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導航7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ck on June 11, 2023

1-4導航

慣導傳感器的小誤差會隨時間累積成大誤差,其誤差大體上與時間成正比,因此需要不斷進行修正。 現代慣導使用各種信號(例如全球定位系統及磁羅盤等)對其進行修正,採取控制論原理對不同信號進行權級過濾,保證慣導的精度及可靠性。 加速度計在慣性參照系中用於測量系統的線加速度,但只能測量相對於系統運動方向的加速度(由於加速度計與系統固定並隨系統轉動,不知道自身的方向)。 由於是採用少量衛星實現的有源定位,該系統成本較低,但是系統在定位精度、用戶容量、定位的頻率次數、隱蔽性等方面均受到限制。 1-4導航 [46]因而與可能的衝突中,使用正式系統乃是必要的,不能當作備用。

1-4導航

北斗系統現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公共安全、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通訊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等領域,融入國家核心基礎設施,已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GPS、GLONASS和GALILEO都是由24顆衛星組成,以中地球軌道分布在幾個軌道平面上。 實際的系統各自不同,但是使用的軌道傾斜都大於50°,和軌道週期大約都是12小時(高度大約20000公里)。

1-4導航: 應用

2018年中國國內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已超過人民幣3000億元,支持北斗三號新訊號的,28nm工藝射頻基帶一體化SoC晶片,已在物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最新的22nm工藝雙頻定位晶片已具備市場化應用條件,全頻一體化高精度晶片正在研發,北斗晶片性能將再上一個台階。 1-4導航2023 據統計,國產北斗導航型晶片模組累計銷量已突破8000萬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線銷量已占據國內30%和90%的市場份額,並輸出到100餘個國家和地區。

  • 北斗三號系統(第三代北斗系統)由三種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包括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覆蓋全球),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覆蓋中國)[6]。
  • 此外,北斗系統還廣泛應用到印度尼西亞土地確權、科威特建築施工、烏干達國土測試、緬甸精準農業、馬爾地夫海上打樁、泰國倉儲物流、巴基斯坦機場授時以及俄羅斯電力巡檢等多國不同領域。
  • 慣導傳感器的小誤差會隨時間累積成大誤差,其誤差大體上與時間成正比,因此需要不斷進行修正。
  • 這一小段頻率,只有黃金頻段的四分之一,卻是建設一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基本的頻率需求,且各國均可平等申請。
  •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和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為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認定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9]。
  • 1990年海灣戰爭中,美國為首多國部隊通過衛星準確定位,與彈道飛彈的結合,全面擊潰伊拉克軍隊,中國開始認真考慮自組衛星系統的軍事價值。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30顆衛星組成,其中24顆在3個中地球軌道,3顆在3個地球同步軌道,3顆在地球靜止軌道。 [42]在衛星的壽命到期後(2012年12月),系統已停止工作。 2019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 北斗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正在構建以北斗時空資訊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產業生態鏈,並正在成為北斗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引擎和推進器,推動著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36]據中國日報報導,北斗系統第一顆衛星發射15年後,它每年為幾家大型企業產生的營業額高達3150萬美元,其中包括中國航太科工集團,高德軟體有限公司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37]。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和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為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認定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9]。

1-4導航: 北斗一號系統(1994年至2007年)

2012年11月,第二代北斗系統開始在亞太地區為用戶提供區域定位服務[5]。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簡稱北斗系統)是一個衛星導航系統[4],能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北斗系統發展共有三代,自第二代開始的北斗系統被正式稱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截至2020年6月,只有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 (GPS;共由24顆衛星組成)、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GLONASS)和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1]覆蓋全球。 歐洲聯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統則為在初期部署階段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預定最早到2020年才能夠充分的運作[2]。

一些國家,包括法國、日本和印度[3],都在發展區域導航系統。 慣導至少包括電腦及含有加速度計、陀螺儀或其他運動傳感器的平台(或模組)。 開始時,有外界(操作人員及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等)給慣導提供初始位置及速度,此後慣導通過對運動傳感器的資訊進行整合計算,不斷更新當前位置及速度。 慣導的優勢在於給定了初始條件後,不需要外部參照就可確定當前位置、方向及速度。

1-4導航: 北斗三號

當衛星導航系統使用無源時間測距技術時,用戶接收至少4顆導航衛星發出的訊號,根據時間資訊可獲得距離資訊,根據三球交匯的原理,用戶終端自行可以自行計算其空間位置。 [98]此即為GPS所使用的技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使用了此技術來實現全球的衛星定位。 1-4導航2023 北斗二號系統(第二代北斗系統)是一個包含16顆衛星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分別為6顆靜止軌道衛星、6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4顆中地球軌道衛星。

