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月四大類產品表現,年增率由強至弱,依序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元件及其他產品、電腦終端產品、雲端網路產品;月增率由強至弱,依序為消費性電子產品、雲端網路產品、電腦終端產品、元件及其他產品。 鴻海今天公布去年12月自結合併營收新台幣6293.4億元,是歷年同期第3高;鴻海去年全年合併營收6兆6219.41億元,較前年5兆9944.52億元增加10.47%,創新高。 鴻海(2317)今(4)日公布2022 年 9 月營收為8,223 億元,月增 鴻海營收2023 83.18%,年增 鴻海營收 40.39%,為歷年同期新高;同時創下歷史單月新高紀錄,單月表現優於公司預期。 鴻海今年第3季營收為1兆7,463億元,季增15.62%,年增24.4%,為歷年同期新高,第3季表現優於公司預期;累計鴻海前9月營收為4兆6,649億元,年增13.66%,為歷年同期新高,表現優於公司預期。 鴻海今(4)日公布2022 年 9 月營收8,223億元,月增83.18%,年增40.39%,為歷年同期新高,同時創下歷史單月新高紀錄,單月表現優於公司預期。
就2月個別產品類別營收與元月相較,鴻海表示,除了「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表現約略持平之外,其他三大產品類別皆有衰退的狀況。 隨著AI伺服器需求大增,外界預估,若與4月底法說會時釋出的展望相比,短短一個月鴻海集團雲端伺服器業務可望再成長10%。 主因AI伺服器單價高,以AI伺服器機櫃來說,是傳統伺服器機櫃三倍,以伺服器來說,價格是十倍以上。 前陣子筆者看了一個專題報導,主要是關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公司草創初期的故事,開頭提到郭董在一開始沒錢沒資源的狀況下到處打拼,除了這些之外,影響公司存亡的重點就在於調頭寸。 鴻海第2季法說會提到,當時與3新創車廠,2傳統車廠洽談以「委託設計製造服務(CDMS)」模式合作整車代工業務,劉揚偉今天指出,現在有2新創車廠,1傳統車廠可能即將落地,鴻海先以組裝為主,未來有機會導入旗下生產的零組件,陸續也在針對其他新客戶進行磋商。 董事長劉揚偉日前受訪,談及今年上半年營運時表示,雖然新冠肺炎尚未落幕,不過疫情已有舒緩,同時疫情帶動的宅經濟依舊持續熱燒,需求也維持著去年的狀況,此外,今年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就地過年,讓今年的返工率大幅提升,缺工的問題也不像往年那麼嚴重,今年首季確實有些淡季不淡的味道。
鴻海營收: 鴻海6月營收4228億元、為同期次高 第三季將恢復成長
主要是零組件的毛利會比組裝高出兩到四倍,若是鴻海在2025年達到原定目標的一半,則營收與獲利仍然會分別成長7%與8%。 全年營運表現預期方面,劉董事長指出,綜合全球新冠疫情、通膨以及國際政經情勢發展,讓目前供需狀況變得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料況緊俏的情況要到今年下半年才會比較明朗,但對於今年的展望,還是審慎正面看待,目前預期全年營運表現平穩。 從4大產品線來看,鴻海指出6月與5月相比雲端網路產品表現最佳,其次是元件及其他產品,再者是電腦終端產品,最後是消費性電子產品;6月與去年同期相比,消費性電子產品最佳,其次是電腦終端產品,再者是元件及其他產品,最後是雲端網路產品。
鴻海表示,因為整體供應鏈狀況改善優於預期,「消費智能產品類別」需求維持高檔,同時帶動「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強勁成長。 鴻海指出,2021年第4季營收創下歷史次高,除「電腦終端產品類別」持平之外,其餘三大產品類別相較第3季皆成長,優於公司及市場預期;與去年11月法說會展望相比,除 「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表現優於預期之外,其他三大產品類別表現皆符合預期。 過去大家對鴻海的印象,最主要的就是手機組裝事業,富邦投顧去年預估鴻海有2.06兆元營收來自蘋果iPhone。 不過因為疫情抑制消費,鴻海第二季消費暨智能產品領域營收占比也從第一季的42.1%降低到36%,而受惠宅經濟、WFH等需求延伸,鴻海電腦終端與雲端網路產品營收比重,則皆略為增加。
鴻海營收: 鴻海碳化矽、電動車 上下游互相支援
鴻海(2317)(2317)9月營收8,223億元創新高,到底有多可怕? 以去年65檔年營收超過千億元的公司來看,可能有多家公司要做八年,才能達到鴻海1個月的營業額。 基於集團現金股利配發率平均不低於四成的目標,劉董事長於法說會上宣布,今年每股將配發5.3元現金股利,配發率達到52%,創下自1991年上市掛牌以來的新高,且連續四年都超過五成。 AI熱潮興起,相關股票廣達(2382)股價表現亮眼,17日上漲2.5元,收盤272.5元。 不過PTT網友卻質疑,廣達主要業務只是「組裝」,可能稱不上「AI股」,若以同類型業務來看,鴻海市占率更高,然而卻只有廣達頻頻上漲,「這個邏輯就是沒有邏輯」。
