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二極體概念股5大優勢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Tommy on September 7, 2019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強茂所屬企業涵蓋:前段晶圓製造/璟茂科技,後段晶圓封裝與檢測/強茂公司,乃至系統應用/至極動能與熒茂光學(4729)。 公司聚焦中電壓MOSFET、超接合面(SJ) MOSFET、IGBT(絕緣柵雙極電晶體)與SiC(碳化矽)元件,應用面著重在汽車與工業領域。 強茂與世界先進(5347)等國內晶圓代工業者協同開發MOSFET與IGBT,SiC元件則有漢磊(3707)的支援,公司將把後段關鍵製程與封裝留在公司內部自行生產。 電子控制的功率元件中,以二極體最為基礎、但卻最重要,而碳化矽則是挾耐高溫、高壓、高頻率、大功率等特性,更適合電動車之用。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法人指出,美食-KY高達一半營收來自大陸,因大陸經濟復甦力道走緩,民間消費力低於預期,大陸經濟狀況仍牽動美食-KY的運營及獲利表現。 既有需求增加,加上車用、5G、AI、物聯網、資料中心等新技術與應用對半導體用量遽增,半導體產業景氣旺盛,晶圓代工產能吃緊預期將持續到2022年底,2021年功率半導體亦將呈現供不應求,讓強茂接單出貨比維持高檔。 國內二極體廠商過去多配合科技業呈現聚落發展,或在中國設廠以搶食攻內需,應用面多落在PC相關、家電、照明等,由於進入障礙相對較低,產品生命週期較短,且產業景氣起伏大,對廠商營運多有干擾.。 強茂過去專注在功率元件的二極體領域,2017年起策略轉向開發較高價值的功率半導體元件,包括MOSFET及IGBT等,效益逐步顯現。 法人分析,根據全球通路商富昌電子目前釋出的交期報告,國際類比IC大廠的分離式器件,持續呈現交期及價格維持高檔,並未有所降價及交期縮短,主要是因為國際大廠如STM、ON SEMI、NXP及英飛凌等,皆轉向車用及工業用產品,因此,部分功率半導體訂單轉向台廠。 去年因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強勁,功率半導體業者想要爭取到額外的晶圓代工產能相當困難,不過,在消費性需求降溫後,現階段晶圓廠已主動詢問是否要增加產能,也在每月的滾動調整中,獲得額外產能。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二極體、電池 電動車接下來漲什麼?

朋程正在開發比傳統型的二極體發電機效率好、兼具節能減碳效果的「高效能二極體」,預計今年底小量出貨。 ABF三雄欣興(3037)、南電(8046)、景碩(3189),投資人也可一併關注。 謝文恩進一步分析,現在不排除台股先向上挑戰季線的壓力,再來做複合式的頭肩底,再向上突破,但如今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因為現在國際情勢、美中緊張的關係還是存在變數,所以投資人應該要做最好的預期,做最壞的打算。 所以投資人就可以觀察加權指數的多方防守價16719點,如果接下來幾天跌破多方防守價,投資人就可以考慮先落袋為安,而OTC指數最近較大盤強勢,支撐點落在204.3點,如果沒有跌破,還是向上看。 謝文恩表示,台股W底儼然成形,波段起漲才剛開始,這有幾個原因,近日外資總算回心轉意,相當難得的連續四天都站在買方,且台幣相對於亞幣強勢,所以外資的資金不斷湧入,加上台股的主流族群已經出來了,「電動車族群儼然成為下一座台股的護國神山」。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近期豐田在近期的電池業務線上說明會直接表明,將投資金額將高達 134 億美元(約新台幣 3,726 億元),也宣告要在 2030 年量產固態電池純電動車。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另外,松翰切入車用晶片打入歐美一線後裝市場,全年EPS估計8~10元,也是賺贏盛群及新唐。 這些MCU的同業,在MCU類股持續大漲創高之下,松翰低本益比的優勢將逐漸被市場發現。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蔡明彰觀點:美對中AI新禁令 台股主流大換血