1-4導航

21世紀初,最適合衛星導航的黃金頻段已經被美國和俄羅斯全部占用。 中國與歐盟同時希望建設衛星導航系統,因此推動國際電信聯盟從當時的航空導航頻段中,最大限度地擠出一小段頻率,供衛星導航共同使用。 這一小段頻率,只有黃金頻段的四分之一,卻是建設一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基本的頻率需求,且各國均可平等申請。 首顆北斗二號衛星2007年4月14日4時11分升空,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日後傳來衛星首個訊號時,距離國際電聯規定的申請失效最後期限僅剩不到四個小時[12]。 北斗三號系統(第三代北斗系統)由三種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包括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覆蓋全球),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覆蓋中國)[6]。 北斗三號於2018年提前開放了北斗系統的全球定位功能[7]。

1-4導航: 北斗三號系統(2009年至2020年)

它不需要一個外部參考系,常常被用在飛機、潛艦、飛彈和各種太空飛行器上。 2003年9月,中國打算加入歐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統計劃,並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投入了2.3億歐元的資金。 中國與歐盟在2004年10月9日正式簽署伽利略計劃技術合作協議。 2008年1月,香港南華早報在「中國不當『伽利略計劃小夥伴』」的報導中指出:中國不滿其在伽利略計劃中的被排斥,之前的投資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將推出北斗二代與伽利略定位系統競爭。 通過檢測系統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慣導可以檢測位置變化(如向東或向西的運動),速度變化(速度大小或方向)和姿態變化(繞各個軸的旋轉)。 1990年海灣戰爭中,美國為首多國部隊通過衛星準確定位,與彈道飛彈的結合,全面擊潰伊拉克軍隊,中國開始認真考慮自組衛星系統的軍事價值。

1-4導航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於2004年啟動,2011年開始對中國和周邊提供測試服務,2012年12月27日起正式提供衛星導航服務,服務範圍涵蓋亞太大部分地區,南緯55度到北緯55度、東經55度到東經180度為一般服務範圍。 [59]該導航系統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 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25公尺,測速精度0.2公尺/秒,授時精度50奈秒,在服務區的較邊緣地區精度稍差。 授權服務則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與更高精度的定位、測速、授時、通訊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資訊,這類用戶為中國軍隊和政府等。 [60]由於該正式系統繼承了試驗系統的一些功能,能在亞太地區提供無源定位技術所不能完成的服務,如短報文通訊。 中國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制定了「三步走」發展規劃,從1994年開始發展的試驗系統(第一代系統)為第一步,2004年開始發展的正式系統(第二代系統)為第二步。

1-4導航: 發展過程

然而,通過跟蹤系統當前角速率及相對於運動系統測量到的當前線加速度,就可以確定參照系中系統當前線加速度。 以起始速度作為初始條件,應用正確的運動學方程,對慣性加速度進行積分就可得到系統慣性速率,然後以起始位置作初始條件再次積分就可得到慣性位置。 北斗一號系統(第一代北斗系統)由三顆衛星提供區域定位服務。 1-4導航2023 2012年12月,北斗一號的最後一顆衛星壽命到期,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停止運作。

1-4導航

據統計,2019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申請進網的手機有116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有82款,北斗定位支持率達到70%。 支持北斗系統的手錶、手環等智能穿戴設備,以及學生卡、老年卡等特殊關愛產品不斷湧現,得到廣泛應用。 此外,北斗系統還廣泛應用到印度尼西亞土地確權、科威特建築施工、烏干達國土測試、緬甸精準農業、馬爾地夫海上打樁、泰國倉儲物流、巴基斯坦機場授時以及俄羅斯電力巡檢等多國不同領域。 目前已建成部、省、市(縣)3級平台,實現6級業務應用,推廣北斗終端超過4.5萬台。

1-4導航: 北斗二代衛星平台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這個系統的官方名稱,它是以北斗七星命名的。 「北斗」的字面意思為「位於北方的斗」,這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給大熊座最明亮的七顆星的命名。 通過以慣性參照系中系統初始方位作為初始條件,對角速率進行積分,就可以時刻得到系統的當前方向。 這可以想像成被蒙上眼睛的乘客坐在汽車中,感覺汽車左轉、右轉、上坡、下坡,僅根據這些資訊他知道了汽車朝哪裡開,但不知道汽車是快,是慢或是否汽車滑向路邊。 慣性導航系統(英語: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縮寫INS,簡稱慣導)是一個使用加速計和陀螺儀來測量物體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並用電腦來連續估算運動物體位置、姿態和速度的輔助導航系統。

