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材12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ck on July 9, 2023

明基材

明基材的產品比較年輕,年輕人口對新鮮的產品接受度高,東南亞市場很適合,所以這幾年成長很快。 1999年、2000年MLCC大好,達方在1999年把工廠、生產線設置完成,一開始生產的時候是做一顆賺一顆。 2001年MLCC景氣反轉,價格崩跌、庫存堆高,當時是事業部長,要自己找客人、跑客戶,從技術、商業、不同角度去說服客人下訂單。 另一方面,也開始整頓內部營運,過去賣一顆賺一顆,其實很多內部管理都沒到位,所以趁著不景氣來調整體質。

疫情影響之下,各國政府補助電動車產業,電動車供應鏈以後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考量未來三年日本、大陸客戶的需求,明基材評估擴充隔離膜產能。 (1)明基材毛利率這幾個季度都在上升,第三季毛利率來到20%,主要是產品組合改變,偏光比率下降,從年初的85%降到83%,明年還會貼近80%的水準,公司也力求維持毛利率在20%以上。 明基材 (2)今年靠著鋰電池隔離膜題材受到市場青睞,推升股價走揚,明年也可望維持高檔。

明基材: 明基材料,材料科學與創新應用的專家

(1)今年12月9日至13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外資合計買超13,137張,股價漲了6.45元(+17.4%),今年12月14日至17日外資連續賣超4個交易日,外資合計賣超13012張,幾乎把買超的全部賣光,股價跌了5.8元(-13.33%)。 (2)近1個月外資賣超5,533張,投信買超1,621張,自營商買超149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3,763張。

雖然下半年面板報價出現反轉,但明基材指出,整體偏光板需求仍維持高檔,看好全年仍將小幅成長,價格則依市場動態調整,同時近年積極布局的光學材料、醫療、電池隔離膜等非偏光事業,預期今年成長幅度也將優於偏光本業。 明基材對於下半年展望保守,偏光片不管是出貨還是價格都有一些壓力,出現停滯的狀態,公司將動態調整產能,目前產能利用率大約在80%。 但新事業成長動能持續,鋰電池隔離膜和醫療產品在解封和缺料緩解之後,未來兩季展望樂觀,今年第四季隔離膜年產能將達1億平方米,出貨穩定放量,專業醫療成長大、醫療包材也有50%成長,兩個消費性產品成長幅度也不小。 明基材 觀察杜邦分析發現,ROE降幅高達5成以上,總資產週轉率隨著營收大幅下降,稅後淨利率也有同樣的情況,但值得慶幸的是,權益乘數沒有明顯的變化,當產業前景不佳時,若公司權益乘數出現上升的情況,那就容易出現財務風險了。 順帶一提營收現金對稅後淨利比有很好的表現,同步觀察營運週轉天數,雖然下游狀況不佳,但並沒有延遲付錢,也沒有減少購貨,使得存貨去化順利,應收帳款也有下降的趨勢,16年下游狀況更加嚴峻,預期公司以穩建的經營模式,緩升機會較大。

明基材: 《光電股》明基材董座估偏光片淡季持續1至2季 投資衛普拚IPO

在近代社會中,幾乎每個家庭裡,都至少有一台電視、電腦;每個人手中也都少不了有一支手機;車上更會裝上一台衛星導航,而這些設備的面板,字幕及圖案的呈現,便是透過「偏光板」這個關鍵零組件所達成。 偏光板在面板上游領域中,被視為僅次於背光模組及彩色濾光片的重要材料,而我今天要介紹的公司是奇美材(4960)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正面臨上市至今前所未見的寒冬,若能成功渡過,那此次股價低檔區間便是價值出現的時機,因此選定此檔個股做為研究標的。 另外一個全新的經驗就是數位行銷,護妍天使痘痘貼在大陸是透過天貓商城銷售,除了利用天貓網站資源,還要設法透過站外行銷、找網紅,讓消費大眾知道,推升知名度和銷售量,這是以前沒有想到過的。 明基材靈活的行銷手法,讓痘痘貼連續兩年成長超過50%,在大陸痘痘貼市佔率更高達55%。 視陽光學成立於1998年,原由源興創辦人溫生台成立,初期發展水膠隱形眼鏡技術,但早年公司虧損不斷。

