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今(5)日舉辦50周年院慶,總統蔡英文、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皆肯定工研院以科技創新帶領臺灣產業轉型升級,為臺灣經濟與產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面對全球通膨與多變的國際政經局勢,工研院開設第十期「科技產業經營高階主管研習班」,邀請包含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佳世達集團董事長陳其宏、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院長何全... 散熱模組廠力致(3483)(3483)董事長饒振奇昨(22)日於法說會上表示,本季高毛利電競筆電相關產品出貨動能強勁,營運將登上全年高峰,公司並將產品線延伸至AI領域,從散熱零組件跨足到資料中心冷卻系統,預計新莊新廠將在年底完工,卡位未來AI水冷解決方案商機。
智慧綠能載具推動策略辦公室2022年成立,任務是以智慧綠能載具技術研發建立臺灣跨域策略發展溝通平台,拓展創新服務與應用,協助帶動臺灣產業快速發展。 七個重點研究主軸包含無人機、自駕車、軌道交通、綠能車、車輛電子、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及資通服務。 運作範疇: (1)技術創新及驗證(包含本院技術示範引領及協助地方應用場域建置)。 (4)國際鏈結(鏈結國際廠商與研發組織,促成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 全球5G、電動車等產業蔚為趨勢,化合物半導體因具備高功率、高頻且低耗電特色,成為提升產品效率的關鍵材料,其中材料更是半導體前端製程的關鍵!
工研院: 新處理器曝光 製程跨大步
工研院發展「循環經濟」、「智慧製造」、「綠能系統與環境科技」等次領域,深耕可循環再利用之新材料、智慧化設計生產流程與供應鏈管理系統、符合生態共生的環境科技等重點項目,以循環材料、智慧製造及永續能源支持國內製造業升級轉型,開創綠色產業發展,促成永續創新的高值化產業,以綠能科技打造生生不息的未來。 超高齡社會是我國以及許多先進國家未來的寫照,銀髮人口增長將伴隨對醫護及人力需求的驟增,智慧長照醫護系統、個人化精準醫療、以及健康照護模式之解決方案,將為新興診療市場帶來無限商機。 工研院 曾文生在開幕儀式致詞表示,南台灣是重要工業科技重鎮,工研院舉辦淨零排放論壇暨特展,協助南台灣產業精準掌握淨零排放相關技術及情報,搶先布局淨零減碳新商機,如為產業界提供「AI數位減碳解決方案」,還有為減少包材廢棄物研發循環包材及物流調度平台等。 智慧化致能技術是支持「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三大多元應用領域發展的重要後盾,包含AI人工智慧技術、半導體晶片技術、通訊技術及資訊安全與雲端技術,以支援三大多元應用領域對AI人工智慧、高效能晶片、強大通訊能力的共通需求,同時在資安威脅愈趨多變複雜之下,保障資料隱私、維護資料安全。 智慧化致能技術既可支持三大應用領域發展出創新系統及應用服務,本身亦自成技術驅動之產業,促發更多的應用可能,厚植我國產業實力。
工研院在50周年之際,特別將重要史料和文物收集,建置史料文物館,期望為對臺灣產業發展留下重要紀錄,藉此激勵工研人堅持使命、創新傳承,持續帶動產業,創造經濟與社會價值。 工研院史料文物館收藏了國內近50年來最完整的科技產業史料,館藏涵蓋七大產業領域、逾百件珍貴研發成果,如1976年臺灣第一顆自行設計的商用積體電路、1983年臺灣第一具工業機器人ITRI-E、1996年全球第一片2L軟性印刷電路板等。 此外,院友也捐贈珍貴史料:史欽泰院士捐贈赴美RCA受訓時期的史料、盧志遠院士捐贈微米製程技術發展全程計畫文物、林垂宙前院長捐贈推動制度及府院報告史料、陳式千前協理捐贈工研院1992年參與聯合國永續高峰會報告書。 工研院2023 1969年底,甫接任經濟部長的孫運璿應邀訪韓,在參觀韓國首爾的科技研究院時,對於韓國政府為發展科技產業,給予科技人才優厚待遇和彈性法規的作法印象深刻,返國後立刻著手推動類似機構。 [3]1973年時任經濟部長孫運璿推動聯合工業研究所、聯合礦業研究所、金屬工業研究所合併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并给予工研院以先进工业技术推动台湾工业发展和经济起飞的目标。
工研院: 工研院的誕生
為進行跨領域的工作推動,工研院陸續於2018起至2021年,陸續成立「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人工智慧應用策略」、「南部產業創新策略」、「淨零永續策略」四大辦公室,以平台的功能整合並匯聚本院相關科研能量,將資源最大化。 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2018年成立,設立宗旨為積極推動電網管理和現代化技術解決方案,以提升國內電力系統的韌性與可靠性。 為了傳遞正確的電力知識觀念、扮演政府政策推動與產業發展之間的橋樑,本辦公室對內整合工研院專業能量與資源,對外匯集來自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領域專家共同推動以下三大工作主軸:第一,扮演電網智庫:匯集國內產學研電力專家組成「電網諮議委員會」,提出電力發展之建議與觀點,作為年度推動議題依據,亦同步提交政府單位做政策參考。 第二,推動永續共識氛圍:運用媒體、研討會、講堂等形式,擴大社會大眾對電力的了解,凝聚社會大眾對於電力議題與觀念之共識。 第三,推動人才培育:辦公室號召產學研成立「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每年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培養電力產業跨領域人才。
