策略:把所有活動拉出來集體行銷,甚至推出「一加一」做法。 有別於其他縣市首長,小時候練過田徑,入選籃球校隊的王惠美,對推廣體育可說不遺餘力。 在台灣,很多首長對整體大環境漠不關心,只在選舉期間到球場作秀、蹭熱度,也有人把業務全塞到底下局處,但在彰化是由縣長帶頭親力親為。 張忠謀台大2023 「烏溪廊道三期工程加起來,就快要兩億,慶安水道的資料怎麼沒有補上?」採訪這天,彰化縣長王惠美不停提醒幕僚將資料補入談參,從字句中不難發現,她對運動政策完全是如數家珍。

  • 11月5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受邀,在「人才循環大聯盟高峰會」上發表演說。
  • 「他們在美國學到什麼?我在美國36年,又學到什麼?」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的張忠謀反思,在美國學到比大學教育更重要的兩件事,就是世界觀和謙虛。
  • 對此正確的理解是,這是張忠謀基于在曾經世界排名第2的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時的經驗而産生的壯大構想。
  • 在美國有很多好大學,但是大家不覺得上哈佛或是麻省理工又如何。
  • 張忠謀關注全球化與自由貿易,他警告,自由貿易「還沒死透透但也瀕危」,對晶片產業完全沒幫助,更導致成本上升,使成長停止或趨緩,讓全球邁入不同的賽局。
  • 林垂宙說,工研院作為研發機構,就是希望聘一位25、6歲剛從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的年輕人,留他工作20年,「20年時間,他不只能歷練好幾個專案,還能歷練市場、產品經理不同的職位」。
  • 張忠謀2018年6月交棒後持續關心產業與國際局勢,更常對國際情勢提出針砭。

此外,他慧眼識英雄,培育出如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威望媒體暨IC之音董事長張孝威等一群「台積幫」的經理人,每一位都在各個領域占有重要地位。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提到製造遷移到美國,張忠謀說,過程已經是進行式,成本也上升,他預期美國成本遠高於台灣成本50%。 張忠謀幽默說,美國成本更遠遠被低估,低估的比率「比我本人被低估還要低」(米勒曾稱許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是過去百年來最被低估的企業人物)。 「如果每一道加工,良率有90%,經過上百道工序後,整體良率可能只剩下6成。」他解釋,「如果良率提升到99%,最後的良率還有8成多」,6成和8成良率的差別,就是台灣在半導體製造上賺錢和不賺錢的差別。 建立重視品質的文化,工研院更進一步在國家政策下釋出人才,造就出一群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中堅企業。 「最重要的其實是文化。」林垂宙表示,當時他提倡的文化是「我們不能只做滿意的工作,要做excellence(卓越)的工作」,工研院因此是台灣最早引進品質管理制度的單位,從各種程序、作法上提升品質。

張忠謀台大: 當人們把念台大視為巔峰...張忠謀在美學到:哈佛生畢業不提學歷的「世界觀」

講到循環,這3位回美國後,一個當創投,一個創辦公司,另一個在美國公司做專業經理人。 美國大、人才多,你自然而然就會吸收美國能給你的東西,包含謙虛、世界觀。 你會認識跟你一樣好,甚至比你能幹的人,你會變得不一樣,不會再自大,不會一直說:我台大。 你也學會世界觀,因為美國跟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有關係,每個國家多少都受美國影響,很容易在美國得到世界觀。 張忠謀說,英特爾曾經來找台積電,想做高階產品,當時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還對此很興奮。

張忠謀(英語:Morris Chang,1931年7月10日—),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創辦人、中華民國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士[4]和台灣半導體企業家,曾任台積電董事長,現已退休。 2018年-2022年代表總統蔡英文出任APEC中華領袖代表,並擔任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出生於今浙江寧波,成長在中國大陸和香港,曾就讀美國哈佛大學,畢業於史丹佛大學電機博士,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及麻省理工學院董事,並擔任紐約證券交易所顧問。 也曾是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董事長,曾獲IEEE榮譽獎章,並被浙江工商大學浙商博物館列入浙商名人堂[5],有「台灣半導體教父」之稱譽,2006年、2018年、2019年、2021年扛鼎出任APEC領袖代表[6]。 2020年《富比士》公布的台灣50大富豪,張忠謀資產為15億美元,排名第28[7]。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過去曾應邀在經濟部工業局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合辦的TCA人才循環大聯盟高峰會中,以當年在美國的36年深造及職涯經驗發表專題演講。

