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9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Tommy on March 15, 2020

本土疫情

7月6日,宣布「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正式上線,並將在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試辦「意願登記」[113]。 6月25日,宣布為有效利用「COVID-19疫苗」,針對當日最後一瓶疫苗開瓶的剩餘劑量,可由接種單位規劃候補名單機制[112]。 12月21日,一名確診的紐西蘭籍長榮航空外籍機師感染友人,打破連續252天無「本土案例」紀錄[84][85]。 4月22日,「口罩實名制3.0」正式上路,增加了超商預購的方式,只要拿健保卡到四大超商的「多功能事務機」就能完成預購,並在預約到期日到超商取貨[77]。 2月2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55],分為防治、紓困、振興、罰則四部分[56]。 1月23日,中國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暫停所有大眾運輸,市民無特殊原因不得離開[32][33],約有470多名臺灣人滯留當地[34]。

本土疫情

首先是1名2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未接種疫苗,8月27日有發燒、腹瀉等症狀,使用家用快篩陽性確診,8月28日食慾下降、疲倦至急診。 此外,陳時中表示,儘管近期確診案例多,但自今年1月至4月2日為止,累積共1530例本土個案,其中無症狀或輕症的個案為1527人、3人為中重症,目前中重症的病例沒有增加,當中99.8%都是屬於輕症或無症狀,上午經過專家會議同意後,決定放寬個案的解隔治療條件。 疾管署提醒,為避免感染新冠病毒,應注意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或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 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盡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接觸脆弱族群,保護自己與他人。 學者認為,隨著開放解封及民眾自然感染保護力的衰退,再次感染比例勢必會逐漸增加,尤其是65歲以上脆弱族群再感染風險最高,也會有比較多的中重症患者,因此脆弱族群的精準防疫仍得繼續加強。

本土疫情: 兒童「哮吼」重症案例再+1!1歲女童染疫後呼吸窘迫救治中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969例本土病例,為1458例男性、1510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3月13日至4月21日,其中包含1549例為無症狀感染。 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95例,28例腦炎、22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121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7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有29人死亡,10例腦炎、6例肺炎、1例心肌炎、2例敗血症、2例共病、1例哮吼及7例到院前死亡。 公衛學者分析比對後更發現,本土主流病毒株BA.2.75,導致國人重複感染比率上升至12.5%創下新高,且再度感染的嚴重度會增加2倍;尤其初次感染的中重症者,再次感染的住院風險是輕症者的6倍。

本土疫情

當初個案死因為糖尿病酮酸血症,COVID-19列為「其他死因」,但近期經醫師改判為雙重死亡原因,今天將這名個案補列入死亡名單中。 儿基会呼吁各方提供6250万美元的资金援助,用于在未来五个月内扩大霍乱和水卫危机的预防与应对措施,力求为包括100万儿童在内的180万人提供安全饮用水、盥洗用具包、厕所、医疗用品和关爱儿童的霍乱护理。 刚果民主共和国在2017年发生过类似的情况,霍乱蔓延到了包括首都金沙萨在内的全国各地,导致近5.5万人感染,1100多人死亡。 受影响最严重的北基伍省已出现超过21400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有8000多名五岁以下儿童受到感染,是2022年全年儿童感染病例数的六倍多。 据公共卫生部称,2023年前7个月,刚果民主共和国至少有31342例疑似或确诊霍乱病例,共导致230人死亡,其中许多是儿童。

本土疫情: 本土疫情升溫!全台「防疫新措施」懶人包一次看

自2023年3月20日至2023年5月27日止,臺灣累計併發症病例8,454例(25例境外移入案例、其餘為本土病例)。 截至2023年3月12日止,各縣市確診率以新北市52.24%最高,其次為基隆市50.37%。 確診率最低者為金門縣18.94%(以戶籍人口統計,若以實際常住人數確診率應為50%左右)。 依鄉鎮市區統計截至2023年3月19日止,新北市汐止區確診率最高,達61.2%(相當2人至少有1人確診)。