四○V中壓MOSFET市場,目前競爭者少,預期下半年中國、印度車廠客戶將顯現強勁拉貨動能,在手訂單能見度已透達明年上半年。 目前也已通過Tier-1廠信賴度測試,預估明年可正式加入客戶拉貨產品線。 法人機構因此看好強茂今年下半年,受惠接單成長動能可望強過上半年水準之下,下半年度合併營收、毛利皆有望同步走揚,下半年獲利表現也將可優於上半年水準,而全年營收業績亦可望達倍數成長,交出亮眼佳績。

專家指出,自去年11月 AI 聊天機器人問世以來,包括廣達、緯創,英業達等代工廠,都推出與 AI 伺服器新品,近日也都走向出貨階段,讓 AI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2023 不再只是空談,而是可以帶來營收貢獻的存在。 ChatGPT 熱度竄升,帶動「生成式 AI」熱潮激增, 而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財報遠優於市場預期,並調升AI的展望,成功替 AI 族群掃去低檔震盪的陰霾,而輝達還加碼買回250億美元庫藏股,讓市場對有關類股的展望增添十足的柴火。 有專家透露,近日已有代工廠將 AI 伺服器新品向外出貨,預估實質營收將在第三季顯現,有望帶概念股群起反彈。 強茂為台灣功率半導體製造商,目前為國內最大整流元器件製造商,整流元器件市佔全球第7,2019年營收全球同業排名19,在二極體領域全球市佔率約1.3%。 公司生產基地在高雄岡山、中國深圳、無錫等,其中,岡山廠與深圳廠主要生產小訊號二極體,無錫廠生產傳統二極體。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下半年看旺 明年業績更好 車用二極體 市場需求增溫

萬寶投顧王榮旭表示,車用電子這波最強的莫過於MOSFET、IGBT及第三代半導體,這三大領域目前都傳出供應缺口擴大,6月以來IGBT朋程、強茂、台半都翻倍大漲。 7月之後,MOSFET廠杰力與富鼎也上揚5成;而第三代半導體漢磊則是走強5成5;嘉晶上漲大漲4成,行情到現在還欲罷不能。 日本研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七月九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伴隨著新車價格下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長期而言,電動車(EV)將成為電動化車款的主流車型;預估二○二二年電動車銷售量,將一舉超越HV(油電混合車);二○三五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預估將大幅擴增達二四一八萬台,與二○二○年相較下,大幅跳增一○倍(暴增約一○○○%)。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Historical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2023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疫情趨緩全球解封,帶動旅遊、餐飲及航空產業快速復甦,惟兩岸因政治因素,雙方開放觀光屢受拖延,例如大陸8月10日恢復公民赴海外旅遊,地區有日、韓、美等78國,就是不包括台灣。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萬寶投顧王榮旭指出,Delta病毒來勢洶洶,但疫情復燃會加速疫苗施打,對股市影響有限,台股暫時退回月線以下,主因是傳產股連續大跌,但中小電子走勢抗跌台積電也重新站回季線,財報利空鈍化。 此外,電子成交占逐漸回升到4成多,估計資金將會持續回流電子,只要電子強大盤就不會弱,再攻萬八就不難。 高價股中,股王世芯 - KY、股后信驊連袂上漲逾 7%,力旺、創意漲逾 4%,材料 - KY 漲近 9%,祥碩漲 3% 以上、川湖漲 2%。 AI 概念股漲勢凶猛,奇鋐、智邦亮燈漲停,技嘉漲逾 7%,致茂、金像電漲超過半根漲停板,台光電、欣興、建準、健策漲幅超過 4%。 謝文恩表示,之前就一直跟大家說的矽智財(IP)概念股智原(3035)今日還再創波段新高、創意(3443)若回測月線可以留意。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整流二極體市況佳 朋程、德微現金殖利率高

目前台股是在月線之上,但若投資人手中持股相對於大盤弱勢,例如航運股、被動元件以及面板族群等,謝文恩建議投資人在大盤成交量萎縮的邏輯之下,可以考慮換股操作。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萬寶週刊》鎖定中高資產族群,以台股、全球股市、期貨、基金、房地產、藝術、精品投資為主軸,出版至今深受投資界人士青睞,為全國證券界指標性刊物。 其中,晶豪科前5個月EPS達到5元,已遠超過去年全年的3.85元,上半年EPS估計6.6~7元,根據美光7月的法說對記憶體景氣看好,供不應求到2022年。

