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藥物中的甘遂、白芥子是以「發泡療法」,較為刺激,敏感者容易過敏出現紅、熱,返家後若覺得刺激或發紅疹的話即可撕除藥膏,「有感覺表示刺激量已經到了,民眾不必擔心沒效」。 一項關於睡眠的研究將評估促進清醒的藥物Solriamfetol 和Modafinil 的效果,以及光療、補充誘導睡眠的褪素和關於如何獲得良好睡眠的指導的效果。 另一項針對自主神經系統的試驗將測試用於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藥物Ivabradine 和一種增強免疫力的靜脈抗體療法。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
- 已有研究證實,此類病毒株在患者染病12個月後,追蹤腦血管疾病、心律不整、心肌炎、心臟病、血栓的發生率皆顯著提高;另外在觀察疫後猴子的腦部變化時,也發現了神經損傷、神經元退化及細胞凋亡。
- 常見的症狀包括但不限於疲勞、呼吸急促和認知功能障礙,一般對日常功能有影響。
- CDC 將其定義為,初次確診新冠肺炎後 4 週或 4 週以上,仍持續出現有一系列新發、復發或持續性的症狀與健康問題。
- 2020年的一項統計顯示其中約2.3%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長期症狀長達12周或更長[6]。
- 然而,患者可能出現廣泛的其他症狀,包含中樞神經系統(CNS)受影響所產生的的神經系統問題。
倘若尚未完整接種疫苗,更需要積極保護自己和他人免於感染新冠肺炎,進而避免產生 COVID-19 急性感染後徵候群。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應被視作可以代替醫生或其他健康護理專業人士的醫療建議。 BBC也不對任何外部網站內容負責,也不認可任何外部網站所提供的商業產品和服務。 由牛津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醫學院和公共衛生學院、倫敦皇家布朗普頓醫院和帝國理工學院以及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長新冠」研究團隊分析了從最初感染的直接影響(如心肌梗塞或心肌炎)到長期症狀(如心理健康和疲勞)的整個過程。
長新冠定義: 確診後注意!4類人「新冠肺炎後遺症」風險更大
每個人應對長期疾病的方式不同,應對 長新冠定義2023 COVID-19 等新興疾 病的壓力、焦慮和不確定性的方法也不同,對部分人士而言,積 極瞭解自己的狀況,是與持續性疾病或 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共處的第一步。 如果在感染 4 週以後仍持續有症狀發生,可視需要至醫療機構就診,由專業醫護人員做適當的醫學評估、診斷和治療。 由於廣泛的生物學因素可能導致 PASC 的發展,因此對 PASC 長新冠定義2023 患者的研究與治療方案,必須涉及多學科團隊之間的協作,包括病理學、病毒學、免疫代謝、神經科學、復健與物理治療。
全球染疫5億人口中,有高達20%的人可能面臨長期新冠的影響。 若要預防長新冠發生,就要避免染疫時發生中、重症,因此若高風險族群染疫後還是輕症時,建議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避免病情惡化。 若是年輕族群且不適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族群,症狀嚴重時建議及早就醫,輕症者則可服用清冠一號或退燒、解熱鎮痛等能改善症狀的藥物。
長新冠定義: 新冠病毒可能不會消失 我們應如何與「毒」共存
有些出現反彈症狀的患者都有多重的健康問題,這些因素已被證實會使康復過程複雜化。 第二,很多患者大病一場,躺在床上好幾天,可能因此覺得更不舒服、容易疲倦。 觀察這些症狀,我們會發現很多症狀都是非特異性的,例如覺得累、思緒不清楚等。
衛福部從 2021 年底起共同推動「 COVID-19 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鼓勵民眾若出現長新冠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整合門診能提供較完整的評估。 猴痘,這是一種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所引發的疾病,最早在1958年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 用了三周抗生素和維生素治療後不見效,又先後接受了耳鼻喉科、肺科、心臟科、病毒學、風濕病和免疫學檢查,查出慢性鼻竇炎,心臟有粘連,但不確定是由新冠引起的還是以前就存在。 後來去檢查並接受了治療,燒退了,又服用撲熱息痛,一周後身體的疼痛慢慢消退,但隨後嗅覺和味覺消失,三個星期後,味覺又恢復,但嗅覺時有時無。