張忠謀台大: 大學物理系主任:國人視台大為一生巔峰  台積電也有責任

原因可能在於除了想把自己的足跡留給後世之外,台積電所處的外部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地緣政治風險增加的情況下,台積電被迫採取將尖端半導體製造工廠分散于日美歐等前所未有的應對措施。 我認為,企業要訓練人才,「循環」是最好的方法,training by circulation(以人才循環訓練人才),希望我能給予大家一些想法。 2.當你知道世界很大,人才很多,所以你學會謙虛,吸收的資訊也有所不同。

張忠謀台大

王惠美說除了從小培養大家的意志力、自制力,重要是替城市找到更多觀光活水。 的確,張忠謀尤其是一位發明家,特別是作為劃時代經營模式的先驅者存在。 賈伯斯因其在90年代至2000年間將蘋果公司的智慧手機和電腦業務供應鏈進行水平整合的業績而出名。 在美國有很多好大學,但是大家不覺得上哈佛或是麻省理工又如何。 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浙江鄞縣,父親張蔚觀是鄞縣財政處長,1932年遷居南京,1937年遷居廣州,時抗日戰爭爆發,廣州遭日軍轟炸,遷居英屬香港。

張忠謀台大: 運動員出身,縣長最高層級親自督軍

從國際選手都共襄盛舉、帶動2千萬觀光商機的田中馬拉松開始,彰化近年拱出不少超人氣賽事活動。 雖然沒有六都龐大預算,也沒有東台灣天然資源,靠著政府與民間結合,加上巧思,彰化在全台23個縣市中闖出一片天。 縣長王惠美直指做了這些關鍵改善,才讓當地成為運動大縣。

張忠謀台大

關於經營策略、商業模式的分享,張忠謀表示,「怎麼賺錢?」就是商業模式的主要意思。 張忠謀台大 他過去在德州儀器累積的經驗,全都在台積電用上了,他也開玩笑的說「這是TI(德州儀器)的悲哀」。 「誠懇跟老實不一樣,員工做好要說、做不好也要嚴厲的說出來,不滿意下屬卻不讓對方知道,這不是誠懇,另外,還要公平、賞罰分明。」誠懇會引領你到企業的另一種境界,因為誠懇,可以牽動人心,帶動員工跟隨你,這時候你才真正是一名領導者。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受台大EMBA校友基金會邀請,以「我的經營學習」為題演講,對近90歲的張忠謀來說,分享起經營學習之道的他,顯得神采飛揚,張忠謀數十年心血結晶的分享,重點精華看這裡。 至於英特爾積極鼓吹美國政府補貼以美國為總部的半導體廠,張忠謀表示,英特爾的動機是瞄準美國政府的補貼,只是這對亞洲,甚至是全世界的半導體廠都是挑戰。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台北26日電)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年前於台積電運動會時表示,台積電將成為地緣政治的兵家必爭之地。

張忠謀台大: 張忠謀談管理 半導體教父:領導者最重要的兩個特質是...

圖/副總統陳建仁(中)、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左6)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6)出席「人才循環大聯盟高峰會」。 台積電一共有20多位副總級以上的主管,包括資深副總、總裁、董事長都算在內。 裡面至少有一半是在台灣受完大學教育,再到美國攻讀碩士,並在美國企業任職幾年後,才回台灣服務。 有副總、資深副總、總裁、董事長,至少一半,是先在台灣讀大學,再到美國就學,做幾年事情,回到台灣。

據張透露當年他發展代工模式的時候,還曾邀英特爾入股,但英特爾始終堅持IDM而未獲重視[9]。 張忠謀說,面對美國、大陸乃至南韓在半導體上的競爭,台灣擁有人才、經理人本土化、交通便利三優勢,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心臟是研發與製造、IC設計,以晶圓廠為中心的半導體產業鏈串聯上中下游,促成台積電成為半導體製程技術領袖的地位,並盼各界珍惜。 林垂宙後來赴香港發展,熟悉中國大陸的狀況,他又如何看待中國、美國和台灣在科技上的競爭? 美國人講究個人權利,時間到了就下班,而台灣和大陸人都很努力工作。

