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分開報稅2023必看攻略!內含夫妻分開報稅絕密資料

Posted by John on November 5, 2018

夫妻分開報稅

國稅局舉例,王先生與配偶在104年間結婚,後來夫妻感情不睦而分居,王先生107年辦理106年綜所稅結算申報時,雙方都沒有在結算申報書中填載配偶姓名、身分證統一編號,也未勾選「分居」,就各自分別辦理結算申報,最後導致短漏稅額,遭國稅局補稅。 子女教育費支出龐大,想為子女多存點教育基金,生活中當省則省,尤其到了報稅季節,精打細算節稅成了家庭大事。 夫妻分開報稅 小陳的收入高出妻子許多,他究竟要選擇分開還是合併計稅呢? 其實小資夫妻、或夫妻有一方無收入者,以合併計稅比較有利。 高所得族群分開計稅比較好,因為用較高薪資者為納稅義務人,享有較多的扣除額,以降低高所得一方的所得淨額,並有機會適用較低的稅率。

除此之外,也一定要了解 2023 所得稅免稅額是否有變動,並且還要注意最新的報稅資訊,像是房貸族最常關注的房貸利息抵稅是否有更新稅法等等消息,讓你順利省下不少資金,有效減輕報稅季原先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如果是初出社會的小資族、或有扶養親屬的家庭,年收入低於一定數字,就有機會可以免稅。 我們可以參考下表,常見的免稅額、扣除額一覽表,如果你想要了解完整的免稅額與扣除額,可參考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夫妻分開報稅: 符合4要件 分居可分開報稅

懶得自己算的民眾,建議可下載財政部的「綜所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系統」試算申報,系統會幫忙算出最有利的組合。 財政部國稅局內部建議,民眾可使用網路申報,報稅系統會自動計算稅額,民眾可以透過試算,來選擇對夫妻最有利的計稅方式。 5 月報稅季即將到來,今(2019)年進行 2018 夫妻分開報稅2023 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時,除了要留意相關稅制變動之外,在夫妻報稅部分,由於綜所稅以「戶」為申報單位,依據所得稅法的規定,夫妻雙方都有薪資所得時,一定要合併辦理綜所稅申報。 只要提出申請後,申請人或其配偶於5月份結算申報期間辦理綜合所得稅資料查詢時,就只能夠查詢自己的所得及扣除額資料。 夫妻分開報稅 若欲查詢配偶或受扶養親屬的資料者,須另行提示委任書及雙方國民身分證等相關證明文件辦理查詢。

  • 而小資族夫妻選合併計稅較優,有可能遇到一種狀況,就是夫妻收入落差太大,也建議用合併計稅比較有利。
  • 薪資所得分開計稅以夫或妻其中一人為主,假如以妻子的薪資所得為主,就是將她的薪資單獨計算,再與剩餘所得的應納稅額相加,各類所得分開計稅也是類似的方式,夫妻兩人可以從中擇優申報。
  • 畢竟這攸關民眾荷包,而這2種到底那種對報稅人最划算呢?
  • 符合民法不繼續共同生活達六個月以上之規定,法院依夫妻之一方、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或依職權酌定關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者。
  • 然而,分居的夫妻要分開報稅,是有一定條件的,像是必須分居6個月以上,向法院聲請宣告採用分別財產、或取得保護令或者是暫時、緊急保護令等。
  • 子女教育費支出龐大,想為子女多存點教育基金,生活中當省則省,尤其到了報稅季節,精打細算節稅成了家庭大事。

以108年度所得稅為例,在108年度中結婚或離婚者,可以選擇採合併申報或分開申報。 5月報稅季首周,各地國稅局開始湧現排隊人潮,財政部預估,今(2016)年綜合所得稅申報件數將增至620萬之多,其中,有超過9成將採電子申報方式。 賦稅署署長吳自心提醒,除過去的自然人憑證、金融憑證外,民眾今年憑健保卡也可報稅。 修法後,夫妻共有3種計算稅額方式,包括「夫妻所得全部合併計算」、「夫或妻薪資所得分開計算」及「夫或妻的非薪資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看似複雜,但會計師分析,其實民眾只要掌握「主要所得分開計稅」原則,就能達到節稅目的。 基於免稅額及各項扣除額的規定,民眾若以「標準扣除」申報,單身小資族的免稅門檻是40萬8,000元,雙薪頂客族則是81萬6,000元,如果夫妻育有2名5歲以下幼兒,那麼4口之家的免稅門檻墊高破百萬元,不超過123萬2,000元都不須繳稅。 由於所得稅採累計稅率計算所得稅,許多民眾會擔心兩夫妻年所得相加一起,是否就會由原本 5 % 適用稅率變成 12 % 稅率 ?

