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療整合科主治醫師姜冠宇也提出3大重點,提醒民眾仍需注意。 至於解除口罩禁令是否會在今日下午公布,衛福部部長薛瑞元今天上午接受媒體聯訪表示,關於口罩禁令的問題將由指揮中心宣布,他表示「我們的防疫成果已經逐漸浮現,我們可以很樂觀的預期,未來不管是新曆年,還是舊曆年,應該是可以過個歡樂的年」。 沈政男建議,目前還有很大機會可以降低死亡人數,最重要的就是「高高齡抗病毒給藥」,可以把每日開藥人數,特別切出80歲以上比例,「因為這刀口上的用藥,如果比例能夠一直增加,就能挽救更多高高齡長者!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同樣珍貴,即使是臥病在床的失智失能長者,我們仍要盡全力來拯救他們」。
近期新冠病毒新變異株XBB.1.5再度讓疫情升溫,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近日發文表示,XBB.1.5成為美國新的主要流行毒株,根據研究指出,雖然XBB.1.5的致病性沒有增加,卻更XBB.1.5更容易與人體細胞結合,因此先前接種疫苗和群體感染形成的免疫屏障,對XBB.1.5可能無效! 他強調,XBB.1.5增加了二次感染的風險,雖然對一般人來說二次感染會較輕微,不過,免疫力低落的人要特別注意。 不過陳秀熙也表示,台灣才剛經歷BA.2的大規模流行,自然感染加上疫苗追加劑的保護力已經達到7成,疫情帶來的衝擊會減低,患者還是以輕症或無症狀居多,只要做好防疫超前部署,民眾不用過度驚慌。 Omicron變異株BA.5病毒來襲,指揮中心日前預估8月底將迎來新一波疫情,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很多人以為感染Omicron的症狀以發燒,咳嗽、失去嗅覺和味覺為主,但國外研究發現,其實最常見症狀是喉嚨痛和聲音沙啞,如果出現音調改變、無法大聲說話等10種徵兆,就要多加留意。 新冠肺炎屢屢傳出二次感染的案例,但其實不只重複感染需要小心,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於臉書發文表示,新冠肺炎確診者痊癒後「復陽」也是一大問題,最新研究發現,確診者痊癒後皆有反彈的機會,更有可能出現「無症狀復陽」,因應下一波疫情,需要小心留意3大趨勢。
本日確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2.260億、死者超過465.7萬(9月14日)
林氏璧昨(24)日再度發文補充,除了上述5點,他還帶了足夠的快篩到日本,不舒服時會自己快篩,若確診輕症或無症狀的話,打算在旅館自我隔離、居家照護,希望盡量不要就醫。 為了自我監測健康狀況,他建議攜帶體溫計和血氧計,事先查好當地哪間醫院可收治外國人,確保語言溝通無礙,如果有轉重症傾向,要盡速就醫。 第四,Delta病毒及Omicron病毒的超細微飛沫,如直徑5微米或更小的「氣溶膠」,容易在空氣中徘徊,並通過布或外科口罩泄漏,而偏偏這種尺寸的病毒大小,佔據Delta病毒及Omicron病毒大部分噴出的飛沫,更達5倍之多,研究人員認為,這解釋了為何Delta病毒及Omicron病毒成為「世界級主宰傳播的大魔王」之一。 而針對何時口罩能全面解禁,姜冠宇指出,如果參考新加坡模式,預測明年初1月6日會有新一波疫情,再加上台灣現在正在開放台商會返鄉,以及寒假比較早來,估計得等到1月中至2月觀察社區疫情流行狀況,因此口罩令要全面解除,明年3月才會是比較恰當的時機。 姜冠宇在臉書上發文表示,近日,自己和熟識的朋友聚會,過程中大家脫下口罩喝酒,期間他到附近飲料店點一杯飲料,看到鄰座一對情侶,男生邊講話邊吸鼻涕、吞痰,他立刻警覺把口罩戴上。
- 黃軒也說明,在康復期易有腸胃不適的人包含肥胖、女性、有呼吸症狀或發炎指數(CRP)居高不下者,常見慢性腸胃症狀有噁心(8.3%)和胃酸逆流(7.8%)等。
-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公布,新增6萬1697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126中症、22重症,29例死亡個案;另新增57例境外移入病例。
-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宣布有本土確診17549例,境外移入114例,總共17663例確診(包含37例死亡)。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宣布有本土確診14295例,境外移入64例,總共14359例確診(包含32例死亡)。
- 「倒是某特定集團一直不斷『醜化』我們2300萬人努力而來的防疫好成績」,令他感到不解。
-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2685例,高雄市1718例,桃園市1691例,臺中市1555例,臺北市1277例,臺南市1251例,彰化縣659例,新竹縣390例,屏東縣384例,新竹市338例,苗栗縣322例,宜蘭縣315例,雲林縣290例,花蓮縣236例,基隆市235例,嘉義縣225例,南投縣211例,嘉義市132例,臺東縣92例,金門縣39例,澎湖縣31例,連江縣7例。 本日確診數 沈政男在臉書發文指出,政府表示這兩天確診數會回填到兩萬例,而結果卻遠低於此。 他認為疫情三年下來,雖然網路上許多鍵盤防疫專家,但若要預估確診數字「能講敢講而且講得大致可信的,就是鳳毛麟角了。」他提到,在三月底時確診輕症患者可能就可以不用通報了,因此僅能預估確診數至三月底,「現在一周新增總共將近十萬,到了月底一周新增將低於五萬,也就是每天都不高於一萬,約在四千到八千之譜」。