張忠謀台大: 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曝光

從美國回台灣接任工研院長,到創辦世界第一的晶圓代工廠,張忠謀強調,他帶回來的不是技術,而是世界觀。 「世界觀」就是台積電最重要的資產,台積電的知識、技術,都是隨著世界觀在前進的。 張忠謀台大2023 呼應活動主題,張忠謀認為自己就是「人才循環」最大受益者,他也在創辦台積電後推動人才循環。 台積電目前有20名副總以上的高階主管,一半在台灣念完大學,赴美讀研究所、工作後回台,再從工程師基層做起,一步一步往上升。 張忠謀提到,「曾有人說過,若半夜一點設備故障在美國、隔天早上8點才會有人來修理,但如果在台灣半夜2點就修好」,為什麼?

張忠謀台大

張忠謀把自己的學習歷程分成六個部分,分別是大學、碩士時期自學半導體技術,從25歲開始的領導、用人,到後期的會計、財務(24-55歲),行銷、市場學(30-40歲),訂價(33-40歲)以及策略、商業模式(37歲開始)。 談到未來發展,王惠美說希望把這些硬體環境給建置好,是最大的目標,另外彰化過去就有知名的輪胎產業,或許很適合發展賽車運動,這塊會是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 有了許多創意巧思,王惠美認為要成為一個體育大縣,最重要另一個關鍵是從小培養民眾運動習慣,像是縣府和自行車大廠美利達、輪胎大廠正新等企業合作,鼓勵小朋友多運動,每天下課只要跑操場一圈,企業就捐贈一塊。 一手創立台積電的張忠謀說:「經營者的責任是把外面世界帶到公司裡來,然後動員員工,迎接他帶來的機會跟挑戰」,絕對不是任何一個人的單打獨鬥。 張忠謀總結,除了他自己以外,台積電創立32年來,培養的財務、會計、人資人才都在台灣、美國間扮演重要角色,「這就是人才循環」。

張忠謀台大: 三、早年最崇拜的商業模式是星巴克,Google與Facebook,「我們一般人是它們的工具」

同年,美國《時代雜誌》評為「最有影響力的二十六位總經理」的其中一員。 現年92歲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商場上擁有傑出的成就,日前他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再度成為話題人物,而他私底下的養生之道也備受外界熱議。 張忠謀說,「英特爾要做晶圓代工、黃仁勳說,台積電已經學會跟400個夥伴一起合作共舞,英特爾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在舞池裡面跳舞。」他點評「我蠻認同黃仁勳評論」。 張忠謀2023年3月16日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對談,回應外界提問英特爾投入晶圓代工是否能成功,他以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說過的一段話回應。

張忠謀所培養的「世界觀」,充分展現在他擔任德州儀器全球副總裁,以及創辦台積電上,外界都有目共睹他對全球科技、商業的影響。 「我在美國的時候,從來沒聽到50、60歲的人說在哈佛、耶魯的那段時光啊,」張忠謀認為,這就反映「謙虛」的價值,美國除了常春藤盟校以外,還有很多州立大學也很強,激烈競爭下,讓他們養成謙虛的美德。 「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是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今年4月倡議,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推動台灣和理念相近伙伴間的人才流通,培養有能力、國際化、精通數位科技的人才。 不過,張忠謀身上值得令人關注的,不單是圍繞地緣政治和安全保障相關問題。 重要的是,他作為跨國經營者具有什麼意義,以及他對半導體行業産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張忠謀台大: 經營祕笈第三招:讓員工跟隨你

不過,張忠謀一聽到這主題有點不解地說,人才的循環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情,怎麼會變成要鼓勵? 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關於對華投資限制的行政命令,美國再次加強了嚴厲打擊半導體、人工智慧(AI)技術流向中國的態度。 2006年11月,代表中華台北出席該年於越南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領袖會議[10];11月18日抵達主辦城市越南河內[11]。 張忠謀關注全球化與自由貿易,他警告,自由貿易「還沒死透透但也瀕危」,對晶片產業完全沒幫助,更導致成本上升,使成長停止或趨緩,讓全球邁入不同的賽局。 比如,從iPhone上市的2007年到2022年15年間,蘋果銷售額增至16.4倍,台積電也增至7.7倍。 如果沒有台積電,其有可能一直在初創企業階段停滯不前,無法取得如今的地位。