觸控面板廠TPK-KT宸鴻和GIS-KY業成在車載應用領域也都有所著墨,業成車載觸控面板產品應用包括中控台、室內燈、儀錶板、駕駛座椅背控制等等,供應日系及歐系車廠。 宸鴻是特斯拉供應商之一,在電動車供應鏈中耕耘已久,也看好電動車的發展前景。 投資1億美元,透過參與HCAC私募方式間接投資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Canoo Holdings Ltd.,取得HCAC公司與Canoo公司合併後最高約4.29%之股權,期盼拓展宸鴻於電動車相關行業之產品及服務範疇,增加在汽車產業鏈多角延伸及發展的機會,為公司帶來轉型的契機。 明基材董事長陳建志表示,雖然第四季有客戶的面板跌價、中國缺電等問題,但是對公司影響不大,都在掌控之間。

明基材: 中國為何面臨通縮?可能像日本失落30年嗎?分析一次看

每股盈餘是反映公司過去的獲利情形,以股本10億的公司來看,其每股盈餘10元表示公司稅後盈餘10億,即所謂的賺了一個股本。 舉例來說,最近明基材拓展東南亞的生意,雖然是東南亞國家,但是大多碰到的溝通對象都是華人,而即使都是華人,慣用的語言、文化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想了解為什麼是這樣? 明基材董事長兼執行長陳建志平日工作繁忙,閒暇之餘最大的嗜好就是看書,特別是歷史書籍。 近年來明基材積極經營東南亞市場,陳建志表示,出差之前除了會花點時間了解當地市場,也會看看書,把當地的人文背景、歷史搞清楚,有助於更深入了解當地市場。 明基材第三季營收 40.46 億元,季減 5.52%、年增 5.78%,毛利率 20.5%,季增 1.6 個百分點、年增 5.59 個百分點,營益率 7.58%,季增 0.22 個百分點、年增 3.62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2.67 億元,季減 2.52%、年增 130.49%,每股純益 0.83 元。

明基材

偏光板明基材 (8215-TW) 今 (18) 日召開法說會,展望下半年,董事長暨執行長陳建志表示,偏光板、光學材料、醫療、電池隔離膜等四大產品需求均維持高檔,對未來兩季、明年訂單掌握度高,產線將維持滿載生產,下半年營運成長樂觀。 陳建志說,由於明基材偏光板產能不大,今年大概維持小幅成長,醫療產品則看好有4成的年成長空間。 其中,隱形眼鏡、皮膚護理等消費性醫療產品近期在中國38女神節繳出佳績,未來持續拓展台灣、日本、東南亞等市場;醫療包材在遷廠完成後,將透過旗下品牌安視康持續拓展市占,目標今年在台灣醫學中心、診所的傷口物理治療、止血等醫材上,成為市占第1的品牌。

明基材: 明基材:Q2審慎樂觀 下半年待觀察

陳建志表示,明基材多年來其實已經經歷過多次轉型、進入截然不同的領域和開發不同的產品。 當時集團逐步把觸角延伸到醫療產業,而明基材也已規劃往消費醫療、專業醫療等方向發展。 2013年到明基材的時候,偏光片營收佔比98%、最大客戶友達佔九成以上,如今醫療事業貢獻已經達到兩位數的比重。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明基材(8215)今日召開股東會,會後董事長陳建志表示,因面板急單湧入,第二季偏光板將達滿載生產,醫療事業合併衛普後今年開始認列營收加上消費性醫療需求恢復,營收有望翻倍成長;此外,明基材將於未來3年投入50億元,擴大兩岸電池隔離膜產能,並打算投入濕式隔離膜生產搶攻電動車市場。 明基材 台灣前三大的偏光板廠商分別為,明基材、奇美材、力特,2015預估產能分別為8.6%、6.4%及3.5%,明基材雖為台灣產能最大之偏光板供應商,但因營業費用控管不良的情況下,儘管營收超越奇美材,但是稅後淨利卻始終在奇美材之下,所以三間綜觀來說,奇美材最具競爭力,力特體質極差最不具威脅。