本日確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1.611億、死者超過334.7萬(5月13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宣布有本土確診22286例,境外移入45例,總共22331例確診(包含66例死亡)。 本日確診數2023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3651例,高雄市3068例,臺中市3042例,桃園市2269例,臺南市2252例,臺北市1942例,彰化縣1107例,屏東縣747例,新竹縣569例,新竹市546例,雲林縣535例,苗栗縣481例,嘉義縣423例,南投縣355例,宜蘭縣305例,嘉義市272例,基隆市259例,花蓮縣212例,臺東縣122例,金門縣66例,澎湖縣58例,連江縣5例。 沈政男分析,BA.5萬例到高峰需要120萬例感染,那麼再增加120萬例,就能使曲線降回萬例,若曲線對稱分布,則11月下旬有機會降至萬例以下,目前BA.5疫情已經往下走兩周了,現階段降得比較慢,但會越來越快。
對此,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也發出警訊,針對BA.4和BA.5有更強的致病力,未來可能會導致更多突破性感染,因此他建議,為了要控制社區疫情、減少長新冠後遺症,「準備普遍開打第四劑疫苗」。 吳昌騰指出,研究顯示XBB.1.5的致病性並沒有增加,感染XBB.1.5病毒株的症狀包括頭痛、喉嚨痛、鼻塞、全身疼痛、疲勞、發燒等,症狀表現和目前流行的其它Omicron 毒株並無太大差別。 呼籲民眾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若符合接種次世代新冠肺炎疫苗資格的大人和小孩,也應盡速接種,多做一些事前預防,絕對比在擁擠的急診候診還好。
本日確診數: 確診新冠肺炎,每5人就有1人有長期後遺症!專家揭2種最常見症狀,3器官恐長期損傷
沈政男昨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本周三的確診數沒有超過5萬4,意味著BA.5高峰已過,且高峰不是9月中、下旬,而是落在10月5日,理由是9月的感染人數不夠多,無法有效限制病毒傳播。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今年以來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5月也宣告COVID-19全球衛生緊急狀態解除,不過近日新型變異病毒EG.5在許多國家快速傳播,通報數甚至比起前一個月激增80%。 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隨疫情穩定,且各國普遍已改為以週為單位統計,而非每天公布,因此明天起將不再每天提供確診及死亡統計數,改成以週為單位,搭配疫情監測5指標,於每週四下午疫情記者會中說明。
羅一鈞並指出,因新舊制切換緩衝期輕重症統計混雜容易導致誤解,本週疾管署網站的確診數面板將先關閉。 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指出,新制上路首日確診數為112例,與過去30天(2月19日至3月20日)累計公布3571例中重症、包含本土及境外移入,平均每日約119例相當。 本日確診數2023 這些疫情的日子裡,我們被迫與人拉開距離,戴起口罩,不管是飲食習慣、交通外出、社交方式、工作型態、及醫療服務等各種日常生活,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些生活型態,是以前自由的我們完全無法事先預料的,那種連踏出家門都會感受到的壓力、恐懼感。 日本自由行即將開放,隨著世界各國的邊境逐一開放,國人出國旅遊的興致也不斷飆高;但世界各國的疫情仍沒有明顯降低的趨勢,所以許多人在準備出發前往日本前,也都很擔心:「要是出國旅遊時確診怎麼辦?」。
本日確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1.795億、死者超過389.2萬(6月22日)
