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津港9大優點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Jason on January 12, 2023

月津港

2016年 以鹽水地景歷史、過去未來的寶盒為構思,規劃多座主燈分佈於各區,水月橋對岸則以月光好吉、月光寶盒及月池蛙鼓等作品結合為一主燈區。 而為了展現學生的創意,自本屆起公18-2水域成為大專院校徵件燈區。

此外,本屆也規劃了五大燈區,除了原有水域的「藝術燈區」、「徵件燈區」以及巷弄燈區的「漫月美行動特展」,還首度策畫「新創燈區」,並於鹽水車站新增一處「車站燈區」,將鹽水車站以及新闢之公18-4與下游公2等水域納入展區範圍,藉由各大燈區與周邊活動的串連,使本屆燈節展區範圍亦為歷年最大。 最後本次燈節的到訪人次約有110萬,創下突破百萬的新紀錄,可以說是作品最多、展區最廣、規模最大的一屆。 「月之美術館」計畫-以鹽水具人文特色之街道巷弄為展場,邀請居民共同參與藝術創作,詮釋古鎮歷史氛圍。 透過常態性展演及季節性活動策畫,將過去吸引百萬國內外觀光客的鹽水蜂炮、月津港燈節等觀光節慶活動,轉型為具節慶性質、紮根在地的生態博物館。 月之美術館計畫除了結合街道巷弄規劃藝術展演外,也修復老屋立面、活化閒置空間、辦理藝術工作坊、與學校合作課程規劃等,來奠定藝術小鎮品牌、帶動藝文漫遊行旅、提升在地產業觀光能量,進而達到地方創生的目標,打造地方特色產業,帶動城鎮整體永續發展,建立以藝術與在地景觀為核心之地方共生示範區。 2020年

月津港: 月津港接駁專車(免費)

2021年初因為疫情停辦,2022年月津港燈節共邀請逾70組藝術團隊、展出83組藝術作品,堪稱歷屆最多,規模盛大。 月津港 這次當地人帶我們到觀光客還不太知道的「月津懷舊食堂」,意麵好吃,滷肉金黃又入味,很快就完食,又點了不少小菜。 由國際知名藝術家不二良、近年屢屢受邀參展國際重要藝術燈會的有用主張團隊所量身打造作品《釣魚小兔》及《鏡月-月境》,也已陸續進場施作並進入測試階段,預期12月底全案完工後,將成為溪北又一話題景觀亮點。

這個展覽將1945年開始營業的老古蹟「永成戲院」打造成大型的室內水族館,讓遊客體驗時光倒流,回到百年前鹽水月津港曾為倒風內海港口之一的歷史場景,也參與了藝術外交,著實有趣。 月津港 像鹽水車站對面這個廢墟紅磚牆的空間,白天時有很多網美在此拍照,令人聯想到泰國清邁的塔佩門,燈節時化身奇幻空間,以投射燈光和乾冰等聲光音效,營造出色彩多變的氣氛。 月津港2023 建議停留兩天一夜做從容自在的小鎮慢遊,月津港燈節展期至2月28日止。

月津港: 鹽水蜂炮綁炮突起火竄燒 2車受波及

後來乙未戰爭爆發,日軍登陸之後,伏見宮貞愛親王將八角樓當作下榻處與指揮所,所以院內可以看見「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設營所」的石碑,直到戰爭結束後,才歸還葉家所有。 台南民宿「西港外婆家民宿」,是一棟以親子童趣為主題的親子溜滑梯民宿,亦是月津港南方西港地區內僅有的幾間民宿之一。 西港外婆家民宿整棟 3層樓,共有四間大套房,1F 為大廳接待區域和公用廚房區域,而2F~3F 則是帶有溜滑梯、各種色彩鮮豔裝飾品和友善親子設備的房間,每間皆備有獨立衛浴設備。 西港外婆家民宿亦是台南熱門的包棟民宿,只要是包棟入住即可使用接待大廳區、廚房、庭院烤肉區、麻將設備、寵物友善入住等等,適合全家親子出遊同樂同住。 撥弄著承載它的容器,透過光將我們擁入懷中,透過水對我們呢喃細語,至此,才終於體會到當年李白對月的痴狂。 位於台南市北區的「王記好吃雞肉」以白斬雞、煙燻雞、雞肉便當為招牌,尤其便當經常開賣2小時就全部賣光,是許...