長新冠定義: Heho 生活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科學家最近公布了該疾病的首個標凖化定義——這些症狀會影響兒童的身體、心理或社會活動,並在首次確診後持續至少12周。 希望這將使研究人員更容易研究疾病的過程和各種結果,並凖確了解有多少兒童受其影響。 病毒可以侵入心臟或胰腺,造成心包炎或胰腺炎,導致特定器官發炎,也可能會導致呼吸問題和其他長期併發症,但這種情況相對少見。 英國全民醫療保健系統NHS官方網站告訴公眾,出現長期症狀的可能性與急性感染時的病情及症狀溫和或嚴重程度沒有顯而易見的關聯,輕症患者也可能出現長期症狀。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最新數據,16歲以下未成年人中,自我報告的冠狀病毒長期症狀的人數從2021年10月的 7.7 萬人增加到 2022 年 1 月的 11.9 萬人。 有一系列理論解釋為什麼長期病症出現在成年人身上,從休眠病毒的重新激活,到體內殘留的病毒碎片,到病毒誘導的自身免疫反應。 兒童可能也是如此,但另一種被認為作用於兒童和成人中的可能機制是,病毒會對循環系統造成損害。 新冠病毒僅在2019年底才出現,2020年初開始全球大流行,因此缺乏長期數據研究,現有定義也只能基於小範圍樣本和較短的隨訪觀察。 這個計劃包括聯網的手機應用程序跟蹤、測量和評估康復程度,護士或理療師用電腦「控制板」(Dashboard)跟蹤患者健康狀況和康復進度,發送信息,調整護理措施;這一切背後有一個NHS團隊,針對不同患者的康復需要有專人負責。
長新冠定義: 呼吸和心臟症狀
該試驗備受爭議,試驗方案因而遭到嚴格審查,一些人擔心讓參與者進行運動試驗可能會傷害他們。 齊默爾曼說,NIH正在尋求一些患者團體的意見,並確定如何推進這項試驗。 新冠疫情進入變種病毒株Omicron時代後,在台灣快速延燒,截至六月中已有超過三百萬人確診。 小華(化名)在英國媒體工作,三年前曾患抑鬱症,2021年11月感染新冠前基本上痊癒,已經停用了抗抑鬱藥。 但她在感染新冠後,抑鬱症又復發了,醫生評估判斷是新冠症狀之一,腦霧,在持續。
治療原則須以個別患者為中心,透過生活管理、衛教、藥物輔助來改善生活品質。 2022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及傳染病小組 Janet Diaz 醫師指出,確診三個月內可讓多數患者從急性期中恢復,若是三個月後還有其中一種疑似長新冠症狀,就必須高度懷疑並接受醫師評估。 郭哲宏說,新冠肺炎會讓病人有嗅覺、味覺失調,也會有一些長冠後遺症如疲倦、頭痛、失眠等,這位兩次確診的國中老師的雙側耳鳴症狀,極可能也是長新冠的一種症狀,值得民眾提高警覺。 這樣的耳鳴病例,除了給藥物治療外,郭哲宏醫師建議病患做「微電流刺激療法」,將感應夾夾在雙側耳垂,以極低的微安培安全電流量,刺激大腦促使分泌相關激素和神經傳導物,來緩和耳鳴現象。
長新冠定義: 風險因素與保護因素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UCL冠狀病毒急性感染後的長期影響課題為期三年,有四個主題:「長新冠」定義、誘發風險因素、臨牀深度表型分析、「長新冠」後果。 許書華醫師解釋,目前根據研究,約 50、60 歲左右女性發生長新冠的風險要再高一些,此外,在染疫後一星期間出現 5 個以上症狀,之後發生長新冠的風險也會增加。 許書華醫師表示,基本上年紀大的長者,得到長新冠的風險就越高,另外,在感染中發展為中重症(例如:住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等),留下長新冠的可能性也相對較高;若有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免疫力較差、心血管疾病及肥胖者,也是容易演變長新冠的族群。 預防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避免感染新冠肺炎,接種疫苗、正確佩戴口罩、保持社交安全距離、避免人多場所等做法,都能降低感染新冠肺炎風險,進而避免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指出,依照最新衛生福利部治療參考指引,一個療程為五天,中醫師仍得依個案情況評估調整服藥天數。 另外,每家藥廠使用劑量不同,並非一盒10包就代表要服完整盒才是正確劑量,中醫師會依據廠牌及年齡與體重等考量,給予合理的劑量及包數。 吳柏鋒進一步說明,中醫認為屬於脾胃氣虛,且常伴隨濕濁寒痰,中藥可用參苓白朮散、胃苓湯來加減處方。 賴香君表示,食物方面,需避開炸物、辣味、重鹹,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少量飲用黑糖薑茶,或食用四神湯料理,也能幫助恢復食慾,提升消化道運作效能。
長新冠定義: 復發