工研院長期深耕高階半導體材料、製程、晶片設計、元件封裝等技術研發,建構半導體產業上下游之系統設計、材料研發、元件製造、封裝測試與驗證等一條龍開發能量,並提出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 此次攜手日本半導體化學材料製造大廠德山、筑波科技啟用「化合物半導體粉體製程及晶體驗證實驗室」,未來將持續攜手產業共同推動產業升級,跨域合作加速產業落地與創新應用,在化合物半導體原物料技術前哨戰中彎道超車,搶攻下世代新商機。 為超前部署臺灣產業的未來發展,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工研院要幫助產業從技術創新走向價值創新,更聚焦市場導向的研發。
工研院: 生活智慧王!房間無冷氣屋主展巧思 網按讚:值得一個諾貝爾物理獎
工研院今年生技展參加由經濟部技術處集合工研院、生技中心、食品所三大法人,成立的技術處專館,共展出九項前瞻技術。 展館的兩大亮眼成果,包括:第一,針對男性常見的前列腺(又稱攝護腺癌)復發後五年存活率不到三... 陳泳仁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新經濟產業暨健康新生活產業」主題式業績發表會指出,自行車廠在2021、2022年大賺疫情紅利,1年賣了14個月的量,但因大量備貨,疫情紅利消退後,2023年面臨龐大庫存壓力。 工研院 广东科技学院此次与工研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战略布局,是学校深化科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构建高水平协同创新体系的关键行动;其将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学科专业内涵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下一步,学校将不断建立健全合作机制,积极探索科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新举措,努力产出更多实质性成果,持续提升学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学科协同、平台建设、人才共享、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创新创业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2021年成立,扮演產官學研橋樑,作為推動淨零碳排的平台。 整合全院跨領域研發能量,從能源供給、需求使用、低碳製造、環境永續、經貿法規五大構面架構臺灣淨零排放策略,並提出跨領域整合技術解方,以此模式推廣到產業,攜手產業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 在協助企業邁向淨零碳排,已建立永續碳管理平台、淨零碳排服務團、淨零學習地圖及淨零永續學校,提供雲端計算平台引導廠商,分享1萬多筆本土碳排係數,輔導產業及其供應鏈減碳;並透過顧問方式諮詢、分析產品特性,協助企業分析碳排熱點;也運用「淨零學習地圖」,協助企業落實淨零策略。 同時鏈結公協會,開辦專業人才培訓課程,成立「淨零永續學校」,協助企業培育綠領人才。
工研院: 工研院_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梁瑞雄表示,学校与工研院未来合作空间广阔,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与工研院全方位深入对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具体项目的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友好环境,激发协同创新的强大势能,为国家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他回憶,當時張忠謀任院長初期要求每年要裁減考績最差的3%員工;大家不知道該怎麼辦,黑函滿天飛,因為當時公務機關的慣例是,大家輪流拿丙等考績,沒有真正的考績制度。 林垂宙說,工研院作為研發機構,就是希望聘一位25、6歲剛從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的年輕人,留他工作20年,「20年時間,他不只能歷練好幾個專案,還能歷練市場、產品經理不同的職位」。
- 預估2028年6G標準、相關頻譜規劃可望定案,工研院喊出「 2030年可望是6G元年」,業界要及早投入、掌握商機。
- 「管理研發單位最重要的是什麼?」在清大校園採訪時,記者直接拋出問題,林垂宙清楚地給了3個答案:人、文化、組織創新。
- 6月6日下午,广东科技学院校长梁瑞雄,校党委书记吴念香,副校长吴立平带队赴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交流访问,推进双方合作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工研院運用了研發環境的獨特性,以及透過綿密堅實的產業網絡關係,連結區域或產業之研發能量,積極協助台灣產業發展與升級。
- 面對人口往都市集中以及高齡化的趨向,當科技改變生產及消費模式,全球的暖化帶來環境劇變,環境與能源改變的催促迫在眉睫,後疫情時代下丕變的國際局勢,讓全球化面臨考驗,地緣政治與國族保護主義再起,人類的未來,充滿了機會與挑戰。
- 提供全方位餐點服務,聘有專業之營養師,提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外,更針對食的安全與健康予以嚴格的把關與守護。
- 面對全球通膨與多變的國際政經局勢,工研院開設第十期「科技產業經營高階主管研習班」,邀請包含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佳世達集團董事長陳其宏、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院長何全...
