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是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的長子,同時也是長榮海運的大股東,昨轉讓一半持股至信託專戶約15.98萬張,轉讓後張國華還有近16萬張持股,同時張國華的妻子楊美珍也持股全部信託,約4.71萬張。 此外,張國華還將2.58萬的張長榮國際信託,楊美珍亦將8,200張的長榮國際一併信託。 臺灣開放空禁後,張榮發跨進了航空業,於1989年成立臺灣第一家民營的國際航空公司《長榮航空》,成為唯一能跨進國際市場的民航業者,領導長榮成為全球知名的國際交通運輸集團。 除了長榮航空、長榮海運之外,還包括長榮航太、中再保等多家公司,其各自有不同的股權結構及爭奪關鍵,端視前期主要幾家公司的結果而定,長榮集團經營權爭奪戰的最後結局,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可能。 巴拿馬商長榮國際(以下簡稱 EIS)不僅是長榮海運的最大股東(持股 7% ),也因為長榮海運是長榮航空的最大股東(持股 14.77% ),使其不管是在海、空領域都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他強調,管理公司是練基本功,把基礎打好,把最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才能發揮戰鬥力。 長榮張國華2023 長榮於6月30日爆出二筆盤後鉅額配對交易,達17萬餘張、總金額159億元,到底是誰買下來,答案揭曉。 長榮張國華2023 依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長榮大哥張國華6月激增71,656張,另關係人也增加26,792張,合計達98,357張,估計斥資92億元;持股比率從3.02%翻倍攀升至6.48%。 市值一度破兆的長榮集團,經歷全球海運超級景氣後,今年卻爆發赤裸裸的兄弟之爭,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經營權相爭,四兄弟中一向最低調的張家老大張國華居中折衝,最後發揮智慧,紛亂中一槌定音,守護長榮帝國逐步走向專業經理人制。
長榮張國華: 輝達砸8000億元買庫藏股 股東頭疼業界困惑
去年9月,長榮張家大房老三張國政靠攏大哥張國華,弟弟派勢力瓦解,平息家族分裂危機,近期老大、老三更達成共識,張國政人馬將於今年長榮航空董事改選後,正式進駐董事會,形成兩兄弟合作的新局面。 不過本刊調查,長榮集團控股公司長榮國際的董事會結構,於上月下旬悄悄改變,張國華不僅掌握多數席次,也主導旗下多家公司今年的董事改選,續掌集團經營權大權。 去年9月,長榮張家大房老三張國政靠攏大哥張國華,弟弟派勢力瓦解,平息家族分裂危機。 近期,老大、老三更達成共識,張國政人馬將於今年長榮航空董事改選後正式進駐董事會,形成兩兄弟合作的新局面。
這些被撤換的董事代表及專業經理人所帶領的公司營運表現優異,卻還是因為家族的鬥爭下台,此種不符合公司治理的狀況比比皆是,令人無法認同。 張國華受訪時指出,集團兩大重要核心公司長榮國際、巴拿馬長榮國際,每位兄弟持股差不多,只要彼此稍有意見不同就會陷入紛爭,沒人能真正主導。 長榮張國華2023 張國華以海運為主,老三張國政喜歡航空,等待資金到位,逐步拉高長榮航空持股,買到足以能掌握董事會,張國華將支持弟弟經營航空。 張榮發的四個兒子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張國煒分別對 EIS 持股各 20%,但長期以來 EIS 長榮張國華 的掌控權都在大哥張國華手中,甚至還掛名「永久董事長」,公司迄今沒有開過一次股東會,似乎對於弟弟派而言,唯一的破解方式只有以過半股權召開股東臨時會。 然而,過去弟弟派只有張國明、張國政兩人,合計股權也才 40% 無法達到門檻,現在則因為張國煒的加入,加起來有 60% ,等於有了打開這個神祕金庫的鑰匙。
長榮張國華: 財經人物
直到2014年才回任長榮海運董事名單,重回大眾視野;2016年接掌長榮集團。 長榮鋼鐵的爭奪戰可以說是關鍵一戰,因為只要拿下長榮鋼鐵,就有助於爭奪明年長榮航空的經營權,也相繼會影響到長榮航太、中再保( 2851-TW )等後續的結果。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於 2016 年過世,遺屬上表明「四子單獨繼承」,引發家族內部成員不滿,大房三哥張國政提出遺囑無效之訴,在一審時敗訴,爾後又提出上訴,高院近期二審宣判,依舊判決遺囑有效,再次駁回上訴。