月津港燈節:是由臺南市政府主辦,自2012年起於每年元宵節期間舉行之燈會活動,地點位於鹽水月津港水域。 經整建後的月津港河道周邊皆規劃人行與自行車道,藉此串連各段水域形成連續的水岸遊憩綠色走廊,自行車步道總長約6.85公里,其中上游的公18-3與公18-5水域則是闢建單側步道,可連接成為約2.3公里的環狀水岸步道系統。 步道濱臨水岸而建,列植各類臺灣原生喬木及鄉土樹種,與灌木、地被等形成具有生物多樣性的複層植栽帶,營造不同區段的特色氛圍,並兼顧生態價值,此外,沿線亦設置多處休憩平台與解說看板,提供遊客駐足休息並認識月津港的歷史,打造出兼具「親水」、「生態」、「觀光」等元素的水域環境。 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首度進軍南台灣的的日本超夯藝術團隊「teamLab」大作! 將於永成戲院的沉浸式互動投影作品《彩繪水族館》,絕對要深入、好好體驗這國際級光影藝術展演。

月津港: 地址: 台南市後壁區土溝里32號

所有燈區的作品共有75件,雖說展期中遇到寒流,且強風導致部分作品受損,仍在為期30天的展期中吸引約98萬人次。 月津港親水公園位於臺南市鹽水區,其前身即為清代「月津港」的所在之地。 此處原先是一座位在倒風內海的港口,因河道狀如新月而得名,在清初為台灣極盛一時的重要港口,也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說法,然而泥沙不斷的淤積,導致港口的航運功能逐漸喪失,成為易淹水與髒臭的水塘。 近年來經過整治與改造,加上其後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月津港水路已轉型成一座帶狀的親水公園,不僅營造友善的生態環境,亦提供附近居民與遊客一處水岸遊憩廊帶。

  • 因港成鎮的鹽水,八掌溪與急水溪分別自北與南兩方流經鹽水,透過八掌溪,原為內陸港的鹽水區,可經由布袋通往台灣海峽,貿易的興盛為鹽水帶來了一段風光歲月,也造就的不少知名的貿易商,當時稱往來於台灣海峽兩岸之間從事貿易的商人為「郊商」。
  • 而鹽水清幽的小巷、如畫蜿蜒的古橋流水、典雅的廟宇,更讓此地成為當年漢詩社最盛城鎮之一,處處吟詩聚會,諸多優異作品仍流傳於世。
  • 與今年主題同名的作品《城裡的月光》於半空懸掛五彩燈籠,營造天上月圓、水中明月與光相互輝映的的奇幻景象。
  • 街上最具特色的是早期住店合一的老式建築,老屋的主屋與街道間一座單層的單坡向屋簷,古稱「簷簾跤」,供人遮陽避雨用,如方便顧客行走的「亭仔腳」(騎樓),以及古厝店鋪正上方的矩形樓井的挑高空間用來存放貨物及防盜之用。
  • 慶幸台灣防疫的成功,此次官方宣布「2021月津港燈節」將在6月26日至7月18日復辦,消息一出讓不少台南人期待不已,也是月津港燈節首次在夏季展出,勢必再掀起一波搶拍賞燈潮。
  • 70組藝術團隊作品分布於五大展區:臺南鹽水月津港、永成戲院、鹽水歷史街區、鹽水車站、新創燈區,以「禮物/PRESENT」作為策展主題,同時具有禮物、現在雙重意涵,期許參展觀眾能把握當下。