夫妻分開報稅: 報稅資格為何?我需要報稅嗎?

至於全部所得分開計稅,原則上比較適合雙方都是高薪資所得,或是醫師、律師執行業務所得多的納稅義務人,以及夫妻所得來源多元者。 例如夫和妻都有投資收益或是租金收入等,若合併計算,累進稅率較高,所以透過全部所得分開計稅,才能有效節稅。 如果不幸去年度離世,今年申報綜所稅時,夫妻一樣可以合併申報,同時可以扣除全年度的免稅額及扣除額,不需依照生存天數的比例計算。 但查詢所得資料會不一樣,在生存配偶於辦理申報時,無法以其自然人憑證或健保卡查得死亡配偶之所得資料,請攜帶身分證正本及死亡配偶之除戶戶籍資料或死亡證明書,至各地區國稅局及所屬分局、稽徵所,查詢死亡配偶之所得資料,再辦理結算申報。

國稅局將二人的所得資料合併計算,所得總額 夫妻分開報稅2023 1,600,118 元,應納稅額 72,148 元,減除扣繳稅額及可扣抵稅額 98,206 元,退稅 26,058 元。 課稅的基本單位是「申報戶」,如果是單身的話申報戶可以只有自己一人,已婚的話就一定要跟配偶同一個申報戶(夫妻合併報稅,但可以「分開計稅」)。 我們常討論怎麼報稅比較划算,很大一部分就是在看要把誰納入申報戶(扶養),以及同一申報戶下的夫妻應該怎麼計稅。 過去,由於個人綜合所得稅以「戶」為單位,且採用累進稅率制度,因此,男女一旦成為夫妻,雙方各類所得就必須合併計稅、合併申報,使得原本適用較低稅率的兩人,婚後由於「總所得」增加,稅率也跟著被拉高,形同懲罰婚姻制度。 以往被戲稱為「婚姻懲罰稅」的夫妻非薪資所得須合併計稅已於去(2015)年取消,但國稅局指出,部分民眾似乎誤解成夫妻可分開申報,因此面臨補稅加罰窘境,並再次強調,除滿足分居條件的夫妻外,其餘夫妻所得雖可分開計算,但最終仍必須合併申報。 而如果是感情不好的一般分居案件,婚姻關係仍存在,不能分開申報,報錯情況包括漏寫配偶資料、子女免稅額各自重覆申報、各自重覆申報每戶27萬元的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等。

夫妻分開報稅: 報稅前4天信用卡繳稅進帳近60億 台北人貢獻最多

至於夫妻的收入薪資都不高,而且又以各類所得為主,又要怎麼報稅呢? 蕭家君建議,如果是這類夫妻,應該採「各類所得分開計稅」,也就是納稅義務人、配偶,以及受扶養親屬的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 這種計稅方式適用於所得結構多元,而且金額相加大於薪資收入的家庭,建議以所得較低的一方為納稅義務人,才能減少稅額的支出。 綜合所得稅是每年 5 月報稅,課稅基準是前一年 1 月到 12 夫妻分開報稅 月的所得(以整年收入來計算)。 課稅的基本單位是「申報戶」,如果是單身的話申報戶可以只有自己一人,已婚的話就一定要跟配偶同一個申報戶(夫妻合併報稅,但可以分開計稅)。 我們常討論怎麼報稅比較划算,很大一部分就是在看要把誰納入申報戶(扶養),以及夫妻應該怎麼計稅。

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上面的規定,只有在已經取得法院相關裁定的當年度所得稅申報才有適用。 假設案件正在法院進行審理中,尚未下裁定,就無法依照上面規定主張分別申報了。 簡單來說,如果夫妻已有分居達6個月以上的情形,且經法院在個案中加以認定,或是有家暴狀況,並經法院核發保護令(不論是暫時保護令或是通常保護令均屬之),都可以檢附法院核發的相關證明文件,向稅務機關辦理夫妻分別申報。

夫妻分開報稅: 夫妻報稅 合併計稅還是分開計稅好?