隨著疫情爆發和減少主動預約病人回診,醫療院所及基層診所門診就醫人數大幅下降(英语: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other health issues),就醫人數減少最多的前三名為「小兒科」、「復健科」以及「耳鼻喉科」[542]。 由於人們對於呼吸系統疾病警覺性和關注度提高,並且配合戴口罩、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感染方式、防治措施都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類似的流行性感冒、腸道病毒等疾病在臨床檢體陽性率、類流感門診人數、併發重症病例數等都有顯著下降[542]。 因民眾洗手次數增加,經濟部水利署的統計指出平均日用水量比同期增加2.7%[543]。 而在6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畢業生入境,不過許多大專院校仍因境外生無法入境而影響收入[380]。

本土疫情: 累計確診數及死亡數

對比Google整理出的社區人流趨勢做出的折線圖來看,與基準值相比,5月初本土疫情尚未爆發時,「住宅」整條線在13日前都在基準線上,沒有很大的起伏,以數值來看,也是頂多+1~2%或-1~2%,甚至沒變動;另一條也接近基準線的則是「藥局」。 另外,因為5月1、2日正好適逢假日,公園的人潮比起基準值多了11%及17%,接著回到平日,到公園的人大減-19%甚至22%。 個案於5月20日再次到急診就醫,血氧濃度僅剩70%,但X光顯示沒有肺炎,診斷為哮吼症,已經處於嚴重缺氧狀況,緊急入住加護病房插管使用呼吸器,也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5月25日拔管移除呼吸器,改用高流量氧氣鼻管治療,住院8天後,5月28日出院。 新增183例本土病例,為98例男性、8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3月31日至4月2日,其中包含90例為無症狀感染。 另外,重症部分新增1例MIS-C個案,為1名4個月大男嬰,他於2月初發病,2月5日進入急診檢查,確診MIS-C,所幸經過2天住院,已經順利於2月7日出院。

醫界配合建立完善的傳染病監測系統,並擴充疾病管制署、中央實驗室和合約實驗室的檢驗能量[11]。 經歷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H1N1新型流感疫情後,臺灣民眾也建立起勤洗手、戴口罩、量體溫等良好衛生習慣[12]。 臺灣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運作機制後,可以查詢世界各地的疫情資訊,並持續交流防疫策略[13]。 2015年,因應中東呼吸症候群韓國疫情,臺灣雖無感染的人,政府仍持續加強疾病監測(英语:Disease surveillance)、邊境檢疫等防治措施,並指示應變醫院準備隨時面對疫情[14]。 在疫情初期,近十臺電視頻道、YouTube、網路媒體便重複播放防疫宣導廣告(英語:Public service announcement),從各層面教育民眾一起防範疫情[418]。

本土疫情: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臺灣疫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的顧文瑋醫師對BBC中文表示,此次危機可以說是給予台灣防疫「大破大立」的機會。 事實上,台灣此次陷入本土疫情危機,也引起台灣過去一年多作為全球防疫楷模之一的背後,全民防疫意識是否開始鬆懈,政策是否有所疏漏的種種辯論。 台灣此次陷入本土疫情危機,也引起過去一年多來,台灣作為全球防疫楷模背後,全民防疫意識是否開始鬆懈,政策是否有所疏漏的種種辯論。

感染科醫師和隔離病房醫護人員便直接面對確診個案,前者往往還負責監控最新訊息及進行教育訓練[327]。 因應醫護人員需求大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有條件限制出境(英语: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healthcare workers)[329],醫事司亦規劃降載計劃[330]。 衛生福利部為了避免院內感染還管制陪病,一度全面實施除例外情況外不得探病,直到疫情趨緩才鬆綁[331]。

本土疫情: 從李登輝到賴清德 台灣30年「過境外交」下的美中台角力

其後民眾大多加強落實量測體溫、配戴口罩、保持清潔、保持社交社交距離等,公共場所和業者亦提供消毒搓手液及裝置、設定隔板、出入實名制/連名制登記、人流管制及環境消毒等防疫措施[423]。 由於禁止旅客入境及居家工作模式,大眾運輸(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public transport)站點的搭乘人數大幅度減少[397][424],不過公園造訪率則增加[425]。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會經由疫情調查追蹤與確診案例密切接觸者,匡列可能範圍[309]。 疾病管制署設有防疫醫師,蒐集疫情訊息並評估風險、規劃包機與郵輪專案、協助公共衛生與臨床聯繫、及參與疫情調查和防治等[310]。 地方政府衛生局、衛生所等衛生單位亦進行社區衛生教育工作,發動民眾以志工方式協助,逐漸建立臺灣社區防疫網[31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成立疫情關懷中心,並有600多位退休的護理專業志工報名[313]。

