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因為公眾努力發聲,品牌與通路商積極回應、自主淘汰,終促成臺灣提前兩年,自2018年起淘汰塑膠微粒,禁用塑膠微粒產品。 塑膠做的 微塑膠是直徑或長度小於 5 毫米,極為細小的塑膠顆粒。 目前全球的塑料生產佔全球石油消耗量 6%,相當於全球航空業的石油消耗量。 如果成長趨勢維持,到 2050 年,塑料行業將佔石油消費總量的 20%。 加點製造為產品開發專業知識交流社群,專業問答提供開發者互助學習,也可以快速的搜尋在地的優秀設計與製造廠商。 成品可以大幅減輕重量,具有緩衝、絕熱、電絕緣、吸音等效果,適合大量生產,可以加工的尺寸和範圍廣,應用如水果包裝、衝浪板、單車安全帽、汽車內裝(駕駛座靠枕、保險桿,和儀表板下方的緩衝材等等),但是相對的設備和模具也不便宜。
●清潔:不鏽鋼、鈦、竹等材質吸管因為無法透視內側,可能有衛生疑慮。 其實只要使用後馬上清洗,並搭配軟刷毛刷洗內側(勿使用硬刷),就能做到清潔。 ●破碎:玻璃吸管有摔落破碎的可能,但只要小心擺放或使用就能避免,就如同使用家中陶瓷或其他玻璃餐具。 ●堅硬:金屬與玻璃材質都是堅硬物質,使用時跌倒可能傷及人體,就如同拿筷子般,不可邊活動邊使用。 4大場所包含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8000家業者,禁止提供「內用者」一次性塑膠吸管,預計2019年7月1日上路。 2020年所有餐飲業內用都不可提供,2025年全面限用一次性吸管,民眾需要吸管必須自費,2030年則全面禁用,商家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
塑膠做的: 回收綠報報 R-Paper
邀請您一同與綠色和平要求超商、超市、量販店為減塑做出永續選擇,轉以重複使用為主的銷售模式,為您我的地球的未來做出更好的改變。 延續 2020 年,綠色和平對臺灣九大零售通路企業進行第二次的減塑評比,2021 年 1 月動員 45 位志工,實地調查超市和量販店共 67 家門市在塑膠包裝的使用,是否有所改善。 結果發現生鮮產品使用塑膠包裝的比例高達九成,相較 2019 年整體增加了 4%!
目前已有研究著手開發替代包裝,例如使用無毒材料的合成奈米層片;但正如《新科學人》所報導的,在漫長的監管過程下,我們無法在幾年內一睹技術的進步。 與此同時,TerraCycle等類似組織已經建立了針對餅乾外包裝的專門回收計畫。 民眾的減塑意識越來越普遍,使超商超市等零售通路企業必須為一次性塑膠包裝尋找替代方案。 然而許多企業選擇以生物可分解塑膠(如:PLA)做為替代材質,真的比較環保?