於2007年更以長達「13公里」的連珠炮火龍傳奇,希望挑戰新的金氏世界紀錄,但因同時點燃5條路線,且途中鞭炮熄滅1次,致使難以認定長度,因而無法如願創紀錄。 文化局說,日前強風造成部分展品受損,相關作品已全部修復完成,由於賞燈人潮大增,為節省遊客排隊時間,經市長黃偉哲指示,市府也在永成戲院、橋南老街、親水公園周邊將流動廁所緊急加倍並增停大型流廁車,總計38座流動廁所及5台大型流廁車共88座,數量比去年整整增加至少50座以上。 同時也再強化各鄰近公廁指示標誌,加派服務人力引導,讓遊客來到鹽水賞燈遊玩盡興。 同位於鹽水的月津港燈節,將河景、地貌,與燈景結合展現夢幻氣息,2018年月津港燈節更榮獲德國紅點的傳達設計獎肯定。

月津港: 嘉義「天成文旅 - 藝術之丘」率先推開學前住宿優惠!每人最低920元還附早餐

本年度燈節共規劃了四大展區,首先在藝術燈區,以「城裡的月光」做為主題,以「浪漫蝕月」、「超現實藍月」、「希望能量新月」三種不同的月相為子題,最大的特色就是設置了多組聲光藝術作品,利用動態的光影來喚起人們對於月亮的想像。 而在徵件燈區與新創燈區則分別以「船說-光譜邊界」與「見山仍是山 見水仍是水」為策展概念,展現了更多元的藝術創作與視覺體驗。 至於去年年底開展的漫月美行動是以「我們」做為做為主題,期望以藝術家帶來的作品,連結這片土地與人們。

月津港

2013年 以「大台南」意象為創作元素,規劃10座主燈區,其中「月河」燈區,也延續去年的美麗氛圍[2]。 ⽉有陰晴圓缺,城裡的月光卻始終不曾改變,傳遞給我們同樣的柔和光芒。

月津港: 鹽水這樣趣

橋南老街有一「窗庭 月津港 」遊憩區,進入屋裡後方的角落保留有防空洞遺跡。 民國三十三、三十四年,因二戰美日戰爭日盛,鹽水港多處房舍被美軍轟炸損毀,橋南老街也不能倖免,防空洞即是此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它負有保護身家安全的使命,也見證歷史殘酷的一頁。 沿著老街細找由磚塊水平層層疊砌.並用灰泥粘著牆面的「實心疊砌牆」,實心疊砌牆的內層則是由土角厝外層以瓦片固定的「穿瓦衫」,這些都是當地特殊古厝建築。 「穿瓦衫」早期街屋建材用泥土、竹子、管芒桿、稻穀混合築牆,稱「編竹夾泥牆」,冬暖夏涼,因長期日曬雨淋易損傷,因而構思紅瓦片,每片穿孔釘上木釘或竹釘子外表固牢,固稱「穿瓦衫牆」或「魚鱗瓦牆」。 橋南老街北帝殿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孝:為老街居民信仰中心,透過這次的資源再調查,發現廟裡的廟門彩繪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門神彩繪,而是採用天龍及地龍彩繪,4扇側門則分別以農民曆之二十四節氣,將春夏秋冬節氣以擬人化繪製,非常獨特與稀少。 中途可到祭拜玄天上帝的「北帝殿」參拜稍作休息,廟宇後方設有洗手間。

月津港

另外,位於信義路上的「古月橋」連接起古月津港水域空間,改建後橋體圓形拱橋的造型也重現古城意象,「古月橋」寓涵「古月照今城」文化傳承的意義,成為懷舊氛圍的特色新地標,將月津港與在地鹽水古鎮的歷史元素融合並永續傳承,也是月津港必到的拍照打卡景點。 我曾經看到藝術家在冰冷的河水浸泡調整作品與電力,箇中滋味,絕不是一個遊客所能體會,相較於以參觀人數作KPI的台灣燈會,月津港燈節所帶給大家的對藝術文化更深底蘊的讚嘆,而不是提供走馬看花的觀賞模式。 2012年第一年的月津港燈節讓鹽水小鎮帶來相當的人潮及商機,地方的耆老感慨的說,他一輩子都沒有看到鹽水湧進這麼多人、賣意麵的老闆不但戴了護腕,還因為手持煮麵器具太久而送醫治療扭傷、冰菓室的西瓜檸檬汁完售不打緊,所有超市食物賣到缺貨來不及補貨。