本土疫情

指揮中心6月份兩次延長三級警戒的時間,5月27日宣布強化三級警戒1.0,6月7日再宣布強化警戒2.0,在全國人的努力下,6月中疫情漸漸趨緩,確診數開始下降,到了6月21日,單日新增只有75人,是三級警戒後首次低於百例的一次。 時間回到今年5月初,在9號之前,因為華航群聚案,每天有新增個位數確診數,不過當時大家都已習慣「後疫情生活」,指揮中心也宣布,母親節還是可以照常過,周末車流量甚至「比平常多5%」。 接著,6號時增加13例,接下來3天則是+5例、+5例、+1例,但似乎民眾還認為都是華航群聚案的關係,人流並沒有減少太多。 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的哮吼症重症兒童是國內第2例出現哮吼的兒童重症病例,上述個案年齡介於小於1歲及1歲,所幸重症病童都已經康復出院,分別於5月22日及28日康復出院。 90例本土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其中86例有慢性病史、67例未打滿3劑疫苗,44例無接種過疫苗,超過80歲有52人。 今天新增最年輕個案為2名40多歲個案,一有心血管慢性病史,一無慢性病史,兩人染疫後肺炎、呼吸或心肺衰竭。

本土疫情: 本土+33 疫情燒向中部 陳時中:多個來源不清楚個案

民政系統和村里幹事負責關懷追蹤居家檢疫者,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所負責管理居家隔離者[303][304][305]。 政府還設置27處集中檢疫所,可收容無需積極治療的輕症患者[102],同時有大量防疫旅館集中在直轄市[98][308]。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發起「護臺灣,助世界」的口罩人道援助活動,民間企業亦有捐贈行動(英語:Charitable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COVID-19 pandemic)[501]。

  • Evelyn告訴BBC,這次變種病毒帶來的危機並不好應付,但她說其實自從去年初疫情開始席捲全球,就算台灣疫情控管很好,但工作單位還是每天看台灣指揮中心(CDC)的每日記者會,所以其實急診室中,大家都有心理及專業的凖備。
  •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45例Omicron以東南亞為主,也有來自澳洲、美國、歐洲的案例,BA.2的定序來自多個國家,目前看到疫情的反映,和境外監測的情形一致。
  • 為了掌握居家檢疫和居家檢疫者的健康狀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整合推出LINE機器人「疫止神通」和「雙向簡訊」健康通報機制[359]。
  • 潘文忠表示,高中以下學校啟動線上學習期間,家長其中一人如需照顧12歲以下學童,或有就讀國高中、五專且持有身心障礙證明子女者,可申請防疫照顧假。

其中52例為大潭電廠群聚,50例同宿舍員工,另兩例個案,一為非同宿舍員工和一員工女友。 指揮中心指出,今年4月20日公布之本土病例案38117及案40265,經疫調後分別改判為馬來西亞及帛琉境外移入病例。 但陳時中也提及,「輕症化」這現象並不代表COVID-19流感化,「雖然目前重症比例相對低,但這樣1、2000人數目不足以說明它已經流感化,對於高齡且未施打疫苗者,威脅仍是相當大」,提醒民眾盡快去施打疫苗。

本土疫情: 確診男隱匿打麻將11小時 衛生局開罰16萬

而在疫情期間,隨著臺灣的「合法移工」人數下降、「非法移工」人數持續上升,許多僱用「家務移工」照顧長輩的雙薪白領家庭受到影響[432]。 相對於醫院內部照顧員和看護不願接案,許多家屬則必須自己輪班進入醫院陪病[433]。 不過在酒店、茶室、舞廳、三溫暖等八大行業業者數次被要求停止營業後,讓部分相關女性轉入地下工作[434][435][436][437]。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負責重要防疫政策的制定,分別由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擔任指揮官、及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擔任副指揮官,並邀請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擔任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233]。 本土疫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常態會議由各部會副首長進駐合作,並透過與地方政府官員進行視訊會議建立雙邊溝通平臺[234]。