- 有知情人士表示,經濟部投審會尚未正式審查此案,但執行大陸政策的國安會、陸委會官員認為必須阻止這筆交易。
- 11月23日,鄭州富士康再傳出爆發暴力抗議,網傳員工不滿簽新合約與招聘條件不符,並且新員工被安排與染疫老員工混住。
- 黃德才坦言「消費暨智能產品領域,因為疫情影響新機上市會遞延,因此該領域第三季預估季增長個位數、較去年同期則是雙位數下滑 。」他也預估鴻海第三季整體營業額,將較第二季有個位數增加,較去年同期則有雙位數下滑。
- 鴻海今天公布去年12月自結合併營收6606.84億元,較11月6217.13億元成長6.27%,比前年同期7137.8億元減少7.44%,優於公司預期,是歷史同期第3高。
- 劉董事長認為,今年即使市場有不確定性,但鴻海在零組件及其他產品、電腦終端產品、雲端網路產品等三個類別都還是可以成長。
至於消費智能產品也有顯著成長,主要產品持續熱銷,雖2021年同期基期已高,但年對年仍有正成長。 其中,「電腦終端產品類別」有雙位數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與上月相比表現持平、「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及「消費智能產品類別」皆略微衰退。 若與去年同期比較,鴻海表示,7月消費智能產品年增雙位數百分比,元件及其他產品因非主要業務需求下降而略為衰退,雲端網路產品及電腦終端產品相較去年同期有衰退情形。 其中,「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因客戶拉貨動能保守,2月表現較元月衰退;「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元月客戶拉貨動能較大,基期較高,因此2月相關業務也下滑。 至於「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元月因大陸鄭州廠區恢復正常生產,出貨提升基期較高,故2月出貨也有衰退情形。 主要客戶包含 Apple、HP、Dell、Sony、Cisco 等,其中 Apple 為最大客戶,佔營收比重約 5 成。
鴻海營收: iPhone 14 Pro Max 需求強於預期,獨家代工商鴻海( 受惠
「消費智能產品類別」方面,鴻海表示,由於鄭州廠區恢復正常生產,此類產品出貨提升,加上前一個月基期較低,故月對月有強勁雙位數增長。 至於「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因2022年12月為銷售旺季,基期較高,加上今年元月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少,故月對月表現衰退。 鴻海營收2023 觀察去年12月營收,鴻海今天表示,因整體供應鏈狀況改善優於預期,使得消費智能產品需求維持高檔,同時帶動電腦終端產品強勁成長。
受惠ChatGPT應用與輝達訂單需求強烈,鴻海(2317)集團雲端伺服器業務訂單量激增,上調今年相關營收增幅與AI伺服器占整體伺服器占比。 業界估算,鴻海AI伺服器相關訂單量激增數百億元,成為這波AI浪潮大贏家。 除此之外為了提升鴻海集團整體獲利能力,提出未來 3~5 年的營運成長計劃,包含 F1.0(現況優化)、F2.0(數位轉型)、F3.0(轉型升級)。 在 F3.0 方面,提出「3+3」經營戰略,涵蓋 3 大新興產業「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以及 3 項新技術「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預估長期毛利率有望從現行的 6%~7% 區間提升至 7%~7.5%。
鴻海營收: 客戶沒有砍單 鴻海去年12月營收6,293億元、月增14.20%
〔記者陳柔蓁/台北報導〕鴻海(2317)將在6月23日舉辦股東會,今日公告股東會議事手冊,董事長劉揚偉在營業報告書中表示,去年對於鴻海集團來說,是相當不容易的一年,外有中美貿易大戰燒得火熱,內則有公司領導團隊交棒轉換,內外都處在一個高度變動時期。 今年疫情考驗,繼續升級3+3:「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3大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3項新技術領域。 我們除了調配不同廠區產能支應外,先前也已經開始招募新進員工,逐步往恢復正常產能的方向進行,預估第四季營運展望將與外界預期大致相當。