他說,最近聽說有家公司減少夜間尖峰時段用電,1個月省下新台幣30萬元,還把其中1/3拿來發給員工當獎金,這顯示出工作和生活方式改變,可以讓更多人知道減碳工作要如何做。 曾文生指出,節能減碳工作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來自生產區塊,最有效的減碳方式其實是節電,可以反映在生活中,例如台電今年把為夏月尖峰電價時間調整為下午4時至晚間10時,有許多產業因此調整用電習慣,早一點上班、早一點收尾,晚上停止大量用電,也改變員工生活。 根據《財訊》報導,林垂宙於是提出一個名為「XY65」的制度,即年齡加年資如果達到65,就可以申請退休,這是相較業界寬鬆的退休制度。 他解釋,招募年輕人才時,他會說「你從25歲工作到45歲,45歲你有足夠的研發經驗,市場價值還很高,還可以出去闖」。
工研院: 工研院院士
人工智慧應用策略辦公室2018年成立,主要目的是以AI創新技術與應用,引領產業領跨域合作及價值提升,並擬定本院策略,及推動政府政策。 因此,藉由跨領域統合院內各單位 工研院 AI 相關技術與應用研發交流,以達資源投入與研發成效最大化,促進院內外跨域研究及國際合作,強化工研院AI技術品牌領導地位。 目前五大發展主軸為:智慧製造、智慧商務、智慧醫養、無人載具、智慧終端晶片,以及AI跨域創新應用,如淨零永續等,促進院內外跨域研究並接軌國際。
根據《財訊》報導,1988年,台灣有這麼一號人物,他從張忠謀手上接下工研院院長大位,在他手上,工研院繼催生出聯電、台積電之後,又孵化出世界先進、盟立自動化等公司。 他從張忠謀手中接下工研院院長大位,當年,他打下工研院研發的制度基礎;現在,他認為再次轉變的時間到了。 衛福部疾管署今天表示,近日有紙本傳單指「噴藥除蟲傷身傷環境」,所舉案例多為張冠李戴,非病媒蚊防治情況,籲民眾持續配合政府... 預估2028年6G標準、相關頻譜規劃可望定案,工研院喊出「 2030年可望是6G元年」,業界要及早投入、掌握商機。 陳泳仁預期,隨著自行車廠庫存逐步降低,新車製造量增,零件需求增加,零件廠的營運可望逐步恢復正常,明年狀況會比今年好很多。 力致為國內筆電風扇、散熱模組大廠,年出貨量達1億台,在標準品筆電風扇市占率約四至五成,電競筆電風扇市占率也接近五成,同時也供應熱管、冷板等散熱產品。
工研院: 產業服務
許介立昨(22)日以聯盟會長身分主持 5G 產業創新發展聯盟的年度會員大會,並於會後接受媒體訪問,針對收購瑞士 ABB 電源轉換部門一案,他透露,不僅收購順利完成,而有關其營收,也已認列在7月財報當中。 展望車電市況發展,許介立認為,隨著旗下產線下半年開始大量出貨,預期電動車相關營收,最高年增可成長至2~3倍。 電源大廠康舒(6282)(6282)近年積極布局電動車(EV)市場,並藉電動車電源子公司成功打進 EV 供應鏈,展望未來表現,康舒手上除握有來自日系、美系客戶的訂單外,董事長許介立昨(22)日透露,近日在車電發展上有望再獲全新客戶,該客戶為透過1級供應商(Tier 1)來下單的歐洲新客戶。 工研院 除了設置醫務室,由醫師排班駐診,給予員工最便利及時的醫療診治,我們更提供不分年齡層每年一次的免費健康檢查、建構全方位照護網-「工研人好健康」,依健康分級給予不同的健康促進方案,達到提昇個人健康善的循環。 张国军表示,今后可与学校在学科专业、技术团队、先进技术等方面加强合作,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拓宽合作领域,引领行业发展。