  • 在這期間,衛生福利部還特別委託公共衛生學會展開「防疫新生活健康行為監測研究計劃」,希望藉由公共衛生專業了解民眾的健康行為[304][541]。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89,38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9,352例本土個案及37例境外移入(3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76例死亡。
  • 5月15日,宣布臺北市、新北市進入第三級警戒[95][96],並宣布暫停自費接種「COVID-19疫苗」,原已預約者仍可接種[97]。
  • 中央健康保險署利用現有的「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開發「即時警示系統」,醫療院所第一線人員可以即時查詢民眾的國外旅遊史、及掌握高風險職業別,亦能利用該資料庫就醫結果展開接觸者追蹤[356]。
  • 〔記者林旻臻/雲林報導〕雲林縣截至15日,全縣登革熱病例已累積182例,疾病管制署今日在古坑鄉舉辦防疫人員及民眾教育訓練,宣導如何找出防疫死角並加強清消,副署長羅一鈞也特別南下視察,表示這波疫情需持續觀察至9月中旬,盼屆時疫情能降溫。
  • 儘管國內有少數幾次社區感染,甚至曾發生看似會爆發的危機,但最終都順利清零,確診者也一一解除隔離。

疾管署統計,截至5月8日,共有2萬5255人完成Mpox疫苗接種,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122人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2萬5133人;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行為者」計接種2萬4528人。 此外歌友會的計程車司機衍伸2名載客確診,亞東確診護理師的次子、機場保全室友及高雄一家三口個案染疫。 另外大湳市場菜販複驗為陰性,列為空號移除,但也新增一對母女染疫,總共13例個案。 配合線上學習,潘文忠表示,由縣市政府盤點並備妥線上學習所需資訊設備,適時調配資源,並得以跨區、跨校方式協助學生借用所需學習資源;學校端應盤點並備妥資訊設備,提供缺乏平板、筆電、行動網卡等設備的師生借用,並以弱勢家庭學生優先。 潘文忠提到,大專校院及高中以下學校改採線上教學,學生居家遠端學習不到校,線上教學為正式課程,暑假期間不另外補課為原則,教育部除了彙整建置線上學習資源,也提供多樣學習資源管道與平台選課。

本土疫情: 本土+14,083!因應鬆綁促疫苗接種,「疫苗加一」3/6開跑

台灣人權促進會指出用手機位址追蹤居家隔離人員是否外出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459]。 為了找出感染源,疫情指揮中⼼結合資安處、警政署、電信公司調閱通聯紀錄和路⼝監視器,但通聯紀錄通常要有刑事犯罪對國安重大危害嫌疑才能向法官申請核准後調取,路口監視器則需依警察職權⾏使條例調閱[460]。 本土疫情2023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23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04例本土個案及132例境外移入(7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0,570,12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016,807例排除),其中1,558,380例確診,分別為12,668例境外移入、1,545,65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國內新冠本土疫情拉警報,各縣市多點爆發,27日週日一口氣暴增83例,創去年6月27日88例以來的新高紀錄,也創九個月來新高。 新北樹林某科技廠群聚新增2例;基隆警察群聚相關新增19例;高雄化工廠群聚新增2例;另外新增2起感染源不明群聚,一個是台東卑南家族群聚,有4人確診;另一個則是新竹、桃園大潭電廠相關,共有52人確診,包括5位本國籍、及47位泰國籍移工染疫。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這個是一個密集度非常高,採檢的這個宿舍區,68名有50名陽性,所以我們要提高警覺。」另外最新基因定序結果也出爐,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染疫護理師案22178,定序結果證實,與曾經接觸過的馬來西亞境外移入個案相同。