受災地區利用北斗短報文功能,及時上報災害位置、突發災害資訊及災區救助資訊等。 各級民政部門通過北斗終端進行救災物資的查詢管理和監控,大幅提升全國救災物資管理與調運水平。 目前中國正在醞釀下一代衛星系統建設,向PNT(導航定位授時)方向發展,或於2035年初步建成中國泛在國家時空系統[28]。

1-4導航: 北斗一號

[98]除了這些資訊外,地面控制中心還有一個資料庫,為地球表面各點至地球球心的距離,當認定用戶也在此不均勻球面的表面時,三球交匯定位的條件已經全部滿足,控制中心可以計算出用戶的位置,並將資訊發送到用戶的終端。 北斗的試驗系統完全基於此技術,而之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除了使用新的技術外,也保留了這項技術。 1-4導航2023 北斗三號是與二代北斗並存的衛星導航系統,其目的是逐漸升級對全球的覆蓋,預計在2020年前完成,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中國將發射大量的中地球軌道衛星,同時因為現有系統的衛星壽命也會到期,也將會在2020年前完成一部份的替換。

1-4導航

2015年2月,央視報導電子公車站牌已經接入[40]北斗定位,上海近4千輛公車已經完成配備,站牌使用太陽能供電。 值得信賴的 GPS 車用導航以其全面性的功能一掃您開車時的疑惑。 無論是每日的通勤抑或公路之旅,Garmin 導航機都伴您左右。 慣導用於各種運動機具中,包括飛機、潛艇、太空梭等運輸工具及飛彈,然而成本及複雜性限制了其可以應用的場合。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

1-4導航: 空間定位原理

無倫是家庭旅遊、周末度假或日常通勤,擁有8吋大螢幕的Garmin DriveSmart 86車用衛星導航具備獨家駕駛警示、科技執法提醒及專業導航功能。 您的美好旅程,就讓 Garmin DriveSmart 一路相隨。 無論家庭旅遊、周末度假或日常通勤,擁有7吋大螢幕的Garmin DriveSmart 76車用衛星導航具備獨家駕駛警示、科技執法提醒及專業導航功能。 2021年4月,河北滄州一卡車司機在路過唐山市豐潤區超限站時,被以車載北斗終端掉線為由處以扣車和2000元罰款,該司機表示無法得知終端是否掉線,且或因無法接受處罰,此後服用農藥自殺身亡[115],事件引發社會關注[116]。 截至2019年4月,中國超過620萬輛營運車輛、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城市的約8萬輛公交車、3200餘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餘座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斗系統,建成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和道路運輸安全水平。

  • 據統計,2019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申請進網的手機有116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有82款,北斗定位支持率達到70%。
  • 實際的系統各自不同,但是使用的軌道傾斜都大於50°,和軌道週期大約都是12小時(高度大約20000公里)。
  • 2008年1月,香港南華早報在「中國不當『伽利略計劃小夥伴』」的報導中指出:中國不滿其在伽利略計劃中的被排斥,之前的投資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將推出北斗二代與伽利略定位系統競爭。
  • 授權服務則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與更高精度的定位、測速、授時、通訊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資訊,這類用戶為中國軍隊和政府等。
  •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30顆衛星組成,其中24顆在3個中地球軌道,3顆在3個地球同步軌道,3顆在地球靜止軌道。
  • GPS、GLONASS和GALILEO都是由24顆衛星組成,以中地球軌道分布在幾個軌道平面上。

至2012年完成對亞太大部分地區的覆蓋並正式提供衛星導航服務,此戰略的前兩步已經完成。 根據計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三代系統)第三步將在2018年覆蓋「一帶一路」國家,2020年完成,屆時將實現全球的衛星導航功能。 當衛星導航系統使用有源時間測距來定位時,用戶終端通過導航衛星向地面控制中心發出一個申請定位的訊號,之後地面控制中心發出測距訊號,根據訊號傳輸的時間得到用戶與兩顆衛星的距離。

1-4導航: 精度

[50][51]中國原計劃在2014年發射一顆試驗星,以驗證全球系統建設中的關鍵技術。 [54][55][56]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57]。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58]。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