塑膠做的: 雲端小白的技術即戰力!完整雲端應用展示,助你敲開雲端產業入門磚
吹氣成型又稱中空成型、吹塑成型,機台中間包覆著吹氣裝置,當原料加熱後擠壓經過模頭後的塑膠,會呈現中空管條狀,兩邊模具合起後會切斷餘料,接著進行送入空氣到模具,此時塑膠會像吹氣球到填滿整個模具內壁,最後冷卻後取出成品。 使用材料如 ABS、LDPE、HDPE、PP、PC、PS 等等,而產品多為各式各樣的瓶罐、汽車與醫療會用到裝液體的零件。 將定量的塑膠熔融液體放到加熱的兩件式密閉模具裡後,再旋轉模具,讓物料均勻地分布在模具壁上,等凝固後就可以打開模具取出成品。 過程中會利用空氣或是水降溫,而成品必為中空結構,加上因為旋轉的關係,成品都有著柔和的曲線,不太適合做小型、精細的產品。
再如 ecoBirdy 系列的兒童桌椅都是由回收的塑料玩具製成,目的是要提高兒童的環保意識,因為這些兒童座椅雖然以新產品面目出現,但塑料再生性質仍然可以辨識。 《塑料:重塑我們的世界》展的多位籌劃人坦率承認,認為人類將生活在一個沒有塑料的世界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天真想法。 相反,他們強調,現在最迫切需要的是凖確識別塑料這種材料在哪些地方必不可少,同時在哪些地方並非不可或缺,因而可以減少使用,並最終廢除使用。
塑膠做的: 利用工作即時通,輕鬆地與雇主建立初步聯繫
比如說,最初發明合成樹脂賽璐珞是為了替代製作台球的象牙,因為在19世紀台球的需求量很大。 後來發現賽璐珞製成薄條時,彈性和透明度都非常高,於是利用這一特性研發出攝影膠片,從根本上影響了攝影行業,並最終推動了電影業的發展。 這個概念的原理是:將聚乙烯轉化為液體化學物質,用於各種常見的家庭用品與電器,例如洗碗劑或冰箱冷卻劑,因為目前應用在冰箱冷卻或空調的化學物質(包括氫氟烴)正是排放溫室氣體的來源。
易於機械加工等優點,是平常經常使用的玻璃替代材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單體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壓克力單體)。 Polyethylene(PE)聚乙烯:薄膜,包裝袋(一般常見塑膠袋),填裝瓶(如沐浴乳、清潔劑),管道。
塑膠做的: 飲食產業應兼顧經濟與生態 生物愈多元才能守護糧食作物
分解(decomposition)為將塑膠透過化學之手法如甲醇分解、糖酵分解、水分解…等方法將塑膠解聚成寡體(oilgomer)或單體(monomer),最後再將寡體或單體聚合成塑膠。 此種手法較適合處理縮合聚合而來的塑膠,如PC、PET、PA及PU等。 熱裂解法 熱裂解為化學性回收之一環,此法可透過粉碎、無氧裂解、冷凝、油水分離、蒸餾、冷凝等過程,將熱固或熱塑性塑膠變成裂解燃油(40%)、氣體燃料(20%)、碳黑(20%)及水(20%)等產物再利用[4]。 陳意容表示,最近公司試著開發結合現有的化學纖維,推出具有冰涼感、涼感、發熱、抗菌特性的環保紗,朝向做出百分之百環保,但是也具有高附加價值與機能性的衣服。 環保紗科技館員工沈慧晴說道,環保紗製成的衣服,特性是舒適、快乾,而衣服只需水洗,不需使用化學清潔劑,清洗方式無論手洗或洗衣機清洗都可以。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台灣2018年塑膠總回收量為53萬公噸,而其中寶特瓶則高達52億支,如此龐大的回收量對於環境造成了重大的危害。
不過奧索默補充說,如果熱解的產物成為如耐久型塑膠等優質新材料的原料,它是可以被視為循環經濟的一部分。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塑膠做的 Forum)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塑膠的製造量預計在未來20年將倍增。 與此同時,塑膠的回收率卻停滯不前,歐洲約為30%,美國僅達9%,許多開發中國家更是接近0%或完全沒有進行回收。 有時這也挺尷尬的:回收業必須將塑膠薄膜與可回收物質分開,以便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想想那些淋膜的便當盒、紙盒)。
塑膠做的: 發現天然食用藍色素新來源!食品巨頭瑪氏可望將其商業運用、替代人工色素!