據期貨業者表示,這筆159.55億元交易案是30日當日完成交割,張國華給付的交割款有可能賣現股、買個股期貨參與除息,每股70元現金股利當日(30日)折現退回期貨保證金專戶的鉅額款項來交割。 長榮海運再度寫下驚奇傳奇,手中拿著長榮海運「船票」的投資人,看到日前公布的獲利數字心情都超嗨。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在張榮發於 2016 年辭世後,長榮集團也與許多的企業一樣,爆發了子女的經營權爭奪,而這一爭就是 6 年,由強人張榮發一手創立的長榮集團,在兄弟紛爭中,已走向分家分治的道路。
長榮張國華: 經營權法律戰過招 長榮鋼鐵喊話:誤導投資大眾、危害資本市場秩序
2022 年 2 月 25 日是長榮國際的董監事改選,過去一直維持中立的二房卻突然表態支持弟弟派,讓弟弟派成功地拿下長榮國際,外界猜測可能的原因之一為:由於二房獨子張國煒所創辦的星宇航空想拓展歐美航線,若與弟弟派合作拿下長榮航空,便能藉由合作讓星宇航空避免掉一大筆額外的開銷。 長榮集團創辦於 1968 年,由張榮發所創辦,最初只有長榮海運一家,以一艘二十年船齡的雜貨船刻苦經營,卻在張榮發的帶領下成為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之一,更讓他獲得了「世界船王」的稱號。 張國華對海運市場的判斷相當精準,但他只是以董事身分參與討論與決策,實質經營仍尊重專業經理人,像是在決策時提出趨勢與大方向,從過去汰舊換新的造船策略,到近期的航運減碳新法規,張國華早早與經營團隊商討對策,未雨綢繆。 長榮張國華 對照投票結果,支持大哥派,現有經營團隊的權數達51.93%,反觀弟弟派為45.15%,差距明顯拉開。 除外資在電子投票已做出決定,多數小股東或許平時沉默,但在關鍵時刻有志一同,把這票給了張國華,也用選票決定長榮的未來。 長榮鋼並非特例,張榮發過世後,張國華理應獨攬大權,通包各子公司董事長大位,但他反其道而行,大量啟用專業經理人,努力抹去張家「家天下」的刻板印象,因為他深知長榮集團家大業大,自己絕非全才,終得走向專業治理。
此外,長榮船身傳統的深綠色也開始年輕化,張國華聽取內部決議更改貨櫃及船身的顏色,經過各方意見後,現在長榮2.4萬TEU(20呎標準櫃)貨櫃輪顏色由墨綠色塗裝改為青蘋果綠,採取較為大膽的顏色,在太陽照耀下,顯得更出色。 長榮張國華2023 張國華全力打造股東及員工的福利,他一直覺得,他現有的財富,都是父親張榮發賺來的,但是努力經營公司,公司賺錢、股東的股票就會值錢,員工福利會更好。 他說,有一父親把他叫到房間要他回公司,其間還提到張國華的長子,但當時張國華還不想回去,只好和父親說,要不就讓孫子回去學習,張榮發也一口答應。
長榮張國華: 58 陸委會規劃恢復兩岸觀光 航空及旅遊業者Q4「雙利多」可期
在外界的印象中,張國華有著說一不二的固執性格,但事實上,他有一顆嚮往自由的心。 直到2014年,他再次回任長榮海運董事名單,重回大眾視野;2016年才正式接掌長榮集團。 這些不起眼的改變,對看績效的外資,心裡有數,於是乎長榮鋼投票前夕,ISS直接呼籲票投大哥派,外資也票票入匭;小股東看著長榮海、長榮航、長榮鋼,三家指標公司均能在疫情之下交出好成績,又怎會無感? 因此,在股東會通過決議發0.8元現金股利後,張國煒的華光投資將領得3.84億元現金股利,三哥張國政個人持股9萬2千多張,將領得7396.8萬元現金股利。
- 他在40多歲時不願與體制抗爭,主動請辭離開長榮,一走就是人生最精華的16年。
- 張家友人表示:「長榮分家分治是進行式,目前就是老大、老三在主導,小k(張國煒)就是配合,弄得好大家就分一分。」只是資產變現容易,如何分配才是大學問,長榮集團紛擾在張國政靠攏大哥後,看似畫下句點,但未來如何演變還需要再觀察。
- 其中,林寶水、戴錦銓為長榮海運法人代表,和孫嘉明都被視為大哥張國華系,長榮國際法人代表張明煜、聖世公司兩名代表吳景明、朱文慧都屬於三哥張國政人馬。
- 張榮發的四個兒子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張國煒分別對 EIS 持股各 20%,但長期以來 EIS 的掌控權都在大哥張國華手中,甚至還掛名「永久董事長」,公司迄今沒有開過一次股東會,似乎對於弟弟派而言,唯一的破解方式只有以過半股權召開股東臨時會。
- 直到2014年,他再次回任長榮海運董事名單,重回大眾視野;2016年才正式接掌長榮集團。
- 回顧過去6年的營運歷程,長榮海運在2016年到2018年期間雖慘淡經營,但我們也利用這幾年訂造新船,才得以在疫情期間站穩腳步,逆勢增長,提升公司在同業的競爭力;長榮航空雖遇疫情衝擊,但在專業經理人的帶領下,仍然能夠突破逆境,成為全球少數獲利的航空公司;長榮鋼鐵在上市後也一直受到投資人的肯定。