本土疫情: 全台獨一無二! 台灣5個最南的極點 最適合極端份子造訪的地方

指揮中心統計,自2020年起國內COVID-19累計10,069,539例確診、18,010例死亡。 原本預期二二八連假後單日新增病例回補上看兩萬例,但今天僅新增1萬3804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未破1.5萬,且較上周四1萬4083例下降2.0%;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第八周(2月19日至2月25日)病例數不到十萬,新增9萬8700例,較前一周11萬4513下降13.8%。 今(11)日新增7萬9598例本土病例,分布於22縣市,其中有3縣市病例數破萬,分別為高雄市1萬3047例、台中市1萬1341例、新北市1萬0728例,根據疾管署更新的「本土病例地圖分布」可見,六都目前都是深咖啡色區域,此外,除了六都破10萬例,彰化縣確診人數也突破10萬。 自今年1月以來的本土病例數共1266例,致死率為萬分之8;無症狀、輕症個案佔99.8%。 羅一鈞強調,要特別關注70、80歲以上的致死率及重症率,都比其他年齡層高,提醒長者盡快接種第2、3劑疫苗。 4月下旬起,單週確診數多超過10例,疾管署研判與清明連假期間,社交行為增加有關。

本土疫情

高雄市今日新增登革熱本土個案6例,累計達75例,鳳山、苓雅、岡山區各1例,小港區2例、左營區1例,發病期間介於8月14日... 孳生源態樣包含洗衣機、金爐、畚箕、水桶、地面、花器、桶蓋等,衛生局呼民眾落實室內外環境整頓,移除髒亂廢棄物並清除積水容器,避免孳生病媒蚊,降低疫情擴散風險。 另一新增本土病例為居住左營區20多歲男子,8月19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背痛、食慾不振、口乾舌燥等症狀,當日就醫並通報。 疫情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機繞臺灣島巡航持續[518]、透過「疫苗外交」拉攏中華民國邦交國[519],並懷疑有網軍發出疫情假訊息(英語:COVID-19 misinformation by China)[520][521][522]。 2021年5月19日,因應本土疫情升高,臺灣再度暫緩未持有中華民國居留證的外籍人士入境,並暫停旅客前來臺灣轉機[266]。 2月20日,實行「811天」的室內口罩令正式放寬,並剩下在「指定場所」的室內空間(包括醫療機構、醫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長照服務機構、榮譽國民之家、兒少服務機構、身心障礙服務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等8類指定場所),仍須全程佩戴口罩[228][229][230]。

本土疫情: 口罩鬆綁再延後?專家推測:這時間點開放最適合

原本各級學校預計在2月10日結束寒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和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以下學校延至2月25日開學,108學年度第二學期改為2020年2月25日至7月14日[366]。 大專院校隨後延至2月25日後開學,7月的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亦首度延期[367]。 衛生福利部還為各級學校、幼兒園、實驗教育機構及團體、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中心及托育中心提出防護建議及健康管理措施[368]。 這次防疫充分運用智慧型科技防疫(英語:Use and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for COVID-19 pandemic mitigation),由行政院透過個人可識別資訊整合各部會資料庫[352],建置出「智慧型防疫系統」[353]。 全民健康保險卡及雲端系統則成為防疫網路的關鍵基礎,在口罩分配、民眾就醫紀錄、檢疫隔離與返臺資訊等面向發揮重要功能[355]。 2月6日,指揮中心表示,「COVID-19疫情」持續,近期重症對象「多未曾接種疫苗」或「未完成基礎劑接種」,尤其「65歲以上」(長者),應儘速完成「基礎劑」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本土疫情

2021年5月18日下午,中華民國教育部宣布,5月19日起至5月28日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23]。 大陸今宣布禁止台灣芒果輸陸,屏東縣農業處今回應指,屏東芒果外銷以香港市場為大宗,今年產季初期因雨水短缺,外銷較去年減少6... 國內野台歌仔戲疫情期間重創、無法演出幾乎斷炊,從事餐飲業的蔡友孝為了重振歌仔戲,揪企業界好友,斥資千萬創歌仔戲移動式戲院... 除了檢疫人員外,內政部移民署、內政部警政署航空警察局、財政部關務署與機場公司均支援邊境檢疫工作[261]。