明基材

陳建志進一步表示,上半年醫療、隱形眼鏡產品成長均優於預期,平均年增 30-50%,不過占整體營收比重仍不高,統計上半年偏光板營收仍占約 8 成以上,非偏光事業則不到 2 成,中長期則以 2023 年非偏光事業比重達 4 成為目標。 在偏光板部分,劉家瑞說,去年第4季受面板價格波動影響,偏光板需求相對放緩,不過第1季需求已見回溫,對第2季也可穩健看待,雖然今年終端需求變化不大,偏光板需求仍可隨電視等產品尺寸放大下,保持成長。 明基材昨日公布6月營收為16.01億元,月增4.2%,創下單月歷史新高,主因為受惠618促銷檔期推升消費性醫療需求成長,以及醫材需求逐漸回溫,並且本業偏光片產能利用率提升等三大動能助攻。 根據《財訊》報導,隨著雲科廠於後年量產,隔離膜產能將大增近1倍,明基材2024年又再進入下一個重大轉捩點,今年營收占比75%以上的偏光片,將更顯著地下滑,另外2大產品線包括電池隔離膜與醫療產品,則是扮演營收結構轉變的要角。 陳建志看好未來10年的隔離膜需求可望大增10倍之多,面對市場蓬勃發展,他卻說:「壓力很大」。 陳建志不諱言,一旦全世界汽車都變成電動車,這將會對全球的物資造成重大的改變,現階段還無法預測哪一種技術會有很長遠性的發展,未來電池將會是走向多元化的市場與應用。

明基材: 明基材訂單掌握度高 電池隔離膜打入日本、泰國車廠

衛普實業為全球知名的醫療及衛材上游材料製造廠,生產的水針不織布及PE膜是醫療級防護衣、醫療紗布塊、看護底墊、柔濕巾、面膜、紙尿褲及衛生棉等眾多商品幕後功臣。 衛普實業在日本、歐美及亞洲擁有堅實的客戶關係、一流的供應鏈、先進製造能力,以及優秀的員工團隊,為世界各大品牌指定使用之合格供應商。 這樁交易完成後,衛普實業將會納入明基材料醫療領域下,持續研發及製造醫材與醫療相關產品。

明基材

近年來明基材料推動企業轉型,積極跨足醫材、電池芯領域,衛普實業的加入,進一步強化在醫療產業佈局。 明基材董事長陳建志表示,衛普實業擁有堅實的創新思維、扎實製造及品管流程、穩固的客戶關係。 衛普實業的加入,相信可以提升雙方在醫材與醫療的核心研發及製造技術,擴大產品線及全球業務發展,為客戶帶進耳目一新的技術,為股東開創更大的價值。 醫療事業方面,消費性醫療如隱形眼鏡截至4月表現不錯,大約有2成的成長,陳建志說,除了東南亞、台灣市場起來外,明基材的隱形眼鏡在中國市場表現也不錯,儘管中國經濟、內需還是有不確定因素,遲早還是會恢復到疫前水準。 專業醫療部分雖然因為疫前、疫後需求有些不同,不過地緣政治風險仍存在,備戰需求使明基材專業醫療仍能維持2成成長。