加以國際IDM廠,現階段接單已全面滿載,訂單外溢、轉單動作明顯,因此,市場看好台半後續營運、獲利表現,依舊樂觀、精彩可期。 特斯拉 (TSLA-US) 計畫再度分割股票,帶動電動車概念股成為市場多頭焦點,今 (30) 日資金轉進二極體族群,德微 (3675-TW)、強茂 (2481-TW)、虹揚 - KY (6573-TW) 盤中強勢亮燈漲停,台半 (5425-TW)、朋程 (8255-TW) 也獲買盤青睞。 輝達 (NVDA-US) 釋出強勁財測,帶動 AI 概念股今 (24) 日股價勁揚,推升台股開盤強攻,上漲逾 200 點重返月線之上,早盤最高來到 點,估量也放大至 4800 億元。 雖過去二極體產業受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重創,市況一度轉衰,讓強茂營運遭遇逆風,不過20Q2之後居家辦公、遠端教育(WFH)等需求大增讓營運升溫。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相關貼文

電動車用IGBT模組方面,下半年亦將少量出貨,預估明年第四季,產量將可進一步擴大規模。 業者表示,雖然一開始僅限制開放2,000人,但仍是好的開始,期盼後續有進一步的開放,有利於刺激國內觀光、餐飲等產業。 個股方面,寶得利為經營陸客團旅遊精品購物「陸客一條龍」的業者,銷售鑽石、台灣玉石及珊瑚飾品,上半年營運處於虧損,每股虧損0.31元,在利多帶動下營運將迎來曙光,25日股價漲停來到13.25元,免於持續破底危機。 此外,朋程全力衝刺電動車產品線,在今年IGBT模組完成開發後,預期明年將推出碳化矽(SiC)模組,且未來將鎖定電動車動力系統功率元件供應鏈,搶攻電動車商機。 雖然新品營收占比仍不高,但由於毛利率高於公司平均,隨著新品陸續放量出貨,產品組合改善下,毛利率將隨之上升,帶動2021、2022年營收與獲利成長。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20Q3車市出現回溫訊號,客戶拉貨力道逐漸加強,帶動2020年營收104.85億元,YoY+14.68%,稅後淨利8.97億元,YoY+69.26%,其中來自業外的收益3,905.10萬,稅後EPS 2.7元。 MOSFET、IGBT是將發電設備所產生電壓與頻率雜亂的電流,透過一系列的轉換調製成擁有特定電能參數的電流,以供應各類終端電子設備,是電子電力變化裝置的核心元件之一。 IGBT是由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雙極晶體)和MOSFET組成的複合功率半導體器件,同時具備MOSFET開關速度高、輸入阻抗高、控制功率小、驅動電路簡單、開關損耗小,與BJT導通電壓低、通態電流大、損耗小的優點。 雖IGBT穩定性比MOSFET稍差,但高於BJT,但因為IGBT較MOSFET耐電壓,適合應用於直流電壓為600V及以上的變流系統。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相關新聞

車用市場尤其是電動車訂單仍相當強勁,原因在於為符合歐盟環保法規,需要採用更加高轉換能源效率的二極體產品,使車用二極體相關概念股包括強茂(2481)、德微(3675)、台半(5425)、虹揚-KY(6573)、朋程(8255)等在周四(8/25)同步大漲,台半還高掛大紅燈籠,表現搶眼。 車用二極體台半短短兩周從60元衝到百元,波段漲幅達75%,電池材料股康普從百元不到起漲,最高漲到133元,有機會挑戰前波高點150.5元,車用相關個股輪番創高,法人自六月起逐漸加碼車用族群,下半年選股風向球已啟動。 強茂積極切入車用與工業用領域,逐年拉高營收比重,外資估2020年營收占比最高達2成以上。 強茂今年第1季已調漲部分二極體產品的報價,首季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6元,順利轉虧為盈,強茂4月的二極體業績已創歷史新高,後續不排除價格將持續上漲,今年EPS可望達3元以上。 寧德時代為車用電池製造商,每股發行價格人民幣25.14元(約新台幣119.6元),預計募資總額人民幣54.6億元(約新台幣258.6億元)。