請您花一些時間熟讀我們的隱私權做法,我們歡迎您的任何疑問或意見,提供我們將產品、服務、內容、廣告做得更好。 在另一方面,批評者認為熱解是昂貴又不成熟的技術,新創公司在這幾年來來去去,沒有一間有辦法達到汙染控制界限,或技術和財務目標。 而且,利用化石燃料製造柴油還是比用塑膠垃圾來得便宜。 熱解能處理多數機械式回收業者無法處理的薄膜、囊袋和多層材質之類的塑膠,創建塑膠轉製燃料公司「Renewlogy」的普立揚卡. 而且她還說,除了「極少量的二氧化碳」,並不會產生有害汙染物。 包裝作為行銷的一環(想想那些不必要的包裝),無法保證內容物就因此較好。
壓縮成型常用來製作熱固性塑膠製品,和添加玻璃纖維而增強原料的塑膠製品,其中尤其適合造型簡潔、無內倒角又具有厚度的物件,像是重型零件、插座、杯盤等等。 許多塑膠是完全的無定形體[10],包括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所有熱固性塑膠。 塑膠做的2023 也有一些塑膠屬於液晶聚合物(英語:Liquid crystal polymer)[10]。
塑膠做的: 沒有想色色!妹子崩潰求助:睡覺一直高潮
近幾年出現的IMD技術,因為較傳統二次加工技術更環保,並且可以在塑膠射出成型的同時就完成圖案印刷,較省人力與時間成本。 大多數塑膠含有其他有機或無機化合物,混合添加劑的範圍從零百分比(為用於包裝食品),某些電子應用超過50%的聚合物量。 許多塑膠中含有填料,相對惰性的,廉價的材料,使產品變得便宜。 塑膠做的2023 當時尚產業牽扯到塑膠時,消費者需要更加留意自己身上所穿的衣物。 根據2016年11月的一項研究,洗一次衣服會釋放多達70萬個超細纖維(其他研究的估計數量明顯更高);2019年8月的一項研究發現,儘管描述得冠冕堂皇,精緻衣物的洗滌方式對環境的危害更大,每桶衣物平均會多脫落80萬根超細纖維,包括天然和合成纖維。 其中,合成纖維以石油為原料,這些超細纖維只有人類頭髮的1/5粗細,大部分最終都會流向海洋成為汙染源。
石化原料還原(feedstock recycling)與上述的熱裂解法類似,只是此法透過無氧熱裂解技術將塑膠先還原成石化液體油或氣體等石化原料,最後再經由重新聚合,將這些石化原料再造塑膠或其它再生石化商品。 歡迎您加入看 ”希平方學英文” 感謝您使用我們的產品和服務(以下簡稱「本服務」),本服務是由 希平方學英文 所提供。 本服務條款訂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會員以及所有使用者(以下稱會員)的權益,並構成會員與本服務提供者之間的契約,在使用者完成註冊手續前,應詳細閱讀本服務條款之全部條文,一旦您按下「註冊」按鈕,即表示您已知悉、並完全同意本服務條款的所有約定。 如您是法律上之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如未滿二十歲之未成年人),則您在加入會員前,請將本服務條款交由您的法定代理人(如父母、輔助人或監護人)閱讀,並得到其同意,您才可註冊及使用 希平方學英文 所提供之會員服務。
塑膠做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比如在美國密西根州,梅森的Dart Container工廠中就在進行對使用後聚苯乙烯以及工業聚苯乙烯的回收。 綠色和平在馬尾藻海研究團隊的調查指出,這些海洋中的塑膠污染主要來自一次性的塑膠瓶和塑膠包裝,包含像是瓶裝水、瓶裝飲料、零食袋、食物的塑膠包裝等。 塑膠做的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簡稱 IUCN) 的調查報告,微塑膠造成的污染遠超過我們想像。 危害海洋的塑膠問題中,家用及工業排放的微塑膠佔 15%-31%,比大型塑膠製品降解分裂後造成的污染更甚。
- 德國材料製造商科思創宣布已成功開發創新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回收製程,該技術能將PC塑料被轉換回單體,該單體可作為替代性原材料再次被使用於生產過程。
- 2020年所有餐飲業內用都不可提供,2025年全面限用一次性吸管,民眾需要吸管必須自費,2030年則全面禁用,商家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