明基材: 醫療/護理產品

明基材董事長暨執行長陳建志表示,第四季市場不確定性多,包含面板價格、中國限電、原材物料上漲、貨運上漲等,醫療及車用產品同樣面臨歐洲取證費用提升、供應短缺等狀況。 《財訊》報導指出,為了開發薄薄一片的隔離膜,明基材磨了超過10年的工夫,終於打入日本油電混合車廠供應鏈,成為台灣唯一具有量產能力與經濟規模的隔離膜供應商。 「當初真的沒有想到,有長達6年的時間都沒有營收,耕耘了10年才有了結果。」陳建志大嘆。 綜合以上兩種方法,顯示公司股價似乎進入可以進場佈局的區間,以沒業外損失的情況看來,若費用與成本控制得宜就算年減40%公司仍不會進入虧損,然而近期日元匯率不停走升,匯損機率上揚,導致Q1虧損機率大增,所以進場時機我認為應該更保守看待。 每個人風險承受度不同,但仍建議較為積極的投資人,先暫時觀望,若股價確實進入低檔價格區間,搭配營收成長動能年減收斂在適時進場佈局,進場方式分3~5批進場,比重由低到高,方能有效壓低持有成本。 若進場後營收動能雖已見收斂而後又急轉直下,虧損10%~15%的情況建議先停損觀望,除非還有資金能夠加碼攤低成本,就整體狀況而言,此檔個股下檔空間有限,上漲潛力無窮。

瑞儀(6176)布局車載面板3年,攜手JDI旗下晶傑達合作,也打入車廠,今年貢獻可望放大。 明基材(8215)除了車載面板應用相關膜片之外,電動車電池使用的三層隔離膜,已於2019年下半年開始出貨,供應大陸電池芯廠商,2020年底也首度打入日本電動車客戶。 TPK-KY(3673)更是投資1億美元,投資電動車新創公司Canoo、並取得4.29%股權,希望搭上電動車熱潮。 明基材整體醫療事業所有產品去年成長20%以上,今年疫情結束之後,對醫療產業有正向效果,醫院重新運作,大陸需求恢復,消費性醫療產品主要市場如東南亞、大陸等地消費需求也回溫。 不織布廠衛普今年1月也列入合併財報,也是一大成長動能,整體偏光片營收比重在2022年約81%,期待衛普加入後,偏光片營收比重降到65%。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偏光板大廠明基材料(2352)今日表示,受到面板需求調整,偏光片明年成長大概持平,價格也會跟著下調,惟醫療與車用有機會雙位數成長,將以優化產品組合維持毛利率。

明基材: 台灣首家上櫃油壓缸廠!40年老台廠,如何從進大陸三年都沒賺錢,如今吃下五成市場?

明基材第三季偏光板營收比重約達 83%,較年初 明基材2023 85% 下滑,其中,電視占約 50-55%,筆電顯示器、小尺寸穿戴則各占 35-40%、10%,客戶目前為台灣、中國各半。 至於外界關切明基材在電池隔離膜產能佈局,陳建志說,明基材看好未來電池、儲能產業發展,去年啟動兩岸電池隔離膜產能擴充計畫,預估2024年兩岸總產能將達1.7-1.8億平方米。 陳建志說,明基材初期投入的是乾式隔離膜,應用面較廣,目前在油電混合車市場,已打入東南亞、日本車廠,由於濕式隔離膜投資成本高昂,明基材將採用合作夥伴生產的濕式電池隔離膜加工改質。 「最近大家壓力都很大,我們應該是同業之間最幸運的,因為偏光片產能從2016年關閉南科廠後就不再新增,加上產品結構調整,應可以避開這一波面板景氣的低潮。」陳建志強調。 陳建志樂見其成台灣電池產業的發展,也強調不只是鴻海,其他電池芯廠都會全力支持,目前也開始接觸歐洲客人,盡量抓住所有的機會。 第二:下游供應商論規模比奇美材大,論地位也同樣的狀況,當終端需求不振,且產業狀況不佳,使得下游主要廠商利潤受到嚴重壓迫時,自然會跟供應商要求降低售價,在奇美材年報內,有提到這點不利因素。

  • 明基材持續的推廣、與消費者溝通,讓美若康隱形眼鏡逐漸打開市場,在天貓商城從排名30幾名,現在拉到接近10名。
  • 明基材去年隔離膜營收貢獻還很低,不過預期2021年會增長到3~5%的比重,但對於損益幫助大。
  • 原本計畫今年第四季蕪湖廠電池隔離膜能開出新的產能,但裝機時間確定遞延至2023年第一季或第二季,台灣隔離膜產能由原本2024年第二季延至2025年第一季開出。
  • 第一:上游供應商的部份,因為上游供應商都是大廠,雖然長期合作,但是議價空間非常小,使得營業成本無法有效壓制下來。
  • 本網站所有資料僅供參考,如使用者依本資料交易發生交易損失需自行負責,股豐資訊有限公司 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或傳輸中斷不負任何責任。
  • 「當初真的沒有想到,有長達6年的時間都沒有營收,耕耘了10年才有了結果。」陳建志大嘆。