昨是新制上路首日,反映在今日指揮中心公布的確診數中,指揮中心公布新增COVID-19確定病例112例,分別為112例本土及0例境外移入;死亡新增20例。 根據金管會統計,防疫、疫苗雙險的理賠金額已經接近 900 億之多,許多保險業者為了避免持續理賠,不僅下架了許多原有的海外醫療險,現在也將法定傳染病排除在新版的海外醫療險中,因此就算你出發前有保海外的醫療險,出國確診新冠肺炎也是不會理賠。 針對新冠肺炎死亡率,王必勝在記者會上親自回應,累積確診死亡率或致死率通常會看全程或是較長時間進行判斷,不會特別挑疫情高峰期間,且每個國家的統計基礎不同。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宣布有本土確診16015例,境外移入37例,總共16052例確診(包含65例死亡)。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延燒,歐美地區疫情接連爆發,美國、義大利與西班牙確診數接連超越中國大陸,目前已有不少國家相繼要求國民「居家隔離」來防止疫情持續擴大,截至4月2日上午7時,全球確診數已達93萬9132人、4萬7304人死亡。 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7)日宣布,有28489例本土確診,境外移入91例,總共28580例確診(包含91例死亡)。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3939例,臺北市2523例,臺中市3120例,高雄市2584例,桃園市2211例,臺南市2047例,彰化縣1265例,屏東縣870例,雲林縣756例,苗栗縣725例,宜蘭縣651例,新竹縣583例,嘉義縣551例,花蓮縣544例,新竹市492例,南投縣465例,基隆市374例,嘉義市357例,臺東縣314例,金門縣256例,澎湖縣149例,連江縣14例。 本日確診數2023 本日確診數2023 第三,即使已經接種疫苗,甚至已經打過加強劑量之後,再次感染COVID-19的人仍會將病毒傳播到空氣中。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即使接種疫苗,仍需要堅持戴口罩、勤洗手的習慣,並保持安全距離,只要疫情尚未平息,都必須遵守防疫措施。
本日確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1.380億、死者超過297.4萬(4月14日)
李秉穎表示,疾管署將在3、4月推動新計畫,宣導所有的人都打一劑疫苗,但最主還是想讓至今沒有打疫苗的人,至少可以接種一劑,「因為某些人可能還心存僥倖,認為過去幾年躲過了就沒關係,但這個病毒會持續在地球,不會消滅,所以打疫苗還是很重要」。 而先前疫情指揮中心也曾提醒,接種完BNT疫苗後的28天內,若出現「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心悸,心跳不規則、跳拍或顫動」、「運動耐受不良,如走幾步路就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暈厥」、「呼吸急促」等5大症狀,務必要立刻就醫檢查。 BNT疫苗先前曾出現不少人接種後引發心肌炎的案例,然而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根據香港研究最新發現,新冠肺炎引起的心肌炎死亡比例,遠遠高於接種BNT疫苗,反而曾經施打BNT疫苗者,可以降低心肌炎死亡率。 此外,研究也進一步指出,Omicron症狀維持天數較短,約為6.87天,Delta病毒感染症狀則持續約8.89天,而接種2或3次以上疫苗的人,在Omicron病毒肆虐期間,可減少住院風險。 姜冠宇指出,目前國內5歲以下兒童第一劑疫苗的覆蓋率僅有36.7%,「還需要多加油,盡量不要讓小孩在『一張白紙』的情況之下碰到病原體。」而他也進一步說明,因為我們與國外的差異是,我國的孩童相對少比例的先前感染抗體,再加上孩童處理起來,比成人的成本孩要高,因此應盡可能的去降低感染風險。 關於口罩解禁的問題,王必勝表示,目前尚在研擬,應該會以室內外來區分是否需要戴口罩,但有些場合則可能是例外,例如演唱會等大型活動。
新冠疫情逐漸趨緩,確診數也跟著逐漸下降,對此,醫師沈政男昨(2)日於臉書發文表示,對於在三月底時輕症患者便可以不用進行通報的政策,建議在確診數維持到千例以下再實施;而尚未施打任何疫苗的老人家,也由於就算疫情趨近於零仍有死亡風險,仍建議要施打疫苗比較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宣布有本土確診13532例、境外移入281例,總共13813例確診(包含62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宣布有本土確診14295例,境外移入64例,總共14359例確診(包含32例死亡)。
本日確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2.457億、死者超過499.2萬(10月28日)
目前還需要觀察確診數等狀況,如果狀況合適便可能開始執行第三階段鬆綁,將會改成「建議」戴口罩但不強制。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日宣布有本土確診76967例,境外移入19例,總共76986例確診。 姜冠宇提醒,未來持續治療對象可能不止於二次感染而已,尤其當病毒展現的樣態越來越多元、難預測,確診患者都要個別化評估,交由臨床醫師裁量判斷。 沈政男認為,上月30日當日新增43,280例,相較再上一周的同日,新增了8%,相較前一日與前兩日分別新增5%及2%的確診數,呈現等差級數,這代表並不能確認疫情高峰已過,必須等到本周三(5日)觀察是否超過五萬例,才能確定。 沈政男也直言,不要因為看到49000例,接著開始下降了,就認為九月中旬就是高峰。 感染新冠肺炎所留下的後遺症,讓許多民眾感到非常困擾,除了呼吸道受到影響外,有些人則是感到腸胃不舒服,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有些病患在康復後7個月,仍可在糞便中發現新冠病毒,導致他們持續有腸胃不適的症狀。