- 東管處今年5月在綠島成立的塑膠容器工作坊,平均一週回收社區和店家50多公斤的寶特瓶容器。
- 我們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上擁有正式諮詢地位,並積極在國際會議上為環境發聲。
- ABS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的縮寫。
- 多數人都擁有幾個能重複使用的袋子,最需克服的障礙反而是記憶力。
- 到了傳統市場,店家也是主動用輕質塑膠袋將顧客需要的蔬果迅速打包起來,再交到顧客手上。
中國現有大約300座垃圾轉製能源廠在運作,另外還有數百座在籌備中。 東西不只有一種用途,甚至塑膠也是可以改造的,或者賦予新用途。 也許你可以為一個又一個廢棄的塑膠製品賦予新的、美麗的、有用的用途。 例如,將寶特瓶化作植物盆栽,托盤或甚至是時尚的裝飾。
塑膠做的: 原料來源的永續性問題
別人看了嫌麻煩,對兩個人而言,如此的減塑,只是生活裡的「舉手之勞」。 除了帶領民眾走入第一線,海湧每次淨灘,也都不忘串連在地居民。 陳人平解釋,多數淨灘都是外地團體帶領不同的團隊前往當地,但地方的居民其實就是最好的海洋守護者,倘若每一回都能串連再多一些居民加入,維護海洋環境的力量,才能繼續延伸、凝聚。 尤其占海岸廢棄品最大宗的塑膠袋、塑膠瓶,風吹日曬裂解後,碎粒漂浮在海水當中有如魚卵,常被海中生物誤食。 有的導致海龜、鯨豚、水鳥身亡,有的進入魚類身體後,再被人類吃下肚。 陳德豪坦言,近年來吸引民眾、企業相繼投入的淨灘,最大的意義仍在於大眾親臨海岸目睹海洋汙染的震撼後,在生活中願意改變習慣。
不過如果尋找可以製造「涼感」的床坐墊,倒是有其他選擇,例如用矽膠做的厚坐墊,其降溫原理不是透過水,而是透過坐墊上蜂窩狀的孔洞設計,達到透氣效果。 另外還有用紗絲布料包覆乳膠做的床墊,透過絲質表面吸濕和蜂窩狀網孔散熱,讓睡覺的人覺得涼快,只是價格可能要稍高一些,但也不知道乳膠或「冰絲」這些材質製造的涼感效果是不是比PVC水墊更好。 被丟棄的聚苯乙烯無法經由生物降解及光分解進入生物地質化學循環。 由於發泡聚苯乙烯(保麗龍)其低比重以致於漂浮於水面或隨風飄移,造成主觀的景觀破壞。 根據加州海岸委員會(California Coastal Commission)的調查,聚苯乙烯已是主要的海洋漂流物。
塑膠做的: 「生物塑膠」是什麼?
若以焚化處理,社會各界對垃圾焚燒技術仍然有諸多環境擔憂,垃圾焚燒在技術上是否可以做到完全乾淨生產,會不會為周遭帶來空氣污染,是否會給垃圾處理設施周圍的社區帶來健康隱患等問題,一直都備受爭議。 作者郭家倫,一個夢想家,即使發現現實中有許多的妥協與幻滅,仍然長期致力研究國內生質精煉技術與產業推動發展,專業領域為環境工程、生質能及生質化學品,目前擔任核能研究所化學組綠色化學領域的計畫主持人,也是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 顯然,要解決人類的塑料消費造成的環保問題,需要創新與實用相結合,多管齊下同時出擊,而且還需要消費者、科學家和設計師一起參與,共同努力。 希望這兩場展覽能鼓勵更多的人投身到這一環保戰場中。 德國維特拉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的《塑料:正在重塑我們的世界》展覽,探索塑料如何從無到有,到現在無處不在的過程,並鼓勵人類想法生產和使用更適宜的材料取而代之。
我們的海洋已經容納了太多的塑膠垃圾:每年有 800 萬噸塑膠廢棄物從陸地進入海洋。 據估計,全球海洋可能有約 50 兆件的塑膠碎片。 綠色和平曾經在沖繩的沙灘上找到在臺灣使用後丟棄,曾經盛裝洗髮精、冰咖啡的塑膠瓶。 為了遏制塑膠氾濫成災,法規、政策都該積極納入有約束力的措施。 科思創製程技術負責人Markus Dugal進一步解釋,新開發的PC回收製程是一種專為聚碳酸酯訂製的化學分解技術,可以回收預先分類過且含50%以上聚碳酸酯比例的廢塑料,目前已在多種含聚碳酸酯的混合廢塑料上驗證成功。 透過這項化學分解技術,我們可以直接回收合成聚碳酸酯的前體,進而實現閉環(closed cycles)循環使用,整個回收過程非常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