另外,集團也在採購流程中導入系統化機制,以排除人性所可能帶來的弊端,減少不必要的成本、也增加股東利潤,進而達到「興利、除弊」的效果。 在Foxconn1.0現況優化部份,鴻海在去年已對外宣示「分工、分享、興利、除弊」四大重點並貫徹執行,也就是以「強中央、富地方」的精神讓中央與子公司以及中央與次集團之間分工清楚,並全力推動集團內部的資訊高速公路以彼此即時分享各項資訊與心得。 至於「F2.0為明天,即數位轉型」,包含大數據資料庫、供應鏈管理、自動化決策。 「F3.0為後天,即產業轉型升級」,鴻海每五年就會推出一個五年計畫, 像是在2021年提出的五年計畫就是3+3,布局三大產業與三大核心技術,尤其是電動車產業,五年之內相關營收一定要上兆元,「否則對鴻海沒有意義」。 他表示,鴻海擬定了F1.0到F3.0的轉型升級策略,「F1.0就是今天」,即企業現況優化,包括分工、分享、興利、除弊、分工增加效率。 劉揚偉直指,只要是人一定有弊端,人性本貪、貪圖更好生活,但貪心促成人類進步,有合法與不合法,必須要避免不合法的貪心。
鴻海營收: 鴻海8月營收4,489億元創同期新高 9月可望上揚
個股部分,外資今天大賣緯創和仁寶,調節金融股;轉買鴻海和台積電,皆終結連5日賣超。 累計第2季鴻海自結合併營收1兆3571.42億元,較第1季1兆3471.12億元微增0.74%,也創歷年同期新高。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有臺灣國安官員希望鴻海集團放棄對大陸半導體從業者紫光集團的投資。 有知情人士表示,經濟部投審會尚未正式審查此案,但執行大陸政策的國安會、陸委會官員認為必須阻止這筆交易。
對於媒體報導,鴻海控告新聞編採人員,引起中國大陸媒體群起激憤,在鴻海的大客戶蘋果公司介入後,戲劇化和解,僅索賠1元[37]。 鴻海營收 2010年,富士康接連發生員工連環跳的「墜樓事件」(深圳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引起軒然大波,國際科技大廠關注,甚至驚動國台辦,富士康為「血汗工廠」之名不脛而走[38]。 在連11跳之後,郭台銘及富士康集團特別向員工發出兩封公開信,郭台銘除了慰問員工、對廠內軟硬體做改善外,另一封信則要求員工簽協定,大意為若再發生自殺事件,員工及家屬不再向富士康要求法律以外過當訴求[39]。 2010年5月27日,郭台銘親上火線,眼眶泛紅四度鞠躬道歉,並開放廠房讓媒體參觀採訪,盼以此破除血汗工廠之名,也表示撤回先前之公開信[40]。 2012年4月28日,外界長年質疑鴻海是血汗工廠,郭台銘則表示「血汗工廠有什麼不好?我們流血流汗,只要我們符合法令,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41][42][43]。
鴻海營收: 折疊機掀熱潮 鴻海樂
金融股近期股價表現不佳,報酬率偏低,有投資人認為「金融股存股神話破滅了」,並認為這波下跌看不到底。 然而PTT網友卻不認同,有人指出,股價下跌正好是加碼的好時機,加上銀行不會倒閉,「真正存股的在偷笑好嗎?終於可以加碼,一堆存十幾年的根本沒在怕」,還有投資人從台中銀10塊買到現在直呼「笑呵呵」。 觀察外資在台股布局動向,摩爾投顧分析師林漢偉接受記者電訪分析,外資從8月開始在台股現貨和期貨市場布局偏空,調節金融股和傳產股,不過在電子股賣壓相對輕。
- 展望今年第1季,鴻海指出,去年12月鄭州廠區生產營運基本上已回復正常,預估今年第1季營運展望將與外界預期大致相當。
- 鴻海表示,在全體同仁努力下,去年十二月份鄭州廠區生產營運基本上已經回復正常。
- 鴻海前11月營收5.99兆元,追平去年全年6兆元水準,較去年同期增加13.56%,如果以年度角度來看,四大產品線則均較去年同期出現正成長表現,「電腦終端產品類別」、「消費智能產品類別」、「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同較去年出現雙位數成長。
- 例如,優化了網站平台以與投資大眾高效溝通、提昇法人與投資人體驗;也建構了供應鏈管理平台,讓鴻海的上游廠商與客戶都能夠清楚相關訂單執行情況,一方面使公司可以藉由明確的數字表現強化供應商管理,另方面也讓鴻海能夠更機動迅速滿足客戶的需求變化。
- 鴻海指出,8月大陸雖歷經四川和重慶限電,但集團透過營運彈性,以及供應鏈優勢因應,對營運影響不大。
但劉董事長強調,集團還是會盡最大努力來維持穩定的表現,預期今年全年營運展望大致持平。 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受惠於消費性及其他產品零組件需求,同樣呈現雙位數成長。 累計2022年第1季營收1兆4081.7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年增4.83%,季減25.5%,鴻海表示,第1季營收為歷年同期新高,優於公司預期,主要因整體供應鏈情況較為穩定。