醫學界普遍認為,新冠患者出現症狀後五天之內最具傳染性,雖然在長達83天的時間內PCR測試有時仍會在鼻咽或糞便樣本中測出冠狀病毒遺傳物質,但病毒本身未必仍活躍並具傳染性。 其中,長新冠組最常見的症狀,包含全身性症狀的疲勞(87%)及與神經相關症狀的腦霧(78%)、記憶困難(62%)及混亂(55%)。 三組個案血液及免疫反應特徵,可看出長新冠的皮質醇濃度較低、CD4+/CD8+反應較高、且個案體內的抗EB病毒反應較高,顯示長新冠與低皮質醇、T細胞耗損與EB病毒活化有關。 PASC 的潛在促成因素包括一個或多個器官的損傷,某些組織中新冠病毒的持續儲存, COVID-19 免疫失調情況下病原體的再啟動,新冠病毒與宿主體內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凝血功能問題,腦幹與迷走神經信號傳導的功能失調等。
- 最開始,體溫略有升高,感到頭暈目眩,然後開始喉嚨疼,一天後發燒到 38.5C°,臥牀不起,發病第一周連泡茶的力氣都沒有,下牀稍稍活動就覺得疲勞,還有肌肉疼痛,全身發抖。
- 該辦公室的成立於一年前提出,將設在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
- 新冠長期症狀是否會消失,患者是否會痊癒,後遺症最長可以持續多久,這些問題目前都沒有答案。
- 國際權威醫學刊物《柳葉刀》2021年8月發表一項對武漢金銀潭醫院治癒的 1276 名新冠住院患者愈後追蹤研究報告,根據出院後 6 個月和 12 個月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研究患者康復情況。
- 對疑似患者首先會檢查其他問題,例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和缺鐵,然後再確認是否「長新冠」。
- 治療原則須以個別患者為中心,透過生活管理、衛教、藥物輔助來改善生活品質。
- 根據中國國家診療方案規定患者出院後要集中醫學觀察14天,完全回歸社會前必須確定抗體達標、核酸檢測呈現陰性,不具傳染性。
通常情況下,人們只服用該藥物5天,但一些研究發現,一些活性冠狀病毒或其殘留物可能隱藏在人體內並引發持續症狀,儘管服用過Paxlovid,殘留的病毒仍可能在體內持續數月。 因此,研究人員試圖測試更長時間——15天或25天的Paxlovid治療方案是否可以緩解長新冠的症狀。 據悉,該試驗於2022年首次被提出,計劃招募1700人,此次啟動的試驗縮小了規模,將包括900人。 會造成長新冠的可能原因有很多,第一個是新冠病毒直接造成器官、組織的傷害,器官的功能需要一段時間恢復,患者症狀就持續得比較久。 新冠肺炎早期的變異株主要攻擊肺部,肺部如果受傷很嚴重、導致肺纖維化,就會留下呼吸系統的症狀。
長新冠定義: 美國
根據英國醫務人員的指南,持續超過 12 周且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的症狀,應該屬於「長新冠」,其中之一是認知功能問題,記憶力和注意力減退,「腦霧」。 對同一批病人出院6個月時的隨訪發現,出院後仍有「疲勞或肌肉無力」等至少一項持續症狀者佔四分之三。 根據目前假設的四個導致「長新冠」的原因判斷,出現長期症狀未必跟感染後是否出現重症有關,無症狀和輕症感染者同樣可能有「長新冠」。 預防 COVID-19 急性感染後徵候群的最佳方法是預防感染SARS-CoV-2 病毒。 符合條件的人應儘快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除了預防感染,也可以幫助保護身邊的人。 減緩新冠肺炎傳播的重要方法包含正確佩戴口罩、與非同住者保持社交安全距離、避免人多和通風不良的室內空間、增加洗手頻率,並注意咳嗽禮節與環境清潔消毒等。
鼓勵您從平時養成深呼吸、伸展身體、冥想或練習正念,嘗試健康、營養均衡的飲食,按照自己身體的耐受力規律運動,保持充足睡眠,並且避免飲酒和使用毒品;嘗試放鬆,並與他人保持聯繫,和信任的人聊一聊憂慮和感受等自我調適。 儘管部分媒體報導指出,一些 COVID-19 急性感染後徵候群患者在接種疫苗後症狀有所改善,但接種疫苗對 COVID-19 急性感染後徵候群的影響仍需藉由研究才能確定。 在英國,如懷疑自己可能是「長新冠」症狀,首先要見普科醫生問診。 醫生可以建議患者聯絡長新冠診所,如果符合要求,會接納患者加入NHS的「與新冠共存康復計劃」,有專人協助制定個人康復計劃並開始治療和護理程序。 目前對新冠長期症狀的了解仍較少,尤其是誘發因素、最終結果、症狀表現和變化等研究都還在進行,但一般認為過了病毒活躍期後就不太可能具有傳染性,除非再次感染,比如感染了不同的變異株。 而在國際期刊《Nature》定義則為COVID-19急性期後4週以上出現持續症狀或長期併發症;英國期刊《NICE》為COVID-19感染期間或之後出現持續超過12週持續症狀。
長新冠定義: 確診後遺症3. 呼吸道症狀