自中華民國103年1月日起,納稅義務人和配偶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規定的各類所得時,原則上都要合併申報(所得稅法第15條第1項規定參照)。 不過,結婚或離婚的當年度,夫妻雙方可選擇要合併或是分別申報。 夫妻無論是否分居、分戶設籍、採聯合財產或分別財產制,都要依所得稅法第 15 條規定,以合併申報為原則。 雖然,讓納稅義務人選擇本人或配偶的薪資所得或各類所得可以「分開計算」稅額,但並不是「分開申報」! 無論夫妻選擇哪一種計算,還是要合併填報於同一張申報書。

不過,若是新婚夫妻雙方的年收入合計在81萬6,000元以內就能免稅,因為2人的免稅額、有配偶的標準扣除額與薪資特別扣除額總和就是81萬6,000元(詳見表1),因此沒有小孩的新婚夫妻,若年收入合計在該金額內,可以不用繳納所得稅。 一般來說,若夫妻一方所得很低,可試選擇全部所得合併計稅;夫妻雙方所得差距不大,可試選擇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夫妻所得主要來源為非薪資所得,可試選擇各類所得分開計稅。 不同方式的算法將導致計算出應納稅結果不同,國稅局也鼓勵民眾善用財政部的綜所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系統試算,算出最有利的省稅組合。 依所得稅法規定,夫妻雙方均有所得時,要合併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且夫或妻一方有薪資所得者,均可就其薪資所得分開計算稅額,以減輕負擔,但仍須由納稅義務人合併填報在同一份申報書內申報繳納。 不過在年度中結婚之夫妻,結算當年度的綜合所得稅仍可以選擇夫妻各自或合併申報。

夫妻分開報稅: 夫妻報稅,注意事項別出錯!

轉眼又到稅季,參考過往經驗,稅務局一般會在每年5月的第一個工作天左右,陸續寄送報稅表給納稅人。 稅務局表示,早前已發出約65萬張報稅表,包括約22萬張2022/23年度的利得稅報稅表、12萬張物業稅報稅表、及31萬張僱主報稅表。 至於240萬張需要由僱員填寫的個別人士報稅表,將於5月2日寄出。 一般來說,納稅人需於一個月內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3個月。 財政部表示,綜所稅是家戶申報制,結婚之後就算同一個申報戶,原則一定要合併申報(除非身分變動或其它特殊狀況)。

另外離婚生效年度也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是兩願離婚,則是以登記的日子判斷離婚生效年度,也就是假設是107年登記離婚,則在申報107年綜合所得稅時仍可以選擇要分開或合併申報;但如果是裁判離婚則是以裁判日判斷離婚生效年度,而非登記離婚的年度。 官員提醒,稅法是依據民法採「登記制」,以戶政機關登記日為正式結婚或離婚日。 夫妻分開報稅 林志翔說,全部各類所得分開計稅,原則上適合配偶雙方均為高所得且所得相當,或醫師之類執行業務所得多的納稅義務人,可有效節稅。

夫妻分開報稅: 離婚贍養費 不用計入所得課稅

國稅局表示,上述案例中,夫婦兩人在105年還可合併申報,但106年起,因法院判決婚姻關係已不存在,即使還沒向戶政機關完成登記,一樣不能合併申報,以免面臨補稅罰鍰。 在比較投資獲利時,以「稅後淨報酬」來計算才是最精準的以股票為例:①林先生一次買賣股票賺了10萬,繳交2次證交稅0.3%,共要繳交600元給政府,稅後淨報酬率99,400元。 ②林先生領股利賺了1000萬,以分開計算的稅率28%來說,要繳交280萬元給政府,再扣取二代健保1.91%,稅後淨報酬只剩700.9萬元。

夫妻分開報稅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