鴻海營收: 604億 鴻海營收創最旺1月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5日電)鴻海自結11月合併營收新台幣6217.13億元,創歷年同期次高。 法人指出,鴻海在iPhone 13系列整體供貨比重約65%至70%,鴻海更是iPhone 13 Pro Max獨家組裝代工供應商;鴻海集團也是iPhone 13系列金屬機殼供應商,並切入後鏡頭模組和前鏡頭模組。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5日電)鴻海自結去年12月合併營收新台幣6606.84億元,創歷史同期第3高,帶動鴻海去年第4季營收1兆8333億元,創歷史單季次高,去年全年營收5兆9375.54億元,創歷史新高。
另外雲端網路產品中,伺服器需求維持高檔,元宇宙帶來雲端資料存儲及雲端運算的龐大需求,對資料中心(Data Center)需求增加。 鴻海指出,5月營收與預期相當,若與4月相較,從4大產品線來看,消費智能產品受惠客戶拉貨需求,有雙位數百分比成長;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雲端網路產品較4月相比表現持平,其中元件和其他產品因主要零組件略有成長,不過非主要業務需求下降。 觀察鴻海7月各產品類別表現,雲端網路產品、消費智能產品由於客戶拉貨動能增加,較6月成長雙位數百分比;元件及其他產品受惠於零組件出貨增加,月增個位數百分比;電腦終端產品雖受到個人電腦(PC)市場需求趨緩影響,但受惠於返校需求增加,業績與6月相比表現持平。 就11月營收細目來看,鴻海指出,與10月相較,「元件其他產品類別」維持正成長;「消費智能產品類別」、「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及「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則衰退。
鴻海營收: 鴻海積極佈局電動車,將是 2025 年達成 10% 毛利率目標的關鍵
尤其「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受到逐漸進入生產淡季,以及鄭州疫情影響部分出貨,故本類別月對月呈現衰退。 此外,「電腦終端產品」雖因中國持續受疫情封控,但整體對營運影響不大,月對月仍有顯著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則受惠於消費智能產品類別零組件出貨增加,故月對月表現有顯著成長,以第3季、今年1至9月來看,旗下4大類產品業績皆有顯著成長。 鴻海指出,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四大產品線營收均與去年12月下滑,僅品牌伺服器拉貨動能持續,仍維持強勁月成長。 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各有消長,元件及其他、雲端網路產品維持顯著年成長,電腦終端、消費智慧產品則因去年基期較高而有所衰退。 鴻海訂3月15日舉辦法說會,公布上季財報及展望,法人預期本季將淡季不淡。 鴻海分析,元月與去年12月相較,「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及「電腦終端產品類別」維持成長;「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及「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則衰退。
鴻海去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5.343兆元,較前一年增加1%;本期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為新台幣1153.09億元,每股盈餘為8.32元。 鴻海去年12月自結合併營收6293.4億元,較去年11月5510.92億元增加14.2%,比前年同期7175.83億元下滑12.3%,仍站上歷年同期第3高。 鴻海指出,10月疫情發生以來,與地方政府、客戶密切聯繫與合作,在遵守官方的防疫政策下,照護員工健康以及安全生產一直是始終堅持的首要經營原則,鴻海盡力維護員工權益,讓現有與新進員工都能受到最好照顧,一起度過此波疫情。 鴻海說明,現階段除了調配不同廠區產能支應外,先前也已經開始招募新進員工,逐步往恢復正常產能的方向進行,預估第4季營運展望將與外界預期大致相當。 低軌衛星與元宇宙領域,鴻海首顆低軌通訊實驗衛星即將完成最終測試,預計下半年發射升空;集團也逐步完成在元宇宙的布局,目前已於廠區內導入元宇宙及AR技術,應後續在智慧城市領域的發展,也會持續探索AR眼鏡在觀光產業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