建立重視品質的文化,工研院更進一步在國家政策下釋出人才,造就出一群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中堅企業。 林垂宙回憶,1988年他接手時,工研院成立才15年,學校怕工研院搶學生,企業界怕工研院搶商機,政府也擔心公家經費開發的技術最後圖利私人;對此,林垂宙只得不斷解釋,工研院不發學位,研發出來的技術移轉企業,甚至連自己培養的人才也會移轉,不會跟民間企業爭利,新技術移轉後,再攻下一個技術。 他拿出一張依「熊彼德理論」畫出的圖解釋,每一次技術的躍進,就帶來生產力的提升,現在是AI、物聯網帶動新一輪革命。 但他認為,現在矽基半導體成本愈來愈高,未來20年量子技術將會接棒帶來新一波的改變;這方面台灣起步較晚,也許無法和大國競爭做量子計算機,但在其他領域如量子通訊、量子檢測領域仍有機會。 林垂宙後來赴香港發展,熟悉中國大陸的狀況,他又如何看待中國、美國和台灣在科技上的競爭? 但是台灣人講求自由思考,有什麼改善的方法,會主動提出來,而大陸人自動自發的概念還沒成形,「他們都是聽書記的意思,聽老闆的意思⋯⋯,自動自發的精神,對台灣是很重要的」。
工研院: 全球服務據點
1970年代,臺灣內外交迫、面臨多重挑戰;1973年工研院正式成立,為產業開路,50年來已累積許多創新成果,七度名列「全球百大創新機構」,連續15年、累計榮獲50項「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連續7年、贏得12項「愛迪生獎」,連續6年獲得10項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創新獎等。 這些國際獲獎榮耀在在顯示,工研院的創新技術不但已投入產業,產生產業效益、帶動社會福祉,更已經是國際級的研發機構,具有國際影響力。 數位轉型將是全球經濟創新的重要驅動力,萬物聯網、AI人工智慧無所不在,生活周遭將充滿各式各樣的智慧裝置與服務,帶來嶄新商業模式,以及更快速、更便利、更智慧化的生活。 工研院發展「個人化裝置與服務」、「自主移動系統」、「智慧產業及服務」等三大次領域,深耕人機互動及服務、智慧影像及感知系統、穿戴裝置、感知預測、決策控制、自主移動平台,以及發展商業運作所需之智慧商務技術及服務等重點項目,打造智慧化新生活,同時成為連結臺灣與國際科技發展之關鍵角色,創造商業發展新機會。
工研院長劉文雄表示,距離台灣2050年實現淨零轉型的政策目標,已正好進入倒數1萬天,透過此次論壇暨特展提醒各界,接下來是非常關鍵時間,工研院已在2年多前成立南部產業創新策略辦公室,了解各界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案。 曾文生指出,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是很好的據點,希望未來除了研發科技,也能為人類研發更多生活中減碳方式,若工研院能提出在園區內不使用拋棄式餐具等計畫,經濟部一定全力支持在沙崙做起來,創造議題,也吸引更多人才到南台灣發展。 工研院今天在台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舉辦「2023預見永續新商機,南台灣淨零排放論壇暨特展」,除展出20多項減碳技術與服務,並透過各界專家交流,宣告邁向台灣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倒數1萬天。 工研院運用了研發環境的獨特性,以及透過綿密堅實的產業網絡關係,連結區域或產業之研發能量,積極協助台灣產業發展與升級。 工研院 2005年起,為配合台灣整體區域產業發展政策,強化科技與地方產業的連結,陸續在台南六甲設立「南分院」、南投設立「中分院」,深耕台灣產業創新的研發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