月津港: 全台最美燈節!「2022 月津港燈節」開跑,台南鹽水搖身一變浪漫美術館

2012年 本屆起由臺南市政府舉辦,並邀請專業團隊進行策劃,增加較多水上作品及橋面作品,燈區範圍擴大至信義路,規劃6大燈區,其中「夜之千月」燈區的景觀更廣受好評[1]。 也搭配各式活動的進行,吸引不少人潮前來賞燈,已成為市定走春活動的必訪行程。 2023年⽉津港燈節以「城裡的⽉光」為主題,以三種不同月相(子題),營造出不同於以往的氛圍及體驗,也讓人們關注城市空間與⾃然環境,並跟著藝術家以超然的觀點,看待不可預期的生活變化,重新感受節慶帶給⼈與⼈之間珍貴的溫暖。

這是因為月津港燈節激勵的消費力產生的外溢效益,對於一個人口老化嚴重的偏鄉小鎮是多麼的迫切與需要,相較於預算金額達數億元的台灣燈會,月津港燈節是小兵立大功。 尤有進者是預算經費節節上升,加上舉辦時間在離春節長假不久的元宵節,也無法帶動國際觀光客前來,這種錦上添花的活動,不妨趁今年因疫情停辦,重新檢討思考調整。 嚴長壽先生在他的新作《我所嚮往的生活文明》書中頁83與頁84中建議「元宵節其實可以不要放煙火,創造人潮,而是注入更多每個地方的在地文化。」月津港燈節應是符合這項宗旨的偏鄉活動。 鹽水烽炮,位於台南市鹽水區,由鹽水武廟主辦,所謂烽炮是指許多沖天炮組成的大型發炮台(狀如多管火箭炮組合),點燃時萬炮齊發,會發出鳴聲,稱「蜂炮」。 鹽水烽炮享有「北天燈、南烽炮」的美名,是台灣獨特的民間傳統民俗活動,於2013年入選台灣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並經交通部觀光局獲選2015年至2019年「台灣觀光年曆」 月津港 「台灣慶元宵─鹽水烽炮」國際級民俗活動,充分顯示烽炮體驗文化的在地性與國際性。 放蜂炮有其民俗意涵,其中的犁炮(採炮)儀式是具神聖信,是不能被抹滅的,施放出的鞭炮應當敬獻給神轎內的神明,而非百姓以娛樂性質的角度去享受炮火洗禮。

月津港: 台南小旅行|鹽水商圈+後壁商圈一日遊!!!美食、景點、食品工廠、伴手禮一次就搞定。ITST 台南溪北商圈踩線

鹽水曾是臺南地區倒風內海重要商港,因狀似灣月,又稱為「月津」,居民以海船直接與大陸珠港貿易,俗稱「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擁有許多輝煌歲月和豐富史蹟。 雖然一年一度的元宵蜂炮、月津港燈節聞名國際,帶來大量觀光人潮,但一時的觀光節慶活動並無法結合場域優勢及在地特色形成完整產業,難以從根本解決近年人口快速流失的問題,吸引更多年輕一代投入在地發展。 此外,提醒遊客注意今年因應防疫,鹽水蜂炮改成僅元宵節(國曆2月15日)當晚舉行,同時取消遶境及不開放遊客犁蜂炮,且只在武廟等15個定點集中施放。 觀旅局也溫馨提醒,防疫期間出遊亦請大家配合中央防疫規範,參加月津港燈節活動請大家遵守相關防疫規定,全程戴口罩、配合實聯制,維持適當社交距離,並隨時保持手部清潔,養成防疫好習慣,才能玩得開心及安心。 行前也可先查詢重要景點人潮警示,避免前往人潮過多的景區,並參考市府的交通疏運措施,一起安心迎接虎年。

月津港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