入境檢疫部分,下周三(6/15)起旅客入境檢疫天數縮短為3+4,以入境日為第0天起算,屆時入境民眾只要完成3天居家檢疫,就可進入4天自主防疫,初期先採人數總量管制,以每週2.5萬人次為原則。 而機組員返台入境檢疫天數同樣自6/15起,3+4「改為0+7」,打滿3劑疫苗,入境後可免關,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每2天快篩或PCR一次;未打滿3劑者,仍須採3+4。 桃園今天新增一家工作室22人群聚,陳時中表示,這是昨天下午突然增加的情況,桃園市政府快速調查員工及家屬發現染疫很多,員工共7例,差不多工作室全部員工都確診,家人也有13例染疫,以及2例接觸者。 因猴痘病毒主要經由體液、性接觸傳播,新光醫院感染科醫師陳威宇表示,確診者可能會隱瞞交友狀況,造成疫調困難。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燒超過2年,邊境鬆綁何時解封備受矚目。

本土疫情: 本土確診99.8%無症狀 羅一鈞:中重症都逾60歲「長者速打疫苗」

9月18日,指揮中心宣布,考量目前國內口罩產量已大幅提升,足夠供應每位國人所需,且有多元購買口罩管道,民眾透過實名制通路取得口罩的需求已大幅下降,因此「口罩實名制」網路/超商販售通路,將運作至第44輪後暫停服務。 藥局通路及無健保特約藥局的偏鄉衛生所,則仍持續維持實名制口罩販售服務[119]。 本土疫情 2020年12月1日,啟動「秋冬防疫專案」,強化「邊境檢疫」、「社區防疫」及「醫療應變」措施。 邊境檢疫:所有入境及轉機旅客登機前須附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社區防疫:出入八大類場所應佩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依法開罰;醫療應變:加強通報採檢,訂定獎勵指標[82][83]。 2020年1月2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臺灣確診首例境外移入個案[28][29],是全世界首例非中國大陸籍確診個案[30]。 為因應本土社區感染連續每日數百確診病例,台灣已經實施並延長了第三級防疫警戒至少到6月中,這距離「全面封城」的第四級警戒只差一步。

臺灣連續44天沒有本土病例確診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度改為每週三召開記者會[244][242]。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3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04例本土個案及132例境外移入(7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案例跟昨天一樣,維持在一個比較多的情況,本土是近來新高104例,境外移入132例,落地採檢75居家57例。 因應醫護人員需求大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有條件限制出境(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healthcare workers)[329],醫事司亦規劃降載計劃[330]。 隨著防疫物資需求(英語:Shortages 本土疫情2023 related to the COVID-19 pandemic)上升,食品藥物管理署展開盤點整備,積極管控數量狀況[274]。

本土疫情: 本土增2969例、新北1千例最多 境外+89例

6月21日,正式實施修訂「2019年冠狀病毒病」定義,新增民眾使用經衛福部食藥署核准通過之「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驗試劑」檢測陽性,並經醫師確認即為確診[194]。 衛福部食藥署召開專家會議,核准輝瑞-BNT疫苗用於5至11歲兒童的基礎接種[179]。 3月24日,「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開專家會議,決議「12至17歲」(青少年)的「基礎劑」可打「莫德納疫苗」,也可混打「BNT疫苗」,但1、2劑「間隔12週」,醫療院所應充分告知接種「莫德納」保護力,及心肌炎、心包膜炎風險,並經家長同意、醫師評估後才可接種[168]。 11月17日,指揮中心宣布,將開放「AZ疫苗」混打「BNT」或「莫德納」疫苗,「COVID-19疫苗預約平台」意願登記或修改;若「第2劑」無混打意願仍選擇接種「AZ疫苗」的民眾,則無需再進行意願登記修改[124][125][126]。 5月19日,宣布全臺灣防疫警戒等級提升至第三級[98],高中以下學校開始停課,並推出「簡訊實聯制」,於第一時間掌握染疫者及其接觸者的足跡,避免疫情擴散[99][100][101]。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