至於原物料、運輸費上漲,歐洲能源價格上調,因為醫療包材有些從歐洲過來,對客戶漲價無法避免。 陳建志說明三大事業部門今年展望,在顯示材料上,TV急單進來,恢復很快,明基材第一季產能利用率約85%,第二季可望拉升至9成以上甚至滿載,偏光板報價也大致與第一季持平,近期面板上游、玻璃基板大廠康寧喊第三季將漲價2成,明基材也期望下半年偏光板價格也能隨需求上揚。 此外,再加上4月份整體消費市場是有開始回來,因此對第2季表現仍保持樂觀看待,而旗下專業醫材也有穩步成長、消費性產品第二季也有回溫,隨著醫療產品比重逐季上升,也可望帶動營收動能上揚。 旗下產品應用廣泛,從矽水膠隱形眼鏡、肌膚保養產品、傷口照護系列、至供給醫療人士使用的滅菌包材,展現明基材料在醫療各應用領域的研發能量與材料科學專業。 明基材料財務長王勝興指出,第2季受惠中國618促銷活動,偏光片顯示器及醫療事業營收均較去年同期成長;過去醫材營收占比為12%至13%,今年第2季已達25%至26%。 明基材2023 償債能力分析是我認為四項分析裡面最重要的部份,當產業面臨景氣寒冬,能否成功撐過低潮期,端看公司財務結構是否健全。

明基材: 電動車電池產業 黃金十年來了

不過隨著消費市場的回溫,公司對第2季仍抱持正向看法,預期618節點將湧現強勁的消費力量。 明基材2023 陳建志指出,今年首季2個重要的節點,包括年貨節及三八女神節,並沒有很明顯的回溫,幸好大陸在消費產品上的促銷,也助產線稼動率有所回升。 明基材(8215)(8215)今(5)日召開法說會說明第1季財報,針對獲利衰退,董事長陳建志指出,面板產業的需求雖有增加,還收到電視應用的急單,讓產能利用率有所回升,但整體仍未回到原來的狀態。

明基材

採用對環境友善的乾法製程,透過特殊配方和拉伸技術,產出特性、均勻性良好的多孔薄膜。 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延伸特性具有偏光作用,因此普遍被當為偏光基質,由於PVA在經過延伸之後,變得容易碎裂,因此當偏光基質延展成膜後,兩側通常會鍍上一層TAC(triacetyl-cellulose,三醋酸纖維)膜,一方面可以提供保護,另一方面則能夠防止PVA膜回縮。 另通常在基板外層還可加上一層離型膜及保護膜,做為偏光板保存及運送保護之用。 明基材 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備貨動起來,助攻台積電下半年3奈米家族出貨動能轉強,法人看好台積電第3季美元營收在蘋果大單...

明基材: 明基材擬砸31.62億元入股衛普

劉家瑞說,依目前觀察,面板產業可望持續成長,顯示器面板產業第3季沒問題,第4季樂觀卻或許有不確定因素出現的疑慮。 陳建志說明,增加非顯示器比重,借由轉型避開顯示器業務不佳的情況,除鋰電池隔離膜之外,現階段特別看好醫療事業。 明基材料統計,今年第2季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1.44億元,基本每股盈餘0.45元;上半年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1.94億元,基本每股盈餘0.6元。 公司5年平均本益比區間最高與最低分別為:9.74、5.31,上面資料顯示累績營收年增率至目前為止已達-30%,呈現淡季更淡的狀況,隨著Q1財報公佈在即,我認為虧損機率很高,故全年EPS負成長的區間我認為可能落在-40%~-20%之間。 因16年獲利表現持續下探,所以建議使用15%及20%兩種折現出之價格區間做為進場佈局價位較為安全。

明基材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