張忠謀台大

張忠謀指出,「我跟劉德音說,你不要太興奮,因為技術是英特爾的靈魂,這個案子不一定會成」。 之後果然英特爾高層不同意,當時建議此舉的英特爾CEO更因此走人。 張忠謀說,基辛格回來講台積電壞話,大概是因為台積電是最大的競爭者。 張忠謀強調,半導體產業在台灣營運仍具競爭力,「不可能逆轉時鐘」,想在美國建立供應鏈達成平衡,花費上百億美元仍未必完整且更糟,成本更高。

張忠謀台大: 退休後

最後在專業體育人才培育上,她說縣府預算有限,但仍騰出資源來照顧專業運動員,若有選手在比賽中奪牌,符合資格者就能領取每個月兩萬元生活費,在教育上,從國小到大學也規劃一系列的學程。 例如10月的每一個週末,都有賽事可以報名;但跟其他縣市不同的是,彰化的活動幾乎由政府規劃,而非收費、盈利的企業主導。 這幾年,彰化運動賽事與風氣可說是蓬勃發展,田中馬拉松已成為全台最火熱賽事,每年萬名名額瞬間秒殺,環化自行車賽也是一位難求,總計全縣大大小小體育賽事,一年就超過千場。 「半導體行業巨人的畢生事業處於技術冷戰的中心」,8月6日版美國《紐約時報》以這樣的標題刊發專輯,提及自傳出版,指出張忠謀已經無法再生活在(眾人看不到的)幕後。 對於台積電來説,意識到以「幕後人」形式便能夠在台灣完成經營的時代已經結束,也僅僅是最近1、2年的事情。

1945年抗戰勝利,遷居上海,進入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就讀。 1948年國共戰爭,隨家人再回到香港,就讀於香港培英中學。

張忠謀台大: 當人們把念台大視為巔峰...張忠謀在美學到:哈佛生畢業不提學歷的「世界觀」

他從張忠謀手中接下工研院院長大位,當年,他打下工研院研發的制度基礎;現在,他認為再次轉變的時間到了。 後來這三人卸任後回美國發展,一位是創投圈的專業投資人、一位自己創業,還有一位進了另一家大企業當專業經理人,都有很好的發展。 不管是蘋果 的iPhone處理器,還是英偉達的AI用圖像處理半導體(GPU)都是由台積電量産。 張忠謀已經預測到,設計公司與製造公司間的乘積效應會催生出不斷變大的循環。

張忠謀台大

他認為在美國學到的兩大收穫是世界觀及謙虛,而非任何先進技術。 他強調,這些都是自己在美國的大學教育之外學到的,在工作上學到的東西比在課堂上學到的更重要。 1985年,應孫運璿之邀到臺灣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8],兼任聯華電子董事長,1987年2月1日因緣際會籌辦荷蘭飛利浦與工研院合資成立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裁(執行長)。

張忠謀台大: 大學物理系主任:國人視台大為一生巔峰  台積電也有責任

張忠謀則說,英特爾有65歲要退休的老規矩,基辛格已經60歲了,只剩下五年,不相信他可以把英特爾拉回盛況。 對於張忠謀上午的公開說法,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學物理系主任直言,台灣人之所以獨尊台大,「台積電也有責任,如果我在場,一定當面嗆他」。 他也提到,台積電創立後的前三任總經理都是美國人,而且「不是華裔美國人,是白種人的美國人」,為台積電帶來很多東西。 要有俯瞰世界的構想力和自己變強的同時也使他人強大的思維高度。 張忠謀從近50年之前就在國際分工中看到了勝算,而日本電子産業一直沒有擺脫封閉、僵硬的行業結構,很多企業迎來了很長的低迷期。 最後也將運動與科技做結合,縣府設立了跑步ETC的APP,在多個跑道上設點,只要民眾跑步或健走超過三公里,也可以獲得免費咖啡,就算第一次無法達成,也可以累積下一次,慢慢培養運動的意願。