  • 疫情趨緩全球解封,帶動旅遊、餐飲及航空產業快速復甦,惟兩岸因政治因素,雙方開放觀光屢受拖延,例如大陸8月10日恢復公民赴海外旅遊,地區有日、韓、美等78國,就是不包括台灣。
  • 在MOSFET方面,排名第一的英飛凌市佔高達27%,其次依序為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13%)與瑞薩(9%)。
  • 目前台股是在月線之上,但若投資人手中持股相對於大盤弱勢,例如航運股、被動元件以及面板族群等,謝文恩建議投資人在大盤成交量萎縮的邏輯之下,可以考慮換股操作。
  • 受到第三代半導體與電動車的雙題材加持,許多二極體股票今年有不錯的表現,近期受特斯拉交貨超出市場預期影響,車用二極體概念股漲勢強勁,包括強茂( 2481-TW )、德微( 3675-TW )、朋程( 8255-TW )等股價表現強勢,而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話題再起,使漢磊( 3707-TW )、台亞等股價短期表現優異。
  • 這些MCU的同業,在MCU類股持續大漲創高之下,松翰低本益比的優勢將逐漸被市場發現。
  • 去年被動元件、矽晶圓漲價效應帶動族群全面性大漲噴出,今年漲價效應族群可望由整流二極體接棒。
  • 德微先前向同集團敦南購入汽車電子生產設備,加上新投入的自動化系統,可使明年產能增加 30-40%,且適合用於生產車用電子,法人預期,德微今年車用營收比重約達 6-10%,明、後年分別達 10-15%、20%,呈現高速成長。

法人點名,強茂(2481)、德微(3675)、台半(5425)及朋程(8255)等二極體廠下半年在車用市場續旺情況下,全年營運仍有望挑戰持續成長。 大股東在去年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8 月增加持股 560 張,代表看好該產業未來趨勢,惟全體董監 + 外資持股比例甚低 (22.3%),股價較易受外力操控影響,尤其是投信及主力大戶,但基本面佳逢回可伺機布局,上半年在第三代半導體及電動車熱潮帶動下,股價或有表現空間。 另外,德微先前於法說會上已揭露,碳化矽(SiC)產品線將於今年第四季開始量產出貨,以六五○V、一二○○V二種高電壓產品為主,出貨予歐、美車廠客戶;終端應用目前以電動車充電樁為主,毛利率優於公司目前平均水準。 展望後市前景,德微目前自有品牌產品,已開始出貨予汽車廠客戶,未來將增加資本支出,繼續投入全自動化封裝製程,全力搶攻車用電子應用市場商機。 台灣二極體廠德微(3675),由於受惠車用電子、高階工業用產品及MosFET出貨量逐月走高,十月營收為一. 二極體的應用廣泛,舉凡電腦、消費性電子產品、汽車、電動車、網通設備等,其內部都擁有著大量的電子元件,需配備相對應的二極體來運作,預期未來在電動車應用方面,二極體的需求與毛利都能有效提升,其他如網通設備、消費性電子產品等,對於更高效能的二極體也擁有更大量的需求。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投資人最愛這5檔ETF 第1名成立至今賺5倍

至於車用整流二極體廠朋程(8255)在晶圓代工產能緩解情況下,客戶拉貨動能開始逐步回溫,其中應用在輕油電車款的高效能二極體(LLD)及油電混合模組出貨比重將持續提升,明年將有望取代標準二極體產品成為出貨主力。 根據統一投顧研調部預估,二○二二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將上看九五○萬輛,有機會挑戰千萬輛,可望比二一年的六五○萬輛成長四六%之多。 「展望未來,不僅是原有特斯拉供應鏈的訂單持續向上,傳統車廠在電動車領域的加速發展,將更帶動電池、電驅與電控等三電族群相關供應鏈的成長空間。」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強調。 二極體市場需求目前仍持續暢旺,由於國際IDM大廠位處馬來西亞產能運轉大幅受限,二極體訂單因此大幅移轉至強茂,強茂下半年營運有望因而更上一層樓。