而香港理工大學在冠病疫情進入奧密克戎大流行時期前所做出的一項研究指出,41.8%的冠病患者會在6個月內出現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長期症狀[38]。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署7月所公布的數據,沒有證據表明在調整社會人口特徵後,接種三劑疫苗的成年人中Omicron BA.1、OmicronBA.2和Delta變體自我報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長期症候群的可能性有不同。 大約4%的三次接種疫苗的成年人報告在感染 OmicronBA.1或BA.2變體12周後經歷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長期症候群[36]。 女性比男性容易出現長新冠,可能是因自體免疫問題;此外,年齡、住院、發病第一周有大於5個症狀,均易產生長新冠[33]。
然而,有一部分感染的患者發展出廣泛的持續症狀,這些症狀在數月內無法消退,就會被診斷為 PASC。 目前沒有長新冠的診斷標準,是經由病例統計分析各種各樣的症狀;這些症狀可能來自其他健康問題,因此不容易被辨識出來為長新冠,需醫生綜合評估診斷。 長新冠的患者症狀在感染後可持續超過4週甚至數月,症狀會消失或再次出現。 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長新冠的狀況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有時可能會導致殘疾[2]。 據NIH公告,RECOVER計劃中,已經在招募參與者的第一個試驗,將測試美國輝瑞公司的抗病毒藥物Paxlovid(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
長新冠定義: 後遺症
編者注:BBC中文近期推出《你問我答》欄目,以方便讀者更多參與,也使我們的選題和報道更切合受眾需求。 我們會在熱點新聞或要聞中加入互動窗口,讀者可以借此聯絡我們,提交問題。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攝護腺癌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 ...
後COVID-19病症發生在有可能或確認的SARS-CoV-2感染史的人身上,通常在發病後3個月,症狀至少持續2個月,並且不能用其他診斷來解釋。 常見的症狀包括但不限於疲勞、呼吸急促和認知功能障礙,一般對日常功能有影響。 症狀可能是從急性COVID-19發作的最初恢復後新發的,或從最初的疾病中持續存在。 CDC 將其定義為,初次確診新冠肺炎後 4 週或 4 週以上,仍持續出現有一系列新發、復發或持續性的症狀與健康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長期影響著人類生活,即使經過大流行,不少醫療單位指出「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的正式定義需要很長時間,因為疾病相關的症狀太多了。 如今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公佈了認定的標準,其中包括持續疲勞、呼吸困難、腦霧(Brain Fog)和抑鬱等症狀。
長新冠定義: 健康小工具
對此,何大一建議,如果有任何症狀再次出現,無論症狀多麼輕微,無論是否服用 Paxlovid ,都應該盡可能頻繁使用快篩試劑,最好透過 PCR 長新冠定義2023 檢測來確認是否再次轉為陽性,以避免傳染給其他人的風險。 Paxlovid 是輝瑞的一種口服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 COVID-19 患者,可以大幅降低重症住院和死亡風險。 長新冠定義 長新冠定義 不過,隨著這種藥物被廣泛使用,有一些患者在完成為期 5 天的療程後,出現症狀又再度復發的情況。 本土疫情未歇,許多人不幸染疫,有些康復者飽受「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所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多數確診者會完全康復,但有10%至20%的人會經歷各種中長期的影響。
而「長期COVID」(long COVID)包括後兩者,即任何急性期後(4周以後)持續或新發的症狀期。 在醫生的建議下,制定了「復活」計劃,開始散步,但不時需要休息一下,去商店或在電腦前待了一個小時後,至少要睡三個小時。 目前很難統計全球「長新冠」患者具體人數,但世衛組織估計大約 10-20% 的急性新冠感染患者在感染後會有數周至數月的殘留症狀。 2021年9月,倫敦大學學院和英國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在2022年1月至3月對 3065 名 歲的青少年進行了調查,這些人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在確定導致新冠長期症狀的原因和病理之前很難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專家認為上述關注領域至少可以作為進一步探索的引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