張忠謀以1980年代他回台服務為例說,「我回台灣工作,第一個是做工研院院長,後來創辦台積電,我從美國帶回來最重要的是世界觀,而不只是知識」。 張忠謀台大2023 而張忠謀提出了將半導體的設計和製造分離的想法,具體實施是在1970年代到1980年代。 對此正確的理解是,這是張忠謀基于在曾經世界排名第2的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時的經驗而産生的壯大構想。

主辦單位之一的美國在台協會,請張忠謀「說說自己」,因此,張忠謀分享了他個人在美國36年、以及治理台積電的經驗,提出對人才訓練、培養的心得。 他拿出一張依「熊彼德理論」畫出的圖解釋,每一次技術的躍進,就帶來生產力的提升,現在是AI、物聯網帶動新一輪革命。 但他認為,現在矽基半導體成本愈來愈高,未來20年量子技術將會接棒帶來新一波的改變;這方面台灣起步較晚,也許無法和大國競爭做量子計算機,但在其他領域如量子通訊、量子檢測領域仍有機會。 《財訊》報導指出,林垂宙建立的另一個制度,則是工研院的藍表評鑑制度。 他回憶,當時張忠謀任院長初期要求每年要裁減考績最差的3%員工;大家不知道該怎麼辦,黑函滿天飛,因為當時公務機關的慣例是,大家輪流拿丙等考績,沒有真正的考績制度。

張忠謀台大: 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曝光

張忠謀也在同年出席玉山科技協會活動時提到,當初他最崇拜的商業模式是星巴克,把一杯咖啡從三、四毛美元漲到2.5美元,讓消費者並不是普通喝一杯三、四毛美元咖啡就走,而成為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張忠謀2018年6月交棒後持續關心產業與國際局勢,更常對國際情勢提出針砭。 經濟日報整理他近期針對關鍵事件發表的十大重要談話,並祝這位半導體教父生日快樂。 林垂宙說,工研院作為研發機構,就是希望聘一位25、6歲剛從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的年輕人,留他工作20年,「20年時間,他不只能歷練好幾個專案,還能歷練市場、產品經理不同的職位」。 「管理研發單位最重要的是什麼?」在清大校園採訪時,記者直接拋出問題,林垂宙清楚地給了3個答案:人、文化、組織創新。 《財訊》報導指出,今年8月11日,林垂宙將當年執掌工研院時的文物捐給台灣清華大學,儀式結束後,他接受本刊專訪,不只談經營工研院的歷史,也對台灣科技業如何提升價值,再次提出他的看法。

張忠謀台大: 經營祕笈第三招:讓員工跟隨你

他也表示過了幾個月後,他和太太將飛往舊金山再走過以前他們一起去過的地方,他也分享到前陣子在紐約聽了一場音樂會,先前他聽了至少十次,但這次聽完後,他也開始產生這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的想法,「這是一種感懷」。 同時他也分享一個與下屬相處的小秘訣,「60幾年來,我跟下屬的社交非常有限」張忠謀表示他對下屬「刻意保持一定距離」。 雖然與下屬互動、聚餐不多,但張忠謀也開玩笑表示他在當總經理後學會喝酒,從來沒輸過喝酒,引來現場一陣笑聲。

縱使有不少巧思,王惠美仍坦言,彰化是一個窮孩子,很多資源無法跟六都來比擬,加上場地空間有限,很多場館只能透過整修方式來補強,現階段市府已完成彰北等運動中心,接下來鹿港等地還在興建,另外也會在彰南找地,希望未來8個區都有運動中心設施。 另外市府近期開放慶安水道讓民眾參與SUP等水上運動,民眾只要在彰化消費滿300元,就可以到場體驗。 「縣府會與地方商家、團體合作,依照當地特色來規劃賽事」,王惠美透露,像是田中馬拉松,就是推廣當地美食、觀光,另外還舉辦親子路跑,目的是希望促進家人同樂,還有以鹿港文化古都為主軸的賽事,藉由不同型態的活動帶進更多人潮。 「我希望用運動銜接觀光進而行銷城市,」談到為何推廣運動?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