產業正積極發展先進 SiC 二極體,主要應用在電動車上,目標是幫助電動車延長電池續航力與提高充電效率,目前在 800V 領域上可提高 7% 的電池續航力,未來的 SiC 二極體將朝 10% 邁進。 二極體(Diode)又稱為二極管,是各種電子系統中最基本的電子元件,二極體是同時具有陰極、陽極兩個電極的元件,只允許電流從單一個方向流過,最早的二極體是由真空管或充滿低壓氣體的管子組成,現今則多使用半導體材料製成。 二極體就像是電流的閥門或開關,可以控制電流,又可以達到整流(Rectifying)的功能,即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二極體被廣泛應用在電子產品中。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車用二極體廠 今年營運續衝 4檔吸睛

由於受惠消費性電子、車用電子市場需求增溫,加以上游晶圓製造產能持續吃緊,且原物料成本提升所帶動漲價效益,車用二極體市場目前已轉變成為「賣方」市場。 於市場需求持續暢旺下,台灣車用二極體廠後市營運表現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俄烏戰爭及中國封城,對汽車產業供應鏈造成雙重衝擊,帶動二極體廠車用電子及工控市場需求強勁,德微前 2 月營收 3.41 億元,年增 18.66%,為歷年同期新高,展望今年,德微 1 月每股純益達 0.75 元,未來隨著營收逐步增溫,獲利也可望同步增長,法人看好,今年將首度賺逾 1 個股本。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電金權值股表現強勁,台積電上漲 11 元逼近季線水準,鴻海也在 AI 伺服器接單利多加持下,帶量上漲近 3%,廣達也上漲 4%,日月光投控漲超過 3%、聯發科漲逾 2%。 德微8月合併營收達1.84億元、年成長2.1%,累計今年前八月合併營收為14.75億元,改寫歷史同期新高,相較去年同期成長11.2%。 CMoney信用評等(CMoney Credit Rating, CMCR)就各面向評比,若以滿分為5分來看,公司在財務面分 0.33分,成長 0.79分,獲利面0.58分,技術面0.85分,籌碼面0.31分,綜合評比為2.87分,屬於中水準。 功率半導體大致可分為功率離散元件 (Power Discrete) 與功率積體電路 (Power IC)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2023 二大類,其中,功率離散元件產品包括 MOSFET、二極體,及 IGBT。 功率半導體為半導體重要組成,是進行電能(功率)處理的核心器件,用於改變電子裝置中電壓和頻率、直流 交流轉換等。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獨家/台股W底現!專家:「電動車」成下一座台股護國神山

美國的 FAAMG 概念股,包含微軟、Google,FB 等都創下了新高,Nvidia 及恩智浦各漲了 50% 及 30%,但畢竟這些個股和台廠關聯少,所謂「團結就是力量」,同樣是漲價題材,造紙的力道就是比鋼鐵、航運來的弱,因為族群不夠龐大,無法帶動主流的關係。 萬寶投顧楊惠宇指出,6 月營收陸續公佈,目前得知創新高的個股中,有許多為電子股,偉詮電 (2436-TW)、騰輝電子 (6672-TW)、威鋒電子 (6756-TW)、南電 (8046-TW) 這些個股,不是創下了新高,就是逼近前波高點,可見縱使資金集中於航運、鋼鐵,但只要本質或題材夠好,個股還是有發揮空間。 德微是目前最大蕭特基二極體製造廠,自2011年被最大客戶達爾科技入股51%成為最大股東後,積極切入車用,惟目前車用營收貢獻度在5%以下。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在MOSFET方面,排名第一的英飛凌市佔高達27%,其次依序為安森美(on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semiconductor,13%)與瑞薩(9%)。 而IGBT技術難度高,供應商僅英飛凌、Mitsubishi (三菱)、富士電機、安森美、Hitachi(日立)等少數廠商,前述廠商市佔高達70-80%。 安森美主攻低壓的消費電子產業(電壓在600V以下);中高壓1700V以上應用在高鐵,汽車電子,智慧電網等,則被英飛凌、ABB和三菱所壟斷。 預估2021年EPS為4.7元,且目前股價57.80元,本益比(PER)位於近3年中軸水準之下。 台灣的電池材料廠商幾乎都有涵蓋到電動車電池製造的所有範圍,從三元材料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到電池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台廠都有相對應的供應鏈。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AI 不再是空談!專家:實質效益顯現 概念股拚群起反彈