長榮在8月14日及21日,共申讓37.5萬張長榮航, 長榮在今年5月選任長榮航的董事時,持股總數是77.6萬張,根據公司法規定, 董監賣股票超過選任時的一半,董事資格自動解任,也就是說,長榮再轉讓1.3萬張長榮航股份,長榮航就會被迫重新改選。 對於家族紛爭,本人已數度表達誠意,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希望4兄弟坐下來好好談,但迄今尚未得到兄弟任何正面回應。 反而僅看到有心人士出於一己之私,持續透過媒體放話,對本人不斷的攻訐與詆毀,兄弟聯手取得長榮國際經營權之後,甚至不惜違法、無視公司章程,在今日召開巴拿馬長榮國際股東臨時會,欲推舉張國明先生取代本人的職位。
長榮張國華: 財經理財
目前長榮鋼鐵的主導權仍掌握在哥哥派手中,而就長榮鋼鐵的持股狀況,哥哥派掌握約 21% ,而弟弟派則掌握了約 33% ,也讓掌握 12% 的大股東殷琪成為兄弟兩派欲拉攏的對象。 以張國華鍾情的長榮海運來說,他將董事長一職交由船長出身的張衍義,總經理謝惠全則熟稔業務,首席副總經理吳光輝具財務專業。 張國華受訪時指出,集團內這兩大重要的核心公司長榮國際、巴拿馬長榮國際,每位兄弟持股差不多,只要彼此稍有意見不同就會陷入紛爭,沒有人能真正主導。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市場一直傳言長榮集團會進行「海空分治」,也就是長榮海運(2603)由大哥張國華掌控,長榮航(2618)將交給老三張國政接手,長榮集團對此傳言從未証實過,但近來長榮海運及長榮國際陸續申報轉讓40餘萬張的長榮航來看,傳言的真實性似乎頗高。 第一個情勢丕變的,便是成立逾25年的立榮航空,原為立榮董事長的張國煒,去年9月底,以完成階段性任務為由辭去董事長一職,改由之前的林志忠接任,公司等於回到原點;緊接著,去年6月改選董事的長榮鋼鐵,今年2月公司董事會也決議提前全面改選董事,隨後被視為弟弟派的3名董事集體請辭,預計換上張國華人馬。 【時報-台北電】長榮6月30日出現一筆盤後鉅額交易逾17萬張、成交金額高達159.55億元,驚動市場,該筆是由第一金安和賣出由國泰松江買入的對敲交易,市場認為是巴拿馬長榮國際(EIS)出脫持股,由長榮集團大哥張國華全部吃下,逐步完成兄弟分家目標邁進。
不過本刊調查,長榮集團控股公司長榮國際的董事會結構,於上月下旬悄悄改變,張國華不僅掌握多數席次,也主導旗下多家公司今年的董事改選,續掌集團經營大權。 回顧過去6年的營運歷程,長榮海運在2016年到2018年期間雖慘淡經營,但我們也利用這幾年訂造新船,才得以在疫情期間站穩腳步,逆勢增長,提升公司在同業的競爭力;長榮航空雖遇疫情衝擊,但在專業經理人的帶領下,仍然能夠突破逆境,成為全球少數獲利的航空公司;長榮鋼鐵在上市後也一直受到投資人的肯定。 長榮國際為立榮航空的最大股東,掌握約 23.48% 股權,弟弟派也因此順利拿下立榮航空,而在 2022 年 4 月 14 日經立榮航空公司董事會決議,張國煒成為立榮航空新任董事長。 儘管外界好奇張國煒未來是否會將立榮航空和星宇航空合併,他則表示目前對此並沒有規劃,仍將以穩定立榮及經營好星宇為首要目標。 本人認為兄弟對集團各公司經營理念容有不同,但不應對高階經理人用唆使黑道、媒體抹黑、濫訴興訟的方式,讓專業經理人頻於應付無法專注本業,這些都是和公司治理背道而馳的作為。 有鑑於此,延續現任專業經理人的績效以保障投資大眾與員工的權益是我的使命與責任,今天我想以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現任董事長的身份呼籲所有投資大眾,繼續支持現任的經營團隊。
長榮張國華: 巴拿馬長榮國際股臨會今召開 「永久董事長」張國華:違法即刻取消
根據海運研究機構Alphaliner統計,全球大型貨櫃輪有逾80%船齡已經超過10年,為了達到減碳標準,明年開始不得不減速,運能勢必受到衝擊。 拜疫後旅遊商機大起之賜,長榮航今年營收獲利均大幅成長,前7月營收1117億元,年增48.4%,上半EPS為1.95元,張國政此時若接手長榮航,是打順風牌,一切都會很順手。 同時,隨著這份名單出爐也宣告,2016年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逝世後,歷經7年的長榮家變大戲正式落幕,由大哥張國華掌控市值兆元的長榮集團。 至於今年展望,孫嘉明指出,以目前需求來看,歐洲受惠於慕尼黑、米蘭相繼開航,航網比疫情前多,高艙等需求非常大,月底又有computex展,洛杉磯及舊金山早班機皆已陸續恢復飛航,「第2季的營收不會比第1季差」,且油價壓力也較第1季減輕,對獲利也有幫助。 台股在6月30日驚傳爆出有247億元史上罕見盤後鉅額交易,從統計中赫然發現,長榮有二筆鉅額配對交易就達1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