目前日本對於在境內確診的民眾跟台灣採用的方式差不多,都是採取家中或居住地自主管理,而比較特別的是「確診但無症狀」者,你也可以選擇在確診後的第五天進行快篩,只要快篩是陽性,你隔天就可以繼續旅程或者返台。 沈政男指出,台北市是所有縣市裡疫情最快緩解的一個,曲線升得快也降得快,原因是人口密度高,且交通便利,跟香港的曲線最像。 至於其他五都,沈政男表示,都是有城有鄉,曲線升得快,但降得慢,因為城市區域降下來的時候,鄉下正要升上去,而其他縣市,以鄉村為主,曲線升得慢,高峰沒有那麼高,降下來也慢一點。 醫師沈政男在臉書發文表示,BA.5帶動曲線上揚,昨日突破3萬例,預估BA.5比例在本周也將超過五成,與BA.2形成黃金交叉,正式進入BA.5疫情階段。 他提醒,去年中秋聚會沒染疫的親友組合,不代表今年不會,因為今年的傳染力是去年的10倍以上。
本日確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2.326億、死者超過476.6萬(9月27日)
對此,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表示,今年台灣仍然處於Omicron變異株流行的時代,全球離新冠大流行結束還很遠。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宣布有本土確診20768例,境外移入263例,總共21031確診(包含26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宣布有本土確診33377例,境外移入54例,總共33431例確診(包含38例死亡)。 李正喆也透露,16位新感染的人中,最終只有兩個人主動通報到指揮中心,其他的人通通都成了黑數,「以小見大,難以想像台灣現在已經有多少人曾經感染過了,難怪現在外面一片歌舞昇平,運動場餐廳電影院醫院百貨公司都人滿為患。可能多數的人都感染過了,沒有人在怕」。 對此,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正喆在臉書發文表示,現在運動場、餐廳、電影院、醫院以及百貨公司總是人滿為患,好像沒有什麼人在意,因為數值已經脫離現實太遠,更呼籲政府應該制定更符合現實且合理的公衛政策。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宣布有本土確診46673例,境外移入229例,總共46902例確診(包含39例死亡)。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穩定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天新增137例本土病例、0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14例死亡。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4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5例具慢性病史、28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 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10月17日至11月26日,死亡日期介於11月13日至11月27日。
本日確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2.544億、死者超過512.6萬(11月16日)
招名威直言,台灣目前染疫總人數是800多萬,雖說只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每天都還有1萬多人確診,不僅尚未完全從上一波疫情中恢復,次世代疫苗的接種率也很低,中國目前疫情嚴峻,且流行的病毒株是新型變種病毒BF.7,R0值是10至18,最多能1傳18人,傳染力極強,比現行在台灣的BA.4/BA.5的5左右高很多,若進入台灣恐後患無窮。 對此,醫師沈政男特別點名台北市,認為台北市要先破千,全台才可能破萬,否則台灣就會像新加坡、紐西蘭一樣,停留在平原期數月,且每天新增兩、三萬人確診。 黃軒今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這屬於長新冠症候群,有研究顯示,確診一周內,有近50%患者的糞便中檢驗出新冠病毒殘跡,因此研究人員也推斷,新冠病毒除了飛沫傳染,也可以經由糞口傳播。
屏東縣登革熱連5日「+0」,縣政府鼓勵醫療院所通報病例,除了原有的100元獎勵金,宣布再加碼院所通報確診獎勵500元商品券。 衛生局指出,左營區新增個案與青雲宮市集有明確地緣關係,累積達11例,為既有發生登革熱疫情的社區傳播鏈所衍生群聚疫情。 人氣網紅「英國叔叔」艾倫為讓在南非的兒子了解台灣生活,拍攝約400部在台灣生活影片,並因向「大甲媽」許願月點閱率破百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