另一方面,八○V至一○○V MOSFET產品,也將提前至明年第一季投片量產,屆時,車用營收占整體比重將可達有四○%以上。 受惠於自動化生產效益、車用比重逐季提升顯現,德微今年下半年營收業績可望逐季成長,法人機構預估二○二二年有機會延續此一慣性,加以晶圓產線已順利轉型為五吋生產,以及MOSFET、IGBT、碳化矽新產品封裝布局陸續到位,業績有望倍數成長,明年營收將挑戰三○%年增率。 強茂前 2 月營收 24.2 億元,年增 22.9%;由於全球 IDM 大廠在二極體產能供給仍相當吃緊,法人指出,強茂接單旺到下半年,今年營運在新產能挹注下,加上訂單動能強勁,全年營運可望再度寫新猷。 零件主要分為電池、電子控制、馬達三大類,未來電動車將取代燃油車成為主流車系。 因此,電動車可望全面使用磷酸鋰鐵電池(LFP),讓電池材料、功率元件等嶄露頭角,汽車電池這塊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所以看好電池概念股將直接受惠。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日前宣布,2030 年電動車全球銷量目標大幅上調到 350 萬輛 (2030 年全球銷量預估 2500 萬台,占比至少 14%),比過去燃料電池車與電動車合計銷量 200 萬輛的目標大增至 1.75 倍,在這趨勢題材下,台廠供應鏈族群最先受惠,應該以電池及相關半導體較為受惠。

整個電動車族群由最上漲半導體漲勢沿伸至電池,目前全球電動車滲透率不到 5%,預估至 2025 年將達到 12%,尤其在電池成本持下降的情況下,預估 2022~2024 年鋰電池成本將由 137 美元 / kwh 下降至 100 美元 / kwh,降幅高達近 30%,電池占電動車成本 40%,便宜的電池讓電動車更快速普及,產業正式進入高速成長期。 特斯拉今年持平,但去年股價大漲七倍,老牌通用及福特今年則異軍突起,各漲 40% 及 70%,大陸比亞迪今年也有 30% 漲幅,無論通用及福特,都分別宣佈擴大電動車投資及全系列車款電動化時程,可見汽車電動化,己成為各大車廠兵家必爭之地。 首先,為了推動電動車未來的普及化,如何有效降低新能源車的成本、續航力與安全性,仍是各廠重中之重,在此之下,電池材料可望優先成為電動車角力戰場,因為不論是純電動車,或是油電混合車如四十八V輕型混動車等,都需要相關材料。 繼日本豐田汽車(TOYOTA)日前宣布,二○三○年電動車全球銷量目標將大幅上調到三五○萬輛,德國福斯集團(Volkswagen)喊出的計畫也令人不敢輕忽,未來五年內,福斯投資於電動車與數位化的總額將增加至八九○億歐元,超越整體資本支出預算一五九○億歐元的一半。

車用二極體概念股: NVIDIA財報超標 法人推薦這四檔供應鏈

受惠電動車、車用電子需求大幅上升,如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當中整合了盲點偵測(BSM)、車道偏離警示(LDWS)及停車輔助等裝置,對於二極體用量更是以往的數倍之多,加上電動車以電池驅動,電子裝置安裝量更遠大於汽車,因此對二極體需求大幅提升,在目前二極體產能未明顯增加下,缺貨漲價風潮可望擴散到整個族群。 去年被動元件、矽晶圓漲價效應帶動族群全面性大漲噴出,今年漲價效應族群可望由整流二極體接棒。 其中受惠二極體漲價發酵,指標股強茂 (2481)、台半(5425)、敦南(5305) 等指標股新春開紅盤均已強力表態,回過頭來似可留意目前仍在票面附近,今年二代接班展現高度企圖且營運具有大轉機成長的麗正(2302)。 過去 20 年來被市場高度忽略的麗正,其營運績效及財務結構均優於國內大廠,像麗正到去年 Q3 單季毛利率已高達 38.03%,高於強茂的 22.64%、台半的 37.23% 以及敦南的 27.99%。 麗正的自有資本率更高達 82%,更是明顯優於強茂的 38.43%、台半的 52.14% 以及敦南的 51.6%。



Related Posts